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師老師 » 好老師怎麼做

好老師怎麼做

發布時間: 2021-07-20 22:22:43

⑴ 怎樣才能做一名好老師

一、心中有愛。
教師,心中要有愛,這種愛不僅是對工作的熱愛,更是對學生的關愛。 用真愛去關心學生。對「好學生」關愛備至,而對「差學生」更應加倍的關愛與呵護。用愛去發現他們學習上每一點滴的進步,去尋找他們生活、品德上每一個閃光點,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勵,讓他們感到溫暖,增強自信,縮小師生間心靈上的距離,使他們把教師當成知心朋友。融洽的師生關系可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產生對教師的信任感,尊敬感。所以一個好老師首先要具備的就是仁愛之心。要能從學生成長的出發,關注學生學習品質的形成,要成為學生學習的朋友,學習的知己,成為學生生命成長的同行者,領路者和鼓勵者。
二、提升素質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必須先有一桶水。我認為要做一名好老師,甚至必須有一河的活水。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學習,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淵博的文化知識。教師的專業知識是教書育人的資本,是將學生培養成才的必備條件,是教師必備的業務素質。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此外,教師更應具有淵博的知識。淵博的知識能有益於增強教學效果,滿足學生的求知慾,也是適應現代社會科技不斷發展的需要。作為教師,平時應盡可能多的了解各方面的知識,以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用自己的知識感染學生,使教學過程逐漸成為師生交流,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
三、勇於創新
做一個好教師應該具有獨特的教學藝術,教學藝術直接關繫到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效率,新的課程標准要求我們教師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一名好教師一定會給孩子營造一個有詩意的課堂,使教學成為師生生命發展的載體,煥發師生生命的活力,塑造學生完整健全的人格。在這樣的課堂里,師生民主平等;知識是師生互動生成的;學生成績的評價是全方位的、立體的、運動的。
要成為一名好教師還應不斷地改革創新,只有不斷地學習新知識,新理念,才能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創新,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
四、健康心態
好老師應該有著開闊的胸懷,還要在平淡無奇的教學生涯中學會找尋自己的幸福感。過去人們常把老師比做「紅燭」,照亮了別人,燃盡了自己,未免有點悲愴,但這也恰是老師的勞動成果和幸福所在,因為他用自己的綿薄之力「照亮」了別人,為社會作出了自己微不足道的貢獻,他受到了社會和別人的肯定和尊敬,這樣的精神財富是永恆的,是物質財富難以比擬的。
做一名好教師應該成為我們每位教師終生為之追求的奮斗目標,只有腳踏實地,從小事做起,從眼前做起,堅持不懈,不斷反思,不斷改進,才能真正實現做一名好教師的崇高目標。

