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教師
1. 博士畢業:當大學教師或進入科研院所,差距有多大
大家都知道,博士畢業之後找工作的起點很高。一般情況下,如果一名博士研究生畢業後,想找一份學術性較強的工作,通常面臨著兩個選擇,一種選擇就是進入大學當一名大學教師,另外一種選擇就是進入相應的科研院所,從事科研工作。這兩種選擇,意味著什麼呢?選擇這兩種不同的崗位,差距有多大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從假期上來看,大學會放寒暑假,科研院所往往不具備這種福利
大家都知道,如果在大學上課,大學教師和大學生一樣,都會放寒暑假,但是,如果你在科研院所工作,只有很少一部分科研院所會放寒暑假,大部分科研院所則沒有這種福利。
2. 211學校的博士能進高校當老師嗎
這個得看具體學校,不同學校的要求差別很大,二本、三本和非回211/985大學一般不會有這樣要求答的!211/985大學招聘教師的時候往往也要求應聘者本碩博都是211/985或中科院;普通大學招聘教師一般要求博士畢業於211/985大學,且發表較好論文、有科研成果。
3. 24歲博士畢業受聘於高校,年輕教師有什麼優缺點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2020屆博士畢業生侯濤剛24歲就了某高校副教授。這個新聞引起了很多人的熱議,我們不得不感嘆這位老師的實力。同時,這也讓我們思考年輕教師走向崗位後有哪些優缺點呢?
但是在我看來,每個人都有很多的缺點和優點。我們都需要不斷完善自己。
4. 在職博士和全日制博士畢業後當教師區別
在職博士和全日制博士在畢業後工作中的待遇沒區別。
在職博士和全版日制博士所學權的知識基本上是相同的,只不過全日制博士可以拿到雙證,而在職博士只能拿到單證,而兩者的含金量都是相當的。並且在職博士和全日制博士在以後工作中的待遇也是一樣的,學歷證書只能代表一個人的學習經歷,而學位證書則能證明一個人的真正實力,並且在職博士培養的是實踐性人才,所以也受到很多企業的熱烈歡迎。
在職博士能夠進行跨專業報讀,需要參加在職博士課程班的學習,學完修滿學分後,條件符合者可以申請博士學位,畢業後拿到的是博士學位和在職博士課程班證書。
博士一般情況下是指全日制博士,參加統招博士入學考試,之後參加全日制學習,一般需要脫產學習是三年,畢業後拿到的是學歷學位證。
在職博士是指學習方式相對於脫產的博士來說,通過正常入學考試取得入學資格,在培養單位教學或培養方案允許的情況下,一般工作一般進行學習的博士生。有些專業不需要參加全國統一入學考試,而是採用全國聯考的方式入學,實際上是在職人員申請學位的方式獲得學位,因和學歷教育有所區別,嚴格意義上講不是在職博士。
5. 博士應聘公立教師
對於你的遭遇我深感同情.不過,你的選擇范圍太小,看你的敘述你主要在南京找工作,南京是全國高校密度比較集中的地方,當然想到大學當老師難了,為什麼不到外面走走?我知道好多高校急需計算機或者數學的博士,你可以在網上搜索出全國的高校的所有名單,然後依據自己的情況和想到哪個省里去工作,和哪個省的高校聯系(每個高校都有自己的網站,你可以查學校概況,查找學校人事處裡面有人才招聘,有聯系電話和電子郵件),其實你根本不需要每個學校都去應聘,先打電話和電子郵件(把你的簡歷發過去)等人家覺得你差不多的時間,人家會告訴你去面試的,當然來,很厲害的學校你就不要聯系了,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等,依據我的經驗你可以聯系的學校范圍是一般的二本大學或者剛剛升為本科的學校或者是在中等城市的學校比較保險.如果是一本,又在省會一級以上的大城市的高校就有點懸乎了,按我說的,你聯系看看如何?
不過最後還有一招告訴你,就是到某一大學作博士後(當然了,找個厲害的合作導師,最好是個副校長副書記以上的官,和導師關系搞好,然後出站讓導師幫你搞定留校,當然了,這條路也不好走了,呵呵,就看你自己怎麼想了),不過能找到工作的話,不要採取這個辦法!
