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傑老師中考
1. 2017年深圳中考數學題難嗎
還好吧,方老師(數學出題人方傑)還是放了我們一馬
2. 雲南省今年中考數學出題老師是誰
方傑,06年深圳市平均分44的締造者
3. 2017雲南中考省題數學出題人是誰,急急急!!!
方傑,當年深圳10年中考數學出題人,據說10年出題後就被禁止再出題了。讓我告訴你為什麼,當初深圳數學77+及格,就因為他出題,最後全市數學平均分44。今年倒好,深圳禁止出題就跑來禍害雲南人了。
「你見過答題卡背面都是壓軸題嗎?反正我見過。」「考完數學我就知道,我已經考不上高中了。」
4. 中考作文幫忙!!~~
動情,才是最重要的
我們必須清楚的是,對眼下抗震救災這個「事例」,「語文學科中的作文」是以「語言」為載體,或闡述某一個觀點,或說明某一個道理,或再現某一個場景,或抒發某一種情感,它運用的是聯想、想像、推理、論證,它需要的是「駕馭語言」把你的情感、思想表達出來。
所以,面對這場既揪人又感人,既讓人淚流滿面又讓人眾志成城的「災難」,我們不能僅是感人情節的復述,也不能只是動人故事的再現;不能似新聞報道,也不能像通訊敘述。
如果我們寫這樣帶有議論的文章,那麼我們完全可以把「抗災」中的那些情節、故事,甚至感人的語言,作為我們有力、有利的論據。但是,一切為的只是「說明」你的道理,「論證」你的觀點,也就是說「可以用」,但不是「必須用」或「一定用」。閱卷者絕不會是因為你「使用」了抗震救災的內容而提高你的作文分數,他們評價的主要標准還是你的「道理」是否說清楚了,你的「觀點」是否得到了充分的論證,你說明「道理」、論證「觀點」的語言是否能感染人、最重要的是,只有動之以真情,才能打動閱卷者。
四川汶川地震感人故事感想隨筆:
重讀孩子遺言:「我餓得想吃泥土」
淚水流得夠多,要用笑容繼續生活。全民哀悼日後,我告訴自己,不能再讓悲情成為生活的主角。沉靜的時候,理性的時候,要溫習久違的笑,要慢慢找回歡樂,要用希望覆蓋過去的一切。
但是今天,我再一次淚雨滂沱!那是一篇博客,作者「痕羽揚菲」在其QQ博客上輯錄了地震災區「最感人的十句遺言」。句句飛淚,字字泣血,那些話可是罹難者彌留之際的最後心聲啊。
感謝作者細心收集了這些遺言,它讓我們能夠想像逝者最後的心境和狀態。其實,更多的罹難者在咽氣之前,都有話要說,他們說了什麼,那些曾經為他們遮風擋雨、最後成為凶器的牆壁聽到了嗎?那塊曾經養育他們的土地聽到了嗎?那片曾經非常秀美、今後更加悲壯的山川聽到了嗎?
我聽到了,我不是牆壁,我不是土地,我不是山川,我聽到了。我是他們的同類,物傷其類,感同身受,我聽到了。
1、「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著,一定要記住我愛你。」
――5月13日下午,都江堰河邊一處坍陷的民宅上,女子死亡姿勢雙膝跪地,雙手扶著地支撐著身體,她身下有個三四個月大的孩子,死者的手機屏幕上是這一條已經寫好的簡訊。
我想說:偉大的媽媽,和所有的媽媽一樣,不憚用血汗培養孩子、用生命保護孩子。這孩子不單是自己的,他是社會的,是國家的,是所有人的,你是用生命為社會、為國家、為所有人保護一個孩子。生命庇護了生命,一個生命延續了另一個生命,一個生命替換了另一個生命。你離去了嗎,沒有,不會的,永遠不會,你的生命已經深深進入這個嶄新的小生命。你說「如果你能活著」,他真的活著,因為你,他活著。你說「一定要記住我愛你」,付出生命的代價,只是為了「記住」!是的,孩子他一定會記住,我們也會記住,所有的人都會記住。因為這是你並不貪婪卻是最終的囑托!
