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師老師 » 蔡元培的老師

蔡元培的老師

發布時間: 2021-07-22 22:42:08

❶ 蔡元培的人物成就

蔡元培對近代與現代中國教育、中國革命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主要是:
一、自蔡元培始,中國才形成了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教育思想體系和教育制度。
二、他的「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主張,使北大成為新文化運動的發祥地,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發生創造了條件。
三、為中華民族保護了一批思想先進、才華出眾的學者。
他不僅為中國近現代資產階級大學教育理論的形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且其中許多真知灼見,如重視大學開展科學研究工作,提倡「思想自由,兼容並包」,注重發展學生個性,主張「溝通文理」,以及「依靠既懂得教育,又有學問的專家實行民主治校」等等也對後世產生了重大影響。

❷ 蔡元培的故事

蔡元培的故事:生活就是一杯綠茶

曾經有一位北大學生對成功充滿著渴望和憧憬,可他在生活中卻屢屢碰壁,鮮有所獲。沮喪的他便給時任北大校長的蔡元培先生寫了一封信,希望能夠得到指點。蔡元培在百忙中回了信,並約了一個時間讓那位學生到辦公室面談。
學生激動地來到校長的辦公室。沒等他開口,蔡元培先生就笑著招呼道:「來,快坐下,我給你泡杯茶。」說完便起身,從抽屜中拿出茶葉,放進杯子里,倒上開水,遞到學生面前的桌子上。「這可是極品的綠茶喲,是朋友特地從南京給我帶過來的,你也嘗嘗。」蔡元培先生和藹地說道。
受寵若驚的學生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幾片茶葉稀疏地漂浮在水面上,水也是慘白慘白的,沒有一點綠色,喝到口中也像白開水似的,沒有一點茶的味道。學生的眉頭不禁一皺。蔡元培好像並沒有注意到學生的表情,依舊東拉西扯地談一些漫無邊際的話題,似乎完全忘記了學生來的目的。學生極不自然地聽了很久,好不容易等到蔡元培稍稍停頓一下,忙找了個理由告辭。
蔡元培眯著眼若有所思地微笑道:「急什麼,把茶喝了再走,這可是一杯極品的綠茶。千萬別浪費了。」
學生無奈地又端起了茶杯,禮節性地喝了一口。可就在這時,一股清香濃郁的味道沁入心脾!學生愣住了,詫異地打量著茶杯:茶葉已經沉浸入杯底,杯中的水已是一片碧綠,像翡翠般燦爛奪目。不僅如此,整個辦公室里可以聞到一種清新的香氣!
蔡元培似笑非笑地望著他,滿含深意地問道:「你明白了嗎?"
學生恍然大悟,驚喜地喊道:「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是說,想追求成功就要像就要像這綠茶一樣,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凡事都要靜下心來,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地沉浸下去。"
生活就是一杯綠茶,只有靜下心來沉浸進去的人,才能領略到成功和幸福的甘醇!

❸ 蔡元培的人物介紹

姓名:蔡元培
生卒:1868年(戊辰年)1月11日-1940年(庚辰年)3月5日
簡介:蔡元培,字鶴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並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漢族,浙江紹興山陰縣(今浙江紹興)人。

人物成就
蔡元培對近代與現代中國教育、中國革命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主要是:
一、自蔡元培始,中國才形成了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教育思想體系和教育制度。
二、他的「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主張,使北大成為新文化運動的發祥地,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發生創造了條件。
三、為中華民族保護了一批思想先進、才華出眾的學者。
他不僅為中國近現代資產階級大學教育理論的形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且其中許多真知灼見,如重視大學開展科學研究工作,提倡「思想自由,兼容並包」,注重發展學生個性,主張「溝通文理」,以及「依靠既懂得教育,又有學問的專家實行民主治校」等等也對後世產生了重大影響。

