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地理原真古书

地理原真古书

发布时间: 2022-02-03 01:40:27

Ⅰ 龙门地理真绝谁有古书

史类地理10种,第一种直接冠以“地理”之名。其著录之书大致可以分成以下类型:一是古代地理书汇编类著述,如陆澄《地理书》。二是王朝疆域地理书,有记一代疆域的,如《太康三年地记》、《唐地域方尺图》;有记历代疆域变革的,如《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太平寰宇记》等。三是总记古今地理变迁,如《古今地名》、《古来国名》等。四是天文分野类地理书,如《开元分野图》。五是记载天下风俗物产,如《方物志》、《隋诸郡土俗物产》。六是总述地理视野,如《世界记》等。当然对于郑樵所著录的书目还可以作不同的归纳,但是其“地理”类例下的著述,除《剑南方物略图赞》、《京兆方物志》之外,都是从总体上讨论相关的地理问题,并以王朝疆域地理为核心。其情况与今日之通论性地理著述类似。

其它9种,虽并未冠以地理之词,依文句词例,可视作承前省之句式,各种之后皆省略“地理”一词。同书“谱系”下各细目除帝系、皇族以外,即称“某谱”,可为旁证。另,此处九种不再冠以地理之名,除省文以外,还可突出第一种之统属性质。

著名地理书籍简介有:

《水经注》北魏郦道元
全面而系统的介绍了水道所流经地区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等诸方面内容,是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水经注》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是中国古代水文地理的又一项中国之最。《水经注》全书三十多万字,详细介绍了我国境内一千多条河流以及与这些河流相关的郡县、城市、物产、风俗、传说、历史等。《水经注》文笔雄健俊美,既是古代地理名著,又是山水文学的优秀作品,是一部具有文学价值的地理著作。

《读史方舆纪要》——清初顾祖禹独撰
有清一代地理著作层出不穷,其中,清初顾祖禹独撰的《读史方舆纪要》颇受后世称道,被誉为“千古绝作”、“海内奇书”。康熙十三年(1674年),三藩起兵,顾祖禹只身入闽,希望投靠耿精忠,借其力达到反清复明的目的,但未被耿精忠收用,只好重返故里,继续撰写《读史方舆纪要》。康熙年间,虽曾应徐乾学再三之聘,参与《大清一统志》的编修,但坚持民族气节,不受清廷一官一职,书成后甚至拒绝署名。在此期间,顾祖禹利用工作之便,遍查徐氏传是楼藏书,为《读史方舆纪要》的修撰,积累了大量资料。经过30余年的笔耕奋斗,约在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前,也就是顾祖禹50岁左右时,终于完成了这部举世闻名的历史地理巨著。

《汉书·地理志》
中国第一部以“地理”命名的地理著作。由东汉学者班固撰写,成书于公元54~92年间,为《汉书》十志之一。它对汉代郡县封国的建置,以及各地的山川、户口、物产、风俗和文化等作了综述,保存了汉代及其以前的许多珍贵的地理资料。是中国地理学史上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

《山海经》
《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它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山海经》还以流水帐方式记载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对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论。

《洛阳伽蓝记》——东魏杨炫之
此书按照城内、城东、南、西、北的次序,以四十多所名寺院为纲,兼顾所在里巷、方位以至名胜古迹,同时叙述相关事迹。从书中可以了解孝文帝迁洛阳到尔朱氏之乱,四十年间洛阳的故事和台省坊市的分布,甚至于外商来洛阳居住和各国的风土人情、道里远近书中都有所涉猎。内容包括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学、艺术、思想、宗教等方面,史料价值极高。其中,第五卷收录的宋云《家纪》、慧生《行记》、《道荣传》,详细记载了宋云去天竺的情况,成为现今研究中印交通史的珍贵史料。此书的文学价值也很高。

