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盤鼓教學視頻

盤鼓教學視頻

發布時間: 2022-08-05 10:39:19

❶ 我想請問湖南舞蹈中考的具體內容,除了舞蹈還要知道哪些樂理知識,越具體越好,謝謝!

舞蹈
1;一般有音樂伴奏的、以有節奏的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的藝術形式
2;跳舞
3;古代臣子朝拜帝王時做出特定的舞蹈姿勢,是一種禮節。
一、什麼是舞蹈?
舞蹈和我們的生活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清晨,在城市的街心公園,一群群的中老年人、有的隨著鑼鼓點在扭"秧歌"、有的跟著節奏鮮明的音樂跳"迪斯科"、還有的人在優美的旋律中跳著自編的"健身舞";晚間,在劇場可以欣賞到舞蹈或舞劇作品的演出、也可以到舞廳或聯歡會去跳交誼舞;節日期間還可以在一些公園等旅遊點舉力的"游園花會"看到各地的民間舞蹈表演;如果有興趣和需要、你還可以到各種舞蹈訓練班學習芭蕾舞、民間舞、國標舞……來提高自己的舞藝。
用簡明的話來說,舞蹈是一種人體動作的藝術。但是,這個人體動作,必須是經過提煉、組織和美化了的人體動作--舞蹈化了的人體動作。另外,屬於人體動作范疇的藝術也有許多種,如雜技、啞劇、人體雕塑、韻律操等等。所以,舞蹈不同於別的人體動作藝術的主要方面是:它是以舞蹈動作為主要藝術表現手段、著重表現語言文字或其他藝術表現手段所難以表觀的人們的內在深層的精神世界--細膩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鮮明的性格,和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以及人自身內部的矛盾沖突,創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動的舞蹈形象,以表達舞蹈作者(舞蹈編導和舞蹈演員)的審美情感、審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審美屬性。另外,由於人體動作不停頓地流動變化的特點,它必須在一定的空間(舞台或廣場)和一定的時間中存在;而在舞蹈活動中,一般都要有音樂的伴奏,要穿特定的服裝、有的舞蹈還要手持各種道具,如果是在舞台上表演,燈光和布景也是不可缺少的。所以,也可以說舞蹈是一種空間性、時間性和綜合性的動態造型藝術。
編輯本段舞蹈·特性
二、舞蹈的特性--舞蹈和其他藝術有哪些共同性?又有哪些區別?
藝術是人類審美活動的大家族,它的成員有文學、美術、音樂、舞蹈、戲劇、電影、曲藝、雜技等。各個門類的藝術都是反映社會生活和表現人們思想感情的,但是藝術的反映和表現、不是一般的概念的抽象的反映和表現,而是個別的具體的形象和審美的反映和表觀。所謂審美的反映和表現、就是藝術家根據自己的審美情趣、審美理想,對社會生活進行選擇、概括、加工、並根據藝術的特點和規律予以創造性的反映和表觀。
在社會的歷史發展中,人們創造了各種藝術形式、這些藝術形式的主要區別就是各有其獨自的物質載體和不同的藝術表現手段。文學的物質載體是語言、文字;美術的物質載體是紙張、畫布、顏料、油彩,它的主要表現手段是色彩、線條、構圖和造型;音樂的物質載體是聲音;戲劇的物質載體是人們在舞台上的行動(表演活動),除舞劇外,主要以語言、歌唱和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電影的物質載體是人們的表演通過科學技術的方法攝制在膠片上,用電光在銀幕上放映出來;曲藝的物質載體是一至二、三人在舞台上的表演、其主要表現手段是說和唱。雜技和舞蹈有著共同的物質載體--人的身體是其主要的藝術表現工具,多數雜技品種和舞蹈一樣,是以人體的動作、姿態造型和構圖變化為主要表現手段。雜技也是一種表演藝術,演員也塑造一定的角色,但是它不像舞蹈那樣著重表現人物情感的發展過程,一般不具有情節事件,而是通過高難度的技巧表演,表現出一種概括性的勇敢、堅毅、智慧的品格力量。因此,雜技具有更多的觀賞性和娛樂性。舞蹈作品中的舞蹈動作也要具有一定的技藝性,舞蹈演員要具備跳躍、旋轉、翻騰、柔軟、控制等高難度的技巧能力,但是,在舞蹈作品中表演高難度的技巧動作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種表現人物思想感情、塑造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的一種手段。如果在舞蹈作品中,以手段作為目的、演員高超的技藝不以反映生活、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為其存在的前提,或是不以舞蹈內容出發采選取相應的舞蹈動作技巧,而是以展示演員所掌握的舞蹈技巧能力出發,那就會使舞蹈作品由於內容和形式的脫節,或是缺乏藝術的完整性,而陷於失敗,舞蹈演員的技藝本身也就淪入了雜技性的技巧表演,而喪失了舞蹈藝術的基本品格。
編輯本段舞蹈·起源
三、舞蹈的起源--舞蹈藝術是從哪裡來的?
據藝術史學家的考證,人類最早產生的藝術就是舞蹈。在遠古人類尚未產生語言以前,人們就用動作、姿態的表情來傳達各種信息和進行情感、思想的交流。以後由各種聲音發展成為語言和音調以後,才相繼產生了詩歌和音樂。在勞動中,由於製造工具,人的手逐漸變得靈巧起夾,又誕生了繪畫和雕刻。隨著人類的進化,思維能力和認識事物水平的提高,曲藝、小說、戲劇等藝術才相繼被創造出來。那麼,舞蹈作為一種最古老的藝術,它的源頭來自哪裡呢?
我國古代和古希臘的神話傳說中說,人類是從天帝那裡學來的舞蹈、或是人類受到掌管舞蹈的女神的啟發才創造出舞蹈來。我們知道,古代的先民,對神和人的概念的理解,並不像現代的人分得那樣清楚。那時的人們往往把一些具有不凡才能的人、超出一般人的智慧和力量的人,或是對於人類作出大較大貢獻的人,都看成是神的化身,或是能通神的人。現在,我們知道,各種各樣的神都是人根據自己的影象為基礎,經過想像而創造出來的。是神創造了舞蹈,歸根結底也就是我們人創造了舞蹈。那麼,人又是如 何創造了舞蹈呢?
有的學者認為,人由模仿的本能,舞蹈是人用有節奏的動作對各種野獸動作和習性的模仿。有些舞蹈還是對一些自然景物動態形象的模仿,如柳枝的搖曳、海浪的翻滾、風的飄盪旋轉等等,人們都可以模仿它們進行舞蹈。
也有學者認為,在藝術的起源中,模仿雖然重要、但還不是真正的起因,藝術的起因是"游戲的沖動",游戲是自白的人性的表現。游戲也是人類最終脫離動物界的標志。這里的的游歡,是指人的審美需求,即以假象為快樂。如人模仿動物的舞蹈、就是通過這種假象的游戲來獲得快樂和宣洩自己的情感。
還有學者認為,由於原始人的思維分不清主客觀的界線、認為一切自然物都和自己一樣是有靈魂的,由此而產生了圖騰崇拜、原始宗教、巫術祭祀等,而這些活動都離不開舞蹈,甚至舞蹈是巫術活動的主要內容和最主要的表現手段。因此,有人斷言"一切跳舞原來都是宗教的"。
不少學者從原始人為了生存的需要,把繁衍下一代看作是非常重要約事情,而舞蹈是擇偶、求婚和進行情愛訓練的主要方式和手段,因此認為舞蹈起源於性愛活動。而有的學者,認為舞蹈不僅表現人的情愛,人們的各種激越的情感,人們生活中有重大意義的情感和活動,都會用舞蹈來表觀。再沒有別的藝術行為,能像舞蹈那樣的轉移和激動一切人類,我國古代樂舞理論中就有:"清動於中而行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這也生動地說明了舞蹈是表現人們最激動的情感的產物。
我國有很多學者主張舞蹈起源於勞動的理論,因為勞動是人生存和發展的第一需要,也是勞動創造了人自身,是勞動使人脫離了動物界,是勞動創造了人類社會。在原始人的舞蹈中,表現狩措和種植以及各種勞動生活的佔有最大的比重。
我們認為以上各種舞蹈起源的理論,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都不十分完整和全面,因為舞蹈活動是人類生活中的一種社會現象,它的起源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的構成一樣都不是單一的,而是有著多種因素的,所以人們主張"勞動綜合論",即:舞蹈起源於人類求生存、求發展中勞動實踐和其他多種生活實踐的需要,如果再詳細一點來說,舞蹈起源於遠古人類在求生存、求發展中勞動生產(狩措、農耕)、性愛、健身和戰斗操練等活動的模擬再現,以及圖騰崇拜、巫術宗教祭祀活動和表現自身情感思想內在沖動的需要。它和詩歌、音樂結合在一起、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產生的藝術形式之一。
編輯本段舞蹈·種類
四、舞蹈有哪些種類?
藝術,是由各個不同的藝術品種所組成的。作為藝術之一的舞蹈,同樣是一個非常廣闊的天地,它也是由各個不同種類、不同樣式、不同風格的舞蹈所組成的。根據舞蹈的作用和目的,舞蹈可分為生活舞蹈和藝術舞蹈兩大類。生活舞蹈是人們為自己的生活需要而進行的舞蹈活動;藝術舞蹈則是為了表演給觀眾欣賞的舞蹈。
生活舞蹈包括有:習俗舞蹈、宗教祭祀舞蹈、社交舞蹈、自娛舞蹈、體育舞蹈、教育舞蹈等。
習俗舞蹈,又可稱為節慶、儀式舞蹈,是我國許多民族在婚配、喪葬、種植、收獲及其他一些喜慶節日所舉行的各種群眾性的舞蹈活動。在這些舞蹈活動中,表觀了各個民族的風俗習慣、社會風貌、文化傳統和民族性格特徵。
宗教、祭祀舞蹈,是進行宗教和祭祀活動的舞蹈形式。主要用以祈求神靈庇佑、除災去病、逢凶化吉、人畜興旺、五穀豐登,或是答謝神靈的恩賜;祭祀舞蹈,是祭祀先祖的一種禮儀性的舞蹈形式。過去人們用以表示對先祖的懷念或是希望先祖和神佛對自己的保佑和賜福。
社交舞蹈,是人們進行社會交往、增進友誼、聯絡感情的舞蹈活動。一般多指在舞會中跳的各種交際舞。另外,我國許多少數民族在各種節日所進行的群眾性的舞蹈活動,多是青年男女進行社會交往、自由選擇配偶的社交活動,因此,也可以說是各民族的社交舞蹈。
自娛舞蹈,是人們以自娛自樂為唯一目的的舞蹈活動。用舞蹈來抒發和宣洩自己內在的情感沖動,從而獲得審美愉悅的充分滿足。
體育舞蹈,是舞蹈和體育相結合,以藝術審美的方式鍛煉身體,使身心全面健康發展的舞蹈新品種。如各種健身舞、韻律操、中老年迪斯科、冰上舞蹈、水上舞蹈、街舞HI-HOP,以及我國傳統武術中的舞劍、舞刀和象徵模擬各種動物、特定形象的象形拳、五禽戲等均是。
教育舞蹈,是指學校、幼兒園等進行審美教育的舞蹈活動,以及開設的舞蹈課程,用來陶冶和美化人的思想感情、道德情操,培養人的團結友愛、加強禮儀,以及增進身心健康、都能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藝術舞蹈,是指由專業或業余舞蹈家,通過對社會生活的觀察、體驗、分析、集中、概括和想像,進行藝術的創造,從而創作出主題思想鮮明、情感豐富、形式完整,具有典型化的藝術形象,由少數人在舞台或廣場表演給廣大群眾觀賞的舞蹈作品。由於藝術舞蹈品種繁多,根據各個不同的藝術特點、大致可分為三類。
第一類、根據舞蹈的不同風格特點來區分,有:古典舞蹈、民間舞蹈、現代舞蹈、當代舞蹈和芭蕾舞。
古典舞蹈:是在民族民間舞蹈基礎上,經過歷代專業工作者提煉、整理、加工創造,並經過較長期藝術實踐的檢驗,流傳下來的,被認為是具有一定典範意義和古典風格特點的舞蹈。世界上許多國家和民族都有各具獨特風格的古典舞蹈。歐洲的古典舞蹈,一般都泛指芭蕾舞。
民間舞蹈:是由廣大人民群眾在長期歷史進程中集體創造,不斷積累、發展而形成的,並在群眾中廣泛流傳的一種舞蹈形式。它直接反映人民群眾的思想感情、理想和願望。由於各國家、各民族、各地區人民的生活勞動方式、歷史文化心態、風俗習慣,以及自然環境的差異,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
現代舞蹈:是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在歐美興起的一種舞蹈流派。其主要美學觀點是反對當時古典芭蕾的因循守舊、脫離現實生活和單純追求技巧的形式主義傾向;主張擺脫古典芭蕾過於僵化的動作程式的束縛,以合乎自然運動法則的舞蹈動作,自由地抒發人的真實情感,強調舞蹈藝術要反映現代社會生活。
當代舞蹈(新創作舞蹈):即不同於上述三種風格的新風格的舞蹈,它常常是根據表現內容和塑造人物的需要,不拘一格,借鑒和吸收各舞蹈流派的各種風格、各種舞蹈表現手段和表現方法,兼收並蓄為我所用,從而創作出不同於已經形成的各種舞蹈風格的具有獨特新風格的舞蹈。