改革措施
改革封建教育
北京大學改革宗旨:改變學生的觀念,整頓教師隊伍,延聘積學熱心的教員,發展研究所,廣積圖書,引導師生研究興趣,砥礪德行,培養正當興趣。 蔡元培大學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徵是民主和科學,目的是要把大學辦成高水平的教學科研中心。
貫徹「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辦學原則
教授治校,民主管理
溝通文理,廢科設系,改變「輕學而重術」的思想

創辦學校
蔡元培重視勞動教育、平民教育和女子教育。他在北京大學辦校役班和平民夜校,在上海創辦愛國女校。
1928年,他創辦國立藝術院,後來發展成為中國美術學院,這是近代中國第一所實施本科等的最高美術教育機構,亦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唯一承認學歷的中國美術類大學,以弘揚民族文化,融合中西藝術,創造時代藝術為辦學宗旨。

❹ 找蔡元培時期北大非常有個性的老師

陳獨秀、魯迅、胡適、李大釗
我知道比較出名的就是這些了。
你可以根據那些人再找他的趣事。。

❺ 蔡元培的在北京大學做校長時聘請哪些人做老師

梁漱溟,胡適,陳獨秀,劉半農,魯迅,周作人,徐悲鴻

❻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是什麼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是:「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美感教育」五舉並重。

❼ 蔡元培北大時聘請的教授有哪些

周作人、胡適、李大釗、陳獨秀、辜鴻銘、魯迅、錢玄同、劉半農、劉申叔、黃季剛、黃侃、陳介石、陳漢章、江艮庭等,還有許多外國教員

❽ 蔡元培在北大任教時的作為有哪些、、、、幫幫忙

蔡元培(1868—1940)
字孑民,浙江紹興人。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思想家。1916年12月至1927年8月,任北京大學校長。他提倡思想自由、兼容並包,對北大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促進了北大思想的活躍、新思潮的傳播和學術的繁榮。眾多革新人物和學術大師雲集北大,倡導民主與科學精神,北大成為新文化運動中心,五四運動的策源地,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最初基地。

1916年12月26日,民國五年,蔡元培49歲時,受命擔任北京大學校長。
1917年1月9日,蔡元培發表就任北京大學校長的演說,對學生提出三點要求: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礪德行,三曰敬愛師長,將「抱定宗旨」置於首位。
1917年,蔡元培聘請《新青年》主編陳獨秀為文科學長,並聘請李大釗、胡適、錢玄同等「新派」人物在北大任教,採用「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辦學方針,實行「教授治校」的制度,提倡學術民主,支持新文化運動。
蔡元培
1917年,蔡元培邀請著名哲學家梁漱溟到北京大學講授印度哲學。
1917年,徐悲鴻應蔡元培之邀從日本東京返北京,任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導師。
1917年7月,胡適從美國學成回國,被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聘為教授。
1917年7月3日,蔡元培在北大發表熱情洋溢的就職演說的余熱未散,就向黎元洪總統提出辭職了,措辭委婉,但動因沉鬱,那就是抗議張勛復辟。
1917年10月,民國六年,蔡元培50歲時,主持教育部召開北京各高等學校代表會議,討論修改大學規程,北京大學文科提出廢年級制,採用選科制的議案,會議議決通過,決定在北大試行。北大選科制規定每周一課時,學完一年為一個單位,本科應修滿80個單位,一半必修,一半選修(理科酌量減少),修滿即可畢業,不拘年限;預科應修滿40個單位,必修佔四分之三,選修佔四分之一。選修科目可以跨系。
1918年,他更明確地指出:「大學為純粹研究學問之機關,不可視為養成資格之所,亦不可視為販賣知識之所。學者當有研究學問之興趣,尤當養成學問家之人格。」
1918年5月22日,蔡元培為「中日防敵軍事協定」這個破事,反對政府變相賣國,又向大總統提出辭呈。
1918年11月16日,民國七年蔡元培51歲時,「一戰」剛結束,在天安門前組織集會慶祝,發表題為《勞工神聖》的演講,鮮明提出要「認識勞工的價值」,並喊出了「勞工神聖」的口號。
1919年,蔡元培在北京大學廢除科,改原隸屬於科的學門為系,設立14個系,廢學長,設系主任。原來的文、理、法三科分別改稱第一、二、三院,僅作為各系所在地區的標志(因原來三科分布在不同地區),不代表一級機構。
1919年5月8日,五四運動爆發後,蔡元培為抗議政府逮捕學生,於5月8日提交了辭呈。並於9日悄然離京。
5月13日,北京各大專學校校長於5月13日向政府齊上辭呈,支持蔡元培。
1919年6月15日,民國八年蔡元培52歲時,在他發布的《不願再任北京大學校長的宣言》中說:「我絕對不能再作不自由的大學校長:思想自由,是世界大學的通例。後由於北大師生極力挽留,蔡元培答應只做北大師生的校長。
1920年初,蔡元培與李石曾、吳敬恆,利用庚子賠款,創辦中法大學於北京。蔡元培任校長。
1920年2月,蔡元培下令允許王蘭、奚湞、查曉園3位女生入北大文科旁聽,當年秋季起即正式招收女生,開我國公立大學招收女生之先例。
1920年5月,蔡元培聘任地質學家李四光出任北京大學地質系教授,邀著名作家莎菲回國任北京大學文學教授,8月,聘魯迅為北京大學講師。
1920年年底,民國九年,蔡元培53歲時,被北京大學派遣去歐洲考察。與法國里昂市長赫禮歐(Herriot),里昂大學醫學院院長雷賓(Lepine)等,合作設立里昂中法大學協會,決定在里昂成立中法大學。