《括地志》——唐初魏王李泰主编
《括地志》是中国唐朝时的一部大型地理著作,由唐初魏王李泰主编。全书正文550卷、序略5卷。它吸收了《汉书·地理志》和顾野王《舆地志》两书编簒上的特点,创立了一种新的地理书体裁,为后来的《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开了先河。全书按贞观十道排比358州,再以州为单位,分述辖境各县的沿革、地望、得名、山川、城池、古迹、神话传说、重大历史事件等。征引广博,保存了许多六朝地理书中的珍贵资料。原书字数无考,今《括地志辑校》四卷,约13万字。

《徐霞客游记》——明末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是以日记体为主的中国地理名著。明末徐弘祖经34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世传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数种。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卓有成就。

此外还有《晋书。地理志》、《隋书。地理志》、《新、旧唐书。地理志》等史书中所载的地理志。
(以上只是简介,具体查阅网络)

Ⅱ 地理在古代人眼里有多重要,古代地理学有哪些著作

在中国古代,历史学与地理学密不可分,又互相独立,地理学还有个独特的名称——“舆地”,就是取自《淮南子》以地为舆的说法。

Ⅲ 古代地理书籍

古人一向注重对地理的研究,天人关系的探讨。
著名的
(1)《水经专注》。综合性地理属学著作。《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地理巨著,而且也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郦道元以饱满的热情,浑厚的文笔,精美的语言,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祖国的壮丽山川,表现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其书名为《水经注》,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北魏郦道元著。
山海经(中国先秦时期重要古籍)《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地员》是我国古籍《管子》里记载的一篇文章,见于《管子》第五十八篇。
《水经》是中国第一部记述水系的专著。
《甘石星经》是古代中国天文学专著和观测记录,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天文著作之一。
徐霞客游记
汉书地理志
地方志
元和郡县图志
方舆胜览

Ⅳ 怎样学习地理直指原真大全这本书

1、学会使用课本 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目录提示着全书的要领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以便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别重视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所说明的问题。

2、学会使用地图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广大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 地图又是学习地理的工具,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首先要记住最基本的地图。对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3、重视地理观察 观察就是边思考边细看。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活动的。通过报刊、电视节目、图片获得地理信息,锻炼我们的才智。

4、善于地理想象 观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观,地图只能提供位置直观,想象才能使二者联系起来,使你获得地理环境的全面景观,进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来。

5、要善于动脑 经常向自己提出问题,地理问题的一般思路是: ①学什么?如黄河及其水文特征。 ②在哪里?如黄河流经的省区和流域范围。 ③为什么?如黄河的水文特征是怎样形成的。 ④有何利弊?如怎样评价黄河对我国北部地区提供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⑤怎样协调好人地关系?如怎样使人类与黄河的关系协调起来,应当怎样合理利用改造它。

6、要勤于动手 经常用手写,动笔画,动手制作学具,这不仅使你心灵,还能使你手巧。 方法对头,事半功倍,你将越学越爱学。

7、练习是学习中的重要一环,确实应该抓好。由于地理不同于其它学科,侧重于图,很多知识都要落实到图上,所以建议你在预习中,除了要了解文字内容外,还要多看图、看懂图。当然,有些内容较难,一时不能理解,做个记号,课堂上认真听老师讲解,如果还不明白,就要及时问,直到掌握为止。

第一、要多看图,这样才能记住各种地理事物,如河流、山脉、城市等。
第二、要多理解,不要死记硬背,要把基本知识点及原理落实到地图上,这样才能记得住,才能灵活运用。
第三、适当地做些题目,检查所学情况。最后记住:对自己要有信心,对地理要有兴趣。

