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工資改革
2020年教師工資改革還沒下文件,開始時間未知。
Ⅱ 2020年教師工資改革是怎樣的
在12月12日教育部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續梅表示,國務院督導辦日前向各省級人民政府辦公廳下發通知,明確2020年要把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作為督導檢查重點。
各地要認真落實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應當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的規定。在年終為公務員發放獎勵性補貼及安排下一年度財政預算時,務必統籌考慮義務教育教師待遇保障問題。
2020年,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將把義務教育教師工資收入保障情況作為重點內容進行督導。
Ⅲ 未來三年教師工資改革,為什麼一定要落實績效工資
教師的數量如此龐大,這使得國家和百姓都更加關注教師的工作、待遇問題,每次教師的工資調整都會在社會中掀起軒然大波、評論無數。
對於教師這份職業,大家的關注點主要在兩個方面:
一、中小學教師的編制問題
二、教師的工資待遇問題
相信現在大多數人都知道,今年事業單位改革進行的如火如荼。中小學編制改革是否取消的問題一直被人們所熱議,而就小編目前掌握的信息來看,取消中小學教師編制的可能性非常小,為什麼呢?有兩個原因:
一、中小學教師崗位意義特殊,它處於孩子求學的重要階段。一般來說孩子在進入中小學求學的時候,都是一隊教師班子從低年級帶到畢業,考慮到孩子的適應問題,這不是無道理的。如果沒有編制會大大增加教師的人員流動性,其實對於孩子的教育是沒有好處的。
二、隨著二胎的開放,未來孩子數量肯定比現在多的多,在日常教育管理上勢必會加大管理難度,保持編制是對教師的一劑定心針,所以是不會輕易取消的。
當然,提升教師的工資待遇也是同上述一個道理。根據官方數據,進6年來教師事業單位的工資待遇水平翻了一翻,而我們知道在教育部最新發布的公告上明確了,教師平均工資不低於公務員,由此可以看出,教師的工作還是會持續上調的,畢竟在中小學教師隊伍中真正拿到高工資的只是少數部分而已。
Ⅳ 教師工資改革最新消息教師工資公務員相比哪個高
您好,中公教育為您服務。
教師工資改革最新消息教師平均工資不低於公務員
教師工資改革是參加教師考試的考生比較關心的問題,中公教育為大家准備了2014年教師工資改革方案最新消息,後期持續更新教師工資改革方案、教師職稱工資改革等,請考生關注。
教師平均工資不低於公務員
教師應與公務員享受同等醫療待遇教師在學校公共場所吸煙將被處罰首提教師在公辦和民辦學校間流動
省教育廳解讀《海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辦法》
《海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已於今年8月1日起施行。在教師節來臨之際,省教育廳政策法規處有關負責人就與廣大教師息息相關的新《辦法》進行了詳細解讀。據了解,根據新《辦法》,禁止單純用升學率和考試成績考核中小學教師;各級人民政府要保障教師的平均工資水平不低於當地國家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並逐步提高;此外,還首次提出推行教師在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之間的合理流動。
教師應與公務員享受同等醫療待遇
據了解,與1998年制定施行的老《辦法》相比,今年8月起施行的新《辦法》強化了教師的合法權益。如:第十六條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依法保障教師的平均工資水平不低於當地國家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並逐步提高;第十九條明確,教師的醫療同當地國家公務員享受同等的待遇。
新《辦法》在修訂中進一步強化了政府在教師隊伍建設,教師隊伍管理,教師培養培訓上的職責。如第十三條中明確「各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應當組織對轄區內教師的職業道德、行為規范、心理健康等進行檢查,指導和監督各項教師管理制度的落實」。
