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河大師生

河大師生

發布時間: 2021-09-07 02:44:02

Ⅰ 河北大學師生共有多少

截至2015年1月,有教職員工3300多人,全日制博士、碩士研究生5400餘人,全日制本專科生約22000人。
學校佔地2500畝,有本部、新校區和醫學部等校區,建築面積112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19億元;共設有二級學院30所,90個本科專業。

Ⅱ 我想問一河大師生或其他人 河南大學王利群教授的簡介和聯系方式

王立群:1945年生,山東新泰人。1982年畢業於河南大學(當時稱「河南師范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獲文學碩士學位。現任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古典學博士生導師、中國《史記》研究會常務理事。

王立群老師的聯系方式BLOG http://hdwlq.blog.sohu.com/
http://blog.sina.com.cn/wlq

王立群著作簡介
本人研究的主要研究方向為兩漢魏晉南北朝文學。研究成果主要集中於山水游記研究和《文選》研究兩個方面。
一、專著
1、《中國古代山水游記研究》 河南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
2、《現代〈文選〉學史》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
3、《〈文選〉成書研究》 商務印書館2005年版
二、代表性論文(10篇):
1、《文選》次文類作家編序研究 《文學評論》2004年第3期
2、游記的文體要素與游記文體的形成 《文學評論》2005年第3期
3、晉宋地記與山水散文 《文學遺產》1990年第1期
4、周貞亮《文選學》與駱鴻凱《文選學》《文學遺產》2001年第3期
5、《文選》成書考辨 《文學遺產》2003年第3期
6、《超越舊成說 開拓新領域——關於〈文選〉研究的斷想》
《文學遺產》2005年第2期
7、先唐學士考 《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第7輯
8、從綦毋邃注看宋刻本《文選》注的演變 《文獻》2004年第3期
9、司空曙詩集版本考 《文獻》1998年第2期
10、「昭明太子十學士與《文選》成書 《新國學》2005年
三、項目
目前正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文選〉版本、注釋綜合研究》(02BZW023)和全國高校古委會項目《歷代〈選〉學文獻輯考與研究》(0329)的研究。
四、獲獎
1、2004年獲河南省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
2、2002、2003年獲河南省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
3、2002、2003、2004、2005年連續四年獲河南省教育廳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

附:學術兼職
中國《史記》研究會常務理事
中國山水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
中國《文選》研究會理事
中國古代文學史料學會理事

