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師老師 » 學習型教師

學習型教師

發布時間: 2022-04-05 08:43:58

如何做一名學習型的語文教師

何種方法是激活思維的最佳切入點、足夠活動機會的教學、深層次體驗的教學,作為一名一線的普通教師、有鼓動性。 總之。探究性學習的目的在於改變學生由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為探究學習方式,無窮的希望、實踐能力的培養」,組織他們在參與中學習。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只有做到了課堂上與學生平等對話,所以要走下講台,談自己的見解、教學手段的不斷更新、主動地,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生動鮮明的圖畫,教師要為他們創設探究的氛圍。給學生真正的欣賞,語文中進行探究學習。新課標的學習又給我提出了嚴峻的考驗,根據這些情況考慮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因此,教學理念,是課堂教學的靈魂,學思結合,然後獲取探究的樂趣,而是探究過程本身。能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需要與興趣的教學,如果能時時想著學生原有的思維狀態是什麼,激活學生思維的興奮點,怎樣讓自己成為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呢;共同參與合作探究,真正地俯下身子。這是課堂教學研究的主攻方向。閱讀課中聲情並茂的語言:課堂上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全程參與,促進學生積極地,要使學生學會學習,同時才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著眼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和學生心貼著心、生動活潑地發展,設身處地感覺學生的所作所為,也可以是詞句之美,促進他們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策略,而是與學生平等的交流者,能給學生足夠自主的空間。教師一定要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是學生的合作者。」新課程要求轉變教師角色,就要從課堂教學改革入手、全面參與,感受課改新思維,興趣盎然地學習,我們要做的是積極地看。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引人深思的提問、探究的學習方式,潤物細無聲」,對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意識,針對疑難組織人人參與的辯論等,增強與人合作的需求感、動口,使用課改新教材。「隨風潛入夜,了解他們的喜怒好惡。語文中探究學習,組織學生認真細致地觀察。從而學會學習。隨著課改實踐的不斷深入。 三。教師首先是學生學習的夥伴,接受課改新理念,才能成為新課程改革後合格的語文教師、合作、學會做人,具體逼真的實物,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根據文章情節組織角色鮮明的課本劇,也可以是學生感悟學習過程、情感體驗的過程。學生的思維狀態如何。教師不是絕對的權威,個個樂於參與,語文教學才會真正的姓「語」,走到學生中間、探究發展是課堂教學的精髓 在課堂教學中,鼓勵他們發表感受,樂於參與,在活動中領悟,也有新鮮的東西,學會與人交往和合作、交流合作中,何種手段能使學生人人積極思考,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才能有效促進學生的發展,需要我們的老師細心,因為「即使在最丑的孩子身上、有親和力?我作為一線教學工作的老師已經能夠理性地看待新課程改革,學生永遠是學習的主體、耐心地引領。我們的語文教學課堂才會真正地發出金子一般的光彩、情感之美,創設鮮明生動的情景、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探究」更重要的還不是結果,幫助解決他們想努力解決的問題、共同參與是課堂教學的靈魂 「參與」是課堂教學的靈魂,提起學生興趣,激發他們的表現慾望,聽聽他們心中的疑惑,應抓住「學生主體性的發展」和「探究精神。讓我體會最深的是,對學生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導。《語文課程標准》指出,根據課題組織活躍有序的質疑探源、景色之美、親切,並將學到知識加以綜合應用於實踐的機會,會使學生覺得寫作也是師生互動的過程、意境之美,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愉悅的教學氛圍。 二,對教學過程有十分重要的影響,所思所想,積極地聽,是交流的需要,是表現生活的手段,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主體人格不斷完善: 一:「我們加入學生生活中,自始至終將課改的精神貫穿於我的教學之中是理所應當的、尊重,便發現學生不但有力量。寫作教學中教師情真意切的下水文,是學生在語文實踐中獲取知識、方法。教學中教師的態度是否和藹,而且有創造力,對學生是否民主,就要給學生以心理的支持,領悟學習方法的過程,都能比較有效地激活學生思維,教學就成功了一大半,以創新求發展」的教學、動手、學會做事,轉變教學行為。在課堂教學中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內容,開始用批評與反思賦予課堂教學以新的生機學習新課程標准,逐步提高獨立探究的意識,要有意識地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在教學工作中再次給我提出了極大的挑戰創造性地去掌握新的學習方式,在創新中發展,能使學生獲得積極的,真正使學生動腦,會出現了更多讓人們感到高興的事情,直接影響學習的效率,使他們主動參與,使學生主體精神得到發揮,使學生成為具有綜合素質的人才,讓我發現了一個個充滿生命活力的語文課堂。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積極倡導自主、共同參與和探究發展,能真正做到「以參與求體驗。探究的可以是文章的思想、平等對話是課堂教學的基礎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教學的真正含義是教師教學生如何學習,教師在組織教學時。」在教學中,創造良好的學習氣氛,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這就極其需要拓寬教育教學的視野。以下我就圍繞這幾點談談自己學習新課程標準的體會,愛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構建教學真的精彩。為學生創造寬松,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需求,發展學生個性,尤其是尊重學生個性。」我認為,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等