芭蕾舞:是一種經過宮廷的職業舞蹈家提煉加工、高度程式化的劇場舞蹈。"芭蕾"這個詞本是法語"ballet"的音譯,意為"跳",或"跳舞",其最初的意思只是以腿、腳為運動部位的動作總稱。法國宮廷的舞蹈大師們為了重建古希秸融詩歌、音樂和舞蹈於一體的戲劇理想,創造出了"芭蕾"這樣一種融舞蹈動作、啞劇手勢、面部表情、戲劇服裝、音樂伴奏、文學台本、舞台燈光和布景等多種成份於一體的綜合性舞劇形式,在西方劇場舞蹈藝術中占統治地位達300餘年,至今已歷四個多世紀。1958年北京舞蹈學校建立引進俄羅斯芭蕾至今也已四十多年。
第二類,根據舞蹈表現形式的特點來區分,有:獨舞、雙人舞、三人舞、群舞、組舞、歌舞、歌舞劇、舞劇等。
獨舞,由一個人表演的完成一個主題的舞蹈,多用來直接抒發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
雙人舞,由兩個人表演共同完成一個主題的舞蹈。多用來直接抒發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交流和展現人物的關系。
三人舞,由三個人合作表演完成一個主題的舞。根據其內容可分為表現單一情緒和表觀一定情節,以及表現人物之間的戲劇矛盾沖突等三種不同的類別。
群舞,凡四人以上的舞蹈均可稱為群舞。一般多為表現某種概括的情結或塑造群體的形象。通過舞蹈隊形、畫面的更迭、變化和不同速度、不同力度、不同幅度的舞蹈動作、姿態、造型的發展,能夠創造出深邃的詩的意境,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
組舞,由若干段舞蹈組成的比較大型的舞蹈作品。其中各個舞蹈有相對的獨立性,但它們又都統一在共同的主題和完整的藝術構思之中。
歌舞,是一種歌唱和舞蹈相結合的藝術表演形式。其特點是載歌載舞既長於抒情,又善於敘事,能表觀人物復雜、細膩的思想感情和廣泛的生活內容。
歌舞劇,是一種以歌唱和舞蹈為主要藝術表現手段來展觀戲劇性內容的綜合性表演形式。
舞劇,以舞蹈為主要藝術表現手段,並綜合了音樂、舞台美術(服裝、布景、燈光、道具)等,表現一定戲劇內容的舞蹈作品。
編輯本段舞蹈·欣賞
五、舞蹈欣賞
舞蹈欣賞,是人們觀賞舞蹈演出時所產生的一種精神活動,是對舞蹈作品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的整個過程。因此,它本質上是一種認識活動。但它又不同於一般的認識活動,而是一種特殊的對舞蹈作品的認識活動。舞蹈欣賞,就是觀眾通過舞蹈作品中所塑造出的舞蹈形象,具體地認識它所反映的社會生活、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及舞蹈作者對這種生活現象的審美評價。觀眾在欣賞舞蹈作品的過程中往往會聯系自己的生活經歷,引起情感上的共鳴,激發起記憶中有關的印象、經驗。以及一系列的想像、聯想等形象思維活動,來豐富和補充舞蹈作品中的舞蹈形象,使其更加完整、生動和鮮明。從而能在觀賞舞蹈作品的過程中體會到更加寬廣的生活內容和深刻的思想含義。
人們進行舞蹈欣賞這種舞蹈的審美活動,首先必須具備一定的主觀條件,也就是說要具有一定的舞蹈知識、舞蹈欣賞水平和認識能力,舞蹈欣賞活動才能正常和順利的進行。這正如馬克思所說的那樣:"如果你想得到藝術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須是一個有藝術修養的人。""只有音樂才能激起人的音樂感;對於不辯音律的耳朵說來,最美的音樂也毫無意義,音樂對它說來不是對象,……"所以,我們了解舞蹈藝術的特性、舞蹈和其他藝術的關系、舞蹈形象構成的各種因素,及其產生的過程等,就非常必要了。在前面我們曾談過,舞蹈是以經過提煉、組織、美化了的人體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表現人們的情感和思想,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藝術。從舞蹈作品訴諸於欣賞者的感覺特點來看,它是一種綜合了聽覺(時間性)和視覺(空間性)的表演藝術。
編輯本段舞蹈·時尚
健康時尚:了解有氧舞蹈
1、有氧舞蹈
有氧舞蹈(aerobicdance)是配合音樂有節奏地舞動的有氧運動,有氧舞蹈一方面能消耗較多熱量,一方面能把許多舞蹈動作健美操化,通過有氧健美操的鍛煉形式,反復或進行組合練習 。有氧舞蹈動作不象健美操動作比較操化,有氧舞蹈有許多風格,其音樂與舞蹈的結合緊密,鍛煉時能達到愉悅身心,同時人的創造、想像、表現和藝術修養等綜合能力都能達到提高。
2、比較流行的有氧舞蹈種類
有氧舞蹈根據動作、音樂的不同特點分:aerobicdance,hip-hop,funk,salsa等許多風格的有氧舞蹈。而有氧舞蹈在中國又出現了扇子舞等許多風格。跳有氧舞蹈並不一定要去舞蹈教室,在家也能跳,可配合年齡編舞,有較大的自由性。
3、有氧舞蹈-拉丁風格
最早的有氧舞蹈都帶有拉丁舞風格的有氧舞蹈,如爵士舞風格的有氧舞蹈jazzaerobics;以後又出現了薩爾薩有氧舞salsaaerobics,這也是一種比較快的拉丁舞風格的有氧舞蹈,吸取了許多如曼波舞、恰恰舞、探戈、桑巴舞的風格。這些有氧舞蹈的特點就是髖部動作很多,動作優美。
4、方克、街舞風格的有氧舞蹈
方克(funk)、街舞(hiphop)的有氧舞蹈與funk、hiphop音樂有很大的關系,這些音樂都比較歡快,使人都有一種躍躍欲跳的感覺。funk、hiphop是帶有自由舞和黑人舞風格的有氧舞蹈。動作放鬆、自由多變,它能夠提高鍛煉者的協調性、達到健身的目的。跳funk、hiphop後使人精神非常愉快。所以這種有氧舞很受青年的歡迎。
5、有氧舞蹈的課程特點
(1)暖身伸展運動(05-10分鍾)
(2)有氧舞蹈內容(20-40分鍾):jazz、salsa、funk、hiphop內容。
(3)專門舞蹈練習(05-10分鍾):腹、臀、臂、腰、髖、腿的力量或其它
(4)放鬆和伸展運動(5-10分鍾)
課程可根據學生的情況可以開學習課程,創編課程,表演課程等
6、有氧舞蹈的受傷情況
根據調查有氧舞蹈最容易受傷的部位:依次為脛骨、腳、背、膝、踝,
●產生有氧舞蹈的受傷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產生有氧舞蹈的受傷的主要原因是運動過度,腳扭傷。韌帶拉傷等。
●產生有氧舞蹈的受傷的內外因是什麼?
外因:服裝鞋的問題、准備活動、放鬆、伸展不充分、動作有問題、教練教法不好等
內因:自己的舞蹈技術掌握不夠,調整不夠,腿太緊,髖部沒力,急於求成。
●預防有氧舞蹈的受傷的主要方法是什麼?
針對外因可以:穿適合運動的服裝和鞋、准備活動、放鬆、伸展要充分、跟好的教練等。
針對內因可以:選擇自己適合的課程、不急於求成,同時要注意自己身體基本素質的提高。
編輯本段舞蹈·作品
中國古代舞蹈作品
中國有著非常豐富的舞蹈遺產,古代著名的舞蹈作品很多,僅在上面所列出的一些,都可以說是歷史上著名的舞蹈作品。這里只選幾個有代表性的舞蹈作簡單的介紹。
一、《大武》是周代編創的歌頌武王伐紂獲得勝利的樂舞作品,屬《六舞》之一。共分為六段:(一)在一段擊鼓聲後,舞隊從北面上場,舞者都手執武器,列隊而立,以歌唱表現了武王伐紂的決心。(二)舞隊兩面有人振鐸傳達軍令,舞隊隨即分兩行,作激烈的擊刺動作,邊舞邊進,表示已有滅商。(三)滅商後再向南進軍。(四)表示南方的疆域已穩定。(五)舞隊再分兩行,表示周公在左,召公在右,協助周王統治。接著有條不紊地變化各種復雜的隊形,形成整齊的隊式後,舞者皆坐,作低勢的靜止場面,表示國家得到了很好治理。(六)舞隊重新集合,排列整齊,表示對周王的崇敬。全舞結束。
二、《靈星舞》(又名《象教田》)是漢代祭祀後稷的樂舞。由童男十六人表演,舞蹈表現了開墾、耕種、鋤草、驅雀、收割、舂穀和揚糠等勞動的生活,以此來紀念和歌頌後稷教民種田的功勞。
三、《盤鼓舞》(又名《七盤舞》)是漢代具有較高技藝性的舞蹈,舞者在七個盤鼓上以不同的節奏,時而仰面折腰雙腳踏鼓,時而騰空躍起,然後又跪倒在地,以足趾巧妙踏止盤鼓,身體作跌倒姿態摩擊鼓面。敏捷的踏鼓動作,如飛行似的輕盈舞步,若俯若爺、時來時往的姿態和地位調度,與音樂緊密結合在一起,表現了深邃的意境。
四、《東海黃公》是漢代具有一定情節和人物性格的由兩個人扮演的角抵戲,主要以動作來表現人和虎搏鬥的故事。據《西京雜記》所載:「有東海人黃公,少時為術能制蛇御虎,佩赤金刀,以絳繒束發,立興雲霧,坐成山河。及衰老,氣力蠃憊,飲酒過度,不能復行其術。秦末有白虎見於東海,黃公乃以赤刀往厭之。術既不行,遂為虎所殺。」
五、《劍器》是唐代流傳比較廣泛的屬健舞類的表演性舞蹈,為女子戎裝的獨舞。唐代大詩人杜甫的《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記述了他觀看這個舞蹈所給他的感受:「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從詩中的描寫,可以看出,「這個舞有跳躍,有迴旋,有變化,進退迅速,起止爽脆,節奏鮮明;或突然而來,或戛然而止,動如崩雷閃電,驚人心魄,止如江海波平,清光凝練。」
六、《胡旋舞》唐代時從康國傳來的民間舞,舞蹈旋轉為主,故名胡旋舞。白居易所作《胡旋女》詩,生動地描寫了這個舞蹈的特色:「胡旋女,胡旋女,心應弦,手應鼓。弦鼓一聲雙袖舉,回雪飄搖轉蓬舞。左旋右旋不知疲,千匝萬周無已時。人間物類無可比,奔車輪緩旋風遲。」從詩中我們可以看出,胡旋女的舞蹈動作和姿態以及她的內心情感都和伴奏的音樂旋律、節奏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她旋轉時雙袖舉起,輕如雪花飄搖,又像蓬草迎風轉舞。她的旋轉,時而左,時而右,好像永不知疲勞。在千萬個旋轉動作中,都難以分辨出臉面和身體。旋轉的速度,似乎都要超過飛奔的車輪和疾徐的旋風。
七、《踏謠娘》是唐代盛行的民間歌舞戲,據崔令欽《教坊記》載:「北齊有人姓蘇,實不仕,而自號為郎中;嗜飲酗酒,每醉毆其妻。妻銜悲,訴於鄰里。時人弄之。丈夫著婦人衣,徐步入場行歌;每一疊,旁人齊聲和之雲,『踏謠和來!踏謠娘苦和來!』以其且步且歌,故謂之『踏謠』;以其稱冤,故言苦。及至夫至,則作毆斗之狀,以為笑樂。」我們從這個記載中,可以知道《踏謠娘》是根據北齊時的真人真事編演的一部具有諷刺性質的歌舞小戲,有不同的性格人物,有一定的矛盾沖突,編演者有鮮明的情感愛憎態度和思想傾向。據傳,這個歌舞戲,在宮廷宴會中上演,民間藝人在街頭也表演,由此鮮明說明它是一出很受廣大歡迎的雅俗共賞的歌舞小戲。
中東肚皮舞
肚皮舞源於中東地區,最早是作為一種宗教儀式,敘述有關大自然和人類繁衍的循環不息,慶祝婦女多產以及頌生命的神秘。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肚皮舞是以腹部的搖擺為主要動作,並且要求光著腳,這是為了保持和土地的聯系。這種舞蹈形式逐漸發展為一種民間藝術,並最終成為廣泛流行於中東地區各國的一種獨特的娛樂和表演形式,是神秘的阿拉伯文化藝苑裡的一朵奇葩。
編輯本段舞蹈·少兒
舞蹈教師教學中採用的方法,不應該是主觀隨意的。正如其他學科一樣,應該依據教學對象的年齡、能力所要教授教材的內容和要求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法。舞蹈初學者一般多是十歲左右的少年。由於年齡的特徵,他們的模仿能力理解能力強,他們善於模仿教師的舞蹈動作,卻不易理解教師對動作所作的理論講解和分析。因此,對於初學的少年兒童應該更多地採用直觀教學(即教師給學生以反復的動作示範)。此外,初學者做動作時往往自我知覺比較遲鈍,不善於按照教師的要求自覺地對動作進行自我糾正。因此,教師要耐心細致地一個人一個人地、一個動作一個動作地糾正學生動作上的差誤。
一般來說,有兩年以上舞蹈訓練基礎的學員或學員,通過實踐對舞蹈動作的理解有了提高,對自身訓練時動作中存在的毛病進行自我糾正的能力亦相應提高。這時,教師除了做必要的示範外,應因勢利導對學生進行必要和適量的舞蹈動作理論分析,使學生在實踐的基礎上從感性認識向理解認識飛躍,促成舉一返觸類旁通。此外,教師可以加強訓練中的口頭提示,幫助學生及糾正動作,以節省時間。作為舞蹈教師,需要研究自己的教學對象和所要教授的舞蹈內容,制定與兩者相適應的科學的教學方法。實踐證明,當教學方法同教學對象相適應時,學生就能較快地、正確地掌握所教授的舞蹈動作,也會較自覺地及時糾正自己練習舞蹈動作時出現各種毛病,教學質量會顯著提高。下面談談幾種具體教學方法。