Ⅳ 地理原真讲的是阳宅风水吗

赤子原真我看过,内容精妙,主要讲阴宅水法

Ⅵ 谁有地理风水古书

赣州杨派风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www.chinafsxy.org---道风11寻龙是一种境界,要把身心融入其中,要意随气行,心随势动,从起祖星辰、龙行起伏、开帐过峡、峡中留情、星峰变化、出脚力度和延伸范围、砂水护卫、落穴环境等众多环境因素中体察源气运动变化的规律,探明龙行途中有无自然劫杀,有无人为断脉泄气的情况发生,根据掌握的情况来确认此龙的规格和价值,为立向、择日、下葬提供真实可靠的资料。了解清楚所有的环境信息和源气运行变化规律,对点穴和下葬,起着至关重要的指导和相互印证的作用。堂气堂气就是明堂之气,堂气的大小与来龙的源气相匹配,来龙的源气小,堂局与堂气则小,来龙的源气大,堂局与堂气则大。如果来龙之规格是帝王的规格,护卫之砂和朝拜之砂就会合成垣局。源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穴前方的大小山头有规律的呈弧形排列,层层环抱于穴前,穴前能看见的环抱之地都是明堂,明堂有内外明堂之分。堂气是一种低于人体温度的恒温气体,其五行属性与穴中源气的五行属性相同,而阴阳属性则与之相反。堂气的稳定性取决于堂局的周密程度,堂局周密则堂气稳定,如果某方空缺泄气,在与之相应的时间,事主家中必有灾祸相伴。生气风水生气是经穴心制化后的源气,与穴前龙舌从明堂中吸回的堂气在棺中或在阳宅中交融,而生成的一种能将地理风水中的吉凶祸福、富贵贫贱感应在人生中的一种气体能量。而易学中所讲的生气,是由正五行与四季五行的生克关系,衍生的一种五行——旺、相、休、囚、绝的生气理论,它只是论运择日的一种方法。五行不是物质,只是一种属性,而风水生气是风水中客观存在的一种物质能量,二者有天壤之别,岂可混为一谈,此理不明何以言风水。杨筠松云:“地脉锺山川之秀,佳期夺日月之精,迎交生之旺气,应缠度之明星,代天工之巧夺,转造化之宏声”。精辟的论述了迎交生之气要应缠度之星,才有造化之机,这里的交生之旺气就是源气与堂气姣融而生成的生气。生气的温度取决于立向和葬法,立向精准,葬合法度,生气能使棺中亡人的尸骨保持人体的正常温度,而且四季恒温不变,直至龙运衰败。如果立向有误,葬不合法度,棺中尸骨的温度就会高于或低于人体的正常温度。如果立向精准,葬合法度,葬后一年半载,生气就会在棺中逐渐形成气压,挤压棺周棺顶之泥土,直到泥土与棺周棺顶彻底分离,形成一个稳定的气压场,固于棺周,这就是生气固棺,古人称此现象为气棺。在穴中下葬,只要立向精准,葬合法度,葬后泥土就不会出现半点塌陷的迹象。只要生气固棺,定是灵光聚顶,生气盎然,泥水不入,百虫不生,荣华富贵必随当应之期而来。如果立向有误,不明葬法,葬时无论远、近、深、浅及朝向赣州杨派风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www.chinafsxy.org---道风12有分寸之差,源气与堂气入棺发生微小的量变,都会改变生气的温度。如果生气不能确保棺中尸骨是人体的正常温度,无论是高于或低于人体的正常体温,生气就会变成杀气,灾祸必然随之而来。杨筠松云:“葬不得法,葬了不发,当浅而深,人绝而淫;当深而浅,富贵难见;当近而远,灭绝人烟;当远而近,灾祸立见;葬得适中风水自成”。杨公对不明葬法可能造成的危害得出了客观准确的结论,充分说明了葬法是决定风水成败最关键的重要环节,它不只是体现风水师技术实力那么简单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直接关系着世主家族的安危。来龙结穴环境变化之大、葬法之复杂、与之相关的因素之多,非一般的风水师能够明白,能够掌握。杨筠松云:“穴中玄妙少人知,阴阳二字最难明,车载文书总是穴”。龙分枝龙杆龙,入首之脉有阴阳顺逆,强弱缓急,刚柔虚实,内虚外实,外虚内实,纯阴纯阳,半阴半阳,阳极生阴,阴极生阳等等,各种脉气之沉浮不同,复杂难变。穴有正落侧落,腰落尽头落,有上聚、中聚、下聚,有龙身落穴、星峰落穴,有穴高于四山、低于四山、平于四山,有一边厚一边薄,一边明一边暗,有龙先到、虎先到、龙虎一齐到,穴名有盖、粘、依、撞、窝、钳、乳、突、老、少、阴、阳等三十六穴名。水有三分三合,有左来右出,右来左出,有金城水、土城水、火城水,有九曲弯环玉带水,有剑射穿心水,等等各自吉凶不同。葬有吞、吐、沉、浮、抛、迎、接、送、架、拆、转、叠、斜、闪、挨、借、绕、减、放、送等七十二法,复杂之极。