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分类
按照存在与否:
1、理论物理
2、实际物理
按照研究方向
1、力学
2、光学
3、电磁学
4、运动学
按照需要分类
1、空气动力学
2、流体动力学
3、导体分子学
等等
㈡ 物理学 有几大类
1、牛顿力学与分析力学:研究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关于时空相对性的规律
2、电磁学与电动力学:研究电磁现象,物质的电磁运动规律及电磁辐射等规律
3、热力学与统计力学:研究物质热运动的统计规律及其宏观表现
4、狭义相对论:研究物体的高速运动效应以及相关的动力学规律。
5、广义相对论:研究在大质量物体附近,物体在强引力场下的动力学行为。
6、量子力学:研究微观物质运动现象以及基本运动规律。
此外还有:粒子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原子与分子物理学、固体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学、激光物理学、等离子体物理学、地球物理学、生物物理学、天体物理学等等。
(2)物理分类扩展阅读
物理学的方法和科学态度:提出命题 → 理论解释 → 理论预言 → 实验验证 →修改理论。
现代物理学是一门理论和实验高度结合的精确科学,它的产生过程如下:
1、物理命题一般是从新的观测事实或实验事实中提炼出来,或从已有原理中推演出来。
2、首先尝试用已知理论对命题作解释、逻辑推理和数学演算。如现有理论不能完美解释,需修改原有模型或提出全新的理论模型。
3、新理论模型必须提出预言,并且预言能够为实验所证实。
4、一切物理理论最终都要以观测或实验事实为准则,当一个理论与实验事实不符时,它就面临着被修改或被推翻。
㈢ 关于物理学的分类。
物理学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自然界发生的一切物理现象,诸如物理的位置变动,声、热、光、电、磁等现象,以及物质的结构、聚集状态和各种特性,都是物理学所要研究的。按照所研究的物质运动和具体对象的不同,通常物理学分为力学、声学、光学、电磁学、分子原理、原子原理、原子核物理等部门。力学研究的是物体的机械运动规律;声学研究声波的产生、传播、接收和作用等问题。热学研究分子、原子、电子、光子等质点做不规则运动所引起的热现象极其热运动的的规律;电磁学研究电和磁现象及其电流、电磁辐射、电磁场等;光学研究光的本性,光的发射、传播和接收的规律,光和其他物质的互相作用(如光的吸收、散射,光的机械作用和光的热、电、化学效应等)及其应用。分子物理学则是依据分子的结构.分子间互作用力和分子运动的性质,研究物质的性质和状态;原子物理是研究原子结构及其原子中发生的运动;原子核物理是研究原子核的结构.性质和变化的规律。
物理学的分类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物理现象的认识不断深入,它上午分类不断变化,分得越来越细。近代科学发展的初期,物理学还包括天文学、气象学等部门,以后这些部门很快成为独立的学科。经历长期的发展,力学也成为独立的学科,并产生了许多分支,如流体力学、弹性力学等。随着物理学的广泛应用,它与其他学科结合,还出现了一系列边缘科学,如化学物理、天体物理、地球物理、生物物理等。与此同时,又分化出一些尖端科学技术部门,如原子能、半导体、激光等
按照研究方法的不同,物理学又可以分为实验物理和议论物理俩大类。物理学是实验的科学,实验物理主要是通过观察、测试为理论物理收集感性材料和发现物理事实,解决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中的技术问题。理论物理的主要任务是,把观察.实验得到的结果和已发现的原理、定律,形成对比,分析概括,并运用数学进行推理,研究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建立统一的物理理论体系。
物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几次大的飞跃。十六世纪以后,物理学采用了系统的实验方法,在此基础上发现了许多前所未见的事实,很快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在科学上人们把它称为经典理论物理学,或叫古典理论物理学。经典物理学以经典力学、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经典点动力学为基础,构成一个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这几个体系的建立,标志着人类对物理现象认识的一次巨大飞跃,它对生产和科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物理学又发现了一系列新的实验事实,如电子和放射性现象;迈克耳逊—莫雷测量以太实验得出的负结果;黑体辐射实验等。这些事实冲击了经典物理理论,使得物理学经历了一次比以前更为深刻的变革,由此诞生了现代物理学。研究高速(接近光速)物理现象的相对论,和研究微观的量子力学,乃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
现在,人类对物理现象的探索,已经在一条更为广阔更为深入的阵线上展开,原子核物理和“基本”粒子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学、统一场论,是现代物理学中最活跃的部门。
㈣ 物理学科如何分类
网络有详细介绍: ● 牛顿力学(Mechanics)研究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关于时空相对性的规律 ● 电磁学(Electromagnetism)研究电磁现象,物质的电磁运动规律及电磁辐射等规律 ● 热力学(Thermodynamics)研究物质热运动的统计规律及其宏观表现物理学科如何分类?
