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老師小祁啟蒙
㈠ 中國最偏僻的姓是什麼
台灣作家張大春有本書叫作《認得幾個字》。我女兒也很喜歡那本書,受這本書(名)的影響,想起自己認得的幾個姓氏,饒有趣味,記下來。【菅】和【類】前期招聘有個應聘者姓名欄填寫得非常潦草,我辨認了一下,以為是「管」,他告訴我自己不姓管,姓「菅」。
我說不好意思。你寫的太草了。這個姓很少見啊。現在的日本首相……他馬上說:對,「菅直人」就是那個菅。
說實話我提「菅直人」是為了化解自己的一點尷尬。不能被應聘者以為這家公司的HR水平太低,連個「菅」字都不認得,從而影響公司形象吧?哈。
我頑心大起。接著問:你平時自我介紹的時候,會不會說一個成語?……
他道:草菅人命的「菅」,我一般不會說。
我暗暗給他打了個高分。「草菅人命」是個負面詞語,他不會在介紹自己的時候用到,說明內心有一份正向的力量。至少我是這樣認為的。
是同一天,也是那個應聘者寫字非常潦草,把個類寫得跟「婁」差不多。
之前我從未遇到過「類」姓,就自作主張叫他的名字「婁XX「。
當然也被這位姓「類」的應聘者及時給糾了正。所謂大丈夫行不改姓坐不改名啊,你給人改了還了得?
但,你們自己寫自己名字的時候是不是可以認真一點?
【婁】
寫到「婁XX」,想起也是我剛參加工作的那家工廠,我去的時候上任老廠長已經退休了,但經常聽別人提起他。說起他的故事,比如買的第一輛車是拖拉機,他坐著廠里的拖拉機去機械局開會,等等。
後來在財務科碰到那個已經退休的前任廠長,聽他說「我們姓婁的也沒出什麼大人物,名人的話,只有一個——婁阿鼠」。
當時我們都笑起來。
我們這代人還知道婁阿鼠是昆劇《十五貫》里的小人物,是個丑角,現在80後90後,大概都不知道了吧?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陳褚衛蔣沈韓楊……何呂施張……」我們這代人沒有系統學習過《百家姓》,其實是傳統文化的斷檔,如果啟蒙教育也象舊時學習百家姓,就不會有象我看到很多姓氏覺得很稀奇了。
目光炯炯內心溫暖 微信公眾號【丁是丁】ID:dsd555555
㈡ 2010年春節聯歡晚會上背百家姓的小女孩是神童還是騙子
春晚揭秘:《百家姓》記憶神童——王仙妮的神奇記憶力!
去年在央視《挑戰群英會》出鏡而走紅的五歲小姑娘王仙妮,因單點單背《百家姓》震驚四座成了名人,她不僅能將元素周期表、《百家姓》、《三十六計》等倒背如流,而且手指速算加法的速度比計算器還快。全國觀眾一下子認識和喜歡上了這個聰明伶俐的小姑娘!
小仙妮如此「神」,最該感謝的人就是她的老師——李振泉。在李振泉的眼裡,這個世界沒有所謂的神童,大家都是普通人,這裡面涉及到了科學記憶和早期教育的問題,只不過小仙妮比起其他小孩的不同之處,是她受到了科學記憶方法的培訓,右腦的潛能得到了很好的開發,因此有了以上種種超乎常人的聰明表現。
記者刨根問底,李振泉老師對小仙妮的訓練到底採用的是怎樣一種科學記憶方法呢?李振泉說:形象記憶,就是通常大家所說的右腦潛能開發。中國的應試教育一直著重的是左腦的開發,而右腦則是人想像、創作的源泉。枯燥的數字或者元素名詞一旦和生動的形象聯系在一起就不難記了,如果再把詞與詞之間編上故事,那就更好記了。他舉了幾個例子,比如指導小仙妮背《百家姓》的開頭:趙錢孫李,他編成一個故事:老趙家有錢,孫子不講理。小孩子聽了就容易記住了。再如他自己背《琵琶行》,88行,每行釘一個「樁子」,第一句「潯陽江頭夜送客」,數字1,像枝鉛筆,就可以記成是鉛筆潯陽江頭夜送客,這樣無論何人何時讓他從第幾行背起,他馬上會由數字聯繫到後面的詩句,還有比如幼兒學習漢字,可以把一個漢字的整體形狀聯想為一個和漢字本意相關的一個具體圖像來記憶,這樣記憶速度會非常快,這種方法可以去看「麥田拾字」。比如,學習大小的「大」字,可以想像為一個大人張開雙臂站立在地面上,家長也可以做個示範,這樣枯燥的漢字學習也可以變得形象而生動有趣。
《百家姓》起源於宋朝,作者為宋朝錢塘(杭州市)一個書生。收入單姓408個,復姓30個,合計438個姓氏。後增補單姓520個,復姓76個,共有1034個姓氏,也稱作為《千家姓》。百家姓自宋朝以來就是幼兒的啟蒙讀物,它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近幾年新興幼兒教育開始要求背誦《百家姓》、《三字經》等經典讀物,它非常有助於開發記憶潛能的開發。
百家姓記憶方法
百家姓有400多個姓氏,千家姓有1000多個姓氏,靠死記硬背是不可能記住的,更不可能記住第幾行第幾個字是什麼姓,某個姓在哪個位置。我們所編寫的快速記憶百家姓採取了編碼定列、諧音記憶、故事聯想、除法定位的綜合方法,內容生動,聽過一遍就會記住,不容易忘記。具體方法是:
a) 編碼定位:學生根據所學的編碼方法,對每一列第一個字進行編碼,作為「記憶點」。
b) 諧音記憶:百家姓四個字一句,根據字的諧音重新組成四字成語,或每8個字編一段話。
c) 聯想回憶:在背誦百家姓時,先回想「記憶點」,再根據諧音聯想,然後背誦出准確姓氏。
d) 除法定位:問第幾個字是什麼姓?用任意數除以8,商+1=行數,余數是列數。如:
第9個是什麼姓? 9÷8=1……1 即1+1=2; 這個姓在第2行1列 「馮」
第19個是什麼姓?計算方法:19÷8=2……3; 這個姓在第3行3列 「尤」
第100個是什麼姓?計算方法:100÷8=12……4;這個姓在第13行3列 「尹」
除的結果是整數,沒有餘數時,商是本行最後一個姓。在計算時要對8的倍數比較敏感有助於除法快速運算,如16、24、32、48、56、72、80、88、96有較強的敏感度。當一個數位於倍數之左時,可採取倍數減1的快速演算法。如第71個字是什麼姓,要馬上聯想到72是8的9倍,71是第10行第一個姓。
問第幾行幾列是什麼字時,要先根據編碼定位法把記憶點回想起來,再把整句進行回想。如:第10行第1個字是什麼姓?根據首位口訣「石頭騰飛」知道第一個字為「滕」;這里要特別注意第1、4、5、8列,它是四字成語的開頭和結尾。
1.
趙錢孫李 周吳鄭王 老趙造錢,孫子買梨,周五突然陣亡(簡記:周五陣亡)。
2.
馮陳楮衛 蔣沈韓楊 二匹馬風塵中跑進廚房和衛生間,看見蔣嬸嘴裡含楊梅(簡記:蔣嬸含楊)。
3.
朱秦尤許 何呂施張 豬勤快猶如許仙,他為何不是驢市長。
4.
孔曹嚴華 金魏陶姜,孔雀和曹操去嘉年華,警衛氣得跳江(簡記:警衛跳江)。
5.
戚謝鄒喻 柏水竇章,妻子感謝周瑜,喝完一杯水就頭脹(簡記:妻謝周瑜,杯水頭脹)。
6.
雲蘇潘葛 奚范彭郎,運輸隊長潘長江和葛優,喜歡吃稀飯加紅糖(簡記:稀飯紅糖)。
7.