各种关系盘根错节,互有因果,一点不明,葬必出错。条条真龙各有意,一砂一水自有情,穴中处处是玄机,差错分毫是陷井。阴阳顺逆若不明,大地杀人更无情,毁地杀人自不知,灭人满门不知情。以上之言并非危言耸听,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真龙真穴中发生的悲剧无处不有,葬对葬错一看便知,只要一打听无一不应验。地理风水的形成是造山运动的结果,它本是可以反复利用的一种永久性资源,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但从目前有效利用地理风水资源的能力和源气要经穴心制化才能与堂气姣融生成生气的这一特点来讲,地理风水又很脆弱。一但穴心破坏,源气得不到制化,或参照物被破坏不能准确定位,这一风水之地就永远失去了利用价值。风水人学习研究风水的目的是要利用风水资源来造福社会,造福于人,学术不可半途而废,穴中有太多不为人知的秘密,暗藏太多致命的杀机,没有几十年的传帮代不可轻易取地,一知半解就忙目取地必然造成灾难性的恶果,所谓的风水大师们四处点穴葬坟,毁地无数,不知给多少家庭带来无形的灾难,风水人对此不可不慎。六、地理风水的科学性和重要性赣州杨派风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www.chinafsxy.org---道风13什么是科学?有人说:“科学是规律,科学是事实,科学是关于规律的事实,科学是关于事实的规律”。地理风水就是古人在自然地理环境变化的规律中,发现的一种自然资源,这种资源客观的存在于大自然中,用传统方法和现代科学手段都能确认风水资源的存在,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地理风水中的环境因素与人生中的吉凶祸福是否有必然的联系,地理风水中的吉凶祸福是否会在人生中体现,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也是地理风水的价值所在。地理风水是现代科学尚未涉足的领域,现有的科学技术是否能找到地理风水发福的真实原因,还是一个未知数。不管现代科学能否找到地理风水发福的真实原因,只要世人能客观的尊重事实,风水人就能证明地理风水中的环境因素与人生中的吉凶祸福、富贵贫贱有必然的关系,就能证明地理风水学是一门科学,而不是迷信。地理风水的造化功能,早已被古人所证实,现在仍可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人物对象,不同环境的风水之地,来证实地理风水与人生的吉凶祸福、富贵贫贱有必然的联系。例如,要证实某位高官与地理风水有必然的关系,只需告知这个人的老家在哪个乡或村,就能准确无误的找到与这位官员有直接血亲的哪棺祖坟或祖宅。如果这个范围里没有与之匹配的风水之地,也能在别的地方找出与他有直接血亲的祖坟或祖宅,用事实来证实风水与他的官职有必然的联系。地理风水的造化功能,是地理风水中特有的物质能量产生的一种自然感应,只要明白融结聚散的道理,会寻龙点穴,就能准确找到地理风水中物质能量的聚集点。一个人没有地理风水中特有的物质能量产生的自然感应,没有这种强大的自然力量为基础,就不可能有太高的职务。地灵人杰是一种必然规律,要找到一个高官的祖坟或祖宅是很简单的事,对于真正懂得地理风水的人来讲,都应该具备这种起码的能力。地理风水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重要之极;它是国家富强,民族兴旺,科学进步,社会稳定不可替代的自然动力。一般的风水师体会不到地理风水对国家对民族有多么重要,感受不到地理风水中有多么强大的自然力量,不明白国运兴衰,朝代更迭与地理风水有直接的关系。古人云:“十二强龙天子穴,垣局龙真出帝王,北辰居中是至尊,九龙护穴最为上,一个朝代一穴地,一穴大地定乾坤”,这是世代高人经过历史印证才得出的结论。世人绝不会相信地理风水有如此强大的作用,更不会相信一穴风水大地能决定一个朝代的命运。一个人的风水造诣和风水境界不达巅峰之时,绝对没有识别驾驭这种风水大地的能力,不融入其中感受不到如此强大的自然力量,不会明白古人怎么会得出如此有振撼力的结论。赣州杨派风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www.chinafsxy.org---道风14杨筠松在《撼龙经》中论垣局时就有:“北辰一星天中尊,上相上将居四垣,天乙太乙明堂照,华盖三台相后告,此星万里不得一,此龙不许时人识,识得之时不用谋,留与皇胡镇家国”的慎重告诫。