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師老師 » 幼兒園教師禮儀規范

幼兒園教師禮儀規范

發布時間: 2021-07-19 20:47:34

1. 幼兒園教師禮儀規范包括哪些方面

一、家長會與家長接待禮儀
1、家長會目的
(1)與家長溝通,加深雙方對幼兒的了解。
(2)向家長宣傳,幫助家長正確地教育子女。
(3)向家長展示,讓家長認識老師、理解老師,從而支持老師的工作。
2、家長會禮儀
(1)提前書面通知家長。
(2)努力創設和諧氛圍,注重情感作用。
(3)與家長平等交流,友好協商。
(4)多給家長發言的機會。
(5)重視會後反饋。
3、家訪禮儀
(1)提前與家長預約,不可勉強家長。
(2)守時守約,若因事不能准時赴約,要設法告知家長,以免家長久候。
(3)講究敲門的藝術。若是雨天,不可將濕淋淋的雨傘帶進室內。
(4)家訪時如遇有新客來訪,家長做介紹時,應起立向來客問候。
(5)跟家長談話,語言要客氣。對幼兒多表揚少批評。
(6)家訪時,以真誠為貴,不可借家訪解決私事或收受「禮物」。
(7)家長未提出邀請,不要在幼兒家裡隨意參觀。但可以要求看看幼兒的房間,以示關心,並對幼兒做些了解。
(8)家訪時間不宜過長,達到預期目的,即應告辭。
二、與家長日常溝通禮儀
1、與家長溝通禮儀
(1)熱情接待來園的幼兒家長。家長來訪教師要立即起身,問明來意。
(2)談話時要控制音量並保持距離,認真傾聽家長的敘述。
(3)營造寬松的氛圍,要以平等的身份與家長交談。
(4)對孩子的評價一定要客觀全面,既肯定優點與進步也要真誠地提出不足之處。
(5)交談時不要與別的幼兒比較。談完後要肯定溝通收獲。
2、與家長溝通技巧
(1)、尊重家長,態度誠懇;主動微笑,用字遣詞優雅;儀態端莊,包括肢體語言。
(2)選擇恰當的溝通時間與地點,向對方表示善意與歡迎 。
(3)保留對方的面子,委婉地透露壞消息。
(4)適時提出建議,詢問對方的意見。
(5)不要倉促地做決定,不要催促對方下決定。
(6)強調溝通雙方相同的處境,充滿信心地進行溝通。
例如:
家長反映問題——態度冷靜,讓家長把話說完,認真委婉。如:謝謝!讓我們再了解一下。請您放心,我們再商量商量,盡量幫你解決。
家長之間發生沖突——穩定家長情緒,分別與家長談話。如:別著急,孩子在園發生事情,責任在我,您有什麼意見和我們說。
孩子發生事故——如實說清,表示歉意。如:真是對不起,今天……麻煩您多觀察孩子,有什麼不舒服時,需要我們做什麼盡管與我們聯系。
家長晚接孩子——主動熱情,耐心接待。如:沒關系,請您今後商量好誰接,免得孩子著急。
家長饋贈物品——禮貌回絕。如:您的心意我們領了,照顧孩子是我們應該做的,您別這么客氣。
找個別家長談話——態度平和,講究藝術。如:對不起,耽誤您一會兒時間。
與家長聯系——體貼關心、禮貌客氣。如:您好!我是*老師,今天**不舒服,您看是不是帶他去醫院?謝謝!給您添麻煩了。
3、注意事項:
一忌居高臨下 二忌自我炫耀 三忌口若懸河 四忌心不在焉
五忌隨意插嘴 六忌節外生枝 七忌搔首弄姿 八忌挖苦嘲弄
九忌言不由衷 十忌故弄玄虛 十一忌冷暖不均 十二忌短話長談
與同事共處禮儀
1、尊重為先,親密有度。禮儀的核心就是尊重,「敬人者,人恆敬之;愛人者,人恆愛之」,尊重是相互的,但是從我們每個人來講,必先主動施與才能有所回報。
2、將心比心,利益共享。想要進行卓有成效的合作,都必須使之具有堅實的物質基礎,不僅要提倡患難與共,而且也要講究有福同享,彼此雙贏。
3、遵守「白金法則」——別人希望你怎麼對待他們,你就怎麼對待他們。就是不要以自我為核心,要學會真正了解別人呢,然後以他們認為最好的方式來對待他們,而不是我們中意的方式。
4、分享快樂,不要招搖。當你取得了成績,有了高興的事情,要真誠地與同事分享,而不是炫耀。
5、批評有益,注意方法。諍友是人生的財富,批評不要忘記尊重,不要忘記「黃金定律」(黃金定律是指:你希望別人怎麼待你,你就怎麼待別人)、「白金法則」。
6、擇善而從,多贊美,少嫉妒。「三人行,必有我師」,要善於向同事學習。「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多從他人身上尋找優點,吸收學習,對於他人的缺點多寬容、理解,同事取得成績,要由衷地贊美祝賀而不是嫉妒排斥。
7、化解誤會,求同存異。一切以大局為重,以工作為唯一中心,不計較一些小利益的得失,各退一步,海闊天空,力求殊途同歸,圓滿完成工作。
8、熱情開朗,做個「開心果」。幽默開朗的人容易得到大家的信任和好感,他們的生活態度會感染著身邊每一個人,使整個群體充滿了蓬勃向上的朝氣。
9、互助是美德,兄弟明算帳。同事有了困難大家互相幫助是一種美德,我們都願意與開朗大方的人交朋友,但是同事之間我們提倡親兄弟明算帳。