魯韋昌馬 苗鳳花方,蘆葦中有一匹會唱歌的馬,還有好多苗族姑娘花香四方。
8.
俞任袁柳 酆鮑史唐,愚人節每個人像猿猴一樣蹲在柳樹上,這個風暴始於唐僧(被孫猴子氣的)
9.
費廉岑薛 雷賀倪湯,狒狒臉上一層血,打架累得渾身和泥湯。
10.
滕殷羅畢 郝鄔安常,石頭騰雲落地,砸到好多屋裡的暗倉(或暗娼)。
11.
樂於時傅 皮卞齊康,粵語師傅用皮鞭打氣缸。
12.
伍余元卜 顧孟平黃,烏魚丸補身體,照顧孟母平安健康。
13.
和穆蕭尹 姚邵湛汪,和睦消除隱患,姚少奶奶漸漸遺忘。
14.
祁毛禹狄 米貝明臧,七毛(三毛哥哥)遇見敵人,把大米、貝殼、夜明珠藏了起來。
15.
計伏成戴 談宋茅龐,鸚鵡的繼父成了戴天高,在談論宋朝茅坑旁發生的事情。
16.
熊紀舒屈 項祝董粱,雄雞深長脖子舒情一曲,慶賀項羽祝英台成了國家棟梁。
17.
杜阮藍閔 席季麻強,肚子軟的懶民遭到襲擊,容易馬上被搶(不好好鍛煉身體不行哦)。
18.
賈路婁危 江童顏郭,賈島看見路旁危樓,想到江上兒童沒有家很難過。
19.
梅盛林刁 鍾徐邱駱,梅花盛開的地方有一隻林雕在飛翔,終於在秋天降落地上。
20.
高夏蔡田 樊胡凌霍,高家在夏天菜田活很忙,飯胡不能喝拎起鍋就攉。
21.
虞萬支柯 昝管盧莫,乾旱了,鱷魚萬分想止渴,暫時管理員還去吃爐烤饃。
22.
經房裘繆 干解應宗,鴛鴦在經房求奇妙的經文,代價是干蟹和英中字典。
23.
丁宣賁鄧 郁單杭洪
鞍山的丁宣投奔了鄧國後,用玉扇一扇杭州就被洪水淹了。
24.
包諸左石 崔吉鈕龔
抱住左邊的石頭,村雞扭頭就拱。丁丁的的的的的d
25. 程嵇邢滑 悲陸榮翁
二胡的成績不行就下滑,很悲傷地去了陸榮老翁家。
每行首字定位口訣:
1-- 一兆(趙) 14--鑰匙騎毛驢(祁毛禹)
2-- 二馬(馮) 15--鸚鵡繼父(計伏)
3--三豬(朱) 16--石榴喂雄雞(熊紀)
4--孔雀(孔) 17--儀器肚子軟(杜阮)
5--武器(戚) 18--籬笆假路(賈路)
6--運輸(雲) 19--要救梅林(梅盛林)
7--齊魯國(魯) 20--門鈴高高(高)
8--巴魚(俞) 21--鱷魚丸(虞萬)
9--酒費(費) 22--鴛鴦經(經)
10--石頭騰飛(騰) 23--鞍山釘(丁)
11--筷子樂(樂) 24--糧食包(包)
12--烏魚(伍余) 25--二胡成績(程嵇)
是不是很簡單?你的孩子按照這個方法也可以很容易做到的!
㈢ 初中文學常識整理
中國文學簡介(線索)
一、中國古代文學史分期及各時期的主要文學樣式
(1)上古時期;神話傳說 (2)先秦時期:散文(歷史散文、諸子散文)
(3)兩漢時期:辭賦樂府民歌歷史散文 (4)魏晉南北朝時期:詩歌等
(5)唐代時期:詩 (6)宋代時期:詞
(7)元代時期:曲 (8)明清時期:小說,
二、上古時期的神話傳說
(1)所謂神話,是上古時代的人們,對其所接觸的自然現象、社會現象所幻想出來的藝術意味的解釋和描敘的集體口頭創作。
(2)上古神話的主要內容有:
A、解釋自然現象的: 女媧補天、女媧造人、盤古開天
B、反映人類同自然斗爭的:鯀禹治水、後羿射日、精衛填海
C、反映社會斗爭的: 黃帝戰蚩尤
(3)記載上古神話的主要作品:《淮南子》、《山海經》、《莊子》等.
三、先秦時期:散文(歷史散文、諸子散文、詩歌)
A、儒家經典。
「五經」指《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
「六經」又稱六藝 ,在「五經」後增加(《樂》)。
「四書」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
B.歷史散文。 《左傳》《戰國策》《國語》。
「春秋三秋」《左傳》《穀梁傳》《公羊傳》。
C.諸子百家散文。 著名的有:
①.老子,李耳, 字聃(dān),道家學派創始人,著有《道德經》。
②.孔子名丘,字仲尼。是儒家學派創始人.《論語》是孔子弟子記載孔子和他的學生言行的書。
③.墨子名翟(dí),墨家學派創始人。《墨子》53篇。
④.孟子名軻,字子輿。儒家學派繼承者。《孟子》是孟子學生記錄孟子言行的書。《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庄暴見孟子》《魚我所欲也》。
⑤.莊子,名周,戰國道家。著《莊子》。《庖丁解牛》
⑥.荀子, 戰國儒家,著《荀子》32篇.《勸學》
⑦.韓非子,法家。著《韓非子》。《扁鵲見蔡桓公》《五蠹》《智子疑鄰》。
⑧.《呂氏春秋》又稱《呂覽》,是秦相呂不韋和他的門客的集體創作。《察今》。
⑨.李斯的代表作是散文《諫逐客書》。
D、先秦詩歌
①.《詩經》。《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305篇分風、雅、頌三類.風是民歌,雅是樂歌,頌是祭歌。詩經的表現手法是比、興、賦。比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的。興,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賦,直陳其事。
②.《楚辭》。西漢學者劉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編輯成書,定名為《楚辭》。屈原(前340?-前277?)名平,我國偉大愛國主義詩人.曾在楚國任左徒三閭大夫等職。代有作是《離騷》《九歌》《九章》。
四、兩漢時期:辭賦樂府民歌歷史散文
A.兩漢散文
①賈誼,世稱賈生。又稱賈長沙,賈太傅。著《新書》十卷。《過秦論》、《論積貯疏》是他的代表作。
②司馬遷,字子長,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著《史記》首創「紀傳體」,分為本紀、世家、列傳、表、書。
魯迅稱《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③班固的《漢書》 劉向編訂的《戰國策》都名傳史冊。
B.樂府民歌和賦。樂,民樂;府,官府.樂府原為漢代音樂機關所搜集的詩.《孔雀東南飛》是漢樂府敘事發展的高峰。最早見於南朝徐陵編纂的《玉台新詠》.賦是我國古代韻文和散文的綜合體。司馬相如的《子虛賦》《上林賦》。賈誼的《吊屈原賦》都很有名。
五.魏晉南北朝文學
1.魏晉南北朝的詩歌和散文
①「三曹」.「三曹」即曹氏父子曹操、 曹丕、 曹植。曹操的《觀滄海》,曹丕的《蒿里行》,曹植的《名都篇》《白馬篇》《洛神賦》都很有名。
②「建安七子」 。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
③「竹林七賢」。 阮籍、稽康、山濤、劉伶、王戎、向秀、劉咸
④陶淵明,名潛,字元亮,世稱靖節先生。 《桃花源記》《歸去來辭》《歸園田居》《飲酒》是傳世之作。
⑤此外, 諸葛亮《出師表》、范曄(yè)《後漢書》、陳壽《三國志》、王羲之《蘭亭集序》、劉勰《文心雕龍》、酈道元《水經注》都名垂史冊。
2.魏晉南北朝的小說。
①志怪小說以干寶《搜神記》為代表。 《干將莫邪》。
②軼事小說以劉義慶的《世說新語》為代表。《周處》。
六.唐代文學
1.唐詩
①「初唐四傑」:「初唐四傑」是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騰王閣序》膾炙人口。