詳情請查看:http://tj.zgjsks.com/html/2014/bkzd_1204/7280.html?wt.mc_id=bd12332
更多關於教師考試信息請關注天津中公教師考試網
如有疑問,歡迎向中公教育企業知道提問。
Ⅳ 教師工資改革上調方案 教師到底有哪些法定待遇
我國教師的退休年齡暫且按照這方面來執行。
《中共黨組關於進一步加強直屬高等學校領導班子建設的若干意見》,要求加強思想政治建設,提高領導科學發展的能力水平;深化幹部選拔任用制度改革等。
重點高校領導60歲退休,還對高校領導班子作了要求。
1、58歲以上黨政副職領導幹部原則上不再進入新一屆領導班子
2、年滿60歲的領導班子成員要及時退出領導崗位
3、黨政領導班子每屆任期5年
4、領導幹部原則上擔任同一職務時間不超過兩屆或10年
5、黨委書記和校長一般不擔任校學術委員會主要職務
6、領導班子要形成年齡、經歷、專長、性格互補的合理結構
2015教師工資改革方案最新消息,教師漲工資由基本工資、教齡工資、績效工資、特優津貼等構成。2015年教師漲工資的最新方案,教師漲工資具體細節如下:
每年60元,隨著教齡增長。工齡工資的實行這不僅是對老教師的照顧問題,更重要的是鼓勵終身從教的思想,有利於教師隊伍的建設和教師隊伍的穩定。
2015年教師漲工資——課時工資
課時補貼按照實際上課按勞取酬原則;主要是鼓勵教師多代課,特別是年輕教師精力充沛,他們多代課,並得到應有的報酬,不僅是心理的安慰,也是對他們的鼓勵。
2015年教師漲工資——績效工資學期和學年獎金(取代職稱工資)。
這部分獎金,只能占工資的10%左右。大家競比實績,每學期學年評,不終身制。每個老師積極努力年年有希望。主要是激勵工作出成效,優質優得,不僅要激勵多代課,更要激勵上好課。
2015年教師漲工資——特優津貼
全體教師公認的特別優秀教師,無名額限制,縣市以上部門高標准考核認定,象領津貼領縣/市津貼,不終身制。主要是對那些在教育教學工作在有特殊研究成果,並得到很好的推廣,對一所學校或一個地區的教育有一定的影響作用的教育及教學方法,可根據影響范圍的大小確定等級,或者說是以國家及,省級,地市、縣確定不同的標准,使那些有才華的教師得到應有的報酬,真正起到激勵作用。
2015年教師漲工資——山區補貼農村和邊遠地區的教師,另外給與補貼,應該是工資35%。正如國家幹部下鄉補貼,越偏僻地區,補貼越高,不終身制,離開就沒有。
取消中、小學教師職稱工資
目前教師工資以職稱取酬,由於學校中、高級職稱有名額限制的,特別是高級。達到條件的教師遠遠多於限制的名額,造成資歷、學歷、能力、工作量、成果差不多的教師之間(尤其農村義務教育的教師)收入差距過大:高級與初級相差接近一半。而且嚴重影響退休待遇。辦好學校,要靠90%以上教師。以教師職稱高低定工資,不僅不能真正的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大部分教師職稱原因收入差距過大,嚴重影響工作效率,特別是沒有晉上級職稱希望的,後遺症一大堆。因為教師也是人,也存在心理失衡問題。在失衡心理的驅使下,導致師資流失嚴重,無法跳槽的教師,產生的不良後果將越來越多,於是每次中、高級教師職稱評聘,教師之間、教師與領導、教師與聘委矛盾重重,給腐敗有機可趁。許多原來要好的教師,因此反目成仇,甚至還動用了黑社會,增添紀委等部門麻煩和工作成本。因為職稱取酬的收入差距,有著太多的人為色彩,由此造成的不公平感最為強烈,教師工資以職稱取酬政策影響安定、破壞公平、損害干群關系、對和諧社會的構建造成嚴重威脅。
為防止分配不公已日益從經濟問題造成民生問題演變為嚴重社會問題。因此通過工資改革「限高、穩中、托低」,逐漸淡化職稱工資,或取消中、小學教師職稱工資。
Ⅵ 90年代至今進行了幾次教師工資改革,分別是什麼時候
四次,具體如下所示:
一建國初期,中學教師實施的是薪糧制、工分制、工資米制和工資分制等多種工資形式並存的工資制度,而工資又是以實物為基本計算單位。這種「實物工資制」具有很強的過渡性,在特定歷史條件下對穩定教師生活、恢復教育秩序確實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由於靈活性太強,規范性不夠,造成各地工資水平難以科學比較,實際差距較大,不利於計劃經濟宏觀調控與管理。因此,隨著全國工資改革進程不斷推進,中學教師工資制度也經歷了幾次重大變革。
1、1956年中學教師工資制度改革
1956年工資改革正值國家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為提
高勞動生產率,促進社會主義建設全面展開,在1955年統一實行貨幣工資制後,國務院決定適當提高全國職工工資水
