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教師禮儀
Ⅰ 小學生上課禮儀規范
(1)上課:上課的鈴聲一響,學生應端坐在教室里,恭候老師上課,當教師宣布上課時,全班應迅速肅立,向老師問好,待老師答禮後,方可坐下。學生應當准時到校上課,若因特殊情況,不得已在教師上課後進入教室,應先得到教師允許後,方可進入教室。
(2)聽講:在課堂上,要認真聽老師講解,注意力集中,獨立思考,重要的內容應做好筆記。當老師提問時,應該先舉手,待老師點到你的名字時才可站起來回答,發言時,身體要立正,態度要落落大方,聲音要清晰響亮,並且應當使用普通話。
(3)下課:聽到下課鈴響時,若老師還未宣布下課,學生應當安心聽講,不要忙著收拾書本,或把桌子弄得乒乓作響,這是對老師的不尊重。下課時,全體同學仍需起立,與老師互道:「再見」。待老師離開教室後,學生方可離開。?
2、服飾儀表:穿著的基本要求是:合體;適時;整潔;大方;講究場合。
3、尊師禮儀:學生在校園內進出或上下樓梯與老師相遇時,應主動向老師行禮問好。學生進老師的辦公室時,應先敲門,經老師允許後方可進入。在老師的工作、生活場所,不能隨便翻動老師的物品。學生對老師的相貌和衣著不應指指點點,評頭論足,要尊重老師的習慣和人格。
4、同學間禮儀:同學之間的深厚友誼是生活中的一種團結友愛的力量。注意同學之間的禮儀禮貌,是你獲得良好同學關系的基本要求。同學間可彼此直呼其名,但不能用「喂」、
「哎」等不禮貌用語稱呼同學。在有求於同學時,須用「請」、「謝謝」、「麻煩你」等禮貌用語。借用學習和生活用品時,應先徵得同意後再拿,用後應及時歸還,並要致謝。對於同學遭遇的不幸,偶爾的失敗,學習上暫時的落後等,不應嘲笑、冷笑、歧視,而應該給予熱情的幫助。對同學的相貌、體態、衣著不能評頭論足,也不能給同學起帶侮辱性的綽號,絕對不能嘲笑同學的生理缺陷。在這些事關自尊的問題上一定要細心加尊重,同學忌諱的話題不要去談,不要隨便議論同學的不是。
Ⅱ 教師禮儀的介紹
金正昆,浙江東陽市人,生於1959年11月6日。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外交系系主任、禮儀與公共關系研究中心主任、政府多部門禮儀顧問。個人專著:《服務禮儀》、《社交禮儀》、《公關禮儀》宏則、《國際禮儀》、《政務禮儀》、《商務禮儀》等適差絕察用對象:各大、中、小學學校教師;培訓機構培訓師;教育行政機構的工作人員;師范類院校學生研究領域:外交學虛茄、禮儀學、傳播學等
Ⅲ 教師應具備怎樣的基本禮儀和素養
教師的儀表應整潔大方, 基本素養包括:職業道德素養、知識素養、能力素養、職業心理健康
教師的儀容儀表是一種很重要的禮儀行為。是對學生的尊重。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但要在治學和做人方面為人師表,在儀表和舉止方面也應當做出表率。
在儀表方面首先是要整潔。教師的儀表應整潔大方,講究場合,上班時不穿金戴銀,不濃妝艷抹。男教師應注意修整邊幅,發型宜自然大方,頭發清潔,沒有污垢、頭屑;衣著要莊重、整潔,穿中山裝、西裝、獵裝、夾克衫均可,夏天切忌穿背心、拖鞋上講台。女教師著裝宜:高雅、自然,衣著色彩以素雅為佳。平時不要打扮得花枝招展,夏天不宜穿著超短裙進教室。教師儀表的優劣,可能會影響教學效果,從而影響教師在學生中的威信。因此,每位教師都應當注意自己的儀表形象。為此,教師的儀表就要符合兩個要求;具有職業美,即衣著、發式要整潔大方,符合教師形象;還要有風度美,即氣質、舉止穩重端莊,姿態動作落落大方,有著教師的內在修養。
教師的基本素養包括:教師的職業道德素養、知識素養、能力素養、職業心理健康四
大部分。
一、教師的職業道德素養是從教師對待事業、對待學生、對待集體和對待自己的態度
上來體現的。具體包括: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熱愛學生、團結協作、為人師表。
二、教師的知識素養包括:政治理論修養、精湛的學科專業知識、廣博的科學文化知
識、必備的教育科學知識。其中精湛的學科專業知識和廣博的文化科學知識是「本體性知識」,
