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戲曲演員邊老師
① 豫劇名家有哪些
豫劇六大名旦——陳素真,常香玉、崔蘭田、馬金鳳、閻立品、桑振君。
陳素真(1918年4月30日-1994年3月29日) ,女,乳名:佩玉,原名:王若瑜。祖籍:陝西富平,出生於:河南開封,曾居住於:陝西、湖北、甘肅、河北,而後定居於:天津市。
常香玉(1923年9月15日-2004年6月1日),原名張妙玲,出生於河南省鞏縣(今鞏義市),豫劇表演藝術家。
崔蘭田 (1926年-2003年04月05日),女,豫劇大師,生於山東省曹縣。
馬金鳳,原姓崔,小名金妮,河南省洛陽市人,1922年出生於山東省曹縣,豫劇演員。
閻立品(1921年2月7日~1996年8月11日),女,原名閻桂榮,豫劇演員。封丘縣荊隆宮鄉仝蔡寨村人。
桑振君(1928年12月27日-2004年7月9日) ,豫劇表演藝術家,中國豫劇六大名旦之一,豫劇三鼎甲之一 。
(1)鄭州戲曲演員邊老師擴展閱讀
早期的豫劇演員在一起合作演戲過程中,隨著影響力的不斷擴大,逐漸被賦予一個雅號,如祥符五朵雲、杞縣三亭、豫東五桿旗等清末民初組合,而更早期的演員組合已無從查證。
從民國十六年(1927年)起,中國戲曲界吹起流派風,以表演者姓名當作流派的標記,象徵著個人表演風格成為傳統戲曲界的楷模。
劇評家、表演家、劇作家、戲迷們都開始以派別來品論表演者的藝術風范,"流派"便成為一種習慣用語,影響所及,豫劇也出現了流派的說法, 經常被談論的有陳(素真)派、常(香玉)派、崔(蘭田)派、馬(金鳳)派、閻(立品)派、桑(振君)派等旦角六大流派。
② 豫劇演員邊玉潔有老公嗎
邊老師作為一個藝術家,他的藝術追求是無可非議的,他的追求同他藝術成就的比例相一至的。任何一個藝術家,人們去要求他按其他路子走也是沒有意義的。他的藝術形式可以由世人平權地評論,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可能同一。
③ 【高分】求戲劇名家張麗雯老師的詳細資料。越詳細越好【追加型】
張麗雯為北京京劇院張派青衣
曾在
《宋氏三姐妹》中飾演宋美齡一角,同內台者有吳容汝俊、李佩紅、李軍等。
《李亞仙》中扮演李亞仙
張麗雯是在觀眾中早已享有知名度的演員。其嗓音寬亮、甜潤,高低自如。吐字清晰,運氣、行腔得體,滿含內在情感。在《李亞仙》幾段抒情獨唱,甚是引人入勝。
④ 在河南鄭州有免費教唱戲曲的地方嗎
網路知道 > 娛樂 > 音樂快到期問題
• 我想要周筆暢拉票會的視頻
• 關於老友記
• 請問:首愛S588升級為法語、義大利語可行嗎?
• downtempo
• Mr.Boombastick的開頭音樂是什麼歌?
更多>>
訂閱該問題
您想在自己的網站上展示網路「知道」上的問答嗎?來獲取免費代碼吧!
--------------------------------------------------------------------------------
如要投訴或提出意見建議,請到
網路知道投訴吧反饋。 已解決
怎樣唱歌
懸賞分:0 - 解決時間:2005-8-18 10:38
昨天同學聚會,我第一次對著話筒唱歌,歌名《童話》。我平時說話聲音不錯,但是唱歌時卻顯得難聽。請問唱歌還有什麼技巧嗎?
問題補充:同學說唱歌好聽是天生的,這是真的嗎?
提問者: 格拉茨 - 助理 二級
最佳答案
練自己的肺活量,多游泳,多跑步!多看一些音樂錄影帶,看一下其他歌手唱歌時的口型,多模仿!多唱,多練
最好找一個專業的老師,指導一下,才不會誤入歧途,不會把聲帶損害,要注意唱歌時不要多用自己的聲帶,要讓自己的聲音傳的遠而穩,注意運用氣息,否則會使聲帶生繭
歌唱是一門藝術,要想提高兒童表現歌曲的能力,應給予他們唱歌技巧的訓練,訓練的內容包括:唱歌的姿勢、呼吸、發聲和咬字等各方面的要求。
一、唱歌的姿勢
正確的唱歌姿勢,不僅是歌唱者良好的心態的表現,而且還關繫到氣息的運用,共鳴的調節以及歌唱的效果,在訓練時,應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演唱習慣,做到兩眼平視有神,下頜內收,頸直不緊張,脊柱挺直,小腹微收,腰部穩定。
二、唱歌中的呼吸
