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福老師
『壹』 幼兒教師兒童觀的研究開題報告
浙江師范大學
題目:
本科生論文(設計)開題報告 姓名:王瑾雅 (專升本) 學號:04952114 導師:滕春燕老師 學院:杭州幼兒師范學院 《幼兒教師對兒童行為問題的應對心理的研究》
一、選題目的與意義
隨著我國社會的急劇發展和變化,家庭結構與教養方式的改變,生活節奏的加快,增加
了兒童成長過程中的緊張因素,兒童的行為問題也較以往明顯增多。研究表明,兒童行為問
①題的發生率在10%—30%之間,且有逐年上升的趨勢。
有關研究資料顯示,幼兒的行為問題是比較普遍的,脾氣暴怒、說謊、愛罵人、語言障
礙、自私、自卑、厭食、咬手指甲等問題行為存在於不少幼兒中。有觀點認為,由於人們對
外顯的行為問題關注較多,行為問題通常會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而症狀得到減輕,甚至消失。
因此,兒童行為問題則可以「順其自然」。其實這種觀點並不可取,兒童行為問題得不到解
決不僅有可能阻礙幼兒正常的心理發育和發展,影響幼兒的生活和學習,而且也有可能是成
年期心理障礙和社會適應不良的先兆。在幼兒期,問題行為是普遍存在的。從理論上講,在
某種意義上問題行為可稱為「不正常行為」,而行為本身就是在正常和不正常之間發展的連
續體,絕大多數幼兒的行為都居於兩者之間,因此一般幼兒都存在一些問題行為,只是程度
不同而已。行為問題是學齡兒童主要的心理健康問題之一。
正因為如此,我國1996年頒布實行的《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規定:「幼兒園必須
切實做好幼兒生理和心理保健工作。」2001年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則
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樹立正確的健康
觀念,在重視幼兒身體健康的同時,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有這些有關幼兒園教育
的政策法規,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促進幼兒心理的健康發展是幼兒教師法定職責。然
而在目前的幼兒園中,心理健康教育是針對全體幼兒進行的,幼兒教師對行為問題兒童的應
對可以說是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當中隱性的但是重要的一環。
但是,隨著兒童行為問題的逐漸增多,幼兒教師在實際的工作當中卻無從把握。面對兒
童的行為問題,有些教師最多採取制止的辦法,使兒童的行為問題暫時性迴避,但是到了另
一個情境,該行為問題又會出現;也有教師根本不知道如何應對,對兒童的行為問題過度反
映或不予理睬;有些甚至會說罵兒童表現不好。不允許幼兒參加任何教學活動,導致兒童的
行為問題更加嚴重。兒童出現了行為問題並不表明他就與正常兒童有多麼大的不同,不過是
表現出有暫時性的偏離正常軌跡而已。因此,幼兒教師對兒童行為問題的正確應對,將有利
於兒童的健康發展。
因此,切實從兒童的行為問題出發,來研究幼兒教師的應對心理,探討幼兒教師應如何
發揮自身的作用?並設計一份適合幼兒教師的科學合理的調查問卷,將是一項具有重要的理
論和實踐意義的工作。
二、文獻綜述
隨著工業化、城市化的進程, 兒童行為問題呈明顯增長趨勢。發達國家已累及學齡兒
童的5~ 15% 。行為問題, 目前尚無統一的概念, 如退縮行為、過度焦慮和恐懼、不服從、
脾氣暴發和不良習慣等, 是一些普通名稱, 描述不像精神病、神經症和發育遲滯等那樣明
確。美國教育界常用的定義是: 學校學習存在問題、人際關系不好、不適合的行為和情感、
泛化的抑鬱和痛苦、與學校恐怖有關的軀體症狀。英國把行為問題分為A行為(Antisocial
Be-haviour,即違紀行為)和N行為(Neurotic Bheaviour)兩類。A幼兒行為包括:經常破壞
自己或別人的東西、經常不聽管教、時常說謊、欺負別的孩子、偷東西。N行為包括:肚子
疼和嘔吐、經常煩惱,對許多事情都煩、害怕新事物和新環境、到學校就哭、或拒絕上學、
睡眠障礙。我國學者普遍認為,兒童行為問題(Behavior Disorder),亦稱兒童問題行為,是指
兒童在發育過程中出現的在嚴重程度和持續時間上超過相應年齡所允許偏離正常范圍①白春玉,張迪,穆穎,吳惠穎:《沈陽市行為問題兒童的個性特徵分析》.