②詩仙李白,詩聖杜甫,人民詩人白居易。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李白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名作有《將進酒》、《蜀道難》、《夢游天姥吟留別》《秋浦歌》《靜夜詩》《贈汪倫》等.著《李太白集》。杜甫,字子美,又稱杜工部,是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名作有「三吏」(《潼關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別」(《無家別》《垂老別》《新婚別》)《北征》《兵車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雙稱白香山,白太傅、白居易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名作《長恨歌》《琵琶行》。
③山水詩人王維、孟浩然。王維字摩詰,一位大詩人,著名「畫家和音樂家」;人們說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名作有《使至塞上》《山居秋暝》。孟浩然是王維密友,名篇有《過故人庄》。
④「邊塞詩人」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高適《燕歌行》、岑(cén)參(shēn)《白雪歌》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浙》王之渙《登鸛雀樓》都是名篇。
⑤「小李杜」。李商隱,杜牧,著有《樊川文集》。
⑥「詩中三李」毛澤東同誌喜歡的名篇有《雁門太守行》「詩中三李」為李白、李商隱、李賀。
2.唐代散文。
①韓愈。韓愈,字退之,自號昌黎,又稱韓吏部。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著《昌黎先生集》。
②柳宗元,字子厚,又稱柳河東。寫了著名的《永洲八記》著有《柳河東集》。
3.唐人傳奇。陳鴻的《長恨歌》傳,李朝威的《柳毅傳》都是較成熟的文言小說。
七.宋代文學
1.宋詞和宋詩
①以蘇辛為代表的宋詞豪放派。蘇軾,字子瞻,東坡居士,其詩、文、字畫都有極高成就。與其父蘇洵、弟蘇轍號稱「三蘇」。著有《蘇東坡集》。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有《稼軒長短句》。
②以柳永、李清照、姜夔等人為代表的宋詞婉約派。柳永, 李清照, 姜夔。
③偉大的愛國詩人陸游和偉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陸字務觀,號放翁,著有《劍南詩稿》。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著《文山全集》,名篇有《正氣歌》《過伶仃洋》。
2.宋代散文
①著名的「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蘇洵、蘇軾、曾鞏。
②范仲淹,字希文,謚號文正公。 《岳陽樓記》為千古名篇。
3.宋人話本。話本是「說話」藝人的底本.著名話本有《大宋宣和遺事》(內有水滸故事)《三國志平話》(後演進為《三國演義》)。
八.元代文學
1.元曲四大家
①白樸, 名作有《牆頭馬上》 ②關漢卿,號 已齋叟,名作有《竇娥冤》
③馬致遠, 名作有《漢宮秋》 ④鄭光祖 ,代表作是《倩女離魂》
2.十大悲劇占其六
①關漢卿的《空頭娥冤》②紀君的《趙氏孤兒》③白樸的《梧桐雨》④馬致遠的《漢宮秋》 ⑤洪晟的《長生殿》⑥孔尚任的《桃花扇》此外還有⑦馮夢龍的《精忠魂》⑧孟稱舜的《嬌紅記》⑨李玉的《精忠譜》⑩方成培的《雷峰塔》。
3.王實甫和他的《西廂記》。王實甫字德信.《西廂記》的主題是反對封建禮教追求婚姻愛情幸福.
九.明清文學
1、明清小說
①.明代的章回小說和「四大奇書」.明朝人稱《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為四大奇書。《金瓶梅》的作者叫蘭陵笑笑生,該書反映了明代中葉的社會現實。
②.偉大的現實主義小說《紅樓夢》以賈寶玉、林黛玉愛情悲劇為線索,描寫了賈、史、王、薜四大家族的興衰史,反映了封建社會的日趨衰亡。作者曹雪芹,號雪芹又號芹圃,芹溪。清代小說家。
③.此外還有明代馮夢龍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清人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清人吳敬梓的《儒林外史》清人劉鶚的《老殘游記》,吳沃堯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李寶嘉的《官場現行記》、曾樸的《孽海花》被列為清末四大譴責小說。
2、明清詩文
①.明代。劉基字伯溫,著有《誠意伯集》宋濂,字景濂,著有《宋學士文集》;徐宏祖號霞客,著有《徐霞客游記》。張溥,字天如,著有《七錄齋集》
②.清代。顧炎武,著有《日知錄》。方苞,著《方望溪全集》是桐城派始祖。姚鼐,是桐城派大散文家。著《惜抱軒詩文集》。袁枚,字子才,號隨園老人,著《小倉山房詩文集》《隨園詩話》。
十.代近文學(1840-1918)
梁啟超,字卓如,號任公,著有《飲冰室文集》
王國維, 近代學者,著有《人間詞話》。
林覺民,字意洞,寫有著名的《與妻書》。
十一.現代文學(1919-1949)
1.現代小說
魯迅:原名周樹人,,豫才.著有小說《吶喊》(內有《狂人日記》、《葯》、《阿Q正傳》、《故鄉》等名篇)《彷徨》(內有《祝福》、《傷逝》等名篇和《故事新編》)
茅盾:原名沈德鴻,字雁冰。其代表作《子夜》他的「農村三部曲」是《春蠶》、《秋收》、《殘冬》。
巴金:原名李堯棠、字芾甘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主要作品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月牙兒》、解放後寫了劇本《龍須溝》、《茶館》。此外,還有葉聖陶的《倪煥之》錢鍾書的《圍城》沈從文的《邊城》郁達夫的《沉淪》,都是名家名篇。
2.現代詩歌散文戲劇
郭沫若: 原名郭開貞。其代表作為詩集《女神》。後又寫了劇本《屈原》、《虎符》、《高漸離》等。曹禺的《北京人》《日出》《王昭君》等名篇而《雷雨》是傑出的現實主義悲劇.此外還有夏衍的《包身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背影》冰心的《寄小讀者》《小桔燈》,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魯迅的《朝花夕拾》《野草》都是名家名作。
㈣ 誰有初中語文文學常識必背資料
初中語文文學常識
重點:
語文常識包括文體知識、文學常識、文化常識。文體知識重點掌握的是:記敘的要素、人稱、順序、詳略;說明對象、特徵、方法;議論的論點、論據、論證。文學常識重點掌握的是:小說、散文、詩歌、戲劇等文學樣式的基本知識;課本基本篇目中涉及的古今中外的重要作家作品。文化常識重點掌握教材中涉及到的日常生活經常應用的文化常識。
重點掌握的作家:
中國現代作家:魯迅、茅盾、老舍、朱自清、冰心、趙樹理、周立波、吳伯簫、臧克家、魯彥、魏巍、楊朔、王願堅等。
中國古代作家:孔子、孟子、左丘明、韓非、司馬遷、陶淵明、柳宗元、劉禹錫、歐陽修、范仲淹、蘇軾、施耐庵、蒲松齡、吳敬梓、曹雪芹等。
外國作家:安徒生、都德、契訶夫、莫泊桑、高爾基、馬克·吐溫、奧斯特洛夫斯基等。
重點了解的作品有:
《詩經》、《論語》、《左傳》、《戰國策》、《孟子》、《列子》、《史記》、《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聊齋志異》、《儒林外史》等著作。
