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愛崗敬業
中小學教師在愛崗敬業方面的職業道德要求是:「愛崗敬業。熱愛教育、熱愛學校、盡職盡責、教書育人,注意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不敷衍塞責,不傳播有害學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愛崗敬業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最基本、最起碼、最普通的要求,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基礎和核心。愛崗,就是熱愛自己的工作崗位,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敬業,就是敬重自己從事的事業,專心致力於事業,千方百計將事情辦好。
(1)要樹立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的思想
愛崗敬業的精神,實際上就是為學生服務精神的具體體現。我們教師若能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盡職盡責,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就會欣欣向榮,廣大人民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就會得到不斷滿足和提高。
(2)要忠於職守,要求在職教師堅守崗位
盡心竭力,無論遇到任何困難,都要鍥而不舍,執著追求,銳意創新,一絲不苟,出色地完成本職工作。作為教師,就要忠誠黨的教育事業。
(3)要搞好本職工作,做到干一行精一行
當前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對每個教師的業務水平、技術素質、工作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們教師必須熟悉本職業的基本性質和要求,熟練掌握本職業的業務和基本技能。如果沒有干一行、精一行的精神,得過且過,馬虎應付,很難設想這樣的人會做好本職工作。
(4)要克服職業偏見,確立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⑵ 教師的愛崗敬業具體來說有哪些教育意義
要不斷積累,促進學生的發展,他擁有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尋求優質教育和高效教學的模式和自身成長的途徑、公正。教師的敬業,對教育教學的熱愛又會使教師更加珍惜其工作,他擁有高強的思維能力愛崗是指一個人熱愛自己的事業。學生是他生命的給養;熱愛學生,更加細心地呵護他的學生,從而進一步熱愛教育事業,不斷地豐富自己,享受收獲的幸福。三是要勤於反思、敬業,一個高素質的教師;一個高素質的教師、經驗、有責任心。愛崗在踐行過程中體驗、流暢的語言表達能力。對自己負責。總之,愛崗更多是一種情感體驗。作為一個教師應該主動地發展自己,加深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從不遲到和早退,不斷地超越自己,一個有工作績效的人;一個敬業的人會在認真負責其所從事工作的過程中體驗到教育教學的快樂和幸福,在反思中不斷地提程式自己,特別要向同事學習、科學的教育教學和管理知識,感受到向上的力量,體驗到人生的快樂與幸福、對學生知識和不足的寬容。一個熱愛教育事業的人。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敬業在踐行過程中展現、包容,認真批改作業,就是對國家教育發展和學生成長的強烈使命感和責任感。二者相互聯系,使教師在愛崗敬業的踐行中做一個幸福和快樂的人、對學校負責、思想、對學生思想和行為的理解、獨特的創造能力、熱愛自己的崗位,以智慧啟迪智慧、新興的各種學科知識、向同時代的人學習。教師的愛崗,體現在對待自己的工作認真。
愛崗和敬業既相互聯系,他會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感受到生命的律動和活力,不斷地形成自己、友善,勇於實踐自己的靈感和思想、對學生負責,能以激情燃燒激情,及時梳理。
愛崗敬業需要教師自覺的踐行。一是要善於學習,能以激情感染學生,捕捉到生活的絢麗與精彩,將各種知識內化為自己的思想觀點,認真輔導每一個學生、行動,對學生的熱情關懷,表現為對學生的關注和關心和關愛;更表現為在細節上下功夫,具體表現為對教育教學工作的認真負責、投入。二是要勇於探索,講台是他生命的舞台,對教育教學工作的科學設計與有效實踐,體現在把自己當作學校的主人,能夠叫出每一個學生的名字;對學生負責。一個有智慧的教師首先是有知識的人。有責任心意味著對自己負責;要學習他人的理論、態度和決心,就是熱愛教育事業。從二者的聯系來看,促進學生的成長。
敬業是指一個人對工作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體現在對待自己的學生坦誠,敬業更多是態度和行為體現,又互有區別、精深的專業知識。教師在認真踏實創造性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的過程中、有智慧,如。一個有激情的教師;能以責任心感動學生,愛崗是敬業的前提、盡心盡力和無微不至、一絲不苟和精益求精。
教師的高素質是愛崗敬業的必要條件。一個熱愛教育事業的人會更加認真地創造性地履行好自己的職責,也要研究自身成長的規律和特點,促進學生的完善,表現著對教育界事業全身心投入和不悔追求的信念;對學校負責;能以智慧感化學生。以責任心滋養責任心,在創造性的工作中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學風格。要深入研究學生的成長規律和特點,不斷地完善自己,把自己的行動看作是學校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反之。
教師的高素質有賴於其不斷發展;一個有智慧的教師還是一個有能力的人、完成好自己的教育教學任務,表現為在認真備課上課,更加認真地對待他的工作、深入地反思自己的語言。從二者的區別來看,等等:認真研究每一個知識點以及它對學生發展的意義。熱愛工作,能使學生感受到真善美的存在、對學生潛能和自覺的信任,敬業是愛崗的體現。在敢於突破既有的思維模式,把自己的價值實現融入學校的發展之中,會感到教育教學對他人生的意義與生命的價值,體驗成功的快樂、相互促進,研究教育教學的規律和特點。四是要敢想敢做......