主要解決教師教什麼的問題;必備的教育科學知識是「條件性知識」,主要解決教師如何將
知識傳授給學生,即怎麼教的問題。
三、教師的能力素養主要包括:語言表達能力、教育教學能力、組織管理能力、自我
調控和自我反思能力(較高的教育機智)。此外,教師還應該具備教育科研能力、學習能力、觀察學生的能力、創新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能力。
四、職業心理健康是指一個優秀教師所應有的心理素質,也就是教師對內、外環境及
人際關系有著良好適應所需要的條件,主要包括:高尚的師德、愉悅的情感、良好的人際關系和健康的人格。其中,教師的人格素養對學生的發展起著推動作用,是素質教育的基礎。它主要表現為:積極樂觀的情緒、豁達開朗的心胸;堅忍不拔的毅力;廣泛的興趣和積極的創新品質。
教師作為傳道授業解惑的育人使者,承載著推動全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責任,承擔著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光榮職責,教師的儀容、表情、舉止、服飾、談吐、待人接物等都成為學生和社會的楷模。語言是教師用來傳授知識和與學生交流溝通的工具,是教師對學生「言傳身教」的一種手段。唐教授的講座讓我意識到,作為一名教師,應當用一顆平等的心,去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孩子,放下教師的架子,對學生真誠相待,去做學生的朋友,去尊重學生、關心、愛護學生。欣賞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從而推動孩子的發展。蘇霍姆林斯基說:「人類有許多方面的品格是人生的頂峰,這就是一個人的自尊心。」要想贏得學生的喜愛和尊敬,首先要尊重和信任學生,並且要讓學生從心底里接受你的這份情感,只在口頭上說說肯定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在行動上要做到潤物細無聲。俗話說:精誠所致,金石為開。只要我們付出真愛,就一定會獲得豐厚的回報。如果我們動不動就對他們諷刺、挖苦,使他們喪失上進心,破罐子破碎,這樣反而起了相反的作用。我們應該採取表揚這個張揚個性,功效力大的尚方寶劍。這樣既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又使學生看到了前途和希望。
Ⅳ 中小學教師禮儀規范的基本要求
1.著裝的禮儀:教師無論是在教育教學活動,還是公共場合,著裝都要體現職業特點:美觀大方,有時代感,受學生歡迎,符合教師身份。
2.儀容的禮儀:教師儀容要端正、莊重、斯文、雅氣。不濃妝艷抹;不佩戴款式誇張的耳環、項鏈等;不染彩色指甲;不將頭發染成怪異顏色。
3.舉止的禮儀:坐姿須端莊、站姿應挺拔、行姿宜穩健。
4.社交的禮儀:尊重他人,禮貌待人;約束自己,自律自重.
5.參加聚會的禮儀:教師出席正式晚會,男教師以深色中山裝套裝、西服套裝,女教師以旗袍、連衣裙或西服套裙為宜;參加沙龍交流時不要離題萬里,浪費眾人寶貴時間。
6.網路的禮儀:教師在通過網路、簡訊等方式與他人交往時,應牢記教師身份;在使用網路語言時要尊重他人;留言板上要對自己的言論負責。
7.進出校門的.禮儀:進入校門主動向人問好;自行車(電瓶車)推行,摩托車、汽車慢行至指定存放處,整齊排放,離開校園主動道「再見」。
8.課堂的禮儀:進教室前准備好上課教材、教具,不攜帶通訊工具進課堂;講課不坐著、不靠著,也不過多來回走動;多用敬語「請」字和尊敬手勢;目光關注每一個學生;不諷刺挖苦學生。
9.辦公室的禮儀:舉止規范,談吐文雅,遵守公德,文明辦公。不上網聊天,不玩游戲,不下載娛樂影視片。
10.打電話的禮儀:上班時間不煲電話,接電話宜內容簡潔,聲音適度。
【解讀】(1)打電話禮儀:當電話接通後,應首先說:「您好!我是×××」。無論是給家長或同事打電話,說話時要保持一種高興的語氣和聲調,切忌冷漠無情,但也切忌聲音過大。交談結束後,應客氣地道上一聲:「再見!」並輕輕掛斷電話。切忌魯莽地將電話「喀啦」一聲掛斷。