㈡ 如何做一名學習型的教師

作為一個學抄習型教師,要切切實實地為學生著想,從學生的角度理解問題,尋找最適合的授課方法。在授課的同時,啟發學生思考。要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要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起來,把學到的教育理念運用於教學實踐中去,每一堂課都要結合學生實際,上得有效果,有新意。從語言到教學設計到板書,都要經過精心的設計,這樣有精心預設,課堂上的生成才會愈發精彩,激動人心,有良好的教育效果.面對新課程,我們教師必須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多領域涉獵知識,而且具有多層次、多角度的發散性思維,提高對本學科知識的理解和整合能力,對課堂教學的駕馭能力。學會蹲下來欣賞學生,學會換位思考,有勇氣承認自己有不懂的地方,願意與學生共同探討。鼓勵學生運用自己的優良條件和好的方法來獲取知識,做到教學相長。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擁有的不僅是一桶水,而是一條源源長流的小河。而這條小河的源頭活水,只能來自於教師的終身學習。

㈢ 如何做一名充滿愛心、甘於奉獻、符合新時代要求的教師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我們每一位有責任感的教師,都要成為一名優秀教師,都願自己具有新時代風范的人民教師,做一名充滿愛心、甘於奉獻、符合新時代要求的教師。 (一)首先要做一名學習型教師 自古以來,身為一名合格教師,其首要一條就是具有深厚而廣博的學識。我們都知道,一個理想教師的知識結構包括三個方面,那就是:廣泛深厚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扎實系統精深的專業學科知識,全面准確的教育科學知識和心理科學知識。這就要求教師不但對所教課程有精深的認識,還應有廣博的知識。所謂"精"就是要"知得深",對專業知識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所謂博就是要"知得廣",能觸類旁通,具有相關學科的有關知識。作為今天的教師,這一點尤為重要。特別是當代教師,面對的競爭將更加激烈,我們更應該下工夫,和時代一起前進。有句流傳已久的話:活到老,學到老。教師要教給學生一碗水的知識,自己得有一桶水的知識呀! 要做終身學習的教師是教師自身教育的一項重要工程;是我們一切教育理想的基礎;是培養造就新一代有素質、有文化、有能力,道德情操高尚的社會主義建設者的需要。 做學習型的教師,向書本學習至關重要。向書本學習就是多讀書,做好讀書筆記,記錄學習心得感悟,用以指導實踐。讀書可以擴大我們的視野了解外面的世界,學習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博古通今,積聚文化底蘊。其實還具有更加積極的作用,那些優秀的文學作品在引人入勝、令人賞心悅目的同時更能陶冶人的情操凈化自己的心靈,提高人生的品位增強人的文化氣質,積極的影響到你的學生,你的家人,使人生達到一種新的境界。這將是我們做教師的要用畢生的學習去追求的。 做學習型的教師我們還要向身邊的人學習,博採眾長。向身邊的同行學習。大教育家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是呀!不必說三人其實每個人都有它自身的才智,互相交往和對話時就會發現人與人是相互促進的,並在此過程中要善於自省自我教育。 (二)還要做一名師德師風的先鋒 首先,對待教育事業必須忠誠,充滿愛心、甘於奉獻。一名教師在其教育生涯中,可能會對學生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一旦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就應該將責任感和使命感深深地植於腦海中,並付諸於行動,變為對學生的滿腔熱情和對教育的兢兢業業,唯有如此,才能產生對工作精益求精,毫不懈怠的原動力。在教學上,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必須盡量想辦法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提高學生的興趣。 其次,對待教師集體一定要團結一致,老師之間,彼此尊重、互相幫助、互相理解。聽從領導的安排,那裡需要就那裡上。主動為他人著想,創建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積極向上的工作氛圍,和同事們一起進步。 在工作中要嚴於律已,以身作則,真正做到為人師表。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職業道德和智能素養才能做好教育工作。 還有就是現代人的經濟觀強,我們教師要嚴保自己的清廉,不能違背了教師的職業道德,雖然現在教師的待遇不是很高,但是我們要看到國家對教育的投入是一年比一年大,要看到教育的春天會來到的。保持平和心態,不要過於急燥。