2. 對幼兒園教師著裝、儀容、體態、語言的要求

幼兒園教師禮儀規范: 一、舉止文雅 1.舉止溫文得體,不失教師風度,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堪為幼兒表率。 2.遵守社會公德,遵紀守法,遵守幼兒園各項規章制度。 3.在幼兒、家長和客人面前不嬉戲,不開過頭玩笑,不講牢騷話。 4.在園內外遇到各種沖突時,以禮相待,不做失禮之事。 5.辦公桌物品擺放整齊,工作時間不吃零食。 6.不私托家長辦事。 二、儀表端莊 1.儀表端莊典雅,瀟灑大方。 2.衣著整潔、美觀大方,不追求奇裝異服,不穿露臍裝和吊帶衫,不穿拖鞋帶班時不穿 高跟鞋。 3.頭發整齊光潔,帶班時間不梳披肩發。 4.不濃妝艷抹,上班時間不佩帶明顯首飾和其它奇異大飾物。 三、語言文明 1.工作時間一律講普通話,語言恭謙,表情友善和氣,待人熱情。 2.談吐文雅,不使用粗俗語言,不惡語傷人。 3.談話語氣得體,語調適中,談話時要注視對方,以示尊重。 4.多用「請」、「謝謝」、「對不起」等尊重性詞彙。

3. 到幼兒家中家紡時,幼兒園老師應該注意哪些禮儀規范

掛圖內容
材料一覽
認購幫助
售後服務
付款方式
掛圖內容:

教師禮儀-教師家訪禮儀
1、家專訪要事先與家長聯系,屬使家長有心理准備,不可勉強家長。
2、家訪時要嚴格遵守約定的時間,准時前往,不要提前到達,以免因家長未准備好而陷入尷尬境地;不可遲到,避免因對方等待太久而浪費時間;更不可失約,如有特殊原因造成不能按時前往或失約,應及時向家長說明情況並請求諒解。
3、家訪要注意儀容整潔,服裝要樸素、大方以表示對家長的尊重和禮貌。
4、家長不讓座不能隨便坐下,家長讓座後表示感謝,主人遞茶,要雙手接過並表示謝意。
5、家訪時反映學生情況要全面,婉轉地反映學生存在的不足,肯定學生的優點,反對告狀式的家訪。並向家長提供有效的教育方法。
6、跟家長談話,語言要客氣,家訪時間不宜過長,達到預期目的即應告辭。並要與家訪家庭的所在人員一一告別。出門後,回身主動伸手與主人握別,說「留步」,等主人留步後,走幾步、再回首,揮手致意「再見」。
7、家訪時,以真誠為貴,不可借家訪解決
私事或吃飯,收受「禮物」。