平,於1956年6月16日發布《關於工資改革的決定》。據此,同年7月,高等教育部和教育部發出《關於1956年全國普通教育、師范教育事業工資改革的指示》,要求實行貨幣工資制,制定並下發全國中學教員、行政人員工資標准表。
這次工資改革的主要成績,是建立了統一的貨幣工資制度,逐步縮小中學教師工資的地區差異。為此,國家盡可能統籌考慮各地自然條件、實際物價和生活水平、交通以及現有工資狀況,適當照顧重點發展和生活條件艱苦地區,把全國分為11類工資區,物價高的地區實行津貼制,改變了以往同工不同酬現象,有利於中學教師工資制度的宏觀管理。同時,強化工資的激勵機制,盡可能尋求效率性與公正性的統一。這次改革,主要以克服平均主義為突破口,強調激勵作用。對教師和行政人員規定了工資差別:教員執行10個等級,工資標准為37元—169元;行政人員執行15個等級,工資標准為26元—175.5元。在減少等級、增大級差的同時,使工資與職務等級掛鉤,利於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在工資標准評定上,強調職務、才能及資歷等多種因素,利於綜合評定教師工資等級。中學教師工資水平有所提高,緩解了腦體倒掛矛盾。經過這次改革,中學教師工資第六類地區最高為149.5元,最低42.5元;而機械行業工人最高104元,最低33元。
①這樣的差距,反映出國家依照按勞取酬原則,盡可能體現知識分子的勞動價值,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腦、體勞動者工資分配的公平性。
由於缺乏經驗,這次改革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工資標准過細,指標復雜甚至難以操作。工資分配中平均主義仍較嚴重,甚至出現職級不符、勞酬脫節問題。這主要是由當時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以及特殊的社會歷史條件造成的,一定程度上造成教育資源浪費,甚至影響教育教學質量。在「公平優先」的平均主義分配原則長期影響下制定的激勵機制,仍缺乏相應的彈性,容易挫傷教師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
盡管1956年的中學教師工資制度改革並沒有很好地解決工資分配中公平與效率之間的矛盾,但這次改革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對發展教育、穩定教師隊伍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因而成為以後很長一段時期工資制度的基礎。
2、1985年中學教師工資制度改革
1957年以後,隨著「反右」斗爭的全面展開和1958年開
始的「大躍進」,國家對知識分子政策進行調整,知識分子的社會地位急劇下降,直接影響到中學教師工資標准和實際收入。如1960年,湖北省中學教職工月平均工資比1956年下降13.81元,在整個學校教育系統內(小學下降7.1元,中等師范學校下降8.87元),下降幅度最大。
②中學教師工資水平下降的另一原因,是這一時期中學規模急劇擴大,教師人數激增,即使在財政投入不變的情況下,也很難維持原有工資水平。針對此種情況,國家制定實施了一些新的勞動工資政策。1963年7月25日,教育部發出《關於1963年全國各級公辦學校教職工工資調整工作的幾點意見》。1981年11月,國務院批發了教育部《關於調整中小學教職工工資的辦法》。1982年12月,國務院又作出了《關於調整國家機關、科學文教衛生等部門部分工作人員工資的決定》等。通過這些政策措施,中學教師工資逐步得到合理調整。到80年代初,中學教師工資普遍有所調高,這在一定程度上把腦力和體力勞動者的工資水平重新拉開了。
隨著國家政治、經濟體制改革的全面推進,中共中央、國務院於1985年6月下達《關於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制度問題的通知》,決定普通中小學從1985年1月1日起執行新工資制度,即以職務工資為主要內容的結構工資制。這次工資制度改革,最重要的變化是廢除了等級工資制,使中學教師逐步實行由基礎工資、職務工資、工齡津貼和獎勵工資四部分組成的結構工資制。其具體成績在於,首先,既強調了職務工資,使工作人員勞動報酬與其職務緊密聯系,又便於發揮工資各個組成部分的不同職能作用,體現「公平效率二者兼顧」的按勞分配原則,注意克服平均主義分配方式的某些弊端。其次,中學教師工資收入有較大提高,提出並實施教齡津貼。這不僅激勵了教師工作的積極性,而且對穩定教師隊伍發揮了積極作用。此後,國家還多次下發相關文件提高中學教師工資待遇。如1987年11月28日,國務院下發了《關於提高中小學教師工資待遇的通知》;1988年1月,勞動人事部、國家教委制定《提高中小學教師工資標準的實施辦法》,提出從1987年10月起將中學教師現行的各級工資標准(基礎工資、職務工資之和)提高10%。也可以在不超過工資標准提高10%的增資范圍內,將增資總額的大部分用於提高工資標准,小部分用於調整中學教師內部的工資關系。