5%-15%的非正常行為,包括兒童在行為和情緒兩方面出現異常,主要表現為各種違紀行為和
神經症行為。兒童的行為問題如得不到及時解決,持續時間過長,問題會變得更加復雜、嚴
②重,造成心理缺陷或人格障礙。國外報告其檢出率達5%-30%。據報道,20世紀80年代發
達國家兒童行為問題的檢出率為14%~20%。我國22個城市協作調查組的調查結果表明4~
16歲兒童少年行為問題的檢出率為(12.97±2.19)%。肖湘寧等調查研究顯示在幼兒園教
育機構中有70.5%的幼兒經常或偶爾「拒絕加入同伴的游戲」,主要表現為膽子小,不能主
動與小朋友和老師交往,幼兒不能與同伴友好相處,對同伴缺乏寬容、接納的態度。
近年來,兒童行為問題的研究在國內外受到廣泛關注,已有幾十年的歷史。由1994年
至現今的資料顯示,對兒童行為問題方面的研究比較多,重點放在行為問題的治療與矯正及
影響兒童行為問題因素的研究上。在幼兒教師如何應對兒童行為問題方面的研究幾乎沒有,
與此有關的研究也少之又少。主要的相關研究主要有以下幾個:
在沿襲已久的幼兒師范教育體系中,知識更新尚未跟上形式發展的要求,這就直接導
致了幼兒園有關心理健康教育專業知識的缺乏,進一步來說幼兒教師應對兒童行為問題方面
的知識也就更加缺乏了。山東省的濰坊、聊城、菏澤、德州、煙台、濟南等城市隨機選擇
30個幼兒園作為測查園,專門對幼兒教師幼兒心理學知識作了封閉式調查問卷。調查結果
得知,(1)對兒童思維發展趨勢的認識,通過率為14%;(2)對幼兒注意特點的認識,通
過率為51%;(3)對幼兒記憶特點的認識,通過率為47%;(4)對幼兒言語發展現象的認
識,通過率為72%;(5)對幼兒想像發展的認識,通過率為86%;(6)對幼兒個性發展的
認識,通過率為4%。各部分內容的通過率很不均衡,最高的是86%,最低的是4%,這反
映了幼兒教師掌握幼兒心理學知識的特點。最容易掌握的是幼兒教師自身實際工作聯系最密
切,能直接觀察到幼兒心理特點的方面的題目。在關於兒童說謊的原因分析,有的被試只認
為兒童說謊與其道德品質有關,而不能全面分析兒童說謊。由此可得,一線幼兒教師缺乏系
統性的心理學知識。然而,這些系統性的心理學知識直接影響到教師的教育機智和教育行為。
通過率最高的是「對幼兒想像發展的認識」,而教師對幼兒想像發展的較高認識對如何應對
兒童的行為問題並不起相關的作用,也不能形成良好的教育機智和教育行為。通過率最低的
是「對幼兒個性發展的認識」,我覺得這一點對兒童行為問題的應對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對兒童個性發展的清楚認識,有助於教師了解兒童行為問題產生的相關因素,能使教師形成
良好的教育機智和教育行為。因此,要提高幼兒教師對幼兒個性發展的認識,為更好應對兒
童的行為問題提供理論基礎。
面對越來越多的兒童的行為問題,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重視。為此,人們對幼兒園的這
類情況給予了關注和研究,進行了適當的干預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1)各別化訓練。
是有奧登和阿謝爾(Oden&Asher,1997最早提出的。兒童對特定的人際關系行為的知識、兒
童在交往情景中將知識轉變為技巧的能力以及教師正確評價兒童的技巧表現的能力能,是兒
童行為改變的基礎。(2)游戲治療。游戲療法是對有人際障礙的孩子進行幫助的一種心理干
預的方法。是用游戲作為與幼兒溝通的媒介,讓幼兒在玩游戲的過程中,將受到的挫折和捆
饒以及內心的焦慮、緊張、害怕、退縮等不良體驗發泄出來,通過游戲來表達自己的願望和
問題,對於學前兒童來說,游戲治療是一種幫助他們擺脫行為問題的有效途徑。(3)Z過程
治療。扎斯摟(Zaslow,1960)等人提出一種治療兒童孤獨症的方法,同樣可以對行為問題
兒童在情感方面的障礙有治療的借鑒作用。這種方法對內向膽小的兒童、攻擊性強的兒童有
一定的效果。(4)擁抱治療。對於嚴重缺乏關愛的孩子,可以採用這種方法,使其感受到老
②李成福等:《兒童行為問題與學習成績相關的研究》,中國行為醫學科學.