文體知識應重點掌握四個方面的內容:
①記敘的要素、人稱、順序、詳略;
②說明的對象、特徵、方法。
③議論文的論點、論據、論證
④應用文的格式、種類等。
附1-6冊重要的作品、作者:
冰 心 原名謝婉瑩現代散文家,小說家、詩人、兒童文學家
《成功的花》、《嫩綠的芽兒》《青年人》
《小橘燈》(小說)
巴 金 現代小說家、散文家。《繁星》(散文)
郭沫若 作家、詩人、歷史學家。詩集《女神》、話劇《屈原》
《石榴》 (散文) 《天上的街市》(詩歌:選自詩集《星空》)
《在蕭紅墓前排五分鍾講演》(講演)
魯 迅 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樹人。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散文)《藤野先生》(選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社戲》(小說 選自《魯迅全集》)
《一件小事》(小說 選自《吶喊》)
《故鄉》、《孔乙已》(小說《吶喊》)
《論雷峰塔的倒掉》(雜文) 《墳》
《「友邦驚詫」論》(雜文)《二心集》
奧斯特洛夫斯基 蘇聯作家 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生命的意義》節選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朱自清 字佩弦,著名散文家、詩人。
《春》(散文)
《背影》(選自《朱自清散文集》)
老 舍 原名舒慶春,字舍予,現代著名作家。
作品有小說《駱駝祥子》、話劇《茶館》
《濟南的冬天》(散文)
《在烈日和暴雨下》(《駱駝祥子》)
《龍須溝》(戲劇)
安徒生 丹麥作家
他的童話有160餘篇《丑小鴨》《賣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兒》
《皇帝的新裝》(童話)
列禦寇 戰國 《列子》
《兩小兒辯日》
《愚公移山》
蒲松齡 字留仙 別名柳泉居士 世稱聊齋先生 清代人 文學家
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
《狼》
孟浩然 唐代山水田園詩人。他與王維並稱王、孟。
《過故人庄》
白居易 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
《觀刈麥》《錢塘湖春行》《賣炭翁》(敘事詩)(選自《白氏長慶集》
《錢塘湖春行》
陸 游 南宋著名的愛國主義詩人。字務觀,號放翁。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晏 殊 北宋初期詞人,字同叔
《浣溪沙》選自《珠玉詞》 浣溪沙詞牌
馬致遠 號東籬 元代戲曲作家、散曲家。
天凈沙 曲牌名
魏 巍 當代作家 長篇小說 《東方》
散文 《我的老師》
通訊《誰是最可愛的人》
都 德 法國小說家 《最後一課》(短篇小說)
林嗣環 清代人 《口技》選自張潮編選的一部筆記小說集《虞初新志》
周立波 當代作者 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暴風驟雨》、《山鄉巨變》
《分馬》節選自長篇小說《暴風驟雨》
高爾基 蘇聯作家 《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是高爾基的自傳體三部曲。《童年的朋友》節選自《童年》
散文詩 《海燕》
楊 朔 作家主要作品散文集《海市》、長篇小說《三千里江山》
《荔枝蜜》(散文 選自《楊朔散文選》)
孔 子 名丘 字仲尼 春秋末期魯國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弟子的言行的書,由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收集編纂而成。
陶淵明 東晉詩人 名潛 字元亮 《陶淵明集》
《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
《五柳先生傳》(傳記)
杜 甫 唐代詩人,字子美,被後人稱為「詩史」
《春望》、《石壕吏》選自《杜工部集》
《望岳》、《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選自《杜少陵集詳注》
文天祥 南宋大臣、文學家。《過零丁洋》選自《文山先生全集》
李清照 號易安居士,宋代著名女詞人。《如夢令》選自《漱玉詞》
如夢令 詞牌名
契訶夫 俄國作家
《變色龍》(小說)選自《契訶夫小說選》
伏契克 捷克斯洛伐克
報告文學《二六七號牢房》 選自《絞刑架下的報告》
沈 括 字存中北宋科學家、政治家
《活板》選自《夢溪筆談》(英國學者李約瑟譽之為:「中國科技史上的坐標」。)
葉聖陶 《蘇州園林》(說明文)
《多收了三五斗》(小說《葉聖陶選集》)
柯 岩 女作家詩人
《周總理,你在哪裡》
賀敬之 詩人《回延安》(選自《放歌集》)
《白毛女》延安魯迅文學院集體創作,賀敬之、丁毅執筆,
馬南屯阝 原名鄧拓
《從三到萬》、《事事關心》(選自〈燕山夜話〉)
劉禹錫 字夢得唐代著名詩人。著有《劉夢得文集》
《陋室銘》(《全唐文》)
《秋詞》(選自《唐詩鑒賞辭典》)
《酬樂天揚州逢席上見贈》
周敦頤 字茂叔 宋代著名哲學家
《愛蓮說》(選自《周子全書》)
韓 愈 字退之 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倡導「古文運動」,唐宋八大家之一。
《送董邵南遊河北序》(看選自《昌黎先生集》)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詩歌)(《韓昌黎集》)
《詩經》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分為「風」「雅」「頌」三部。
《關雎》《蒹葭》(愛情詩)
《君子於役》
王安石 北宋文學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書湖陰先生壁》
辛棄疾 南宋著名愛國詞人
《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西江月 詞牌名 選自《稼軒長短句》)
李商隱 字義山號玉奚谷生唐代詩人 作品有《李義山詩集》
《夜雨寄北》、《無題》
茅 盾 散文《白楊禮贊》(選自《見聞雜記》)
馬克·吐溫 美國進步作家
《競選州長》(小說)《嬰兒》(講演)
蘇 軾 北宋文學家 號東坡先生 唐宋八大家之一。
《記承天寺夜遊》(散文 選自《東坡志林》)
《水調歌頭》、《江城子 密州出獵》(詞 選自《東坡樂府》)
《樂府詩集》 曹操 《觀滄海》《龜雖壽》
《陌上桑》(漢代樂府中的民歌)
《木蘭詩》(北朝民歌)
李 白 唐代詩人 《李太白全集》
《宣州謝月兆 樓餞別校書叔雲》《渡荊門送別》《行路難》
李 賀 字長吉唐代詩人 作品有《李賀詩歌編》
《雁門太守行》
范仲淹 字希文 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著有《範文正公集》
《漁家傲》(詞牌名 選自《唐宋詩詞鑒賞辭典》)
《岳陽樓記》選自《範文正公集》
艾 青 原名蔣海澄 代表作《大偃河,我的保姆》
《給烏蘭諾娃》選自《艾青詩選》
吳敬梓 字敏軒 清代小說家 《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體長篇諷刺小說.
