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師老師 » 嚴老師

嚴老師

發布時間: 2020-11-20 05:45:35

⑴ 湖南盛世創富嚴老師

我是在16年年初開始加入的,結果很不幸,一下子就交了那麼多的入門費,算是內花錢買了一容個很大的教訓呀!
後來在盛世創富,他們的分析也很到位,大多數情況下都能夠掙錢。所以現在我很相信他們,現在基本上把以前虧損的錢找補了回來。

⑵ 嚴老師的好和壞作文

作文如下:我的班主任姓金,微胖,長發披肩,個頭不高,眼睛有點小。無論是誰,只要犯了錯誤,金老就不會放過。

我們班愛搗蛋的人有很多,可不,今天,金澤就犯了錯誤。我們在朗讀課文,金老師頻頻點頭,看樣子,老師非常滿意。可是,當我們在奇妙的課文里遨遊時,金老師卻停住了,她走過去,我們的目光也跟了過去,只見金澤把腳放進抽屜,搖了起來。老師把他的腳抽了一下,他才乖乖放下。接著,要寫字了,老師提醒我們:身做好,腳放平,字寫漂亮。突然,「啪」的一聲,原來,金澤竟把本子放到抽屜里寫,金老師把他的本子放好後,又巡邏了幾圈。就這樣,一節課反反復復,金澤不知被提醒了多少次。我不禁要說:我的老師真嚴!

對待成績優異的學生,老師也絲毫不放過。比如陳信策,他是我們班的體育委員,但老師罰的也不輕。記得有一次,英語老師MISS劉正教我們:「上面,裡面,下面。」陳輝浩便開始引誘陳信策,終於,陳信策定力不足,被吸引了過去,跟陳輝浩玩起了石頭剪刀布。正當他們玩得不亦樂乎。金老師剛好經過窗口,看到這一幕,結果可想而知。他們不僅被扣了一百分,第二天還要掃廁所。金老師對陳信策說:「你管不住自己,被罰也是理所當然。」我想:我的老師真嚴!

金老師就是這樣,她嚴格要求我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衛生習慣,用餐習慣……對待錯誤,她一定會追究到底。在金老師的嚴格要求下,我漸漸楊成了這些良好的習慣。所以,我們常被其他班的老師表揚。嚴真好!

⑶ 嚴老師小葯是真還是假

嚴老師那麼大的名聲,配的那真是沒得說的,我都用了好幾年了,明年打算競選我們清水縣釣魚協會的會長。

⑷ 嚴老師給提的字,

有點意思 當初氣功大師多了去了 他還是大師里的大師啊 學他氣功的人多了去了 到處都有 可是國家干預了 氣功也就完了

⑸ 嚴老師(女)英文怎麼翻譯呢

Mrs. Yan
Teacher Yan

⑹ 《一年級老師》梅子涵中的嚴老師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一年級老師》梅子涵中的嚴老師是一個性格開朗、為人誠實、正直、待人熱情、坦誠、思想良好積極向上的人。

⑺ 那個嚴老師是真會治療腳氣嗎

你好:足癬是由致病性真菌引起的足部皮膚病,具有傳染性
建議內衣褲禁止與鞋墊襪子同時洗滌,最好內衣單獨用一個洗衣容器,內衣褲洗好以後最好在太陽下曝曬平常辛辣刺激性食物不要吃,忌酒忌辣,注意衛生。
另外,可考慮 轩、肌、淨 實施 調理,平時注意盡量保持患處清潔乾燥

⑻ 前幾天剛看到嚴老師,激動.甩幾張照片

1+1的故事
一天,老師問小明:「1+1等於多少?」
小明說:「不知道!」
老師說:「回家問家長。」
小明回家問爸爸,爸爸正在看股票,小明說:「爸爸1+1等於多少?」「漲了漲了。」小明又問媽媽,媽媽正在看書說:「柯林頓。」小明又去問爺爺,爺爺正在唱歌說:「向前進!向前進!」小明又去問哥哥,哥哥正在吃冰糕說:「好爽啊!」小明又去問姐姐,姐姐正在約會說:「親愛的,我們一起走吧!」
第二天,老師問小明:「1+1得幾。」小明說:「漲了漲了!」老師生氣的說:「誰告訴你的!」小明說:「柯林頓!」老師對小明說:「站後邊去!」小明說:「向前進!向前進!」下課了,老師問小明:「滋味如何?」小明說:「好爽啊!」老師說:「去我辦公室去!」小明說:「親愛的,咱們一起走吧!」
胖子學話
有一家人,有個兒子叫小胖.他傻呼呼的.有一天,爸爸媽媽讓他去學話. 他來到一座房前,看到有個人在房頂大叫,大事不好房子要倒.他又來到另一個地方,聽一個人在叫公豬母豬哪裡跑.他又來到一個地方聽一老頭對孩子說,你打人爺爺不給你糖吃. 他回到家,爬上房頂大叫,大事不好房子要倒,他爸爸媽媽聽了馬上往外跑.他又叫公豬母豬哪裡跑,爸爸聽了很生氣,給他一巴掌,他又說,你打人爺爺不給你糖吃!