首先是吸氣,在做呼吸練習時,先做好正確的演唱姿勢,保持腰挺直,胸肩松寬,頭自如,眼望遠處,從內心到面的表情都充滿情意,然後,「痛快地嘆一口氣」使胸部放鬆,吸氣時,口腔稍打開,硬軟齶提起,並與提眉動作配合,很興奮地以後腰為主,將腰圍向外松張,讓氣自然地,流暢地「流進」使腰、後背都有「氣感」,胸部也就自然有了寬闊的感覺,比如用「打呵欠」去感覺以上動作。
但呼氣時不準過深,否則使胸、腹部僵硬,影響發聲的靈活和音高的准確,吸氣時不要有聲響,反之不僅影響歌唱的藝術效果,還會使吸氣不易深沉,影響氣息的支持,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養成兩肋擴張,小腹微收的習慣。
三、發聲練習是歌唱發聲的一種綜合性基本技能的訓練,學習唱歌必須以最基本的發聲練習開始。
1、做獲得氣息支點的練習,體會吸與聲的配合,利用科學的哼唱方法,體會並調節自己的歌唱共鳴。
2、學會張開嘴巴唱歌,上下齒松開,有下巴鬆鬆的「掉下來的感覺」舌尖鬆鬆地抵下牙。
3、唱八度音程時,從低到高,母音不斷裂連起來唱,口咽腔同時從小到大張開。
4、氣息通暢的配合,發出圓潤通暢自如的聲音。
四、咬字、吐字准確、清晰
發音練習的目的,歸根到底是為了更完善地演唱歌曲,所以必須要注意咬字、吐字的清晰,正確地掌握語言的回聲,明確漢字語言的結構規律,將歌曲曲調與咬字吐字結合起來練習。練唱時,將每個字按照出聲引長歸韻的咬字方法,先念幾遍,再結合發聲練習,以字帶聲,力求做到字正腔圓,聲情並茂,演唱時發母音的著力點,應盡量接近聲區的集中點,使三個聲區的共鳴得到銜接和靈活調整。
歌唱藝術是聲音與文學相結合的藝術,我們唱好歌曲,不能只講聲音,不講感情,反之也不行,我們應對歌曲的思想內容、表現手法以及詞曲作者、歌曲的時代背景,有個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再進行適當的處理,把歌曲的藝術形象准確完整地再現出來,達到以情帶聲,聲情並茂。
怎樣唱高音
一、人類歌唱本能
你聽過雨夜盲女的哀曲吧?也聽過快樂的男女山歌對唱吧?這些人從未受過聲樂訓練,全他們的歌聲也同樣令你感動,因為他們完全發揮了自然的歌唱本能。我在前面所談的關於呼吸、發聲、共鳴、高音的問題,一切都逃不出自然的條件,連帶著一切物理條件,都是根據自然而產生的。遺憾的是,我們卻往往摒棄這種自然的條件,而去苦苦地找尋一些「捷徑」、「秘訣」,那是很可悲哀的事。
歌唱家在歌唱時,喉頭的作用雖屬,但心力也可左右它。在歌唱時,喉頭的動作完全是自發的,歌唱家歌唱時,想唱什麼音,聲帶張力與振盪次數就會完全與 思想吻合。發聲時當然還要用橫膈膜、腹肌、肋骨、喉舌等快速的力量。一個初生嬰兒,根本不知道這些事,卻能把那些力量用得很好。當他哭的時候,哭得很傷心;他笑時,又會發出悅耳的音調。由此證明,人生本來就有一種天賦的能力,能夠自由自在地並帶有表情地使用我們的嗓子。
二、先喊出高音來
我們做任何一種運動,比如推鉛球,一定要先有舉得起鉛球的力量。練武術的人為了增加手腳的力量,先練挑水,手腳有了力量後,才可以在舞大刀時不至於脫手飛了出去。
我們的聲帶,要能夠抵抗下面送上來的高壓,才能發音。有人問,在高壓的情況下,聲帶發出聲音會不會發生喊叫的情況,會不會喊破聲帶呢?不會的,只要保持正確的呼吸及歌唱姿勢,是不會喊破的。至於高音的位置及掩蓋問題,你的高音還未喊出來又怎樣去定它的位置呢?
我們先由下喊起,半音上去,#f2、g2、#g2為止,五個音成一組。開始不要喊太多,因為一上來你的呼吸和歌唱姿勢未必對,要邊唱邊糾正,等各方面都配合好了,不妨多喊一些。等#g2唱好了以後,a2是另外一種呼吸方式。我們知道唱高音時要把氣息用高壓的方式壓上去,實際上在這時要用到腰部的氣(見下節),用腰部的氣喊好了a2後,再用同樣的氣喊降b2。
一般來說,唱高音聲部的人的高音是天生的,只是我們不去用它罷了。一個女孩子從未受過聲樂訓練,一般只能唱到f2,但當她突然碰到一件恐怖的事情時,他會情不自禁地尖叫起來,而這一聲尖叫,可能到達highC的f3,但平時無論如何她也不會發出這么高的音來。所以不要有顧慮,要大膽地喊出高音,多喊是有好處的。
三、呼吸及姿勢
我們如果也有機會碰見一件十分令人吃驚的事而失聲尖叫,我們一定要記住那個喊叫的姿勢,再拿來唱高音,那就對了。