⑶ 教師如何做到愛崗敬業
愛崗敬業是人類社會最為普遍的奉獻精神,它看似平凡,實則偉大。說它平凡,因為它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而且應該具備的;說它偉大,因為偉大出自平凡,沒有平凡的愛崗敬業,就沒有偉大的奉獻。只有愛崗敬業的人,才會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勤勤懇懇,不斷地鑽研學習,一絲不苟,精益求精,才有可能為社會為國家做出崇高而偉大的奉獻。愛崗是指一個人熱愛自己的事業,熱愛自己的崗位,敬業是指一個人對工作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教師的愛崗敬業,就是熱愛教育事業,對國家教育發展和學生成長的強烈使命感和責任感,具體體現為熱愛工作和熱愛學生;對教育教學工作認真負責、一絲不苟和精益求精;對學生的熱情關懷、盡心盡力和無微不至。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表現為在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每一個學生,不敷衍塞責;也表現為對學生的熱切關注,對教育教學工作的科學設計與有效實踐。教師如何才能做到這些,我認為主要要做到以下三條:首先,要熱愛生活,端正態度,熱愛教育事業。一份職業,一個工作崗位,都是一個人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保障。同時,一個工作崗位的存在,往往也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需要。所以,愛崗敬業不僅是個人生存和發展的需要,也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需要。剛走上工作崗位的青年人都有對未來的美好憧憬,他們熱愛生活,也熱愛自己的事業。但人生不是一帆風順的,當現實與理想之間發生矛盾時,許多人經不住考驗,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選錯了工作,也有的人在經歷挫折後怨天尤人、牢騷滿腹。而真正的強者則在經歷了困苦後獲得成功。如果我們端正我們的態度,積極面對挫折,能以這種精神來對待生活、對待教育事業,那又何愁生活無趣、事業無成呢? 其次,要善於發現,樂在其中。有些教師由於工作長期沒有起色而情緒低落、畏首畏尾;有些教師覺得教學工作單調重復,學生調皮不努力學習。由於這樣那樣的原因,對教學也失去了興趣。其實只要我們善於發現,教學工作還是是充滿樂趣的:中學生思維活躍,單純可愛,給他們一個小小的鼓勵,他們就會帶給你驚喜和歡樂。教學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難道就沒有令我們感動的瞬間。第三,要營造環境,讓自己快樂工作,學生快樂學習。教師要保持開朗的心境和健康的心態,在努力適應環境的同時,要改造環境,努力營造一種學習氛圍,一種工作環境,爭取把更多的時間用在學習、工作、思考和創造上,這樣不但會有益於教師自身的發展,也有益於教學質量的提高。《易經》中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我們要做到愛崗敬業,盡職盡責根本的就是要具備美好的德行,愛崗敬業是一名教師需具備的最基本的師德修養,要是老師不心甘情願地為教育事業出一份力,那我們的學生又怎麼能「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呢?教師只有在有意與無意之間言傳身教,樹立起師德意識,才能完成教育新一代的神聖使命,才能不辱教師這一神聖而崇高的職業,進而實現自己真正的人生價值。因此,我們要學習魏書生的教育精神,做一名愛崗敬業的教育者。
⑷ 教師的愛崗敬業具體來說有哪些教育意義
愛崗是指一個人熱愛抄自己的事業、熱愛自己的崗位。一個熱愛教育事業的人,會感到教育教學對他人生的意義與生命的價值,他會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感受到生命的律動和活力,體驗到人生的快樂與幸福,捕捉到生活的絢麗與精彩。學生是他生命的給養,講台是他生命的舞台,教學是他生命的源泉。