2、「堅強點。我們還有一個娃,你要把娃看嚴一些。要娃走上道,一足不慎,就全毀了。」
――5月12日,家住農行北川支行宿舍樓內46歲的婦女龔天秀和丈夫一同被壓,丈夫叮囑她。丈夫半小時後死去,龔天秀三天後自己鋸斷小腿後獲救。
我想說:「堅強點!」你用盡最後的堅強鼓勵親人。最後的話語或許並不新鮮,此生已重復千萬遍,「把娃看嚴」。這是億萬中國爹娘的共同心願啊,這是守法百姓的默認「聖經」啊。一個本分父親的最後念想,不是其他任何什麼,而是叮囑妻子繼續教育好娃。「要娃走上道」,走上什麼道,正道,大道,光明大道,平安大道。平凡而偉大的父親啊,你就是這片土地的良心,就是中國的良心。
3、「苟科,你活著出去以後,轉告我的爸媽,我這輩子做不成他們的兒子了,只好下輩子再做。」 ――綿竹市漢旺鎮一所中學高二學生張明建,在地震廢墟下向最要好的同班同學苟科說。
我想說:孩子,你這輩子做了父母的兒子,做得很好,很好。你長大了,能夠感受人生之艱,體諒父母之難,能夠擔當一個兒子的責任。這樣懂事的孩子,和父母相守一天,都充實而圓滿。「下輩子再做」,啊可愛的孩子,多少輩子父母都會疼愛你、珍惜你、器重你,多少輩子你都是父母的欣慰、驕傲和希望!
4、「我這把老骨頭都還行,你要挺住。」 ――5月12日,什邡紅白鎮,廢墟中與兒子湯明一牆之隔的老父不停地鼓勵兒子,40小時後湯明獲救,父親去世。
我想說:父母給予孩子,物質是重要的,而最珍貴的乃是無窮的力量和明亮的希望。生命的最後時段,鼓勵孩子「挺住」,成了父親最大的議程。一牆之隔,生死兩路,父親把生的希望毫無保留地傳遞給隔壁的兒子,自己放心走開。放心吧,偉大的父親,你的兒子此時挺住了,今後,他也會挺住,因為他繼承了你的力量!
5、「爸,我先走一步,我不行了。」
――5月12日,四川省綿竹市漢旺鎮,簡志勤被廢墟埋住,當時已經快不行了,說了最後一句話。55歲的父親簡國雲一直給他打氣,但是磚塊太重,搬不動。下午3點半左右,簡志勤沒了反應。
我想說:「先走一步」,是一個兒子對父親最為遺憾的交待吧!他的心中一定非常矛盾,非常痛苦,因為兒子的天職要為父母養老送終,結果,自己卻沒有完成這一人生任務。那是多麼無奈的事情啊!說出這一句話,因為「我不行了」,不能服侍您,不能贍養您了,原諒兒子吧,這不是我願意的。
6、「我餓得想吃泥土。」
――5月12日下午,北川縣曲山小學四(3)班10歲女生范泉灧在廢墟中堅持了近60個小時,但救援人員把她從廢墟中救出來僅僅10分鍾後,她的生命之火卻驟然熄滅,留下最後一句話。
我想說:孩子,你那麼頑強,都堅持了60個小時!「餓」,這樣的感覺比死神還要可怕,在死神還沒有到來之前,它一直在折磨著可憐的小姑娘。一頓不吃都餓得慌,10歲的孩子卻是餓了八九頓飯。我們沒有保護好你,讓你挨餓了,你得不到哪怕是一點點最最普通的食物。你最後的想像力,竟然越過食物、越過糧食,到達了泥土。泥土,它生出了莊稼,產出了糧食,也養活了我們,卻不能拋開中間若干環節,直接驅逐你的飢餓!孩子啊,你魂歸泥土前釋放的幽默感,讓我柔腸寸斷!