唱高音不同於唱低音,是將氣壓成一條細線,沖擊聲帶。當橫膈膜的力量已經用到頂點,而無法加壓時,就須用腰力。前面講過,肺葉比肺尖大,也即是下面比上面大,上面的肺尖被肋骨向外擴張。用腰力,是先用手叉腰(這時不必注意腹肌,在吸氣時它會自然地起作用的),把氣吸到腰的四周,感覺到前後腰部膨脹起來,然後把氣閉進來(張大口,見圖七),用力把腰及肋骨向里一收,胸部向上一挺,你會感覺到壓力壓住了上顎,這就是用腰力的方法。
前面講過,f2--#g2我們用腹肌的收縮來增加壓力,到了a2就用腰力,到降b2時,因為只需要少量的氣(但是要用高壓力的氣),只要將上唇照打呵欠的樣子張開就行了,要露出少許上面的牙齒,舌尖平放在下面的牙齒上,就能唱出降b2來了。由降b2以上,到highC以上的音,方法與降b2是一樣的。
這里再舉一個例子來說明用腰產的力唱高音。
用腰部的力來唱高音,等於將一個長形的氣球充滿氣後,用手將下半部一捏,那上半訓就脹滿起來,這好比是橫膈膜已上升到頂點,不能再上升。我們將腰部吸滿了氣,然後整個腰部及下面張開的肋骨向內一收,胸部挺出,就好象用手捏氣球的作用一樣,產生了一股強烈、上升的氣流,而這正是我們唱高音要用的。
四、Close及掩蓋
從前學唱歌的時候,當唱到高音,就要Close!當時真是「如入五里霧中」。而這個字,中國至今也還有人在用。由於對Close的真正含義搞不清,不知道害了多少男高音,也糟蹋了許多好的聲音。
我對Close的見解是:關閉下面的共鳴箱,而打開上面的共鳴箱。我們唱高音時需要頭腔共鳴,那就得提高軟蓋。我們開上唇,目的是提高軟蓋,同時還要用腰力來頂開軟蓋。至於今天國內有人用「掩蓋」這個名詞,我認為比較好,它的意思是高音不可太白,要多少有點掩蓋,就好象上面有一隻碗,復蓋著高音一樣。
我曾經向許多老師求教對Close的解釋問題,但都得不到結果。後來去義大利,請教了一位老師,回答是:我們義大利從來未聽說過這個字。試問:「關閉」了怎樣唱歌?至於今天我們用「掩蓋」代替「關閉」來解釋Close,那是很明智的。當我們唱高音時,我們的上顎向上提,軟口蓋升高(打呵欠狀),氣壓向上擠,聚到上面,形成一個象教堂那樣的圓頂空間,也就是要讓氣體充滿這個空間,這樣,才會發出漂亮的高音。如果上面不打開,空氣上不去,哪裡還有高音呢?所以,用「掩蓋」也表示了聲音向上集中的意思。我們可以再作一個試驗來找到這個感覺:當我們打呵欠的時候,會感覺到上顎部分有涼颼颼的感覺(平時感覺不到的),那就是上面有了一個空間,氣息也進去了。
五、越高越容易
當我們練到降b2時,應該說已經突破了高音的困難,可以很容易地唱到b2、c3、#c3、d3了,因為唱這幾個音的方法與唱降b2的方法並無居的分別。唱降b2時喉嚨已開得比較小了,因為嘴越是張大喉嚨越小,所以,不用害怕更高的音,所需要的是急速的氣來支持高音,而急速的氣,是靠平時的刻苦的氣息練習得來的。
六、支點與對抗
如用雙手舉起一副石擔,我們的腳是向下踩的,土地是起向上托起的作用;我們的手向上推,而石擔又是向下壓。於是,這里就有四個方向的力,腳和地面產生了一種對抗,手和石擔又產生了對抗。我們人的身體等於氣柱,小腹和聲帶是氣息的兩個支點。氣息往上走被聲帶擋住,這里也有「力」的對抗問題。那麼,在歌唱時小腹的支點有無變化?如果有變化是向上,還是向下?關於這個問題是有爭論的。
唱歌時,氣息不停地向外流出,氣柱越來越短,同時,小腹也向內收進來,幫助壓迫肺中的氣產一定的流量呼出。在這樣的情況下,怎麼可能把「支點」老是放在一個固定的地方,而不隨著氣息的運用向上移動呢?但我們不可忘記,雖然「支點」隨著氣息的呼出不斷地向上移,還是要保持住那向下壓的力量。試想,我們如果要拿到高處的東西,伸長了手仍拿不到時,那麼就要在腳下墊一個箱子,如果還是拿不著,只能再加一個箱子,這樣「支點」不就提高了嗎?怎麼可能停在下面不動呢?
我在新加坡聽過一個女高音獨唱,她是代表加拿大到各國作巡迴演唱的。但她唱到高音時,脖子拉得長長的,讓人看了很不舒服。原來她是專唱德國Lied的,德國派唱法主張「支點」永遠在腹部不變。試問唱高音怎麼可以把音管拉得那麼長呢?
我們再看看前面所述的打氣筒原理,活塞柄不斷向上推,活塞也隨之漸漸地上去以保持筒身的壓力,氣息則從筒口噴出。如果將氣筒打氣比作人體的歌唱活動,即是說,橫膈膜和聲帶的距離越來越短,所以支點也逐漸改變位置,怎麼可能老停在固定的地方不動呢?
