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師老師 » 給教師的100條建議讀後感

給教師的100條建議讀後感

發布時間: 2021-07-19 19:58:37

1. 《給教師的100條建議》讀後感

[《給教師的100條建議》讀後感]
讓教師的生命在奉獻與耕耘中熠熠閃光

----《給教師的100條建議》讀後感

朝陽小學 馬楠

在認真閱讀了《給教師的100條建議》這本經典後,內心禁不住波濤洶涌,《給教師的100條建議》讀後感。提起筆來,有些感慨,也有點激動,我發現我的手正在微微顫抖,這讓我不由地想起自己第一次以教師的身份,站在三尺講台上的樣子,清楚地記得那一堂45分鍾的課,課程過半,我的手和腿才停止了抖動。

教師到底是怎樣的一個職業?我常常這樣問身為老師的自己,在不斷的工作、學習和成長中,我凝煉出了這樣幾個等式。

第一個等式:教師等於一個農夫。一樣的春種秋收,一樣的辛勤耕種;小苗破土而出,要有我們來不辭辛苦地灌溉滋潤、悉心養護。秋天來到的時候,總是滿心歡喜地期待它能結出豐碩的果實,這就如同老師,對每一個學生都充滿了熱切的期望。

第二個等式:教師等於一個廚師。廚師不能做一盤菜強迫誰來品嘗,而是努力要把自己的拿手菜做得色、香、味俱全,於是就會有人慕名而來,爭相品味,這就是老師。不是把知識強加給學生,而是要把課講得有聲有色,有點有面,有張有馳;調動學生自發學習的積極性,傳授對他們最有用的、講解他們最感興趣的,交給他們最想要的。

第三個等式:教師等於一個舵手。學海無涯,對於學生來說,不只是獲得最有用的知識,面對成長,老師也不僅僅只是引導學生形成健康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於是在這條載著無數希望的航船上,我們甘心做一名舵手,帶著莘莘學子的理想,指引他們不畏艱難風浪,堅定信仰,迎向收獲的彼岸。

最後一個等式:教師等於工程師。這幾乎已經成為了教師的另一個代名詞,從我的老師的老師那時候就已經開始這樣說起。作為工程師的我們在完成怎樣的一個設計呢?我們的作品有思想、有靈魂,有獨到的品位,他們要求獨立和個性,有屬於自己的鮮明特點,讀後感《《給教師的100條建議》讀後感》。所以工程師的設計就不能千篇一律,而是要不斷創新、要與時俱進;這就要求設計思路要緊跟時代不會過時、不能落伍,要使我們的作品經得起考驗,在任何時候都能夠淋漓盡致地展現屬於他們的優勢。

七年的工作經歷,四個與教師有關的等式,我用它們對照言行,總結自己。
幸福的感覺幾乎每一天都在,從清晨的上課鈴聲響起,在悅耳的鈴聲中走進教室;推開教室的門走上講台,從講台上凝視那一張張純真的笑臉;向他們問好,然後聆聽他們真誠的回應。這就是我的一天,日復一日地積攢著這樣的小幸福,然後沉澱為令一番大大的幸福,那就是
——職業的幸福。

職業生涯的第一堂課,看著孩子們稚嫩的小臉,我問自己,為什麼我會選擇教育這個專業?我是否會將它作為我的終身職業?我要怎樣做,才能擔得起「師」這樣一個神聖地稱謂。

作為教師隊伍中的一名新兵,我是幸運的,因為在前方這條彌漫著書香的路徑上,已有許許多多勤勤懇懇、無私忘我的教育先行者,他們用溫婉、含蓄的方式,深刻的詮釋了「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以行立教、以德立身」之精髓。讓我懂得了作為「老師」,我們不僅僅是獲得他人的尊重、信任和敬仰;更多的是要用真心、愛心、責任心來回報這一份情誼。

如先行者般愛學生,要像母親一樣無私和不求索取;愛我們的學生,要像手足一樣把心和他們貼得更近;愛我們的學生,要像朋友一樣與他們風雨同舟;愛我們的學生,不溺愛不袒護,在他們跌倒時,鼓勵他們勇敢的站起來!「人民教師」這光榮而神聖的稱謂,它總能讓我擁有無窮的力量,將一份希望與責任扛在肩上,傾盡我全部的生命讓他們離各自的理想更近一些、更近一些!

