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在具体问题情境中能对不同的数据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在设计时重点关注以下两方面:
1.体现课堂教学的实效。 实效性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生命。从估计杯子中的豆子数量和学校的学生人数的活动入手,降低估算难度,讨论需要获取的信息,引导学生对估算方法进行思考。利用体育场、报纸、营业额、语文教材字数等不同素材,让学生在不同的数据环境中经历不同的估算过程,体验不同的估算方法。通过对学习材料的有机整合,凸显课堂教学主线,体现教学的实效性。
2.关注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在估算中,算法的多样性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素材。为此,在教学中通过观察、比较、操作、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对算法的多样性进行探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交流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条理性、严谨性,在归纳整理中提高学生思维的组织性、深刻性。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装有豆子的杯子(1个满杯,1个半杯)
学生准备报纸
教学过程
创设活动情境,导入新课
活动一:估计杯子中的豆子数量。
(1)初估:教师第一次拿出一杯豆子(满杯),让学生估计有多少粒? (生估计出一杯豆子可能的结果有200粒、500粒……)
(2)再估:教师第二次拿出半杯豆子,并在杯子上注明400粒豆子,引导学生观察后,再次估计第一次拿出的一杯豆子有多少粒。 (学生估计出一杯豆子约有800粒)
(3)讨论:这一回你为什么一下就估计出来了?
(学生交流想法,教师板书:2个半杯豆子→一杯豆子)
2.活动二:估计全校的学生人数。
(1)(提问:我们班有多少人?你能估计出我们学校一共有多少人吗? (学生独立思考)
(2)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大多数学生都会得出需要知道平均每个班有多少人和全校有多少个班这两个信息,然后利用乘法来解决问题。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都需要用到估算。之前我们已经掌握了很多估算方法,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有关乘法估算的问题。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估计两个贴近生活实际的具体情境中的数量,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激发了学生学习估算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进而使每位学生都能投入到学习之中。
⊙活动探究,获取新知 1.反思估算过程,启迪思路。
师:刚才的两个活动都提到了估算,我们都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的呢?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进行汇报。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明确:都是把一个大的整体分成几部分,先估算出一部分的数量是多少,再估算整体的数量。
2.迁移方法,估算体育场的人数。
(1)迁移方法。(课件出示教材33页情境图)
师:这是一个体育场,大家有什么感觉?估计一下,这个体育场能容纳多少名观众?
可能有的同学会随意估出一个数值,有的同学摇头表示无法估计。 师:大家能不能从前面估计全校的学生人数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想办法让我们估计的数值更合理些呢? (学生思考后汇报)
预设 生1:整个看台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如果知道每个方位的人数,用加法就能估算出体育场能容纳的观众人数。
生2:整个体育场被分成多个看台,如果知道一个看台的人数和看台数,用乘法也能估算出体育场能容纳的观众人数。
(2)给出看台数据,进行估算。
①估算一个看台的人数。(课件出示教材33页中间的插图)
师:这是体育场其中的一个看台,这个看台大约有多少名观众?
②组织学生进行观察,议一议:怎样估算一个看台大约有多少名观众? 小组内交流,然后进行汇报。
预设 生1:将看台座位分成大致相等的3份,其中1份大约有60名观众,所以估计这个看台大约有180名观众。
生2:看台每一排大约有20名观众,共有8排,所以估计这个看台大约有160名观众。
③估算体育场能容纳的观众人数。 师:可以用什么样的算式表示这个体育场能容纳多少名观众? (学生独立列式) 师:你能估算出这个乘法算式的结果吗?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汇报。
④小结。 一般情况下,在进行估算时,可根据“四舍五入”法把数据估成与之相近的整十、整百的数,这样方便计算。