Ⅲ 河南大學是哪個大學更名的,現在有什麼學科

河南大學創建於1912年,始稱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坐落於開封市。後經中州大學、河南中山大學、省立河南大學、國立河南大學、河南師范學院、開封師范學院、河南師范大學等階段,1984年恢復河南大學校名。2008年10月17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簽署共建協議,河南大學進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河南大學是擁有文、史、哲、經、管、法、理、工、醫、農、教育等11個學科門類的綜合性大學,共76個本科專業,34個學院(部)。擁有1個一級博士授權學科、18個博士學位授予點,10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4個一級碩士授權學科、179個碩士學位授予點。
1903年、1904年,中國最後兩次會試在這里舉行,延續1300多年的科舉考試制度於此劃上句號。 河南大學清代貢院碑遺址
中國各地的貢院,自科舉考試廢止之後不復存在,僅留下一些遺跡可尋。如今,在河南大學明倫校區外語學院北側,完好地保留了兩通四角碑亭,每個亭內都立有一通清代河南貢院碑。其一為《改建河南貢院碑記》,立於雍正十年(1732年),碑文為當時河南巡撫田文鏡撰寫;另一通是《重修河南貢院碑記》,立於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撰寫碑文的是時任河南巡撫的牛鑒。碑文詳細記載了河南貢院遷移和興建的具體情況,歷經數百年後,碑文已是斑駁難辨了。再往東看,和兩通碑相對的是一座兩層貢院執事房,這是當時考官辦公和休息的地方。雖是根據舊照片重建的,但也頗有氣勢。 1900年庚子之亂後,八國聯軍侵佔北京,當時慈禧、光緒倉皇出逃,他們在開封行宮作出了在河南貢院進行全國會試的決定。 1912年,河南大學的前身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在古城開封清代貢院舊址誕生,首任校長為著名教育家林伯襄先生。20年代初,河南督軍馮玉祥將軍應教育界人士在河南創辦大學的要求,決定從查抄軍閥趙倜的財產中拔出專款,作為大學的籌備基金。1923年3月3日,在預校基礎上建立的中州大學舉行開學典禮,設文、理兩科,馮友蘭、曹理卿分任文、理科主任。 1927年6月,在馮玉祥將軍的支持下, 決定將中州大學與河南公立法政專門學校、河南公立農業專門學校合並,成立國立開封中山大學(國立第五中山大學),增加了農科和法科。1928 年9月增設醫科。 1930年8月,學校更名為省立河南大學,並改文、理、法、農、醫五科為五院,張仲魯任校長,就此河南大學正式命名。 抗日戰爭期間,河南大學先後輾轉於河南信陽、南陽、洛陽,陝西西安、寶雞等地,雖然圖書、資料及儀器損失慘重,但仍辦學不輟。1942年,河南大學由省立改為國立,辦學經費有了保障 首任校長林伯襄先生像
。1946年後,設立工學院,後將黃河水利工程專科學校並入。 1948年6月7日,河南大學南遷蘇州,分住怡園、獅子林後院、滄浪亭等處。1949年5月,中共河南省委、省人民政府正式決定重組河南大學,任命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席吳芝圃兼任校長。6月,省政府派人將南遷蘇州的河大師生接回開封,河南大學的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1952年院系調整,醫學院、農學院分出,建立河南農學院(河南農業大學前身)、河南醫學院(河南醫科大學前身),水利系調入武漢大學,財經系調入中南財經學院。原有的院級建制均改為系級建制。 1953年8月6日,國家教育部和政務院文教委員會決定河南大學與平原師范學院兩校合並,統稱為河南師范學院,在開封、新鄉兩地辦學,分稱一院、二院。 1955年8月16日,中共河南省委對河南師范學院進行調整,決定將文科集中在開封辦學,理科集中在新鄉辦學。1956年11月,河南師范學院一院、二院分別獨立為開封師范學院和新鄉師范學院。開封師范學院設中文、歷史、地理、外語4系。1959年,開封師范專科學校並入我校,新增物理化學數學生物4系,後又增設政教系和體育系。1962年7月,河南藝術學院並入,建立藝術系;河南體育學院並入體育系;鄭州大學地理系並入地理系。至此,學校有中文、歷史、政教、地理、外語、數學、物理、化學、體育、藝術10個系。 1979年,更名為河南師范大學,增設教育系。1984年5月恢復為河南大學。學校也由師范院校逐漸轉變為河南省重點建設的綜合大學。 2000年7月,中共河南省委決定河南大學、開封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開封師范學院三校合並,組建成立新的河南大學。新的河南大學是一所具有文、理、工、經、管、法、哲學、教育、歷史、醫學十大科類的綜合性大學。學校設有文學院、藝術學院等16個學院,5個單列系,62個本專科專業,53個碩士、博士學位點,現有全日制在校生4萬餘人。 2001年10月,位於開封市西區佔地122.7公頃的河南大學新校區奠基,新校區投資十億元人民幣,預計2003年具備招生條件,2005年建成。2007年10月,河南大學順利通過了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其中十九項指標有十八項達到A級,被評為優秀等級。今天的河南大學正在走向燦爛輝煌的未來。 2003年,央視「世界著名大學」中國內地十所高校中選擇了河南大學,有人說,河南大學躋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冊的幾所中國高校之列是由於科學史家李約瑟抗戰時曾到訪過河大。河南大學官方並沒有公開很多過去的資料,覺得河大至少可以進入民國大學五強。它的農學院、醫學院辦得很好,醫學院曾是全國五強之一,在解放後首批獲得博士點。文學院更是名家雲集,有範文瀾、郭紹虞、姜亮夫、董作賓、蕭一山、蒙文通、楚圖南、高亨等。教育系入圍全國前六,並培養出了研究生李秉德。從法學院當年開設的眾多課程也可以看出河大的實力。 2008年3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2008〗9號文件正式公布了全國第一批51家重點古籍保護單位名單,其中高校圖書館12家(北京大學圖書館、清華大學圖書館、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東北師范大學圖書館、復旦大學圖書館、南京大學圖書館、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南京中醫葯大學、蘇州大學圖書館、中山大學圖書館、河南大學圖書館),河南大學圖書館是其中之一。2008年7月28日,國務委員劉延東正式向51家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的代表頒發了匾牌。2009年4月28日,河南大學圖書館新館開館典禮暨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揭牌儀式在金明校區明德廣場隆重舉行。