这充分说明了地理风水中确实存在能决定国运兴衰的一种强大的自然力量,这种最高规格的风水大地,龙运之旺衰,关系着一个朝代的兴衰起落,当龙运行至死绝之时,定是朝代更迭之期,这是不可逆转的自然规律,是铁定的自然法则。人们没有这么高的风水造诣,也没有这么高的风水境界,当然不识其中的玄妙。如果一个国家的风水大地不能正常有序的发挥作用,缺少风水中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感应,就不会产生有众望所归的核心统帅,这个国家就会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一个人的职务和权力,如果没有相应规格的风水大地为根基,没有地理风水中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感应,就得不到人民的拥戴,其位一定不长。如当今的日本,十年换九相,明显是一个风水作用失序,风水大地没有正常发挥相应的作用,缺少风水中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感应,不能产生一个有号召力的核心统帅,国家政权就不稳定,这是风水作用失序的必然结果。又如当今的朝鲜,金日成一家爷孙三代世袭传承这个国家的统治地位,而且三代都能得到群臣和人民的拥代,这是他们爷孙三人的个人能力所至吗?绝对不是,我敢断言,金日成祖上一定拥有一穴垣局中的真龙大地,只有垣局中的真龙大地才有如此强大的自然力量,只有这种强大的自然力量才能让金家三代世袭传承统治地位,只有垣局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金家三代才能得到群臣和人民的拥代,金家三代世袭传承的现象,是取得垣局中真龙大地的必然结果。人们把一代帝王的产生和一个朝代的更迭视为是天意,认为是上帝的安排。事实上这一切都与地理风水有直接的关系,一穴垣局中的真龙大地,其龙运是决定这一切的关健原因。如果说这个世界真有上帝存在,那么这个上帝就是大自然,地理风水就是大自然这个上帝为人类社会的有序发展所作出的精心安排。风水的力量是人力无法抗拒的自然力量,顺应自然就是顺应天意,只有顺应天意才能水到渠成。地理风水对人类社会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显而易见,滴水洞垣局中的一穴真龙大地所产生的巨大作用,为共产党的江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把中国人民从水深火热中解救。佛手山一穴真龙大地发挥的作用又加速了中国的崛起,使中国逐见强大,人民逐见富裕。这些都是有目共睹,并可以得到充分论证的事实。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能得到地理风水带来的好处,只因地理风水太复杂,太神秘,不被绝大多数人所认识,人们没有相应的风水境界,感受不到大自然对人类的这一特殊恩赐。赣州杨派风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www.chinafsxy.org---道风15地理风水不是人人都能完全明白的普通事物,地理风水术更不是人人都能掌握的普通技术,不得真传就想入门,是异想天开。地理风水和地理风水术有太多无法了解的秘密,一定要全面认识地理风水,系统掌握地理风水术,懂得有序利用地理风水资源的自然法则,具有驾驭真龙真穴的技术实力,地理风水才能发挥相应的作用。不懂得有序利用地理风水资源的自然法则,没有驾驭真龙真穴的实力,在穴中下葬或建阳宅,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丁点失误就会致人于万劫不复的深渊之地。作为风水人一定要克守传统的风水职业道德,遵循有序利用风水资源和地理风水术传承的自然法则,要树立唯物的科学风水观,科学地面对传统地理风水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在遵循自然规律和自然法则的原则下,科学的吸取古人的成功经验。只有从根本上系统了解,全面认识地理风水,熟练掌握传统风水术的绝技,才能具有驾驭真龙真穴的能力。风水人自当为地理风水学的科学性增加的正能量,让世人正面的认识地理风水的科学性和重要性。

