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師老師 » 幼兒園小班教師隨筆

幼兒園小班教師隨筆

發布時間: 2020-11-22 04:18:05

Ⅰ 幼兒園教師隨筆孩子在玩時愛搶玩具怎麼

寶寶們又開始了他們喜歡的娃娃家游戲。他們擺弄著娃娃家裡的一切,時而抱抱娃娃,時而擺弄起餐具,各自玩得不亦樂乎。突然,我看到智豪和雨航兩個小朋友在互相的爭搶一個電話機。我在旁邊看見了就走過去問:「你們怎麼了啊?」看見我來了,他們馬上向我告狀說,「他搶我的電話機。」「不是,是他搶我的。那電話機是我的,是我先看見的。」「那你願意和他一起玩這個電話機嗎?」「好吧。但我要做爸爸。」「好的。」說著,他們就開心的玩起來了。可是,沒一會智豪又和別的小朋友爭搶其它玩具了。 愛模仿是3-4歲幼兒的年齡特點,在游戲中他們經常會出現像小明那樣,別人玩什麼自己也想玩什麼,看見別人有的,自己總是想要。在幼兒園的小班裡,同樣的玩具會有很多,這就是為了能盡量滿足幼兒喜歡模仿的這一心理需要。盡管如此,孩子們爭搶玩具的現象仍時有發生。 那麼為什麼會讓我們感覺有的孩子似乎「屢教不改」呢?就像我曾經看到的那樣:一位教師對一個搶玩具的孩子說「你把寶寶的玩具搶走了,他沒有了怎麼辦?」老師想通過讓他具體地看到「別人沒有了」,從而知道「自己不對了」。而孩子卻很坦然地說去那(指玩具架)拿一個。這就更清楚地說明此時孩子還不會進行「因為我搶了,所以他沒有了」的邏輯推理,也還不具備換位思考的能力。 對此,我們在教育中應教給孩子簡單的交往語言,喜歡聽故事是學前幼兒的共同特點,工作計劃但對於小年齡的孩子認識水平低、理解能力差的特點,如果我們把想教育的內容含在故事情節當中,他們仍然不能理解,我們還可以把解決實際問題的具體方法反復地講在故事當中,如:小雞對小鴨說:「你的大皮球讓我玩一會兒好嗎?」小雞對小猴說:」你的小汽車讓我玩一會兒好嗎?」讓孩子知道說這樣一句話,對方就能夠高興地把玩具給自己玩,然後在生活中,成人要提醒孩子去使用這樣的語言,並幫助他感受成功,讓幼兒在潛意識中產生搶玩具不對的印象。 如何處理孩子之間的爭搶玩具 對於孩子來說,搶玩具是正常的,孩子都是自私的,都希望自己得到更多,並且,他沒有成人的那種掩飾自己的心機,必然會直接表現出來。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你教孩子要去爭搶,孩子會養成凡事爭搶,不肯吃虧的習慣,而一個凡事不能吃虧,總是斤斤計較的人,長大後是不會受到歡迎的,無論他在班級裡面,在大學寢室裡面,在辦公室裡面,都不會受歡迎,甚至令人厭惡。 而一個凡事禮讓不主動爭取到,他是會吃虧的,因為,教學反思他將來的生活中,有很多利益和權利,都需要他自己去爭取和維護,別人不能幫他的,他不要,那就沒有,社會就是這樣的。 你肯定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既受周圍的人歡迎,又能懂得維護自己利益的人,所以你你在這個事情上,在這個年齡段,就該教會孩子懂得區分這些事情,懂得如何與人相處的同時維護自己的利益。 孩子很小,談不上吃虧佔便宜,讓孩子學會和養成這種好的習慣,對他的將來來說,就是最大的好處,就是佔便宜。 具體意識: 1.讓孩子明白,我讓你,是出於禮貌,不是我必須讓你,也不是我應該讓你。(禮讓習慣) 2.可以讓第一次,比如第一次你先玩,但絕不可以讓第二次,因為讓你不是必須的。第一次你先,那第二次就該我先。(公平意識) 3.如果你認為,我讓了你第一次,以後就必須每次讓你,那我以後第一次也不會讓你。(權利爭取)。 具體做法: 首先讓孩子自己解決,不要干預。解決不了的情況下,大人介入要遵循兩個基本原則: 1,公用的採用先來後到排隊原則。 2,有所屬非公用的東西,告訴孩子這是對方的東西,需要玩必須經得對方同意。鼓勵讓孩子主動禮貌的詢問所有者的意見,以獲得同意。如果不同意,可以嘗試溝通和妥協,大班教育隨筆如果實在不行就接受結果。 在這兩條原則之上,再根據具體情況引導孩子體驗分享的快樂。不然兩個孩子,一個習慣吃虧,一個喜歡攫取。