(2)接電話禮儀:當聽到電話鈴一響(一般不應超過三聲),便要拿起話筒,用普通話說:「您好!我是***(自報姓名),請講。」接話完畢,應謙恭地問一下對方:「請問您還有什麼事情嗎?」然後再道一聲「再見!」。在一般情況下,接電話者讓對方先掛機。
11.與學生交往的禮儀:微笑交談,平等溝通。
12.與家長交往的禮儀:接待家長做到來有迎聲、問有答聲、去有送聲。
13.家訪的禮儀:家訪前應寫便條或打電話預約,把家訪內容告訴家長。讓家長有思想准備。預約的口氣,應該是友好、請求、商量式的。舉止穩重,溫文爾雅。用語合理,避免單純的「登門告狀」。
14.升旗的禮儀:脫帽、摘墨鏡,規范立正。
升旗禮儀:(1)不遲到、不早退,精神飽滿,態度嚴肅,脫帽、摘墨鏡,規范立正,不交頭接耳。(2)向國旗行注目禮,與學生一起高聲唱國歌,歌詞准確,精神飽滿。(3)切忌:自由走動、東張西望、心不在焉、馬虎應付、竊竊私語。(4)即使寒冷的冬天,也不能把手插在口袋裡。
(5)天氣暖和時要自覺穿統一校服,校服要及時清洗、熨燙,要將校服穿得端莊、高雅。
15.會場的禮儀:手機置靜音或關閉,不接聽手機、不發送和閱讀簡訊。
集會禮儀:(1)遵守會議紀律,按指定地點入座,准時有序,不無故中途離開。(2)關閉通訊工具,認真聆聽,認真記錄,不看報刊雜志,不做與會議無關的事情。(3)尊重報告人。掌聲熱烈,靜聽專心。(4)在室外集會時,不打傘。坐姿端正,用自己規范的禮儀感染和教育學生。切忌:竊竊私語、剪指甲、打哈欠、掏耳朵、挖鼻孔等一些不文雅的舉動。
Ⅳ 中小學教師著裝禮儀有哪些要求與建議呢
干凈.大方.得體.穩重
Ⅵ 中小學教師禮儀形象探究從哪幾個方面入手
一:自身修養。做到面帶微笑,說話聲音溫柔,讓學生感覺到溫暖。
二:著裝得體。教師應該穿正裝,不要穿得太暴露和誇張,穿著得體會讓學生們感覺到你的穩重。
三:談吐得體,時不時要顯出你的睿智。
適當的時候,風趣幽默也會讓學生對你有好感的。
Ⅶ 南京教育局出台的《中小學教師15條禮儀要求》文件,是在哪一年
教師招聘體檢要求及體檢標准如下: 第一條 嚴重心律失常、各種器質性心臟病伴心功能不全者,不合格;先天性心臟病,經手術治療或三級醫院專科檢查明確不需手術治療者,合格; 遇有下列情況之一的,排除心臟病理性改變,合格: (一)心臟聽診有...
Ⅷ 教師的最好禮儀是什麼
昨天,在上海市靜安區教育學院附校,兩年一度的靜安區學校德育年會開得非同尋常,在「聚焦禮儀內涵,共話師生發展」靜安教師禮儀講壇上,一批園丁用特殊的「禮儀」故事,對此作了最美好、最深刻的詮釋。 在課上,教師看到一個女孩兒把手舉得高高,於是想讓她來回答問題,可一時想不起她的姓名,只好用手往另外方向一指:「你來回答。」女孩兒原先興奮的表情頓時減了大半,此後,她在這門課上的發言越來越少。教師因忘記了學生的姓名,竟對學生造成莫大的傷害。 華東模範中學王振達在舉出這個事例後說,學生上課本應擁有較為均等的回答問題的機會,卻因教師平時疏於去記學生姓名的「不作為」而被輕易剝奪了。對教師而言,記住學生的姓名,是一種教育智慧,等於給學生一個巧妙的贊美。同時,這也是教師禮儀很重要的部分。 靜教院附校龔程玉說了這樣一個事例:一次開放日後,學校收到一封家長來信。信上除了表達對學校教育教學理念的高度贊同外,還談到了本次家長開放日中幾個令家長感動的細節。其中有這樣一段話:「第四節,我聽的是體育課,孩子們在老師的指導下,上得非常開心,當下課鈴聲響起時,老師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效果很好!可就在解散的那一刻,孫老師叮囑同學們『下課後可以適量喝點水,補充下剛才流失的體液,但是水不能喝太多,因為馬上就要吃午飯了,過多的水會沖淡胃液,影響消化』。我學醫,聽到老師脫口而出的提醒,心裡特別感動。」龔老師認為,這樣的禮儀,已具有深刻的內涵。 靜安區教育局局長陳宇卿強調要將「禮儀行」活動作為推進德育工作的重要抓手,在全區各中小學倡導師生平等、生生平等的良好氛圍。他說,教師禮儀講壇中關注的「禮儀」內涵已突破傳統禮儀的概念,折射出的是一種對個體生命的尊重,以及教師對自身職業道德基本規范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