親愛的同事們,今天我們不說辛苦,因為我們正收獲著幸福;今天我們不言付出,因為我們已獲得了最多的財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們無需表白。

耕耘知識的沃野,兢兢業業、永不懈怠;三尺講台、一生情愫,那裡有我的精彩;直到雙鬢斑白就算青春不在;只要有孩子叫上一聲「老師」,再多的委屈我們都無憾!感謝人民賦予我們這神聖的職責,我會謹記這份囑托,淡泊名利,安貧樂道。

我的三尺講台啊,是我人生最絢麗的舞台,我要與你、與你們一道。在這育人的大路上堅定地走下去!親愛的老師們,讓我們獻身這陽光的事業吧,為花兒縱情綻放,為桃李處處芬芳,讓教師的生命在奉獻與耕耘中——熠熠閃光!
〔《給教師的100條建議》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2.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後感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後感]

零零落落看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很多章節,有很多的點點滴滴讓人感受頗深,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後感。他說:有的教師動了很多腦筋,力求把自己所講解的一切東西都變得明白易懂、毫無困難,使得學生往往用不著在進行思考了。還有一個例子:有一位小學教師被認為是講解算術應用題的高手。為了使學生容易「領會」應用題的條件,她事先准備了許多圖片和表格,有時甚至把應用題談到的實物拿到課堂上來。看起來,她的學生解應用題很順利。但是,當這些學生升入五年級以後,卻使教師們深為吃驚:原來那位女教師教出來的學生根本不會解算術應用題。事實的確如此,因為那位女教師在整整4年裡小心翼翼地保護學生,不讓他們碰到困難,所以他們事實上並沒有學會積極地思考。可以想像得出,這位女教師在前4年裡,許
多教師會交口稱贊她能化難為易、化繁為簡,讓學生輕松愉快地獲得了知識。甚至她自己在反思時也會以此自豪,認為自己的教學能注重實物演示,真正體現了一切知識都源於感官的知覺!然而,在第五年時,我們才發現這位女教師從來沒有讓學生進行獨立的腦力勞動,學生的思維處於被催眠狀態。

不難看出像這樣的女老師的確是在「認真備課」,然而這樣的認真似乎走錯了方向,給學生的發展帶了難以彌補的損失。大師舉的這個案例是想告訴我們,課堂上我們要關注學生的思維活動,即教師要把學生的腦力勞動放在注意的中心。課堂40分鍾里,我們不僅僅要讓學生學習知識,更應當使學生感知、理解知識的過程,最大限度地包含學生從事的積極的獨立勞動在內。學生不應當單純地聽講和思考,還應當動手做有些事。思考應當從「做事」中反映出來,只有這樣,所有的學生才課堂上才肯思考,不注意聽講、思想開小差的情況才會消失。大師的這番理論,是我們現在小學科學以探究為核心的思想的根源,不僅要讓學生知道知識,更讓學生通過多種不同途徑的親身體驗去感受知識的獲得過程,同時發展學生各種能力和思維素養。在這樣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想像學生的腦力勞動在不斷有效地進行著。

學生的腦力勞動的進行,伴隨著的不是教師簡單說教和學生機械記憶的過程,而是一個有目的的探究過程。所以我們在課堂上應該積極營造探究的環境,要讓學生的課堂行為賦予有解決任務的性質,才能讓他們的思維有明確的目的性,學生的智慧力量就越加積極地投入這種活動,障礙和困難就暴露的越加明顯,從而是腦力勞動成為一種克服困難的過程。具體到教師操作方式,我們看到大師有這樣一段描述:在優秀教師那裡,學生學習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他們對學習的對象採取研究的態度。教師並不把現成的結論、對某一定理的正確性的證明告訴學生。教師讓學生有可能提出好幾種解釋,然後在實踐中去證明一種解釋和推翻另一種解釋。我們能感受到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對某個知識有所了解,更是對這個知識所關聯的其他知識有深刻、全面的、客觀的理解。學生的發展在這樣的過程中顯得穩穩當當、扎扎實實。

