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做怎樣的班主任
㈠ 《今天我們怎樣做班主任》讀書心得
我怎麼做一個受學生歡迎的班主任《今天,我們怎樣做班主任》首先它的題目就吸引了我,因為這不正是我時時在考慮的問題嗎?書中的各種事例不就發生在我的身邊,我也曾為這樣的事情傷透了腦筋,看到了書中教師處理的方法,不僅為自己的粗心而後悔,也為自己沒有耐心而自責。
通過對這本書的閱讀,收獲頗豐,並且結合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經歷,對如何轉化後進生有了如下的思考:
一、教師應該正確看待
俗語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由於每個學生的家庭環境、社會環境、自身的心理品質和基礎不同,他們在校的表現也就不一樣。另外,學生的道德品質和學習成績還會隨著年齡的增長、外界因素的影響而變化。班內出現部分後進生實屬必然,作為教師應該正確看待這一點。
二 、關心、體貼、平等相等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就在於如何愛護兒童。」「這是一股強大的力量,能在人身上樹立起一切美好 的東西。」如果教師愛護學生,關心學生,學生親其師,就會信其道,才能效其行。後進生在許多教師眼中是眼中釘,肉中刺,是絆腳石,他們遇到的總是老師的冷麵孔,對老師敬而遠之,對老師的教育認為可望而不可及;在同學面前後進生總是抬不起頭來,有自卑感。要轉化後進生,就必須關心他們,對他們和其他學生一律平等。遇到後進生出現問題,教師不要輕易下結論,要尊重他們的人格,讓他們感到集體的溫暖、老師的信任。只有這樣,他們才有可能沿著教師的期望發展。
三 、對後進生要有耐心和愛心
後進生的轉化並非一朝一夕能實現的,因為做後進生工作要注意用耐心和愛心去感化他們,不能翻舊帳,用刺激性語刺傷他們的自尊心,避免學生認為自己沒出息,無葯可救而自暴自棄。孩子的成長和花草的生長一樣,有自己的花期,我們要有耐心,不能急躁,對於後進生身上的缺點,我們要積極關注和耐心等待,想念每一朵花都有盛開之時。
四 、培養興趣,樹立信心,適時補救
「熱愛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後進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有一種強烈渴求知識的願望,才會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教師必須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授課生動有趣、通俗易懂,讓學生喜歡聽、樂於學。同時教師要常給學生介紹知識的重要作用,給他們介紹古今中外大器晚成的事例,讓後進生樹立起學好的信心。通過教師輔導,學生幫助等活動,使後進生盡快趕上來。
五 、給後進生提供表現的機會
有的教師課堂上不提問後進生,日常瑣事不理睬後進生。我認為:學習生活中,後進生主動要求做的事,教師要盡量滿足他們,讓他們成為成功者,享受一些成功者的喜悅。比如對他們降低難度提問,讓他們擔任班幹部,讓他們幫老師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讓他們有自己我表現的機會,從而增強他們在各方面都要求進步的願望。
六 、多表揚,少批評
表揚的力量是無窮的。每個學生都希望得到老師、同學的信賴、贊揚,後進生也不例外。後進生在轉化過程中會犯老毛病,教師的批評應適時,把握分寸,言語不要太刻薄。後進生的轉化需要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教師應循循善誘,不要一棍子打死,在教育工作中密切注意後進生的言行,尋找後進生的每一個閃光點,適時適度地進行表揚,有時一兩句贊揚之詞勝過一頓嚴厲的說教,使他們記憶終身。
總之,只要廣大教育工作者、家庭、社會密切配合,團結協作,關心後進生生活,尊重後進生人格,與後進生真誠相待,就一定能使後進生踏上積極向上的人生軌道。
㈡ 李鎮西:怎樣當好班主任
如何做好班主任
一、做好班主任要有一個長期良好的心態
我們班主任時常教育學生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在考試的時候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我覺得首先我們班主任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這樣才能感染我們的學生,在管理班級的時候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老師們都認為班主任工作很辛苦,的確如此,我也深深體會到了這一點,每天要處理很多瑣碎的事情,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不論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找班主任,讓班主任處理。平常說做好班主任工作要有愛心、耐心、責任心等等,我覺的如果老師沒有一個長期良好的心態,這些很難長期保持下去,開始階段還算不錯,時間一長,牢騷、情緒等等都帶到工作中去了。同時自己的心情也好不到那裡去,感覺負擔重、壓力大、好辛苦,這樣管理好班級是很困難的。那如何使班主任有一個長期良好的心態呢?