⑵ 怎樣做一個好老師

怎樣做一個好教師,不僅是新上講台教師要思考的問題,對每位教師都是個永恆的題目。 今年我已經是一個有著四年教齡的教師,,如何當一個讓學生喜歡的好老師,這一直都是我在思索的一個問題,也是我所不斷追求為之奮斗的目標。在我心目中的好老師應該具備以下幾個方面。 一、愛崗敬業,盡職盡責 做一名好老師應該有職業之愛。干一行,愛一行,既然自己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就要擁有對事業的執著和熱愛,懷有強烈的責任感。只有有了對事業的執著和熱愛,崇高的使命感和責任心才油然而生;只有有了對事業的執著和熱愛,才會熱愛學生;在工作過程中要求自己,規范自己的言行,忠誠黨的教育事業,敬業、愛校、愛生。為人師表,以身立教,樂於奉獻,不計個人得失,一切服從工作需要,自覺地積極地為每一位學生的健康成長盡心盡力,盡職盡責。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結合自己的崗位和教學實際,教師不僅是經師,更是人師、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要培育好一代又一代的學生,使他們成才,成人,以適應社會生產力的要求,實踐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要愛業,愛業也就是敬業。而敬業與愛學生是分不開的。要愛學生,要讓學生喜歡你。春雨能溫暖冰封的泥土,朝陽能撫慰心靈的湖水,生命的歌聲能喚醒一粒粒沉睡的種子。愛學生,就要像春風化雨般無聲,讓他成為莘莘學子心目中的一種看得見,摸得著的最為催人奮進的有效情愫,讓他成為人的一生中一道最賞心悅目的亮麗景緻。師愛是每個學生都應充分享受的權力,充分沐浴愛的霞光。留有死角的師愛是一種不公平的師愛,不成熟的師愛,因此我特別關注那些有問題的特殊孩子,我也有孩子,也許是因為我做了母親,我特別能體會孩子的心情,孩子的感受。所以我從來沒有因為他們差而去放棄,因為他們就像是一顆蒙著塵埃的珠子,作為教師的我有責任去發現他們,重視他們,為他們擦拭,幫他們發亮。也許他們的光是微弱的,但是我們要相信有光就會有希望。他們的接受能力差,我們要不厭其煩地一遍又一遍地為他們講解。讓這些孩子不斷取得進步,慢慢跟上班集體前進的腳步。 二、加強學習,提升自身素質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更何況一名人民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必須有一桶水。我認為要做一名好老師,甚至必須有一河的活水。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學習。首先,學習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黨員先進性的理念等,思想上始終與黨中央保持一致,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其次,學習現實生活中鮮活的事例,比如象為救護學生而獻出自己生命的小學教師殷雪梅;為捐助貧困失學兒童而勞累過度身患重病的藝人叢飛;優秀的共產黨員張斌、雷燕等,把他們作為自己行動的楷模,學習的榜樣,吃苦在前,享樂在後。再有,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用以指導自己的實踐,滋潤自己的心田,提高自己的業務知識和能力。積極參加各項業務活動,吸收新的信息,多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多進行教學反思,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和教科研的能力。只有不斷學習,善於學習,才能不斷提高自我,完善自我,才能吸引學生喜歡學習我所教的課程。 三、與時俱進,勇於創新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尤其在知識經濟時代,科技發展日新月異。面對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面對新一輪課程改革,面對新時代的學生,做一名好老師,我認為要與時俱進,勇於創新。不斷探索新的途徑方法,以學生為主體,課堂不教死書,死教書,不能像以前一樣,就課本教課本,而要更新觀念。 四、教師要學會尋求自己的幸福感。 作為一名教師還要在平淡無奇的教學生涯中學會找尋自己的幸福感。教師中也不乏那些一切向前看的老師,一旦有一天他的物質天平失去了平衡,那麼他的工作也終將會受到牽連。也許你在正常的教學工作外還付出了許多,這說明你是一個富有責任感的好老師。但如果因為付出了辛勞而追求或奢望獲得額外的回報,那你就需要端正一下自己的態度。教書育人本來就是教師應盡的職責,你只是在完成你的本職工作而已。 許多老教師說,這樣的時刻他們是最幸福的:幾十年後,當他的學生桃李滿天下,為社會作出貢獻,回到母校,拜訪老師,回顧當初老師指引的為人為學的道路,感到使他一生受益,他們的成就也有老師們的一份勞動在其中。過去人們常把老師比做紅燭,照亮了別人,燃盡了自己,未免有點悲愴,但這也恰是老師的勞動成果和幸福所在,因為他用自己的綿薄之力照亮了別人,為社會作出了自己微不足道的貢獻,他受到了社會和別人的肯定和尊敬,這樣的精神財富是永恆的,是物質財富難以比擬的。 五、好老師還應該有一個健康的心態。 好老師應該有著開闊的胸懷,勇於接受各種批評與自我批評,充滿愛心與責任感等等。做一個好老師很不容易,對於一個年輕老師來說更是認識膚淺。我們只有在實踐中不斷思考和探索,才有可能向之邁進一步。毛蓓蕾老師臨終前囑咐:每位老師都要熱愛教育事業,每位老師都要熱愛我們的孩子。千萬不要把孩子估計錯了,估計少了,估計小了。孩子們的事沒有一件是小事。他們的事在老師心中應是大事,要事。把小孩子的事做好就是我們老師的責任。做好了我們會感覺活的很有意義。我想這大概就是好老師典範吧。我會用我的實際行動,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好老師。