師對他的關注和熱愛。(5)「氣球爆炸」。「氣球爆炸」就是把吹大了的、並用繩子紮起來的
氣球弄破,以幫助幼兒發泄情緒的方法。(6)「繪畫療法」。美國的阿爾修勒(Aischuler R.H.)、
日本的淺利篤等,受弗洛依德精神分析學派的影響,認為兒童的畫是兒童潛意識的表現,畫
面上的表象符號或色彩都具有特殊的象徵意義。憑借畫面上的線、形、色的組合與象徵,分
析兒童的心理狀況,了解兒童的需求、家庭關系、攻擊性的傾向等,從而幫助和診斷兒童的
問題行為。讓兒童在自由繪畫的過程中抒發情感和問題,通過繪畫投射自身存在的問題。(7)
社交技能訓練。社交技能訓練不僅可以提高兒童被同伴接受的程度,而且還能減少社會退縮
及攻擊性行為。這些方法幼兒園教師在應對兒童的行為問題時也可以適當地進行採納。
目前為止,我認為幼兒教師對兒童的行為問題的應對心理可以從以下方面來考慮:(1)
教師掌握的心理學知識。教育活動的實施在很大程度上有賴於教育施行者本身的素質,專業
知識的結構及豐富程度。面對越來越多的兒童行為問題的增加,在上文所提到的關於幼兒教
師心理學知識的分析情況來看,拓寬心理學知識,豐富幼兒教師「對兒童行為問題的應對」
方面的知識,是適應現在社會的最基本的要求。(2)教師對兒童行為問題的了解(行為問題
與非行為問題)。兒童的行為問題也稱發育性行為問題。在有的關於學前兒童心理健康狀況
的調查報告中所列舉的所謂兒童心理障礙或行為偏異,如情緒容易變化,離不開母親,不願
去托兒所或幼兒園,怕陌生,在家裡呆不住等則屬於兒童心理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正常現象。
國外有研究發現:任何孩子在特定年齡都會發生行為問題。一般孩子每年約發生五、六個問
題。這些問題的發生,反映出所有健康兒童在正常發展過程中都承受著某些壓力。因此,教
師在看待兒童的行為問題時要慎重,不能盲目下結論。同時,也不能將幼兒的某些心理行為
問題看成孩子成長中的自然現象,不去加以關注。(3)教師的教學自我效能感。教師的自我
效能感一般可以從以下兩個維度進行理解,一般教學效能感和個人教學效能感。對幼兒教師
而言,「一般教學效能感」是指教師對教育價值的認知;「個人教學效能感」則是指教師對自
己是否具備能夠有效引導幼兒,給幼兒積極影響的教育能力的知覺與信念。幼兒教師自我效
能感的高低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幼兒的發展。自我效能感高的教師,往往對自己能積極有效
教育引導兒童充滿信心。因此,在應對兒童的行為問題時充滿信心,並能不斷反思自己的教
育行為,甚至能針對兒童的某一行為展開一定形式的研究。相反,自我效能感低的教師對自
己的教育教學能力信心不足,傾向於簡單易行的任務。因此,在應對兒童的行為問題時缺乏
自信,採取簡單方式去「控制」幼兒,在與幼兒的交往中不夠敏感和主動,不利於幼兒的健
康發展。提高幼兒教師的自我效能感高有助於提高對兒童行為問題的應對能力。(4)教師應
對兒童的行為問題的方法與措施。近幾年,我國的學前教育發展很快,提出了一些比較先進
的教育教學方法。但由於長期應試教育的陰影,留下了很大弊病。在目前教育中,口頭講解
仍然占重要地位。我認為在解決幼兒行為問題上,口頭講解和預防不可少,但應有更多的措
施和方法來替代相對落後的方法,以適應千變萬化的幼兒教育本身。(5)其他援助方法。教
師在個人能力有限的范圍內,無法應對兒童的行為問題時,要求助於社會,使行為問題及時
得到解決。可以是家長,在家園的共同努力和幫助下,來處理兒童的行為問題,比家長和教
師單方面的努力效果肯定好。對於行為問題比較嚴重的,就需要求助於此方面的專家。(6)
幼兒教師自身的應對方式(積極應對和消極應對)關於這方面的解釋上文已有所提級,就不
做展開了。
目前,幼教界對兒童的行為問題研究比較多,但是在「幼兒教師如何應對兒童的行為
問題」,此方面的研究上相對滯後。幼兒教師作為幼兒學習和生活的重要影響者,在對待兒
童的行為問題時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此次調查研究將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通過調查量表,
從分析「幼兒教師應如何對待兒童的行為問題」這一角度入手來探討幼兒教師的應對心理,
將是一項十分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的工作。
[4]Jane Brooks著,周逸芬,陶淑玫編譯. 發展與輔導. 台灣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1年.