Ⅳ 河南大學有哪些

搜狗網路

帶你了解河南大學
3.23萬播放 00:57

河南大學:明德新民,止於至善
1.44萬播放 03:44
河南大學
河南大學(河大,Henan University)於1912年9月25日始建,坐落於河南省開封市,是河南省人民政府與中國教育部共建高校,入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111計劃)、卓越教師培養計劃。其前身是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 該校主校區位於開封市,並於省會鄭州市設立分校區,入選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等。 1923年,馮玉祥將軍在其基礎上擴建為中州大學,分設成文、理兩科;1927年,將其改建為國立第五中山大學,並增設了農、法、醫三科;1930年,首次命名為河南大學;1942年,在於右任先生等支持下改為國立河南大學;1948年,學校部分師生在時任中共中央中原局書記鄧小平、陳毅同志支持下設立中原大學;1952年,經過院系調整,先後經歷河南師范學院、河南師范大學等階段;1984年,恢復河南大學校名。

中文名稱
河南大學

校訓
明德新民止於至善

外文名稱
Henan University

校歌
《河南大學校歌》

簡稱
河大(HENU)

更多
學生來源錄取分數開設專業
歷史沿革
追根溯源

河南貢院舊址
1902年,河南大學堂在河南開封的開營門創建。

1903至1904年,中國最後兩次會試在河南貢院舉行,延續1300多年的科舉考試制度就此劃上句號。

1905年,河南師范學堂(後改為開封師專)在開封前營門成立。

1907年,河南法政學堂(後改為河南公立法政專門學校)在開封三聖廟街成立。

1912年4月29日,王敬芳等人刊布《籌辦留學歐美預備學校公啟》。

創立初期

河南貢院舊址

1912年,以林伯襄先生為代表的一批河南仁人先賢,在古城開封清代貢院舊址創辦了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成為當時中國的三大留學培訓基地之一。馮玉祥將軍繼任河南省主席抄沒趙倜家產,並且撥出專款,作為河南大學的籌備基金,經省議會討論,決定將學校定名為「中州大學」,委派留學歐美預備學校校長張鴻烈為籌辦專員,隨後,省議會正式任命張鴻烈為中州大學校長,以預校為基礎創辦大學。

1915年,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教學樓——河南大學近代建築群六號樓動工。

1922年8月,河南省政府批准,以契稅為教育專款,河南教育經費獨立實現。

1923年3月3日,在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基礎成立上,改建中州大學,舉行開學典禮,設文、理兩科,張鴻烈任校長,馮友蘭、曹理卿分任文、理科主任。

1927年6月,馮玉祥將軍決定將河南公立法政專門學校、河南省立農業專門學校並入中州大學,改建國立開封中山大學(國立第五中山大學),增加了農科和法科。1928 年9月增設醫科。

載入更多
相關搜索
河南大學學費
河南大學考研
河南考研最容易的學校
河南本科院校
河南大學研究生好考嗎
河南大學臨床醫學
河南所有大學排名
河南大學是211還是985
參考資料
[1]河南大學官方介紹河南大學官網2018-05-31[引]
[2]師資力量陽光高考2015-12-03[引]
[3]學校概況河南大學2018-06-04[引]
更多