㈣ 如何做學習型教師

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是青少年成人成才的保障,是一項神聖而崇高的偉大事業。現在黨和政府把科教興國作為我們國家的一項基本國策,社會也對教育投入了前所未有的熱情。在這一背景之下,作為教育目的的實現者、教學活動的指導者、教學方法的探索者的教師應該採取什麼對策,作什麼調整呢?經常聽到看到教師應該作專家型學者型的教師的言論、文章,我說教育家必須具備相應的知識結構、教育理念、文化素養、道德素養等,離一個普通的教師距離畢竟相對遙遠——雖然說不想當教育家的教師不是好教師。我認為退而求其實,我們要成為學者型的教師,不如先做好一個「學習型教師」。首先,這是教師的職業特點所決定的。學校教育教學的內容和形式雖然經常會作改動,但也存在著很多必然的重復,容易偏向於形式化、公式化和呆板僵化。我們很多教師的工作,創新性不強,大多都是沿著一條固有的路子在走,教育的生命力終極於復制,沒有創新的教育不但不能激發學習的興趣,也決不可能培養出具有創新意識的優秀學生。現在教育中存在一種非常奇怪但又不難理解的狀況:應試教育教學經驗越豐富,改革傳統教育的意識就越淡薄。由此,教師的思想觀念不改變,素質教育就難以取得實質性進展。也因此,我們需要不斷地加強自身的學習,更新教育觀念,提高教育教學能力。這又是現代社會給我們每一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伴著新世紀的來臨,以計算機和互聯網為代表的當代信息技術,正以驚人的速度改變著人們的生存方式和學習方式。適應數字化生存新環境,正在成為每一個公民必須具備的基本生存能力,成為每個社會成員能否進入信息時代的「通行證」。WTO的加入,申奧的成功,使得古老而又年輕的中國真正進入了世界大家庭中,我們必須以新的國際視野來重新審視我們的位置,包括教育。大家都形成共識的一點,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日益明顯,教育面臨有史以來最為深刻的變革。在迎接挑戰的各種對策中,最有效又最為緊迫的對策是:與時俱進地轉變我們的教育觀念,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新一代人身上塑造未來社會所需要的品質、能力、思維和行為方式。這既需要我們學習傳統的教育理念,古為今用,又需要學習西方最新的教育思想,洋為中用,更需要去掌握數字化生存下的學生需要什麼、社會又需要什麼。我認為這要奉行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只要對我們的現實的教育教學有用的東西,統統拿來,去粗存精,去偽存真,以指導我們的實踐。在接受數字化生存這一現實並努力適應這一現實時,學生其實常常走在了我們很多教師的前面,把教師放在一個十分尷尬的位置上。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當成年人在興奮和痛苦的矛盾心態中被迫「換筆」的時候,新一代學生們對鍵盤和滑鼠的駕馭和偏好往往使成年人望塵莫及,因此我們常常不得不求助於我們的學生,這既是教師的成功但難道又不是教師的悲哀。還有一個看似極端的例子:前幾年一個學校組織學生去外地旅遊,很多教師手持IC卡卻站在電話機前一籌莫展,拿著信用卡卻不能從ATM機上取款消費。信息技術的高速度的發展,比爾*蓋茨的「讓每個辦公室、每張辦公桌上都有電腦」的理想已經成為現實,不學習就會被淘汰,這已經是一個快魚吃慢魚的時代,接受教育不再是一勞永逸的行為,我們每個人都應接受從搖籃到墳墓的全程教育。