《范進中舉》
呂叔湘 《人類的語言》《論「基本屬實」》
顧頡剛 歷史學家
《懷疑與學問》選自《通俗論集》
孟 子 名軻,字子輿 戰國時期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魚我所欲也》
柳宗元 字子厚,唐代文學家著有《柳河東集》
《捕蛇者說》(說,一種敘事兼議論的文體)
《始得西山宴遊記》
歐陽修 字永叔 號醉翁、六一居士,謚「文忠」。北宋文學家,史學家。
《醉翁亭記》選自《歐陽文忠公文集》
王 勃 字子安 唐代初年的詩人與楊炯 盧照鄰 、駱賓王一起被稱為「初唐四傑」
《杜少府之任蜀川》選自《王子安集》
岑 參 唐代詩人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選自《岑參集》
張養浩 字希孟號雲庄元代散曲家
《山坡羊 潼關懷古》 著有《雲庄休居自適小樂府》
莫泊桑 法國作家
《我的叔叔於勒》(短篇小說)選自短篇小說集《羊脂求》
羅貫中 元末明初小說家
《空城計》節選自《三國演義》
左丘明 春秋時期人,《左傳》是根據魯史所寫的編年體史書。
《曹劌論戰》
司馬遷 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魯迅稱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陳涉世家》
諸葛亮 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
《出師表》選自《諸葛亮》
蘇 轍北宋文學家
《上樞密韓太尉書》選自《蘇轍集》
曾 鞏 字子固 北宋文學家
《墨池記》選自《元豐類稿》
一、常見借代詞語:
1、 桑梓:家鄉
2、桃李:學生
3、 社稷、軒轅:國家
4、南冠:囚犯
5、 同窗:同學
6、 烽煙:戰爭
7、巾幗:婦女
8、絲竹:音樂
9、須眉:男子
10、嬋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冊
13、伉儷: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傴僂,黃發:老人
16、桑麻:農事
17、提攜,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華蓋:運氣
21、函、簡、箋、鴻雁、札:書信
22、廟堂:朝廷
二、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2、並稱「韓柳」的是韓愈和柳宗元,他們是唐朝古文運動的倡導者。
3、一門父子三詞客:蘇洵(老蘇)、蘇軾(大蘇)、蘇轍(小蘇)。
4、豪放派詞人:蘇軾、辛棄疾,並稱「蘇辛」; 婉約派詞人:李清照(女詞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隱、杜牧。
6、屈原:我國最早的偉大詩人,他創造了「楚辭」這一新詩體,開創了我國詩歌浪漫主義風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人,他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被稱為「孔聖人」,孟子被稱為「亞聖」,兩人並稱為「孔孟」。
8、蘇軾稱贊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9、杜甫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其詩廣泛深刻的反映社會現實,被稱為「詩史」,杜甫也因此被尊為「詩聖」,有著名的「三吏」:《潼關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10、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史記》(又稱《太史公書》),作者是漢朝的司馬遷,魯迅稱《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12本紀、30世家、70列傳、10表、8書,共130篇。
11、「四史」:《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
12、元曲四大家:關漢卿、鄭光祖、白樸、馬致遠。
13、《聊齋志異》是我國第一部優秀文言短篇小說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聊齋」是他的書屋名,「志」是記敘,「異」是奇怪的事情。
14、書法四大家: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趙孟(fǔ)
15、戰國時期百家爭鳴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 孟子
法家:韓非子
道家:莊子、列子
墨家:墨子
16、南宋四大家:陸游、楊萬里、范成大、尤袤
17、邊塞詩人:高適、岑參、王昌齡
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 宋祖:宋太祖趙匡胤 秦皇:秦始皇嬴政 漢武:漢武帝劉徹
19、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是東晉的陶淵明(陶潛),他「不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學作品中四大吝嗇鬼:葛朗台、夏洛克、潑溜希金、阿巴貢。
21、中國吝嗇鬼的典型:嚴監生。
三、中國文學之最:
最早的詩歌總集是《詩經》;
最早的愛國詩人是屈原;
最早的田園詩人是東晉的陶淵明;
最早的也是最傑出的邊塞詩人是盛唐的高適和岑參;
古代最傑出的豪放派詞人是北宋的蘇軾;
古代最傑出的女詞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古代最著名的愛國詞人是南宋的辛棄疾;
古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是唐代的李白;
古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是唐代的杜甫;
古代寫詩最多的愛國詩人是南宋的陸游;
古代最著名的長篇神話小說是明代吳承恩的《西遊記》;
古代最著名的長篇歷史小說是明初羅貫中的《三國演義》;
古代最早寫農民起義的長篇小說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滸傳》;
古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長篇小說是清代曹雪芹的《紅樓夢》;
古代最傑出的長篇諷刺小說是清代吳敬梓的《儒林外史》;
古代最傑出的文言短篇小說集是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
古代最早的語錄體散文是《論語》;
古代最早的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是《左傳》;
古代最早的紀傳體通史是《史記》;
古代最傑出的銘文是唐代劉禹錫的《陋室銘》;
現代最偉大的文學家是魯迅;
現代最傑出的長篇小說是茅盾的《子夜》;
現代最有影響的短篇小說集是魯迅的《吶喊》。
四、文化常識:
1、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2、三國:魏、蜀、吳。
3、「四大古典名著」:《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西遊記》。
4、「四大民間傳說」:《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台》、《孟姜女》、《白蛇傳》。
5、世界四大短篇小說巨匠:契訶夫、莫泊桑、馬克·吐溫、歐·亨利。
6、蘇軾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
7、馬致遠的散曲代表作《天凈沙·秋思》,被譽為「秋思之祖」。