⑼ 所有姓嚴的老師

嚴老師

⑽ 作教師的該不該嚴厲呢

現在中小學普遍出現一個傾向,只能表揚孩子,不能批評孩子,認為好孩子是「誇」出來的。一些新聞曾經報道,有些平時各方面都很優秀的學生,因為什麼事被老師批評了,想不開,做出很極端的舉動,為教師和家長敲響了警鍾:不能批評孩子、懲罰孩子!於是,用鼓勵的方式培養孩子的自信已經得到許多教師家長的認同,這便是時下最流行的賞識教育

但是,大家在鼓吹賞識教育的時候,其實很少有人全面的了解賞識教育,以為所謂的賞識教育就是一味的誇孩子,這其實並不是賞識教育的全部。

就像醫療廣告一樣,如果某一種葯鼓吹能包治百病,那毫無疑問,它肯定是假葯。然而,盡管所有的教育者都知道賞識教育不能包治百病,但是,嚴峻的社會現實和不跟自己的飯碗過不去的思想逼迫著老師們不敢挺起腰桿說要「懲罰」學生。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副會長孫雲曉語重心長地告訴大家: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他指出,提倡表揚、獎勵、賞識的同時,不應該忽視「懲罰」在教育中的積極作用。賞識孩子,應該是發自內心的而不是表面上的,如果僅僅是是害怕孩子引發孩子的極端行為與舉動,而一味地姑息孩子犯下的錯誤,這將會釀成大錯。雖然這是教師與家長為孩子好的初衷,然而,如果以「害怕」為借口,給孩子逃避責任的機會,我們的教育也是存在問題的。再說得嚴重一些,今天我們放棄懲罰教育,將來越來越多的學生會遭到法律的嚴厲懲罰!

那麼,該不該打孩子呢?舉個例子,去年暑假,我在體育場踢球,突然有個男孩子跑過來問候我。我實在記不起他是誰了,他告訴我他是我的學生,現在已經是省內某知名高校的大二學生了。從一些人的人才觀來看,無疑他是一個成功者,那天,他說了一句讓我記憶猶新的話:「劉老師,我感謝你在操場上摔了我28個跟頭,不然我就不會有今天。」我記起來了,就是這個孩子,當初上小學的時候怕做作業,為了不做作業,他先是挖坑埋了自己的練習冊,後來有把我給他的教本也埋了,結果被發現了。我當時非常生氣,他的脾氣也夠倔,我連摔了他28個跟頭,才讓他徹底服了。賞識教育的倡導者周弘用自己的女兒成功的個例建立了這個理論,那麼我們是不是也可以根據剛才的個例來讓所有的老師都去練習摔跤呢?再舉一例,我的鄰居有戶人家,父親望子成龍,每逢假日就把孩子反鎖在自家承包的魚塘的小屋裡讀書,只要看見他走神就沖進去用樹調抽。高二的時候,父親被查出已經是肝癌晚期,醫院已經讓家屬回家准備後事了,然而,他的兒子高考考上了北大的本碩連讀,上學兩年後,又被選派到新加坡學習、工作,還給他找了一個博士兒媳,讓人神奇的是,這個父親的並居然不治而愈。通過這個例子,是不是該讓我們所有的老師都准備一間黑屋子和一捆柳樹條?