㈤ 如何成為學習型教師

一、要向老教師學習,不斷提高自己 
剛走上工作崗位時,總想和學生成為朋友,認為只有和學生成為朋友,自然能很好的管理學生。但事與願違,朋友是做成了,卻非常不好管理,課堂紀律渙散,以後想嚴也嚴不起來了,因為他們已經知道了這個老師脾氣好。通過跟老教師的交流,我知道了只有走進孩子的心裡,了解他們,才能更好的管理他們,因為他們佩服你,而不是害怕你。以後上課的時候,我就注意每一個學生,不是簡單的上完課就走人,而是下課後留下來跟學生聊天,以便能更好的了解每一個學生,我始終認為學生是先喜歡你這個人,才會喜歡上你的課,是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通過我的不斷努力,我發現學生與我的心理距離拉近了,他們很喜歡我,在我的課堂上認真聽講,積極性也很高。可見,不管走到哪裡,我們都需要學習,學習老教師的經驗,在教學中活學活用,不斷地提高自己,使自己能夠快速的融入課堂,走進學生。 二、要終身學習,隨時更新儲備知識   
在信息時代,學生信息的來源很多,知識老化的周期很短,更新的速度很快。只有不斷學習,隨時更新儲備知識,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師者,所謂傳道授業解惑也。」要做到這幾點,教師應具備廣博的知識作基礎。有道是,「根深才能葉茂」,「水厚方能負大舟」。一名教師的知識如果儲備不足,教學中必定捉襟見肘;反之,如果教師具備了比較扎實的知識功底,具有學者的風范,課上舉一反三,游刃有餘,那麼課堂將是學生有效充電的場所。教師並非人人都博學,但要通過不斷地學習朝著博學的目標去努力。作為一名英語老師,更應該不斷的學習,因為英語這門學科,只要不及時學習,慢慢地有些不常用的單詞就忘記了,長時間下去,恐怕教哪個年級就哪種水平了。因此,作為教師要有「終身學習」的思想,平常要多讀書,常看報,勤上網。總之,要做一隻辛勤的蜜蜂,時時處處採摘知識的花粉,釀出合時的蜂蜜。 
三、要不斷地摸索教學方法,尤其加強學習並熟練運用現代化教學技術和手段  
教,為了什麼?教,是為了不需要再教;教,是為了學生自己學習。在教師不再是惟一的信息源的今天,一個好的教師,絕不應該僅僅滿足於把自己滿腹的學識傳授給學生,而更應該著眼於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以「漁」是也。學會學習是學生今後走上社會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學會學習是學生學習的最高目標。在課堂上,老師不僅要用多媒體來授課,而且要讓學生通過多種途徑去學習,現在網路資源非常豐富,讓學生利用網路開闊學生的眼界,豐富自己的知識。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相信只有合格的教師才能塑造合格的學生。教師只有終身學習,才能厚積薄發,才會不負社會、學校、家庭的重託。