[5]屈玉霞. 對幼兒教師幼兒心理學知識的抽樣測查. 中國婦女管理幹部學院山東分 院學前教研室,1996年第1期.
[6]張建人. 當前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問題. 湖南師大教研院.
[7]賀宣真. 教師應掌握一些心理學知識. 深圳市財經學校, 職教論壇, 2003年第4期.
[8]許凱. 幼兒教師自我效能感探析. 廣州市越秀區中六幼兒園.
[9]邱學青. 行為問題兒童成因及教育路徑選擇. 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Jan.2005年1月.
[10]耀宏,傅榮. 心理健康的評價指標與心理健康標准. 贛南師范學院學報(社科版).
[11]黃旭,靜進,史明麗等. 開展兒童心理衛生保健,促進兒童心理健康. 中國婦幼保健, 2002年17期.
[12]種熒,李剛,劉珍妮. 兒童行為問題調查分析. 中國健康教育,2004年8月第20卷第8期.
[13]白春玉,張迪,穆穎,吳惠穎. 沈陽市行為問題兒童的個性特徵分析.
[14]李成福,等. 兒童行為問題與學習成績相關的研究. 中國行為醫學科學, 2005年4月 第14卷第4期.
[15]Lapouse K,Monk MA. An epidem iologic study of behaviour characteristics in childen. Am J Public Health,1998,48:1134-1144.
[16]Mcgee R.Behaviour problems in a population of seven-year-old childern prevalence,stability and types of disorders. J Child Psychia,1984,25(2):251-259.
[17]Shusta SR.Successful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Am J Psychother,1999,53(3):377-391.
[18]Clayton IC, Richard JC,Edwards CJ. Selective attention in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J Abnorm Psychol,1999,108(1):171-175
[19]Basso MR,Bornstein RA,Carona F, et al. Depression accounts for exec-utive function deficits in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Neuropsychiatry,Neuropsychology, Behavioral Neurology,2001,4(4):241-245.
[20]Morrison Preacademic screening for leaming and behaviour problems.J Am Acad Child Adol Psychiat,1989,28(1):101-108.