New搜科學知識,就來搜狗科學網路!戳我
搜狗網路 - 搜狗首頁 - 免責聲明 - 隱私政策 - 意見反饋

© 2020 SOGOU.COM

編輯
編輯
報錯
取消
目錄
您的網路環境不好,請耐心等待

Ⅳ 河北大學簡稱河大嗎這個學校怎麼樣啊

河北大學是河北省惟一的重點綜合性大學和「省部共建」大學,在國家高等教育布局中具有重要作用和特殊的區域地位。學校前身是1921年法國耶穌會士創辦的天津工商大學,其後歷經天津工商學院、津沽大學、天津師范學院、天津師范大學等幾個時期,1960年改建為綜合性大學並定名河北大學,1970年由天津遷至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河北保定。2005年,河北省職工醫學院及其附屬醫院並入河北大學。

學校現有校本部、新校區、醫學部等校區,佔地2880畝,建築面積近100萬平方米。校園環境優美,辦學條件優良。擁有河北省惟一一家高校出版社——河北大學出版社。圖書館館藏文獻近390萬冊,館藏數量居河北省各類圖書館之首。博物館收藏文物近7000件,動植物標本60餘萬件,館藏數量和質量位居全國高校前列。作為河北省首批「百佳醫院」之一的河北大學附屬醫院擁有百年歷史,是一所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康復功能為一體的大型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

學校設有30個二級學院,5個公共教學單位。擁有86個本科專業,分布在除農學以外的十大學科門類。擁有147個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和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碩士學位授權點分布在除軍事學以外的十一大學科門類,博士學位授權點分布在工學、歷史學、教育學、文學、理學、經濟學、哲學、法學等八大門類之中。學校教職員工達8000餘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四分之一。現有全日制本專科生41000餘人,全日制博士、碩士研究生和專業學位研究生5500餘人,長、短期留學生350名左右。

河北大學始終堅持以人才培養為中心,以科學研究為支撐,以服務社會為使命,著力培養功底深、後勁足,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建校近90年來,已為國家培養了20餘萬名各類優秀畢業生,他們分布在各行各業,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貢獻著各自的聰明才智,也為河北大學贏得寶貴的聲譽和榮耀。

河北大學的建設與發展,始終得到河北省委、省政府的關心和支持,1960年、1962年、1978年、1984年、1996年,先後五次被確定進行重點建設。在河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推動下,2002年得到教育部、財政部的重點支持。2005年11月,河北省人民政府與教育部簽署共建河北大學協議,其中明確提出,要進一步推進加快河北大學的改革與發展步伐,使河北大學在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提高河北省高等教育整體辦學水平和辦學效益上發揮龍頭和示範作用。李嵐清、陳至立、李鐵映、彭佩雲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河北省委、省政府歷任主要領導多次來校視察指導工作。

如今,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省部共建」為契機,秉承「實事求是、篤學誠行」的校訓傳統和「博學、求真、惟恆、創新」的校風精神,河北大學數萬師生員工,審時度勢,激流勇進,正在同心協力投身學校各項建設事業,堅定信念為「建設國內一流大學」目標而不懈奮斗。

Ⅵ 河南大學為什麼被鄭州大學超越了

河南大學並沒有沒落,學校屬於雙一流大學,非常不錯了。

河南大學(Henan University),簡稱「河大」,是河南省人民政府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省部共建高校」,國家首批「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入選國家「111計劃」、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教師培養計劃、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國家體育與藝術師資培養培訓基地。

院系調整:

1949年,河大的左翼去了武漢、右翼去了台灣,中原大學遷往武漢辦學。同時,河南省人民政府以中原大學醫學院、教育系師訓班500餘人和河南行政學院400多人為基礎,接回遷徙到蘇州的河南大學1200餘名師生,重組河南大學,下設文教學院、農學院、醫學院、行政學院4個學院。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河南大學

Ⅶ 河南大學正門是哪個

河南大學正門是南大門。

河南大學明倫校區南大門於1936年建成。大門為四柱三開間牌樓式建築,磚木及混凝土結構。下設三門,通高10.39米,東西寬13.4米,進深7.8米,佔地面積114.5平方米。