㈤ 物理学有哪些分类
力学
静力学 动力学 流体力学 分析力学 运动学 固体力学 材料力学 复合材料力学 流变学 结构力学 弹性力学 塑性力学 爆炸力学 磁流体力学 空气动力学 理性力学 物理力学 天体力学
生物力学 计算力学
热学 热力学
光学
几何光学 波动光学 大气光学 海洋光学 量子光学 光谱学 生理光学 电子光学 集成光学 空间光学
声学
次声学 超声学 电声学 大气声学 音乐声学 语言声学 建筑声学 生理声学 生物声学 水声学
电磁学
磁学 电学 电动力学
量子物理学
量子力学 核物理学 高能物理学 原子物理学 分子物理学
固体物理学
高压物理学 金属物理学 表面物理学
㈥ 物理有哪些分类(比如天体物理学,理论
物理学的分类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物理现象的认识不断深入,它上午分类不断变化,分得越来越细。近代科学发展的初期,物理学还包括天文学、气象学等部门,以后这些部门很快成为独立的学科。经历长期的发展,力学也成为独立的学科,并产生了许多分支,如流体力学、弹性力学等。随着物理学的广泛应用,它与其他学科结合,还出现了一系列边缘科学,如化学物理、天体物理、地球物理、生物物理等。与此同时,又分化出一些尖端科学技术部门,如原子能、半导体、激光等
按照研究方法的不同,物理学又可以分为实验物理和议论物理俩大类。物理学是实验的科学,实验物理主要是通过观察、测试为理论物理收集感性材料和发现物理事实,解决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中的技术问题。理论物理的主要任务是,把观察.实验得到的结果和已发现的原理、定律,形成对比,分析概括,并运用数学进行推理,研究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建立统一的物理理论体系。
物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几次大的飞跃。十六世纪以后,物理学采用了系统的实验方法,在此基础上发现了许多前所未见的事实,很快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在科学上人们把它称为经典理论物理学,或叫古典理论物理学。经典物理学以经典力学、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经典点动力学为基础,构成一个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这几个体系的建立,标志着人类对物理现象认识的一次巨大飞跃,它对生产和科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物理学又发现了一系列新的实验事实,如电子和放射性现象;迈克耳逊—莫雷测量以太实验得出的负结果;黑体辐射实验等。这些事实冲击了经典物理理论,使得物理学经历了一次比以前更为深刻的变革,由此诞生了现代物理学。研究高速(接近光速)物理现象的相对论,和研究微观的量子力学,乃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
现在,人类对物理现象的探索,已经在一条更为广阔更为深入的阵线上展开,原子核物理和“基本”粒子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学、统一场论,是现代物理学中最活跃的部门。
㈦ 物理学具体有那些分类
丹皮尔在其《科学史》一书中写道:“恒星所发的光,达到我们的眼中时,这就是物理学可以追踪的一串事件的结束。但在这整个一串事件中,只有视觉的感觉,是我们可以具体描述的,其他事件就只能用纯粹抽象的与数学的方式加以描述。”[4]这段话形象地概括了二十世纪由量子力学、相对论为代表的科学革命的巨变给人们的意识、观念带来的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首先动摇了我们自十七世纪以来逐步形成的稳固的物质观念。现代物理学把物质析为原子,原子又被析为质子与电子。最后又将这些分解为辐射之源或波群:分解为由一中心向外进行的一组“事件”了。至于存在于中心的是什么,载波而行的介质是什么,我们却不得而知。并且关于这些组成电子的波系的可能的知识的精确性,似乎也有一个“测不准”[5]的极限。通过相对论也得出相似的结果,过去我们认为物质在实质上是占有空间的东西,而空间是通过时间经久不变的。但是现在则认为空间和时间对于观察者来说是相对的,没有一个宇宙的空间,也没有一个宇宙的时间。三维空间中不灭的物质团或电子没有了,只有四维时空中一串串的“事件”。物理实在归结为一组哈蜜顿方程式,只有微分的关系,联系着时空中邻近的事件。