Ⅱ 幼兒園小班老師教育隨筆《寶寶不合群怎麼辦》

不會寫教育隨筆,我來幫你!
因為教育隨筆是記錄你在工作中的教育現象,有很多的不確定性,我這能給你一個提綱, 而不能幫你寫。
首先是和寫日記差不多 記錄時間地點 給你的故事起個名字如:**寶寶笑了等等
之後講述你在工作是觀察到的事件如兩個孩子之間的戰爭 或是孩子在游戲時的表現 等等 可以涉及你工作的方方面面、
再來是 你對事件的感悟 並做出的教育過程
最後是通過你的教育孩子有了什麼樣的轉變 或是你的教育沒有達到一定的效果問題出在什麼地方 你可以針對這個問題有後續的觀察 新的教育方法等等、
但 這些都立足於真實的事件教育反應 、
對於小班 你可以將立足點放在保育上 如孩子的挑食 孩子想媽媽了 孩子的衣服為什麼又濕了 等等、
用你善於發現的眼睛去觀察 是不難看到他們的
相信你一定做得到! 加油!

Ⅲ 幼兒園小班教育筆記

幼兒園小班教育筆記 由於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沒有機會體會手足之情,讓孩子產生了很多性格弱點。兒童教育專家盧穩子教授認為,很多孩子由於沒有兄弟姐妹,所以不會謙讓、不懂容忍,更不會主動照顧比自己小的孩子。孩子們得不到被人需要的快樂,也沒有為他人著想的責任感。而且,獨生子女大多有以自我為中心的傾向。對於年齡小的孩子來說,沒有哥哥姐姐,他們就缺少生活和游戲中模仿的榜樣。畢竟,大人的教育和小孩子間的影響是不一樣的,不同年齡的孩子對事物有不同的觀點,年齡小的孩子更願意接受哥哥姐姐們的建議。更重要的是,兄弟姐妹在一起有一種親情,彼此承擔責任和義務,在與同齡孩子相處時往往沒有這種感覺。 用愛心對待孩子。要把幼兒當成自己的小孩一樣,因為他們有三分之二的時間是在幼兒園度過的,我們要充分展現自己的愛心,像父母般的照顧他們,使孩子有在園如在家的感覺。從孩子進入校園的那一刻以及我們從家長的手中接過孩子的那一刻起,就要對孩子負起所有的責任,這也是家長對我們的信任和期望。 我所帶的班級是小班來的都是新生,大家都知道當孩子不適應一個環境時,往往會採取一種最為直接的抗議方式,哭,沒完沒了的哭,剛開始,我還耐心的烘哄他,用玩具哄陪他玩,可他依然無休止的哭鬧,還又踢又抓,天天如此,我都有些失去耐心了。可是一想到自己的工作職責以及那個家長對我的信任,便在心裡暗暗告訴自己絕對不能放棄,要堅持。到了園里,我依然是輕言細語,給孩子更是多了幾分關愛。漸漸的,他們不再哭了,也開始和我說話了,只是聲音很小,但我每次都會微笑著聽他講完。有一天,當媽媽送他們進園時,竟然主動向我說老師早,而且還破天荒地的給媽媽再見。當時一種強烈的感動從我心底油然而生,在內心激盪,久久難以平靜。 用愛教育孩子。師愛是學生樹立良好品質的奠基石。面對一張張童稚的面孔,一雙雙求知的眼睛,難道只要教會他們知識就足夠了嗎?錯了,五育並舉,德育為首,更重要的是教會他們做人的道理。有這樣一位老師,班裡的一個小朋友因為消化不良吐了一地,教室里馬上布滿了難聞的氣味,孩子們也捂住鼻子,有的還說,臭死了,臭死了,可是老師並沒有批評他們,也沒有露出厭煩得表情,而是拿來笤帚、簸箕,打掃地上的嘔吐物。看到老師默默地打掃,孩子們的小手都放了下來,一個孩子小聲地和旁邊的孩子說,我覺得老師像媽媽一樣的,聽了孩子的話,老師由衷地感到高興,更令老師欣慰的是,幾天後,又有一位小朋友生病吐了,孩子們不再亂叫了,又幾個懂事的孩子還拿來了紙巾遞給那個嘔吐的孩子。這就是老師,用自己的愛潛移默化的感染著孩子,用自己的愛,感悟著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教會孩子做人的道理。 用愛心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孩子。孩子們都有機會接受老師的愛,所以我們不能對孩子們有偏愛。不能說我喜歡某某孩子,就對其多加關心,使其處處享受優厚的待遇,時間一長,就會使其他的孩子感覺老師只愛別人,而不愛自己了。因此,我們要創造一個公愛的氛圍,讓每個孩子都感覺老師是愛他們的,老師對任何孩子都是一樣的。值得一提的是,有的老師以家長的地位及背景或是以孩子的漂亮與否、衣著來有分別的愛孩子,我認為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這會讓孩子們從小就有了劃分等級,甚至嫌貧愛富、嫌丑愛美的不良思想,所以我們老師一定要從自身做起,從自身做好,公平、公正的對待每一個孩子,做孩子們的楷模。