❷ 有沒有人知道好看熱鬧一些的民族群舞啊很急,謝過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花鼓燈
(蚌埠花鼓燈、鳳台花鼓燈、潁上花鼓燈)
時間:2006年
類別:民間舞蹈
地區:安徽
編號:Ⅲ—6
花鼓燈是漢民族中集舞蹈、燈歌和鑼鼓音樂、情節性的雙(三)人舞和情緒性集體舞完美結合於一體的民間舞種。據史料證明,花鼓燈最遲源於宋代。經過元、明、清、民國時期的發展,至20世紀三四十年代形成了以安徽蚌埠、淮南、阜陽等為中心,輻射淮河中遊河南、安徽、山東、江蘇四省二十多個縣、市的播布區。
花鼓燈多在農村秋收完畢到來年春耕以前演出,尤以廟會、春會為最盛。花鼓燈男角稱「鼓架子」,女角稱「蘭花」(或「拉花」);演出多在廣場舉行;一般包括舞蹈、歌唱、後場小戲、鑼鼓演奏四部分,主體是舞蹈;舞蹈中又包括「大花場」(或「大場」)、「小花場」(或「小場」)、「盤鼓」等部分;「大場」是一種集體的情緒舞,由數人到十多人表演;「小場」是雙人舞或三人舞,主要表現男女青年談情說愛、玩樂嬉戲的情景,包括基本程式表演和即興發揮表演,有簡單的情節和人物性格舞,如《搶手巾》、《搶板凳》等,是花鼓燈舞蹈的核心部分;「盤鼓」則是舞蹈、武術、技巧表演相結合又具有造型藝術特徵的表演形式。後場小戲是一種歌舞結合的小歌舞劇,有《四老爺坐獨桿轎》、《推小車》、《小貨郎》等。現花鼓燈的表演風格主要分為三個流派:潁上地區,節奏較慢,舞蹈結構嚴謹,風格古老質朴;鳳台地區著重人物情感刻畫,動作細膩優美;懷遠地區動作輕捷矯健,瀟灑倜儻。
花鼓燈·蚌埠花鼓燈
申報地區或單位:安徽省蚌埠市
蚌埠花鼓燈集合舞蹈、燈歌和鑼鼓音樂,將情節性的雙(三)人舞和情緒性的集體舞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形成比較系統完整的民間歌舞藝術形式,這是漢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間舞蹈,也是淮河文化在舞蹈方面的集中體現。花鼓燈融技藝性、表演性和藝人職業化於一身,具有很強的民俗性和群眾自娛性。千百年來,花鼓燈的音樂、舞姿和韻律較為完整地保存了淮河人民生活、勞動、情趣、性格、風俗、風情的記憶,承載了不同時期淮河流域的歷史和社會經濟文化,存儲了淮河人獨特的文化觀念、審美情趣、民風民俗變化的記憶,並以活態的形式傳承至今。
蚌埠花鼓燈包含四百多個語匯、五十多種基本步伐,舞蹈動作超常度高,時間差大,瞬間舞姿復雜多變,這些構成了花鼓燈豐富系統的舞蹈語言體系,使花鼓燈成為用肢體語言表達復雜情節的優秀民間舞蹈形式之一。舞蹈是花鼓燈的主要構成部分,舞蹈中包括「大花場」、「小花場」和「盤鼓」等。「大花場」是集體表演的情緒舞,「小花場」是鼓架子和蘭花的雙人或三人即興表演的抒情舞,是花鼓燈舞蹈的核心部分。「盤鼓」則是舞蹈、武術、技巧相結合的表演形式,它同時具有造型藝術的特徵。花鼓燈的舞姿和動作很講究放與收、動與靜的巧妙結合,動作的節奏性強,且富有變化。蚌埠地區出現了馮國佩、常春利、鄭九如、石經禮、楊再先等一批花鼓燈名家,還產生了《游春》、《搶扇子》等一批有影響的節目,形成了「千班鑼鼓百班燈」的鼎盛局面。
但由於多種原因,目前原生形態的蚌埠花鼓燈已瀕臨消亡。最具影響力的民間藝人年事已高,民間傳承的機制有待重新建立,因此急需有效保護。
花鼓燈·鳳台花鼓燈
申報地區或單位:安徽省鳳台縣
鳳台花鼓燈流行於淮河流域,主要分布在鳳台及周邊地區。
鳳台花鼓燈的形成和發展有著良好的自然條件及人文環境。鳳台古稱州來,又名下蔡,位於淮河中游,交通發達,物產豐富,民風淳樸。鳳台花鼓燈歷史悠久,其發展歷程可劃分為四個階段:一是從萌芽到成熟階段。鳳台花鼓燈起源於宋、元時期,至清代中葉已初具規模,趨於成熟,深受人民喜愛,成為流傳甚廣的民間藝術;二是清末民初階段。花鼓燈在鳳台基本形成自己的流派特色,為解放後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三是新中國成立後的階段,花鼓燈登上了高雅藝術的殿堂,被譽為漢民族舞蹈的典型代表;四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階段,花鼓燈藝術受到重視,重獲新生。
鳳台花鼓燈的產生是中國民間歌舞藝術史上重要的一頁,是淮河文化在舞蹈方面的集中體現。鳳台花鼓燈有四百多種語匯、五十多種基本步伐,講究男女角色配合,著意感情描繪,動作細膩,扇花變化多樣。花鼓燈舞蹈動作內涵豐富,其中典型動作「三掉彎」(三道彎)強調腰部的扭動,是東方舞蹈的重要特徵「S」型在花鼓燈中的充分體現。
花鼓燈藝術是淮河流域一些藝術品種的根脈。淮劇、淮北花鼓戲、泗州戲、鳳陽花鼓等都是由花鼓燈衍生而來的。鳳台花鼓燈影響和豐富了淮河以北的民間舞蹈和民間藝術。目前原生態的鳳台花鼓燈已瀕臨消亡,急需有效保護和全力搶救。
花鼓燈·潁上花鼓燈
申報地區或單位:安徽省潁上縣
潁上花鼓燈是由勞動人民創造且世代相傳的藝術形式,產生於淮河流域廣大農村,主要流行於淮河沿岸的潁上等二十多個縣、市地區。
潁上花鼓燈的主要內容是表達人民期盼政通人和、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人壽年豐的良好願望,展現淮河兒女的禮義風情、勤勞勇敢,表現青年男女純真、朴實的愛情,體現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執著與嚮往。
潁上花鼓燈除在題材、形式、音樂、舞蹈等方面與淮南、蚌埠兩地區的花鼓燈有相似之處外,亦有自身的特點。它舞蹈動感特強,節奏緊促有力,動作韻味十足,速度快捷敏銳,架勢變換頻繁,表演場面熾熱歡騰,演員情緒歡快激昂,唱腔粗獷高亢,整個演出氣氛堂皇富麗,地方特色濃郁。
潁上花鼓燈表演者由數名鼓橛子、臘花對偶組成,通常由領首的第一個鼓橛子(叫杈傘把)領舞出場,主要有大花場(跑大場)和小花場(跑小場)等段落。
潁上花鼓燈大多即興演唱,多用鑼鼓敲擊(常用鼓、鑼、鑔、小鑼等四件),鑼鼓經無譜,常用鳳凰三點頭、長流水、小五番、十八番、大剎點、小剎點等,大多即興變奏,隨舞蹈變化而變化。音樂多採用民族五聲音階,常用宮和羽、徵混合調式。
潁上花鼓燈有《搶板凳》、《搶手絹》、《游春》等一批有人物有情節的傳統舞蹈節目和一些有代表性的民間藝人。
潁上花鼓燈藝術熱情、奔放、優美、細膩,充分體現了漢民族民間歌舞的特點。近年來多次應邀參加國際藝術交流活動,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祖海-好一個花鼓燈
http://v.ku6.com/show/h7MZsZkSfmlgPI1w.html

好一個花鼓燈.分解教學視頻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wP8g8zPzsus/

CCTV舞蹈大賽一等獎作品 鼓鄉情韻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cwNjA1Mg==.html

❸ 一步一步教咋咋打盤鼓

你上網就可,很多老師講的及詳細又附帶示範,簡單易學,非常實用,比如春英廣場舞、廣場舞(莉莉老師教的很詳細)正反面舞蹈視頻和動作分解、還有応子廣場舞、阿中中廣場舞、青兒廣場舞、銀盤廣場舞、子君廣場舞、、、、、、等都有動作分解正反面視頻。

❹ 上海 藝術

你不要這樣認真了,朋友!我佩服你,但是我只希望你開心就好!證書干什麼?國家學歷證明也沒有用途了。你要的證明,無非是一個資本大點的,影響大點,名氣大點的舞蹈學校而已。那些,在今天已經沒有用途了,因為資本的運作很無恥了,它可以投資到這一方面,而後盈利後抽身他顧。
你喜歡舞蹈,你就買些資料,現在多媒體設備很便宜,電視機,DVD到處都有,看看就行了,要訣可以在網路上查找,或者自己弄一個論壇。

❺ 小孩子走模特步用什麼音樂好呢

還用想嗎!!! linkin park !@!!!!