“旧的唯物论死亡了;而甚至一度取代物质微粒的电子,也已变成了失落肉体的灵魂——仅不过是波动形式而已……并且,即令作为失落肉体的灵魂,它们的生涯仍很短促。……可以解释太阳及其他恒星所放出巨量辐射能量的唯一已知的原因,就是质子与电子的相互毁灭或氢值变为其他原子。我们地上的物质,也许是由不能复燃的死灰组成的,但在恒星和星际空间里,这些变化是可以发生的,而宇宙中一部分物质也许正在化为辐射。因此,过去似乎如此熟悉,如此富于抵抗力,如此永存不朽的物质,今天已变得不可思议的复杂了。它以微小电子或其他种粒子的形式,散布于空间或原子核周围;或以波群的形式浸透于原子的全部,而且更化作辐射而不断消失;即专以太阳而论,也以每分钟二万万五千万吨的速率在消失。”[6]现代物理学所揭示出来的这样一幅物质的“世界末日”对现代思想界的震撼是可想而知的。上述新实在主义的“实在观”正是现代物理学的新的“物质观”在哲学思想上所引起的深刻变化的反映。这种哲学变革的代表人物是罗素,“理论物理学已经不象在第十七世纪的时候能讲得那样非常肯定清楚了。牛顿用四个基本概念来讲:空间、时间、物质和力。这四个概念都被现代物理学扫进了废物箱”。[7]学术界公认,罗素的哲学发展最重要的阶段是新实在论时期以及逻辑构造主义时期,所谓构造主义就是:“只要可能,就用由已知实体组成的构造来代替推导出未知实体的推论”。正是在这个时期,罗素采用了“中立一元论”的立场。逻辑构造主义是讲认识论的;如果从本体论讲就是逻辑原子主义。
罗素认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推翻了关于“物质实体”、“微粒”等传统的物的概念,而代之以事件[8]。他说,“物理学的‘素材’应当是事素,而不是微粒。过去被设想成一个微粒的东西,将应当被设想为一个事件系列。这个代替微粒的事件系列是具有某些重要的物理属性的,因此要求我们加以注意;但是它并不比我们可以任意选出的任何其他事件系列具有更多的实体化。这样,‘物质’就不是世界的原材料的一部分,而只是把事件集合成束的一种方便的方式。”[9]罗素在此所讲的事件,实际上就是马赫所讲的要素,它既有物理属性,但又有心理属性,而物理属性并不比心理属性更实在。世界的物质性被换一种说法,代之以事件第一性。物质和精神都是事件的“集合成束的一种方便方式。”这就是说,事件是中性的东西。罗素接着说,“物理学曾经使物质的物质性削弱,心理学则使精神的精神性削弱了……。这样,物理学和心理学就从两个极端相互靠拢了,并且使威廉-詹姆士通过批判‘意识’而提出的那种‘中立一元论’学说的可能性加大了。……我认为精神和物质只不过是两种把事件结合起来的方便方式。”[10]显而易见,罗素的事件论同马赫的中立要素论、詹姆士的中立一元论是完全一致的,即认为作为物质和精神的材料的事件是中立的。
“中立一元论”的提出,为哲学唯光论的建构提供了理论支持。哲学唯光论的“光”经过了中国哲学所特有的“执两用中”的改造,“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光是对中国古典传统思想“天人合一”的最为中肯的诠释。一个原始的人类学与一个原始的宇宙学总是比肩而立,世界的起源问题与人的起源问题也总是难分难解地交织在一起,执两用中,便是光。天人合一的“一”,便是执两用中的“光”。光是对无限大的宇宙和无限小的离子的执两用中,从而是对物质概念的执两用中,是对所谓实物范畴和虚物范畴的执两用中。光是对本体论生成论的执两用中,是对自然本体论与人的本体论的执两用中。是对唯心论和唯物论的执两用中——既是对自然本体与精神本体的执两用中,又是对自在的客体性原则与自为的主体性原则的执两用中——它既不是唯心的也不是唯物的,它是唯光的。光乃执两用中之中庸之道,极高明而道中庸,无过之无不及,所以能尽人之性、能尽物之性,“浑然与物同体”。“万物皆备于我”,(孟子语)“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语),《老子》二十五章:“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中立”于天地之间,此“中立”也是“一”(元),“中立”“一元”的思想贯穿于中国古代的道家思想之中,《老子》四十二章:“道生一”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韩非子:扬权》:“ 用一之道,以名为首,名正物定,名倚物徒。故圣人执一以静,使名自命,令事自定。”《淮南子 原道训》:“道者,一立而万物生矣。”“是故一之理,施四海;一之解,际天地。”《老子》二十二章:“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所以圣人执一用以观察天下大势的工具。