再者,愛孩子,不可以溺愛,也不可以包攬。 要適當的鍛煉孩子獨立處事的能力,不會做的時候,老師教,可學會了,就要自己做,不能讓孩子養成事事都是別人為自己做的不良習慣。在這一點上,更需要家長多做些努力,因為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啟蒙老師,孩子們在幼兒園所養成的好習慣還需要長時間的鞏固。 愛心是我們干這份工作的首要條件,沒有對孩子的愛,談何對孩子的教育,其他的也就無從談起。愛,畫出來就是一顆心,一顆紅心。用愛心對待孩子,孩子也會用愛心回報我們。當我們因感冒而嗓子沙啞時,孩子們不會在教室大聲地吵鬧……讓我們都擁有這樣一顆愛的紅心吧,引導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踏出堅實的第一步,在潔白的畫布上塗下美麗的第一筆,讓我們用愛給孩子塑造一個美好的未來。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10篇 1、飛舞的小毛毛 戶外活動時孩子們正玩得起勁,『『張老師快看,我抓到一個小毛毛。』』隨著喊聲,孩子們都擁到麗潔面前。『『什麼東西我看看 』』。孩子們像發現了奇寶,都爭搶著看。我走到孩子們中間,麗潔把攥緊的小手鬆開了,原來是一顆蒲公英種子。 我問小朋友:「這是什麼?」 「羽絨服里的小毛毛。」 「迎春花」 「棉花」 「小鳥身上的羽毛」 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我告訴他們這是蒲公英的種子。同時引導孩子仔細觀察它的形狀與顏色,孩子們認真地看著。麗潔說:「它像小傘。」 「它是白色的」 「小朋友說的很好,它是由傘形的絨毛組成的,每一縷絨毛下都有一粒種子,容易被風吹散,隨風飄落到陌生的地方生根發芽,長成新的蒲公英。」 在孩子們的提議下我將這顆蒲公英種子放回空中,孩子們望著飛舞的小毛毛甭提有多高興了。 借著戶外活動的機會,孩子們認識了蒲公英,增長了知識。作為幼兒教師應多留心觀察抓住每一次教育機會,豐富孩子的知識經驗。 2、我們應該關心她 平時在幼兒園里我們經常教育孩子要互相幫助,團結友愛,我們是大班的哥哥姐姐要主動關心小班、中班的弟弟妹妹,別人遇到困難時要去關心他們,去幫助他們。小朋友之間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但孩子們真正這樣做的卻很少。有這么一件小事,卻讓我改變了對孩子們的看法。 一天早飯後,我正在打掃院子,忽然聽到「嗚嗚」的哭聲,我順著哭聲望去,讓我看到了這樣一幕:田曉曉小朋友一邊走著一邊在哭,李小惠在輕輕扶著她走,走在旁邊的張倩說:「哎呀,那麼嬌氣呀!」 小惠氣呼呼的說:「她病了,你怎麼能那樣呢!我們應該關心她的,老師讓我們要互相關心的。你病了,沒人關心你,你高興嗎?」聽了孩子們的對話,我很高興,馬上跑過去,詢問了曉曉哭的原因,原來曉曉來到幼兒園後,突然覺得肚子疼,就哭了起來。我馬上送她到衛生室看了看,醫生說她喘岔氣了,一會兒就好了。 送她回來後,孩子們馬上圍了過來,紛紛問:「老師,曉曉怎麼了?曉曉怎麼了?」看著孩子們著急的樣子,我說:「孩子們,曉曉沒事了,她喘岔氣了。今天小朋友做的很好,能知道關心同伴了,很好。」並著重表揚了李小惠小朋友,讓其他小朋友向她學習。 從這件事使我想到,平時耐心給孩子講關心同伴的道理,雖然當時不一定有什麼效果,但孩子真正懂得了就會付之於行動,照著去做,同時還能把自己懂得的知識和道理講給別人聽,這也是我們做為老師要得到的教育效果。 3、幼兒的謊言 昨天下午第二節課下課的時候,我們班的小朋友跑到我面前跟我說:「老師,我的鉛筆被雨欣拿去了,」我聽後跟小朋友說:「上課的時候老師給你問問是她拿的不,如果是雨欣拿的,我讓她還給你。」不一會兒到上課時間了,小朋友們都坐好了,老師給你們講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松鼠再也不敢說謊了。 從前有一隻小松鼠,它覺得自己的力氣大極了,勇敢極了。可是,小松鼠的朋友們——小山羊、小野兔和小猴子,卻一點兒也不佩服它。這真叫小松鼠傷心透了。 有一天,小松鼠在出去玩的路上揀到了一根黃澄澄的毛。「這是誰的毛呢?」小松鼠想,「這么粗,這么長,這么柔軟,這么漂亮