『貳』 風華藝校里<劉傳>和<李成福>是不是同一個人啊
不是一個人,劉傳是校長,李成福是他旗下的老師。傳說劉傳彈吉他中等水平,因為至今沒人看過他的演奏視頻。李成福吉他水平確實不錯,彈和改編都很有造詣。杜新春的水平,我不敢評價,因為我沒找到他的演奏視頻。這三位老師的書,我都買過,編的都不錯。看你的需要來
『叄』 恰同學少年(原創)
恰同學少年
作者:趙雁明
青春是一杯忘情酒,酸酸甜甜里,還帶著些許的青澀。許多人以為,喝完那杯酒,人生路上的甘醇玉液,會越來越多,手也不曾洗,牙也沒有刷,更沒為它准備下酒菜,就把他給囫圇吞下了。多年以後想起來,想再跟歲月討一杯,那杯用青春與清純勾兌的甘美,一生只能有一杯,若想知曉當年味,只能在記憶里苦苦收尋 。
以前沒有這么多的商店,也沒有這么多的飯店,也沒有這么多的賓館,衣食住行,都得回家,飯得回家吃,覺得回家睡,實在無法回家解決的,才能另外去想轍。說到吃飯,我想起了以前的鋁飯盒,能裝三斤飯,有大中小號之分,通常的人家都備有大飯盒,那是出門帶飯用的,平常基本不許用,平常就在「碗架子」(碗櫃)里放著,家庭成員誰需要,它才會莊重地出場,飯盒或者飯盒子,說的都是它,青澀的時光,也該記住它。
說它隆重或莊重出場,一點也不過,因為只要用到它,就涉及那時很重要的議程「帶飯」。帶飯可不是隨隨便便出現的,以前需要帶飯的,要麼是工人,要麼是群體活動,單位沒食堂,活動不預備飯,只能自己從家裡帶,以前都是鋁飯盒,稀里光湯的食物,沒有辦法裝裡面,所以只能帶乾的,要麼是干飯,要麼是餅子,還得預備菜,它與家人日常的吃喝,要搞出一大截,我們小時候,都盼有機會帶飯去外面吃。
小學時候,帶飯的機會並不多,年年春天的時候,鄉里都開運動會,算是固定的,起早去,貪黑回,中午那頓飯,需要自己帶,那是理直氣壯的行動,告訴媽媽時,一點不客氣,飯盒得干凈,里外沒油膩,涼水涮,熱水燙,還得用鹼反復擦,至於裡面裝啥好,那得媽媽去掂量,雖然沒有大魚大肉之類的,但也得精心去准備,夥伴們面前,面子必須有。
運動會開三天,也是同學們多過了一個「年」,比不比賽不重要,得不得獎不重要,扛著旗,敲著鼓,白襯衣藍褲子,排著隊,唱著歌,書包里背的就是那飯盒。胳膊甩,腳踩點,前後左右都看齊,隨著老師吹的鐵哨聲,十里八里不覺累,一直正步到指定的區域,然後就把彩旗都插好,成排成隊坐好,一邊觀看運動會,一邊琢磨兜里的飯盒。
風兒吹,太陽曬,有時還加一段小雨點兒,塑料布兒遮起來,三三兩兩圍一堆兒,那啥,開飯吧?那就開飯吧,打開飯盒,你一口,我一口,然後就是你舀我飯盒裡一口,我舀你飯盒一口,都覺得別人媽媽做的飯菜比自己媽媽做的好吃,一會兒功夫,就把母親壓了又壓實的米飯,吃了個精光,那可是平常飯量的兩倍,吃了也沒有覺得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後就想刷飯盒。
身子剛想動,比賽接著進行呢,剛才的小雨,根本沒有影響比賽,坐下吧,濕淋淋的地,空空的飯盒,太陽還沒有掛正中間,菜都吃光了,鹹菜疙瘩也沒剩,三三兩兩跟老師請假,老師我喝水,老師我想上廁所,瀝瀝拉拉的,都朝運動場外走,喝啥水呀?上哪門子廁所,最大的事情飯都吃完了,就想看看大門外面那些小攤販,兜里還有幾毛錢,白糖冰棍的味道,許久沒有品嘗了。
除了運動會,再有的帶飯,只能是勞動了。荒地村有一年稻田荒,求援周邊小學校,夥伴們手舞足蹈笑,以為又來理直氣壯帶飯的機會,老師卻宣布,只帶飯盒不帶飯,火辣辣的太陽下,荒地的稻田可真荒,巴鋤子都上了,總算把一片又一片稻田地,都撓出來只剩下稻苗,腰酸腿疼都想哭的時候,村裡送飯的來了,雪白的饅頭,好幾水桶的大蝦燉粉條,晚上回家前,他們的隊長還給鞠了好幾個躬,謝謝孩子們!那些饅頭和馬蘭粉條燉大蝦,夠不夠打下的稻子錢,小猛他們幾個,都吃了六個大饅頭,那一大飯盒的菜,吃的可真香。