7、「大家不要慌,保持秩序到門口去!」
――5月12日,汶川映秀鎮漩口中學初二老師方傑組織學生撤離,被埋在塌陷的教學樓深處,當晚去世。
我想說:尊敬的老師,你和從前任何時候一樣,災難來臨仍傳授給學生方法和原則:「不要慌」,「保持秩序」。「到門口去!」門口是逃生的出口,是生命的活口,你把門口留給同學們,而把自己留在了瓦礫的深處,留在了災難的深處。老師啊,那也是同學們的內心深處,是國家記憶的深處。你用生命換來百花爛漫,換來生還孩子及其全家的幸福,那便是百花深處,那便是幸福深處。
8、「我堅持不住了。小雪,答應我,你一定要活下去……」
――聚源鎮聚源中學初一學生小亞對同學小雪說。小雪和小亞被從廢墟中刨出時,小亞已經去世多時。
我想說:「我堅持不住了」,可是孩子你已經堅持了很久。這樣的磨難加於這樣幼小的身軀之上,堅持一分一秒,都是不敢想像的奇跡。我理解你,孩子,那種放棄迫不得已。此刻,你卻瞬間拋下遺憾和絕望,把全部的信念和力量遞送給夥伴,「答應我,你一定要活下去」!孩子啊,你生命里從來充滿陽光,最後時刻也不願讓憂傷和恐懼侵襲同伴,把自己的最後堅強點燃,照亮夥伴的生路!
9、「爸爸,我在這兒,快來救我!」
——北川中學學生李王自國在水泥預制板縫隙處對爸爸說。救援人員救出了30多個鮮活的生命後,李王自國已停止呼吸。
我想說:我已經欲說無語。。。。。。
10、「我堅持不住了。小雪,答應我,你一定要活下去……」
——聚源鎮聚源中學初一學生小亞對同學小雪說。小雪和小亞被從廢墟中刨出時,小亞已經去世多時。
我想說:我已經哭無淚。。。。。。。
讀同胞遺言,感生命之堅。念逝者之好,思生者之過。傾兒女之情,盡匹夫之責。不時流淚,是為了自我激勵,偶爾脆弱,是為了更加堅強,回味囑托,是為了高舉承諾。當重建家園正在進行時,我們多一分感念、多一分理性、多一分責任,把防疫做好,把心理修復好,把新家園建設好,把逝者的心願完成好。待到來年清明日,待到此災周年時,待到此山又青、此水又秀時,我們要告慰逝者和他們植入大地深處的囑托
特別推薦:
大地震後,讓我們用熱點詞解讀「汶川」
汶川大地震發生後,產生了一批被媒體和民間廣泛流行的詞彙,如汶川、堅強、堅持、感動、感恩、全國哀悼日、餘震、堰塞湖、安置和重建等,這些詞以成為人們議論大地震的熱點。通過這些詞彙,我們可以深刻的解讀汶川的地震救災,解讀今天的中國。在這其中「汶川」當然的成為第一熱點詞,它是出現頻率最高,也是點擊率最多的一個詞!
汶川,這個不知名的小縣由於發生大地震,一夜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的焦點。同時四川、北川、青川等帶「川」字的地名也都成為熱點。隨著抗震救災的不斷深入,今天的「汶川」已不再單單是一個地名,而是具有豐富含意的特殊詞。今天,「汶川」是中國和世界的關注點,「汶川」也是中華民族力量的凝聚地,一切中國的傳統美德和精神都在這里集中體現!
在地震災難面前汶川人選擇了「堅強」。當災難突然降臨時,「汶川」人民在廢墟里站立起來,掩埋了親人的屍體後加入搜救大軍之中。痛失親人的幹部、民警、工人、農民擦幹了眼淚,又站在救災最前沿,他們與前來救援的子弟兵並肩戰斗。災難吞食了他們親人的生命,震塌了他們溫馨的見,但震不垮的是汶川人堅不可摧的鋼鐵脊樑。
在「堅持」中,汶川人創造了許多的生命奇跡。汶川大地震已經過去14天,無論是廢墟中走出的倖存者、還是剛被搶救出來的重傷員;無論是前去救援的子弟兵,還是天真爛漫的兒童;他們幾乎都經受過生命或體力的極限的考驗,但是他們都以極大的毅力堅持下來。此時,「堅持」是一條通往希望的綠色通道,帶來的是更多的生命奇跡。
「感動」,在災難面汶川送給我們的是許多的感動。無論是留下簡訊的母親,還是用身體保護學生的教師;無論是前來救援的子弟兵,還是冒著生命危險去救同學的學生;無論是積極投入救助的幹部,還是堅持在廢墟下等待獲救的人;無論是災難的倖存者,還是遇難的同胞!他們的事跡里雖然沒有豪言壯語,但是催人淚下、令人感動!