Ⅳ 月教育隨筆,怎樣做好一名小班老師

(參考文檔 不可抄襲)
幼兒教師該如何管理好小班幼兒
班級是一個小社會,它包含著教學和教學以外方方面面的內容。而一個優秀班集體的建立更是來之不易,因為它需要班主任運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去精心管理。幼兒園班級組織肩負著實現基礎教育目標的任務,擔負著保育和教育雙重任務,它是幼兒園管理的一個基層組織,而小班班級又是這個基層組織的基層組織。既是組織便離不開管理,那麼作為小班班級的管理者,該如何對小班幼兒實施行之有效的管理呢?
1、象母親般的關懷。
幼兒在剛入園時,情緒不穩定,常常哭泣不止。有的幼兒一走進教室大門就哭,有的抓住大人不放,有的緊緊跟著第一位接待他的老師,這位老師一離開就哭,有的一直要老師抱……。針對這種情況,老師應熱情主動地接近孩子,就象一位母親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抱抱他,摸摸他,溫柔地同孩子交談。在孩子流眼淚、鼻涕的時候,為他擦一把,大小便弄在身上,教師象母親一樣,不厭其臭地為他擦乾凈身體,只有用母親般全身心的愛,才能使這些孩子盡快脫離對親人的依戀,早日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2、象朋友般的交流。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在父母爺爺奶奶的寵愛中長大,他們在生活中缺少和同伴長時期交往、游戲的機會。進入幼兒園之後,只願意一個人玩玩具、獨處,不願和其他小朋友游戲,那麼走出這一步,關鍵在於教師如何過渡好他們之間的溝通。用「夥伴」的角色進行溝通是有效的途徑。如教師和他們一起在操場上奔跑、嬉戲,一起扮演小青蛙和小兔子,感受跳躍的快樂,一起在教室里繪畫、搭積木,飯後和小朋友一起談談大家熟悉的動畫片里的角色,如葫蘆娃、奧特曼。在共同的生活游戲中逐步拉近了和孩子的距離,也縮短了幼兒與幼兒之間的距離。
3、師生共同遵守的班規。
活動的管理和師生互動,一個班級混亂的原因,往往是因為幼兒不知道該做什麼,教師的期望是什麼。教師應和幼兒共同討論:哪些行為是班級所接受和贊賞的,哪些行為是班級所不允許、應該被禁止的,違反班規的結果將會如何,教師要盡量讓每一個幼兒都有參與討論、表達意見的機會,然後根據討論的結果,師生共同規劃、訂立全班遵守的班級常規。班規一經訂立就要共同遵守,教師也不例外,若班規改變也需要徵求大家的同意。

Ⅳ 幼兒園小班教育隨筆

1. 給小調皮多一點的關愛

不管是在教育活動中,還是在游戲中,懂事聽話的孩子總是會得到老師的關愛,而那些喜歡調皮、愛搗亂孩子往往得到的是批評教育,但往往又事與願違。細想起來,其實這些喜歡調皮搗亂的孩子,更需要得到老師的關愛。

龐豪是我們學前班特別活潑可愛的孩子,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樑,看上去很討人喜歡。可他又是典型的調皮大王,搗亂鬼。在與小朋友的游戲時特別容易發生沖突,小朋友們都不喜歡跟他交往。在我的觀察中,龐豪其實特別喜歡與小朋友交往,也樂意與他們一起游戲。每次在區域活動中,他都積極的參加,表現自己,總希望得到老師和小朋友的關注。

但他與人交往的方法不是很正確,所以經常導致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發生,經常讓小朋友給打小報告。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龐豪免不了要被小朋友告狀:看書的時候,他總是不斷的下座位,和別的小朋友搶圖書,而在搶圖書的時候不小心又碰到了旁邊的小朋友,所以,我聽到的就是:「老師,龐豪搶我的圖書了」「老師,他碰到我了」。針對這種情況,我就有意識的去接近他,多關注他,摸一下他的頭,給他一個會意的微笑,與他交談在與小朋友玩時,遇到情況怎麼辦,鼓勵他與小夥伴要搞好團結,互相謙讓,有玩具大家玩,學會與小朋友共享快樂。龐豪小朋友的繪畫比較有創意,在活動時,我有意拿著他的作品向小朋友進行展示,進行表揚,引導孩子們向他學習。慢慢的,龐豪小朋友的笑聲多了,小朋友們都愛跟他玩了。

「人之初,性本善」,每個孩子的內心世界都是純潔的、善良的,喜歡調皮的孩子也不例外。」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為了孩子一切」是我們的教育宗旨,愛是我們的教育手段,讓我們多一點愛心,多一些賞識,多關愛一下調皮的孩子吧!你肯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2. 圖書架旁的碎紙片

開學了,我在圖書架上擺了很多新圖書。

可沒過多久,圖書架旁邊就有了不少從圖書上掉下來的紙片。為了找原因,我仔細觀察,發現有的書特別受孩子們歡迎,看的人多了。圖書就容易破損。於是,我利用晨間談話,對他們進行了愛護圖書的教育。