4. 列舉不符合幼兒教師禮儀規范的例子

「禮者、敬人也」,這是教師禮儀的首要原則,也是教師禮儀的靈魂所在。幼兒教師每天都要和孩子、家長以及社會上的人 們溝通,我們的著裝打扮、言談舉止、待人接物等反映了自身的修養和品位,更是幼兒學習效仿的榜樣。我園是一所省浙江省示範性幼兒園,而教師作為幼兒園的形 象代表更應該時刻都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在日常工作中以良好的形象和規范的行為感染、引導幼兒。在創建和諧校園的今天,我們制定了寧波市江北區中心幼兒園 教師禮儀規范,以規范教師禮儀行為,做文明教師,建文明校園,創素質之美。 與家長溝通禮儀 一、家長會與家長接待禮儀 1、家長會目的 (1)與家長溝通,加深雙方對幼兒的了解。 (2)向家長宣傳,幫助家長正確地教育子女。 (3)向家長展示,讓家長認識老師、理解老師,從而支持老師的工作。 2、家長會禮儀 (1)提前書面通知家長。 (2)努力創設和諧氛圍,注重情感作用。 (3)與家長平等交流,友好協商。 (4)多給家長發言的機會。 (5)重視會後反饋。 3、家訪禮儀 (1)提前與家長預約,不可勉強家長。 (2)守時守約,若因事不能准時赴約,要設法告知家長,以免家長久候。 (3)講究敲門的藝術。若是雨天,不可將濕淋淋的雨傘帶進室內。 (4)家訪時如遇有新客來訪,家長做介紹時,應起立向來客問候。 (5)跟家長談話,語言要客氣。對幼兒多表揚少批評。 (6)家訪時,以真誠為貴,不可借家訪解決私事或收受「禮物」。 (7)家長未提出邀請,不要在幼兒家裡隨意參觀。但可以要求看看幼兒的房間,以示關心,並對幼兒做些了解。 (8)家訪時間不宜過長,達到預期目的,即應告辭。 二、與家長日常溝通禮儀 1、與家長溝通禮儀 (1)熱情接待來園的幼兒家長。家長來訪教師要立即起身,問明來意。 (2)談話時要控制音量並保持距離,認真傾聽家長的敘述。 (3)營造寬松的氛圍,要以平等的身份與家長交談。 (4)對孩子的評價一定要客觀全面,既肯定優點與進步也要真誠地提出不足之處。 (5)交談時不要與別的幼兒比較。談完後要肯定溝通收獲。 2、與家長溝通技巧 (1)、尊重家長,態度誠懇;主動微笑,用字遣詞優雅;儀態端莊,包括肢體語言。 (2)選擇恰當的溝通時間與地點,向對方表示善意與歡迎 。 (3)保留對方的面子,委婉地透露壞消息。 (4)適時提出建議,詢問對方的意見。 (5)不要倉促地做決定,不要催促對方下決定。 (6)強調溝通雙方相同的處境,充滿信心地進行溝通。 例如: 家長反映問題——態度冷靜,讓家長把話說完,認真委婉。如:謝謝!讓我們再了解一下。請您放心,我們再商量商量,盡量幫你解決。 家長之間發生沖突——穩定家長情緒,分別與家長談話。如:別著急,孩子在園發生事情,責任在我,您有什麼意見和我們說。 孩子發生事故——如實說清,表示歉意。如:真是對不起,今天……麻煩您多觀察孩子,有什麼不舒服時,需要我們做什麼盡管與我們聯系。 家長晚接孩子——主動熱情,耐心接待。如:沒關系,請您今後商量好誰接,免得孩子著急。 家長饋贈物品——禮貌回絕。如:您的心意我們領了,照顧孩子是我們應該做的,您別這么客氣。 找個別家長談話——態度平和,講究藝術。如:對不起,耽誤您一會兒時間。 與家長聯系——體貼關心、禮貌客氣。如:您好!我是*老師,今天**不舒服,您看是不是帶他去醫院?謝謝!給您添麻煩了。 3、注意事項: 一忌居高臨下 二忌自我炫耀 三忌口若懸河 四忌心不在焉 五忌隨意插嘴 六忌節外生枝 七忌搔首弄姿 八忌挖苦嘲弄 九忌言不由衷 十忌故弄玄虛 十一忌冷暖不均 十二忌短話長談 與同事共處禮儀 1、尊重為先,親密有度。