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單元整體教學
在教學體系中都是一個單元,一個單元的,這樣的知識比較有整體性,每一單元又有關聯性
舉個栗子
教學反思(三年級Unit 1 hello PartA)
第一節新課,學生們不停地用「Hello,Miss Luo!」
「Hello!」熱情地向教師招呼。他們所表現出來的對英語的熱情似乎很高。
然而剛開始的好奇與興趣之後,學生就為掌握英語單詞和基本的對話發愁了。
如何有效的激發和維持學生學英語的持久興趣,顯然單純地枯燥地模仿和機械記憶是不行的。有待於在平常教學中重點解決. 課堂英語化是因為語言是一種環境的產物,
應盡量的給學生營造一個英語的語言氣氛,所以在英語的課堂教學教學組織中盡量使用英語,做到課堂英語化,以排除學生對母語的依賴和母語的干擾。我覺得小學階段是學習英的關鍵期之一,盡管他們剛涉及英語,掌握的英語句子和單詞還很少,但我覺得應該從第一節課起,堅持用英語進行教學,因為小學階段所學的單詞和句子很簡單,我們可以藉助於物體直接來教,幫助學生盡快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另外,還可以充分運用眼神、手勢、動作、表情等形式來幫助教學。
③ 如何在小學英語課堂中實施單元整體教學
主題單元整體教學是以主題為核心,以單元為備課的基本單位系統的設計教學,整體處理單元教學內容,落實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學習目標。 主題單元整體教學縱向以語言知識為主線
④ 小學英語語篇教學如何進行單元整體教學
英語單元整體教學就是將英語學科的教學內容以單元為基本單位進行教學,每個單元都有一個自己的主題,然後圍繞單元主題對教學內容進行整體規劃,挖掘單元主線,擬定總教學目標、找准教學重難點,為單元中各版塊做到整體教學創造條件。
一、緊扣課程標准,研讀教材深意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准》強調:教師應該在教學中綜合考慮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五個方面的課程目標,根據學生的發展狀況,整體規劃各個階段的教學任務,有效地整合課程資源,優化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單元整體教學就是依據新課標而提出的新教材觀、新學生觀和新教學觀,這就要求我們更加深入地去研究教材、課堂和學生,也要求教師不斷提高課程的執行能力。
二、熟悉教學對象,促進整體發展
小學英語的教學對象是3~6年級的小學生,由此教師應該考慮到以下三點:
(一)年齡特點
每個年齡段的學生都有其獨有的、鮮明的特點,如小學三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但他們能積極舉手發言,勇於展現自我,此外他們對於唱歌、游戲等活躍性的教學活動樂此不疲。而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已有了一定的自控能力,能較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但此時他們已趨於理性思維,因擔心出錯而會謹慎發言。
(二)群體特點
在學校中,以班級為單位形成了一個個相對獨立的群體,而同一年級的不同班級所形成的群體也具有各自不同的特點,比如,在筆者所教的三年級的兩個班級,一個班的學生更好動一些,課堂上總是靜不下來;而另一個班的學生相對靜一些。這里所提到的「靜」,更多的是指一種思考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要進行適當的調整,給一個班更多的「冷處理」,而另一個班則會多安排活躍型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動起來,從而做到取長補短,促進學生的良性發展。
(三)知識分化的特點
即便同在一個班級,學生的英語基礎也是大相徑庭的,好的究竟有多好,薄弱的究竟有多弱,教師都是應該了解的,以便於在單元整體教學中更好地體現層次教學。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的一切教學活動應服務於學生的發展。所以,教師必須完全掌握學生的信息,這是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得以有效實施的前提保證。
⑤ 什麼是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
「小學單元整體教復學」就是在通盤考制慮《英語課程標准》對小學英語教學的目標要求,以及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的基礎上,教師針對一個單元,整體組織教學內容,整體設計教學方法,整體安排教學時間,整體設計單元主題作業。單元整體教學有利於教師實現多樣化教學方式的統一;整合時間資源,使有限的課時產生乘法的效益;有利於學生合理認知組塊的建構,促進學生知識的記憶、保持和提取,促進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