在此書中作者提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女教師退休前,舉辦了一次隆重的晚會,讀後感《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後感》。這位即將退休的女教師事實上還相當的年輕,她從20歲開始工作,到退休也不過45歲。為什麼這么年輕就要退
休呢?大家都不理解。奇怪的是,這位女教師連多工作一天都不願意,恰好當她在學校工作滿25年度那天離開工作。她的告別講話,消除了所有的疑問。她說:「
親愛的朋友們,我離開是因為學校工作不是我喜愛的事業。我在這個工作中得不到滿足,它沒有給我任何樂趣。這是我的不幸,是我生活的悲劇。每天都盼望著課快些結束,喧嘩聲快些消失,可以一人獨處。你們感到驚訝,一個45歲的婦女就離開了工作,而她的健康還很好。不,我的健康不好,已經受了內傷。受內傷是因為工作沒有給我樂趣。我的心臟病很重。勸告你們,年輕人,自己檢驗一下,如果工作沒有給你們樂趣,那就離開學校,在生活中正確地判斷自己,找一個心愛的職業。否則工作會使你們感到痛苦。」思考一下這個悲傷的故事。健康、情緒、充實的精神生活、創造性勞動的樂趣、從心愛的事業中得到滿足,都是緊密聯系、互相制約的。如果對教育事業沒有無限度熱愛而強迫自己去做這份工作,不僅教育不好孩子,還會給自己帶來身心的損害;如果在教育工作中找不到半點的樂趣,那麼這份工作簡直就是一份煎熬,一份折磨。與此相反,如果是一位熱愛教育事業的教師,在工作中找到了無窮的樂趣,並且發現了自己的價值,到么這種人生絕不會像
那位女教師一樣悲哀。這讓我想起了曾經聽過的一句歌詞:因為愛,所以愛。在選擇做老師之前,我們每個人都要先確定自己是不是真的熱愛這份職業,這樣才會有足夠的勇氣去面對工作中的一個個難題。

此外,書中還提到,我們的勞動處於經常變化的局面中,有時令人十分激動,有時情緒抑制。因此,善於掌握自己,剋制自己,是一種最必要的能力。碰到生氣的事或突發的事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是我們教師經常會遇到的問題,在書中,蘇霍姆林斯基給了我們一個消除激動和氣憤的方法——幽默。他這樣說到:如果你具有幽默
感,那麼,最緊張的,有時能引起很長時間氣憤的局面就可以得到緩和。學生們之所以熱愛和尊重快樂、不泄氣、不悲觀失望的教師,是因為他們自己是快樂的、具有幽默感的人。他們會從每一舉動中、每一生活現象中看出很小一點可笑的事。善於無惡意地、懷著好心地嘲笑反面的東西,用笑話支持和鼓勵正面的東西,是一個
好教師和好的學生集體的重要特徵。

事實上,作為一名教師,很少人不愛自己的學生。但是,在教育下一代時,盡管有時我們為他們的成長付出了很多,可他們並不領情,甚至常常事與願違,收到相反的結果。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沒有把他當做一個活生生的人來對待,其實孩子也有自尊心,而且一點也不比大人小。教師只有在關懷學生人
格尊嚴時,教導才能成為教育。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3. 《給教師的100條建議》讀後感3

[《給教師的100條建議》讀後感3]
《給教師的100條建議》讀後感
有句名言說得好:「書籍是人類的朋友,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給教師的100條建議》讀後感3。」不錯,的確是這樣。

