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二年級連加連減教學反思

二年級連加連減教學反思

發布時間: 2022-04-29 01:47:15

❶ 10以內的連加連減的課程性質

新課和練習。
對學前學生而言,「連加、連減」內容比較抽象,學習有一定難度。教者在設計時,注意聯系學生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組織學習內容,安排教學環節,並用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指導整個學習過程。其設計有以下特點:
1注重導入環節的設計。用不同顏色的氣球作教具,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很快進入學習狀態,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通過學生的「說」引入了新課。
2注重設計學生熟悉的環境,幫助學生建立「連加、連減」的概念。小車運南瓜與學生摘絲瓜的演示,既使學生認識了「連加、連減」在日常生活申的應用,又使學生通過觀察知道了「連加、連減」的計算順序。在學生的描述過程中完成由「動作過程」向「運算過程」的轉換,從而建立了「連加、連減」的概念。
3注重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師在組織學習活動的過程中,讓學生充分地觀察、討論、交流,在探索中明白「連加、連減」的含義。
4引導學生將課內所學知識向課外延伸。巧妙「炸破」氣球,使學生在運用本節課的學習方法的基礎上,說出加、減混合算式,為下節課的學習做了鋪墊,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5注重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發展學生的數學能力。在教學「連加」時,教師在完成教學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啟發學生用各種方法列出不同算式,並說出列式的理由,從而讓學生初步感知「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就會出現不同的列式方法」的辯證思想,為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❷ 小學二年級連加連減豎式要注意什麼

小學二年級連加連減豎式要注意:十位和十位對齊,個位和個位對齊。

減法豎式:當減回不夠時,要向前借一位答當成十,

加法豎式:每位相加滿十,就要向前進一,十位進一就是十,百位進一就是一百。

例如:

❸ 小學二年級連加連減豎式計算怎麼寫過程

對齊位數,個位數對個位,十位對十位

然後,

進行計算就可以了

給你舉個例子:

下圖中,

左邊是連加,

後面是連加的分解。

過程就是標注有沒有進位,有進位把進位寫上。

如何提高小學低年級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思考

如何提高小學低年級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思考

[情景一]一年級學生學習認識人民幣這一內容時,教師請學生思考「小明買一支圓珠筆要4元,找回1元,他付了多少錢?」這個在成人,甚至三四年級的學生看來都極其簡單的實際問題,可是一年級的孩子卻有很多都做錯了,原因是缺乏購物這一生活經驗,不理解其中的數量關系。
[情景二]教師在教學了「求原來有多少的實際問題」後,請學生思考了這樣一道題目:「婷婷家原來有一些蘋果,媽媽又買來了5個,現在有12個,家裡原來有多少個蘋果?」一些孩子不加思索,提筆列出了「12+5」這樣的算式。因為孩子牢牢記著老師說:「求原來有多少的實際問題,要用加法計算」。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只注重了當時情況下,大部分題型的方法總結,忽視了學生的思維過程,造成學生的思維定勢。
隨著《數學課程標准》的頒布,作為傳統小學數學教學重要內容之一的應用題似乎退出了數學教學的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和「簡單實際問題」等,「解答應用題」也相應的變為「解決問題」。這一轉變並非只是簡單名稱上的變化,而有更深的內涵。這里的「問題」不僅僅指單純的數學題,也可以是以其他形式呈現出的各種問題。但這些「問題」都要需要學生通過「觀察、思考、猜測、交流、推理、判斷」等思維活動才能得以解決。而課程改革至今,我們的解決問題教學有時似乎還是「換湯不換葯」,一些教師對於將解決簡單問題的教學溶入計算教學中,少有專門課時針對基本數量關系的教學及為不適應,從而花了大量機動課時的時間幫助學生總結數量關系,進行題型訓練,加重了學生的負擔,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學生的思維。
正鑒與此,筆者認為我們在解決問題的教學過程中,不能僅僅關注於問題解決的結果,更要關注學生在解決問題中思維的過程,注重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是以問題為中心,以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為基礎,學生在教師創設最佳認知活動的條件下,引導學生自主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學生通過自身情感體驗去實現知識的再創造的教學活動。從課程目標的總體安排上不難看出,解決問題一是要結合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二是注重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解題策略意識、合作交流意識、評價與反思意識以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正處於思維發展的起始階段,此時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更有利於學生的後續學習及發展。基於此,筆者就如何提高小學低年級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如下思考。
一、指導學生收集信息,提高認識問題的能力。
從解決問題的步驟來看,收集信息,認識問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必備環節。傳統的應用題教學往往題材封閉,呈現形式單調,幾乎都是用語言文字表達的。因為是僅僅通過文字來表達,所以一般在表達的過程中已經將信息按一定的邏輯進行了整理,因而學生喪失了整理信息的機會。此外,傳統應用題在表達時,往往信息的數量與解決問題的需要恰好一一對應,學生因此又喪失了選擇信息的機會。
學習數學的是為了可以將學得的數學知識應用於生活。生活中有大量的信息,信息的存在有時是無序的,要能更好地解決問題,就必須具備能從眾多信息中選擇有用信息,按邏輯整理信息的能力,從而才能更好的認識問題,解決問題。蘇教版教材安排了許多顯示的、有意義的實際問題,這些問題題材開放,經常以圖畫、表格等形式出現,歸還了學生收集、整理、加工信息的機會。教材呈現問題的形式多樣,在低年級主要有圖畫、圖文結合及表格呈現為主。學生在收集整理信息中,常回碰到的困難主要有:
1.提供的信息比較分散。這就需要指導學生多次看圖,多問幾句「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從圖中你還知道了什麼?」,引導學生細致的觀察。例如,在一年級上冊教學連加、連減時,有一道摘絲瓜的例題,有時學生會關注了小男孩放在籃子里的3根,忽視了他正摘下了1根。只有讓學生仔細的觀察畫面,才能獲得解決問題所需的信息。
2.題中的信息呈現方式不同,容易忽略。這時就要引導學生從解決問題的需要出發,再次尋找信息。