禮儀的核心就是尊重,「敬人者,人恆敬之;愛人者,人恆愛之」,尊重是相互的,但是從我們每個人來講,必先主動施與才能有所回報。 2、將心比心,利益共享。想要進行卓有成效的合作,都必須使之具有堅實的物質基礎,不僅要提倡患難與共,而且也要講究有福同享,彼此雙贏。 3、遵守「白金法則」——別人希望你怎麼對待他們,你就怎麼對待他們。就是不要以自我為核心,要學會真正了解別人呢,然後以他們認為最好的方式來對待他們,而不是我們中意的方式。 4、分享快樂,不要招搖。當你取得了成績,有了高興的事情,要真誠地與同事分享,而不是炫耀。 5、批評有益,注意方法。諍友是人生的財富,批評不要忘記尊重,不要忘記「黃金定律」(黃金定律是指:你希望別人怎麼待你,你就怎麼待別人)、「白金法則」。 6、擇善而從,多贊美,少嫉妒。「三人行,必有我師」,要善於向同事學習。「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多從他人身上尋找優點,吸收學習,對於他人的缺點多寬容、理解,同事取得成績,要由衷地贊美祝賀而不是嫉妒排斥。 7、化解誤會,求同存異。一切以大局為重,以工作為唯一中心,不計較一些小利益的得失,各退一步,海闊天空,力求殊途同歸,圓滿完成工作。 8、熱情開朗,做個「開心果」。幽默開朗的人容易得到大家的信任和好感,他們的生活態度會感染著身邊每一個人,使整個群體充滿了蓬勃向上的朝氣。 9、互助是美德,兄弟明算帳。同事有了困難大家互相幫助是一種美德,我們都願意與開朗大方的人交朋友,但是同事之間我們提倡親兄弟明算帳。 教師微笑的作用 1、表明心境良好。面露平和歡愉的微笑,說明心情愉快,充實滿足,樂觀向上,善待人生,這樣的教師才會產生吸引學生的魅力。 2、表明充滿自信。面帶微笑,表明對自己的能力有充分的信心,以不卑不亢的態度與學生交往,使學生產生信任感,容易被學生真正地接受。 3、表明真誠友善。微笑反映自己心底坦盪,善良友好,待人真心實意,使學生與教師交往中自然放鬆,不知不覺地縮短了心理距離。 4、表明樂業敬業。工作崗位上保持微笑,說明熱愛本職工作,樂於恪盡職守。 飾物的禮儀 一、佩帶飾物的原則 1、數量原則。戴首飾時,數量上的原則是以少為佳,點到為止。 2、色彩原則。戴首飾時色彩上的原則是力求同色。 3、質地原則。戴首飾時質地上的原則是爭取同質。 4、身份原則。戴首飾時要令其符合身份,顯優藏拙。 5、體形原則。戴首飾時要使首飾與自己的體形相配,不盲目模仿,揚長避短。 6、季節原則。戴首飾時多戴首飾應與季節相吻合。 7、搭配原則。戴首飾時,搭配上要盡力使服飾協調。 8、習俗原則。戴首飾時要懂得寓意,避免尷尬。遵守民間地域習俗。 二、飾物佩帶方法 1、戒指的戴法。食指:表示目前獨身且覓偶;中指:表示正在熱戀中;無名指:表示已婚;小指:表示持獨身態度。但上班時不帶戒指。 2、手鐲和手鏈的戴法:戴在右臂,表示「我是自由的」;戴在左右兩臂或僅是左腕,表示已婚。 3、胸花的戴法:一般戴在左胸部位,在從上往下數的第 一、二粒紐扣中間。 4、手提包的用法:手提包的顏色要與季節、服裝、場合、氣氛相協調。在嚴肅的社交場合,可使用顏色較暗、形狀較方正的提包;參加舞會或宴會,可使用顏色鮮艷的羊皮小包或緞面小包。夏季提包應該小巧淡雅,冬季提包可以艷麗明塊,以展示教育工作者的獨特魅力。 5、手錶的戴法:在社交場合,佩帶手錶,通常意味著時間觀念強,作風嚴謹。 著裝禮儀 一、女士著裝六不原則 1、衣服不允許過大或過小。 2、不允許衣扣不到位。 3、不允許不穿襯裙。 4、不允許內衣外觀。 5、不允許隨意搭配。 6、不允許亂配鞋襪。 二、日常服裝五忌 1、忌露 2、忌透 3、忌緊 4、忌異 5、忌亂 三、服裝的配色藝術 (一)三色原則 1、西服、襯衫、領帶、皮鞋、手帕、襪子等不