❻ 以具體動作為例,簡術我國民間舞蹈動作原理與西方芭蕾動作

1.漢族

自古以來,漢族各種民間舞蹈多是在新年、祭祖、廟會、迎神廟會中表演的。表演者在斗妙爭能中,各出新招,以博得稱贊。漢族民間舞蹈正是在這種技藝求精中不斷發展的。

(1)安徽花鼓燈。花鼓燈中的「盤鼓」部分,就是最富特色的技巧表演部分。它分為上盤鼓、中盤鼓、地盤鼓。上盤鼓是蘭花在鼓架子肩上或腰部搭擺成各種姿態的技巧表演。中盤鼓是蘭花在鼓架子腰部、腿上、手上的雙人武功表演。地盤鼓是鼓架子單人表演技巧,如「燕子三抄水」、「倒爬城」、「滿地抓」、「豚跳」等。藝人們在展現技巧的同時又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和專長。他們常常在變幻莫測的拐彎和罕見的技巧中,洋溢著過人的才華和能力。例如懷遠的石敬禮(藝名「石猴子」、洪雲藝名「小水子」)、鳳台的武佩軒(藝名「氣死猴」),從他們的藝名就可以看出他們技巧之精湛和身手之矯健。

(2)山東鼓子秧歌。鼓子秧歌自古就有文場與武場之分,武場正是「鼓」、「棒」、「傘」大顯舞技的部分。舞者在跑動時步大身低,落腳生根,蹬腳揚塵,堅實有力;跳躍時則強調干拔與上竄,猶如「旱地拔蔥」。如果不能熟練地掌握道具技巧,不能掌握各種蹲、踢、跳、轉技巧,那麼鼓子秧歌的穩健瀟灑、淳樸剛勁的風格就很難體現。鼓子秧歌的發源地——魯北地區的惠民和商河,都靠近河北的武術之鄉滄縣和雜技之鄉吳橋。武術與雜技的影響,極大地豐富了鼓子和秧歌的技藝表演。

(3)還有諸如安塞腰鼓、廣東英歌、湖南花鼓、遼南高蹺、東北秧歌等漢族民間舞蹈都是技藝性很強的舞蹈。

2.藏族

藏族舞蹈中的熱巴,是技巧性很強的舞蹈,在民間是由世襲的流浪藝人表演的。其中鈴鼓舞是主要的表演部分。男藝人手持氂牛尾和鈴鐺,女藝人右手持單柄手鼓,左手持長鼓槌擊打。開始時,男女一起表演,男縱跳揮鈴,女旋轉擊鼓。當跳到氣氛熱烈時,就拉開場小進行技巧表演。先是女演員集體表演鼓技,有「頂鼓旋轉」、「纏頭擊鼓」、「扭腰打點」等技巧動作。表演完鼓技之後,鼓隊散開站立一旁,由男演員上場,在鼓聲伴奏下一個接一個應聲呼叫,抖肩起「法兒」,各自表演

不同的技巧動作,有「單腿跨轉」、「躺身平轉」、「躺身蹦子」、「踢腿跨脖」、「兔子跳」等。另外還要表演一些小玩意兒,如「滾毛」、「掄背」等。鈴鼓舞有很多套鼓點,每套鼓點均有一套各不相同的技巧動作。演員應場上鼓聲而舞,騰躍飛舞,在快速倒腳步中結束。又如藏族民間舞蹈中的「卓「,也是一種靠技巧表演來抒發情感的舞蹈,跳起來粗獷奔放,氣勢磅礴。

3.蒙族

蒙族舞蹈中的太平鼓舞、盅碗舞、筷子舞都是技藝性很強的舞蹈。太平鼓舞多在豐年節日由婦女表演,分集體舞和單人舞兩種表演形式。舞時,她們左手橫握鼓柄,右手持一帶穗木棍,邊擊邊舞。身段動作一般比較誇張,基本舞姿多是以腰為軸心的仰俯、傾、側,舞步奔放有力,富有彈性,雜有跳轉等技巧,技藝嫻熟者可同時舞耍四、五面鼓,在身體不同部位盤繞迴旋,帶有競技色彩。盅碗舞,亦稱「打盅子」。過去由男藝人表演,本世紀20年代以後,盅碗舞多由女子表演,動作舒展流暢,柔美端莊,高潮時多做「板腰」、「旋腰」等技巧,技藝高超者,還頭頂燃燈起舞。筷子舞多於喜慶歡宴的場合由男子單人表演。舞者原地單手或雙手握一把筷子,隨著腿部韌性屈伸,身體的左右晃擺,快而碎地抖動雙肩,兩臂鬆弛流暢地用筷子擊打手、腰、腿等各個部位。舞者時而轉身打地,時而蹲跳打腳,由慢轉快,最後在快速表演的高潮中結束。

4.維族

盤子舞是維族舞中技術性很強,難度較大的一種舞蹈,盤子舞是表演性道具舞蹈「頂碗小碟舞」的俗稱,通常是由女子單人表演。表演時舞者兩手各持一小碟子,指挾手筷,和著音樂,邊打邊舞,邊舞邊轉。並在頭上頂著盛水的碗。另外,新疆多朗區的麥西來甫民間舞蹈中的旋轉技巧可堪稱一絕。快板部分由雙人對轉發展為競技旋轉,一時間各種跪轉、空轉、掖腿立轉、平轉紛紛登場,讓人眼花繚亂,驚嘆不已。

5.朝鮮族

象帽舞和長鼓舞都是朝鮮族舞蹈中富有特色且技藝性很強的舞蹈。舞者戴特別的頭盔,上有可以旋繞的長纓,舞時擺動頭部使長纓在頭頂、身側旋轉和飛舞。技巧越高,頭上的長纓就越長。舞者手中擊打著小鼓,以「喜鵲步」跳躍前進,如騰空遙射,如沖鋒向前,而頭上的長纓不斷旋繞。長鼓舞多為女性表演,後來男子也有表演。表演者身挎杖鼓,右手持竹鍵敲打高音部鼓面,左手掌拍低音部鼓面。高低音色的鼓聲、花樣繁多的鼓點相映成輝。表演進入高潮,常作行進性的連續旋轉。技藝高超者,可轉幾十圈之多。

綜上所述,中國民間舞不僅有自己的技巧,而且其「資源」還是非常豐富的。我們的技巧「資源」 從總體上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原生態民間舞中的各種徒手動作技巧,一類是原生態民間舞中的各種道具性舞蹈技巧。這一點,從以上對漢、藏、蒙、維、朝五大民族富有特色的技藝性舞蹈的描述和分析中,便可見一斑。

二、中國民間舞技巧與中國古典舞技巧之關系

眾所周知,中國古典舞的技巧是在借鑒了戲曲、武術和芭蕾等藝術門類的某些技巧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而中國民間舞中的許多技藝性舞蹈也是吸收了武術、戲曲、雜技中的營養後發展形成的。尤其是漢族民間舞蹈中的許多徒手技巧動作,如飛腳、蹦子、旋子、掃蹚、撲虎、疊肩、贊步等等技巧,它們都是古典舞與民間舞所共有的。由此可見,中國古典舞與中國民間舞的技術技巧的根源是相同的,只是同源不同流而已。為什麼人們總是習慣把這些技巧稱為古典舞技巧呢?我想也許有著先入為主的原因吧。中國古典舞系的學科建設比中國民間舞系要早,而且也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技術訓練體系。而中國民間舞系至今還沒有完善自己的技術訓練體系,在基本功訓練上基本依賴古典舞基訓教材。所以這些技巧就很自然地約定俗成地寫上了古典舞的姓氏。其實這些技巧是很難從中界定其歸屬的,只能說它們都是我們的民族技巧。如果非要有所界定的話,那隻有看其使用目的了。不應該是誰用的「早」就是誰的,而應該是誰用的「好」就是誰的,所謂用的「好」就是技巧的運用符合舞種的審美風格,符合舞蹈作品所表現的舞蹈內容和塑造人物形象的需要。三、中國民間舞技巧的定位

高爾基曾經說過:「藝術家不掌握技巧,就是最豐富的感情也會陷於癱瘓。」他的這句話正說明了技巧的運用對藝術創作的重要性。技為藝而存在,而無技的藝卻無法存在。技巧對於中國民間舞來說,同樣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民間舞中的技巧不僅是一種藝術表現形式,更是體現民間舞風格的重要表情手段。中國民間舞這門風格性很強的舞蹈表演藝術,怎能不需要高超絕妙的技巧呢?