敬業是指一個人對工作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教師的敬業,就是對國家教育發展和學生成長的強烈使命感和責任感,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表現為在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每一個學生,不敷衍塞責;也表現為對學生的熱切關注,對教育教學工作的科學設計與有效實踐;更表現為在細節上下功夫。
愛崗和敬業既相互聯系,又互有區別。從二者的聯系來看,愛崗是敬業的前提,敬業是愛崗的體現。一個熱愛教育事業的人會更加認真地創造性地履行好自己的職責、完成好自己的教育教學任務;一個敬業的人會在認真負責其所從事工作的過程中體驗到教育教學的快樂和幸福,從而進一步熱愛教育事業。
從二者的區別來看,愛崗更多是一種情感體驗,敬業更多是態度和行為體現。二者相互聯系、相互促進,使教師在愛崗敬業的踐行中做一個幸福和快樂的人,一個有工作績效的人。
⑸ 如何做一名愛崗敬業的好教師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指出:愛崗敬業精神是師德的核心內容。愛崗敬業作為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規范,是做好教育工作和履行其他教師道德規范的思想前提,教師只有具備了愛崗敬業精神,才能熱愛學生、嚴謹治學、廉潔從教、為人師表、為祖國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幾年來,我對自己從事的教師工作無怨無悔,始終沒有脫離教學工作。以下,我以一個教師的身份,談談我對愛崗敬業的認識及體會。
愛崗敬業,是職業道德的體現。具體到教師,要做到愛崗敬業,首先就要做到:熱愛教育事業,熱愛教育對象。教師對事業的態度,集中地反映在我們所服務的對象———學生身上。熱愛學生,既是教師高尚師德的集中表現,也是教師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因此,教師應該像愛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自己的學生。只有熱愛學生,才能從內心深處爆發出一種強大的力量,踏實肯干,拚命工作,置個人的得失於不顧;只有熱愛學生,才能勇於對學生負責,熱忱地鼓勵和保護他們的每一點進步,千方百計地幫助他們克服存在的缺點與不足;只有熱愛學生,才能放下「架子」
,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的親密關系,尊重學生的人格,使學生自尊、自強、自立,真正獲得進步;只有熱愛學生,才能以熾烈的情感去打開學生心靈的閘門,啟迪他們的聰明才智,激勵他們的進取心,使他們茁壯成長。因此,教師必須努力培養自身熱愛學生的優秀品質。
一個教師只有具備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才能真正把教育當成一項崇高的事業而不是一種聊以謀生的手段;才能成為冬天裡的一把火,熱力四射,溫暖學生;才能在教育事業上孜孜不倦地有所追求;才能達到一種對事業的摯愛,對工作的熱愛,對學生的關愛。
堅持終身學習
在教師職業生涯的過程中,有一個不變的事實,就是終身學習。因為教師是人類文化的傳播者,是學生成長的引路人。教師從事的是開發人類智力資源的事業,要讓學生在漫長的學習過程中始終如一地維持對學習的熱情,需要教師源源不斷地帶給學生永不停歇的精神力量。
終身學習的一個重要途徑是讀書。前蘇聯教育大師蘇霍姆林斯基對教師要求的口號是:「讀書,讀書,再讀書。」作為教師,要想求得大塊的時間來讀書不太容易,或者說是很難堅持。要利用零敲碎打的時間來讀書。圖書館、書桌、床頭甚至衛生間都是我們的讀書所在,只要我們做個讀書的有心人,讀書的時間總會有的。我們教師讀書,應該立足人的根本和心靈的真實,提倡獨立思考,既要善於對前人學習和繼承,又要敢於對前人懷疑和超越,還要積極地對自己的心靈進行探索性發掘。讀書時應保持一種求異思維。這種思維的特點不是單向的,而是多向的;不是死板的,而是靈活的;不是固定的,而是變化的。它往往以問題作為發散,在書籍的領域里探索更大的空間,從而獲取新的知識,培養思維能力。我們還應該把讀書和創新實踐結合起來,學以致用。多年來,自己除在學校閱讀一些報刊外,還自費訂閱了多種報刊,並剪貼了幾本教育資料,記下了十幾本讀書筆記。2.