❾ 著名民主教育家蔡元培,要求教師興趣和品質

蔡元培(1868-1940),是我國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他一生致力於教育事業,大膽改革,勇於實踐,發表了大量的教育論著,形成了屬於自己的教育思想和理論,為我國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他的教育思想至今對中國教育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主要包括「五育」教育、女權與平民教育和教育獨立以及「自由思想,兼容並包」三方面。
一、從「五育」並舉方針到健全人格教育
教育的根本問題是要培養什麼樣的人這一問題, 因為它決定我們用什麼去培養和怎麼去培養。在這一問題上,蔡元培鮮明地提出了自己的主張,造就具有健全人格的個人。健全人格教育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健全人格」是他要培養的 「自由、 民主、 平等」 社會新人的目標。他早在1902年《師范學會章程》中就提出教育的宗旨就是「使被教者傳布普通之知識,陶鑄文明之人格」。[1]1912年2月,他發表《對於新教育之意見》一文,提出今後之教育方針為軍國民主義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及美感教育等五項。前三者為隸屬政治之教育,後兩者為超軼政治之教育。
(一)隸屬政治之教育
蔡元培在《對於新教育之意見》中提到,「專制時代(兼立憲而含專制性質者言之),教育家循政府之方針以標准教育,常為純粹之隸屬政治者。」[2]他把軍國民主義、實利主義、公民道德教育三者看成隸屬於政治之教育。
1.軍國民主義教育
軍國民主義教育要求注重軍事,發展軍事體育。他認為軍國民教育不是理想社會的教育,與社會主義相背馳。他認為當時我國「強鄰交逼,亟圖自衛,而年喪失之國權,非憑借武力,勢難恢復」,為了更好地抵抗帝國主義的入侵,必須要採用武力自衛。[3]從國內情況來看,為了打破封建軍閥擁兵妄為的局面,就要「行舉國皆兵之制」,以「以平均其勢力」,因此也要進行軍國民教育。他認為體育是培養「共和國民健全之人格」的重要環節,後來把軍事體育推廣成為了普通體育。
2.實利主義教育
實力主義教育要求注重實業,發展智育。「我國地寶不發,實業界之組織尚幼稚,人民失業者至多,而國甚貧」是對我國當時情況的描述,而實利主義教育則是改變這一現狀的路徑之一。實業主義教育主要是傳授各種文化科學知識,發展實業的知識技能,它可以「補自存力之不足」。進行實業主義教育,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強國家的財力,使我國在世界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3.公民道德教育
