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源教師
Ⅰ 廣東省韶關翁源,教師工資平均不到兩千元,房價三千多元了……
是的來 很大的不和諧 我也自是當地的教師 我們所說的三千 不是什麼好房子的價錢 而是平均的電梯房一般的房子價錢 不像樓上兩位說的拿5000 或者7000的工資房價幾萬的 你們那是買的地段好的 我們這是一般的就這個價錢了 再看看我們的工資吧 兩千不到 做教師 情何以堪 難怪社會上這么多人看不起教師的 難道廣州豬肉就能比翁源的豬肉貴20塊錢 廣州一手新房一樣有1萬多1方的 你非要拿5萬的來說話 那也沒辦法的
翁源周陂中學不掛網公布此類信息。
如有合法需要,
可直接詢問學校辦公室、教務處。
金猴獻瑞,吉星臨門。
祝你好運。
Ⅲ 翁源的教師待遇如何
待遇在本地區來說算可以,比一般公務員還高.
如果論在外面消費,如到外面吃喝玩樂,在粵北這樣的山區就算高的了.
Ⅳ 翁源縣教師工資能開多少能不能開到兩千啊我急啊大家幫幫忙啊!
我就是翁源人.我的親人做教師15年了.
現在在翁源要看你教什麼科.
如果是主科還是班主任就不只2000.
如果你教雜科的話那就只有1500左右嘍.
呵呵~~~~
不過最好還是自己努力.翁源也蠻好的.
Ⅳ 我的一朋友在廣東省韶關翁源做一名教師,聽說待遇不好,何時才有提高工資
努力考個研究生,在轉到市區去教書吧。市區的話一般買車買房子是很容易的,還可以炒更
Ⅵ 我是一個湖南的老師,我想到我女朋友那去工作,聽說廣東省翁源縣縣教師待遇很差,是不是
不會比工人差 這是可以肯定的 但相對來說還是比較低的工資
Ⅶ 廣東農村教師工資有提的希望嗎尤其是翁源教師工資
呵呵,流傳一句話:教師漲工資等於 空調。
既然嫌工資低不如轉行。
Ⅷ 翁源教師離婚應給多少撫養費合適
撫養費要結合當地生活水平,法定一般在支付撫養費一方的收入的20-30%。
Ⅸ 請問為什麼在廣東省韶關市翁源縣老師與其他行業相比收入是非常低聽說連護士不如
我父母都是教師···在全韶關是最低的工資···
不知道為什麼,管理不好吧··
Ⅹ 翁源縣的教育
縣城幼兒園
1956年10月,附城小學創辦幼托班,招幼嬰50名,多是機關幹部子女,由3位女青年看護。1961年2月,遷蔡屋樓側,建有平房20間。後建教學樓2座,宿舍樓1座,共1800平方米,改稱翁源縣屬機關幼兒園,分大、中、小16個班。幼兒874人,教職工44人。幼兒中午留園開飯。
1982年,商業局、建築公司、人民醫院、氮肥廠等單位,公辦起7間幼兒園。入園幼兒683人(不包縣幼兒園)。幼兒園貫徹教育部頒定的教育方針、教學大綱。教育內容有:生活衛生習慣、體育活動、思想品德教育、語言、計算、常識、音樂、美術8項。幼師採用幼燈、木偶等教具,進行直觀、形象、多練的教學;同時開展適應幼兒心理、生理特點的游戲活動,增進幼兒身心健康。
1987年縣城有幼師64人,其中幼兒師范畢業的8人,參加幼兒師范函授畢業的30人,達到學歷合格的師資佔43.7%。
農村幼兒園
1985年,全縣農村辦起托兒所、幼兒園617間。入幼託人數19497人,占幼兒總數的91.2%。1960年農村托兒所停辦。
1981年,農村體制下放,群眾集體開辦的幼兒園26間,51班,入幼兒1500人。同時有9個鄉、鎮村辦起學前班。
1987年統計,全縣有幼兒園26間,51個教學班,入園幼兒1590人。農村學校附設一年制學前班134個,3684人。入園(班)幼兒3~5周歲達25.2%,6周歲達64.8%。 民國元年(1912),將明倫高等小學堂改為縣立高等小學,年招收學生1班。課程開設有:修身、國文、算術、中國歷史、地理、手工、圖畫、唱歌、體操。此外,男子加課農業,女子加課縫紉。20年代創辦翁源縣立第一女子國民學校,春季招生36人。開設課程比縣立高等小學少歷史、地理兩科。這兩間學校設有圖書閱覽室和學生成績展覽室。體育活動有鞦韆、浪橋、滑梯、排球、乒乓球等項目。
民國2年(1913),設於南浦社學的第五區區立五鳳高等小學開始招生,間年招生一個班,春季始業。民國9年,三華中學附設一所高等小學,民國12年春遷周陂,為第二區區立高等小學,民國14年,教育部通令小學改制,分小學為初級、高級,初級修業7年,高級2年,縣立高等小學及南浦、周陂高小同時改為2年制。民國15、16年,先後在壩仔設第三區區立高級小學,在第六區設南浦私立高級小學。民國18年在利龍設第七區區立高級小學。民國20年,設三華高等小學。民國23年,在江鎮鄉設第四區區立高等小學,5年後遷新江太平寺初級小學。民國31年,全縣有中心國民學校16間,96個班,學生3840人;保國民學校145間680個班,學生14960人;私塾67間,學生687人。
1949年9月15日翁源解放。縣文教科接管全縣小學校,根據各鄉村命名某鄉(村)人民小學,接收原各校的財產和經費。1952年下半年,各鄉鎮小學和村校改為公立。教師工資和辦學經費由縣財政負擔。1953年,縣決定辦好鄉村完全小學,具體指定龍仙、周陂、三華、利龍、翁城、展旗6間完小。1958年公社化,國務院頒布《關於教育事業管理權力下放問題的解決》,教育領導體制下放公社統一管理。各社為了「大躍進」,常抽調師生勞動,影響學習。此後幾年,國民經濟呈現「馬鞍形」發展,教育也隨之波動。因1957年整風反右,部分教師被劃為右派而開除出隊,教師不足,1958年開始吸收部分民辦教師(以當地集體負擔工資、糧食,財政給予適當補貼)。同時,小學由241增至301間。