“抱一”也即“执一”也即“执中”,“道恒尚中”的思想贯穿于中国文化思想史,哲学唯光论已做过总结性论述。[11]《论语》:“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执两用中之“执中含和”,(《淮南子·泰族训》)《老子》五十五章:“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所以老子说“知和曰常”,“和”乃是自然“常道”。知“和”即“执”道。老子又说,“复命曰常,知常曰明。”(十六章)恢复道的本性就叫做自然,认识到自然乃中和之道就是明智的。哲学唯光论已经将“道”进行哲学改造,“取实予名”为“执两用中”的“光”,所以“光”的含义与“中立一元论”甚通。[12]
“执两用中”的“光”与“中立一元论”无疑是中西哲学接轨的一个接合部。为了进一步沟通两者的关系,结合对西方具有代表性的罗素哲学变革的再认识,唯光学派进一步论述哲学唯光论与在西方颇具代表性的罗素哲学的总体关系。
在《我的哲学的发展》一书中,罗素写道:“我的哲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只有一件我念念不忘的事,没有改变:我始终是急于要发现,有多少东西我们能说是知道,以及知道的确定性或未定性究竟到什么程度。在我的哲学的研究中,有一个主要的分界:在一八九九——一九○○这两年中,我采用了逻辑原子主义哲学和数理逻辑中的皮亚诺技术。这个变革是太大了,简直使我前此所做的研究(除去纯数学的以外)对于我后来所做的一切,全不相干。这两年的改变是一次革命,以后的一些改变则属于演进的性质。”[13]此前罗素对哲学的兴趣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宗教信仰;一方面是纯数学的东西。而在剑桥里所接受的是康德和黑格尔的哲学。他更加关心的是纯逻辑的东西,其中最重要并且在他后来的哲学中占优势的是所谓“外在关系学说”。他认为,一元论所主张的两个项之间的关系由这两个分离的项的性质所构成——或者严格地说这两个项之间的关系由这两个项组成的整体的性质所构成——这种观点在数学上无法得到解释。他的结论是,“关系并不意味着相关的项中有任何相应的复杂性,并且,一般说来,不等于两项所构成的整体的任何性质。”后来——具体说是从一九一○年到一九一四年,罗素开始对物理世界发生的变化感兴趣,从那时起,知觉和物理学的关系一直是他研究的课题,他说,“我的哲学经历其最后重大的变化正是和这个问题有关。”在此之前,他一直认为,知觉是主体和客体两项的一种关系,这样一种关系容易了解知觉如果能够提供关于主体以外的事物的知识。因为受了威廉詹姆士的影响,他发现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或者说,这种看法过于简单化了。至少感觉甚至视觉或听觉,在其本质上不是关系性的事件。他的意思并不是说,在“我”和“我所看见的东西”之间没有关系,而是说,这种关系比我们原来所想的要间接的多,并且,当我们看见什么东西的时候,我们之所感,就其逻辑结构而论,即使在我们之外并没有任何我们可看见的东西,也很可以发生。罗素说,“我的意见的这种变化对于连结经验和外在世界所牵涉到的那些问题,大大地增加了困难。”[14]大约在同时,还有一个问题使他同样感兴趣,这就是语言与事实之间的关系问题。此前他一直认为语言是透明的,也就是说,语言是一种中介物,我们可以使用这个中介物而不去注意它。通过对语言的“词汇”和“造句法”的研究,他认为,语言是具有意义的,也就是说,语言是和它以外的某种东西有关,那种东西一般说来是非语言性的。自从他放弃了康德和黑格尔的哲学以后,他一直是用分析的方法来寻求哲学问题的解决。虽然近代有与此相反的倾向,但他仍然坚信,只有用分析的方法才能有进步。他说,“举一个重要的例子,我发现,借分析物理学和知觉,心和物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可以完全得到解决。不错,我所认为的这个解决还没有得到任何人的承认,但是我相信,并且希望,这只是因为我的学说还没有为人所了解。”[15]
㈧ 物理学的具体详细分类方法是什么
我是今年江苏考生,我物理A+物理竞赛省二等奖,自认为物理学的还可以,如果你是江苏人,就听我讲两句。
先说明一下,我面对的高考是3+2型的,分数靠语数外,专业只考等级,所以专业的要求相比五门都算分时要低的多,我本身有很喜欢物理(我大学念物理系)所以觉得自己高中学的物理太简单,出题都很程式化,题目很死,如果你是马上要上高三的同学,你就不用紧张,只要你认真的做好老师布置的题目,把每个错误都弄懂并抽出一小部分时间来(大部分的时间要给语数外,尤其是数学)把做过的题按知识点分类复习就不会有问题了,高考的时候你会发现那些题目都像是做过的。