沒想到,以後的幾天里,圖書架旁還是每天都會有碎紙片,這是怎麼回事呢?經過和孩子們交流,我找到了真正的原因,原來孩子們為了折紙飛機玩,就從圖書上撕紙。於是,我為孩子們准備了一隻籃子,裡面裝著平日里孩子們用過的作業紙,放在他們隨手就能拿到的玩具架上。

可過了幾天,我發現圖書架旁的紙片是少了,但圖書封面還是被撕壞了不少。怎麼會這樣?我不是已經提供了紙張,滿足了孩子們折紙的需要了嗎?為什麼他們還要把圖書撕壞呢?看來,我該找出撕壞圖書的孩子狠狠地批評一下。

這天,我正好看到澤澤在撕圖書封面,我忍住心中的怒火問他:「你為什麼要把圖書撕壞呢?…『我想要折紙飛機。」澤澤輕聲回答。「我不是已經給你們准備紙了嗎?你為什麼還要撕圖書上的紙呢?」我不由得提高了聲音。他好像也意識到了自己的不對,低下頭說:「因為圖書封面紙厚,折的飛機飛得遠……」原來是這樣!澤澤的話引起了我的思考:在我了解孩子們有折紙飛機的需要後,我就為他們提供了紙。看上去我已經給予支持了,其實這種支持還是非常表面和初步的。在孩子們初步的需要得到滿足後,他們會產生進一步探索的願望。而且不同的孩子會有不同的需要。只有作更深入的了解和更細致的思考。發現幼兒感興趣的「折飛機」活動中隱含的教育價值,及時提供不同質地、不同大小的紙,才是對孩子真正的理解和支持。 小班的孩子入園已有一段時間了,他們對幼兒園的生活開始適應,這時各種各樣的問題也開始出現,最讓老師頭疼的事——排隊。無論是課間、戶外活動還是放學,孩子們的那條隊總也排不好,總是你爭我強,你推我擠,還有幾個調皮的小傢伙總要去「加塞」,一個頂一個的往前擠,對於這樣的現象我提醒了好幾次,可是沒有起到多大的作用,一會兒隊又亂了。

3. 排隊的習慣養成

今天戶外活動結束後,小朋友們排隊喝水,來了一陣吵鬧聲,保溫桶旁的幾位小朋友喊著:「要排隊!要排隊!」我連忙趕過去,原來是朱寶旭張開雙手,當在了杯子櫃前不肯走,小朋友們被擋住了,擠在一起亂成一團。我把朱寶旭拉開,他卻僵在那裡不肯走,還大聲哭喊起來:「媽媽,媽媽!」我耐著性子對她說:「老師不批評你,只是想知道到底怎麼了。」這時其他小朋友七嘴八舌地說:「朱寶旭不排隊!還插隊。」「他還推我!」聽到孩子們紛紛告狀,朱寶旭繼續大聲的哭喊。「真是這樣嗎?我相信朱寶旭不排隊是有原因的,你把你的理由說給大家聽聽吧!」聽了我的話,朱寶旭擦了擦眼淚,慢慢停止了哭喊,還略微帶點哭腔地說:「我口渴,我不要排隊,他們太慢了。」「小朋友你們渴嗎?」「我們也很渴。」「小朋友們都很渴,這該怎麼辦呢?誰願意讓朱寶旭排前面」。這時有一個小朋友願意讓朱寶旭排前面,我表揚了這位小朋友。其他小朋友也跟著說願意。「朱寶旭,小朋友們對你真好!」朱寶旭有點不好意思地說:「我下次也讓小朋友排我前面。」這件事後,我引導孩子們討論我們的隊為什麼總排不好,他們很快的找到了有人插隊的原因,我們又討論怎麼才能把隊排好。

通過這些活動我深切的感到:幼兒的常規習慣養成非一朝一夕,需要有重點的關注、教育,並採取多種方式去進行培養。另外,常規教育也要因時而異、因人而異、因事而異,不能死守。

Ⅵ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新入園的孩子怎麼培養排隊的

讓孩子排隊看似簡單,其實不容易,我們要做一個會觀察、分析孩子行為的幼師,積極探究孩子排隊行為的原因,通過各種方法讓孩子主動意識到在集體生活中排隊的重要性。
家園合作制定階段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在組織與實施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夥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對於新入園幼兒的行為規范養成教育更是離不開家庭的理解、支持與配合。
1培養幼兒的集體意識
通過家園合作,讓幼兒在大約兩周的時間里認識班裡的老師、小朋友;熟悉並喜歡幼兒園和自己所在的班;願意參加集體活動。
2在戶外能有秩序、專注的排隊走
不論在幼兒園還是在家裡,努力在一個月的時間里讓幼兒學習一個跟著一個走;學習沿直線走、沿圓圈走;以游戲的情景和口吻練習自己排隊走;培養幼兒的集中注意力。