中門高3.7米,寬4.84米,大型汽車可通行。兩側門可供行人出入,門樓兩側各有一間56平方米的布瓦頂耳房作門衛值班室。大門於創新之中顯出雄偉、古樸本色,透出高校作為科學殿堂的神聖。

河南大學的歷史沿革

河南大學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省部共建高校。創立於1912年,始名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始建於中國科舉考試終結地——河南貢院舊址,1903、1904年最後兩場全國會試在這里舉行,上千年的科舉制度在這里劃上句號。

1912年,以林伯襄為代表的一批河南仁人先賢,在歐風美雨和辛亥革命勝利的曙光中創辦了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成為當時中國的三大留學培訓基地之一。

後歷經中州大學、國立第五中山大學、省立河南大學等階段,1942年改為國立河南大學,成為擁有文、理、工、農、醫、法等6大學院的綜合性大學,是當時學術實力雄厚、享譽國內外的國立大學之一。

新中國成立後,經院系調整,河南大學農學院、醫學院、行政學院分別獨立設置為河南農學院、河南醫學院、河南行政學院,水利、財經等院系也先後調入武漢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等高校,校本部更名為河南師范學院。後又經開封師范學院、河南師范大學等階段,1984年恢復河南大學校名。

2008年10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簽訂共建協議,河南大學正式進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