⑶ 如何做一名好教師

教師專業化是當今教師教育領域的主要發展趨勢,早在196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關於教師地位的建議》中,就將教師職業確定為一種專業。「教師職業應當成為一種專業」這一觀點已經得到了學界的普遍認可,教師作為一名專業人員,需須有體現其專業特質的獨特方面。我國現有的教師專業標准規定,一名專業的教師需須具備專業理念和專業師德、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
專業理念是教師成長的。俗語有雲:「態度決定一切」,一個人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的態度是否端正,同樣,能否地將自己的知識傳授給學生,態度也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要本著「學生第一」的原則,將學生放在第一位,擺正心態,教師要換位思考,從學生的角度來考慮問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都是相互的,你能夠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學生當然能夠體會到,這樣他們的配合度就比較高,從而為授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其次,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 做事易,做人難,不管從事哪個行業都要有自己的職業道德,我們不可以「愛一行,干一行」但是可以「干一行愛一行」,我們也無需將道德高標奉為至上的准則,只要踏踏實實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好。
專業知識是教師成長的條件。學科專業知識是作為一個教師首先要具備的知識,在專業知識方面,我們不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作為教師要有一個相對比較完整的理論體系。除此之外,教師還需須掌握教育學、心理學等知識,這些知識可以讓我們了解教學的規律以及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徵,從而能夠地將自己所學的知識傳授給學生。教師同學科講師都有比較好的理論積淀,但是教師可以將自己所學得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而學科講師則不具備這個能力。當今社會是一個知識爆炸的社會,處於「後喻時代」的我們,需須掌握廣博的人文知識和科學知識,在當代教師不僅要是專才也要是通才,因而教師更需要努力學習,從而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修養。
專業能力是教師成長的關鍵。教學語言能力和調控課堂的能力是最為重要的兩個部分。語言是傳遞信息的工具,是教師和學生溝通的基礎,它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幽默、詼諧的語言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抑揚頓挫的語言不至於讓學生聽得昏昏欲睡。對學生的教育單靠學校是無法完成的,除了日常的教學工作之外,教師還需須與校長、家長、社區進行溝通和交流,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語言也發揮著無窮的魅力。調控課堂能力也是教學能夠順利進行地關鍵,在教學過程當中能夠洞察學生的心理,運用教育教學機智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才能營造良好、輕松地課堂氛圍。
總之,要成為一名具有專業理念和師德、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的教師,仍然任重而道遠。它需要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向理論和實踐學習,從而提升自身能力,這樣才能夠獲得長足地發展。

⑷ 怎樣做一位好老師

古往今來,我們的社會對教師作為榜樣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中國文化對老師要求「慎言力行」,孔子主張「先行其言而後從之」,連咱們華東師大的校訓也大大的寫上了「求實創造,為人師表」。在我看來一個好的老師的價值遠不限於榜樣的作用,一個好的老師可能會影響學生的一生。
再過三年,我就要站在講台上,面對我的學生,開始我的職業生涯。對於怎樣做一個成功的老師,我也想了很久。最終我得出的結論是做一個老師容易,但做一個成功的老師很難。而對於現在的我來說要做的還有很多。
一.做一個好老師,首先不能缺少的是熱情。我認為不論是什麼事情,只有當你把它當做你一生的職業而不僅僅是謀生的手段時,你才有可能把工作做好,做的漂亮。老師也是一樣。一個缺少熱情的老師又怎麼可能可以在幾十分鍾內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順利的完成教學過程。作為老師,應該在飄灑的粉筆中獲得快樂,充實人生,實現人生價值。我們現在倡導的師德教育的核心之一就是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和對教師職業的堅定。所謂10年之約,一個專家教師的成長至少是10年。一個沒有熱情的老師就是再過三個10年,估計最後也只能是一個平凡的教書匠,而不是專家教師。
二.一個好老師要具備的素質
1.良好的專業素質,相關的專業知識。學科內容知識是教師最基本的知識內容。對學科內容靈活、深刻的領會對於有效教學是至關重要的。每位教師首先要精通所教學科的學科內容知識。 2.廣闊的知識面。一個好的老師不會把自己僅僅局限的自己的專業方面,同時還要有相當的知識儲備。就像我們經常聽到的那句話「你要教給別人一瓢水,首先你自己得有一桶水」。作為老師,在不斷提高自身專業水平的同時,也要擴大知識容量。一個博學的老師總是更容易受到學生的愛戴的。
3.較強的演示,示範能力。好的老師要通過演示教授讓學生懂得而不是僅限於自己知道什麼。不管老師用了什麼教學設計,用了什麼多媒體工具的幫助,採用了什麼課外活動,能讓學生理解並應用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4.和學生溝通的素質。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學活動順利進行的必要條件。而良好的師生關系又是建立在良好的溝通的基礎上的。作為老師應該把學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多和學生交往。只有在交流過程中,學生才能消除對教師的敬畏和疏遠而產生親切感。良好的師生溝通是促進教學相長的重要環節。
5.了解相關的心理學知識。所有的師范生都要學教育心理學。因為合理的教育方法的基礎還是建立在對學生心理發展過程的認識上。這點我也是深有體會,在二專的心理學課程上老師也給我們講了很多關於這方面的知識。以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為例,他認為就課堂教學而言,如果教師注意到傾聽學生的心聲,激發學生的情感,從而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感情被理解接受,從
而更好的融入課堂氛圍中,極大的促進教學。