3在室內能有秩序的進行生活活動
教師與家長每天都耐心教育幼兒,學習按秩序拿水杯,按秩序如廁;學會控制情緒,有一定的秩序感。
多種形式建立排隊常規
1營造愛的氛圍
新入園的孩子沒有集體生活的體驗,對幼兒園的一切充滿恐懼。孩子從以往熟悉的環境到另一個生疏的地方,需要有個適應的過程。根據3歲幼兒活潑好動,注意力易分散,情緒易受周圍環境的感染等特點,自幼兒入園,所有的教師都應以微笑接待,使幼兒覺得老師像媽媽一樣關心他,愛護他,慢慢消除他對幼兒園的陌生感,建立對教師的親切感、信任感,然後再慢慢進行良好常規的培養,這不僅需要教師的細心和耐心,還要講究教育的藝術。
2發揮「以大帶小」的榜樣作用
同伴往往是新入園幼兒學習的榜樣。首先,讓新入園的幼兒觀看中大班幼兒的半日活動,激發新生向他們學習的動機;然後,對班內已有規則意識的幼兒進行積極地評價和鼓勵,讓幼兒知道好習慣是每個人都需要養成的,發揮同伴間的榜樣作用。幼兒有了學習的榜樣,就清楚地知道自己該如何做,從而能達到「潤物細無聲」的目的。
3創設兒歌文化
小班幼兒的接受能力和水平有限,決定了教育方法要尊重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學習朗朗上口的兒歌,是培養小班幼兒常規的又一良策。如

《排排隊》:小朋友,排隊走,你在前來,我在後,一個跟好一個排,整整齊齊排好隊。又如《排隊走》:小小手——擺擺動,小小腳——踏起來,小胸脯——挺起來,一二一,一二一……
4張貼規則標志
發揮環境的教育作用,在教室中布置適宜的環境能夠起到暗示作用。語言講解幼兒不一定能夠很快理解規則「一個一個有秩序地進行」,但結合直觀形象的標記圖,就能通過模仿學習到該行為。如:用小動物的形式貼出排隊出操、拿杯喝水、如廁、洗手等情景,讓幼兒學習他們守秩序。
5根據幼兒的特點設計活動
游戲、模仿、愛聽故事是小班幼兒的天性。為此,教師可以參照建構式課程,設計符合小班年齡特點的游戲、集體教學活動,有意識地將常規意識融入到集體教學、游戲中,如《誰不見了》《開火車》《橡皮膏小熊》《我們一起排排隊》等,寓常規訓練於快樂的集體活動與游戲中,從而達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效果。
幼兒的排隊常規習慣養成非一朝一夕,需要有重點的關注、教育,並採取多種方式去進行培養。通過親身活動和情感體驗來接受教育,使幼兒能相對獨立地解決力所能及的小問題,從而最終真正理解行為規范的要求並遵守相應的行為規范。

Ⅶ 幼兒園小小班教育筆記::如何對待幼兒的「打架」

最近,我們班有些小朋友因前幾天沒來幼兒園,有些常規教育跟不上。入園後,在教室里亂竄亂跑,經常和小朋友爭搶玩具的現象時有發生。盡管老師盡心的看護,有的孩子有時還是為爭玩具和小朋友打架,不小心會碰到別的小朋友。 一天早晨,孫元魁的奶奶來幼兒園問我:「老師,誰是楊一凡?昨天我的孫子說楊一凡打他了,今天也不願意來園。」就在這時,楊一凡進來了。一進門就說:「老師早」 我很自然地和孩子打招呼「楊一凡早」那位家長也迎上去說:「你就是楊一凡?你打他了?」她指指自己的孫子說。楊一凡先是看了看我,然後又看看那個小朋友,說「我沒有打他」。 楊一凡媽媽說「楊一凡,你打小朋友了?以後可不能這樣了。」 楊一凡很委屈的說「我沒有打他」 。 看到這,我覺得楊一凡被冤枉了,因為他好幾天沒來上學,再就是平時他真做錯了事,老師批評他都會說以後我不敢了、我聽話;但如果冤枉了他,就會據理力爭。 針對這件事我做了反思: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小小班的孩子故意打人的現象確實不多,通常是玩玩具發生爭搶,走路碰撞或者向對方發出玩的邀請的時候發生的誤會,導致了有些家長不理解。因此,作為教師應注意多觀察了解每一個孩子,注意這方面的常規教育,通過兒歌、故事等形式滲透到日常教育活動中,教育孩子們要慢慢走,別亂跑,學會正確的走路,而不是跑路,不推拉小朋友。玩玩具時不爭不搶、大家一塊分享。再就是多與家長溝通,請家長朋友遇到這樣的事情千萬不要著急、心疼,多理解別人的孩子,了解自己的孩子,不要輕易的冤枉孩子。共同為孩子們創造一個寬松和諧的教育環境。 調整心態——做一個快樂的幼兒老師 一天在園里看到一位老師在批評那幾個調皮的孩子。是呀,我們作為一名幼兒園老師,每天面對三四十個孩子,上半天課下來,再遇上幾個調皮搗蛋的孩子,難免會生氣、會動怒,經常口乾舌燥。老師的嘴巴一停下,他們就不約而同的吵起來了,很難安靜下來。他們不是與老師過不去,而是因為孩子的年齡特點,身心特點,自製力差,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和言語。而且現在的教育,安全放在第一位,就像一條「高壓線」,誰也碰不得,特別幼兒園孩子年齡小,更易發生意外。因此我們更要小心謹慎,不能有半點馬虎。 看似很輕松,很快樂的幼兒園老師,其實工作中也有許多的無奈。但我要說的是,既然我們選擇了幼師這個職業,我們就要調整心態——做一個快樂的、稱職的、孩子喜歡的幼兒園老師。 是呀,同樣一份工作,有的教師可能微笑面對,有的教師則可能怒氣沖天,這一切其實取決於心態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如果有足夠的愛心,就能做到熱愛孩子,熱愛生活,熱愛工作。我們不妨以輕松的態度對待工作,用自己喜歡的教學風格進行教學,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題去研究,寫真實情感的教育隨筆,享受孩子的純真,享受家長的信任,享受領導的期望,在忙碌的工作中體驗快樂。 保持一份好奇心,這會促使我們更主動、自覺地吸收新信息;會使學習成為源自內心的需要而不是外在的強求;會使我們保持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主動適應環境,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尋求新的發展;會使我們越發接近孩子的心靈,在工作中不斷煥發新的動力,永遠擁有一顆年輕的心。 給自己的心靈留一片空間。如果你喜歡寫作,那麼你盡可以用筆記錄你的喜怒哀樂;如果你喜歡閱讀,那麼你盡可以讓自己沉浸到故事中去,藉此體味別樣的人生;如果你喜歡音樂,那麼你盡可以隨時聽聽音樂,或引亢高歌為自己感動一把;如果你喜歡時尚,那麼你盡可以將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讓自己的心情也煥然一新。