汶川人是最懂得「感恩」的人。充滿愛心的中國人,是一個最知道「感恩」的民族。地震發生以來,發自災區民眾內心深處的「感謝」成為使用頻率最高的一個詞。他們感謝黨中央和人民政府的關懷和支持,感謝人民子弟兵救助,感謝來自祖國四面八方的親情和牽掛,感謝海外華人萬里之外的關愛,感謝來自世界各國政府和國際社會的援助!因為他們懂得「感恩」,所以他們也是充滿愛心的人!
我國第一個「全國哀悼日」為汶川大地震中遇難的同胞而設立,五星紅旗第一次為汶川大地震中遇難的普通百姓而降半!實踐將證明「全國哀悼日」會與汶川一起載入中國的歷史。災難面前,中國政府用這樣的方式詮釋了「 以民為本」的執政理念。5月19日14點31分,為汶川大地震中遇難的同胞默哀之後「中國,加油!」的呼聲響徹了天安門廣場,響遍了中國大地!這是中國人民在災難面前崩發出的最強音!中華民族在災難面前表現出的是空前的團結和堅強!「汶川,加油!」「中國,加油!」此起彼伏的吶喊聲已經傳到每一個有華人的地方。這個曾經廣泛用於賽場的詞彙,已變成「眾志成城、抗震救災」的信念和支柱。
現在的汶川仍在與地震災害做斗爭之中,「餘震」、「堰塞湖」等困難還在威脅著汶川人民,「安置」、「重建」是擺在汶川人面前艱巨的任務。但是汶川人知道胡總書記和溫總理和他們在一起,人民子弟兵和他們在一起,全國人民和他們在一起,他們一定會取得抗震救災斗爭的最後勝利!
我們堅信:地震前的汶川已經成為歷史,地震後的新汶川將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巴蜀的大地上!
5. 有誰知道方傑老師主講的會計90集
英達網校有位方傑老師,應該就是你視頻中的這位老師。
6. 誰有關地震和奧運的中考 範文
作文不會出的,但也許會有關,看看這個吧
汶川地震與中考作文材料的7個審題與立意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06日 18:06 新浪考試
本文選自中考讀寫的博客,點擊可查看博客原文。
一、 對生命價值、意義的求索
災難來臨,頃刻間高樓大廈變成廢墟,掩埋了無數的生命。多少生命在一瞬間化為粉塵。生命尚存,更應該珍惜生命,讓自己短暫的生命過得更有價值,更有意義。試想,幾分鍾前還鮮活的生命,一下子就陰陽兩隔,人就應該從中思索生命,追求生命的本質。
【 立意關鍵詞 】 生命 價值 意義 本質 珍惜生命 求索
二、 對生命頑強的禮贊
生命是脆弱的,那麼多的人一下子魂歸天堂。生命又是頑強的,被埋100小時後而被成功救出的生命奇跡一次又一次燃燒起人們的希望,震顫著人們的心靈,讓人們在激動流淚之餘不得不喟嘆生命的頑強。這些生命奇跡源於被救者強烈的求生願望。他們為了生存,寧肯喝自己的尿,吃作文本紙,這種對生的堅守和永不放棄讓人肅然起敬。
【 立意關鍵詞 】 頑強 求生 奇跡 生存 勇氣 堅守 信念 震撼
三、 對於奉獻愛心的提倡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大災面前,中華民族空前的團結起來,這讓世界在此見識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堅強和不可摧毀。社會各界迅速行動起來,捐款捐物。截至2008年5月21日,共接受社會各界捐贈財物160.9億元。香港愛國人士邵逸夫一人捐出一億港元,李嘉誠先生在第一批捐款一千萬元的基礎上,再捐款一億元。這種行為的後面,傳遞的是愛心。災難是不幸的,然而災難又是幸運的,他讓中華民族經歷了一次精神的洗禮、蛻變和重生。
【 立意關鍵詞 】 奉獻 愛心 捐助 無私 傳統 偉大 互助 合作
四、 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民族精神的回歸
抗震救災、眾志成城,這是地震發生以來主流媒體的宣傳主題。是啊,我們好久沒有感受到這樣的萬眾一心。從捐款捐物、綠絲帶到全國哀悼日,全中國13億人生活中好像只存在一件事情:汶川地震的抗震救災。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市場經濟下因物質利益誘惑沖蝕而缺失的人文素養,被汶川地震生生地揪扯出來,大大激發了中華民族的鬥志,使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民族精神得到回歸。