顯然,這是不行的。教育之所以特殊,就是因為受教育的對象是一個個不相同的鮮活的生命,沒有任何一套成功的教育經驗可以普及到所有學生身上。所以,對於孩子的教育,我覺得教育學中有一個最普遍的原則是我們應該把握的,那就是因材施教。

魯迅先生筆下曾經談到過扼殺兒童的兩種方法是——「捧殺」和「棒殺」。所謂「捧殺」,就是過分地寵愛、溺愛,或不顧實際地拔苗助長,使孩子不能夠健康地成長,古有仲永之傷,今有無數事例之證明。所謂「棒殺」,無外乎教育方式方法簡單粗暴,不能夠喻理於事,旁敲側擊、循循善誘,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結果和自己預想的背道而馳。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無論在實施懲罰教育還是實施賞識教育的時候,都要把握一個度的問題,尤其是在實施懲罰的時候。

我們國家目前並沒有對賦予教師懲戒學生的權利,應該來說,這是一種立法缺陷。正式因為這一缺陷,導致了教師在教育時的一種缺失。就這個問題,我曾經請教過一個專家,他告訴我,懲罰和體罰其實方式方法沒有區別,它們是以受教育者能否承受為依據的,而這樣一個務虛的定義無疑封殺了教師的懲戒權利。那麼,在目前的情況下,對孩子的懲戒應該由誰來實施呢?家長。

剛讀了畢淑敏老師的一篇文章《孩子,我為什麼打你》,裡面有這樣一段文字:「我要你接受人類社會公認的法則……為了讓你記住並終生遵守它們,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誇獎、批評、恐嚇以及獎賞都無所建樹的時候,我被迫拿出最後一件武器——毆打。……每一次打過你,我都陷入深深的自責。孩子,假如懲罰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訓,我寧願自罰,哪怕它將殘酷十倍。但我知道,責罰不可以替代也無法轉讓,它如同飢饉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會成為你生命體驗中的一部分。」

在懲罰孩子的時候,我們應該注意這三個問題:

一,懲罰孩子的前提是肯定孩子。每個孩子都有值得贊揚的優點,當要懲罰孩子的時候,內心首先要相信他是好孩子。同時,父母也要在懲罰時把自己內心的感受跟孩子說清楚,讓孩子知道對他的真實看法。

二、犯錯後立即懲罰。一些父母常常說:「看我回家怎麼收拾你!」「你等著,等你爸爸回來有你好看!」這些話大多對孩子起到兩個作用:要麼惶恐不安,只想趕快逃離家庭;要麼不當回事,把父母的話早忘了。這樣無法起到懲罰作用。所以,當孩子做錯了事,就要趕快執行懲罰措施。

三,不要原諒孩子的第一次錯誤。美國政治學家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林提出了一個「破窗理論」,他們認為:如果有人打壞了一棟建築上的一塊玻璃,又沒有及時修復,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縱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這些窗戶就給人造成一種無序的感覺。結果,在這種麻木不仁的氛圍中,犯罪就會滋生、蔓延。「破窗理論」提醒我們,必須及時修好「第一個被打碎的玻璃窗戶」,做到防微杜漸。從這個角度上說,我們教育孩子,也必須這樣,不要原諒孩子的第一次錯誤。

毫無疑問,適度的懲罰遠比千百次的說教更有效,更能在孩子們心裡刻上印記。其實,老師對於學生的教育也是這樣,但是,在這里,我想再次提醒我的同事們,我們僅僅是論證該不該,我們現在面對的現實是堅決不能。因此,我們必須正視現實,在國家沒有立法之前,我們應該用謹慎的態度對待這個問題,為了更多的孩子,保全我們自己。

最後,仍用畢淑敏老師文中的一段話結束全文:「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這種體驗將使你一生不會再去撫摸這種橙紅色抖動如綢的精靈。孩子,我希望虛偽、懦弱、殘忍、狡詐這些最骯臟的品質,當你初次與他們接觸時,就感到切膚的疼痛,從此與他們永遠隔絕。……毫不懂道理的嬰孩和已經很懂道理的成人,我以為都不必打,因為打是沒有用的。惟有對半懂不懂、自以為懂其實不甚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幫助他們快快長大。孩子,打與不打都是愛,你可懂得?」

熱點內容
電功率教學反思 發布:2025-08-23 14:21:15 瀏覽:38
初二下冊語文輔導 發布:2025-08-23 14:18:50 瀏覽:124
農村留守兒童家訪教案 發布:2025-08-23 14:05:48 瀏覽:645
大阪藤田美術館 發布:2025-08-23 12:42:18 瀏覽:329
英茂生物 發布:2025-08-23 11:51:54 瀏覽:412
語文易錯詞 發布:2025-08-23 11:00:28 瀏覽:565
伊朗人文地理 發布:2025-08-23 10:41:35 瀏覽:577
化學計量數怎麼求 發布:2025-08-23 08:59:33 瀏覽:596
蹬牆步教學 發布:2025-08-23 08:32:07 瀏覽:312
數學中i是什麼 發布:2025-08-23 08:25:30 瀏覽: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