公民道德教育即德育。蔡元培認為軍國民主義與實利主義教育都是「富國強兵」主義,但是「兵強可以變成私鬥,溢為侵略;國富不免智欺愚,強凌弱,而演成貧富懸絕、資本家與勞動者血戰的慘劇。」[4]因此,除了前兩者還要進行公民道德教育。他將法國革命所標榜的「自由、平等、博愛」作為道德的要旨,將其定為「一切道德的根源」。他提倡的公民道德教育具有反封建的重大意義,這種道德觀念與封建論理道德觀念是相對抗的,並企圖通過這種公民道德教育使人們在封建道德理論的束縛中解脫出來。
(二)超軼政治之教育
與軍國民主義、實利主義、公民道德教育不同,蔡元培把世界觀教育和美感教育看成是超軼政治之教育,並認為美育是由現象世界進到實體世界的「津梁」。對於前清教育宗旨中「忠君」、「尊孔」這兩條蔡元培持否定態度,他主張用世界觀教育和美感來替代,從而打破了兩千年來中國傳統的封建教育兩條不可動搖的信條。
1.世界觀教育
世界觀教育屬於實體世界, 是「超軼乎政治的」。他在《我在教育界的經驗》一文中說「至於提出世界觀教育,就是哲學的課程,意兼采周秦諸子、印度哲學以及歐洲哲學,以打破二千年來墨守孔學的舊習。[5]他提出的教育世界觀是要用思想自由來取代原有的思想專制,用近代西方資產階級哲學思想去打破以孔子學說為代表的中國封建傳統思想。他認為培養人超軼乎現世之觀念,達於實體世界之最高精神境界是世界觀教育的主要任務,而其中的主要障礙為「人我之差別」以及「幸福之營求事也」這兩種意識。通過世界觀教育,人們就可以攻克這兩種意識二達到最高的精神境界,人生也將因此變得更有價值。蔡元培不僅在中國近代教育史上首倡世界觀教育,並認為世界觀教育是教育的終極目標。
2.美感教育
美感教育亦稱美育。蔡元培是我國把美學倫理應用於教育的第一人,是美感教育的首倡者。對於上述提及的世界觀教育,他認為其鵠的只有美感教育才可以達到,因此他特別重視美感教育。「提出美育,因為美感是普遍性,可以破人我彼此的偏見;美感是超越性,可以破生死利益的顧忌,在教育上應特別注重。」 [6]他指出,引導人們從現象世界過渡到實體世界不能用「旦旦而聒之」的方式,也不是「枯槁單簡之言說」就能實現的。只有通過美感教育,才能使人達到最高精神境界成為可能。
對於這五項方針的重要性,蔡元培認為「五者,皆今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廢者也。」 [7]這種五育

熱點內容
環境化學就業前景 發布:2025-09-12 05:46:00 瀏覽:336
化學恐怖襲擊 發布:2025-09-12 05:42:59 瀏覽:401
小學教師資格證模擬題 發布:2025-09-12 03:43:50 瀏覽:549
一年級下冊數學視頻 發布:2025-09-12 02:34:51 瀏覽:717
女教師監禁mdyd 發布:2025-09-12 00:28:58 瀏覽:995
生物的技術閱讀 發布:2025-09-11 21:59:25 瀏覽:472
內派教師 發布:2025-09-11 19:02:33 瀏覽:884
柚木老師 發布:2025-09-11 18:36:33 瀏覽:488
愛因斯坦教育 發布:2025-09-11 15:40:39 瀏覽:582
李建老師 發布:2025-09-11 14:09:05 瀏覽: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