小學五年級的時候,學校又新來三位外地老師,一位姓董,是營盤來的校長,一位姓張,是大吳屯人,教我們算術,張老師喜歡音樂,經常拉二胡招一幫學生唱歌,有時村裡的年輕人,也跟他學樂譜,董喜靜,看水滸,張喜動,指點江山音樂中,受他的感染,其它老師也都喜歡音樂了,剛開始,老哥倆還挺好,董經常帶沭米面餃子,張老師是米飯炒花生多,有時哥倆還合做,晚飯也有土豆燉窩瓜,不知道哪天起,兩個人睡覺,中間都拉個布簾,遇有同學多,董說吳用就是無用(水滸里的領悟),張回他一句,王佐不行!大家本來商議好的帶飯去葦塘里打粽葉活動,因為兩位老人家的水滸之爭,泡湯了。
初中需要天天帶飯,那是母親最愁的,飯還好說,撈干飯,多帶點,菜就難籌謀了,土豆絲土豆片土豆條,雞蛋醬鴨蛋醬,鹹菜疙瘩常打理,有時家長也想穿換一下,可偏偏家長合得來,孩子卻不在一個班,無奈的母親,只好把半成品,相互穿換送,並交換彼此的理念,小鯽魚拿醋泡,煎成乾乾的,刺都是酥的,偏偏那飯盒,鯽魚捂半天,到頭來,刺又干硬了,吃的挺費事,差點卡嗓子,於是回家撂著臉子跟媽說,好吃歹吃不重要,別再聽換柱他媽的。
初中的孩子,帶飯已經是負擔,騎個破車子,飯盒也顛簸,再乾的飯菜,也能顛出湯,對於男孩子來說,那是最難以見人的,飯菜顛一塊兒,香與白混一起,飯盒外面溢出湯,別說怕女同學看見,就是最好的夥伴,也不能看見,趕緊掏出來手絹,把外面擦乾凈,再找個背人的地方吃,生怕別人看見。然而在吃飯這件事情上,大寇哥們做得最大方,人家不怕你看見他吃飯,更不怕你看他帶的飯不好,上著課,還沒有到中午呢,老師在前面講課,大哥在後面把飯盒打開了,舀一大勺飯,咬一口鹹菜疙瘩,就著老師講課聲,就著同學擁擠的氣味,就著黑板上變化的板書,大寇大哥的盒飯,越吃也越香,那享受,那美美,惹得許多同學都仿效,即使不學他上課吃飯的,也都驚嘆他的聰明與「嘴壯」。
大寇大哥的趣事,絕對不僅僅停留在上課吃飯的意境,他也經常觀察周邊同學的情況,洪生四爺帶的小魚醬,不放醬油油也少,魚的原本腥鮮比較濃,有時他去自行車那邊聞,有時隨意用鼻子聞聞,然後跟洪生鳳元說,我猜你今天飯盒裡面帶了魚,等到午飯給他分享時,他要麼已經吃完午飯了,要麼扭扭捏捏臉宣紅,說出花來也不肯,聞歸聞,人家並沒有饞你的那一口。
大寇大哥幾個,有段時間比力氣,比舉自行車,比爬樹,比在樹杈上面翻跟頭,單手舉板凳,雙手撅桌子,末了了,幾番比試的結果,殿彪老哥的臂力,那時是最強,強歸強,熟就親,彼彼此此就演繹出來許多的故事。剛才不是一直說,帶飯和鋁飯盒么?那時的同學們帶飯,都有一個裝飯盒的布兜子,那兜子,可是五花八門的,有的是軍綠,有的是仿的,有的是碎布拼,有的是舊布縫,有些羞於布兜破,索性不把飯盒拿進教室里,就掛在樹上,或者自行車上,吃飯的時候,就在樹蔭下聚堆,飯前飯後,還可以較量一下臂力,有時掰腕子,有時攀樹杈。
殿彪老哥的自行車,比別人的二八杠,似乎小一圈,放學回家的時候,他卻比別人騎的快,鳳元大叔就喊他,騎那麼快乾什麼?說句話兒吧,他不肯,車子騎得更快了。鳳元大叔借吃飯的時候,就跟殿彪老哥說,昨天你也太不夠意思了,騎那麼快,大寇大哥也來湊熱鬧,著急回去做題吧?急啥急呀?你看我,該吃吃,該喝喝,老師罰站那就站唄,誰要是考上大學不認識同學,誰就是大夥的孫子。然後沒有人接茬,然後殿彪老哥洗飯盒去了,剩下的哥幾個,眼睛轉了轉,一致決定,放學把他的飯盒,掛在樹杈上。
