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師老師 » 老師職稱

老師職稱

發布時間: 2020-11-20 11:26:01

⑴ 小學老師的職稱等級有哪些

一,小教一級,中教二級還有幼教一級等這些與職稱是初級職稱,小高,中一是中級職稱。小特、中高是高級職稱。高級職稱需要省級有關部門審批。也可以通過人事部門的許可,參加職稱考試獲得。
二,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一2020)》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一2020)》要求,建設高素質專業化的中小學教師隊伍,經國務院同意,現就深化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擴大試點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一)健全制度體系。
1.改革原中學和小學教師相互獨立的職稱(職務)制度體系。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建立統一的中小學教師職務制度,教師職務分為初級職務、中級職務和高級職務。原中學教師職務系列與小學教師職務系列統一並入新設置的中小學教師職稱(職務)系列。
2.統一職稱(職務)等級和名稱。初級設員級和助理級;高級設副高級和正高級。員級、助理級、中級、副高級和正高級職稱(職務)名稱依次為三級教師、二級教師、一級教師、高級教師和正高級教師。
3.統一後的中小學教師職稱(職務),與原中小學教師專業技術職務的對應關系是:原中學高級教師(含在小學中聘任的中學高級教師)對應高級教師;原中學一級教師和小學高級教師對應一級教師;原中學二級教師和小學一級教師對應二級教師;原中學三級教師和小學二級、三級教師對應三級教師。
4.統一後的中小學教師職稱(職務)分別與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位等級相對應:正高級教師對應專業技術崗位一至四級,高級教師對應專業技術崗位五至七級,一級教師對應專業技術崗位八至十級,二級教師對應專業技術崗位十一至十二級,三級教師對應專業技術崗位十三級。

⑵ 教師的職稱是什麼

教師的職稱是指教師的技術等級。

職稱設置從正高級職稱到員級5個等級。依次為正高級教師、高級教師、一級教師、二級教師、三級教師,與職稱的正高、副高、中級、助理、員級相對應。

中小學教師(包括中專)職稱為:三級教師、二級教師、一級教師、高級教師四個等級。

小學還有一個特級教師,相當於中學高級教師。

所以,一級教師對應的是中級職務,具體是一樣的。

(2)老師職稱擴展閱讀

2011年8月3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擴大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試點。這意味著全國將有越來越多的中小學教師可以參評與教授級別一樣的正高級職稱。

普教中學採取三級、二級、一級、高級的職稱評級制度,由低及高,高級教師就是封頂了。至於初級、中級、高級,是用於不同序列的比較。例如,中專序列的講師就與普高的一級教師平級。當然,同樣是中級,不同序列的待遇總還是有不同的。

評審標准

思想品德標准

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愛崗敬業,關愛學生,為人師表,教書育人。

知識水平標准

系統掌握教育教學的基礎理論知識,准確把握現代教育教學的理念,具有深厚的任教學科課程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掌握國內外本學科教育教學改革與發展的最新動態和最前沿的學術成果,善於吸收最新教育教學研究成果並應用於教育教學實踐。

專業能力標准

具有很強的教育教學能力,對本學科課程的教育教學方法有創新性的改革;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教學科研能力,在本學科領域起到帶頭示範作用;具有較強的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能力及其他現代教育技術應用能力;具有很強的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教學拓展能力和育人能力。

業績成果標准

具有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勝任中學各年級循環教學,教學業績顯著,教育藝術精湛,形成富有個性的教育教學風格;積極發揮推動本地區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的作用,在本地區教師隊伍中有很高的威信;主持並承擔完成本專業高層次的科研項目;德育工作有明顯成效,為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綜合素質發展等方面起到指導者和引路人的作用,在學生中有較高的威望和感召力。

⑶ 中國現行教師的職稱等級有哪些

教師的職稱等級:正高級教師、高級教師、一級教師、二級教師、三級教師。

教師評級,其實是教師的職稱,即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分幼兒園、小學、中學、中專、高校、實驗等類別。

2011年8月3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擴大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試點。這意味著全國將有越來越多的中小學教師可以參評與教授級別一樣的正高級職稱。

2016年4月15日,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北京市教育委員會正式啟動本市中小學教師職稱改革工作。

這次改革打破了實施30年的中學、小學教師職稱制度,將原來相互獨立的兩個職稱系列統一設置為中小學教師職稱系列,並在中小學(幼兒園)新設正高級教師職稱,將民辦教師、編外教師納入評價范圍。

此外,外語計算機也將不作為職稱申報的必備條件。新政自發布之日起實施,將惠及全市17萬名中小學教師。

(3)老師職稱擴展閱讀:

1、教師職稱評審標准:思想品德標准、知識水平標准、專業能力標准、業績成果標准。

2、教師職業要求:

熱愛學校和事業,工作盡心盡責;注重師德修養,維護教師形象;實施素質教育,關愛全體學生積極參與學校的教育教學等各項改革,更新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質量觀、人才觀,增強實施素質教育的自覺性,堅守高尚情操,言傳身教並重;

治學治教嚴謹,堅持終身學習;遵守職業道德,確保廉潔自律;遵紀守法,嚴守工作紀律;團結合作,發揮群體優勢;改革創新,注重教育教學實效。

⑷ 請問教師的職稱分哪幾種

職稱設置從正高級職稱到員級5個等級,依次為正高級教師、高級教師、一級教師、二級教師、三級教師,與職稱的正高、副高、中級、助理、員級相對應。

2016年4月15日,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北京市教育委員會正式啟動本市中小學教師職稱改革工作。

這次改革打破了實施30年的中學、小學教師職稱制度,將原來相互獨立的兩個職稱系列統一設置為中小學教師職稱系列,並在中小學(幼兒園)新設正高級教師職稱,將民辦教師、編外教師納入評價范圍。此外,外語計算機也將不作為職稱申報的必備條件。

(4)老師職稱擴展閱讀

深化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深化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思想: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遵循教育發展規律和教師成長規律,按照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方向和總體要求,

建立與事業單位聘用制度和崗位管理制度相銜接,符合教師職業特點,統一的中小學教師職稱(職務)制度,充分調動廣大中小學教師的積極性,為中小學聘用教師提供基礎和依據,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供製度保障和人才支持。

深化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則:

1、堅持以人為本,遵循中小學教師成長規律和職業特點,提高中小學教師職業地位,促進中小學教師全面發展;

2、堅持統一制度,分類管理,建立統一的制度體系,體現中學和小學的不同特點;

3、堅持民主、公開、競爭、擇優,鼓勵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切實維護中小學教師的合法權益;

4、堅持重師德、重能力、重業績、重貢獻,激勵中小學教師提高教書育人水平;

5、堅持與中小學教師崗位聘用制度相配套,積極穩妥、協同推進,妥善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

⑸ 大學老師職稱有哪些

大學里教師的職稱分為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四個級別。
助教
新教師在未受聘為講師以前先從事一年或一年以上的教學輔助工作,以熟悉大學的基本教學條件和教學的組織。助教也可以由正在攻讀博士學位的研究生擔任。在很多國家都由博士研究生承擔助教的工作,而不再專門設置助教這一級別的教職。
助教的主要任務是協助教學。助教輔助大學教育的主導方面是協助由教授和學生共同構成的課程教學系統正常工作。他的工作方式主要呈現為兩種:一種是協助教授工作;另一種是協助一門課程的展開,而這門課程可能是由多個教授共同承擔,也可能是由教授指導,由助教本人開設的。教授從自己的研究生里挑選兩位來協助備課、整理資料和組織課堂教學,這種是最初級的「助教」。
講師
能夠獨立開設一門或一門以上課程的大學教師。講師也有不同的等級。優秀的講師完全可以把他的課程開設成對本門學科有巨大貢獻的基礎課,而他的教學方法、實驗方法和基本規范將成為學生必修的一級台階,藉以達到大學教育的基本要求。講師也可以做一些初級的工作,基本上是去填補教授和副教授正常教學所遺留下來的空缺,來使整個教學系統趨於完善。另外,常常有這樣的情況,一些完整的教學單位,會特聘講師來講授一些自己的教授不能承擔而學生又必須學習的課程。比如,當年的北大,只有專職教員才可能成為教授,而兼職的一律稱為講師。在當時著名的講師中有梁漱溟、魯迅等。這就說明,講師的水平不一定比教授差,只是他們承擔的任務有所不同。
副教授
副教授原則上不僅具有開課的能力,對本學科的整體情況有充分的了解,自己主持研究項目,而且能把最新的研究用學術研討會的形式不斷開設成新課。他一方面向學生傳授相關的知識授業,一方面訓練學生去掌握獲得知識的方法傳道。所以嚴格地說,一個副教授既然已經是一個「教授」,他就必然已經具備了足夠的能力指導他本專業所有「求學的人」包括本科生、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學習,並完成畢業論文。上面提到,副教授在知識水平上未必要求比講師高,但其任務的性質不同,在知識和方法的教學中,他也比講師在大學系統中有更大的責任。在知識上,要求他對本專業的全部知識有通盤的了解,同時在一個問題上有專深的研究;在方法上,要求他對本專業的所有方法都了解,而他自己對其中一種方法有著熟練的掌握。他不僅可以指導本專業方向的學生完成研究,而且在博士研究生所採用的方法略超出本學科已有的方法甚至是採用全新的方法時,同樣能夠根據本學科方法的規范保證論文高水平的完成。
教授
教授是大學里的主體,大學里主導性的工作是由教授承擔的。教授的職能與副教授不同。在知識上,對教授的要求與副教授沒有什麼兩樣。但是在方法上有個重大的差別:一個教授不僅掌握並能熟練運用本學科已有的方法,並且他必須對本學科的方法論作出過貢獻,也就是說,他在遇到一個課題時不僅知道如何運用已有的方法來解決它,而且能夠或者已經創造出某種方法來為解決相關問題提供思路和手段。教授和副教授一樣要承擔本科生教學和指導研究生的工作,特別是指導研究生在現有的知識、方法儲備中沒有現成的東西可以利用時,去完成開創性的工作。除此之外,教授還要促進本學科全世界范圍內的發展。他必須對本學科有清晰的了解,和本行的專家有便利的交流,通過定期主持學術會議和學術項目的方式來培養和訓練本學科的高級研究人員,領導他們進行集體協作,以完成科學所提出的任務。
博士生導師
教育部學位辦公室對博導的解釋是:博導不是職稱,也不是榮譽稱號,僅僅只是一個工作崗位。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楊聯芬這樣定義博導:「跟教授差不多,博導一直被當作職稱來用,而且是比教授更高級的職稱,因為一般只有先當了教授才有資格申請博導。」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劉志光認為:博導被認為是介於教授和院士之間的職稱。這是高校教授們對博導的一般看法。