【 立意關鍵詞 】 萬眾一心 眾志成城 民族精神 回歸 鬥志 憂患 安樂 人文素養 血濃於水
五、自力更生、自強不息
在災難面前,災區人民忍受著家園被毀,家人罹難,家財殆盡的多重痛苦。但是生活總是要進行下去。他們沒有陷在痛苦的泥沼中不能自拔,而是奮起抗爭,生產自救,和災難較量,和時間賽跑。外來的愛心援助讓他們感激,然而 他們 自己更是學會了堅強。許多村民開始清理廢墟,村外的水田裡農民已開始插秧工作……偉大的人民。
【 立意關鍵詞 】 自力更生 自強 抗爭 自救 堅強 勇氣 超越 超脫
六、難忘師恩
災難襲來,許多學校正在上課或午休。災難是這樣的殘酷,頃刻間要把這些花朵統統摧毀。危難關頭,教師們用自己柔弱的脊背、纖細的胳膊,為學生撐起一方狹小的天地。譚千秋、吳中紅、張來亞……一長串已逝的、未逝的教師,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以至生命詮釋著師恩如山。誰是最可愛的人?誰在生死關頭堅守著道義、責任、良心?他們都用一種生命的美麗姿勢成就了生命的永恆。
【 立意關鍵詞 】 師恩 責任 道義 良心 生命的美麗 永恆 美德
七、對人與自然關系的追思
文傳地震再次讓人們見識了人類在自然面前的弱小、無助。雖然人類的科技越來越發達,人類的活動領域越來越得到拓展,然而,當大的自然災害來臨的時候,人類仍然顯得那麼的束手無策。印度洋海嘯、緬甸風暴、文傳地震……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但這是否就意味著人類就應該就此止步,聽天由命呢?答案很顯然是否定的。人類需要更好地發展科學研究,更好地研究自然、利用自然,和自然和諧發展。
【 立意關鍵詞 】 人與自然 和諧 科技 愛護自然 學習 科學文化
汶川 地震因為災難深重而被國人銘記。2008年5月12日會因為大地的巨大裂口而在人們心中留下久久難以癒合的傷疤。每件大事之後我們都應該反思,這樣人類才能不斷進步。我想汶川地震帶給我們的思考不僅僅是上述那些。汶川地震值得我們永遠地思考下去。 ( 薛春林 )
溫馨提示:
動情,才是最重要的
我們必須清楚的是,對眼下抗震救災這個「事例」,「語文學科中的作文」是以「語言」為載體,或闡述某一個觀點,或說明某一個道理,或再現某一個場景,或抒發某一種情感,它運用的是聯想、想像、推理、論證,它需要的是「駕馭語言」把你的情感、思想表達出來。
所以,面對這場既揪人又感人,既讓人淚流滿面又讓人眾志成城的「災難」,我們不能僅是感人情節的復述,也不能只是動人故事的再現;不能似新聞報道,也不能像通訊敘述。
如果我們寫這樣帶有議論的文章,那麼我們完全可以把「抗災」中的那些情節、故事,甚至感人的語言,作為我們有力、有利的論據。但是,一切為的只是「說明」你的道理,「論證」你的觀點,也就是說「可以用」,但不是「必須用」或「一定用」。閱卷者絕不會是因為你「使用」了抗震救災的內容而提高你的作文分數,他們評價的主要標准還是你的「道理」是否說清楚了,你的「觀點」是否得到了充分的論證,你說明「道理」、論證「觀點」的語言是否能感染人、最重要的是,只有動之以真情,才能打動閱卷者。
四川汶川地震感人故事感想隨筆:
重讀孩子遺言:「我餓得想吃泥土」
淚水流得夠多,要用笑容繼續生活。全民哀悼日後,我告訴自己,不能再讓悲情成為生活的主角。沉靜的時候,理性的時候,要溫習久違的笑,要慢慢找回歡樂,要用希望覆蓋過去的一切。
但是今天,我再一次淚雨滂沱!那是一篇博客,作者「痕羽揚菲」在其QQ博客上輯錄了地震災區「最感人的十句遺言」。句句飛淚,字字泣血,那些話可是罹難者彌留之際的最後心聲啊。
感謝作者細心收集了這些遺言,它讓我們能夠想像逝者最後的心境和狀態。其實,更多的罹難者在咽氣之前,都有話要說,他們說了什麼,那些曾經為他們遮風擋雨、最後成為凶器的牆壁聽到了嗎?那塊曾經養育他們的土地聽到了嗎?那片曾經非常秀美、今後更加悲壯的山川聽到了嗎?