3.课堂活动。 师:你能估计出这张报纸一个版面的字数是多少吗?(出示报纸) 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估算方法,然后进行交流,集体订正。 方法一:可以将报纸折一折,分成字数大致相等的几部分,先估计出一部分的字数,再用乘法算出整个版面的字数。 方法二:也可以先数一数某一行的字数,再与总行数相乘得到整个版面的字数。
课堂练习,提升反馈 1.完成教材34页“练一练”4题。
(1)引导学生先估算出东方书报亭10月上旬每天营业额的平均值,再进行这个月上旬的总营业额的估算。
(2)指名汇报结果。 2.课堂活动。 (1)组织学生拿出语文书,估计出整本书的字数。 (2)指名汇报结果。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34页“练一练”1、2、3题。
❷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80——81页。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3、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方向感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能按照从左往右、从前往后的顺序,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具准备:课件组标志、宝盒
学具准备:方格纸,小图标
设计理念:既尊重教材,又超越教材;既自主探究,又适当讲授;既面向全体,又因材施教;既夯实基础,又培养能力;既关注课内,又适当延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做游戏:找宝
1、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生:喜欢。)
师:我们今天来玩一个找宝游戏,(请两名学生,一名把宝盒藏在教室的某一个书桌中,另一名去找)
师在学生找时问:“容易找吗?(生:不容易)
师:“怎样能找得快些?(生:要是知道他藏在哪就好了)
2、师:“ 那好老师透露给你一条线索;在教室从左往右数的第二组同学的书桌里。
(生马上去第二组挨座翻看)
师:“现在容易找吗?(生:还行,快找到了)
师:“你能不能一找就准呢?(生:有点难)
3、师:请同学们再告诉他一条线索,让他一找就准,
(生:在第5个,学生马上到第五个座位找到了宝盒)
4、师:“刚才老师和同学们给他提供了准确的信息,这位同学才能很快地确定宝盒的位置,其实确定位置很讲究方法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确定位置。
(出示课题:确定位置(一))
【设计意图:探索确定位置需要两个数据】
二、探究新知,引出数对。
1、说说班长的位置:
师:“刚才提供了两条信息,才能迅速准确地确定宝盒的位置?(生:2个)
师:“是哪两条信息?(生:第几组,第几个)
师:“用这两条信息谁能说一说班长的位置?
(生1:我在第3组的第4个座位)
2、引出数对
说的不错,现在来观察小青班的座位图。
观察者是站在老师的位置观察(从左往右数第一组、第二组等等)
请问:小青的在什么位置?(第3组第2个)说的非常好!谢谢!
(生在练习本上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小青的位置。)
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 三,2。 3,2)(3,2)。
刚才我们用一对数(3,2)表示位置,这种方法也叫做用“数对”表示位置,“数对”的表示方法是先表示的方向,后表示纵的方向。通常要在两个数字外面加上(),中间用“,”隔开。
读作:数对32
这里的3和2表示什么意思?(生:第3组,第2个)
学生回答:3是表示第3列,2是表示第2个。
第3组第2个和(3,2)两种表示方法,哪种更好些?为什么?
师:说的真好!
3、再来说一说
(1)小敏的座位是( 2 , 3 ),小华的座位是( 4 , 4 )。
(2)(1,4)表示的位置是第 组第 个,他是( );
(4,3)表示的位置是第 组第 个,他是( )。
(2,3)和(3,2)作比较。再说说(4,4)表示什么意思?
三、说说自己的位置
你们会用数对表示小青他们的位置了,(课件)
下面也用数对说说本班同学的位置。
1、 说说自己的位置
2、 师:刚才,几位同学说得都很好,下面请同桌互相用数对说说自己的位置。
3、在方格图中找位置。
师指一列的同学问:“你们都在第几列?表示你们位置的数对中都有几?”
(生:第一列,我们的数对中都有1。)
再请第一行的同学起立,大家说说你们的数对中都有数字几?为什么?(生:都在第一行,所以数对中也都有1)
师说:“现在如果把每列的同学看成一条条的纵向的竖线,把每行的同学看成一条条横线,同学们闭上眼睛想想我班就变成了什么样?
生:全是格了。
师出示棋盘问:“像不像这个遍布方格的棋盘。(生:像)
2、在方格图中标位置
师用手在棋盘下边和左边边指边说:“如果棋盘这里横向上的数分别表示第一列、第二列……,纵向上的数分别表示第一行、第二行……,那么,你能在这张图中用棋子摆出自己的位置,然后再用数对标出来吗?(找两名同学到棋盘上摆一摆,标一标。)
请其他同学们拿出方格图用圆点标出自己的位置,并在圆点处用数对标明,(师巡视,留意将点标在方格里,和标在交*点上的两类学生。)
学生展示汇报:
师问摆棋子的学生1:“你能给大家介绍介绍你为什么把棋子摆在这儿吗?”
生边比画边介绍:“我的位置是(4,3)我先在底下这排数字中找到4,再到左边这排数字中找3,把棋子摆在这两条线的交*点上。”
师:“谁和他的方法一样请举手。”(一多半学生举手)
师:支持率真高啊!