不过看你的问法,你应该是要上高中吧。因为江苏教育局很变态,政策一直变来变去,并且3+2五年试行期已满,我听说有会改回五门算分(只是有可能)。我告诉你这些是因为你上高中的目的很单纯是为了要上大学,所以除非你热爱物理并想要通过物理竞赛获得自主招生甚至报送生资格,否则,你的物理不需要顶尖(好当然不错,主要是性价比)。
你要明确自己的目的,一般情况下,付出最多的应该是数学,许多人很怕物理和化学,但完全不必担心只要你上课认真并好好做作业,课后不需要花很多时间。
一般来讲,上高中的第一个月,你只要好好听就行,一个月后你会对自己的学习状况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如果想要自己补充一些可以在这个时候去买教辅(刚好有十一假期)。一般人说起来高中上课要预习,但实际上,高中生活尽管布置于紧张到恐怖但时间绝不会充裕到可以让你有时间预习,很少有人真正去预习,或者说将预习的习惯持续到一个月后。上了一个月的课后你会有感觉,这门课如果觉得难那至少以后每天课前先看一下书,觉得还好的话甚至可以跳过这个过程。高中真的没什么人会天天预习,大多数会选择在假期里预习。
刚才讲到了教辅,教辅应该怎么用?在教新课的时候,同常我喜欢在第一节新课结束后看教辅,把上课的内容想通,然后做几道题找找感觉。复习阶段我喜欢买一套一套的题目在家里狂做(要买好一点的题目,太简单的没意义,太难的也不好,要符合考试大纲并且找好以点的出版社买最新的题)。
学习理科,重在理解,同时要做满一定量的题目。
㈨ 物理学科分类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它的理论结构充分地运用数学作为自己的工作语言,以实验作为检验理论正确性的唯一标准,它是当今最精密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
中文名
物理学
外文名
Physics
学科门类
自然科学
学科分类
一级学科
研究内容
运动、相互作用、时空、基本粒子
更多
基本定义
物理学是一种自然科学,注重于研究物质、能量、空间、时间,尤其是它们各自的性质与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物理学是关于大自然规律的知识;更广义地说,物理学探索分析大自然所发生的现象,以了解其规则。
物理学研究的空间尺度范围与时间尺度范围
物理学(physics):物理现象、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物质运动规律。
物理学研究的范围 ——物质世界的层次和数量级
空间尺度:
原子、原子核、基本粒子、DNA长度、最小的细胞、太阳山哈勃半径、星系团、银河系、恒星的距离、太阳系、超星系团等。人蛇吞尾图形象地表示了物质空间尺寸的层次。
微观粒子(microscopic):质子m
介观物质(mesoscopic)
宏观物质(macroscopic)
宇观物质(cosmological)类星体m
不同物理学分支对自然界基本构成的认识
时间尺度:
基本粒子寿命 10-25s
宇宙寿命 1018s
按空间尺度划分:量子力学、经典物理学、宇宙物理学
按速率大小划分: 相对论物理学、非相对论物理学
按客体大小划分:微观、介观、宏观、宇观
按运动速度划分: 低速,中速,高速
按研究方法划分:实验物理学、理论物理学、计算物理学
分类简介
●牛顿力学(Newton mechanics)与分析力学(analytical mechanics)研究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关于时空相对性的规律
●电磁学(electromagnetism)与电动力学(electrodynamics)研究电磁现象,物质的电磁运动规律及电磁辐射等规律
●热力学(thermodynamics)与统计力学(statistical mechanics)研究物质热运动的统计规律及其宏观表现
●狭义相对论(specialrelativity)研究物体的高速运动效应以及相关的动力学规律。
●广义相对论(general relativity)研究在大质量物体附近,物体在强引力场下的动力学行为。
●量子力学(quantum mechanics)研究微观物质运动现象以及基本运动规律
此外,还有:
粒子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原子与分子物理学、固体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学、激光物理学、等离子体物理学、地球物理学、生物物理学、天体物理学等等。
研究领域
物理学研究的领域可分为下列四大方面:
1.凝聚态物理——研究物质宏观性质,这些物相内包含极大数目的组元,且组员间相互作用极强。最熟悉的凝聚态相是固体和液体,它们由原子间的键和电磁力所形成。更多的凝聚态相包括超流和波色-爱因斯坦凝聚态(在十分低温时,某些原子系统内发现);某些材料中导电电子呈现的超导相;原子点阵中出现的铁磁和反铁磁相。凝聚态物理一直是最大的的研究领域。历史上,它由固体物理生长出来。1967年由菲立普·安德森最早提出,采用此名。
2.原子,分子和光学物理——研究原子尺寸或几个原子结构范围内,物质-物质和光-物质的相互作用。这三个领域是密切相关的。因为它们使用类似的方法和有关的能量标度。它们都包括经典和量子的处理方法;从微观的角度处理问题。原子物理处理原子的壳层,集中在原子和离子的量子控制;冷却和诱捕;低温碰撞动力学;准确测量基本常数;电子在结构动力学方面的集体效应。原子物理受核的影晌。但如核分裂,核合成等核内部现象则属高能物理。 分子物理集中在多原子结构以及它们,内外部和物质及光的相互作用,这里的光学物理只研究光的基本特性及光与物质在微观领域的相互作用。
3.高能/粒子物理——粒子物理研究物质和能量的基本组元及它们间的相互作用;也可称为高能物理。因为许多基本粒子在自然界不存在,只在粒子加速器中与其它粒子高能碰撞下才出现。据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标准模型描述,有12种已知物质的基本粒子模型(夸克和轻粒子)。它们通过强,弱和电磁基本力相互作用。标准模型还预言一种希格斯-波色粒子存在。现正寻找中。
4.天体物理——天体物理和天文学是物理的理论和方法用到研究星体的结构和演变,太阳系的起源,以及宇宙的相关问题。因为天体物理的范围宽。它用了物理的许多原理。包括力学,电磁学,统计力学,热力学和量子力学。1931年卡尔发现了天体发出的无线电讯号。开始了无线电天文学。天文学的前沿已被空间探索所扩展。地球大气的干扰使观察空间需用红外,超紫外,伽玛射线和x-射线。物理宇宙论研究在宇宙的大范围内宇宙的形成和演变。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现代宇宙理论中起了中心的作用。20世纪早期哈勃从图中发现了宇宙在膨胀,促进了宇宙的稳定状态论和大爆炸之间的讨论。1964年宇宙微波背景的发现,证明了大爆炸理论可能是正确的。大爆炸模型建立在二个理论框架上: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原理。宇宙论已建立了ACDM宇宙演变模型;它包括宇宙的膨胀,暗能量和暗物质。 从费米伽玛-射线望运镜的新数据和现有宇宙模型的改进,可期待出现许多可能性和发现。尤其是今后数年内,围绕暗物质方面可能有许多发现。
物理学史
●伽利略·伽利雷(1564~1642年)人类现代物理学的创始人,奠定了人类现代物理科学的发展基础。
● 1900~1926年 建立了量子力学。
● 1926年 建立了费米狄拉克统计。
● 1927年 建立了布洛赫波的理论。
● 1928年 索末菲提出能带的猜想。
● 1929年 派尔斯提出禁带、空穴的概念,同年贝特提出了费米面的概念。
● 1947年贝尔实验室的巴丁、布拉顿和肖克莱发明了晶体管,标志着信息时代的开始。
● 1957年 皮帕得测量了第一个费米面超晶格材料纳米材料光子。
● 1958年杰克.基尔比发明了集成电路。
● 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大规模集成电路。
物理与物理技术的关系:
● 热机的发明和使用,提供了第一种模式:技术—— 物理—— 技术
●电气化的进程,提供了第二种模式:物理—— 技术—— 物理
当今物理学和科学技术的关系两种模式并存,相互交叉,相互促进“没有昨日的基础科学就没有今日的技术革命”。例如:核能的利用、激光器的产生、层析成像技术(CT)、超导电子技术、粒子散射实验、X 射线的发现、受激辐射理论、低温超导微观理论、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几乎所有的重大新(高)技术领域的创立,事先都在物理学中经过长期的酝酿。
物理学的方法和科学态度:提出命题 → 理论解释 → 理论预言 → 实验验证 →修改理论。
现代物理学是一门理论和实验高度结合的精确科学,它的产生过程如下:
物理命题一般是从新的观测事实或实验事实中提炼出来,或从已有原理中推演出来;
首先尝试用已知理论对命题作解释、逻辑推理和数学演算。如现有理论不能完美解释,需修改原有模型或提出全新的理论模型;
新理论模型必须提出预言,并且预言能够为实验所证实;
一切物理理论最终都要以观测或实验事实为准则,当一个理论与实验事实不符时,它就面临着被修改或被推翻。
● 怎样学习物理学?