Ⅷ 小班教育隨筆200篇

小班教育隨筆
開學以後,天氣依舊很冷,小朋友都穿著厚厚的棉衣、毛線衣、外套……,午睡的穿脫衣服也依舊是我們老師頭疼的一件事。這不,一到午睡室,小朋友就嘰嘰喳喳的互相幫助著,有點小朋友能幹點,能幫忙別人把衣服袖口先拉出來;有的卻只是在床上磨蹭,也不著急;還有的更是趁勢和旁邊的小朋友打鬧嬉戲起來了……真是五花八門的什麼都有啊!再說起床的時候吧,「老師,你幫幫我!」「老師,你幫我拉一下!」……很多個聲音會同時從四面八方向你傳來,紅彤彤的小臉上都擺出了一副「請教」之相,有時候真是會讓我們老師手忙腳亂,頭皮也發麻。
這個學期開學不久,我就對這個現象仔細反思了,雖然孩子們年齡小,自理能力很薄弱,但一定還是有方法可以引導的。
這天起床後,我們老師故意對這些小傢伙的幫助視而不見,不一會兒,有的小傢伙不耐煩,自己穿了起來,不穿不要緊,一穿我們大呼上當受騙,原來很多孩子還是能夠自己穿的。除了幾個幼兒衣服太多,實在穿不進去,很多孩子還是走出了這關鍵性的第一步。
接下來,我們隆重地表揚了幾個會穿衣的孩子,並給他們頒發了紅蘋果獎。這下小傢伙們的士氣倍增,一個個都信誓旦旦的說自己也會穿,也要得紅蘋果,看得我們老師心裡直偷偷樂。
小傢伙們漸漸掌握了要領,但是穿的衣服很多,難度也很大,所以我們還讓孩子們相互合作,發揚互助精神,從那以後,每到睡前與睡後,教室里一片熱鬧紅火的景象,幫著拉袖子的、幫著扣紐扣的、幫著掏袖子的,孩子們忙得不可開交,「請幫幫我」、「謝謝你」等聲音不絕於耳。我們不禁感嘆:4歲兒童竟有如此精誠的合作精神,咱們成年人真自嘆不如啊
專家曾說過,兩歲的幼兒就有獨立穿衣的願望,3歲的幼兒已經具備獨立穿衣的能力,那為什麼現在很多幼兒到了6歲還不會穿衣服呢?這個都是「心軟」惹的「禍」呀!