⑹ 中小學教師有哪些職稱評職稱要什麼條件

中小學教師職稱設置從正高級職稱到員級個等級,依次為正高級教師、高級教師、一級教師、二級教師、三級教師,與職稱的正高、副高、中級、助理、員級相對應。

1、正高級教師:

具有崇高的職業理想和堅定的職業信念;長期工作在教育教學第一線,為促進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發揮了指導者和引路人的作用,出色地完成班主任、輔導員等工作任務,教書育人成果突出;一般應具有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並在高級教師崗位任教5年以上。

2、高級教師:

具備博士學位,並在一級教師崗位任教2年以上;或者具備碩士學位、學士學位、大學本科畢業學歷,並在一級教師崗位任教5年以上;或者具備大學專科畢業學歷,並在小學、初中一級教師崗位任教5年以上。城鎮中小學教師原則上要有1年以上在薄弱學校或農村學校任教經歷。

3、一級教師:

具備博士學位;或者具備碩士學位,並在二級教師崗位任教2年以上;或者具備學士學位或者大學本科畢業學歷,並在二級教師崗位任教4年以上;或者具備大學專科畢業學歷,並在小學、初中二級教師崗位任教4年以上;或者具備中等師范學校畢業學歷,並在小學二級教師崗位任教5年以上。

4、二級教師:

具備碩士學位;或者具備學士學位或者大學本科畢業學歷,見習期1年期滿並考核合格;或者具備大學專科畢業學歷,並在小學、初中三級教師崗位任教2年以上;或者具備中等師范學校畢業學歷,並在小學三級教師崗位任教3年以上。

5、三級教師:

基本掌握教育學生的原則和方法,能夠正確教育和引導學生,具有教育學、心理學和教學法的基礎知識,具備大學專科畢業學歷,並在小學、初中教育教學崗位見習1年期滿並考核合格;或者具備中等師范學校畢業學歷,並在小學教育教學崗位見習1年期滿並考核合格。

(6)老師職稱擴展閱讀:

破格申報中學高級教師職務任職資格,必須具備下列條件之二:

1、教學效果好,教育質量高,得到縣(市)級以上同行的公認,並獲得一次一等獎或兩次二等獎;

2、承擔縣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教研部門、教育部門領導的學術團體組織的公開課、示範課或觀摩課三次以上,並獲得好評;

3、受到市(廳)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表彰

4、結合教學實際,積極從事教育教學研究工作,公開發表不少於三篇有價值的教育教學研究文章,或在素質教育方面取得顯著成績,在省級交流或推廣,或因教學成績特別突出,受到省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表彰。

凡破格申報晉升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人員,在具備上述條件的同時,必須參加由評委會組織的專家答辯,成績合格者,方可提交評委會評審。