七、用工具來測驗
用一塊木板,長度比我們的肩寬一些,寬度比我們的鞋子長度稍寬四角打一個洞,用兩根繩子穿過洞,繩子的長度與我們垂下的手指處相齊(參閱圖八)。我們站在木板上,吸一口氣,然後將氣閉住,張大口用力拉繩子,就可以感覺到什麼叫對抗了。這時,我們的腳增加了與地面的對抗,同時也了體內的氣息與聲帶的對抗,這樣高音更容易出來。我們還可用可口可樂的空鋁筒(空啤酒筒),剪成象郵票大小的鋁片,將兩片鋁片合起來(用手將鋁片弄得稍彎曲一些),於是合起來的鋁片當中就有一個縫。再在鋁片的一頭夾上一片舊綢布(可疊成三根火柴那樣寬),然後用鐵絲將鋁片綁起來,就成為一個哨子。你試吹一個低音,再吹一個高音,從這一比較中就可以感覺到唱高音的氣息和姿勢了
怎樣唱歌
一、氣息
說道這個話題,就有些茫然,因為這是最不好用言語表達的東西。我在唱歌之前,練美聲兩年,給我的感悟很深,氣息基礎對我的幫助很大。一般沒有學過聲樂的人發聲很平,就用平常說話的位置(嗓子)發音,我們叫它聲音發「白」,沒有色彩、沒有過濾。以下我就表述一下美聲練聲的方法。
聲音應該以小腹為根源,想像聲音透過後脊樑,到腦後,到口腔後根,整個聲音應是豎立的,靠後的。請找一找這樣的感覺:你大口咬一口蘋果,露出上牙齒,在一口咬下去的同時,發出「嗯」的聲音,感覺聲音在口腔後部和鼻腔上部的位置,這就是美聲發聲的一個共鳴點。接下來把氣息下沉,小腹膨脹,稍在小腹用力一頂,在剛才的位置發聲,男聲喉結壓下,女聲多注重聲音在腦後靠上的位置,你會發現聲音比以前要大多了。經常靠牆練習有助於發聲,因為靠牆可以接觸你的後脊樑,讓你更容易找到感覺,並且胸腔的共鳴能和牆產生共振,讓你更容易找到胸腔共鳴的感覺。先從「米~媽」的練習開始,逐步升高,有助於練習高音氣息;再從高往低練習,這樣反復,總有一天你會找到感覺的。美聲講究「通透」,經常想像自己的聲音是豎立的,而不是扁平的;另外還講究的是「共鳴」,聲音通過胸腔或胸腔以上的共鳴後,會很圓潤、飽滿。要體會共鳴,你可以這樣做:閉上嘴巴,發出「嗯」的音,稍帶點深情的感覺,「嗯」的長一點,會感覺頭和胸前在震動,如果氣息好,這種共鳴會給你的聲音添色不少。仔細聽聽一些高大的美國人講話,就會知道什麼叫胸腔共鳴了(外國人的胸腔結構更容易產生共鳴)。
另外我還要提到的是肺活量,歌手演唱需要較大的肺活量,比如一些很長、不換氣的某句旋律,可不要唱完以後面紅耳赤、只喘粗氣。肺活量要經常鍛煉身體才能保持。還有就是掌握一定的技巧可以彌補一些肺活量不足的現象。首先就要練氣息,好的發聲方法它能很好的控制聲音通過嗓門的流量,比如唱到「……不怕你背叛我……」這一句時,氣息不穩的歌手可能一下就把「怕」字的音以爆破的方式唱出來,一下就把本來肺活量不足的氣放跑了,如果後面有不換氣的長句不把他憋死才怪。而氣息功底好的歌手能控制這些爆音的流量,演唱時話筒也不會出現一些撲聲。所以我建議大家練聲的時候嘴前放一盞蠟燭,盡量練聲時保持蠟燭不搖晃吧!這樣你的氣就會保持在你的體內長一些時間。想想你是一直往外呼氣堅持得久還是憋住不出氣保持得久呢?當然這還需要歌手要放鬆,不要緊張,一緊張,心臟跳動加快,你的氣息就更穩不住了
這里我只能講這么多,這些是要靠感悟的。不過我要提醒的是,練聲是演唱流行歌曲基礎,千萬不要用練聲的方法直白的演繹流行歌,那樣就過於做作,就會像閻維文唱「一無所有」。
關於流行歌曲的用嗓,我的觀點是只要符合歌曲意境,要喊要破也未嘗不可,但這些都是美聲中絕對禁止的,所以我們要取長補短,因為我們不是為了唱美聲而練美聲,我們是為了唱好通俗才練美聲,就像武術要練馬步一樣,你見過打架的時候蹲著馬步打的嗎?