在看過《給教師的100條建議》這本書之後,帶給我極大的啟發和深深的感觸,書中每條談一個問題,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闢的理論分析,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
一、教師語言的純潔性

教師的語言要純潔、文明、健康。語言純潔,就是要講普通話。語言文明,就是用語要文雅、優美,語調要和諧、悅耳,語氣要親切、和藹,使學生聽後能產生愉快感,樂於接受教師的教誨。語言健康,就是在使用語言時,要切忌一切低級、粗俗的污言穢語。語言是一個人文明程度的表露。教師的語言修養是其為人師表的重要因素,會對學生的道德品質培養和審美修養產生極大影響。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對語言美的敏感性,是促使孩子精神世界高尚的一股巨大力量。這種敏感性是人類文明的一個源泉所在。」因此,要啟迪學生心靈,陶冶學生情操,教師就要用醇美的語言去觸動學生心弦,給學生以美的享受,使其形成純潔、文明、健康的心靈世界。
二、教師語言的准確性

教師的語言要准確、鮮明、簡練。所謂准確,就是要觀點明確,語意清晰,發音標准,遣詞得當,造句符合文法,推理合邏輯,用語具有專業性和學術性。所謂鮮明,是指語言要褒貶分明,飽含真情實感,愛什麼,恨什麼,贊揚什麼,反對什麼,涇渭分明。所謂簡練,是指語言言簡意賅。論述簡明扼要,提綱摯領;分析鞭辟入裡,絲絲入扣;描繪畫龍點晴,入木三分;見解獨到深刻,令人耳目一新。這樣的語言才會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夠像春雨一樣流入學生的心田,同時把美好的思想和科學的知識一道帶進去,讀後感《《給教師的100條建議》讀後感3》。
三、教師語言的激勵性

語言作為一種感人的力量,它的真正的美離不開言辭的熱情、誠懇和富於激勵性。因此,教師一定要努力把活生生的靈感和思想貫徹到自己的話語中去,使「情動於中而言溢於表」,從而「打動學生的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共鳴,受到強烈的感染」。教師語言的感情色彩,來源於教師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來源於教師對教育事業的無限熱愛,對文化科學知識的強烈渴求,以及對學生的赤誠之愛。據說魯迅先生講課的聲音並不抑揚頓挫,也不慷慨激昂,但他的每句話,每個字都充滿著感情的魅力,使學生覺得意味深長,引人入勝,使每一個接近過他的學生都感到有一種信念的力量浸透在自己心裡。
四、教師語言的啟發性

教師的語言要含蓄、幽默、富於啟發性。教師如果言語豐富,措辭優美,含蓄幽默,富有魅力,讓學生置身於語言美的環境和氛圍之中,學生就會心情愉快,興味盎然,思維敏捷,從而收到良好的教育和教學效果。語言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教師工作是創造性的勞動,在教師勞動的每一領域,都需伴有取得溝通教育對象心靈最佳效益的語言;教師應有一個語言庫,貯有豐富的資料,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教師還應具有很強的駕馭語言的能力,根據需要,呼之即出,信手拈來,用得妥貼。這就要研究學校教育活動每一領域的語言,要研究使用教育教學語言成功和失敗兩方面的經驗,要研究不同教育對象的語言特點,要研究不同學科教學語言的特點,還要研究其他行業可借鑒的語言。在研究中,勤於採集大量語言材料,善於分析綜合語言材料,還應持之以恆對某一語言現象進行跟蹤積累、研究,並對教學語言的效益進行評估。
總之,讀過這本書後,帶給我極大的啟示和教育,使我懂得了不少教育的藝術,以後還要多看這類的書籍以此增強業務水平和師德修養

〔《給教師的100條建議》讀後感3〕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4.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後感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後感]
閱讀《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一書,書中給教師提出了一百條建議,每一條建議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有益於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讀後感。感受頗深,啟發非淺。