3.信息的數量較多,與要解決的問題並不是一一對應的,這就需要引導學生根據問題收集相關的信息。在教材中有一些場景性的實踐活動,情景圖中提供的信息非常豐富,面對如此豐富的信息,有些學生會覺得無從下手。此時,就可以引導學生從問題出發,想想要解決這個問題你需要知道什麼,然後去收集信息。
二、互相合作交流,提高學生理解問題的能力。
新課程倡導「合作」的學習方式,因為合作學習能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在交流個性思維方法的過程中,相互交流、互相啟發。這既有利於實現學習互補又有利於提高交往能力,增強合作意識。但是在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要倡導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在獨立思考基礎上的合作交流才是有價值的。對於一些有難度的問題,學生可以在合作交流中,在思維火花的碰撞中,不斷加深對問題的理解,會聚集體的力量順利地解決問題,從而體會到合作的價值。一般情況下,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們遇到以下情況會採用合作的學習方式。
1.當學生理解問題有一定困難時,可採用合作操作的學習方式。小學低年級學生理解能力發展尚不完善,有時因缺乏生活經驗等諸多原因,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刻,不夠全面。心理學研究表明,一般比較現實、比較形象的事物,低年級兒童易於理解。因而對於一些較抽象,或學生欠缺生活經驗的實際問題,我們可以通過小組操作活動或創設一定的情境,幫助學生理解。比如,「原來有108枝鉛筆,先賣了39枝,又賣了27枝,現在比原來少多少枝?」許多學生會直接用108-39-27算出現在鉛筆的枝數,然後用原來鉛筆的108枝減現在鉛筆的枝數進行比較。這種演算法雖然思路很清晰,但是過於麻煩。我們可以將問題簡化,讓學生先操作一下。同桌兩人拿出10枝鉛筆,先拿走2枝,再拿走4枝,看看剩下的比原來少幾枝。學生通過操作不難發現剩下比原來少的枝數就是拿走的枝數。這種方法如果僅用語言來闡明,學生比較難理解。可是,通過學生的自己操作,很快就能自己發現。操作可將理解的過程充分的展現出來,讓學生在形象、直觀中提高理解問題的能力。
2.當問題有多種解決方式時,可採用合作交流的方式。許多問題有多種的解答可能,在蘇教版的教材中,經常會出現各種開放的解決問題,問題的答案有很多種。比如,分類問題時,有些情況會有多種分類的標准。不同的分類標准,分的結果也不同。又比如有些解決問題提供了許多信息,請學生根據信息自己提出問題,每人選擇的信息不同,問題當然也不同。此外,有時同一道問題,思維方式、解答方式也不同。低年級孩子思維不可能很全面,一個孩子不可能找出所有的可能性。這時如果我們先請學生獨立思考,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在小組或集體中交流。學生的通過數學交流,能夠把內隱的思維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這對於學生整理自己的思考過程、提升理解的深度,發現存在的問題等會有一定的幫助。而且,學生通過交流,可以明白他人對問題的思考過程,對解決問題採用的方法,從而加深對問題本身的認識和對解題方法的理解,有助於學生形成一定的解題策略,提高理解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加強實踐應用,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學生獲得知識,並不是學習的終結,學會應用才是目的。能運用的知識才是真正的知識。學以致用,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知識,掌握知識的價值所在,在知識運用過程中,促使學生把所學知識掌握得更熟練、更透徹,真正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而在數學教學中,盡量要把學習的內容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蘇教版的教材安排了很多場景性或活動性的實踐活動,充分利用這些資源,讓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於各種實踐中,更有利於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
此外,在日常教學中也可以在適當時機引導學生用所學數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比如,春遊前讓學生在家長帶領下自己去買東西,通過記數學日記的方法,總結自己的購物實踐活動。又如,學習了統計以後,在班級里選舉班幹部的時候,就可以請學生自己來統計每位候選人的得票數。總之,通過事件,可以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理解更深刻,掌握更牢固,而且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一個綜合性的指標,它涉及了學生多方面的能力。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需要長期不斷的探索、研究、實踐。教師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在各項活動中,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分析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逐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❺ 小學二年級連加連減豎式要注意什麼