我聽到了,我不是牆壁,我不是土地,我不是山川,我聽到了。我是他們的同類,物傷其類,感同身受,我聽到了。
1、「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著,一定要記住我愛你。」
――5月13日下午,都江堰河邊一處坍陷的民宅上,女子死亡姿勢雙膝跪地,雙手扶著地支撐著身體,她身下有個三四個月大的孩子,死者的手機屏幕上是這一條已經寫好的簡訊。
我想說:偉大的媽媽,和所有的媽媽一樣,不憚用血汗培養孩子、用生命保護孩子。這孩子不單是自己的,他是社會的,是國家的,是所有人的,你是用生命為社會、為國家、為所有人保護一個孩子。生命庇護了生命,一個生命延續了另一個生命,一個生命替換了另一個生命。你離去了嗎,沒有,不會的,永遠不會,你的生命已經深深進入這個嶄新的小生命。你說「如果你能活著」,他真的活著,因為你,他活著。你說「一定要記住我愛你」,付出生命的代價,只是為了「記住」!是的,孩子他一定會記住,我們也會記住,所有的人都會記住。因為這是你並不貪婪卻是最終的囑托!
2、「堅強點。我們還有一個娃,你要把娃看嚴一些。要娃走上道,一足不慎,就全毀了。」
――5月12日,家住農行北川支行宿舍樓內46歲的婦女龔天秀和丈夫一同被壓,丈夫叮囑她。丈夫半小時後死去,龔天秀三天後自己鋸斷小腿後獲救。
我想說:「堅強點!」你用盡最後的堅強鼓勵親人。最後的話語或許並不新鮮,此生已重復千萬遍,「把娃看嚴」。這是億萬中國爹娘的共同心願啊,這是守法百姓的默認「聖經」啊。一個本分父親的最後念想,不是其他任何什麼,而是叮囑妻子繼續教育好娃。「要娃走上道」,走上什麼道,正道,大道,光明大道,平安大道。平凡而偉大的父親啊,你就是這片土地的良心,就是中國的良心。
3、「苟科,你活著出去以後,轉告我的爸媽,我這輩子做不成他們的兒子了,只好下輩子再做。」 ――綿竹市漢旺鎮一所中學高二學生張明建,在地震廢墟下向最要好的同班同學苟科說。
我想說:孩子,你這輩子做了父母的兒子,做得很好,很好。你長大了,能夠感受人生之艱,體諒父母之難,能夠擔當一個兒子的責任。這樣懂事的孩子,和父母相守一天,都充實而圓滿。「下輩子再做」,啊可愛的孩子,多少輩子父母都會疼愛你、珍惜你、器重你,多少輩子你都是父母的欣慰、驕傲和希望!
4、「我這把老骨頭都還行,你要挺住。」 ――5月12日,什邡紅白鎮,廢墟中與兒子湯明一牆之隔的老父不停地鼓勵兒子,40小時後湯明獲救,父親去世。
我想說:父母給予孩子,物質是重要的,而最珍貴的乃是無窮的力量和明亮的希望。生命的最後時段,鼓勵孩子「挺住」,成了父親最大的議程。一牆之隔,生死兩路,父親把生的希望毫無保留地傳遞給隔壁的兒子,自己放心走開。放心吧,偉大的父親,你的兒子此時挺住了,今後,他也會挺住,因為他繼承了你的力量!