在全國首屆荷花杯舞蹈比賽中,由著名民族舞蹈家海里且木·斯迪克編導的《頂碗舞》,一舉奪得了民間舞群舞項目的金獎。這個劇目之所以獲得巨大成功,關鍵在於它巧妙地運用了維族原生態民間舞盤子舞中的頂碗技巧。女演員們在表演中頭頂盛滿清水的小碗,在優美而歡快的音樂中,從容流暢地移動舞步和變化隊形,好似天山甜美的清泉流淌不息,好似草原繁花在風中飄盪。其高超絕妙的頂碗技巧和清新獨特的藝術風格,一下子征服了在場的所有評委和觀眾。

去年六月,我有幸觀摩了來自西藏的大型樂舞《珠穆朗瑪》,現在回想起其中的熱巴鼓舞,仍會讓我熱血沸騰、興奮不已。整個樂舞就是在女子熱巴鼓舞和男子辮鼓舞表演時推向高潮的。女演員們的熱巴鼓技巧簡直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不管是做頂鼓旋轉,還是甩鼓旋轉和擊鼓翻身,都是那樣的迅捷、利落、干凈、漂亮,引得在場觀眾一陣陣贊嘆和熱烈鼓掌。男演員們的辮鼓舞跳得更有氣勢,更有一種野性美。他們甩辮擊鼓、揮灑自如,節奏由慢至快,氣氛極為熱烈,正是精湛的鼓舞技藝加上濃郁的雪域風格所產生的強烈藝術感染力,讓我們心醉神怡、激動振奮。

上述兩個舞蹈都是符合民間舞技巧定位的好作品。它們都是通過道具性舞蹈技巧的合理運用,體現出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與文化內涵。

四、中國民間舞技巧的發展趨向1.技巧風格化

中國古典舞技巧追求能力素質的極限展示,而中國民間舞技巧追求的是審美風格的完美體現。古典舞中的技巧同身韻可以是各自獨立的,而民間舞中的技術技巧是同舞蹈風格緊密相融、難以分開的。也就是說民間舞的技巧不是純技巧,而是風格化的技巧。中國民間舞的技巧發展趨向,應該是風格化技巧的強化與發展。風格化技巧既包括民間舞蹈中的各種道具性舞蹈技巧,又包括各民族民間舞蹈中特有的旋轉、跳躍、翻身等技巧。中國民間舞系副教授明文軍在《由廈門班畢業課想到的》一文中,曾提出過將道具的運用往極限上發展而構成民間舞技巧的教學設想。實踐證明,這種教學設想是科學的、可行的。我們的民間舞有許多極富特色的道具舞蹈形式,是可以去挖掘、研究和發展的。比如漢族的手絹、扇子、鼓、傘、棒;藏族的熱巴鼓、辮鼓、背鼓;蒙族的筷子、盅碗;朝鮮族的長鼓、象帽等等。還有民間舞中的各類旋轉,也是風格性很強的技巧。比如維族舞蹈中的各種跪轉、夏克轉、空轉、平轉,講求快速、多姿、戛然靜止,猶如鷹隼迎風迴旋。而朝鮮族民間舞蹈中的旋轉則講求平穩,優雅,猶如仙鶴悠然自得。

2.技巧情感化

民間舞中的技巧是與渲泄生命情感和烘托場面氣氛緊密結合的,是民間舞者內心激情的物化。如果沒有情感的投入,再高難、再精湛的技巧形式在民間舞中也會變得蒼白無力,毫無光彩。

我曾經從電視錄像中看過一些民間舞劇目,現在雖已記不起它們的名兒了。但讓我記憶猶新的是,它們的「技巧性」都很強,表演中動則旋子3600,靜則控腿1800……。但這些技巧成了游離於舞者情感

和舞蹈風格之外的「無情之舉」,因而毫無藝術感染力可言,反倒讓人感到莫名其妙。對此而言,我比較欣賞的是雲南省歌舞團創作的男子三人舞《小伙、四弦、馬櫻花》,其熱情風趣、朴實無華的風格讓人百看不厭、回味無窮。這個劇目也安排了諸如倒踢紫金冠、小翻、搶臉等一些技巧,但這些技巧是在演員們情感的自然流露中,是在舞蹈情緒的層層推進中恰到好處地完成的。這種情感化了的技巧,極大地豐富了舞者的藝術表現力,增強了舞蹈的藝術感染力。

3.技巧藝術化

隨著時代的發展,隨著民間舞從廣場向劇場的轉化,民間舞技巧的功能已不僅限於渲泄情感和渲染氣氛了,它將逐步向塑造舞蹈形象、表現人物心理、營造舞台意境的藝術化方向發展。

有人說,楊麗萍表演的民間舞根本沒什麼技巧,為什麼能獲得大眾的普遍喜愛和專家的如潮好評呢?其實仔細分析起來,楊麗萍那獨特的動作語匯的運用就是民間舞的藝術化技巧的最高體現。《雀之靈》中的舞蹈造型與動態,已不同於廣場原生態的傣族孔雀舞了。它通過藝術化地誇張與變形,將孔雀那高潔、超然的靈性進一步升華,創造出了一個似真似幻、虛虛實實的藝術仙境。正如於平教授所評價的那樣:「《雀之靈》的過人之處,在於它以『技』成『形』卻又不為『技』和『形』所累。當你在欣賞楊麗萍的《雀之靈》時根本發現不了技巧的痕跡,因為「楊麗萍是用『技以求道』的生命意識在創造『生之靈光』。在那翩躍翔舞的孔雀中,楊麗萍傾注了自己全部的人生感興、人生悟覺、人生意趣和人生睿思,使這一舞蹈獨白充溢著恬靜的生命和諧感與堅毅的生命自信心。」因此,我認為民間舞技巧運用的最高境界就是將之藝術化,讓技巧的全過程完全隱匿在舞蹈表演的情理、律動之中,而不「顯山露水」,刻意為之。

中國民間舞系從1987年建系以來,一直在努力探索建立和完善自己的技術技巧訓練體系,並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和成績。潘志濤教授在民間舞技巧課的建設方面,很早就提出了諸如「碎步」、「打腿」等一些民間舞基本功,本身就是技術技巧的思路,引導了民間舞技巧教材的開掘。明文軍副教授則從分析民間舞蹈特有的道具性舞蹈技巧入手,從民間舞的審美風格出發,進而提出了民間舞技巧課應在突出民間舞的風格屬性的基礎上繼承與創新的教學思路。所謂「繼承」就是要對原生態民間舞蹈中的徒手動作技巧和道具性技巧進行科學而深入地挖掘和整理,並用於教學。所謂「創新」就是在符合民間舞審美風格的前提下,大膽借鑒其他舞種,其他藝術門類中的技巧形式,用「他山之石」來完善中國民間舞之「玉」。他將這一教學思路貫徹在廈門班的教學實驗和教研工作中,並獲得了成功。廈門班在民間舞技巧課方面的成功經驗對中國民間舞技術技巧教學大綱的整理與完成,起著重要的指導

❼ 花鼓燈的傳承現狀

但是,由於社會迅速變革,農村城市文化步伐加快和外來文化移入,花鼓燈生存環境急劇惡化,播布范圍迅速萎縮,主要集中在安徽省蚌埠市所轄的懷遠縣、禹會區,淮南市所轄的鳳台縣等,真正保持花鼓燈原生形態的花鼓燈班子僅存4、5個,已臨近消亡!
為了振興花鼓燈文化,傳承經典,2014年由趙錫誠先生、金明先生共同導演的花鼓燈歌舞劇《珠城的傳說》正式與觀眾見面,也受到的群眾的廣泛支持與關注。據了解,花鼓燈歌舞劇《珠城的傳說》是蚌埠市近三十年繼《摸花轎》和《玩燈人的婚禮》後又創作的一部大型花鼓燈歌舞劇,安徽省花鼓燈歌舞劇院在資金緊張、人才缺乏和設備稀少的情況下,僅僅用兩個月的時間排練出來的,該劇凝聚了老一輩藝術家和全體演職員的辛勤汗水和努力。
群眾基礎
花鼓燈藝術在淮河流域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蘭花舞」是廣大群眾進行集體健身的主要項目,花鼓燈表演已成為喜慶節日文藝表演的重要部分。
蚌埠市幾十家花鼓燈班子,特別是禹會馮嘴子村在近2800人口中,有80%的人會表演花鼓燈。
著名花鼓燈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有著花鼓燈的梅蘭芳之稱的民間藝術大師,花鼓燈「馮派」藝術創始人馮國佩先生,就在這里出生成長。馮國佩先生的表演韻律強、身姿美、情感真、神態媚,1952年應邀赴北京中央歌舞團傳授花鼓燈,傳藝期間,中央歌舞團的藝術家共同努力,將馮派花鼓燈舞蹈動作和技巧記錄、整理,編撰成花鼓燈藝術資料。他十次進京參加重大慶典演出和全國調演,多次受到中央領導的接見。
1952年在北京懷仁堂,為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等中央領導同志表演花鼓燈,演出結束後,中央領導情切地接見了演員。馮國佩的《新游春》被拍成電影和電視藝術片發向海內外。
他先後多次到有關省市擔任藝術指導和教學工作,傳播花鼓燈藝術,他作為中國民間舞蹈表演藝術家的代表,參加了1982年聯合國舉辦的亞洲地區保護與發展民間和傳統舞蹈研討會,發表了《花鼓燈的保護與發展》的論文並即席表演,受到各國舞蹈家的贊譽和欽佩,被聯合國教科文衛組織代表瑪琳娜·葛貝伊女士稱為「了不起的藝術大師」。
作為花鼓燈傳播的核心區域,蚌埠市歷來十分重視花鼓燈的保護與發展工作,成立了花鼓燈保護組和花鼓燈保護專業委員會。蚌埠市人大常委會制定了《蚌埠市保護和發展花鼓燈藝術的規定》,建立了中國花鼓燈藝術博物館。
2004年,花鼓燈被國家列入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這也是漢民族唯一被列入國家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舞種,蚌埠市被確定為花鼓燈原生態保護基地。該市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在花鼓燈最大的播布區——禹會區馮嘴子村建立了第一個中國花鼓燈原生態保護區,並完成了一期工程建設。中國藝術研究院的專家們對保護區進行了全面考察,他們認為,馮嘴子村不僅具有花鼓燈藝術最富盛名的藝術大師,而且至今保持著良好的傳承態勢,具有群眾基礎,在花鼓燈藝術的傳播領域中佔主導地位。
蚌埠市在中國藝術研究院等國內知名專家的指導下,在符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基本規范的前提下,對花鼓燈藝術進行了合理的保護、建設,初步構成了中國花鼓燈文化保護的有效機制和內涵准確的保護理念,具備了繼續進行保護性開發、建設的基本條件,並完成二期保護、建設任務,為2006年中國作為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保護的候選項目奠定基礎。
2005年馮嘴子村被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研究所、中國舞協命名為「中國花鼓燈第一村」,4月9日,中國藝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張慶善,原中國舞協主席、中國舞蹈大師賈作光蒞臨馮嘴子村授牌,花鼓燈藝術保護工程被省政府列入安徽省「861」行動計劃。
演出角色
花鼓燈角色繁多,分工細致,主要演員有「臘花」(亦稱、「蘭花」)和「鼓架子」。女角色一般統稱「臘花」,是演出的核心成員;男角色一般統稱「鼓架子」。
花鼓燈班子的藝術人員構成一般有鑼鼓隊、演員、燈頭、燈混子。花鼓燈的演出分布「開場」、「上盤鼓」、「中盤鼓」、「地盤鼓」、對唱、後場小戲等幾個部分。
「臘花」上身穿大襟村姑服,下身穿籠褲或裙子,梳獨頭辮,載一綢球兩邊綴以約2尺長的飄帶至臉側部,額前系「勒子」。「臘花」使用的道具為扇和巾,表演時左手拿方巾,右手虎口執扇,以各種各樣的扇花和步伐表達感情,長於舞蹈表演。
「鼓架子」上身著對襟中裝,頭扎帕巾,腰系綵帶,腳穿布鞋。按分工不同,又分:
「大鼓架子」主要表演「上盤鼓」中的疊羅漢,俗稱「底座」。
「小鼓架子」專演「大花場」和「小花場」,長於舞蹈表演、跟頭、技巧,有的還能兼唱,為男角中的主要演員。
「丑鼓」長於唱工,即興演唱本領強,兼跳舞蹈,演出時身背花鼓,表演滑稽詼諧。
「傘把子」又稱「領傘的」。專工「大花場」中領唱,兼跳舞蹈,表演時手持岔傘,負責全場演出的指揮和調度,分為:
「文傘把子」長於唱工,主要擔負領唱和對唱。每當花鼓燈隊伍沿街行進時,均由「文傘把子」領頭,稱為「涮街傘」。
「武傘把子」以舞蹈為主,擅長跟頭,在「大花場」的演出中以傘為指揮,調度全場演員隊形的變化和掌握節奏。