③1985年中學教師工資制度改革,簡化統一了工資標准,
為以後逐步理順工資關系創造了有利條件,但也存在一些問題。(1)工資增長很不均衡。中學教師工資增量,與整個社會消費基金總量的增加和全國工資水平的提高幅度相比仍然偏低,反映出工資改革還沒有與勞動生產率和國民收入的提高有機聯系起來。(2)在工資設計上過分強調職務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官本位」思想。(3)等級偏少,難以反映同一等級教師素質、能力、水平和貢獻的差別。此外,由於是比照國家機關制定的,沒有體現出中學教育自身特點,也沒有充分考慮到教師勞動的特殊性,如教師勞動很難在較短時間內以量化的方式加以評定等。這些,都影響到職務工資、獎勵工資的評定。
3、1993年中學教師工資制度改革
隨著國家在收入分配領域的改革逐步深入,原來的工資制度顯然已與國民經濟體制改革和教育發展不相適應。為此,1993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制定實施《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制度改革實施辦法》和《機關、事業單位艱苦邊遠地區津貼實施辦法》,根據事業單位工作特點,教育行業實行專業技術職務等級工資制。工資主要被分為專業技術職務工資和津貼兩部分,分別與工作職務高低和實際工作量大小掛鉤。國家對津貼部分,按規定比例進行總額控制,各單位根據實際情況,在國家規定的津貼總額內,享有分配自主權。在中學內,則主要體現為課時津貼。國家還規定公立中學工資構成中津貼比例為30%。
此次改革的貢獻主要在於使中學建立起了獨立的具有教師職業特點的工資制度,教師工資水平大幅度提高。與以往相比,多次工資標準的調整使中學教師工資有了明顯改善。據《人民日報》報道,從1984年至2004年的20年間,中小學教師的年平均工資增長了10.9倍。2003年,全國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為1.33萬元,比2002年增加652元,比
1985年增加約1.22萬元。
④同時,確立定期晉級增資制度,設立津貼工資,特別是教齡津貼。這在體現教師勞動特點的基礎上也體現了按勞分配原則,強化了工資激勵機制。經過這次工資改革,中學高級教師工資分為6個等級,最高為68。
4、2015教師工資改革方案
Ⅶ 有關教師工資調整的問題
中教高級當然調整了。幹部工資從2006年開始是一年合格升一薪級。
條件和規則詳細見下:
2007教師漲工資套改
工資計演算法:
2007教師漲工資套改,由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代替原來的職務工資、津貼工資,其他原享受的各種津貼如物福補貼、生活補貼、適當補貼等不變動。
1、崗位工資的套改:中學高級職稱(或其他同級職稱)一律按《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基本工資標准表》套七級崗位,即930元,中學一級職稱(或其他同級職稱)一律套十級崗位,即680元,中學二級教師(或其他同級職稱)套十二級崗位,即590元。不分獲得職稱先後。
2、薪級工資的套改:根據「任職年限」和「套改年限」對照《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薪級工資套改表》,得到薪級工資級別,再對照《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工人)基本工資標准表》,得到薪級工資。
3、套改年限
套改年限,是指工作年限與不計算工齡的在校學習時間合並計算的年限,其中須扣除1993年以來除見習期外年度考核不計考核等次或不合格的年限。
4、(崗位工資+薪級工資)+(崗位工資+薪級工資)*10%-(工改前職務工資+津貼)-工改前職務工資*10%=本次工改增加額。
以李**為例:
1996年大學本科畢業參加工作,2001年獲得中學一級教師職稱。期間工作時間沒有間斷,他的工作年限是11年,套改年限為15年,任職年限5年。按一級教師職稱套改十級崗位(680元),按任職年限和套改年限套17級薪級工資(341元)。因為是中小學教師,按規定享受提高10%。他的工改前職務工資為535元,津貼為229.3元,本次凈增額為(680+341)+(680+341)*10%-(535+229.3)-535*10%=305.2元。