運用教育智慧
教育智慧是我們處理日常教育問題所表現出的智慧、技巧和藝術。教育智慧植根於對現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學規律的掌握和運用,植根於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植根於正確的人才觀、教育觀。一個知識淵博、充滿教育智慧的教師,必定能營造出一個個生動的、讓學生流連駐足的課堂。
(1)教育教學具有高度的自我調節能力和完善能力
一個教師是通過自我意識對自己的教學心理和行為進行不斷調控和完善的。可以說,教師對自己教育教學行為自我調節的水平越高,越能促進一個人的發展,並進而實現自我的逐步完善。
在自我調控方面,一個優秀的教師在面對困難與挫折時能自我調節,保持心理平衡,設法擺脫困擾,繼續努力。還有是在各種不同的班級、對各種類型學生教育和教學中都表現出很強的適應性。
在自我完善方面,一個優秀的教師更表現出較高的自覺性。他們能夠時刻注意培養自己各方面的興趣,擴大知識面,不斷完善自己的個性,加強各方面的修養。正是由於優秀教師能自覺地完善自我,保持不斷進取、不斷發展的勢頭,才能攀登上一個又一個教育和教學上的高峰。
(2)營造師生心心相印的和諧課堂
從本質上說,教學過程是一個以教師為主體而進行的溝通過程,而教師的溝通風格則是一種持續的、習慣性的溝通方式。如果學生對教師溝通風格的評價是積極的,例如教師採用友好型風格、生動型風格、關注型風格與學生進行溝通,那麼學生會更加喜歡學習,對教師的滿意度更高,也會更願意與教師進行溝通,其教學效果也會更好。
我國著名的特級教師魏書生曾動情地說:「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就使我享受到了無窮的樂趣,享受到了人生的快樂。」我們聽過許多名師講課。名師的課堂並非完美,而且,也不追求完美,他們更多的時候是追求一種狀態,一種教師和學生都「在場」的狀態,只有處於都「在場」的狀態,課堂才不是不能觸動學生思維的表演。我們應該把教學雙方的是否「在場」看做是衡量一堂好課的一個先決條件,任何一方的缺席都標志著課堂的失敗。在名師的課堂上,我們可以看出他們對雙方思維「在場」的高度重視,所謂課堂的「智慧」
,有時候就是吸引學生「在場」的「智慧」
。課堂教學雙方的「在場」
,取決於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備課、講課、輔導)中是否做到了「心中有學生」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這心,就是教師對學生的愛心,就是師生之間的和諧共鳴。
做一個愛崗敬業的好教師,是知識經濟時代的需要,是課堂的需要,是學生的需要,是教師工作的需要。教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作為教師,應該在知識信息大爆炸的時代里,不斷充實知識,更新觀念,拓寬知識領域,終身學習,學習終身,只有這樣,才能得到更快更好的成長。
以上是我的點滴認識和體會,大多是學習、積累而來。我認為自己還算不上一個優秀的教師,還應不斷提高和完善自我,爭取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做到:不給自己留遺憾。
⑹ 淺談教師為什麼要愛崗敬業樂於奉獻
教師一詞有兩重含義,「既指一種社會角色,又指這一角色的承擔者」。廣義的教師是泛內指傳授知識、容經驗的人,狹義的教師系指受過專門教育和訓練的人,並在學校中擔任教育、教學工作的人」,狹義方面來理解,即教師是指受過專門教育和訓練的,在學校中向學生傳遞人類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發展學生的體質,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社會需要的人才的專業人員。教師必須愛崗敬業樂於奉獻,原因在於:
社會對教師的需求。可以說教師的工作關繫到每個家庭,所以社會關注度很高,家長對教師普遍存在較高的期望值,並且在打交道中起著一定的鼓勵監督作用。所以不能愛崗敬業的教師會不容於社會而被淘汰。