师指生2摆的棋子问:“这位同学摆的对吗?谁支持他?”(只有两人举手)
师:“为什么支持的同学这么少?”
生:“好象摆错了。”
师:“为什么这样想?”
生:“他摆在格里了,格左面有两个数字0和1都和棋子挨边,格下边的数字1和2也都和棋子挨边,这样就看不出他摆的是数对几和几了。”
师:“是啊,看来我们要把表示自己位置的点标在横线和竖线的交*点上。”
再让刚才摆错的学生用粉色棋子摆摆自己最要好的一个朋友的位置,让同学们猜你的朋友是谁?
生刚摆完,同学们就七嘴八舌的答出这个学生的名字。
今天同学们的表现都很好。
四、用数对表示身边的建筑
练一练1
师:数对不但可以表示教室里的位置,生活中还有更广泛的应用。下面我来考察一下,大家今天学习的怎么样。
师:师:这是小青学校附近的地图,说一说学校在地图上的什么位置?用数对表示。
图中还有哪些建筑物在什么位置? 用数对表示。
师:指表格中,邮局与银行、图书馆与公园的数对让生观察比较,这三组数对有什么关系,说明了什么?
生:邮局、学校、图书馆的数对后一个数都是3,前一个数就不一样了。
师:再看看他们的位置。
生:位置不一样,一个比一个往后。
师:“也就是说数对里,虽然后一个数相同,但因为前一个数不同,所以位置也不一样。”
再指表格中,图书馆与学校的数对让生观察比较,这两组数对有什么关系,说明了什么?
生:“这两个数对的前一个数相同,但后一个数不同,所以位置也不同。”
师:同学们真聪明,
练一练2
(1)说一说游乐场各景点的位置。
(2)现在小敏的位置是(4,2),她要到溜冰场去,请画出路线图。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1:“我认识了数对,会用数对表示位置。2:“我学会了在方格图中表示自己的位置。”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确定位置)。利用这个本领,我们可以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只要你有一颗好奇的心,你就会发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在等着你去发现、去研究!
六、你知道吗?
1、拓展,介绍地球经纬网知识
师: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有着更广泛的用途,下面让我们打开所藏的宝盒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在地球仪上有横线和竖线,连接南北两极点间的竖线叫经线,垂直于经线的横线圈叫纬线,根据经纬线可以确定地球上任意一点的位置。
现在你知道我们国家是怎样迅速找到汶川位置的吗?如果我们不能马上确定灾区的位置,那后果会怎样?由此看来,准确的确定位置对我们来说怎么样——非常重要!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确定好自己的位置,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设计意图:数学知识不仅仅停留在课堂上,为学生准备课外的知识,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拓宽学生的视野,由数学上的位置到学习中、生活中的位置,二者虽不尽相同,但对学生具有引领和教育价值,从而体现数学的大教育观。)
七、板书设计:
确定位置(一)
第几组第几个
第3列第2个
数对----(3,2)
读作:数对三二
教学反思 :
1、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源。学生的座位是本节课的重要的学习资源,本节课力求把这一教学资源用足。写出自己的位置,说自己好朋友的位置等一系列活动,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在认识和描述生活中的位置的基础上,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这一新的表示位置的方法,渗透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知识。这样设计,最大限度地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2、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问题化理念,创设思考数学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积极地探究“数对”这一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整节课的设计,始终贯彻这样一个原则: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能探索的不替代,能发现的不暗示,设计更加开放的课堂,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尝试的机会。如:让学生说位置,让其他同学来猜一猜;又如让学生写出自己的位置,为学生创设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尝试、探索、思考、猜测以及学生间的合作、交流,使他们能够主动发展。
3、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下,重视课堂上的互动与生成。课前,对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认真思考,学生有可能出现的答案,并想出如何应对。经过周密考虑,备出详细的教案。在此基础上,在课堂上再随机应变地处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所提的问题。整堂课,多次让学生说位置,其他学生猜猜“他说的是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营造师生、生生互动的氛围。再如,在学生汇报表示小青同学位置的时候,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展开后面新知的教学,使环节之间连贯自然。
总之,本课力求用精彩的设计吸引学生,将愉悦的情绪和热情鼓励毫不吝啬地传给学生。为使自己在新课改的浪潮中有更大的进步,我将继续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