8、曹雪芹「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創作了我國古典小說中最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品《紅樓夢》(又稱《石頭記》),它問世後就廣為流傳,深受人們喜愛,還出現了專門研究該書的一門學問——「紅學」,「紅學」現已成為世界文學研究中的重要課題。
9、魯迅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陳毅被稱為「元帥詩人」;
臧克家因詩作多為農村題材,有「泥土詩人」之稱;
田間被聞一多譽為「時代的鼓手」(擂鼓詩人)。
10、歲寒三友:松、竹、梅。
11、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
12、文人四友:琴、棋、書、畫。
13、文房四寶:筆、墨、紙、硯。
14、四庫全書:經、史、子、集。
15、《詩經》「六義」指:風、雅、頌(分類)、賦、比、興(表現手法)。
16、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
17、桂冠、鰲頭、榜首、問鼎、奪魁:第一。
18、三綱五常:「三綱」:父為子綱、君為臣綱、夫為妻綱;「五常」:仁、義、禮、智、信。
19、「四書」「五經」是儒家的主要經典:「四書」即《論語》《孟子》《中庸》《大學》;「五經」指《詩》《書》《禮》《易》《春秋》。
20、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媧、神農;
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
21、五金:金、銀、銅、鐵、錫。
22、五味:酸、甜、苦、辣、咸。
23、五行:金、木、水、火、土。
24、「永字八法」是說「永」字具有:點、橫、豎、撇、捺、折、鉤、提八種筆畫。
25、古代的學校有庠、序、太學等名稱,明清時最高學府為國子監。
26、三教九流:「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
27、古代科舉考試(從隋代至明清):
A 童生試,也叫「童試」,應試者不分年齡大小都稱童生,合格後取得生員(秀才、相公)資格,這樣才能參加科舉考試。
B 鄉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舉行的一次考試,由秀才參加,考取的叫舉人,第一名叫解(jiè)員。
C 會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京城舉行的一次考試,各省的舉人及國子監監生皆可應考,錄取三百名為貢士,第一名叫會元。
D 殿試,是科舉制最高級別的考試,皇帝在殿廷上,對會試錄取的貢士親自策問,以定甲第。錄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的稱號,第一名稱狀元(鼎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合稱「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的稱號;三甲若干名,賜「同進士出身」的稱號。
㈤ 中國姓氏大全
中國見於文獻的姓氏有5662個,其中單姓3484個,復姓2032個,三字姓146個。
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類原始社會的母系氏族制度時期,所以中國的許多古姓都是女字旁或底。姓是作為區分氏族的特定標志符號,如部落的名稱或部落首領的名字。
中國上古時期著名的八姓:姬、姚、媯、姒、姜、嬴、姞、妘。
炎帝居姜水之旁,以姜為姓,姜姓還是今天中國的許多姓氏如呂姓、謝姓、齊姓、高姓、盧姓、崔姓等的重要起源之一。姜姓在當今以人口排名的中國百家姓氏中居於第60位。
妘起源於帝嚳高辛氏;嬴起源於少昊金天氏; 姚 、媯同源,都是起源於帝舜;姒起源於大禹。
此外,部落首領之子亦可得姓。黃帝有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為姬、酉、祁、己、滕、任、荀、葴、僖、姞、儇、依十二姓,其中有四人分屬二姓。祝融之後,為己、董、彭、禿、妘、曹、斟、羋等八姓,史稱祝融八姓。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母系氏族制度過渡到父系氏族制度,氏族制度逐漸被階級社會制度所替代,賜土以命氏的治理國家的方法、手段便產生了。
氏的出現,記錄著人類歷史腳步邁進階級社會。
姓和氏,是人類進步的兩個階段、是文明的產物。
(5)袁老師小祁啟蒙擴展閱讀:
姓氏命名
1、以姓為氏
姓作為氏族公社時期氏族部落的標志符號而產生,其後人有的便直接承襲為氏。母系氏族社會以母親為姓,所以那時許多姓都是女字旁。如姬、姜、姒、姚等。
2、以國名為氏
如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國:齊、魯、晉、宋、鄭、吳、越、秦、楚、衛、韓、趙、魏、燕、陳、蔡、曹、胡、許等,皆成為常見姓。
3、以邑名為氏
邑即采邑,是帝王及各諸侯國國君分予同姓或異姓卿大夫的封地。其後代或生活在這些采邑中的人有的便繼之為氏。如春秋晉國荀首采邑於智(今山西永濟市),其後別為智氏。據統計,以邑為氏的姓氏近200個。如尹、魏、韓等。
4、以居住地為姓
傳說上古時代虞舜出於姚墟,便以姚為姓。春秋時代齊國公族大夫分別住在東郭、南郭、西郭、北郭,便以東郭、南郭等為姓。
5、以先人的字為氏
出自此條的姓氏很多,據統計有五六百個,其中復姓近200個。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開,其後代以林姓傳世。宋戴公之子公子充石,字皇父,其孫以祖父字為氏,漢代時改皇父為皇甫。其他如高、刁、公、施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姓氏
㈥ 百家姓里的荀讀什麼
百家姓里的荀讀作xún
荀:
【拼音】xún
【部首】艹
【筆畫數】9畫
【基本釋義】1、傳說中的一種香草。2、姓。
拓展:荀姓來源
第一個淵源:
出自遠古時期軒轅氏部落首領黃帝,屬於以帝王賜姓為氏。
相傳,黃帝有二十五個兒子,為四母所生,黃帝分封給他們十四個姓氏,分化成十二個胞族,分別姓姬、姞、酉、祁、己、滕、箴、荀、任、僖、嬽、依,荀氏就是十二個姓氏之一。
第二個淵源:
源於姬姓,出自黃帝屬下大臣荀始,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傳說,在遠古時期,黃帝之臣荀始是個手巧心靈的藝師,他專門負責製作大小官員的官帽,他後來發明了用「黃華赤實」編制帽子,他針對不同的職位,編有不同的冠形,令人一望便知。黃帝為此很高興,稱他為「荀始」。
在典籍《山海經·中山經》中記載:「有草焉,其狀如葌,而方莖、黃華、赤實,其本如藁本,名曰荀草,服之美人色。」晉朝學者郭璞在《山海經圖贊·中山經》中記載:「荀草赤實,厥狀如菅,婦人服之,練色易顏。」清朝學者袁枚在《隨園詩話補遺》中也記載:「方伯九姬,最愛者春芳、葉氏,年將四旬,而風貌嫣然,似服仙家荀草者。」
「黃華赤實」,就是這種植物開黃色的花朵,結紅色的果實,也就是古稱的「荀草」,也是一種香草,今稱香麻,別名苦麻、黃麻,葉子吃了還能美容,清香可口,有解暑清熱、滋潤清補的作用,在今天依然屬於健康菜餚。
荀始,就是開發制麻、麻織工藝的發明者和創始者。在荀始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命氏者,稱荀氏,世代相傳至今。
第三個淵源:
源於姬姓,出自周文王姬昌的第十七個兒子的封地,屬於以國名為氏。
西周初期,周公旦將周文王姬昌的第十七個庶子姬葡被封於郇地,為伯爵,史稱郇伯,建有郇國,專職控制和管理重要戰略物資食鹽的生產與運輸,後史簡筆為荀國。在史籍《水經注》中記載:「汾水又西徑荀城東,古荀國也」,也就是今山西省的臨猗縣西南一帶,盛產岩鹽。
據史籍《左傳·桓公九年》中記載:「荀侯賈伯伐曲沃。」記載了在周桓王姬林十七年(公元前703年),郇國與位於今山西省襄汾市東部的賈國君主賈惠伯姬兕曾經聯手一起討伐曲沃國。不久之後,由於郇國重要的戰略位置,因此被強大的鄰國晉國所吞並。