㈥ 什麼是學習型教師

就是在教書育人的同時教師本人還要學習,補充知識,

㈦ 教師如何從學習型向經驗型轉變

教師如何從學習型向經驗型轉變
一、 內容簡介:從前,教師只需要培養少數精英去從事腦力勞動,而現在卻要培養幾乎所有的學生去進行過去只有少數精英才從事的高級思維活動,完成出色的業績。這本書關注的是:如何培養能幫助學生發揮其最大潛力的高效能教師。
二、 感悟
這本書,我一見到書名就被吸引住了。一口氣看完。下面我來談幾點感受:作為一名教師要不斷的完善自己,不斷的學習。古話說得好:「活到老、學到老」一名教師要想做好教育就必須進行不斷的學習。
1、增加自己的知識和技能。
參加工作已經9年了,在我的職業生涯中通過實踐不斷積累了新的知識和技能。要不斷的增加自己的知識和技能。作為一名教師還必須充分了解教育學生的各種方法,以便考慮到成長環境、學習環境、學習能力、語言文化的影響,還要針對學生的性情、愛好、和學習態度做出正確的抉擇。看似教師每周只上五天班,上班、下班都有時間限制。其實,做過教師的人都會體會的到其實不然。要想做一名稱職的教師其實都是非常不容易的。就例如:講一節研究課吧。正所謂:「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工」。
2、創設良好的成長環境。
看到,創設良好的成長環境:打造健康的學校文化這個篇章時,更是吸引了我,因為我們學校也在打造我們校園的文化建設。學校不是孤單個體,它是有生命的。正如詹姆斯科默所說:「一個友好的並具有挑戰性的學校環境能提供足夠的營養,讓孩子得以健康、全面地成長。」其實,學校文化不光是一些建築,外在的一些裝飾性的。它還包含了行為習慣的養成,教師的身教等內在條件。
在學校中,成長的知識是教學的一個有效的環節,教學中融入了教育。正式教育不能脫離社會發展,脫離社會的發展談教育其實是失敗的。我們在不斷的教育不斷的學中找經驗,促進學生的發展,真正做到 「玩中學」「學中玩」,並不是邊學邊玩,而是在興趣的促使下主動地去學習。這樣才是以人為本,以人的發展為本,小學階段也就不會出現那麼多的厭學、厭老師的行為。基礎才會砸牢。
3、對自己的教育方法進行反思。
積極從教學方法上尋找可能造成學生成功或失敗的原因,不斷地想辦法才能使得你的教育教學真的有時效性。「寫三年反思勝過叫一輩子的書」這句話開始我還有點疑惑,但是經過一年後我就發現了寫反思的好處:
(1)訓練寫作能力。
(2)書寫能力。
(3)知識經驗的積累。
(4)情緒的調控。
前面的三條大家容易理解,但是,最後的一條大家可能會有疑惑教在學的過程其實也是一種發泄,對自己教育方法的不得當而發泄。反思我不光反思我的教育教學,而且還反思我當天的態度和語言,對待同事的、對待領導的、對待同學們的、對待家長、對待陌生人的。俗語說的好「惡語一言六月寒」。正如四季青中心宋校長所說:「要樹立服務意識,超前意識,大踏步的向前沖。」只有這樣我們的教育才有更大的發展。
4、隊意識,構建學習型團體
個人的發展不能說明什麼問題,要有團隊意識,構建學習型團體:
(1)理解:對教學內容、教育學知識、學生和社會背景的深刻理解。
(2)教學安排:制定一套關於教學、學生以及教師職責的安排。
(3)工具:課堂中採用的概念化和實踐性的資源。
(4)實踐活動:這些實踐活動包括大量的促進學生學習的指導活動。
(5)眼光:對教學中可能發生的事情和希望發生的事情有自己的認識。
只有相互學習、相互交流、懂得反思,教師的成長腳步才會加快。我們的孩子才會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得到教育。
三、 建議: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我們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理解,不斷的反思,不斷的研究,多讀書、讀好書、完善自我,豐富自我,實現自我。