⑺ 大學老師的職稱有哪些

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

大學教師職稱是大學里教師的職稱,分為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四個級別。其中:助教的主要任務是協助教學。講師是能夠獨立開設一門或一門以上課程的大學教師。副教授原則上不僅具有開課的能力,對本學科的整體情況有充分的了解,自己主持研究項目,而且能把最新的研究用學術研討會的形式不斷開設成新課。教授是大學里的主體,大學里主導性的工作是由教授承擔的。

(7)老師職稱擴展閱讀:

教授的工作是在大學里針對他們所擅長的領域開課、或授與學生專業訓練,如科學和文學等領域。另外教授也必須深耕自己專精的學科,以發表論文的方式來獲得商業上的合作機會,同時訓練自己的學生將來有足夠的能力與他們交棒。在授課、訓練、提交論文與尋求商業合作這四個方向里,要取得平衡則端看學校、地點(國家)和時間額外因素。例如在歐美的頂尖大學中,學校相當重視在獨一領域中專精的教授,而且常常將他們做為該校的宣傳重點。

⑻ 教師 職稱有哪些

取得現資格以來,出現下列情況,在規定年限上延期申報:
(一)年度考核基本合格者,延期1年申報。
(二)年度考核、教學工作質量與職業道德評估不合格者,或已定性為技術責任事故的直接責任人,延期2年申報。
(三)受警告以上處分者,弄虛作假,偽造學歷、資歷者,剽竊他人成果者,延期3年申報。
二、學歷、資歷條件
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一)獲博士學位滿2年,且取得中學一級教師資格並受聘中學一級教師職務滿2年。
(二)獲大學本科以上學歷或學士以上學位滿5年,且取得中學一級教師資格並受聘中學一級教師職務滿5年。
(三)初中教師獲大學專科以上學歷滿5年,且取得中學一級教師資格並受聘中學一級教師職務滿5年。
(四)確有真才實學,教育教學業績顯著,貢獻突出,具備上述第(二)、(三)點規定學歷(學位)未滿5年或未具備上述第(二)、(三)點規定學歷(學位),取得中學一級教師資格並受聘中學一級教師職務滿5年;或具備本科及以上學歷或學士以上學位滿5年,取得中學一級教師資格並受聘中學一級教師職務滿3年,取得現資格以來,如其業績條件與論文、論著條件符合本條件第
七條要求,則可破格申報。
第四條 專業技術工作質量(能力、水平)條件
取得現資格以來,具備下列條件:
一、專任教師完成教學計劃規定的工作量和學校規定每年的聽課數量;兼任管理工作的教師每周上課4節以上,每學期聽課10節以上;校級領導每周上課2節以上,每學期聽課15節以上。教研員、電教、裝備教師須有計劃地深入學校調查研究、指導教學、聽課、評課,每年不少於:縣級60天、市級40天、省級
30天(提供基層證明材料)。
二、教育面向全體學生,有機結合教材內容,善於將思想政治教育滲透於教學之中,關愛學生,因材施教,結合學科實際形成教育特色。根據教育教學需要,服從學校安排,積極承擔並勝
任班主任工作(須提供所在學校的評價意見)。
三、運用普通話進行教學,能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進行過循環教學或從事初三或高三年級的教學3年以上;職業中學專業課教師須指導和參與一個實習場所的建設、革新實驗手段或開設新實驗項目;教研員、電教教師須承擔市級以上教育教學課題
研究試驗工作1次以上。
四、每年進行1次校級以上公開課教學或學術報告(教研員每年承擔3次以上,電教、裝備教師每年承擔2次以上)。指導、培養1名青年教師並取得明顯成效。
第五條 業績條件
取得現資格以來,教育教學成績突出,在所在縣(區)范圍內有較大影響,並具備下列條件之二:
一、被評為市級以上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
二、教師本人在教育主管部門組織的本學科優質課、課件、自製教具、錄像課、實驗技能、教學案例和論文等綜合性競賽獲市級一等獎或省級二等獎以上獎勵。教研員、電教員、裝備教師獲得省級有關部門指導教師獲獎的證書。
三、指導學生獲教育主管部門批准舉辦的本學科競賽或綜合性競賽市級一等獎或省級二等獎以上獎勵。教研員、電教員、裝備教師應獲得省級有關部門指導教師獲獎的證書。
鄉鎮(不含城關鎮,下同)教師本人在教育主管部門組織的本學科優質課、課件、自製教具、錄像課、實驗技能、教學案例和論文等綜合性競賽中獲市級一等獎或省級二等獎以上獎勵;或指導學生獲教育主管部門批准舉辦的本學科競賽或綜合性競賽市級一等獎或省級二等獎以上獎勵(多位教師指導的須列前2位)。
第六條 論文、論著條件
取得現資格以來,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一、出版本專業教育教學論著(主編或第一作者;或本人撰寫3萬字以上)。
二、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本專業教育教學論文3篇或在市級以上刊物發表本專業教育教學論文6篇。
三、在市級以上刊物發表本專業教育教學論文4篇,並在省級以上本專業教育教學論文評比中獲省級二等以上獎勵1篇或在市級本專業教育教學論文評比中獲市級一等獎2篇。
四、鄉鎮中學教師在市級以上刊物發表本專業教育教學論文4篇;或在本專業教育教學論文評比中獲市級一等獎以上獎勵1篇並獲市級二等獎以上獎勵2篇;或在本專業教育教學論文評比中獲市級一等獎以上獎勵1篇並獲縣級一等獎1篇。
第七條 破格條件
一、業績條件
取得現資格以來,具備下列條件:
(一)教育教學成績突出,在所在設區市范圍內有較大影響,被評為市級以上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並獲省級以上榮譽稱號。
(二)教育教學業績顯著,教師本人參加教育主管部門組織的本學科優質課、課件、自製教具、錄像課、實驗技能、教學案例和論文等綜合性競賽中獲省級一等獎以上獎勵;或指導學生獲教育主管部門批准舉辦的本學科競賽或綜合性競賽省級一等獎以上獎勵(多位教師指導的須列第一)。
二、論文、論著條件
取得現資格以來,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一)出版本專業教育教學論著2部(主編或第一作者,或本人撰寫不少於4萬字);
(二)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本專業教育教學論文4篇。