有朋友說這樣的表述很難理解,要我說說流行歌手裡誰的氣息很通透,就照著感覺去學更容易領悟,這也是一個有效的方法。個人認為,女歌手你們就多聽一下「張惠妹」的吧,她可是天生通透的氣息;男歌手就多揣摩一下「滿文軍」的吧,他可是真正靠氣息在唱歌的,另外,張學友的氣息很好,但對於教學,滿文軍更適合
二、高音
這是朋友們最喜歡問的一個問題,用他們的話,因為高音「夠拽」,呵呵!再次補充一下,好的演唱要綜合很多方面,不能說高音越高就是唱得越好。確實,很好的高音能給歌曲的高潮部分增添渲染力,但奉勸朋友們不要只知道高音的價值而忽略中低音,其實飽滿的中低音也很有感染力
唱高音的時候,氣息一定是以小腹、丹田為根基的,京腔講究「丹田氣」也是指的這種發聲位置。
找找感覺1:如果你是一個女孩,鞋子上突然有一隻老鼠,你會怎樣?估計會「啊~」的一聲長鳴,並且還有「假聲」的發聲位置。等你平靜之後,你在「啊~」一下看,大多數再也「啊」不上去了。為何?因為你收到驚嚇的的那一刻,你的小腹在緊張,(想想被驚嚇的感覺,是不是全身肌肉綳緊?)正因為有了這樣的根基,加上一股強大的氣流(可以理解成唱歌的氣息),直沖嗓子眼,聲音不高才怪。所以,你可以把飆高音的感覺理解成「緊張」、「振作」,記住,一切以小腹為根基,要唱高音不是抬起頭往上扯的,是感覺重心向下的一種反彈力。
找找感覺2:見過橡皮水管嗎?要水管里的水飆向更遠怎麼辦?掐緊水管前端,縫隙一小,壓力增大,水就沖得更遠。其實高音不一定要音量很大,有些歌手演唱高音時唱出很大的聲音,我們說那是用力氣和肺活量在唱,而不是在用氣息和技巧在唱。想像水龍頭理論,應該可以悟出些道理。
找找感覺3:地上有一塊很大的石頭,把它搬起來吧。你一彎腰,嘴裡數數:「一、二、三、走……」,我想這個「走」字你一定用了氣息。我不多說了,感覺一下吧,身邊有些什麼重的……呵呵!這只是一些我創立的讓你感覺氣息的方法,不正規,但很有效。
還要告訴大家一點,表現高音的能力與你本身嗓子條件有關,如果嗓子天生高亢是很大的優勢,比如「孫楠」就是典型的高嗓子,高音演繹不會那麼費力。嗓音條件不好的歌手就要靠大量的氣息和方法了,但不管是嗓音條件好或不好,聲音都是通過氣息唱出來的,就像香煙要通過過濾嘴一樣,聲音過濾一下會更美。
另外我還告訴大家一種心理方法,高音時想像你是在面對廣闊的大海高歌,望不到邊的海天一色,這樣的風光不值得你大聲吶喊嗎?
三、鍛煉肺活量的方法
造成肺活量檢測數值連年下降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有效的體育鍛煉方法和沒有充足的體育鍛煉時間。鍛煉肺活量的方法有很多下面就簡單介紹三種。
方法一 經常性的做一些擴胸、振臂等徒手操練習。
方法二 耐久跑練習,注意要堅持經常、跑和呼吸配合、距離適當、強度不宜大。
方法三 練習潛水或游泳,在水中不但手臂要不停的劃水,還要克服水的阻力呼吸,是鍛煉提高肺活量的好方法。
鍛煉提高肺活量的方法還有:踢足球、打籃球、折返跑等等很多。需要注意的是不管選擇那一種方法,都要持之以恆經常練習才能有效。
以上這些鍛煉的機制是:增加呼吸肌的力量,提高肺的彈性,使呼吸的深度加大、加深,提高和改善肺呼吸的效率和機能,從而達到提高肺活量檢測數值的目的。
⑤ 從河南走出去的明星有誰
從河南走出去的明星有誰?
河南省除了作為歷史古都之外,還有一個人才輩出的地方,據了解,每十個中國人里就一個是河南人,所以說河南人給中國做出的貢獻是非常大的,那麼從河南走出去的明星都有誰呢?下面就讓筆者告訴你答案。
和很多成名後的明星一樣,王一博成名之後也為家鄉做出了很大的貢獻,首先是他公益代言家鄉的土特產,給自己的家鄉盡出自己的微薄之力,不斷宣傳家鄉的飲食和文化,這也是很多人都喜歡王一博的原因之一吧。祝願從河南走出去的明星都越來越好,在自己成名的同時不會忘記為家鄉做出自己的貢獻,希望他們的事業順風順水。
以上僅是筆者的觀點,歡迎補充。
⑥ 這個戲劇演員是誰
新翠霞,女,原名李禹芳,籍貫天津,1920年出生,並於2004年9月10日病逝於天津,享年85歲。她曾用藝名小翠霞,評劇女演員,工旦行。13歲拜劉翠霞為師,後又師從趙月樓。其代表劇目有《六月雪》《雪玉冰霜》《劉胡蘭》《小忽雷》《牛郎織女》等。
新翠霞,原名李禹芳,1920年出生,曾用藝名小翠霞。天津市人。評劇女演員,工旦行。
13歲拜劉翠霞為師,後又師從趙月樓。30年代曾與劉翠霞同台演出,後獨自組班。1958年後為天津評劇院主演。1963年調鄭州市評劇團。代表劇目有《六月雪》《雪玉冰霜》《劉胡蘭》《小忽雷》《牛郎織女》等。30年代中期高亭、百代公司為其錄制了唱片(現已收集10出戲的唱片近10張)。