1、既然我們擔任了班主任工作,處理班級存在的問題,想辦法管理好班級,這是我們自己的本質工作,是我們自己的事情。
2、平常為了管理好班級,想辦法處理班級存在的問題,我們班主任的確花了很多時間,在這過程中我們體會到了班主任的辛苦,也感覺到了管理好班級後的喜愉。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看到這也是自我提高的一個過程。如果班裡存在問題,沒有想辦法去解決,對我們自身來說也失去了很多提高自己管理班級能力的機會。
3、好心態來自個人修養,個人修養包括思想意識、文化層次、心理素質等各方面。這就需要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斷學習、學無止境,用心感悟,汲取營養。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加快,競爭上崗,生存壓力增大,要想保持良好的心態,需要我們自己適時調整情緒,遇事要能想得開,看得開,不要鑽牛角尖,做人做事要胸懷坦盪,學會縱向比較。「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我喜歡這句話,要學會寬容,天寬容了雲霧,於是擁有了神采。心態好吃什麼都有滋有味,每天日子過得很愜意,惡劣的心態比疾病可怕,吃山珍海味也味同嚼蠟。人是要有精神支柱的,有精神才會有情趣,才會熱愛生活。情緒低落,沒有了精神,人就會萎靡不振,沒有精神的生命是空虛的,是脆弱的。有良好的精神狀態,保持良好的心態,人就會永遠奮發向上,信心百倍,精神抖擻,生命就不會衰老,也就能夠以平常心看待生活中的一切酸甜苦辣,克服遇到的困難。所以,希望人人都能保持良好的心態,活得輕松,活得愉快,活得精。
「心態決定一切」,這是一句千古不變的人生哲理。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上,也許我們將會面臨很多的問題,遇到很多的困難,這些都是我們所不能左右的,而我們能夠左右的,唯有我們自己的心態。問題和困難其實並不可怕,而真正可怕的卻是我們內心的黯淡和凄涼。因此,保持一種良好的心態,它會使你的人生變得更加豐富多采;保持一種良好的心態,它會使你戰勝心靈中那個貌似強大的敵人;保持一種良好的心態,它會使你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
二、教育培養學生有一個良好的嚴謹的學習生活習慣。
還記得每次考試後有些同學感覺考的不是很理想,主要原因是會做的題目沒有拿分。這一點我們班主任體會很深。我在高一(9)班期中考試的時候統計過,這些分數很可觀。為什麼會做的題目沒有拿分,主要是因為我們學生沒有養成一個良好的嚴謹的生活學習習慣。
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過:「教育是什麼?簡單地說就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好的習慣是個人成功的必備條件之一。培養學生一個良好的嚴謹的學習生活習慣,就顯得尤其重要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方面,也是為學生將來養成嚴謹的治學精神打好基礎的重要內容。一個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的學生,是很難打好基礎,練好基本功的。
1、讓學生科學地了解自己,是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基礎
我們常說「知人為聰,知己為明」。知人不易,知己更難。我們要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科學地了解自己。如外向型的學生,性格開朗,倔強,很簡單的問題不懂時,也不怕別人笑話,能直率地提出來,及時求得解決。但是學習上不求甚解,鑽研不深入。內向型的學生,善於思考,對不懂的問題有不斷探索的精神。這類學生自尊心太強,不大願意暴露自己的缺點,不太容易接受別人的意見。所以要幫助指導學生在科學地了解自己的基礎上,建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有意識地發揮自己的長處,主動克服自己的短處。
2、我覺得教育學生的行為習慣,關鍵在於狠抓平時的細節,我相信「親其師、信其道」,我堅持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例如:在升旗儀式時,我從來都是肅立站好;再如:我在要求學生穿著校服時,非常注意自己衣著的端莊,處處要注意自己的形象。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我還認識到班主任要掌握教育的分寸,教育要適時、適度。
3、愛是一種尊重,愛是一種鼓勵,愛更是一種觸及靈魂的教育過程。讓孩子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沒有愛心是做不到的。實踐證明:過分的表揚會使學生盲目自信、唯我獨尊,必然會導致師生關系的緊張;對學生過分嚴厲,易使學生自暴自棄、不思進取,養成性格上的盲從和固執。只有「嚴」「愛」相濟,才能體現出對學生真正關愛。比如上課時特別注意麵向全體學生,對他們一視同仁,平等對待,尊重他們的獨立人格,給予每位學生參加學習活動的機會針對不同的學生,我採取不同的方法,提出不同層次的問題,讓每個學生在回答完問題後有一種成就感。當學生出現問題後,我們班主任正確的教導,即使批評他,也讓他感覺到這是班主任對他的關心。
總之,我認為做好班主任工作還不只是這些。作為班主任應有高度的責任心、上進心和使命感,運用科學的班級管理方法,把班主任工作落實到實處、細處。有人說:「要給人以陽光,你心中必須擁有太陽。」班主任是教育者、領路人,只要我們的班主任心中擁有太陽,洞悉學生的心理,對學生教育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持之以恆,和風細雨,定然潤物無聲。我們的班主任工作就會做得更好,實現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說的「教是為了不需要教。我們的學生就會自尊、自立、自律、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