5. 幼兒園老師要注意哪些禮儀2000個字

給紅包就寫一字一塊

6.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在公共場合怎麼要求自己的禮儀規范

幼兒園教師禮儀規范細則

禮者、敬人也」,這是教師禮儀的首要原則,也是教師禮儀的靈魂所在。幼兒教師每天都要和孩子、家長以及社會上的人們溝通,她們的著裝打扮、言談舉止、待人接物等反映了本人的修養和品位,更是幼兒學習效仿的榜樣。我園是一所省級文明單位,而教師作為一個窗口更應該時刻都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在日常工作中以良好的形象和規范的行為感染、引導幼兒。 那麼,幼兒園如何規范幼師禮儀,讓幼師做文明教師,建文明校園,創素質之美。

一、儀容儀表——自然和諧、秀外慧中
1、頭發——前不擋眼後不披肩,過肩長發應束起或盤起,發型不誇張,不理過短的頭發,不染誇張彩發(如:紅、藍、金黃等)。
2、手部——勤洗手、勤剪指甲,不留長指甲,不塗色彩鮮艷的指甲油。
3、面部——牙齒潔白,口腔無異味;保持眼部整潔,不戴墨鏡和有色眼鏡。
4、妝容——日常生活化妝自然大方淡雅,與膚色相配,杜絕濃妝,不使用氣味過濃的化妝品。
5、著裝——柔和大方、便於活動。不穿吊帶背心、超短裙等過於暴露或透明的服飾。
6、鞋子——帶班時不穿拖鞋、赤腳,當班時間穿平底鞋。
7、佩飾——帶班時不佩帶戒指、耳環和耳釘及太誇張復雜的胸飾,所戴佩飾應符合衛生和安全要求。

二、行為舉止——自然規范、親切優雅
1、臉部——真誠微笑,神態自然,給人親切、和藹、可信之感,不故意掩蓋笑容,忌面色陰沉、橫眉立目。
2、眼神——親切有神,轉動幅度適宜,合理分配目光,讓每個幼兒都感受到教師的關注,不可長時間凝視一名幼兒。
3、守時——按時上下班,參加各類會議及活動不遲到、早退。
4、坐姿——入座起座左入左出,動作輕緩,面對幼兒坐姿端正,雙腿並攏,上身正直,雙手自然擺放。
5、站姿——身體挺直,挺胸收腹,抬頭沉肩,雙腿靠攏,雙目平視,雙手自然垂放,或交握在腹前。
6、走姿——上身正直不動,雙肩平穩,重心前傾,速度適中,步幅恰當,輕手輕腳,忌連蹦帶跳或步履過緩,不可多人並排而行。
7、蹲——身體直立,雙膝靠近,臀部向下,腳掌支撐,不可在行走中突然下蹲。

8、手勢——准確適度、自然大方,忌拘謹僵硬、當眾搔頭、抓癢,帶班時不雙手交叉抱臂或雙手後背。

三、文明語言——主動熱情、文明禮貌

1、接待來賓:

主動詢問——您好,請問您找誰?請問您有什麼事嗎?需要幫忙嗎?

被動受問——哦,抱歉,這個我還不太清楚,我可以幫你問一下。
2、打電話:

打電話——先問好,然後做自我介紹,接下來再說事。如:「喂,您好!我是X班的XX老師,你是某某的媽媽嗎,是這樣的……」

接電話——先問好,然後做自我介紹,接下來再詢問。如:「喂,您好!臨海市機關幼兒園X班XX老師,請問你找誰?有什麼事么?」

放電話——等對方放下電話,然後再掛機。
3、對待幼兒:

無意過失——耐心安慰,不指責埋怨幼兒。如:傷著沒有?下次小心。

組織活動——語速適中,指令簡潔明了,語言生動、有趣、兒童化。如:請吃好點心的小朋友輕輕地把小椅子搬到旁邊。

師幼互動——熱情溫和、積極應答、仔細觀察、不斷提示、給於評價、鼓勵欣賞。如:你真愛動腦筋,真棒!