個人經歷
新翠霞嗓音高亢清脆、剛柔相濟。早期演唱極力模仿劉翠霞,幾乎達到亂真的程度。50年代後她與音樂工作者結合在唱腔與演唱風格上又有許多變化和發展。這一時期在新編歷史劇和現代戲中(慢板)的字
位和旋律更富於變化,低腔有更多的運用;在《小忽雷》一劇中,借鑒京劇(反二黃慢板)的結構與腔調,嘗試創作了(反調大慢板);在《劉胡蘭》一劇中,以反調為基礎採用歌曲創作手法,嘗試了以四句體樂段反復為特點的形式新穎的(反調二六板),加強了唱腔的時代氣息。
成就
新翠霞在繼承早期名角劉翠霞藝術方面成就卓著,後來在長期的舞台實踐中,她又根據自己的條件和聽眾的欣賞要求,不斷改革創新,在唱腔和演唱風格上有了許多變化和發展,形成了自己旋律多姿,腔調富於變化的演唱特點。1963年,新翠霞告別撫育她成長有擁有她大量戲迷的天津市,調往鄭州市評劇團任主演,為支援地方,擴大評劇藝術的影響做出了重要貢獻。
新翠霞退休之後回到天津居住,與天津的評劇名家多次登台演出,在天津演出了《婦女代表》、《桃花庵》、《雪玉冰霜》等劇。
藝術的影響力
最後一次與觀眾見面就是2001年,坐在輪椅上的新翠霞一上台,立即受到台下觀眾的熱烈歡迎,可見其藝術的影響力。於2004年9月10日病逝於天津,享年85歲。
⑦ 河南省豫劇一團的演員陣容
王 惠:
著名豫劇旦行女演員。國家一級演員。常派傳人。河南省第十屆人大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省戲協副主席。享受國務院「特殊專家津貼」。曾先後榮獲文化部文華表演獎、文化部藝術司「金三角」三省交流演出「優秀表演獎」第一名、「中國首屆豫劇節」優秀表演獎,「香玉杯」藝術獎,禪聯五、六、七屆河南省戲劇大賽一等獎。2001年在鄭州成功舉辦了「王惠豫劇交響演唱會」。主演劇目《大祭樁》、《五世請纓》、《義烈女》等。1963年生,河南省孟縣人。1981年畢業於河南省戲曲學校,留在校實驗劇團為演員。1983年調河南省豫劇一團,主攻青衣、帥旦。是一位豫劇旦行中一個難得的「歌唱型」演員,她的嗓音非常具有可塑性,寬闊明亮,豐厚圓潤,高音可唱華彩,中低音亦可運用自如。她以豐富多彩的聲音形象塑造了一個又一個令人難忘的女性形象。她在《五世請纓》中飾演佘老太君的聲音造型高亢、奔放、雄健、有力,「慶壽」時的歡樂、「出征」時的豪氣,通過聲腔旋律的大幅度起伏跌宕被揮灑得酣暢淋漓。她在《義烈風》中飾演的童玉姍,聲音造型凄厲、剛烈,「吐真」一場戲中,當善良的童玉姍終於弄明白眼前的所謂丈夫是個殺人不眨眼的惡魔時,此刻的6句重疊句子,字字如炸雷,聲聲如裂帛,盡情詛咒了人世間的善惡顛倒,抒發了童玉姍的哀哀苦情。《都市風鈴聲》中飾演的鄭榮,一段「我多想」的吟唱式旋律,展示了王慧控制聲音的高超能力,似娓娓道來,似緩緩傾訴,輕聲慢語的「反復」,把忙碌於商海的女強人在孩子面前的一份自責、一片柔情抒發得動人心弦,催人淚下。王慧因此劇的出色創造而榮獲了文化部「文華」表演獎。
李金枝
國家一級演員,主攻閨門旦、青衣。現為全國政協委員,河南省優秀專家。曾榮獲《中國戲劇》梅花獎、文化部文華表演獎、「今日中國豫劇十大名旦選拔賽」金獎、「香玉杯」藝術獎、河南省第八屆戲劇大賽表演一等獎獲得者。主演劇目《淚灑相思地》、《魂斷上河圖》、《風流女人》、《王屋山下》等。
魏俊英
國家一級演員,主攻刀馬旦、花旦。曾先後榮獲「今日中國豫劇十大名旦選拔賽」優秀表演獎,第五屆「香玉杯」藝術獎,「中國首屆豫劇節」優秀表演獎,第八屆、第九屆河南省戲劇大賽表演一等獎等。主演劇目《大祭樁》、《五世請纓》、《清風亭》、《魂斷上河圖》、《金沙灘》、《抬花轎》等。
王清海
國家一級演員。自幼隨其父豫劇著名老藝人王文才綽號翁八里不藝,攻銅錘架子花。後又師承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黑頭大王李斯忠,主攻黑頭。被同行與觀眾譽為「豫劇第一凈」、「河南第一黑頭」之美稱。主演劇目《鍘美案》、《下陳州》、《跑汴京》等。
范靜
國家一級演員,主攻閨門旦、青衣。曾先後榮獲省戲劇大賽表演一等獎,青年匯演一等獎,第四屆「香玉杯」藝術獎,「今日中國豫劇十大名旦選拔賽」優秀表演獎,全國電視戲曲大賽「星花獎」第一名等。主演劇目《骨肉冤家》、《三哭殿》、《秦香蓮》、《陳三兩》等。
丁建英
國家二級演員,主攻文武小生。河南省青年戲劇大賽一等獎,河南省第八、九屆戲劇大賽表演一等獎獲得者。主演劇目《金沙灘》、《大祭樁》、《打金磚》、《魂斷上河圖》、《義烈女》等。
李庚春
國家二級演員,主攻老生、小生。先後獲得全國「梨園杯」優秀獎、河南省戲劇大賽表演一等獎、伴唱獎,山西省戲劇大賽主角金牌獎等。主演劇目《義烈女》、《黑娃還妻》、《清風亭》、《金沙灘》等。