三、管理人員、工人及其他人員的崗位工資
正處級幹部根據《事業單位管理人員基本工資標准表》按五級即1045元標准,主任科員按《事業單位管理人員基本工資標准表》正科級幹部標准,即七級720元,副主任科員按八級640元;高級工按《事業單位工人基本工資標准表》定技術三級即615元。
中小學教師以外的事業單位人員不享受提高10%待遇。
四、本次工改退休、退職界限
指2006年7月1日以前退休、退職的人員。
五、正常調整工資
從2006年7月1日起,年度考核結果為合格以上等次的工作人員,每年增加1級薪級工資,在下一年一月兌現。以後,將廢除提前晉升工資,取消第13月工資年終獎勵。
六、原單位發放的津貼、補貼保留,但要保證資金來源合法,用途正當。
1、崗位工資的套改:中學高級職稱(或其他同級職稱)一律按《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基本工資標准表》套七級崗位,即930元,中學一級職稱(或其他同級職稱)一律套十級崗位,即680元,中學二級教師(或其他同級職稱)套十二級崗位,即590元。不分獲得職稱先後。
2、薪級工資的套改:根據「任職年限」和「套改年限」對照《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薪級工資套改表》,得到薪級工資級別,再對照《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工人)基本工資標准表》,得到薪級工資。
3、套改年限
套改年限,是指工作年限與不計算工齡的在校學習時間合並計算的年限,其中須扣除1993年以來除見習期外年度考核不計考核等次或不合格的年限。
4、(崗位工資+薪級工資)+(崗位工資+薪級工資)*10%-(工改前職務工資+津貼)-工改前職務工資*10%=本次工改增加額。
以李**為例:
1996年大學本科畢業參加工作,2001年獲得中學一級教師職稱。期間工作時間沒有間斷,他的工作年限是11年,套改年限為15年,任職年限5年。按一級教師職稱套改十級崗位(680元),按任職年限和套改年限套17級薪級工資(341元)。因為是中小學教師,按規定享受提高10%。他的工改前職務工資為535元,津貼為229.3元,本次凈增額為(680+341)+(680+341)*10%-(535+229.3)-535*10%=305.2元。
三、管理人員、工人及其他人員的崗位工資
正處級幹部根據《事業單位管理人員基本工資標准表》按五級即1045元標准,主任科員按《事業單位管理人員基本工資標准表》正科級幹部標准,即七級720元,副主任科員按八級640元;高級工按《事業單位工人基本工資標准表》定技術三級即615元。
中小學教師以外的事業單位人員不享受提高10%待遇。
四、本次工改退休、退職界限
指2006年7月1日以前退休、退職的人員。
五、正常調整工資
從2006年7月1日起,年度考核結果為合格以上等次的工作人員,每年增加1級薪級工資,在下一年一月兌現。以後,將廢除提前晉升工資,取消第13月工資年終獎勵。
六、原單位發放的津貼、補貼保留,但要保證資金來源合法,用途正當。
Ⅷ 教師工資改革最新消息教師編制或試點改革是什麼樣的
目前,我國教師編制基本是依據生師比例計算的,且長期以來農村學校生師比高於城市。近年來,各級地方政府加大對農村教師數量的關注,很多地方出台了一些新政策。例如,山東省出台《關於調整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的意見》,其最大的變化在於實行城鄉統一的編制標准。按照《意見》規定,高中、初中和小學學生與教師職工比分別為12.5:1,13.5:1,19:1。
對於教師編制可以搞些改革試點。首先,要以農村學校為單位審核教師編制,以實際教育教學需求為標准決定教師數量。其次,核定教師編制要多維度考慮。從教育規律出發,教師編制除了考慮教職工和學生之比外,還要考慮教育質量保障的需要,教師工作量上限,學校課程是否開足、開全等基本前提。農村學校布局分散、班額較小,而國家課程門類和課時與城市學校沒有差異,因此農村教師的需求量應該是大於城市的。再次,賦權是根本。學校是具有法人資格的教育機構,以學校為單位核編,給學校招聘教師的權力,才能解決農村教師隊伍建設方面的各種結構性矛盾。
績效是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所產生的成績和成果。對教師而言,績效是指教師在思想政治水平、職業道德、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等方面的工作表現和成果。教師的績