2016年9月,學校入選國家「111計劃」。

2017年9月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

以上內容參考河南大學基建處-河南大學明倫校區南大門

Ⅷ 河南大學有哪些知名校友

(一)文史哲類(34人)
27、馮友蘭:著名哲學家、文史學家。191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先後在預校和中州大學執教六年,出版專著2部、發表學術論文16篇,為中州大學文科各系的建設作出很大貢獻。1944年,到荊紫關河南大學流亡辦學地為學生作報告半月之久。
28、董作賓:著名甲骨文家、史學家。192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語言學研究生專業,歷任中州大學文科講師、國立第五中山大學教授,為河大考古專業的發展貢獻很大。1928年起相繼擔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院士、副院長。著有《殷墟文字甲編》、《殷墟文字乙編》、《殷歷譜》等書,發表甲骨文學術論文一百餘篇。
29、白壽彝:著名史學家。1929屆河南中山大學文科畢業生,歷任南京中央大學、雲南大學、西南聯合大學教授。1949~1998年任北京師范大學歷史系主任,兼任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史學會副會長、中國民族史學會會長、全國人大常委會常委、全國人大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長期兼任河南大學北京校友會名譽會長。著有《中國通史綱要》、《史學概論》、《新編中國通史》、《史學新論》、《中國史學史》等。
30、徐旭生:著名哲學家、史學家。1919年巴黎大學研究生畢業,擔任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法語、哲學史教授。1921年赴京,歷任北京大學教務長、北京師范大學校長。新中國成立後擔任中國科學院研究員。
31、蒙文通:著名史學家。1930~1935年執教河南大學文學院,任中國古代史教授。40年代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後長期任教於四川大學,新中國成立後,兼任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學術委員。
32、石璋如:著名甲骨文學家、史學家。1932屆河南大學文學院畢業生。1935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評議研究生畢業,留院從事甲骨文研究,歷任研究員、院士。後旅居台灣,著有《殷墟建築遺存》、《殷墟墓葬》、《考古年表》、《中國的遠古文化》等書。在台灣發表《河南大學與考古事業》(1976年)、《照林(尹達)與侯家莊1001大墓》(1995年)。
33、尹達:著名甲骨文學家、史學家。本名劉耀,與石璋如徐敬參一起參加殷墟發掘。1932屆河南大學文學院畢業生,1935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學研究生畢業,歷任延安中共中央出版科科長、北方大學教授、華北大學教務長、中國人民大學研究部副部長、北京大學副教務長、全國政協委員。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學部常務委員。著有《中國原始社會》、《中國新石器時代》、《十年考古》等。
34、周而復:著名作家和書法家。1932年入河南大學中文系學習。主要著作有長篇小說《白求恩大夫》、《上海的早晨》等
35、高亨:著名教授,古文字學家、先秦文化史研究和古籍校勘考據專家。1924年考入北京大學,1925年秋考入清華大學研究生院,以梁啟超、王國維為導師。1926年畢業任教,歷任河南大學、東北大學、武漢大學、齊魯大學教授等。1967年後不再任教,專門從事古代學術研究工作。完成了《詩經選注》、《詩經今注》、《楚辭選》、《上古神話》、《文字形義學概論》、《古字通辭典》等一批著作和論文,為我國古籍文獻的整理做出了卓越貢獻。
36、吳強:現代著名作家。1936年在河南大學教育系讀書。1937年,離開母校,從事戰地革命文學創作。代表作:《紅日》、《堡壘》等。
37、姚雪垠:中國現代著名學者型作家。1929年考入河南大學法學院預科,後從事中共領導的地下組織活動,輾轉北平,1951年,回到開封重當專業作家。創作了長篇歷史小說《李自成》及《重逢》、《戎馬戀》、《母愛》、《春到前線》等小說和報告文學《戰地書簡》、《四月交響曲》等。
38、王實味:文學家。1923年到預校讀書。1930年在上海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和小說翻譯。1942年延安整風,他發表的《野百合花》受到批判。
39、鄧拓:著名文史學家、新聞學家。1937屆河南大學經濟系畢業生。在校期間曾出版專著《中國救荒史》,受到中外學術界注目。後歷任《晉察冀日報》社總編輯、《人民日報》社長兼總編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主席、中共北京市委書記處書記,並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著有《燕山夜話》、《三家村札記》等。
40、張邃青:歷史學家。 畢業於北京師范大學。1927年8月到到校任教直至去世。對中國古代史頗有研究,且成果卓著。特別是抗戰期間堅持學術研究,寫出《伏牛山中之蠻族》,又寫了《嵩山專著書目考》。1957年當選開封市副市長。1963年任開封市文物保管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964年被選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河南省史學會會長、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41、張長弓:曲藝學家。1929年考取燕京大學國學系研究生,主攻中國文學史和河南民間曲藝。1942年來校任教,教學之餘主要從事河南曲藝研究。著有《鼓子曲言》、《河南墜子書》、《中國文學史新編》、《張長弓曲論集》等。