吉冠武
國家一級演員,主攻文武丑角。主演劇目有《屠夫狀元》、《推磨》、《喝面葉》、《劉二愣賣燒餅》、《跑汴京》等高派名劇。另外主演的《芝麻官外傳》、《借妻》、《血濺烏紗》等七個劇目由河南電子、黃河音像出版社製成光碟發行全國。
蘇笑神,國家二級演員,主攻文丑,中國《牡丹杯》「牡丹獎」獲得者,文丑理論家。主演劇目《贓官斷案》、《卷席筒》、《七品芝麻官》、《拾女婿》等。
竇彩霞,國家二級演員,曾在多部現代戲、古裝戲中飾演了主要角色。先後榮獲省戲劇大賽一等獎,最佳伴唱獎。主演劇目《黑娃還妻》、《杏花店》、《秦雪梅弔孝》。
袁國營(藝名小唐喜成),國家二級演員,唐派須生,河南省文化系統先進工作者。曾先後榮獲河南省第五屆戲劇大賽優秀表演獎、河南省青年演員大賽二等獎等。主演劇目《血濺烏紗》、《南陽關》、《三哭殿》、《天門陣》、《宋江題詩》、《徐策跑城》等。
李斌,主攻文武小生。著名表演藝術家王素君老師掌門弟子,河南省戲劇大賽表演一等獎獲得者。主演劇目《香囊記》、《真假駙馬》、《魂斷上河圖》、《淚灑相思地》、《梅花奇緣》等,並在中央電視台攝制的五集戲曲電視劇《叔嫂情》中飾演主要角色。
武慧敏,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主攻刀馬旦、花旦。陳(素真)派傳人。主演劇目《義烈女》、《抬花轎》、《紅娘》、《梵王宮》、《宇宙鋒》、《拾玉鐲》等。榮獲河南省青年匯演一等獎、河南省首屆「黃河杯」演員獎。
張慧,國家二級演員,中國戲劇表演學會會員,主攻閨門旦、花旦。榮獲河南省第一屆、第二屆青年戲劇大賽一等獎、河南藝術節優秀表演獎,2001年被共青團河南省委授予「河南省優秀共青團員」稱號。主演劇目《掛畫》、《母女怨》、《香囊記》、《雕窗投江》、《紅燈記》、《穆桂英下山》等。
常松,國家二級演員,主攻武生,曾先後榮獲河南省第七、八屆戲劇大賽表演二等獎,省一團演員隊隊長。主演劇目《白水灘》中十一郎、《三岔口》中任堂輝、《五世請纓》中楊滿堂、《金沙灘》中楊三郎等。
薛娟,優秀青年演員,主攻刀馬旦、娃娃生、青衣,曾先後獲河南省青年演員大賽二等獎,第七屆「香玉杯」藝術獎。兼省豫劇一團節目主持人。主演劇目《擋馬》中楊八姐、《借記扇》中鐵扇公主、《五世請纓》中楊滿堂、《清風亭》中張繼保、《骨肉冤家》中權寶、《三哭殿》中秦英等。
邵保安,優秀青年演員,主攻銅錘花臉,曾在河南省青年演員戲曲大賽中榮獲優秀表演獎。主演劇目《包青天》中包拯、《三哭殿》中詹太師、《七品芝麻官》中程西牛、《桃李梅》中方橫行、《五世請纓》中孟強、《唐宮姣女》中敬德、《血濺烏紗》中賈仁等。
司紅彥,優秀青年演員,主攻武生、武花臉,曾先後榮獲省戲曲大賽三等獎和省青年大賽優秀表演獎。主演劇目《大祭樁》中艾遷、《三岔口》中任堂惠、《挑滑車》中高寵、《小商河》中楊再興等。
尤樹江、國家一級作曲,創作過近百部大型作品並發表過二十多篇音樂專論。曾先後在全國七個省、地、市以及河南省二至九屆大賽和山東省文化藝術節中獨立擔任旋律、配器、指揮,獲獎16項,其中國家級4項,分別為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全國地方戲交流演出音樂單項獎、中國首屆豫劇節音樂單項獎和國家民委頒發的紀念獎,並多次在文化廳組織的大型文藝活動中擔任音樂統籌、指揮。
⑧ 河南梨園春模仿申鳳梅老師獲得第一的是誰
魏鳳琴,女,生於1964年1月,河南省商水縣人。1975年參加工作,中共黨員,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戲曲表演學會會員,河南省戲劇家協會理事,河南省越調劇團主要演員。2004年被評為周口市「優秀共產黨員」和宣傳系統「先進個人」。2005年6月榮獲河南省首屆「文化先鋒」光榮稱號。2006年1月被省劇協、鄭州市人民廣播電台「戲曲聽眾點播」欄目評為河南十大「最具魅力獎」演員獎。2007年當選周口市第二屆政協委員和河南省第六次文代會代表。
在諸多的獲獎經歷中,最讓人難忘的是1998年她參加《申鳳梅》的演出。鳳琴在這個戲中扮演一位很小很小的配角「老大娘」,出場不多,唱腔也僅有十幾句,但她依然練得十分刻苦,母親生病住院她顧不上管,甚至在睡夢中練唱下意識打拍子把女兒都給拍醒了。在正式參賽的那場演出中,鳳琴緬懷申鳳梅的唱段把觀眾與評委的心深探打動,掌聲經久不息。事後,有記者請她談談因演配 魏鳳琴