5、「爸,我先走一步,我不行了。」
――5月12日,四川省綿竹市漢旺鎮,簡志勤被廢墟埋住,當時已經快不行了,說了最後一句話。55歲的父親簡國雲一直給他打氣,但是磚塊太重,搬不動。下午3點半左右,簡志勤沒了反應。
我想說:「先走一步」,是一個兒子對父親最為遺憾的交待吧!他的心中一定非常矛盾,非常痛苦,因為兒子的天職要為父母養老送終,結果,自己卻沒有完成這一人生任務。那是多麼無奈的事情啊!說出這一句話,因為「我不行了」,不能服侍您,不能贍養您了,原諒兒子吧,這不是我願意的。
6、「我餓得想吃泥土。」
――5月12日下午,北川縣曲山小學四(3)班10歲女生范泉灧在廢墟中堅持了近60個小時,但救援人員把她從廢墟中救出來僅僅10分鍾後,她的生命之火卻驟然熄滅,留下最後一句話。
我想說:孩子,你那麼頑強,都堅持了60個小時!「餓」,這樣的感覺比死神還要可怕,在死神還沒有到來之前,它一直在折磨著可憐的小姑娘。一頓不吃都餓得慌,10歲的孩子卻是餓了八九頓飯。我們沒有保護好你,讓你挨餓了,你得不到哪怕是一點點最最普通的食物。你最後的想像力,竟然越過食物、越過糧食,到達了泥土。泥土,它生出了莊稼,產出了糧食,也養活了我們,卻不能拋開中間若干環節,直接驅逐你的飢餓!孩子啊,你魂歸泥土前釋放的幽默感,讓我柔腸寸斷!
7、「大家不要慌,保持秩序到門口去!」
――5月12日,汶川映秀鎮漩口中學初二老師方傑組織學生撤離,被埋在塌陷的教學樓深處,當晚去世。
我想說:尊敬的老師,你和從前任何時候一樣,災難來臨仍傳授給學生方法和原則:「不要慌」,「保持秩序」。「到門口去!」門口是逃生的出口,是生命的活口,你把門口留給同學們,而把自己留在了瓦礫的深處,留在了災難的深處。老師啊,那也是同學們的內心深處,是國家記憶的深處。你用生命換來百花爛漫,換來生還孩子及其全家的幸福,那便是百花深處,那便是幸福深處。
8、「我堅持不住了。小雪,答應我,你一定要活下去……」
――聚源鎮聚源中學初一學生小亞對同學小雪說。小雪和小亞被從廢墟中刨出時,小亞已經去世多時。
我想說:「我堅持不住了」,可是孩子你已經堅持了很久。這樣的磨難加於這樣幼小的身軀之上,堅持一分一秒,都是不敢想像的奇跡。我理解你,孩子,那種放棄迫不得已。此刻,你卻瞬間拋下遺憾和絕望,把全部的信念和力量遞送給夥伴,「答應我,你一定要活下去」!孩子啊,你生命里從來充滿陽光,最後時刻也不願讓憂傷和恐懼侵襲同伴,把自己的最後堅強點燃,照亮夥伴的生路!
9、「爸爸,我在這兒,快來救我!」
——北川中學學生李王自國在水泥預制板縫隙處對爸爸說。救援人員救出了30多個鮮活的生命後,李王自國已停止呼吸。
我想說:我已經欲說無語。。。。。。
10、「我堅持不住了。小雪,答應我,你一定要活下去……」
——聚源鎮聚源中學初一學生小亞對同學小雪說。小雪和小亞被從廢墟中刨出時,小亞已經去世多時。
我想說:我已經哭無淚。。。。。。。
讀同胞遺言,感生命之堅。念逝者之好,思生者之過。傾兒女之情,盡匹夫之責。不時流淚,是為了自我激勵,偶爾脆弱,是為了更加堅強,回味囑托,是為了高舉承諾。當重建家園正在進行時,我們多一分感念、多一分理性、多一分責任,把防疫做好,把心理修復好,把新家園建設好,把逝者的心願完成好。待到來年清明日,待到此災周年時,待到此山又青、此水又秀時,我們要告慰逝者和他們植入大地深處的囑托
特別推薦:
大地震後,讓我們用熱點詞解讀「汶川」
汶川大地震發生後,產生了一批被媒體和民間廣泛流行的詞彙,如汶川、堅強、堅持、感動、感恩、全國哀悼日、餘震、堰塞湖、安置和重建等,這些詞以成為人們議論大地震的熱點。通過這些詞彙,我們可以深刻的解讀汶川的地震救災,解讀今天的中國。在這其中「汶川」當然的成為第一熱點詞,它是出現頻率最高,也是點擊率最多的一個詞!