❽ 木蘭從軍是什麼朝代的事

木蘭詩
課文研討
一、整體把握
《木蘭詩》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一首長篇敘事民歌,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沙場,凱旋迴朝,建功受封,辭官還家的故事,充滿傳奇色彩。
開頭兩段,寫木蘭決定代父從軍。詩以「唧唧復唧唧」的織機聲開篇,展現「木蘭當戶織」的情景。然後寫木蘭停機嘆息,無心織布,不禁令人奇怪,引出一問一答,道出木蘭的心事。木蘭之所以「嘆息」,是因為天子徵兵,父親在被征之列,父親既已年老,家中又無長男,於是決定代父從軍。
第三段,寫木蘭准備出征和奔赴戰場。「東市買駿馬……」四句排比,寫木蘭緊張地購買戰馬和乘馬用具;「旦辭爺娘去……」八句以重復的句式,寫木蘭踏上征途,馬不停蹄,日行夜宿,離家越遠思親越切。這里寫木蘭從家中出發經黃河到達戰地,只用了兩天就走完了,誇張地表現了木蘭行進的神速、軍情的緊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緊張的戰爭氛圍。其中寫「黃河流水鳴濺濺」「燕山胡騎鳴啾啾」之聲,還襯託了木蘭的思親之情。
第四段,概寫木蘭十來年的征戰生活。「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概括上文「旦辭……」八句的內容,誇張地描寫了木蘭身跨戰馬,萬里迢迢,奔往戰場,飛越一道道關口,一座座高山。「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描寫木蘭在邊塞軍營的艱苦戰斗生活的一個畫面:在夜晚,凜冽的朔風傳送著刁斗的打更聲,寒光映照著身上冰冷的鎧甲。「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概述戰爭曠日持久,戰斗激烈悲壯。將士們十年征戰,歷經一次次殘酷的戰斗,有的戰死,有的歸來。而英勇善戰的木蘭,則是有幸生存、勝利歸來的將士中的一個。
第五段,寫木蘭還朝辭官。先寫木蘭朝見天子,然後寫木蘭功勞之大,天子賞賜之多,再說到木蘭辭官不就,願意回到自己的故鄉。「木蘭不用尚書郎」而願「還故鄉」,固然是她對家園生活的眷念,但也自有秘密在,即她是女兒身。天子不知底里,木蘭不便明言,頗有戲劇意味。
第六段,寫木蘭還鄉與親人團聚。先以父母姊弟各自符合身份、性別、年齡的舉動,描寫家中的歡樂氣氛;再以木蘭一連串的行動,寫她對故居的親切感受和對女兒妝的喜愛,一副天然的女兒情態,表現她歸來後情不自禁的喜悅;最後作為故事的結局和全詩的高潮,是恢復女兒裝束的木蘭與夥伴相見的喜劇場面。
第七段,用比喻作結。以雙兔在一起奔跑,難辨雌雄的隱喻,對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十二年未被發現的奧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橫生而又令人回味。
這首詩塑造了木蘭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傳奇色彩,而又真切動人。木蘭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幗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矯健的勇士又是嬌美的女兒。她勤勞善良又堅毅勇敢,淳厚質朴又機敏活潑,熱愛親人又報效國家,不慕高官厚祿而熱愛和平生活。一千多年來,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在我國家喻戶曉,木蘭的形象一直深受人們喜愛。
這首詩具有濃郁的民歌特色。全詩以「木蘭是女郎」來構思木蘭的傳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繁簡安排極具匠心,雖然寫的是戰爭題材,但著墨較多的卻是生活場景和兒女情態,富有生活氣息。詩中以人物問答來刻畫人物心理,生動細致;以眾多的鋪陳排比來描述行為情態,神氣躍然;以風趣的比喻來收束全詩,令人回味。這就使作品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二、問題研究
1.「唧唧復唧唧」究竟是什麼聲音?
對此歷來說法不一。大致有三種:織機聲、嘆息聲、蟲鳴聲。
① 織機聲。如果理解為織機聲,將有如下情境。詩歌一開始,就出現不停不息的織機聲,人未出場聲先聞。然後才交代這是木蘭正在對門而織,一個勤勞的姑娘形象躍然紙上。但織著織著,有節奏的織機聲聽不到了,傳來的是一陣陣長吁短嘆。這究竟是為什麼?木蘭啊,木蘭,是什麼事兒讓你如此發愁呢?於是轉入後面的情節。這樣的理解當然是合情合理的。
② 嘆息聲。有學者對此做如下解讀:「當戶而織,說明木蘭是一個勞動女性,而不是侯門小姐。本應該聽到她的織布的聲音,但聽到的卻是『唧唧復唧唧』的嘆息聲。一個『唧唧』就已經說明是在嘆息了,又重之以『復唧唧』,作者還覺得意猶未足,最後又『惟聞女嘆息』,作者這樣反復強調,是要告訴我們木蘭的憂思之深,木蘭是停機長嘆,而不是邊織邊嘆。作者沒有寫木蘭的愁容,也沒有寫木蘭停機長嘆的舉動,作者只是繪聲,通過接連不斷的聲聲嘆息,刻畫出一個充滿憂愁苦悶的木蘭女的形象。」(張燕瑾《繁而有味,簡能傳神——讀〈木蘭辭〉》,《漢魏六朝詩歌鑒賞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85年版)
③ 蟲鳴聲。如果將「唧唧」理解為蟲聲,在我們眼前就會出現這樣一幅畫面——夜深人靜,四下闃無人聲,只有蟲兒在夜幕中「唧唧」鳴唱。接著再寫木蘭姑娘正對門坐在織機旁織布,可是她為什麼手握織機不織布,卻坐在那兒長吁短嘆呢?四野的蟲聲與木蘭的嘆息聲交相應和,渲染出一個女孩兒將要做出一個重大決定之前的心境和氣氛。總之,詩無達詁,合乎情理合乎文意即可。
2.「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的問話人是誰?
一說是父母在問,認為只是父親在問或只是母親在問的,也屬此說。的確,父母如果聽到女兒的嘆息,一定會發出這樣關切的詢問。一說是敘事人在問,因為《木蘭詩》是口頭集體創作的民歌,而民歌是可以配樂歌唱的,歌唱者能以敘事人的身份進行擬問。這兩種說法其實並不矛盾。在民間講唱文學中,演唱者往往有敘事人和故事人物的雙重身份,敘事人的語言與故事人物的語言有時是相融合一的。因此,這首詩中的「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以及「女亦無所思……從此替爺征」可視為父母與女兒的問答,也可視為敘事人的擬問擬答。此外,這首詩中常以第一人稱來敘事,既可以看做木蘭的自述,也可以看做敘事人的轉述。
3.「雄兔腳撲朔」等四句該如何理解?
第一,應該先明確這是一個生動的比喻。前兩句寫兔子在靜卧時外在行為舉止區別很大,一眼就可以判別出雄雌;而當兔子一起奔跑時,就難以分辨出性別了。以此比喻在日常生活中男女性別特徵明顯,而在戰場廝殺時,要分出男女就十分困難了。
第二,應該進一步思考作者為什麼要用這樣一個比喻句結束全詩。首先,這個比喻十分形象地解釋了「火伴」們的驚訝,同時也是對讀者必然產生的疑問做出一個合情合理的解答。其次,可以將這四句話看做是木蘭對「火伴」的回答。從這四句俏皮風趣的回答,我們可以看到木蘭富有機趣智慧而又充滿自豪的神態表情,還有什麼能比這四句話更有趣巧妙呢?真是個錦心綉口的木蘭姑娘!再次,用雄兔雌兔來比喻人之男女,恰是民歌語言運用的特點。這一機巧的比喻,使全詩為之增色,錦上添花。
此外,這四句詩被認為是吟唱者即敘事人對木蘭的贊詞,這種說法與將其視為木蘭對「火伴」的回答的看法並不矛盾。
4.如何理解《木蘭詩》中的繁簡處理?
必須明確以下三點:《木蘭詩》中何處繁,何處簡?這樣的繁簡處理產生了什麼樣的效果?作者為什麼要進行這樣的處理?
① 繁筆的運用:木蘭當戶織時的心事重重,木蘭准備行裝時的活動,木蘭奔赴戰場時的心態,木蘭回家後家人的歡樂,木蘭重著「女兒裝」時的欣喜等內容,都寫得不厭其繁,細致入微。
例如,木蘭采買鞍馬一事,就通過東西南北的排比鋪寫,渲染了戰前准備的緊張和忙碌,讀者似乎可以看到木蘭的奔波和繁忙,也可以想見一身戎裝的木蘭是何等的英姿颯爽!
又如,寫木蘭奔赴戰場時反復提及「不聞爺娘喚女聲」,其實正是木蘭此時心態的真實寫照:當夕陽西下,暮色沉沉時,木蘭獨自露宿在黃河之畔時,耳聽黃河流水嘩嘩作響,心中卻時時回響著父母的聲聲呼喚,漸行漸遠,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早已聽不見了,但這聲音卻時時回盪在女兒的耳畔心頭!征程漫漫,何時能再聽到那溫暖女兒內心的爺娘親切的呼喚呢?
再如,末段寫木蘭將回家鄉時爺娘姐弟等人的不同行動,通過同樣的句調作三次反復重疊,生動表現了親人們十年離別後終於得到團聚時的喜悅心情和歡樂氣氛。
而對木蘭重入閨房,再著「女兒妝」的一段描寫,更是淋漓盡致地渲染了木蘭的熱愛生活、美麗可愛的女兒情態。
② 簡筆的運用。至於簡筆,主要是對戰斗過程的描寫力求其簡,十年生活,只用了幾句話就交代完了。
為什麼要如此安排呢?作者不惜筆墨描繪的往往都是他所要著力突出的。這首詩所要突出的正是對木蘭的孝敬父母、勇於擔當重任的性格的頌揚,所以,對殘酷的戰爭,一筆帶過,而對能夠反映美好心靈的內容則不惜筆墨。另外,這種繁簡安排似乎還隱含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祝福,對戰爭的冷淡和遠離。
一個女孩兒在戰場上拼殺了十年之久,立下了赫赫戰功——「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其勇武強悍可知。但是作者和廣大讀者喜愛的並不是一個沒有女性特點的女超人,所以,戰場上的廝殺作者幾筆帶過,而把「木蘭是女郎」作為構思的核心,所以,著力寫木蘭作為女孩兒對父母的牽掛,寫她的入閨房、巧梳妝,寫她打扮得娉娉裊裊光彩照人的風姿神韻。人們向來不稀罕赳赳武夫式的「顧大嫂」之流,中國也不乏嬌滴滴鶯聲燕語般的「崔鶯鶯」這樣標準的美人,但既有女兒的嬌美又有男子的剛健的女性,在中國文學史上,卻只有木蘭這獨特的一個!這樣的繁簡安排就起到了突出人物特徵、表現作者傾向的作用。
練習說明
一、復述這首詩的故事情節,背誦全詩。
二、翻譯下列句子,注意上下句的意思是互相交錯、補充的。
翻譯這四個句子應注意兩個原則:一要理解其「互文」的含義;二要考慮本課的詩歌特徵,不能為了體現「互文」而使譯文變成散文失去詩味。
1.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到東市買了駿馬,去西市買了鞍韉,往南市買了轡頭,從北市買了長鞭。
這四句的意思是到各處街市備辦鞍馬等戰具,不是一處地方買一樣東西。
2.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將軍身經百戰生存無幾,壯士(木蘭)戎馬十年勝利歸來。
這兩句的意思是征戰多年,經歷很多戰斗,許多將士戰死沙場,木蘭等倖存者勝利歸來。
3.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
打開我東屋的閨門,坐在我西屋的床上。
這兩句的意思是每間房子都要開了門進去看看,不是開了東閣的門而不進去,然後轉到西閣的床上去坐著。
4.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
對著窗戶梳理美麗的鬢發,對著鏡子貼上好看的花黃。
這兩句的意思是當著窗戶,對著鏡子,先理雲鬢,後貼花黃。
三、注意下列句子中加點的部分,看看這些句子各有什麼句式特點,從詩中再找出一些類似的句子。
1.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這兩句是復沓句。復沓與疊句的區別是,復沓可以更換少數詞語,而疊句的詞語完全相同。「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兩句,以及「旦辭爺娘去……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兩節八句,也是復沓。
2.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這兩句是頂真句。頂真,又稱「聯珠」。「壯士十年歸,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也是頂真。
3.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這兩句是很工整的對偶句。此外,「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也是很工整的對偶句。另有「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等不甚工整的對偶句。
5.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這幾句是排比句。「東市買駿馬……北市買長鞭」一節四句,也是排比句。
四討論:一千多年來,木蘭的形象一直深受人們喜愛,原因是什麼?
本題主要引導學生認識木蘭的形象。認識木蘭的形象要抓住兩個方面:一是人物的傳奇性,一是人物性格的豐富性。要引導學生緊密聯系課文內容,從故事情節中體察木蘭的思想感情,並加以適當概括。
教學建議