42、郭紹虞:語言學家。1923年到中州大學任教。後到武昌中山大學、北京燕京大學任教。建國後任同濟大學文學院院長,院系調整到復旦大學任教。著有《中國文學批評史》等。
43、蕭一山:著名歷史學家。畢生致力於清史研究。1923年出版《清代通史》。1935-1938年任河南大學教授兼文學院院長。1948年赴台任教。
44、姜亮夫:文史學家。1927年清華大學研究生畢業。後受河南大學國文系教授,講授中國文學史。解放後,在杭州大學任教授,出版敦煌學、歷史、語言、楚辭學等相關著作幾十部。
45、李嘉言:古典文學研究家。早年在省立河南大學預科讀書,1930年就讀於清華大學文學院國文系,師從聞一多、陳寅恪等著名學者。1947年-1967年到河大任教,曾任中文系主任,主持《全唐詩》的改編工作。主要著作有:《漢魏六朝文學史》、《楚辭選注》、《唐詩叢考》等。
46、朱芳圃:甲骨文、古文字學家。1926年考入清華大學研究院,師從王國維。1931年、1939年至退休在河大任教。著有《甲骨學文字編》、《甲骨學商史編》、《殷商文字釋叢》、《中國古代神話與史實》等。是毛澤東的同學。
47、蘇金傘:著名作家、詩人。1924年考入河南體育專科學校(今河南大學體育學院前身)。1939——1942年、1945-1948年在河南大學任教。在他的第一部詩集《無弦琴》,熱情謳歌中原兒女反抗侵略的奮斗精神。解放戰爭中,其詩歌貫穿著「反內戰、反飢餓、反迫害」的呼喊。1948年與嵇文甫等進步師生奔赴解放區,參與創辦中原大學。解放後到省文聯工作。
48、李白鳳:著名書法家、篆刻家、作家、詩人。1933年考入北平國民學院國文系,1936年畢業,專門從事文學創作,先後出版詩集《風之歌》、《南行小草》,話劇《盧溝橋的烽火》,短篇小說集《小鬼》、《馬和放馬的人》等。1954年任河南大學中文系教授。執教期間發表詩、詞、論文200餘篇。
49、任訪秋:著名文學家。1929年考入北師大中文系,1933年考去北大研究生,深受錢玄同、周作人、胡適影響。1940年受聘河大文學院。主要開設中國文學史、國學概論、現代文學、古代散文選、文藝學等課程。著有《中國近代文學史》、《中國近代文學作家論》、《中國近代文學大系.散文卷》、《中國古典文學論文集》等。
50、於安瀾:文學家、書法家。1924年入河南大學前身中州大學文史系學習,得到了馮友蘭、郭紹虞、嵇文甫、董作賓等諸多名師的悉心指導。1932年考入燕京大學研究院國學研究所讀研。1946年回母校任教。著有《漢魏六朝韻譜》、《詩學輯要》、《古書文字易解》等。
51、孫作雲:歷史學家。1931年考入復旦大學文學系,1932年考入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師從聞一多。1936年考入清華大學研究員文科研究所,仍師從聞一多。1950年發起創辦《歷史教學》雜志,任編委,這是我國建國後最早的史學刊物之一。1956年院系調整後執教於開封師院。主要從事楚辭、詩經、民俗、神話等研究,論著等身。
52、胡雄定:外國語言學家。1927年畢業於國立東南大學外語系。1950年任北京中法大學外語系教授,1957年跳入開封師院外語系。在河大執教47年,精通英語,兼通法語和俄語,學術功底深厚。30年代著有《英語習語用法例解出版後享譽國內》,《英語成語用法詳解》亦產生重大影響。更難能可貴的是,87歲之後出版四本專著,近三百萬字,是河大教授中晚年出版著作最多的一位英語語言文學家。
53、劉炳善:薩士比亞研究學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國際莎士比亞協會會員,中國莎士比亞研究會理事,中國譯協資深翻譯家,外國文學專家,河南大學外語學院博士研究生導師。
54、胡思庸:著名歷史學家。1946年考入河南大學農學院園藝系,1948年轉到文學院歷史系就讀。1951年2月畢業後留河南大學任教。 歷任開封師范學院講師,河南大學教授,河南省社會科學院院長,河南省社會科學聯合會第二、三屆副主席,河南省歷史學會第三屆會長。
55、高文:著名的金石學家,唐代文學專家,教育家,詩人,尤其對漢代碑刻的研究卓有成就。1951年到河南大學中文系任教,先後講述過現代文學、文藝理論、歷代散文選、中國文學史等課程。1953年中文系中國古典文學主頁被國務院學位辦批准為河南大學首批碩士學位授予點,高文任為導師。
56、華仲彥:193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國文系。1955年到校任教。長期從事詩詞創作與研究,著有詩集《華鍾彥詩詞選》、文集《東京夢華至館論稿》、《詩歌精選》等。
57、趙儷生:歷史學家。1935年考入清華大學外語系,後轉到哲學系。1947年經傅斯年介紹到河南大學任教。1948年跟隨嵇文甫等進步師生前往解放區積極組建中原大學。之後曾在人民大學、中國科學院編譯局、山東大學任教,1957年到蘭州大學任教。早年從事蘇聯文學翻譯和革命文學創作,以馮夷等筆名發表過不少譯作、劇本和小說。後專於中國土地制度史和中國農民戰爭史。晚年專攻先秦文化,探討中國文化的源頭。先後出版著作16部,發表論文200餘篇。
58、張明旭:1948年12月任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1950—1982年任外語系主任。有專著《現代漢語語法》、文學譯著《三人同舟》,1980年—1985年任第四屆開封市政協常委。
59、趙帆聲:河南著名詩人,河南大學教授,河南大學出版社社長。著有《古史音釋》。
60、郭人民:歷史學家。1946年考入河南大學歷史系,畢業後留校任教。先後擔任中國古代史教研室秘書、中國古代史教研室主任、河南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副所長、河南省高等院校古籍整理領導小組副組長、中國歷史文獻學會理事等職。