Ⅶ 求书一本:地理四真全书完整版,

到天机网下载去吧。http://www.forum.fengshui-168.com/thread-77672-1-1.html

Ⅷ 最早记录海陆变迁思想的古籍是哪部

最早记录海陆变迁思想的古籍是唐朝颜真卿的《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

海陆变迁思想在我国起源较早。周代就有“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认识。

东晋葛洪(283-433)在他所著《神仙传•麻姑传》中,更是借用一位女神麻姑之口说“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即东海由海变为陆地已有三次了。

但在唐代之前,都没有对这一思想进行科学的论证。直到唐代颜真卿才以实际观察到的实物证据对这一思想进行了科学论证。

颜真卿(709-785),是唐代一位著名的书法家,同时也是一位注意实地考察的学者。他不满足于闭门读书,而是勤于考察,并由此获得了非常宝贵的地理知识。

唐大历六年(771年)夏四月,任抚州刺史的颜真卿在今江西省临川市城县的麻姑山山顶的一座古坛附近,发现了一些夹在岩石中石化的螺蚌壳(即一种化石)。于是他认真分析了这一现象,认为这里原来应是海洋下面的地,后来才变成了陆地,这些螺蚌化石就是海陆变迁、地壳抬升的证据。

此后,他还特地将此事及结论记录在《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颜鲁公文集》卷十三)一文中,并刻石记述这一发现。《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中说:“麻姑自言: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昔会时略半也。岂将复为陵陆乎。……”

又说“高石中犹有螺蚌壳,或以为桑田所变”。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以实际观察到的实物证据,论证海陆变迁思想的地理学事件,标志着我国古代自然地理认识的一大进步。

此后的沈括和朱熹等都继续发展了这一思想。如南宋的朱熹说:“尝见高山有螺蚌壳,或生石中。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朱子大全•天地》) 欧洲直到达·芬奇(1452-1519)才明确提出这一思想。

(8)地理原真古书扩展阅读:

在地球表面某位置发生的由海变为陆或由陆变为海的变化叫做海陆变迁,海陆变迁即洋陆转化。按运动方向可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水平运动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也称为造山运动或褶皱运动。

该种运动常常可以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以及巨形凹陷、岛弧、海沟等。垂直运动,又称为升降运动、造陆运动,它使岩层表现为隆起和相邻区的下降,可形成高原、断块山及拗陷、盆地和平原,还可引起海侵和海退,使海陆变迁。

地壳运动控制着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影响各种地质作用的发生和发展,形成各种构造形态,改变岩层的原始状态,所以有人也把地壳运动称构造运动。按运动规律来讲,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有些升降运动是水平运动派生出来的一种现象。

《沈括·梦溪笔谈·杂志一》记载:

予奉使河北,遵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此乃昔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所谓大陆者,皆浊泥所湮耳。尧殛鲧于羽山,旧说在东海中,今乃在平陆。