6. 教授、講師、博士生導師、學科帶頭人等這些頭銜之間是什麼關系
教授級,副教授級,講師級,助教級是教師的職稱等級。
院長屬於行政職務。
博士生導師,碩士生導師都是相對於研究生來說的。
學科帶頭人是幾個老師為專攻某一領域組成的專家組的領導人。
博士生導師應是本學科學術造詣較深的教學科研人員,其學術水平在國內本學科領域內處於前列,在某些方面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一般為教授職稱,也有特別優秀的副教授、講師擔任博士生導師。有培養研究生經驗,至少培養過兩屆碩士研究生。能堅持正常工作,擔負實際指導博士生的責任。有協助本人指導博士生的學術隊伍,培養的研究生質量較好。有課程教學經歷,承擔過或正在承擔一定工作量的本科生或碩士生課程。對年輕的教授(1972年以後大學畢業)申請擔任博士生導師,除具備上述條件外,一般應具博士學位。至少培養過一屆碩士研究生或在國內外協助指導過博士生的學位論文。
7. 在職教師如何考博
在中國,主要可以通過三種方法獲得博士學位:普通全日制脫產博士、論文博專士、博士課程屬進修班。
普通全日制脫產博士是一般人獲得博士學位的最主要方法,樓主可能已經了解,所以就不再贅述了。
論文博士我還沒有發現什麼公開的招生簡章與招生計劃,雖然之前也知道很多人通過這種方式獲得博士學位,但一般都是高官或高管,具體通過什麼渠道確實不甚明了。
博士課程進修班目前只有部分大學開設了相關課程(和教師行業相關的有北京師范大學),每個月集中授課3天,修滿學分完成考核與論文發結業證書,符合博士學位授予條件辦法博士學位。
博士課程進修班的學費可以稱之為「天價」,從十幾萬到幾十萬不等。
博士課程進修班的現有的專業不多,大多是國學、易學、管理學等適合「總裁」們口味的專業。
博士課程進修班結業申請博士學位的門檻是很高的,除了需要完成博士論文,還需要獲得相關的科研成果表彰,具體的要求因院校不同而不同,但至少都是省部級以上獎勵並且名字排在前三位。
8. 讀書讀博士想當高校教師,可聽說一些高校教師很苦,待遇不好
高校教師的工作很苦嗎?確實挺辛苦。高校教師的待遇低嗎?確實老師工資條上不怎麼高。那要說高校教師又辛苦又清貧,是這樣嗎?我敢肯定說,絕大多數高校教師不會。
高校教師是一個非常能體現知識價值和個人努力的職業,可以說,付出基本上都是有收獲的。只要你肯努力,那就不會窮,而如果你窮,那多半是你不夠努力(或者是太清高)。所以,高校教師這個職業也特別適合窮人家的孩子,因為他們完全可以靠自己的努力把握自己的命運。
對於一名想當高校教師又想過上好日子的博士來說,他需要經歷這么幾個過程:
第一,選擇適合自己的平台
同樣是高校教師,985、211高校教師和雙非高校教師有不一樣的發展軌跡,和專科學校的老師更是有天壤之別。選擇一種平台,就是選擇一種活法。在985、211高校,科研就是教師的命根子。你得一刻不停地做研究,恐怕只有到了院士,你才有機會停下來,不過那個時候,你恐怕也停不下來了。有個朋友的導師就是院士,他說老先生70多歲了,還是每天工作到凌晨1點,早上6點又起來繼續干,經常半夜給學生發郵件打電話。這樣的生活辛苦吧?但他們已經樂在其中了。至於收入,隨著你科研做得越來越好,回報就會呈指數增長。
而在一些普通高校,科研也很重要,不過做科研更多的是為了把職稱評上去。等到評上教授了,科研就會遇到很大的瓶頸,因為學校的科研條件可能已經無法支持你前進了。到那個時候,研究其實不做也可以,想上點課就上點課,想撈點錢就去企業拉一些橫向項目來做。我的一個同學博士畢業後去了一個西南地區雙非一本,由於博士期間業績突出,去了之後就給了副教授,很快又上了教授,再往上想沖人才稱號就特別難了,後來乾脆做點橫向,現在日子已經很滋潤了。
這兩種平台,不能絕對說哪種更好,但想要在學術上有所作為,當然是必須去985、211高校,至少也應該是普通高校里的支撐學科。
結語
總之,在高校里做一個有科研的老師,掙錢還是很容易的,但又不那麼容易,可能需要你付出5+2、白+黑的工作時間。當然,對大多數教師來說,把握兩者間的平衡最重要,既不至於太累,又不至於被淘汰,既發不了大財,又能有體面的生活。這樣好的職業,你確定你不來體驗一下?
網頁鏈接
9. 大學里的講師,教授,博士生導師...是怎樣的資格
1、按照我國現行的專業技術資格(職稱)體系,講師、教授都是高校教師職稱類別的名字,代表著該教師的從業資歷和教研水平,並享有不同級別的薪酬和福利待遇。其中助教是初級職稱、講師是中級職稱、副教授是副高級職稱、教授是正高級職稱,與企業中的助理工程師、工程師、高級工程師和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還有中小學里的二級教師、一級教師、高級教師和教授級高級教師(教授級僅在部分地區試點開放)相對應。一般要求有一定從業資歷、教學和科研能力的前提下方可評到職稱,而現行的職稱制度通常是終身有效的,退休後也可以按照相應的職稱等級享受待遇;
2、博士生導師是一個職位,即指導博士生學習研究並完成畢業論文的崗位,一般要求教授級職稱的高校教師才能擔任該職位。所以,能夠擁有博士生導師本身也代表著一種榮譽;
3、在國外,並沒有「職稱」的概念。講師、教授之類只是代表任教的職位,由高校根據你的實際水平來予以聘任,一旦解聘則不能再稱作該身份(除帶有榮譽性質的「終身教授」以外)。隨著我國在高校內開始推廣「以聘代評」的體制,帶有終身性質的職稱也在漸漸轉變、與國際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