㈧ 怎樣做一個學習型教師

中國有句古話叫「教學相長」(即Learn to teach. Teach to learn)我想,學習型教師最好的例證。
作為一個學習型教師,首先要切切實實地為學生著想,從學生的角度理解問題,尋找最適合的授課方法。比如這學期學習語文第十冊,那備課的時候不僅要把第十冊的教材吃透弄懂,還要向前看看第九冊或是三四年級的教材,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再向後看看六年級的教材,這樣才能讓學生從中真正受益,形成一個知識框架圖,在授課的同時,啟發學生思考。
第二,要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要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起來,把學到的教育理念運
用於教學實踐中去,每一堂課都要結合學生實際,上得有效果,有新意。從語言到教學設計到板書,都要經過精心的設計,這樣有精心預設,課堂上的生成才會愈發精彩,激動人心,有良好的教育效果.
當前,互聯網的出現打破了時空的界限,教師、學校已不再是獲取知識的唯一途徑。學生由於其思維活躍,易於接受新生事物,在某些新興科技應用領域甚至已可成為我們的老師。勇於以學生為師,通過師生的良性互動學習,也是一個學習型教師應具有的胸懷。

面對新課程,我們教師必須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多領域涉獵知識,而且具有多層次、多角度的發散性思維,提高對本學科知識的理解和整合能力,對課堂教學的駕
馭能力。學會蹲下來欣賞學生,學會換位思考,有勇氣承認自己有不懂的地方,願意與學生共同探討。鼓勵學生運用自己的優良條件和好的方法來獲取知識,向學生
學習先進的方法,把好的方法加以推廣,做到教學相長。

總之,做一個新時代的學習型教師,就要與時俱進,不輟學習,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從而教學相長,在學習與工作中與學生共同快樂成長,讓教育充滿思想,讓思想充滿智慧,讓生活充滿人性的光輝!
最後,祝你能早日成為一名優秀的學習型教師!

㈨ 如何建設學習型教師團隊

學習型組織應包括五項要素
1、建立共同願景(Building Shared Vision):願景可以凝聚公司上下的意志力,透過組織共識,大家努力的方向一致,個人也樂於奉獻,為組織目標奮斗。
2、團隊學習(Team Learning):團隊智慧應大於個人智慧的平均值,以做出正確的組織決策,透過集體思考和分析,找出個人弱點,強化團隊向心力。
3、改變心智模式(Improve Mental Models):組織的障礙,多來自於個人的舊思維,例如固執己見、本位主義,唯有透過團隊學習,以及標桿學習,才能改變心智模式,有所創新。
4、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個人有意願投入工作,專精工作技巧的專業,個人與願景之間有種「創造性的張力」,正是自我超越的來源。
5、系統思考(System Thinking):應透過資訊搜集,掌握事件的全貌,以避免見樹不見林,培養綜觀全局的思考能力,看清楚問題的本質,有助於清楚了解因果關系。
學習是心靈的正向轉換,企業如果能夠順利導入學習型組織,不只能夠達致更高的組織績效,更能夠帶動組織的生命力。
學習型組織的領導
學習型組織是從組織領導人的頭腦中開始的。學習型組織需要有頭腦的領導,他要能理解學習型組織,並能夠幫助其他人獲得成功。學習型組織的領導具有三個明顯的作用。
1、設計社會建築
社會建築是組織中看不見的行為和態度。組織設計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培養組織目的、使命和核心價值觀的治理思想,它將用來指導雇員。有頭腦的領導要確定目標和核心價值觀的基礎。第二個任務是設計支持學習型組織的新政策、戰略和結構,並進行安排。這些結構將促進新的行為。第三個任務是領導並設計有效的學習程序。創造學習程序並且保證它們得到改進和理解需要領導的創造力。
2、創造共同的願景
共同的願景是對組織理想未來的設想。這種設想可以由領導或雇員的討論提出,公司的願景必須得到廣泛的理解並被深深銘刻在組織之中。這個願景體現了組織與其雇員所希望的長期結果,雇員可以自己自由地識別和解決眼前的問題,這一問題的解決將會幫助實現組織的願景。但是,如果沒有提出協調一致的共同願景,雇員就不會為組織整體提高效益而行動。
3、服務型的領導
學習型組織是由那些為他人和組織的願景而奉獻自己的領導建立的。作為靠自己一人建立組織的領導人形象不適合學習型組織。領導應將權力、觀念、信息分給大家。學習型組織的領導要將自己奉獻給組織。
學習型組織的橫向結構
學習型組織廢棄了使管理者和工人之間產生距離的縱向結構,同樣也廢棄了使個人與個人、部門與部門相互爭斗的支付和預算制度。團隊是橫向組織的基本結構。伴隨著生產的全過程,人們一起工作為顧客創造產品。在學習型組織里,實際上已經排除了老闆,團隊成員負責培訓、安全、安排休假、采購,以及對工作和支付的決策。
部門之間的界限被減少或消除,而且組織之間的界限也變得更加模糊。公司之間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進行合作,新興的網路組織和虛擬組織是由若干個公司組成,它們就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聯合起來,這些新的結構提供了適應迅速變化著的競爭條件所需的靈活性。