效工資制度起源於西方,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成為美國等西方國家高校教師工資制度的主要發展趨勢。績效工資屬於工資中的可變工資部分,這種工資方式旨在激
勵教師「多勞多得」,從而提升教師的工作效率和高校的教育水平。
Ⅸ 教師工資改革,二o一七年到底漲多少
國務院已經下發了調整公務員基本工資、事業單位人員基本工資、機關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費的三個方案。具體來看, 本次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基本工資普漲,重點是向基層傾斜。
公務員中最低級別的辦事員,基本工資標準是由630元提至1320元;事業單位中最低級別的工 人、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基本工資標准分別由610元、630元、3150元,提升至1280元、1320元、6940元。中小學教師、醫院護士的基 本工資標准提高10%。此外,不同級別的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的退休費也都有提高。
取消中、小學教師職稱工資
目前教師工資以職稱取酬,由於學校中、高級職稱有名額限制的,特別是高級。達到條件的教師遠遠多於限制的名額,造成資歷、學歷、能力、工作量、成果差不多的教師之間(尤其農村義務教育的教師)收入差距過大:高級與初級相差接近一半,而且嚴重影響退休待遇。
辦好學校,要靠90%以上教師。以教師職稱高低定工資,不僅不能真正的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大部分教師職稱原因收入差距過大,嚴重影響工作效率,特別是沒有晉上級職稱希望的,後遺症一大堆。
因為教師也是人,也存在心理失衡問題。在失衡心理的驅使下,導致師資流失嚴重,無法跳槽的教師,產生的不良後果將越來越多,於是每次中、高級教師職稱評聘,教師之間、教師與領導、教師與聘委矛盾重重,給腐敗有機可趁。
因為職稱取酬的收入差距,有著太多的人為色彩,由此造成的不公平感最為強烈,教師工資以職稱取酬政策影響安定、破壞公平、損害干群關系、對和諧社會的構建造成嚴重威脅。
為防止分配不公已日益從經濟問題造成民生問題演變為嚴重社會問題,因此通過工資改革「限高、穩中、托低」,逐漸淡化職稱工資,或取消中、小學教師職稱工資。建立效率與公平辯證統一的收入分配,勢在必行。
提升教師幸福感不止於漲工資
教育話題是每年「兩會」的熱點,今年委員、代表們普遍將重點放在農村教師群體上,提出了一些針對性的建議。劉長銘等多位委員提出要提高農村教師工資,在此基礎上湯建人委員還建議從基層選拔農村教師。
提高農村教師待遇的呼籲早已有之,客觀地說目前農村教師收入確實相對較低。劉長銘委員提到,大學生到農村支教的政策,結果是農村學校成了他們的畢業入職訓練班。
在收入較低的情況下,農村學校不足以留住優質人才,教育質量也就得不到保障。委員們提出的兩個建議中,選拔基層教師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農村教師流失問題,但提高待遇顯然更為關鍵,畢竟即便是基層的教師,在考慮去留時待遇往往也是重要因素。
附:公務員工資方案
1、基本工資
辦事員2800元;
科員3000元;
副科級3100元;
正科級3300元;
副處級3600元;
正處級4000元;
副廳級4400元;
正廳級5000元;
副部級5500元;
正部級6000元。
辦事員三周年按科員對待;
科員五年按副科級對待;
副科級十周年按正科級對待;
正科級十周年按副處級對待;
副處級十周年按正處級對待;
正縣級十五周年按副廳對待;
副廳級二十周年按正廳級對待;
初次套改以累計年限對應的職務待遇確定基本工資。
2、工齡工資
每年60元,以虛年計算,按月發放。三年一調。
3、獎勵工資
每月300元,年度考核不合格者次年1月停發,直至考核合格的次年1月繼續發放。三年一調。
4、補助工資
車補,隨工資每月發放,標准=基本工資÷5,逢一進十。
取暖補助,一年發放一次,標准=基本工資÷3,逢一進十。
出勤補助,正常上班每天30元,無顧不至每日扣發30元,經單位領導批準的病假、事假和國家規定的節假日等0元。三年一調。
山區補助,農村和山區公務員享受山區補助,標准=基本工資÷10,按月發放,三年一調。
地區差別補助,各地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地區差別工資。