遇到困難——鼓勵幼兒增強自信,不諷刺挖苦。如:你肯定能行,試試看吧!別著急,我來幫助你。

有意過失——堅持正面教育,及時解決。如:有事好好說,不能動手。相信你是好孩子,以後不會再做這種事。日常生活——親切關愛,體貼入微,力求體現母愛。不講粗話、臟話,不訓斥幼兒,忌大呼小叫。如:有點不舒服是嗎?讓我看看褲子有沒有濕了。
4、對待家長:

家長反映問題——態度冷靜,讓家長把話說完,認真委婉。如:謝謝!讓我們再了解一下。請您放心,我們再商量商量,盡量幫你解決。

家長之間發生沖突——穩定家長情緒,分別與家長談話。如:別著急,孩子在園發生事情,責任在我,您有什麼意見和我們說。

孩子發生事故——如實說清,表示歉意。如:真是對不起,今天……麻煩您多觀察孩子,有什麼不舒服時,需要我們做什麼盡管與我們聯系。

家長晚接孩子——主動熱情,耐心接待。如:沒關系,請您今後商量好誰接,免得孩子著急。

家長饋贈物品——禮貌回絕。如:您的心意我們領了,照顧孩子是我們應該做的,您別這么客氣。

找個別家長談話——態度平和,講究藝術。如:對不起,耽誤您一會兒時間。

與家長聯系——體貼關心、禮貌客氣。如:您好!我是*老師,今天**不舒服,您看是不是帶他去醫院?謝謝!給您添麻煩了。

7. 幼師生遵循哪些禮儀規范

一、有愛心才能有信心恆心
孩子是國家的未來,是家庭的希望。熱愛孩子,就是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對聽話、接受快的孩子,老師自然容易喜歡;對不用腦、接受慢的孩子,才是考驗老師有沒有愛心的試金石。
二、有愛心才能細心關心
在與幼兒的日常接觸中,總跟瑣碎的事情糾纏在一起。然而就是這些微乎其微的小事中,常常體現出教師有沒有「愛心、平常心、細心、耐心、責任心」。
三、選擇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
傳統的教學方式是以教師講解為主,教師缺乏教具演示,缺乏圖案色彩,缺乏生動的游戲,乾巴巴的說教索然無味。課堂上,老師總會要求幼兒「小手放在小腿上」「小手背後,乖乖坐好不準動」等等,幼兒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的灌輸。新《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應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於生活和游戲之中」。要改變傳統的注入式教育,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注重在游戲、生活中教育幼兒,集體、小組、個別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並用,爭取家庭、社區的支持與配合,使幼兒在生動、活潑的活動中得到主動地發展。應允許幼兒自主選擇活動內容和活動方式,允許自由選擇夥伴,允許有自己的見解,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作為幼兒教師,應清楚地認識到:兒童不是一個需要填滿的容器,而是一個需要點燃的火把。
四、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關系
在傳統的觀念中,老師總是權威的化身,老師總是對的,傳統的師幼關系就是:我說你聽、我教你學、我講你做。在師幼互動中,由於教師把自己更多地定位為管理者和控制者的角色上,因此,在不少時間,幼兒首先是不被允許發起互動信號的,如在進行集體教育活動中,幼兒首先要做到的是安靜,而不是和教師發生交流和互動。又如,不少教師更為關注的是「班上是不是出事」、「有沒有消極行為」,至於幼兒到底在干什麼,或幼兒心理、情感上有什麼特殊需要,教師並不在意;在師幼互動中,幼兒更多將自己定位為互動中的服從者,聽從和遵守的成份更多,比如,要「好好和大人說話」、「想做什麼必須向教師申請」等。教師沒有把幼兒作為一個平等的個體,教師與幼兒之間缺乏情感的交流與互動。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教師與幼兒應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關系。因此,教師與幼兒的關系是平等的,教師應尊重幼兒、信任幼兒。教師是孩子的合作夥伴,是玩伴,是與幼兒一起學習、一起成長的人。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要求教師「蹲下來說話,抱起來交流,牽著手教育」,就是倡導師幼間民主、平等的對話關系。由於傳統師道尊嚴思想根深蒂固,再加上本地區幼兒教師觀念滯後,要真正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關系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五、賦予教師愛的魔力
德國學者斯普朗格曾經將「愛」比喻為教育的「根」。在兒童教育中,「教育愛」不斷滋養著兒童教育這棵「大樹」,為其茁壯成長提供必需的各種「營養」,例如:教育愛可以滿足兒童愛的需要,賦予教師神奇的「魔力」,是教育智慧永不枯竭的源泉等等。正是教育愛賦予了教師以神奇的魔力,使其可以「化腐朽為神奇」、「化消極為積極」以及「化不可能為可能」。