1、小學二年級連加連減豎式要注意:十位和十位對齊,個位和個位對齊。

2、減法豎式:當回減不夠時答,要向前借一位當成十,加法豎式:每位相加滿十,就要向前進一,十位進一就是十,百位進一就是一百。

總的來說就是:加法計算時相同數位對齊,若和超過10,則向前進1。減法計算時相同數位對齊,若不夠減,則向前一位借1當10。

(5)二年級連加連減教學反思擴展閱讀:

豎式的其他計算:

比如小數的乘法列豎式計算,如下:

1、先按照整數的乘法算出積,再點小數點;

2、積的小數位數等於因數的小數位數之和;

3、點小數點時,看因數中一共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

4、點上小數點後,小數部分末尾有0的,再根據「小數的性質」,可以去掉末尾的0。

❻ 小學一年級了10以上連加連減怎麼教

8-()+6=10怎麼計算

❼ 如何提高二年級數學連加,連減,加減混合計算題的能力

小數位數對齊2加減號寫對
用簡便方法給你一個教案
1.教學例3。
教師出示例3,並提問:「誰能說一說整數三個數連加怎樣列豎式?」
使學生明確整數連加列豎式時,要把相同數值上的數對齊。
然後讓學生討論例3怎樣列連加豎式

❽ 小學二年級連加連減豎式計算過程怎麼寫

對齊位數,個位數對個位,十位對十位然後,進行計算就可以了

算數:

指算術;回承認有效。見《三國志·答吳志·陸績傳》:「 績 容貌雄壯,博學多識,星歷算數,無不該覽。」

算術是數學中最古老、最基礎和最初等的部分。它研究數的性質及其運算。「算術」這個詞,在我國古代是全部數學的統稱。至於幾何、代數等許多數學分支學科的名稱,都是後來很晚的時候才有的。 國外系統地整理前人數學知識的書,要算是希臘的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最早。《幾何原本》全書共十五卷,後兩卷時候人增補的。全書大部分是屬於幾何知識,在第七、八、九卷中專門討論了數的性質和運算,屬於算術的內容。 現在拉丁文的「算術」這個詞是由希臘文的「數和數(音屬,shû三音)數的技術」變化而來的。「算」字在中國的古意也是「數」的意思,表示計算用的竹籌。中國古代的復雜數字計算都要用算籌。所以「算術」包含當時的全部數學知識與計算技能,流傳下來的最古老的《九章算術》以及失傳的許商《算術》和杜忠《算術》,就是討論各種實際的數學問題的求解方法。

熱點內容
英語基礎1 發布:2025-05-11 01:46:36 瀏覽:45
燕趙教育 發布:2025-05-11 01:34:11 瀏覽:24
圖形與幾何教學設計 發布:2025-05-11 00:17:53 瀏覽:419
上海高中化學知識點 發布:2025-05-10 23:57:31 瀏覽:826
教師的福利待遇 發布:2025-05-10 23:09:53 瀏覽:485
陸房中學 發布:2025-05-10 22:10:05 瀏覽:982
湖南師范大學化學化工學院 發布:2025-05-10 21:23:02 瀏覽:29
水晶缽教學 發布:2025-05-10 20:40:56 瀏覽:433
教師長工資 發布:2025-05-10 18:56:59 瀏覽:826
老師塗指甲違規嗎 發布:2025-05-10 18:35:17 瀏覽: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