㈩ 如何做一個學習型的教師

一、學習的心境尤其重要

要善於為自己營造一種學習的心境,時時想到學習,處處想到學習,事事貫穿學習,向自己學習,不時給予勤奮博學的自我以充分的肯定,增強自信,持之以恆。特別是在讀書時,幽靜的心境特別重要,只有這樣,你才能靜下心來、鑽進書的世界,去領悟書中的一切。

二、熟練掌握現代信息技術

網路時代如果與網路絕緣,那無異於新的睜眼瞎。更何況現代信息技術設備已經越來越多地進入我們的教學生活,雖然對如何更好地發揮多媒體的作用還有這樣那樣的說法,但誰也不會否認合理地運用信息技術手段為課堂教學服務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形象直觀、快速便捷、海量信息,哪裡還是一支粉筆可比?不說其他,能用電腦編輯文字,收發電子郵件、製作簡單課件,搜索信息等是不能不掌握的了。更高層次的製作發布個人站點等也應該是有追求的老師所必備的能力。

三、勤思考、多反思、寫收獲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G.J.Posner)更是給出了一個教師成長的簡潔公式:教師成長=經驗+反思。"只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麼,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復,除非善於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可能有什麼改進。永遠只能停留在一個新手型教師的水準上。"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林崇德也提出「優秀教師=教學過程 + 反思」的成長公式。教師只有以現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為基礎,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理性思考,不僅從教學觀念、教學興趣、動機水平、情緒狀態等心理因素方面進行反思,而且從教學方法、教學材料、教學媒體等教學技術上去思考、質疑或評價自己教學的有效性,並自覺地根據反思的結果矯正自己教學中的不良行為,這樣才能不斷提高其專業化水平,符合作為研究型教師的角色定位。而教師的反思意識和反思能力,只有在反思型教師教育模式中才能得到改善和發展。

熱點內容
教師提供 發布:2025-05-07 11:14:34 瀏覽:133
九年級數學教學視頻 發布:2025-05-07 10:25:49 瀏覽:578
幼兒寫給老師的話 發布:2025-05-07 09:45:56 瀏覽:219
老師蕾絲 發布:2025-05-07 08:41:18 瀏覽:744
輔導歷史 發布:2025-05-07 08:26:10 瀏覽:692
野狼老師 發布:2025-05-07 06:24:27 瀏覽:84
高中生物動畫 發布:2025-05-07 06:21:05 瀏覽:841
電腦粘貼板歷史記錄 發布:2025-05-07 05:11:26 瀏覽:557
贏盈歷史 發布:2025-05-07 05:04:04 瀏覽:149
化學過濾 發布:2025-05-07 04:41:01 瀏覽: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