⑼ 老師的職稱是怎麼來的

「老師」最初指年老資深的學者, 如《史記·孟子荀卿列傳》:「齊襄王時,而荀卿最為老師。」後來把教學生的人也稱為「老師」,如金代元好問《示侄孫伯安》一詩:「伯安入小學,穎悟非凡兒,屬句有夙性,說字驚老師。」 我國有悠久的尊師重道的傳統,古代就有「人有三尊,君、父、師」的說法。《呂氏春秋·尊師》雲:「生則謹養,死則敬祭,此尊師之道也。」 古人席地而坐,以西邊為尊,故尊稱家庭教師為「西席」和「西賓」。

====

教師的稱謂,最早出現在我國西周時期的金文中,稱為「師氏」,簡稱「師」,系教國子的官員。原來是商、周軍隊的組織單位。西周的統治者為培養善戰的貴族弟子,開辦了「國學」,有高級軍官「師氏」任教。

由於「師」是傳授知識的,而「教」又是傳授知識的一種重要手段,從而使「教師」一詞成為「傳道授業解惑」(語出:唐代散文家韓愈《進學解》一文)者的美稱。

何謂「師」?我國漢代文字學家許慎在他所著的《說文解字》一書中是這樣說的:「師教人以道者之稱也」,意思就是說:「師」這個字,就是人們對那些「教人們懂得道理的人」的稱呼。教師,一般指直接從事教育工作或其他傳授知識技術的人,也用來泛指在其他方面值得學習的人。從事書中看,先秦時期就有師傅、師長、先生等稱謂,一直沿用至今。至於「老師」原是對年輩最高學者的稱呼,比如:我國漢代著名歷史學家司馬遷在他所著的《史記》一書里的「孟子荀卿列傳」中說:「齊襄王時,而荀卿最為老師……」。到後來,人們就習慣地把「老」和「師」並稱,逐漸地就不再管年齡的大小了,一概稱教師為老師了。「老」字在這里帶有了尊敬的味道。明清兩代時曾稱主考官為老師;清朝末期辦學堂,稱教師為「教習」;1911年辛亥革命以後,因為教師同其他官員一樣依照法令任免,所以又把教師稱為「教員」,即:從事教學工作的官員的意思。

熱點內容
美術七彩蛋 發布:2025-08-29 03:12:37 瀏覽:570
迪拜中文老師 發布:2025-08-29 03:07:33 瀏覽:904
大學計劃英語 發布:2025-08-29 02:06:54 瀏覽:42
小學一對一語文輔導 發布:2025-08-29 01:18:40 瀏覽:622
師德師風考核辦法 發布:2025-08-29 00:53:23 瀏覽:902
數學教學器材 發布:2025-08-28 18:48:47 瀏覽:202
河北的歷史 發布:2025-08-28 18:22:54 瀏覽:19
教師的總結 發布:2025-08-28 16:37:59 瀏覽:28
西藏的地理位置 發布:2025-08-28 16:16:51 瀏覽:47
中國建築歷史 發布:2025-08-28 11:43:53 瀏覽: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