著名物理学家费曼说:科学是一种方法,它教导人们:一些事物是怎样被了解的,什么事情是已知的,了解到了什么程度,如何对待疑问和不确定性,证据服从什么法则;如何思考事物,做出判断,如何区别真伪和表面现象?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的基础理论,并且学会了独立思考和工作,他必定会找到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种主要以获得细节知识为其培训内容的人来,他一定会更好地适应进步和变化 。
● 学习的观点:从整体上逻辑地,协调地学习物理学,了解物理学中各个分支之间的相互联系。
● 物理学的本质:物理学并不研究自然界现象的机制(或者根本不能研究),我们只能在某些现象中感受自然界的规则,并试图以这些规则来解释自然界所发生任何的事情。我们有限的智力总试图在理解自然,并试图改变自然,这是物理学,甚至是所有自然科学共同追求的目标。
以物理学为基础的相关科学:化学,天文学,自然地理学等。
学科性质
基本性质
物理学是人们对无生命自然界中物质的转变的知识做出规律性的总结。这种运动和转变应有两种。一是早期人们通过感官视觉的延伸,二是近代人们通过发明创造供观察测量用的科学仪器,实验得出的结果,间接认识物质内部组成建立在的基础上。物理学从研究角度及观点不同,可分为微观与宏观两部分,宏观是不分析微粒群中的单个作用效果而直接考虑整体效果,是最早期就已经出现的,微观物理学随着科技的发展理论逐渐完善。
其次,物理又是一种智能。
诚如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德国科学家玻恩所言:“如其说是因为我发表的工作里包含了一个自然现象的发现,倒不如说是因为那里包含了一个关于自然现象的科学思想方法基础。”物理学之所以被人们公认为一门重要的科学,不仅仅在于它对客观世界的规律作出了深刻的揭示,还因为它在发展、成长的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独特而卓有成效的思想方法体系。正因为如此,使得物理学当之无愧地成了人类智能的结晶,文明的瑰宝。
大量事实表明,物理思想与方法不仅对物理学本身有价值,而且对整个自然科学,乃至社会科学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贡献。有人统计过,自20世纪中叶以来,在诺贝尔化学奖、生物及医学奖,甚至经济学奖的获奖者中,有一半以上的人具有物理学的背景;——这意味着他们从物理学中汲取了智能,转而在非物理领域里获得了成功。——反过来,却从未发现有非物理专业出身的科学家问鼎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事例。这就是物理智能的力量。难怪国外有专家十分尖锐地指出:没有物理修养的民族是愚蠢的民族!
总之,物理学是对自然界概括规律性的总结,是概括经验科学性的理论认识。
㈩ 大学物理专业分类介绍
1、牛顿力学(Newton mechanics)与分析力学(analytical mechanics):研究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关于时空相对性的规律。
2、电磁学(electromagnetism)与电动力学(electrodynamics):研究电磁现象,物质的电磁运动规律及电磁辐射等规律。
3、热力学(thermodynamics)与统计力学(statistical mechanics):研究物质热运动的统计规律及其宏观表现。
4、狭义相对论(special relativity):研究物体的高速运动效应以及相关的动力学规律。
5、广义相对论(general relativity):研究在大质量物体附近,物体在强引力场下的动力学行为。
6、量子力学(quantum mechanics):研究微观物质运动现象以及基本运动规律。
此外,还有:粒子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原子与分子物理学、固体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学、激光物理学、等离子体物理学、地球物理学、生物物理学、天体物理学等等。
(10)物理分类扩展阅读
物理学的主要课程
1、普通物理学
高等数学、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原子物理学、固体物理学、结构和物性。
2、理论物理学
数学物理方法、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电动力学、量子力学、计算物理学入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