教師的語言素養是上好課的關鍵,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藝術首先包括談話的藝術。」教師的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的語言表達能力,這就給教師的語言修養提出很高的要求。教師的語言是在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的符合教育教學需要、遵循語言規律的職業語言。如果教師的語言素養好,那麼他上起課來會非常輕松,學生聽的也非常明白,課堂效率怎能不高?相反,語言能力差,就會耽誤許多時間。

一、教師語言的純潔性
教師的語言要純潔、文明、健康。語言純潔,就是要講普通話。語言文明,就是用語要文雅、優美,語調要和諧、悅耳,語氣要親切、和藹,使學生聽後能產生愉快感,樂於接受教師的教誨。語言健康,就是在使用語言時,要切忌一切低級、粗俗的污言穢語。語言是一個人文明程度的表露。教師的語言修養是其為人師表的重要因素,會對學生的道德品質培養和審美修養產生極大影響。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對語言美的敏感性,是促使孩子精神世界高尚的一股巨大力量。這種敏感性是人類文明的一個源泉所在。」因此,要啟迪學生心靈,陶冶學生情操,教師就要用醇美的語言去觸動學生心弦,給學生以美的享受,使其形成純潔、文明、健康的心靈世界。

二、教師語言的准確性

教師的語言要准確、鮮明、簡練。所謂准確,就是要觀點明確,語意清晰,發音標准,遣詞得當,造句符合文法,推理合邏輯,用語具有專業性和學術性,讀後感《讀後感》。所謂鮮明,是指語言要褒貶分明,飽含真情實感,愛什麼,恨什麼,贊揚什麼,反對什麼,涇渭分明。所謂簡練,是指語言言簡意賅。論述簡明扼要,提綱摯領;分析鞭辟入裡,絲絲入扣;描繪畫龍點晴,入木三分;見解獨到深刻,令人耳目一新。這樣的語言才會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夠像春雨一樣流入學生的心田,同時把美好的思想和科學的知識一道帶進去。

三、教師語言的啟發性
教師的語言要含蓄、幽默、富於啟發性。教師如果言語豐富,措辭優美,含蓄幽默,富有魅力,讓學生置身於語言美的環境和氛圍之中,學生就會心情愉快,興味盎然,思維敏捷,從而收到良好的教育和教學效果。語言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教師工作是創造性的勞動,在教師勞動的每一領域,都需伴有取得溝通教育對象心靈最佳效益的語言;教師應有一個語言庫,貯有豐富的資料,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教師還應具有很強的駕馭語言的能力,根據需要,呼之即出,信手拈來,用得妥貼。這就要研究學校教育活動每一領域的語言,要研究使用教育教學語言成功和失敗兩方面的經驗,要研究不同教育對象的語言特點,要研究不同學科教學語言的特點,還要研究其他行業可借鑒的語言。在研究中,勤於採集大量語言材料,善於分析綜合語言材料,還應持之以恆對某一語言現象進行跟蹤積累、研究,並對教學語言的效益進行評估。
教師的語言修煉是無止境的,一個成功的教師,重要的標志是超強的語言表達能力,這個能力除了發音準確表述清楚明白外,就是怎麼樣表述的更生動形象,幽默睿智,恰到好處.我想,這是一名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自始自終要研究和雕琢的。

〔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熱點內容
夏利的歷史 發布:2025-09-14 09:20:56 瀏覽:780
歷史游記 發布:2025-09-14 05:10:18 瀏覽:891
歪歪的歷史 發布:2025-09-14 05:06:45 瀏覽:144
健康教育字 發布:2025-09-14 03:12:43 瀏覽:564
師風師德體會培訓心得 發布:2025-09-14 02:35:01 瀏覽:571
輪指教學 發布:2025-09-14 01:44:11 瀏覽:413
師德師風感受 發布:2025-09-13 23:53:20 瀏覽:790
成都初中數學 發布:2025-09-13 20:04:01 瀏覽:819
星巴克招暑期工嗎 發布:2025-09-13 19:56:46 瀏覽:225
圍棋老師招聘信息 發布:2025-09-13 19:40:59 瀏覽: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