一、學習古詩詞最重要的是背誦。當堂能背,而且背得准確無誤,是本課教學成功的主要標志。這首詩長達330字,要讓學生盡快背下來,可以情節為線索並利用這首詩的形式特點。全詩共14節,除「萬里赴戎機……壯士十年歸」「爺娘聞女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對鏡帖花黃」是六句一節外,其餘都是四句一節,一節一節地背,再合節為段,就比較容易成誦。利用詩中排比句、對偶句、復沓句、頂真句等句式特點,也有助於記誦。
二、疏通文義,主要靠學生自行領悟,教師可適當點撥。
1.本課生字詞較多,可讓學生在預習中看注釋或查工具書,教師在課上檢查。
2.對詩中涉及的一些修辭現象,可提醒學生注意,點到為止,不必細講。例如「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是互文,學生很可能誤解,但只要略加提示,學生並不難理解。
3.要求學生在疏通文義的基礎上,從整體上把握故事情節,理清故事的基本脈絡。
三、要讓學生注意這首詩的鋪排手法。例如,「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以及木蘭購鞍馬東南西北都跑遍等,都不是在說廢話,而是起著渲染氣氛、烘託人物形象的作用。全詩大半是類似的鋪排式的語句。運用這種鋪排手法,使這首詩的人物刻畫、感情意蘊、音韻節奏等都具有濃郁的民歌情味,增強了藝術感染力。
四、可引導學生結合詩句展開聯想和想像,以補充詩歌留下的空白。可讓學生體會木蘭的思想感情,例如停機嘆息時的心境,奔赴前線途中的心情,還鄉後與親人團聚、重著女兒裝時的感情,等等;也可以讓學生擴展詩中的畫面,例如家人喜迎木蘭一節,爺娘、姊、弟看似各主一事,其實不然,姊、弟豈有不出郭相迎之理,爺娘恐怕也有不少事要做,但寫詩只能如此,想得細致一些,可以更好地體會到木蘭全家的喜慶情景。詩中的故事情節總的來說是寫得比較簡括的,這就為學生提供了聯想和想像的廣闊空間。
有關資料
一、關於樂府詩
繼《詩經》《楚辭》之後,在漢魏六朝文學史上出現一種能夠配樂歌唱的新詩體,叫做「樂府」,它曾大放異彩,成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遺產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樂府」本是官署的名稱,負責制譜度曲,訓練樂工,采輯詩歌民謠,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時演唱,並可以觀察風土人情,考見政治得失。我國的采詩制度有著悠久的歷史,《夏書•胤征》已有采詩的記錄。流傳至今的《詩經》,當初就要算是一部官方頒布並為社會認可的標准選本。春秋以後,禮崩樂壞,征戰不休,采詩制度無法貫徹。到了秦代,統一時間短,百廢待興,雖然已有樂府官署之名,但仍然沒有采詩之實。漢承秦制,經濟凋敝,樂府機關也只能習常肄舊,無所增更,勉強維持而已。經過六七十年的休養生息,到漢武帝時,國力變得大為雄厚,乃擴大樂府的規模,采詩夜誦。到東漢,采詩成為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光武帝曾「廣求民瘼,觀納風謠」,和帝則派遣使者「微服單行,各至州縣,觀采風謠」。此種風尚,在南北朝皆相沿襲。蕭梁時,社會上已經把「樂府」從官署的名稱轉變而為詩體。劉勰《文心雕龍》於《明詩》之外,另有《樂府》專章。昭明《文選》、徐陵《玉台新詠》也都開辟了《樂府》專欄。其中既有文人詩歌,又有民間歌詩,亦即凡是合過樂能夠歌唱的歌詩,統統稱為「樂府」。在這兩類詩歌中,民間歌詩是精華所在,並且文人歌詩還是在民間歌詩的甘露滋潤下萌發並壯大起來的,所以我們對民間歌詩應給以高度重視。
北朝於戰亂間隙所奉行的采詩制度,與兩漢一脈相承。保存在郭茂倩《樂府詩集•梁鼓角橫吹曲》中的北朝樂府民歌,有的是用漢語創作,有的則為譯文,雖然只有六七十首,卻內容深刻,題材廣泛,反映了廣闊的社會生活,富有與南方大相異趣的粗獷豪放的氣概,呈現出另外一種風情民俗的畫卷。由於北方各族統治者長期混戰,反映戰爭的題材就要多些,有描寫戰爭和徭役帶給人民苦難的,有歌頌剽悍的尚武精神的。特別是《木蘭詩》,滿懷激情地贊美花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是個傳奇人物,與《古詩為焦仲卿妻作》一起,被譽為樂府民歌中的「雙璧」。漢魏六朝樂府是中國文學史上一支奇葩,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直接影響了我國詩壇的面貌。它不僅開拓出了五言詩的新領域,而且對七言詩、歌行體以至律絕,都起了橋梁的作用。
(摘自陳緒萬、尚永亮主編《漢魏六朝樂府觀止》,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二、古人評點《木蘭詩》
1.《詩藪》:木蘭歌是晉人擬古樂府,故高者上逼漢魏,平者下兆齊、梁。如「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尚協東京遺響;至「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齊梁艷語宛然。又「出門看火伴」等句,雖甚樸野,實自六朝聲口,非兩漢也。
2.謝榛《四溟詩話》:《木蘭詩》雲「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北市買長鞭。」此乃信口道出,似不經意者,其古樸自然,繁而不亂。若一言了問答,一市買鞍馬,則簡而無味,殆非樂府家數。「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等絕似李白五言近體,但少結句耳 。「雄兔腳撲朔……」此結最著題,又出奇語,若缺此四句,使六朝諸公補之,未必能道此。
三、《木蘭詩》中幾個有爭議的問題
1.起興手法
北朝民歌《折楊柳》中有一首,前面六句是「敕敕何力力,女子當窗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木蘭詩》開頭六句用的就是《折楊柳》這六句。古代民歌往往用同樣的起興、比喻,有的詞句相近甚至相同(《詩經》中民歌就不乏其例),因為口耳相傳,詞句相同,容易記憶。這不是抄襲,因為題材、內容可以完全不同。《木蘭詩》的開頭,很可能也是「敕敕何力力」,經後人改為「唧唧復唧唧」的。「敕敕何力力」沒有什麼具體意義,像「呀呵嗨」「呀唯子喲」一樣,是表聲的字。
(石聲淮《關於〈木蘭詩〉》,華中師院《語文教學與研究》1979年第1期)
2.「可汗」與「天子」
「可汗」是古代西北民族對君主的稱呼,「天子」是封建社會漢族對君主的稱呼 。可是在這首詩中「可汗」卻成了「天子」的同義詞,不能再按照《廣韻》中所謂「蕃王稱」的本義了。這只能看做在《木蘭詩》時代漢語里已有了外來語的成分。否則木蘭去時是應「可汗」之徵,而歸來卻受「天子」之賞,那不是前後矛盾了嗎?
(康蘇《從教學角度談〈木蘭詩〉的一些問題》,《山東師院學報》1978年第6期)
3.「十二」是虛數
「軍書十二卷」「同行十二年」與「壯士十年歸」——這三句中的兩個「十二」與一個「十」字都是虛數。習慣上這類數字都表示多的意思。「同行十二年」與「壯士十年歸」兩句中的「十二年」與「十年」都是說十多年的意思,如作實數理解,前後便矛盾不可解了。「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旨在強調木蘭的父親這次非出征不可。清人汪中作了一篇《釋三九》,提出了三、九等虛數的用法法則,把前人有關數字問題的考證與爭論都搞清楚了。(康蘇《從教學角度談〈木蘭詩〉的一些問題》,《山東師院學報》1978年第6期)
4.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東市買駿馬」等句中的「東、南、西、北」便都是虛位而非實指。這里只是誇張地來形容木蘭出發前做准備的緊迫情況,照實來講反而不合情理。下文的「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的「東」和「西」也是虛位,照實來講就不通了。這些方位詞的連用,很多是為了造成某種氣氛,而非實指。這種「虛位」也和上面所談的「虛數」一樣,是古漢語中的一種習慣上的法則。
(康蘇《從教學角度談〈木蘭詩〉的一些問題》,《山東師院學報》1978年第6期)
5.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
「當窗」和「對鏡」是互文。「理雲鬢」和「帖花黃」同是當窗對鏡來做的。這種用法在古代詩歌中,特別是在古代格律詩中是常見的。如唐王昌齡詩中的「秦時明月漢時關」就是一例。
(康蘇《從教學角度談〈木蘭詩〉的一些問題》,《山東師院學報》1978年第6期)
「帖花黃」是北魏婦女的面飾。有兩說:一說「元魏時民間婦女不得施粉黛;自非宮人,皆黃眉黑妝。故《木蘭詩》中有『對鏡帖花黃』之句。」(《谷山筆塵》)另一說,將金黃色的紙,剪成星、月、花、鳥等形狀,貼在額上。
(竇忠文《〈木蘭詩〉教學中的若干問題》,山西師院《語文教學通訊》1978年第4、5期)
6.關於此詩的主題思想
(1)在封建社會中,婦女是無地位的。木蘭是一個「當戶織」的勞動婦女,代父從軍,「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男人能做到的,木蘭能做到;男人不能做到的,木蘭也能做到。木蘭這一英雄形象的本身,就是對封建社會中歧視婦女的傳統觀念的無情嘲弄。
(2)在封建社會中,追求功名利祿是占統治地位的傳統思想,多少人夢寐以求。而木蘭經過十年的緊張戰斗之後,凱旋而歸,卻拒封辭賞,願意解甲歸田,重過勞動人民的耕織生活,這充分反映了勞動人民質朴謙遜的品質。木蘭的這一行為本身就是對熱中功名利祿的封建士大夫的有力諷刺。
(竇忠文《〈木蘭詩〉教學中的若干問題》,山西師院《語文教學通訊》1978年第4、5期)
(3)《木蘭詩》的主題思想,其實在詩歌裡面就已直接點明。便是:婦女並不亞於男子,她們的才能智慧,膽略見識,是決不在男子之下的。這就是這首詩的主題思想。若用一句話來概括則是:贊頌勞動人民出身的婦女英雄。
(劉彬榮、華雪《須知木蘭是女郎》,《河南師大學報》1979年第6期)
(4)《木蘭詩》的主題,不是歌頌尚武精神,而是反映人民對和平生活的嚮往。不過,《木蘭詩》並不像上述北朝民歌那樣用愁苦的情調、悲劇的形式來表達,而是別開生面地用女子代父從軍的喜劇的形式來表達。當然,故事情節本身使詩在客觀上有可能起到歌頌女子英雄精神的作用,但是歌頌英雄這個問題在詩中比之主題所反映的問題畢竟是居於次要的,它只能算是詩所包含的一個思想內容,不能說就是主題。
(錢文輝《〈木蘭詩〉主題芻議》,《昆明師院學報》1980年第6期)
四、木蘭詩(曹道衡)
北朝長篇敘事民歌。它的產生年代及作者,從宋代起,就有不同記載和爭議。始見於《文苑英華》,題為《木蘭歌》,以為唐代韋元甫所作。《古文苑》題為《木蘭詩》,以為「唐人詩」。宋代程大昌《演繁露》據詩中「可汗大點兵」語,認為木蘭「生世非隋即唐」;而南宋嚴羽《滄浪詩話》則認為「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之類,「已似太白,必非漢魏人詩」。此後,歷代都有人持「隋、唐人作」之說,但宋代黃庭堅已指出此詩並非韋元甫所作,而是韋「得於民間」(《題樂府〈木蘭詩〉後》)。《樂府詩集》列入《梁鼓角橫吹曲》,亦題《木蘭詩》,雲是「古辭」,並引陳釋智匠《古今樂錄》說:「木蘭,不知名。」按《舊唐書•韋元甫傳》載,韋曾任浙西觀察使、淮南節度使等職(黃庭堅謂韋任朔方節度使,誤)。又據《舊唐書•音樂志》所載,可知梁代和北朝樂府歌曲中都存有「燕、魏之際鮮卑歌」,且多「可汗之辭」。因此,《木蘭詩》原先也可能是一首鮮卑歌。流傳江南,譯為漢語,曾入梁代樂府,後又散落民間,而到唐代為韋元甫重新發現,並擬作《木蘭歌》一首(《文苑英華》)。至於「朔氣」二句這樣的對偶詩句,齊、梁詩中已經習見,自是文人加工痕跡。所以現代學者大多認為《木蘭詩》產生於北魏,創作於民間。
《木蘭詩》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在戰場上建立功勛,回朝後不願做官,但求回家團聚的故事。詩中熱情贊揚了這位奇女子勤勞善良的品質,保家衛國的熱情,英勇戰斗的精神,以及端莊從容的風姿。它不僅反映出北方游牧民族普遍的尚武風氣,更主要的是表現了北方人民憎惡長期割據戰亂,渴望過和平、安定生活的意願。它對木蘭的謳歌,顯然也沖擊了封建社會重男輕女的偏見。它「事奇詩奇」(沈德潛《古詩源》),富有浪漫色彩,風格也比較剛健古樸,基本上保持了民歌特色。詩中用擬問作答來刻畫心理活動,細致深刻;用鋪張排比來描述行為情態,神氣躍然;而運用精練的口語,不僅道出一個女子口吻,也增強了敘事的氣氛,更顯民歌的本色。它代表了北朝樂府民歌傑出的成就。
《木蘭詩》的思想內容和藝術技巧,對後世都有深遠影響。宋代樂史《太平寰宇記》載,黃州黃岡縣(今湖北黃岡)有木蘭山、木蘭鄉、木蘭廟,並引杜牧《木蘭廟》為證。其後,據地方誌所載,在今安徽亳州、河南商丘、河北完縣等地,都曾立廟奉祀木蘭,反映出《木蘭詩》的深刻影響。直到今天,舞台銀幕上的木蘭形象仍然激勵人們的愛國情操。同時,早在韋元甫擬作之前,杜甫《草堂》詩抒寫遷居草堂的歡欣情景,已明顯汲取了《木蘭詩》描述全家歡迎木蘭歸來的表現手法。至於元稹《估客樂》「出門求火伴,入戶辭父兄」,以及白居易《戲題木蘭花》「怪得獨饒脂粉態,木蘭曾作女郎來」,都可見出《木蘭詩》在中唐已膾炙人口。
五、《木蘭詩》的思想傾向(王淑珍)
《木蘭詩》是我國古典詩歌中一首膾炙人口的優秀詩篇。它以濃摯的感情和鋪敘、對照、渲染的表現手法,集中地描繪了一個平凡的女子——木蘭代父從軍和她解甲還鄉的不平凡的經歷。木蘭不一定實有其人,可是,女扮男裝卻實有其事。木蘭不過是這些女子中的一個代表而已。木蘭的悲歡離合,是富有戲劇性的。因此,千百年來,她的感人的事跡在群眾中流傳不息。《木蘭詩》究竟表現了一種什麼思想傾向呢?