放學的鈴聲響了,學校門口都是人,有步行的,都靠邊兒,騎車子的,除了車軲轆沒氣的,都像箭一樣,奔家而去,車出街里,有人喊了,殿彪呀,你飯盒呢?於是,怒氣沖沖的殿彪老哥,只好又回學校,白白騎了二里地。殿彪老哥不急眼,換做別的同學,真有生氣的,楊家荒有個楊顯章,車子好,飯盒新,嶄新的白山牌自行車,嶄新的牛皮鞋,說話沙啞,一說一笑,不是大寇大哥做的,有人往他的飯盒裡放塊磚,然後跟他說,咬不動就別用牙。第二天,這哥們沒帶飯,問他說,沒有飯盒了,連磚一起扔了,那個放磚的同學,勸了他兩天,他才又開始帶飯。
初中的時候,老師也帶飯,趙秀學老師最牛,媳婦在溝幫子飯店,是廚師,換著花樣給他帶,每天吃飯的時候,他都最得意,看咱這媳婦,做的這個黃花魚。櫻桃肉,虎皮的辣椒,還有一碼色的炒肉片,你嘗嘗,沒有見過他媳婦的人,也都知道他媳婦,長得白胖白胖的。然後是趙寶志老師,天天高粱米飯,有時鹹菜條,有時土豆條,有時韭菜炒辣椒,誰要是勸他,他就讓你看他的那三個兒子,輪到我吃么?李成福老師,我也把他當舅舅,他吃飯,也不背著我,一個藍格的手絹,裡麵包著兩塊苞米餑餑,頂多的時候,去食堂買一份菠菜湯。
有一天,放學後,我和鳳元大叔撈了一盆清一色的嘎魚(嘎牙子,昂刺魚,黃嘎),我就給二舅送去了,第二天中午,趙承德孫中會他們都在,都是我的舅舅輩,圍在一起吃嘎魚,那天趙秀學帶的是肘子肉,頭一次看他們喝酒,都特別高興,郭景貴問,哪來的醋呢?李老師說,化學老師會缺醋?難怪那魚那麼酸,敢情是拿醋酸做的,我的眼淚流下來,同學苦,老師那時也真苦,送他們吃點魚,看把他們高興的。
然後又回來,全校的師生,都知道我們那兒魚多,刁玉坤領著周立,大軍領著符廣吉,張玉海跟著張洪林,最最長久的,大寇大哥和洪生四爺,還有鳳元和殿彪,故事一個接續一個,直到現在,都不忘那樹杈,不忘在樹杈上翻跟頭,還有掛在樹杈上的,好幾個飯盒子,再端酒杯的時候,那個樂呀那個嗨,恰同學少年。
『肆』 如何根據音樂來編寫出吉他譜
根據音樂編寫吉他譜的過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譜寫簡譜:
- 首先,需要將音樂旋律以簡譜的形式記錄下來。簡譜是記錄音樂旋律的基礎,通過數字來表示不同的音高。
定和弦:
- 在簡譜的基礎上,為旋律配上和弦。和弦的選擇需要根據音樂的情感和旋律的走向來決定。初學者可以先從基礎和弦開始,如C、G、Am、Em等。
修改和弦:
- 如果基礎和弦無法滿足音樂表達的需求,可以進一步修改和弦。這可能包括增減和弦、替換和弦或使用更復雜的和弦進行。
運用技巧:
- 當增減和弦也達不到你想要的感覺時,可以考慮使用吉他演奏技巧來補充,如三連音、擊弦、勾弦等。這些技巧能夠豐富音樂的層次和表現力。
檢查音階:
- 在編寫吉他譜的過程中,還需要注意是否修改了原曲的音階。如果修改了音階,需要確保新的音階與和弦進行相匹配,以保持音樂的和諧性。
參考書籍:
- 可以參考一些專業的吉他譜編寫書籍,如李成福老師的著作。這些書籍通常會提供詳細的編寫步驟和技巧,有助於提升吉他譜編寫的能力。
多扒歌曲:
- 多扒歌曲是提高吉他譜編寫能力的有效途徑。通過分析和模仿其他歌曲的吉他部分,可以學習到不同的和弦進行和演奏技巧,從而提高自己的編寫水平。
綜上所述,編寫吉他譜需要綜合運用簡譜記錄、和弦選擇、技巧運用等多方面的知識,並通過不斷練習和實踐來提高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