角而榮獲大獎的感受,鳳琴動情地說:「我根本沒想過獲獎,只想用真情表達我對申老師的懷念與敬意,因為是她老人家扶著我邁出了從藝的第一步,而且直到逝世前還在扶植我前進。」 鳳琴對老師的感恩是真誠的,而在她從藝之後的28年間,不僅是申鳳梅,團里的其他老藝術家也都喜歡她,但她始終沒有像某些青年演員那樣為成名而掛靠在某大家名下稱徒,這倒是個謎了。我曾聽鳳琴說過這么一句話,不知能否作為她心中的謎底,她說:「從某種意義上說,不太成功的創新也勝過出色的模仿,我願意學習吸納每一位老師的長處,我喜歡博採眾長的表演風格。」不管這句話是不是謎底,我這個做編劇的由衷地贊賞她這句話。與創新是編劇的生命同理,創新亦是演員的生命。
⑨ 河南省豫劇三團的優秀演員介紹
1982年考入鄭州市藝術學校,主攻閨門旦、青衣。1989年畢業,現為河南省豫劇三團演員,國家二級演員。1989年以來,曾在《花木蘭》、《大祭樁》、《抬花轎》、《黑娃還妻》、《朝陽溝》、《刑警四姐》等多種劇目中演女主角。曾在1992年、1998年鄭州市演員匯演中榮獲一等獎;1997年獲「香玉杯」藝術獎。1999年河南青年戲曲演員大賽中獲表演金獎第一名。在豫劇《香魂女》中飾環環,獲河南省第八屆「黃河杯」戲劇大賽一等獎。2000年參加第六屆中國藝術節獲第六屆中國藝術節大獎,河南省人民政府給予通報嘉獎,並記大功一次。楊紅霞出生於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12歲考入鄭州市藝術學校,學習豫劇表演藝術。一學就是七年,在這七年的學校生涯中,紅霞由一個撲甩著羊角辮兒的農村姑娘,而成長為一個出類拔萃的尖子生。這里除了有老師的精心培養外,更主要的還得力於她自己那刻苦用功,執著追求的勤奮精神。聽老師講:小紅霞在校期間,從未休息過星期天,整日泡在練功房。基本功、武功,身段把子,尤其是聲樂訓練,唱腔念白,每樣功課都名列前茅。如此扎實的基本功,畢業分配到劇團之後,恰似如魚得水,如虎添翼。《大祭樁》、《花木蘭》、《白蛇傳》、《西廂記》,一出出的名家名劇,從亦步亦趨到出神入化,楊紅霞不只學動作,學技巧,更重要的是學神韻,演人物。《大祭樁》中的哭樓一折,凝聚了多少代藝術家的潛心創作,設計出了一整套高難度的身段動作和水袖技巧,以及運腔吐字,在載歌載舞中完成人物的內心刻畫。大家知道《哭樓》這一段戲是要求演員必須具備唱、念、做、打俱佳,才能完成的一折小戲。當然,就目前而言,演出這段戲的演員並不算少。而楊紅霞之所以能夠技高一籌,就在於楊紅霞不單單是去表演技巧,而是在追求著將技巧賦於它深刻的內涵,最終達到表演人物的內心活動為目的。楊紅霞正是靠著這一點,在全國青年演員大賽中,征服了挑剔的專家和評委,從而獲得了一等獎。楊紅霞2000年被借調到河南省豫劇三團,連續演出了幾個現代戲,如:《香魂女》、《朝陽溝》、《村官》等。這些戲進一步使她提高了藝術素養,成為了近幾年來不可多得的優秀青年藝術家。在當今社會很多人都在被金錢所誘惑的時候,楊紅霞能夠不浮不躁地牢固堅守自己心目中的藝術陣地,一步一個腳印地探尋藝術真諦,實屬難能可貴。古人雲:涉淺水者得魚蝦,涉深水者得蛟龍。我們相信楊紅霞是一個不甘於淺嘗輒止的人,戲苑深處有奇葩。我們期盼著楊紅霞能夠成為一個全心全意為人民演好戲,德藝俱佳的具有大家風范的好演員。
⑩ 急~~誰有唱豫劇,謝慶軍老師的個人資料~~
謝慶軍老師,1963年出生於河南省夏邑縣,1977年進入商丘戲曲學校,畢業後分配到虞城縣豫劇團工作,曾拜豫東名人張萬雲、楊啟超為師。謝慶軍老師的唱腔與眾多豫東唱腔不同,其特點是:以唱代說、吐詞清晰、聲音悅耳動聽,即有豫東的大腔大韻又有豫西的細膩圓滑,他的唱腔是集豫東調、豫西調、祥伏調、沙河調之精華而獨創而成。
謝慶軍老師自1988年就開始錄制盒式磁帶,與河南省黃河音像出版社合作錄制了《劉公案》(雙開鍘)(訪劉青)是豫東須生演員較劉忠河老師之後第一個錄制盒式磁帶者。近年來,他又分別和黃河音像出版社、中國國際廣播音像出版社合作錄制了近300餘張VCD和DVD光碟。他的代表戲有:《劉庸下南京》、《劉庸回北京》《崇禎弔死煤山》、《諸葛亮歸天》、《司馬懿扒墓》、《胡迪罵閻》、《紀曉嵐》,最近他和"中國十大名丑金獎"獲得者夏登路同台演出的戲曲連續劇《濟公傳》被中國國際廣播音像出版社錄製成了DVD光碟。
謝慶軍老師1989年被豫劇界譽為「豫東八大紅臉王」,1992年獲「東南五省戲曲匯演」一等獎,曾於豫劇名家馬金鳳老師同台演出,被馬金鳳老師稱為「豫東之寶」。1994年榮獲「河南豫劇大賽金獎」1996年、1997年在河南省廣播電台、電視台舉辦的「叱吒風雲」欄目中「十佳演員」名列前矛。河南省廣播電台曾對他進行 了專題追蹤采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