❾ 安塞腰鼓,開封盤鼓純表演視頻

http://video..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0&fbl=1024&word=%BF%AA%B7%E2%C5%CC%B9%C4&oq=%BF%AA%B7%E2%C5%CC&f=3&rsp=0

http://video..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0&fbl=1024&word=%B0%B2%C8%FB%D1%FC%B9%C4

看看這個應該有你滿意的!

❿ 河南大學盤鼓協會歷年活動介紹

1、2003年6月3日,盤鼓協會第一次亮相,被邀請到老區參加03屆畢業生歡送典禮.經過三屆盤鼓人的艱苦摸索,在隊長--王桂童的帶領下,震天的盤鼓聲終於響徹著青青河大園.從此,籃球場上有了盤鼓的吶喊,晚會現場有了盤鼓的精彩表演. 2、04年5月,被邀請參加第五屆社團文化節. 3、2004年11月13日大學生盤鼓協會加入開封市盤鼓協會,中華鼓王兼開封市盤協秘書長劉震老師親臨現場參加入會儀式。 4、2005年3月11日,在開封市南郊汪屯鄉大李庄文化藝術基地開封市信合杯民間藝術節盤鼓比賽中大學生盤鼓協會獲得銀獎!中華鼓王兼開封市盤協秘書長劉震老師親自為我們頒發了獎杯及證書。 5、2005年4月24日大學生盤鼓協會同黃河少年藝術團一道在開封市參加新婚典禮商業演出,第一次實現發工資願望。 6、2005年5月14日,大學生盤鼓協會在河南大學新區大禮堂前參加第六屆社團文化節。 7、 2005年12月23日,河南電視台攜手央視在河南大學籃球場對大學生盤鼓協會進行了專題采訪. 8、.2005年12月24日大學生盤鼓協會又被邀請到開封科技城參加聖誕演出. 9、2005年12月25日大學生盤鼓協會參加計算機學院的元旦晚會。 10、2006年正月15日大學生盤鼓協會同黃河少年藝術團一起赴山西孝義參加商業演出。 11、 2006年4月16日河南大學南苑餐廳前模擬市場開幕式大學生盤鼓表演 。 12、2006年5月20日,大學生盤鼓協會應邀去老區參加第七屆社團文化藝術節演出. 13、2006年5月26號晚,大學生盤鼓協會成立五周年慶典在金明校區南苑廣場隆重舉行。開封市文化局副局長張若愚、開封市盤鼓協會秘書長劉震、校團委辦公室主任馬曉靜、經濟院黨總 支副書記張文亮等到會祝賀。 14、2006年10月27日晚7點,大學生盤鼓協會為迎接06級新生的到來在南苑廣場舉辦大型招新晚會。精彩的盤鼓,舞獅,武術表演讓觀眾們大飽眼福。 15、2006年10月29日,在第七屆社團巡禮上,盤鼓協會又一次大顯身手。 16、2006年11月2日大學生盤鼓協會受邀參加數學與信息科學院第三屆宿舍文化節演出。 17、2006年12月26日大學生盤鼓協會受邀參加計算機學院的元旦晚會演出。 18、2007年4月7日參加河大工商管理學院的第三屆市場營銷節開幕式演出。 19、2007年04月13日大學生盤鼓協會受開封大學邀請參加「師生情」文藝晚會。 20、2007年04月28大學生盤鼓協會在河大老區科技館參加河南大學校報900期刊慶演出。 21、2007年5月12日在河南大學大禮堂前參加第八屆社團文化節。 22、2007年5月13日大學生盤鼓協會在河大新區參加第三屆社團魅力風。 23、2007年5月27日大學生盤鼓協會在河大新區綜合教學樓舉辦「非物質文化遺產講座」邀請中華鼓王、開封市盤協秘書長劉震主講,並於28日開展「保護我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活動 」。 24、2007年10月13 日第七屆招新,並舉辦招新晚會。 25、2007年12月5日,召開了第二次全委會暨會員技能培訓大會。 26、2007年12月19日,受總部開封市盤鼓協會總部的委託、開封市歷史博物館的邀請,在開封市歷史博物館為「開封鄭州攝影作品聯展」開幕式進行了激情演出。 27、2007年12月30日,大學生盤鼓協會「元旦晚會」趕走冬的寒冷,給協會會員及部分協會外朋友送上新年的第一份禮物。 28、2008年03月23日協會組織了禹王台春遊活動。 29、2008年03月27日參加了河南大學第20屆「河大杯」足球賽開幕式演出。 30、2008年03月30 日參加河大經濟學院「河大杯」籃球周末開幕式演出。 31、2008年04月10日參加河南大學樂器大賽。 32、2008年04月12日參加工管院市場營銷節開幕式演出。 33、2008年04月13日參加河南大學宿舍文化節演出。 34、2008年5月10日參加第九節社團文化節演出 35、08年5月11日參加魅力社團風演出。 36、08年5月16日參加經濟學院英語協會啟動儀式演出。 37、2008年7月26日喜迎奧運火炬在古都開封的傳遞,受到七十多家媒體的普遍關注和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38、2008年9月14日中秋夜 盤鼓擂動 迎經濟學院08級新生。 39、2008年10月12日應邀參加計算機與科學技術08迎新晚會。 40、2008年10月19日以開場鼓為第九屆社團巡禮活動增光添彩。 41、2008年11月23日舉行冬季運動會。 42、2008年11月27日受河南大學學生會邀請為第三屆「白象杯」冬季越野賽助威。 43、2008年12月7日,應經濟學院邀請參加走進社區義演活動。 44、2009年3月26日,應河南大學學生會邀請赴老區參加「光大河大杯」足球賽開幕式。 45、2009年3月29日,應經濟學院邀請參加「籃球周末」開幕式。 46、2009年4月11日,盤鼓協會參加工管院在南苑舉辦的營銷節。 47、2009年4月21日上午,盤鼓協會在金明校區廣場參加2009年高校畢業生河南大學專場招聘會表演。 48、2009年4月23日晚,金明校區下沉廣場鑼鼓喧騰、燈火輝煌,以「汴之韻」為主題的首屆河南大學民族文化節隆重開幕。 49、2009年4月24日,盤鼓協會相繼舉辦汴梁燈籠張,朱仙鎮木版年畫,中國汴綉,大宋官瓷展覽,持續三天。 50、2009年5月21日,「統一鮮橙多」校園經營實戰大賽河南大學站開幕式邀請盤鼓協會演出。 51、2009年5月24日晚,河南大學北苑廣場鼓聲震天。河南大學大學生盤鼓隊應民生學院之邀參加首屆「我是民生青年」文化節開幕式。

熱點內容
電影秦腔演員表 發布:2024-05-03 19:05:31 瀏覽:139
電影無刪減版軟體 發布:2024-05-03 18:52:25 瀏覽:215
日本最好看的懸疑推理片 發布:2024-05-03 18:38:51 瀏覽:830
當貝助手有哪些免費影視軟體 發布:2024-05-03 18:33:41 瀏覽:28
黑龍和大傻的電影 發布:2024-05-03 18:33:04 瀏覽:718
韓國電影屍體和頭不是一個人 發布:2024-05-03 18:18:22 瀏覽:424
關於韓國同學的電影 發布:2024-05-03 18:16:43 瀏覽:83
有肉電影女同 發布:2024-05-03 18:12:28 瀏覽:398
高級家教課程演員名稱 發布:2024-05-03 18:09:26 瀏覽:521
韓國 李采潭 閨蜜的 發布:2024-05-03 18:07:04 瀏覽: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