教育系統的嚴格管理。教師作為教職員工,受多級教育機構的管理制約,其職業道德作為個人工作業績量化考核的重要標准,不容忽視。
前輩工作者的良好示範。無數教育前輩給教師這個職業樹起了一面旗幟,社會廣泛的尊重是對教師的鼓舞和期待,每一個後來者都會在這面旗幟下有所思考。
良心的拷問。如果不能用心去做,面對學生的時候內心最為脆弱的部分一定會受到煎熬,與其那樣,不如真正做到愛崗敬業。
⑺ 教師愛崗敬業的例子
如果說教師愛崗敬業的例子很不好,覺得應該還是找一些過去的故事,因為現在這種故事應該已經沒有了。畢竟現在老師們去學校,他們並沒有想自己失去教書育人的他們,心裡想的自己是去上班掙錢。
⑻ 淺談教師為什麼要愛崗敬業樂於奉獻
教師一詞有兩重含義,「既指一種社會角色,又指這一角色的承擔者」。廣義的教師是泛指傳授知識、經驗的人,狹義的教師系指受過專門教育和訓練的人,並在學校中擔任教育、教學工作的人」,狹義方面來理解,即教師是指受過專門教育和訓練的,在學校中向學生傳遞人類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發展學生的體質,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社會需要的人才的專業人員。教師必須愛崗敬業樂於奉獻,原因在於:
社會對教師的需求。可以說教師的工作關繫到每個家庭,所以社會關注度很高,家長對教師普遍存在較高的期望值,並且在打交道中起著一定的鼓勵監督作用。所以不能愛崗敬業的教師會不容於社會而被淘汰。
教育系統的嚴格管理。教師作為教職員工,受多級教育機構的管理制約,其職業道德作為個人工作業績量化考核的重要標准,不容忽視。
前輩工作者的良好示範。無數教育前輩給教師這個職業樹起了一面旗幟,社會廣泛的尊重是對教師的鼓舞和期待,每一個後來者都會在這面旗幟下有所思考。
良心的拷問。如果不能用心去做,面對學生的時候內心最為脆弱的部分一定會受到煎熬,與其那樣,不如真正做到愛崗敬業。
⑼ 教師怎樣愛崗敬業,真抓實干
教師愛崗敬業的基本要求有:
愛崗敬業是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不同的職業有不同內涵的道德要求。作為師德規范,教師愛崗敬業的基本要求,我們可以分別從以下三個層面來分析。
1、理想層面
理想層面的要求是對教師職業道德的理想定位,是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價值和發展導向,是社會對教師的最高倫理要求,體現教師應該追求的正確方向。理想層面的要求,更多的體現在意識形態之中的對教師的理想要求。2008年9月,教育部頒布了新修訂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對愛崗敬業的具體要求是: 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 志存高遠, 勤懇敬業, 甘為人梯, 樂於奉獻。對工作高度負責, 認真備課上課, 認真批改作業, 認真輔導學生。不得敷衍塞責。這就是對為愛崗敬業理想層面的要求。
2、原則層面
原則層次是以理想層面為基礎,充分結合現實情況對教師職業道德進行適當定位,它既表明了社會對於教育工作者的理想道德要求,又充分考慮我國教師現有的職業道德水準以及進一步向著更高層次追求的現實情況。比如在對待學生方面,要求熱愛學生,減輕學生負擔等。
作為一個師德規范,"愛崗敬業"的基本價值是教師要忠誠和熱愛黨和國家的教育事業,忠於職守,敬業奉獻,有效完成教育任務。
3、規則層面
規則層次體現了對教師職業道德的底線要求,是每一個教師在教育工作中必須遵守的基本倫理要求。這些要求一般直指教師的外顯行為特徵,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可操作性。譬如在教師對待教育事業方面,教師不得有違背國際法律、方針政策的言行,不準有參與和支持有損於國家利益的活動等。它主要體現在教師對待教育事業、學生、其他教師和教師集體方面以及對待學生家長或其他相關人員等四個方面必須遵守的基本倫理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