6.不斷學習的能力。一個優秀的老師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他需要不斷的摸爬滾打,不斷的揚長避短,不斷學習自我完善,才可以創造出自己的風格,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 我們要以發展的角度來看待自己,傳到授業解惑的同時我們也不能忘了完善自我。
7.要做一個好老師,不僅需要知識的力量,還需要人格的力量。教書育人,所謂教書就是用知識來感召受教育對象,所謂育人就是用人格來感召受教育對象。我覺得這一點是很重要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老師在做好傳授知識的同時還要做好學生精神的引導者。
三.教學策略和有效教學
1. 組織課堂討論的策略。有效的課堂討論可以促進學生對學科內容的掌握;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培養學生的交流技能。但老師還應注意難於組織;效果難把握;過程難控制。所以老師可以提出討論目的的重要性,明確討論的主題主題是需要學生學習和理解掌握的重要內容,並要求與學習不相關的內容不能作為討論主題。
2. 提問策略。提問的目的在於鼓勵學生思考、理解教學內容的價值;診斷和檢查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情況;復習、鞏固與強化已學習的知識;管理性目的;鼓勵學生參與。但是也要注意到應選擇適應性問題,好問題是學生感到有能力回答的,有興趣回答
的。在提問的時候老師要對學生的回答給予積極的反饋,通過暗示提醒等多種方法引導學生。

3. 管理課堂的策略。制定適當的課堂規則,讓學生明白課堂規則的重要性。也可以和學生一起制定課堂規則。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出現問題時,也要採用最小干預的原則。在這種最小干預不起作用的時候再採用其他叫嚴厲的方法。這樣做主要目的在於避免影響教學活動的正常進行、
4.管理教學時間的策略。快速進入教學,3分鍾內進入正式教學為宜;減少教學活動間的過渡時間; 避免干擾教學的中斷;建立教學規程和程序;確保教學內容的科學性與教學方法的正確性。
5.布置課堂作業。要讓學生了解為什麼要布置課堂作業,並要建立及時檢查課堂作業的制度。及時表揚認真完成家庭作業的學生,對未完成或未認真完成家庭作業的學生要心中有數。對個別學習跟不上的學生也要進行交流溝通,幫助找出原因,提出提高改變的方法
我個人認為一個好老師的標准不是唯一的,但不管怎麼樣都少不了用心二字吧。
參考文獻:袁振國.教育原理.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⑸ 怎樣做一名好老師