1961年12月,縣文教局總結1958~1961年的經驗教訓,強調全面貫徹教育方針,確保教育質量。各校開展教學研究,扭轉局面,教學秩序逐步正常。1962年,貫徹「調整、充實、鞏固、提高」的方針,對學校進行整頓,壓縮教職工老弱病殘者264人。1963年下半年,中央批准「全日制小學工作條例四十條」(試行草案),強調必須注重對學生進行德育、智育方面的教育,必須注重語文、數學教學。同時把部分公辦小學轉為民辦公助,教學秩序恢復正常,學生成績回升。
「文化大革命」期間的1967年至1968年,農村公辦小學下放到大隊來辦,實行貧下中農管理學校,縣城學校則派工人宣傳隊進駐。各校批判「智育第一」和「師道尊嚴」實行「開門辦學」,「走出去、請進來」,即把學生帶到社會上進行現場教育、實地學習,把貧下中農、老革命請進學校憶苦思甜、講種田知識、講革命斗爭故事。每星期雖有幾節文化課,但普通都取消全國統編課本,自編工農兵知識教材,語文課則以《毛主席語錄》為主。1967年下半年起,小學學制縮短為5年,同時取消升學考試制度,採取貧下中農協會或大隊革命委員會推薦辦法。1969年後,雖然學校秩序逐步正常,但仍以生產勞動和政治活動取代大部分課程教學。學校盲目發展,教師濫竽充數,各校大辦小農場、小工廠,以勞代教,學生難以學到文化知識。
1981年,各校貫徹教育部頒發的《小學生守則》,管理制度逐步健全。小學校長、教導主任的任免及教師調動改由縣教育局直接管理。1982年,大力宣傳、動員普及小學教育,並聯成「家庭、學校、社會」三結合的教育網,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9%。以上,同時控制了學生流動現象,受到省教育廳嘉獎,評為「實現基本普及小學教育」先進縣。
1985年,國家教委提出恢復小學六年制。全縣開始採用六年制課本,對四年級採取分流措施。成績好的學生原五年制課本,較差的學生六年制課本。
建國後初級小學課程「文革」前設語文、算術、音樂、圖畫、體育、勞動;「文革」後增加常識。高級小學課程,「文革」前設語文、算術、自然、歷史、地理、音樂、圖畫、體育、勞動;「文革」後「自然」改為「常識」,取消歷史,龍仙鎮一、二、三小增設英語。 1949年9月16日,縣人民政府接管4間中學。10月,南浦、翁北初中改為公立。南浦初中改稱縣立第二初級中學(簡稱二中),遷龍仙冬瓜壢辦學;翁北初中改稱縣立第三初級中學(簡稱三中)遷江尾辦學。原縣立第二初級中學,為紀念徐尚同烈士,改稱尚同初級中學(簡稱尚同中學)。
1951年,一中易名羅江中學;二中易名八泉初級中學;三中易名北英初級中學。1952年春,高中部並韶關北江中學。全縣有4間中學,10個班450人,教職工40人。
1953年下半年,八泉、北英兩校並入羅江初級中學。其時,中學管理體制由專署下放縣。中共翁源縣委宣傳部,召開中學教師座談會,研究蘇聯教育理論,採取五段教學法進行教學。翁源缺外語教師,取消英語學科。
1956年秋,一中復辦高中,招生52人。同時恢復八泉中學,招初中2個班100人。第六完小(壩仔)戴帽辦初中一年級,招生50人。1957年下半年翁一中高中部並入八泉中學,八泉中學成為縣、市重點中學。
1958年秋,尚同中學開辦高中,招收學生50人。全縣有高中4個班,學生209人。初中4間,小學附設初中7間,共44個班,學生1285人,中學教職員工101人。各校走出校門,支工支農,大搞教育革命,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經常停課。翁一中改名為三華中學,成立學校公社,創辦廠場,要求學生勞動,自供自給。
「文化大革命」10年,從數量看,初、高中迅猛發展,統計前後10年數字,對比於下:
1966年:初中8間,50個班,學生2505人,教職工118人;高中2間,6個班,學生274人,教職工16人。
1976年,初中129間(含小學附設初中),301個班,學生10997人,教職員工492人;高中15間,93個班,學生4725人,教職員工209人。校數多,班額小。教師層層升級,教學質量下降。
1977年,全國恢復高考制度。為提高教學質量,1980年高中調整為9間,1983年調整為6間。1984年,按國家教育委員會計劃,開設職業中學,三華中學開農技班、畜牧班;壩仔中學開農機班、電器班;龍仙中學美術班、音樂班、體育班。1987年六里中學開蠶桑班、水產班。職業中學課程,採用普通中學課本,縮為二年制,稱乙種本,每周增設10節專業課。畢業生高考時,採用第二套試題。至1987年,普通完中有翁源中學、尚同中學、龍仙中學;農職完中有三華中學、壩仔中學、六里中學。初中有岩庄、松塘、江尾、周陂、礤下、廟墩、南浦、附城、鐵龍、新江、育英、紅嶺、官渡、壩仔二中工14間。學生11954人,教師62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