凡大河、漳水、滹沱、涿水、桑干之类,悉是浊流。今关陕以西,水行地中,不减百余尺,其泥岁东流,皆为大陆之土,此理必然。

释义:我奉命出使河北察访,沿着太行山北行,山崖的岩石间往往夹杂着螺蚌壳及像鸟卵的石子(鹅卵石),横亘在石壁上像带子。这里应是昔日的海滨,东距大海已有近千里。所谓大陆,看来都是由重浊的泥沙积淀而成的。古史记载尧杀鲧于羽山,旧说羽山在东海中,而如今却在陆地上。

凡黄河、漳水、滹沱、涿水、桑干等河流,全都是混浊的水流。关陕以西,水在低于地面的峡谷中流动,最深处不下百余尺,所携带的泥沙每年向东流,都成为造大陆的泥土,大陆由此造成也就是必然之理。

Ⅸ 中国地理方面的古书有哪些

中国地理方面的古书有《汉书·地理志》、《水经注》、《梦溪笔谈》、《太平寰宇记》、《徐霞客游记》等等。

一、《汉书·地理志》

《汉书·地理志》包括上、下两分卷,是东汉班固新制的古代历史地理之杰作。

该书叙述汉以前的地理沿革,着重写了《禹贡》九州和《周官》九州;接着叙述西汉的地理,以郡国为条,用本文加注的形式,依次写各郡国及其下属县、道、侯国的地理概况,诸如郡县的民户、人口,废置并分更名的历史,各项特产,都尉、铁官、盐官、工官等治所,山川湖泽,关塞要隘,名胜古迹,道路交通,等等。

二、《水经注》

《水经注》是古代中国地理名著,共四十卷。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郦道元。

该书所记大小河流有1252条,所记湖泊、沼泽500余处,泉水和井等地下水近300处,伏流有30余处,瀑布60多处,各种自然灾害有水灾、旱灾、风灾、蝗灾、地震等,记载的水灾共30多次,地震有近20次。

记各种地貌,高地有山、岳、峰、岭、坂、冈、丘、阜、崮、障、峰、矶、原等,低地有川、野、沃野、平川、平原、原隰等,仅山岳、丘阜地名就有近2000处,喀斯特地貌方面所记洞穴达70余处,植物地理方面记载的植物品种多达140余种,动物地理方面记载的动物种类超过100种。

三、《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历史地理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成书于北宋,作者是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

全书有十七目,凡609条。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地理、化学生物等各个门类学科,其价值非凡。

四、《太平寰宇记》

《太平寰宇记》是古代中国地理志史,记述了宋朝的疆域版图。广泛引用历代史书、地志、文集、碑刻、诗赋以至仙佛杂记等,计约二百种,且多注明出处,保留了大量珍贵的史料。

《太平寰宇记》作者为北宋地理学家、文学家乐史。《太平寰宇记》撰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976~983)。

五、《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创作的一部散文游记,在原稿的基础之上,王忠纫手校、季梦良续成稿本,成书于崇祯十五年(1642年)。

《徐霞客游记》是系统考察中国地貌地质的开山之作,同时也描绘了中国大好河山的风景资源,此外优美的文字也使之成为文学佳作,在地理学和文学上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Ⅹ 请问一下,古书涉及天文地理的知识,有哪些

多着呢。例如《水经注》

热点内容
高一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发布:2025-05-21 14:29:26 浏览:697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方案 发布:2025-05-21 13:29:14 浏览:494
求生之路在哪里下载 发布:2025-05-21 12:53:48 浏览:796
关于数学名人名言 发布:2025-05-21 12:49:49 浏览:889
美女老师让我 发布:2025-05-21 12:43:26 浏览:891
武汉汉阳美术 发布:2025-05-21 12:19:40 浏览:787
高二物理补课 发布:2025-05-21 11:08:24 浏览:304
什么网游可以挂机 发布:2025-05-21 10:37:31 浏览:11
piano是什么意思 发布:2025-05-21 10:07:13 浏览:852
立师德正师风强师能 发布:2025-05-21 10:04:36 浏览: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