當有人問起 「你是學生喜歡的老師嗎」我一時不知該如何回答。因為在我的工作中還有許許多多的遺憾,還有很多的不足。也許正是這些遺憾與不足才是學生所期待的吧? 那麼怎樣做一名學生喜愛的老師呢?我想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一、做一個有愛心的老師春雨能溫暖冰封的泥土,朝陽能扶蔚心靈的湖水,生命的歌聲能喚醒一粒粒沉睡的種子。愛學生,就要像春風化雨般無聲,讓他成為莘莘學子心目中的一種看得見,摸得著的最為催人奮進的有效情愫,讓他成為人的一生中一道最賞心悅目的亮麗景緻。師愛是每個學生都應充分享受的權力,留有死角的師愛是一種不公平的師愛,不成熟的師愛,因此我特別關注那些有「問題」的特殊孩子。我也有孩子,也許是因為我做了母親,我特別能體會孩子的心情,孩子的感受。所以我從來沒有因為他們差而去放棄,因為他們就像是一顆蒙著塵埃的珠子,作為教師的我有,有責任去發現他們,重視他們,為他們擦拭,幫他們發亮。也許他們的光是微弱的,但是我們要相信有光就會有希望。他們的接受能力差,我們要不厭其煩地為他們講解。讓這些後進生不斷取得進步,慢慢跟上班集體前進的腳步。我們班有個學生叫許苗,他是本學期從鄉下轉來的。這個學生數學基礎特別差,學習習慣也不太好。我沒有嫌棄他,課堂中不斷地鼓勵他大膽發言,利用課余時間不厭其煩地給他講解習題,耐心地教育他如何珍惜時間好好學習。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他的成績有了很大地提高。看著他的進步我很欣慰,內心的喜悅無法用語言表達。 二、做一個以身作則的老師教師要以身作則處處做學生的表率。要為人師表,注重身教重於言教。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往往被學生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模仿在行動上。教師的人格影響不僅對學生在校起作用,甚至以後在社會上還會長時間起作用,所以教師需要處處為人師表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率先垂範,做出表率。要學生認真學習,首先自己要每天要學習、要反思,要學生認真勞動,自己必須熱愛勞動,要學生講文明禮貌自己必須談吐文雅、遠離粗俗,凡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學生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教育無小事,教師要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去感染學生,引導學生。從點滴小事做起,如從不隨地吐痰,從不亂扔垃圾,看到地上有垃圾隨時撿起放到垃圾箱中。每天要帶著快樂的心情與學生交往,決不能把自己不快的情緒帶入課堂。面對學生要充滿真誠,表揚也好,批評也好,要讓學生真正體驗到你在鼓勵他,在幫助他。三、做一個「富有激情」的老師。有激情的老師是什麼樣的?我覺得他喜歡學生,樂意給學生上課,他覺得上課對他自己而言是一種享受,他會把喜怒哀樂傳達給學生,他重視和學生交流,在意學生的感受,關心學生是不是喜歡上他的課……贊科夫說:「在給學生上課的過程中,教師的全神貫注是很重要的,教師身上產生的那種高漲情緒,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精神交流。」所以,當我們站在課堂上的時候,我們應該是滿懷激情的,用教師的激情感染學生的學習情緒,點燃學生心中的求知慾望。讓學生每天懷著期待、快樂的心態等待老師走上講台 總之,我們面對學生要少一點架子,多一點的尊重和真誠,少一點尖酸刻薄,多一點賞識和信賴,少一些冷漠,多一點的熱情和交流.師生之間只有互相了解,互相溝通,互相平等,學生才會喜歡你,才會愛你,到那時候,「親其師而信其道」,你的一言一行都是學生的榜樣,你的今天,就是他心目中的明天,你不想有威信,也不由你了。也就是說,先有你的真誠的一片愛心,才會有學生的喜歡、學生的愛,最後,你才是學生喜歡而又有威信的老師。

⑹ 如何做一個好老師

愛崗敬業、盡職盡責
作為一名教師,必須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具有較高的人格魅力。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德者師之魂。」教師是學生崇拜和模仿的對象,教師只有以身作則,才能有效引導學生怎樣去做人和學習。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這是對教師職業特徵的概括,也是對現代教師人格塑造的要求。

加強學習,提升自身素質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更何況一名小學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必須先有一桶水。我認為要做一名好老師,甚至要有一河的活水。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學習,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淵博的文化知識。

與時俱進,勇於創新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尤其在知識經濟時代,科技發展日新月異。面對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面對新一輪課程改革,面對新時代的學生,做一名好老師,我認為要與時俱進,勇於創新。不斷探索新的途徑方法,以學生為主體,課堂不教死書,死教書,不能像以前一樣,就課本教課本,而要更新觀念。

好老師還應該有一個健康的心態。
當今社會是一個充滿競爭的社會,這樣的社會勢必會給人帶來許多無形或有形的壓力。學會如何釋放自己,始終以一顆寬容的心去面對一切,那樣你才能有一個健康的心態,去面對你工作中的壓力,去克服種種困難和問題,使許多問題能迎刃而解。

⑺ 怎樣做好一個好老師

一、智情雙修,德才兼備,做一個優秀知識分子。

一個人活在世上,不論從事什麼職業,第一重要的是做人。對於教師來說,做人更是第一位的,因為教育是精神事業,一個教師精神素質好不好,會直接在教學的態度、內容、方式以及與學生的關系中體現出來。和傳授知識相比,教師作為一個人在精神上對學生的影響是更重要的。我們回憶自己的學生時代,最難忘的必是那種具備人格魅力的老師,他們在我們人生早期所給予的啟迪和熏陶,其作用之巨大,往往使我們終生受益。

精神素質包括智力、情感、道德,三者缺一不可,教師應該是智情雙修、德才兼備的人。因為教師的日常工作是智育,我要強調一下教師的智力素質。教師當然應該是知識分子,而所謂知識分子,就是一輩子熱愛智力生活、對知識充滿興趣的人。用這個標准衡量,在我們今日的教師隊伍里,知識分子太少了。許多人走出校門、結束了學生生涯之後,就停止學習了,殊不知你現在走進另一個校門、開始了教師生涯,就更應該過一種高水平的智力生活了。如果你自己沒有求知的激情,怎麼可能在學生心中點燃同樣的激情呢?所以,我認為,一個好教師理應把自己定位為知識分子,永遠保持學習、思考、鑽研的習慣。