郇國歸晉之後,其王室子孫與部分國民曾一度以國名「郇」為氏,後去邑旁加草頭為荀氏,故國境地稱為荀邑。
第四個淵源:
源於尹祁氏,出自春秋時期晉國公族隰叔之後,屬於以先租封邑名稱為氏。
該支荀氏,為堯帝和劉累的後裔。
自從郇國被晉國吞滅後,成為晉國重要的荀邑,地范擴大至今山西省晉平縣以西一帶。
在史籍《左傳·襄公二十四年》中杜預註:「孔甲以劉累代彭姓之豕韋。劉累尋遷魯縣,豕韋復國。」當初劉累被賜封為御龍氏,為孔甲飼養龍(馬),他的封地就在豕韋,遂為豕韋氏。後來劉累豢養的龍死掉了,便逃難至河南偃師,後人不敢再稱御龍氏、豕韋氏,以祖名為姓稱劉氏。
成湯滅夏桀後,大封先聖後裔,劉累的後人再次被封為豕韋氏。在史籍《左傳》中杜預注說:「豕韋復國,至商而滅。累之後世復承其國,為豕韋氏」,後來又曾被取消封地。但商高宗武丁中興王朝,再次消滅了彭姓的豕韋國,又復封劉氏族人為豕韋氏。在史籍《史記集解》中引賈逵之說:「祝融之後封於豕韋,殷武丁滅之,以劉累之後代之。」
周武王姬發滅殷商之後,再封先聖後裔,豕韋氏作為堯帝和劉累的後裔,被封到唐地,遂為唐氏族一,後又遷至杜城,遂有杜伯,杜氏也由此生,建有杜國。
致祿,即杜伯,一名杜獻,在典籍《國語·周語上》和《墨子·明鬼下》中都有明確記載。
周宣王姬靜(姬靖)四十四年(公元前787年),杜伯被周宣王誣殺,三年之後顯靈,用鬼箭射死了周宣王。杜伯被冤殺後,其子杜隰叔(唐隰叔)逃命到了晉國,杜國遂自然滅亡。
杜隰叔到了晉國之後,被晉穆侯姬弗生任命為士師,即專職執掌軍隊和刑法的上卿,並賜封於荀邑,史稱其為荀卿。荀卿的後裔子孫便以先祖封邑名稱為姓氏,稱荀氏,世代相傳至今。
荀卿(杜隰叔)生有二子,分別叫做士蒍、士薦。
士蒍,字子輿,承父業,也做了晉國的士師。在史籍《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中記載:士蒍生子名成伯缺,成伯缺生子士會。荀卿後代子孫五世其昌,家族的尚武精神和軍事才能的延承在士會時期達到了頂峰。
在士會當世時,因晉國王位傳讓發生了不測,士會便逃到了秦國。後來士會雖然又返回了晉國,但仍有部分後裔和族人留在了秦國,而留在秦國的族人皆稱劉氏,但因沒有什麼爵位,後來皆流為平民。
到漢宣帝劉洵即位(公元前74~前48年在位)之後,荀氏族人為避其音諱,當時曾改為孫氏,就連他們的世代先租、包括始祖荀卿也被冠稱為孫卿。
第五個淵源: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晉國公族大夫荀息之後,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
春秋時期,晉武公滅荀國(今山西新絳),將荀國舊地封給大夫原黯,原黯便以封邑為氏,別為荀氏,史稱荀息,荀息生子逝敖,為晉國大夫,逝敖生長子荀林父,就是春秋歷史上著名的晉國大夫、中軍元帥,荀林父之弟荀首,官至中軍佐,也是晉國世卿。
荀林父,生卒年待考,字伯,因任中行之將,故以中行為氏,稱中行伯、中行桓子。
荀林父為春秋中期晉國的執政正卿、中軍元帥,也是著名的將領。他主要活動在晉文公姬重耳(公元前636~前628年在位)、晉襄公姬歡(姬環,公元前627~前621年在位)、晉靈公姬夷皋(公元前620~前607年在位)、晉成公姬綏(公元前606~前600年在位)、晉景公姬孺(公元前599~前581年)這五位晉侯執政時期,即公元前636~前581年。
荀林父在晉文公建立霸業的事業中即嶄露頭角,晉文公三年(公元前633年)發生在晉、楚之間的「城濮之戰」前,荀林父擔任晉文公的御戎(駕駛國君戎車)。晉文公四年(公元前632年),晉文公「作三行(三支步兵隊伍)以御狄」,荀林父擔任了中行的主持,其後任上軍佐、中軍佐,至晉景公執政時期出任中軍元帥,主持國政。
晉靈公元年(公元前620年),晉、秦兩國之間爆發「令狐之戰」,晉軍大將先蔑逃到秦國,原因是晉文公死後,晉人討論立嗣君,都主張立年長者,派先蔑出使到秦國迎接公子雍。後因晉文公夫人穆贏大鬧朝堂,指責朝臣「舍適嗣不立,而外求君」,執政的上卿趙宣子等就背棄先蔑而立了太子夷皋,是為晉靈公。先蔑出使秦國的時候,荀林父曾勸阻他說:「夫人和太子還在,你反而到外邊去求國君,這一定是行不通的,你不如借口生病而辭謝不去,免得禍患降臨到您身上。在一起做官就是寮,我曾經和您同寮,豈敢不盡我的心意呢?」但先蔑沒有聽從。等到先蔑逃亡出國,荀林父將他的妻子兒子和器用財貨全部送到秦國,說:「這是為了同寮的緣故。」
晉成公七年(公元前600年),晉、楚兩國爭強,荀林父率師伐陳國以救鄭國,並擊敗楚國軍隊。
晉景公三年(公元前597年),荀林父任中軍元帥,執掌國政,率軍與楚國展開了著名的「邲之戰」。荀林父統兵救鄭國,到黃河,了解到鄭國倒向楚國講和,就想回師,但手下將領之間意見分歧,中軍副將先彀擅自率所部渡河,荀林父不得已,被迫令全軍盡渡,駐軍於邲(今河南滎陽)。楚軍由楚莊王親自統領。楚莊王起初無意與晉軍決戰,後採納伍參的意見,認為荀林父新主中軍,號令不通,他的副手先彀剛愎不仁,不肯聽從命令,他們的三個統帥,也各自主張,因此打起仗來,晉軍必敗。楚莊王遂命孫叔敖揮軍北上,與晉軍對抗。荀林父派魏錡、趙旃先後赴楚軍請盟,二人因與荀林父有私怨,想挑起事端,要荀林父的好看,於是向楚軍挑戰。孫叔敖見晉軍來挑戰,決意先發制人,命左、中、右三軍及楚莊王親兵布好陣式,掩襲晉軍。荀林父不意楚軍迫近,驚慌失措,下令晉軍渡河後退,擊鼓宣布說:「先渡河者有賞。」結果中軍、下軍爭相上船,先上船的用力亂砍攀登船舷的人的手指,船中的斷指多得可以用手捧起來。只有晉軍的上軍因主帥士會早有準備,得以不敗。荀林父在這次大戰中指揮不力,未能說服主要將領服從他的意圖,也未能約束全軍統一行動,失敗慘重。
晉軍敗回國之後,荀林父請求處自己以死罪,晉景公打算答應他的請求。這時大夫士貞子出來勸諫說:「不行,城濮那一仗,晉軍連吃了三天楚軍敗退時留下的糧食,晉文公卻面有憂色,左右問打了勝仗為什麼還憂愁?晉文公說是因為楚國的子玉還在。等到楚國殺了子玉,晉文公才喜形於色,說:『沒有人能再來害我了。』這是晉國的再次勝利,也是楚國的再次失敗;楚國由此兩世不能強盛。現在「邲之戰」之敗,不過是上天懲戒晉國,但如果您殺了荀林父以增加楚國的勝利,恐怕就如同楚國殺子玉,會好久使我們不能強盛吧!荀林父事奉國君,進,想著竭盡忠誠;退,想著彌補過錯,他是國家的干城,怎麼能殺他呢?他的戰敗,如同日月之蝕,哪裡會損害它的光明!」晉景公恍然大悟,寬恕了荀林父,並讓他官復原位。其後,荀林父接受教訓,注意使全軍貫徹一個明確的軍事意圖,統一指揮,統一行動。後來他又指揮了一次示威性的伐鄭戰役,目的是威脅鄭國脫離與楚國的同盟,並與晉國重修舊好,這次戰役,晉軍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晉景公六年(公元前594年),荀林父率晉軍攻滅了一直侵擾晉國西北地區的赤狄民族中的潞氏部落(今山西潞城),並使晉國疆域擴大至山西潞城一帶,為此,晉景公特別賞賜他「狄臣千家」(狄人奴隸一千家)。這是荀林父在金國政治、軍事生涯中建立的最後一次業績。
荀姓始祖:荀始、郇伯(姬葡)、荀卿(杜隰叔)、荀息。
㈦ 《百家姓》里的「荀」讀什麼
【拼音】xún
㈧ 有沒有姓郁的人啊
有。請看:
【郁姓歷史名人】
郁 新:明初大臣,臨淮(今安徽省鳳陽東)人,字敦本,洪武年間官戶部度支主事,明太祖和明成祖時官至戶部尚書。長於綜理,精於計算,所作規劃,都很完備。前後執掌戶部13年,精通業務,事事條理清楚,制度嚴密而不繁瑣,很受朝廷器重。
郁 采:明正德年間進士,授刑部主事,後遷任裕州同知,時遇戰亂災荒,盜賊四起攻打裕州,他率領州民抵抗,連戰數日後城陷,巷戰而死。
郁 浩:明朝學士,舉為進士後做官,他的政令簡單易行而有效,但也要求嚴格執行,手下人都覺得他領導有方。
郁繼善:宋朝的名醫,對醫學既有實踐,又有理論研究,熟讀古代醫書,結合實踐加以了精深的思考,取得很好療效。
郁文博:明代藏書家。景泰五年(1454年)進士,官湖廣副使,酷愛藏書校書,築有「萬卷樓」;致仕後,潛心於樓中校書,陶宗儀所編《說郛》,就是他校勘的。
郁文名:清朝的畫家,做人有骨氣,常畫山水花鳥。
郁松年:字萬枝,號泰豐,清道光間人,購書數十萬卷,精選宋元珍本,刊為《宜稼堂叢書》,搶救、保存了不少珍稀古籍,如宋代大數學家秦九韶、楊輝的算書,宋單常和元郝經的兩種《續後漢書》。