汶川,這個不知名的小縣由於發生大地震,一夜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的焦點。同時四川、北川、青川等帶「川」字的地名也都成為熱點。隨著抗震救災的不斷深入,今天的「汶川」已不再單單是一個地名,而是具有豐富含意的特殊詞。今天,「汶川」是中國和世界的關注點,「汶川」也是中華民族力量的凝聚地,一切中國的傳統美德和精神都在這里集中體現!
在地震災難面前汶川人選擇了「堅強」。當災難突然降臨時,「汶川」人民在廢墟里站立起來,掩埋了親人的屍體後加入搜救大軍之中。痛失親人的幹部、民警、工人、農民擦幹了眼淚,又站在救災最前沿,他們與前來救援的子弟兵並肩戰斗。災難吞食了他們親人的生命,震塌了他們溫馨的見,但震不垮的是汶川人堅不可摧的鋼鐵脊樑。
在「堅持」中,汶川人創造了許多的生命奇跡。汶川大地震已經過去14天,無論是廢墟中走出的倖存者、還是剛被搶救出來的重傷員;無論是前去救援的子弟兵,還是天真爛漫的兒童;他們幾乎都經受過生命或體力的極限的考驗,但是他們都以極大的毅力堅持下來。此時,「堅持」是一條通往希望的綠色通道,帶來的是更多的生命奇跡。
「感動」,在災難面汶川送給我們的是許多的感動。無論是留下簡訊的母親,還是用身體保護學生的教師;無論是前來救援的子弟兵,還是冒著生命危險去救同學的學生;無論是積極投入救助的幹部,還是堅持在廢墟下等待獲救的人;無論是災難的倖存者,還是遇難的同胞!他們的事跡里雖然沒有豪言壯語,但是催人淚下、令人感動!
汶川人是最懂得「感恩」的人。充滿愛心的中國人,是一個最知道「感恩」的民族。地震發生以來,發自災區民眾內心深處的「感謝」成為使用頻率最高的一個詞。他們感謝黨中央和人民政府的關懷和支持,感謝人民子弟兵救助,感謝來自祖國四面八方的親情和牽掛,感謝海外華人萬里之外的關愛,感謝來自世界各國政府和國際社會的援助!因為他們懂得「感恩」,所以他們也是充滿愛心的人!
我國第一個「全國哀悼日」為汶川大地震中遇難的同胞而設立,五星紅旗第一次為汶川大地震中遇難的普通百姓而降半!實踐將證明「全國哀悼日」會與汶川一起載入中國的歷史。災難面前,中國政府用這樣的方式詮釋了「 以民為本」的執政理念。5月19日14點31分,為汶川大地震中遇難的同胞默哀之後「中國,加油!」的呼聲響徹了天安門廣場,響遍了中國大地!這是中國人民在災難面前崩發出的最強音!中華民族在災難面前表現出的是空前的團結和堅強!「汶川,加油!」「中國,加油!」此起彼伏的吶喊聲已經傳到每一個有華人的地方。這個曾經廣泛用於賽場的詞彙,已變成「眾志成城、抗震救災」的信念和支柱。
現在的汶川仍在與地震災害做斗爭之中,「餘震」、「堰塞湖」等困難還在威脅著汶川人民,「安置」、「重建」是擺在汶川人面前艱巨的任務。但是汶川人知道胡總書記和溫總理和他們在一起,人民子弟兵和他們在一起,全國人民和他們在一起,他們一定會取得抗震救災斗爭的最後勝利!
我們堅信:地震前的汶川已經成為歷史,地震後的新汶川將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巴蜀的大地上!
7. 中考出題人方傑是什麼梗,據說我們北京中考數學就是他出的,之後好難,那個梗是不是說方傑出題難,
這個梗來源於2006年深圳中考,當年深圳中學方傑被抽簽抽中出中考試卷,結果全深圳數學只有5%的人上72,平均分44,於是他就在全深圳乃至全國出名了,深圳考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