二、愛學生,真正把學生當作目的。

談到教師的道德素質,我認為愛學生是最重要的師德。如同羅素所說,一個理想教師的必備品質是具有博大的父母本能,如同父母感覺到自己的孩子是目的一樣,感覺到學生是目的。學生的年齡越小,這一點就越重要,因為孩子尚缺乏理性判斷和情感自主能力,教師的態度會直接影響到他們對生活和學習的信心。

愛學生當然不是表面的隨和,僅僅能和學生打成一片。把學生當作目的,這是對愛學生的實質的准確表述。愛學生的教師,一定會把心思放在學生身上,對學生的成長真正負起責任來。正因為如此,他會為每個學生的進步感到由衷的高興,同時也感到自豪,視為自己的人生成就。一個教師是否真愛學生,學生心裡最清楚,他一定會受到學生廣泛的敬重和喜愛,而我們也就有基本的理由承認他是一個好教師。

三、懂教育,擁有正確的教育理念。

教師以教育為職業,按理說都應該是懂教育的,其實不然。一個教師在從事教學工作時,自覺不自覺地都體現了某種教育理念,但有正確與錯誤之別。尤其在現行教育體制下,如果缺乏獨立思考,更可能是錯誤的。

就單個的教師而言,教育理念不是孤立的東西,也不是抽象的理論,而必定是和他的人生觀、價值觀有密切聯系的,是他的整體精神素質在教學上的體現。說到底,做人和教人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一個在人性意義上優秀的教師,他在自己身上就領悟了人性的寶貴,絕不會用壓抑和扭曲人性的方式去教學生。相反,那些用這種方式教學生的教師,自己的人性在相當程度上往往是不健全的。在具體的教學中,這種內在的差異幾乎是無意識地表現出來的,但是涇渭分明,一目瞭然。

不過,要自覺地、堅定地擁有正確的教育理念,不能只憑直覺。我認為,一個教師無論教的是什麼課程,教育理論都是他的必修課,而且應該在教學生涯中不斷重溫和深化。在這方面,我建議讀一些教育哲學的著作,而不要限於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方法之類,因為教育哲學所探討的正是教育理念,即教育的根本道理。歷史上有許多哲學家寫了教育論著,例如洛克、盧梭、康德、杜威、懷特海,他們的教育主張未必一致,但皆深諳人性,各有真知灼見,認真地讀一讀,一定會有豁然開朗之感。

四、講究教學藝術,讓學生感受到知識的魅力。

在教學方法上,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感受到知識的魅力,使之對你所教的這門課發生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前提,沒有興趣,就只好靠灌輸,其效果如何,當教師的都很清楚。一個學生對某一門課能否發生興趣,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這個學生的天賦類型,二是任課教師的教學水平。一個好的教師不可能使每個學生都對自己所教的這門課發生強烈興趣,但可以做到使天賦類型適合的學生發生強烈興趣,而使多數學生發生一般興趣。

要取得這樣的效果,當然不能單憑方法。實際上,這是對教師的綜合智力素質的檢驗。首先,教師對於自己所任的課程,在基本原理方面要做到融會貫通,能夠舉一反三。現在教育部門在提倡中小學教師的專業發展,我的看法是,這不應該是要求教師的知識達到相關學科中的專業水平——這是不必要的,也是不可能的——而只應該是在教學大綱范圍內的通曉和熟練,因為中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不是專業教育。其次,基礎教育是一種通識教育,中小學教師不論教的是什麼課程,都應該是通識之才,有廣泛的知識興趣和人文修養,如此才能把所任課程的教學做得生動活潑,使學生也產生興趣並易於領會和接受。

熱點內容
幫的教育 發布:2025-09-13 17:57:15 瀏覽:311
河北高一語文 發布:2025-09-13 12:37:27 瀏覽:839
學霸班主任 發布:2025-09-13 11:47:07 瀏覽:346
高三語文素材積累 發布:2025-09-13 11:35:58 瀏覽:735
美術學期教學工作計劃 發布:2025-09-13 11:24:53 瀏覽:938
小學師德述職報告 發布:2025-09-13 08:53:41 瀏覽:468
社會搖廣場舞教學視頻 發布:2025-09-13 06:12:04 瀏覽:6
語文教學改進措施 發布:2025-09-13 05:43:52 瀏覽:351
美麗的英語單詞 發布:2025-09-13 04:53:47 瀏覽:113
教育青少 發布:2025-09-13 04:51:27 瀏覽: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