郁永河:字滄浪,清浙江仁和縣人,曾考取秀才,好遠游。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福建省福州火葯庫爆炸,典守者被責求償還,派人到台灣地方淡水採集硫黃。永河是幕客,自告奮勇。次年正月起程,二月廿五日抵台南府備辦用具。四月初七北上,經各個台灣少數民族部落,抵甘答門(今台灣地方關渡)。最終,完成煉硫任務,十月初七離台。沿途以詩文記錄見聞,寫就《稗海紀游》。詳細記載台灣地方的地理氣候、風俗民情、產物歷史,文筆細膩,是最早也是內容最豐富的一本台灣地方游記文獻。
郁錫麒:清末出色的園林專家,貫通中西園林之長,法國公園(今復興公園)就是他設計的。
郁慕俠:民國年間著名記者。他的《上海麟爪》,有聲有色地描繪了滬上海灘方方面面的眾生相。
郁達夫:名文(1896-1945),出生於浙江省富陽縣城,是中國「五四」新文學運動的奠基人之一,國內外著名的文學家、散文家和詩人。1913年秋,青少年時期的郁達夫,隨兄長郁曼陀東渡日本留學,他與郭沫若和成仿吾組建了「創造社」。他所創作的小說《沉淪》、《春風沉醉的晚上》、《金秋桂花遲》聞名海內外。1945年9月, 郁達夫被日本憲兵殺害於印尼的蘇門答臘島,犧牲時僅49歲。他一生留下了50多篇小說,200多篇散文和1000多首詩詞。【中國人民解放軍郁姓開國將軍生平簡介】
郁文少將
郁文(1919-1975),江蘇省海門縣人。1938年參加八路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15師政治部宣傳部幹事,第115師直屬政治部教育股股長,新四軍3師7旅政治部組織科科長,第7旅20團政治處主任。
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野戰軍6縱16師47團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第四野戰軍43軍政治部組織部部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師政治部主任、師政治委員,海南軍區政治部主任,海南軍區副政治委員,國防部第5研究院3分院政治委員,第七機械工業部3院黨委書記,空軍第6研究院黨組第一副組長。
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1975年逝世,終年56歲。
【姓氏源流】
郁(Yù)姓源出有十一:
1、來自大禹老師之後。相傳大禹老師叫郁華,郁華為郁姓始祖,其後裔稱郁氏,遂成郁姓。
2、來自古郁國之後。古有郁國(位置約在今江蘇省與浙江省之間),後為春秋時吳國大夫采邑,其後裔以國名為姓氏。
3、來自郁黃之後。春秋時魯國有相郁黃,其後人沿襲姓郁。
4、來自以邑名為氏。春秋時吳國大夫食采於郁,其後人以胡為氏。
5、出自郁貢之後。春秋時魯相郁貢之後,他的家庭興盛,逐漸形成了一支郁姓,其繁衍地在今浙江省之吳興一帶。
6、出自漢代郡縣郁夷居民之後。郁夷屬右扶風,在今陝西省寶雞及隴縣一帶。
7、出自漢代郡縣郁秩居民之後。郁秩屬膠東,在今山東省平度縣。
8、來自漢代郡縣郁致居民之後。郁致屬北地,在今甘肅省慶陽一帶。
9、來自連接古代絲之路的西域方向的一郁立國國民之後。郁立國在今新疆奇台縣之西北。
10、來自郁的古體字為郁,郁姓另外一支出自太原(在今山西省北部),讀音同(Yù 郁),因其書寫筆畫太多,而改簡郁。
11、源自郁姓與蔚姓通。據《姓氏考略》載,郁氏出自太原,與蔚姓通。
【郁姓得姓始祖】
郁華。上古時,有一位叫郁華的人,很有見識才能,大禹王稱他為師,向他學能耐。這位郁華就是郁姓的先祖。因為先祖在上古就有崇高的地位,所以家族就很興盛,接著這個姓氏就出了個神奇人物,叫鬱林,據說他修煉成了仙人。現在郁字被寫成郁字,但在過去《百家姓》中,兩個字是兩種姓。由於兩字的發音相同,於是漸漸地郁姓人也有寫成郁姓的了。而戰國時候,楚國的詩人宋玉,在他的《高唐賦》中提到,郁姓是來自鬱林這個復姓的。這樣看來,那位成仙的鬱林,原本是郁華的後代,而他的子孫以他的事跡為榮,就用他的姓名加在一起作為姓,曾一度變為復姓,這是很稀罕的例子。郁姓雖源流眾多,但大禹為三皇五帝(三皇:燧人、伏羲、神農;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之後帝,能為帝師者為郁華,故郁氏後人尊郁華為郁姓的得姓始祖。
【郁姓遷徙分布】
在中國眾多姓氏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郁姓雖說不是一個大姓氏,但郁姓仍是一個有著2000多年歷史的姓氏。據《元和姓纂》所記載,春秋時期,魯國有宰相名叫郁黃,郁黃又被稱為郁貢,自郁黃之後,便有了郁姓。另據《姓考》中記載,春秋時期,吳國大夫食采於鬱邑,他的後代便以地名「郁」為姓氏。又據《姓氏五書》記載,西域有郁立國,其國人則以國名中的郁為姓氏。2000多年來,郁氏後代們不斷繁衍壯大,並逐漸形成眾多的支系。據歷史文獻考證,郁氏望族歷史上出自於黎陽郡。位於富春江畔的浙江省富陽市,這里聚居著一支郁氏後裔,其祖上在南宋時期,以御醫的身份從北方遷移到浙江,起初定居在餘杭,後來又遷到蕭山。綿延至第四世郁義安時,他攜家人到富陽經商做生意,從而定居在富春江邊,距今已有400多年了。歷史上, 郁姓不僅是富陽的望族,還是富陽的一個大姓。郁氏家族在富陽有過很輝煌的時期。過去,曾經叫富陽城是郁家的天下,有「郁半街」、「郁半城」之稱。大多商行都是郁家的。富陽城周圍的田梯,也有大量是郁家的。周圍的山上有郁家的祖墳。到了「洪楊」以後,太平天國以後,那麼,他們就衰落下去了,一部分郁家的人去了江西等地,在富陽有三支宗族,一支在富春江江南的鄉下,一支在富春江以北的鄉下,郁家這一支宗族一直在富陽鎮上住。從郁義安第四世到富陽,到郁達夫這一輩,正好是十九世,現在富陽的郁家,那麼,已經有了他的孫子輩,到了二十一世(余略)。
【郁姓郡望堂號】
1、郡望
黎陽郡:西漢時期設置黎陽縣,治所在今河南省浚縣東北;另一說在今安徽省南部休寧縣之西北。北魏時期改設黎陽郡,治所在今河南省中部浚縣一帶地區。
膠東郡:有時是國,治所即墨(今山東省東部平度縣一帶)。
魯 國:在今山東省曲阜、滋陽一帶。
太原郡:戰國時秦置,治所晉陽(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一帶)。
2、堂號
郁姓的主要堂號有:「黎陽堂」、「膠東堂」、「太原堂」等。
【郁姓宗祠通用對聯】
〖郁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明廷計吏;
宋代名醫。
——佚名撰郁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臨淮人郁新,字敦本,洪武年間官戶部度支主事,官至戶部尚書。長於綜理,精於計算,所作規劃,都很完備。下聯典指宋代人郁繼善,醫術精深,為一時所重。
書香門第;
宰相世家。
——佚名撰郁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湖廣副使用權郁文博,上海人。景泰進士。致仕歸後,居萬卷樓,丹鉛校核不去手,嘗校刊陶九成《說郛》一百二十卷。下聯典指春秋時郁貢,世為魯相,其後姓郁,郁貢為郁姓始祖之一。
〖郁姓宗祠七言通用聯〗
少年能作五倫倫;
耆老身居萬卷樓。
——佚名撰郁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清代「神童」郁植,字大木,太倉人。諸生,八歲應試,作《五倫論》,及長,研究古學,詩宗盛唐。下聯典指明代湖廣副使用權郁文博。
避席厭聞文字獄;
著書願為稻梁謀。
——郁達夫撰郁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現代小說家,散文家郁達夫自題堂聯。郁達無,浙江富陽人,創造社主要成員之一。有《郁達夫散文集》等。
絕交流俗因耽懶;
出賣文章為買書。
——郁達夫撰郁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郁達夫自題聯。
〖郁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萬卷搜羅,題名雁塔;
九流妙術,秘得鳳陽。
——佚名撰郁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湖廣副使用權郁文博。下聯典指宋代名醫郁繼善,深於醫術,為時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