發生在蒙蒙身上的轉變
記得小班幼兒剛入園的時候,蒙蒙就不愛說話,向其家長了解情況,也說蒙蒙在家也不愛說話,即使說話了,也是聽不出他到底在嘀咕什麼。一段時間下來,家長甚至擔心蒙蒙是個半啞之人。我們老師也非常擔心這個特殊的孩子,他的年齡在班中是最小的,各方面的能力都和別人有相當大的一段距離,平時很多事情都要我們老師包辦代替,這樣下去對他的發展很極為不利。
經過查找資料,我也了解到,幼兒初期是口語發展的重要時期,培養幼兒說話能力,幫助幼兒在語言表述中認識周圍事物,對促進他們的智力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抓緊這一時期訓練幼兒說話的能力就顯得十分重要。所以,培養小班幼兒的說話積極性是十分必要的事。於是,我們採取了措施:
首先,從生活上多關心幫助他,與他多親近,逐漸消除他對幼兒園老師和小朋友的一些陌生感和恐懼感。每天入園時,我都會熱情的與他打招呼,親切的同他談話,詢問他:「你有沒有吃早餐」、「你早餐吃了什麼呀」、「這件衣服真好看,是誰買的?」等等,使他覺得我像家人一樣在乎他,沒有忽視他的存在。
其次,在許多事情上,對他一視同仁,比如在點名的時候,也一樣要求他說:「到!」,「我在這里!」雖然第一次他說「我在這里」的時候,口齒很不清楚,聲音也很清,但是我還是很興奮,大大的獎勵了他一顆五角星。在上課的時候,也常常會問問他,「蒙蒙,你懂了嗎?」「蒙蒙,你來說一說!」 每次幫孩子穿衣服的時候,也會悄悄的和他說上幾句悄悄話,和他談談,逐漸的拉近了彼此的距離,蒙蒙也慢慢能說幾句比較清楚的話了。每天早上來園也可以自己喊老師早了。看著他的一點一滴的進步,都讓我非常感動。
第三,要加強與家園之間的聯系、溝通。蒙蒙一直是奶奶接送的,在家庭教育問題上,我覺得父母親給予他的教育不夠突出。家長對孩子說話能力這方面的問題也比較敏感,所以我想應該多利用一些適宜的機會,和家長多多交流溝通,幫助蒙蒙漸漸擺脫不能說、不敢說、不愛說的惡性循環。
相信只要我們真心的付出,相信他定會得到更好的發展。俗語說:「醫者,父母心」,我卻想說:「師者,父母心」。


總是在流水與大地頂牛、賭氣的時候,或者在山險水急、山和水互不買賬的時候,橋就來了。橋將身子趴下,手搭牢這邊,腳踏實那邊,此時,爭強兩方便不由得笑了,氣也全消了。世間總有磕碰,有了橋,不知少了多少疙疙瘩瘩。
小班下學期,我們小三班的吳老師被調入小小班,所以,錢老師調入了我們班。所以開學前報到收費的時候,我就一一和家長們打招呼,告訴他們此事,大家對這樣的分配都沒什麼異議,於是我也就覺得這沒什麼問題。
幾個星期過去了,小班幼兒的情緒也漸漸都穩定下來了,只有個別的幼兒早上來園的時候還會哭哭鼻子,我們老師安慰引導以後,就能很快的穩定下來。然而,一天中午,我在電腦前列印東西的時候,突然接到了子怡爸爸的電話,子怡爸爸的語氣非常激動:「老師,我們子怡最近上幼兒園總是哭,你們班是不是換了老師了?怎麼小班下學期就換掉了老師呢?……」不容我說話解釋,他一口氣的說了幾分鍾,在我印象里,子怡爸爸40來歲,平時來接送,態度都很和氣,與我們老師笑眯眯的,說話不多,也沒有和我們過多的交流過什麼,今天這樣的態度令我一下子有點吃驚,他繼續說:「我知道你們老師平時很疼自己子怡,甚至比媽媽還要疼孩子,可是現在我們的孩子不想上幼兒園,你們幼兒園到底是怎麼搞的?你們園長電話多少?」他說話的中間,我也想和他解釋我們幼兒園的安排,還有孩子的一些情況,可是他的情緒一直都很激烈,他甚至說:「我很疼自己的孩子的,我今天是忍不住了,我知道我脾氣不好的,如果你們不把老師換回來,我是要打電話到教育局的!」當時我心裡就想,他這樣的火頭,看來我的解釋當場未必能聽進去,所以我就耐心的聽他說,讓他說完以後,我告訴他我會想辦法解決這件事情的,請他等待我的答復。掛掉電話以後,我的心情久久的不能平靜,突如其來的這個電話,讓自己有所震驚,也有一些的委屈。

熱點內容
地理坐標符號 發布:2025-09-16 10:17:44 瀏覽:938
幼兒教師師風師德演講稿 發布:2025-09-16 07:48:26 瀏覽:745
生物理論 發布:2025-09-16 02:01:48 瀏覽:37
奉化學古箏 發布:2025-09-16 00:20:13 瀏覽:386
人大美術學 發布:2025-09-15 22:07:45 瀏覽:651
校園青春電影2017 發布:2025-09-15 20:50:11 瀏覽:763
教學創新論文 發布:2025-09-15 14:31:43 瀏覽:118
新班主任古麗君電視劇 發布:2025-09-15 14:15:39 瀏覽:771
佛太極拳教學 發布:2025-09-15 11:23:27 瀏覽:712
小學二年級奧數學 發布:2025-09-15 10:26:29 瀏覽: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