Ⅸ 1930年10月河大師生創辦了什麼文藝刊

水電費

Ⅹ 河南大學校歌歌詞

《河南大學校歌》誕生於1940年,由嵇文甫先生作詞,陳梓北先生譜曲。當時中華大地正遭受日寇侵略者的鐵蹄踐踏。始建於1912年的河南大學輾轉搬遷,經雞公山、南陽鎮平,最後停留在伏牛山深處的嵩縣潭頭鎮辦學達5年之久。具有強烈愛國主義精神的河大師生在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的領導下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抗日救亡運動。

歌詞:

嵩岳蒼蒼河水泱泱,中原文化悠且長。

濟濟多士風雨一堂,繼往開來揚輝光。

四郊多壘國仇難忘,民主是式科學允張。

猗歟吾校永無疆,猗歟吾校永無疆。

(10)河大師生擴展閱讀:

校歌簡介

時任文學院院長的嵇文甫先生激情奔放地創作了《獻給祖國》、《走出象牙之塔》等抗戰歌曲。教育系教授陳梓北長於作曲,曾為《紀念魯迅歌》、《遠征進行曲》、《七七中學校歌》等譜曲,編有《抗戰歌曲選》。

在抗戰最艱苦的時刻,河南大學決定創作《河南大學校歌》,利用歌曲的形式,通過廣大師生傳唱,在陰霾的天空和血腥的環境中樹起河南大學的獵獵戰旗,以凝聚師生,鼓舞抗戰鬥志,弘揚學術傳統,堅持辦學不輟。嵇文甫、陳梓北受領重任,很快兩人合作的《河南大學校歌》便響徹在伏牛山麓,伊水河畔。

「四郊多壘,國仇難忘。」日寇的暴行,並沒有嚇倒河大人。「濟濟多士」在蒼蒼嵩岳下,泱泱黃河邊,「風雨一堂」,堅守「悠且長」的「中原文化」。1992年慶祝河南大學建校80周年時,由中文系張予林作詞、音樂系張彬譜曲,創作了新的《河南大學校歌》。

2002年9月20日,河南大學迎來建校90周年校慶,中央電視台《同一首歌》走進河南大學,歌唱家楊洪基領唱《河南大學校歌》,展現了全體河大人愛校強校的光榮傳統與夢想;同時,河南大學決定恢復使用1940年的《河南大學校歌》。《河南大學校歌》重新在師生中廣為傳唱,成為新時期河大人「繼往開來」,再創輝煌的戰斗號角。

2004年3月,教育部部長周濟同志來到河南大學視察工作,當聽了河大黨政領導齊聲高歌的《河南大學校歌》後,為校歌雄渾激昂的旋律所表達出的奮發向上的河大精神而深深感動。

2012年9月,河南大學舉行盛大的百年校慶晚會,在回顧國立河南大學學子可歌可泣的保衛文化征程之後,合唱團高聲合唱河大校歌,在場者無不動容。

熱點內容
中學英語下載 發布:2025-05-14 20:01:44 瀏覽:498
小蘋果舞蹈教學兒童版 發布:2025-05-14 18:06:07 瀏覽:916
高三語文卷 發布:2025-05-14 17:40:03 瀏覽:761
五年級上冊語文達標卷 發布:2025-05-14 16:38:37 瀏覽:871
鄧矮的歷史 發布:2025-05-14 15:03:50 瀏覽:621
中小學師德總結 發布:2025-05-14 14:47:39 瀏覽:720
初中教學進度 發布:2025-05-14 13:33:36 瀏覽:758
新產業化學發光儀 發布:2025-05-14 13:22:51 瀏覽:775
帶班主任的老師 發布:2025-05-14 13:20:39 瀏覽:240
氧化鋁化學 發布:2025-05-14 13:03:56 瀏覽: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