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有時,對孩子的愛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孩子都十分在乎老師的態度,不管是調皮好動的孩子,還是性格內向的孩子,有時,老師的一個微笑,一個擁抱,甚至一個贊許的眼神,摸摸他的小腦袋,拉拉他的小手,和他說上幾句悄悄話,都會讓孩子興奮不已,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古語道:親其師則信其道。作為幼兒教師,千萬不要吝嗇自己的愛,因為你在給予孩子愛的同時,孩子也會用同樣的愛來回報你。教師要把幼兒當作自己親密的朋友,容忍幼兒的缺點,尊重幼兒的話語權,控制自己的情緒,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動人,始終微笑地面對每一個孩子,熱愛每一個孩子。有人說過這樣段話:師愛,沒有樹高,沒有花香,卻有海的胸襟,山的脊樑,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贊賞的話語,一個溫暖的微笑,也許就可以改變一個孩子。

同時,教師要對每個孩子都報有期待,教師要相信每個孩子都有聰明的火花,都是可造之材。每個孩子都有它的優勢領域和弱勢領域,幼兒園里不存在誰聰明誰不聰明的問題,也不存在這個孩子有多聰明的問題,而只存在這個孩子在哪方面聰明的問題。幼兒園里沒有「笨孩子」「壞孩子」的說法,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也是出色的。作為教師,就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和閃光點,對他們進行激發、鼓勵增強其自信心,使其在弱勢領域也有進步。「羅森塔爾效應」就證明了期待對人的重要作用,即「你如果把一般的學生看作天才,對待他如同天才,他果真成了天才」。
六、具備學習和反思的能力
每一位教師都應有一顆求知心。現代社會日新月異,各種新知識、新技能層出入窮,獲取一勞永逸知識的時代已成為過去,在學習化社會里,幼兒園教師的生存也是一個永無止境的完善和學習過程。新時代背景下,要求教師要成為研究者、學者,而不單單是教書匠。如果我們還以陳舊落後的知識和方法去教人、管人的話,勢必誤人子弟。再加上,幼兒興趣愛好廣泛,好奇好問,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迅速回應兒童的需求,及時滿足他們的好奇心,維持兒童對周圍事物與環境的探知興趣,引導他們正確認識周圍事物。如果教師對孩子的問題一問三不知,也有損老師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教師要給幼兒一碗水,自己僅有一桶水是不夠的,要成為涓涓的小河。因此,教師要有知識更新的緊迫感,利用點滴時間去學習。

教師要學會反思。反思性教學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通過孩子在活動中的反應和表現,老師就能夠分析出主題的選擇是否符合幼兒的興趣與需求,所確定的教育目標、教育內容和所投放的材料是否適宜,教育的組織形式和教師的指導,是否有助於幼兒主動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並獲取知識經驗,所有這些都需要老師進行反思。教師反思的過程,就是教師自我學習、自我提升的過程。波斯納曾經指出,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麼,即便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復」。他提出一個教師成長的簡要公式:經驗+反思=成長。由於教師們整天埋頭於組織教學、寫計劃、寫總結、備教案等等,很少抬起頭來去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與方法,因而缺乏自我學習與反思的觀念與能力,不利於教師的專業成長。

熱點內容
夏利的歷史 發布:2025-09-14 09:20:56 瀏覽:780
歷史游記 發布:2025-09-14 05:10:18 瀏覽:891
歪歪的歷史 發布:2025-09-14 05:06:45 瀏覽:144
健康教育字 發布:2025-09-14 03:12:43 瀏覽:564
師風師德體會培訓心得 發布:2025-09-14 02:35:01 瀏覽:571
輪指教學 發布:2025-09-14 01:44:11 瀏覽:413
師德師風感受 發布:2025-09-13 23:53:20 瀏覽:790
成都初中數學 發布:2025-09-13 20:04:01 瀏覽:819
星巴克招暑期工嗎 發布:2025-09-13 19:56:46 瀏覽:225
圍棋老師招聘信息 發布:2025-09-13 19:40:59 瀏覽: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