除養老、醫療補助按現行政策執行外,公積金、獨生子女費等一切現行補助全部廢止。
5、新參加工作人員基本工資確定方法
高中、技校、中專以辦事員確定;大專以科員確定;本科以副科級確定;碩士以正科級確定。
6、退休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管理人員退休生活費
退休前工資×80%。三年一調。
Ⅹ 今年教師的工資如何改革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2014年最新教師工資改革方案
一.取消中、小學教師職稱工資
目前教師工資以職稱取酬,由於學校中、高級職稱有名額限制的,特別是高級。達到條件的教師遠遠多於限制的名額,造成資歷、學歷、能力、工作量、成果差不多的教師之間(尤其農村義務教育的教師)收入差距過大:高級與初級相差接近一半。而且嚴重影響退休待遇.辦好學校,要靠90%以上教師。以教師職稱高低定工資,不僅不能真正的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大部分教師職稱原因收入差距過大,嚴重影響工作效率,特別是沒有晉上級職稱希望的,後遺症一大堆。因為教師也是人,也存在心理失衡問題。在失衡心理的驅使下,導致師資流失嚴重,無法跳槽的教師,產生的不良後果將越來越多,於是每次中、高級教師職稱評聘,教師之間、教師與領導、教師與聘委矛盾重重,給腐敗有機可趁。許多原來要好的教師,因此反目成仇,甚至還動用了黑社會,增添紀委等部門麻煩和工作成本。因為職稱取酬的收入差距,有著太多的人為色彩,由此造成的不公平感最為強烈,教師工資以職稱取酬政策影響安定、破壞公平、損害干群關系、對和諧社會的構建造成嚴重威脅。
為防止分配不公已日益從經濟問題造成民生問題演變為嚴重社會問題。因此通過工資改革「限高、穩中、托低」,逐漸淡化職稱工資,或取消中、小學教師職稱工資。建立效
率與公平辯證統一的收入分配,勢在必行。
2014年最新教師工資改革方案
二、教師的收入
教師收入由:基本工資、教齡工資、績效工資、特優津貼等構成。
1.基本工資:教師按照教師資格定:小學教師3000元,初中教師3500元,高中教師3800元,大專教師4100元,大學教師4500元。(隨國民經濟增長)
2.教齡工資(含工齡):每年60元,隨著教齡增長。【2014年最新教師工資改革方案】2014年最新教師工資改革方案。工齡工資的實行這不僅是對老教師的照顧問題,更重要的是鼓勵終身從教的思想,有利於教師隊伍的建設和教師隊伍的穩定。
3.課時工資.課時補貼按照實際上課按勞取酬原則;主要是鼓勵教師多代課,特別是年輕教師精力充沛,他們多代課,並得到應有的報酬,不僅是心理的安慰,也是對他們的鼓勵
4、績效工資:學期和學年獎金(取代職稱工資)。這部分獎金,只能占工資的10%左右。大家推薦競比實績,每學期學年評,不終身制。每個老師積極努力年年有希望。主要是激勵工作出成效,優質優得,不僅要激勵多代課,更要激勵上好課。
5、特優津貼:全體教師公認的特別優秀教師,無名額限制,縣市以上部門高標准考核認定,象領國務院津貼領縣/
市政府津貼,不終身制。主要是對那些在教育教學工作在有特殊研究成果,並得到很好的推廣,對一所學校或一個地區的教育有一定的影響作用的教育及教學方法,可根據影響范圍的大小確定等級,或者說是以國家及,省級,地市、縣確定不同的標准,使那些有才華的教師得到應有的報酬,真正起到激勵作用。
6、山區補貼:農村和邊遠地區的教師,另外給與補貼,應該是工資35% 。正如國家幹部下鄉補貼,越偏僻地區,補貼越高,不終身制,離開就沒有。
2014全國兩會關於教師工資改革話題
3月3日,全國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在北京召開,全國兩會也將就此拉開帷幕。2014年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無疑將是「策馬揚鞭」的追夢之年。
教師是一個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都要關心的職業。山東省濰坊市一中的青年教師丁燕近期常通過電視或網路來了解兩會的相關報道。「說到兩會,我最關注的還是教育改革。像教育部規定的劃片區就近入學政策和開放異地高考,都是為了進一步解決升學難問題,使更多學生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資源。」丁老師說,「但是,就我切身體會而言,政策落實的現狀與理想之間還是有差距的,需要多方長期配合才能看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