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地球历史

地球历史

发布时间: 2020-11-19 14:29:59

A. 地球的历史

每过一年,大家都要长大一岁。一年,对我们大家来说是个比较长的时间,可是这在地球的历史上,简直是微不足道的一瞬。地质学家发现:覆盖在原始地壳上的层层叠叠的岩层,是一部地球几十亿年演变发展留下的"石头大书",地质学上叫做地层。地层从最古老的地质年代开始,层层叠叠地到达地表。一般来说,先形成的地层在下,后形成的地层在上,越靠近地层上部的岩层形成的年代越短。
地层好比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一本书,地层中的岩石和化石就像这本书中的文字。用现代科学的方法通过对古老岩石的测定,人们得知地球已经存在46亿年了。
那么人们用什么科学方法来推算地球的年龄呢?目前,科学上是用测定岩石中放射性元素和它们蜕变生成的同位素含量的方法,作为测定地球年龄的"计时器"。
人们利用放射性元素蜕变的特点,来计算出岩石的年龄。放射性元素在蜕变时,速度很稳定,而且不受外界条件影响。在一定时间内,一定量的放射性元素,分裂多少份量,生成多少新的物质都有个确切数字。例如,一克铀在一年中有七十四亿分之一克裂变为铅和氦。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岩石中现在含有多少铀和多少铅,算出岩石的年龄。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这样我们就能得知地壳的年龄。有的人算出为30亿年左右。
地壳的年龄还不等于地球的实际年龄,因为在形成地壳以前,一般地球还要经过一段表面处于熔融状态的时期,加上这段时期,地球的年龄估计约有46亿年。这是个很大的数字。但在宇宙中,比地球年龄大的星球还多着哩。
地质科学家说地球至少有46亿岁。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只有几千年。那么,我们是怎样知道地球年龄的呢?
推算地球年龄,主要有岩层方法、化石方法和放射性元素的蜕变方法等。根据鉴定,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是在格陵兰岛西部戈特哈布地区发现的阿米佐克片麻岩,年龄约有38亿岁。而太阳系的碎屑,年龄都在45亿年-47亿年之间。因此认为,包括地球在内的太阳系成员大都在同一时期形成。
依照人类历史划分朝代的办法,地球自形成以来也可以划分为5个"代",从古到今是: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有些代还进一步划分为若干"纪",如古生代从远到近划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中生代划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新生代划分为第三纪和第四纪。这就是地球历史时期的最粗略的划分,我们称之为"地质年代",不同的地质年代人有不同的特征。
距今24亿年以前的太古代,地球表面已经形成了原始的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但那时地壳很不稳定,火山活动频繁,岩浆四处横溢,海洋面积广大,陆地上尽是些秃山。这时是铁矿形成的重要时代,最低等的原始生命开始产生。
距今24亿年-6亿年的元古代。这时地球上大部分仍然被海洋掩盖着。到了晚期,地球上出现了大片陆地。"元古代"的意思,就是原始生物的时代,这时出现了海生藻类和海洋无脊椎动物。
距今6亿年-2.5亿年是古生代。"古生代"是意思是古老生命的时代。这时,海洋中出现了几千种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以后出现了鱼形动物,鱼类大批繁殖起来。一种用鳍爬行的鱼出现了,并登上陆地,成为陆上脊椎动物的祖先。两栖类也出现了。北半球陆地上出现了蕨类植物,有的高达30多米。这些高大茂密的森林,后来变成大片的煤田。
距今2.5亿年-0.7亿年的中生代,历时约1.8亿年。这是爬行动物的时代,恐龙曾经称霸一时,这时也出现了原始的哺乳动物和鸟类。蕨类植物日趋衰落,而被裸子植物所取代。中生代繁茂的植物和巨大的动物,后来就变成了许多巨大的煤田和油田。中生代还形成了许多金属矿藏。
新生代是地球历史上最新的一个阶段,时间最短,距今只有7000万年左右。这时,地球的面貌已同今天的状况基本相似了。新生代被子植物大发展,各种食草、食肉的哺乳动物空前繁盛。自然界生物的大发展,最终导致人类的出现,古猿逐渐演化成现代人,一般认为,人类是第四纪出现的,距今约有240万年的历史。
人类居住的地球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一直演化到现在,逐渐形成了今天的面貌。

还有一篇更长的

有兴趣的话就看看下面的这个地址中的内容

B. 地球历史

楼主将地球历史与人类历史混为一谈了
地球历史是指从地球生成到现在的历史 一般地质上用生物化石来区分地层的时代 分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其中的中生代又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
而人类历史是从新生代的第四纪冰川期之前开始的 那时候人类已经开始迁徙活动了 而且有些部族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生产技能 如围猎 圈养 捕鱼 采摘 伐木等等 但是由于还没有形成基本的社会制度而且生产力极其低下 所以不能算是人类文明 但是因为有语言和最原始的宗教手段使得当时的大事件能够以神话的形式流传至今 像诺亚方舟(其实就是冰川期之后的大洪水) 后羿射日(冰川期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气温极高) 等神话就很可能是当时地球环境的夸张描述
至于史前的定义 至今仍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在过去西方人甚至将耶稣的诞生作为界限 在国内是将夏代以前的中国大陆人类活动成为史前时代 我总结了一下各种说法 觉得可以得出一个折衷的结论:史前是指人类还没有开始使用文字的历史时期也就是距今大约7000前(两河流域出现楔形文字) 因为历史是需要文字来记录的 而且这个结论与国内的说法基本吻合 因为夏朝的存在至今无法得到有力的证实 而商代则是世界公认中国大陆出现最早的政权 并且中国最早的文字恰恰就是商代的甲骨文 也就是说各个地区的史前都可以有无文字的出现来界定 因为文字是早期人类文明的最高级产物 使用文字的成本在当时是极高的(没有纸张) 文字的使用是一个国家的文明进程和强大程度的重要指标 只有完善的政权和宗教体系才有能力维系文字
还有就是楼主所说的史前核战争的问题 我对此不太感冒 但我也不否定这种可能性 毕竟这种说法并不是主流 大家各自保留自己的意见就好了 等到了有力证据出现之后 自然就没人能够反驳了 不过一些早期的人类文明的确让今天的我们都感到惊讶 有人说是外星人的杰作 有人说是人类受到外星文明的某种启发才得以进化成为现在的文明社会 不过回顾可考的这7000年人类文明史 人类社会的自发展不仅与外界有关 更离不开自身的进化和进取 在不断地斗争过程中 有的种族找到了灵魂的支柱(犹太人)得以将文明延续 有的种族合理利用季节的规则(古埃及人)将文明发展壮大 有的种族则在不断地从大自然汲取生存的哲学(中国人)从而使得自己的文明在历史的尘埃中不断推陈出新从而屹立不倒 也有的种族抓住了机遇(英国)在其它古老文明的余辉下开创了新的时代

C. 地球的发展历史

生命的起源应当追溯到与生命有关的元素及化学分子的起源.因而,生命的起源过程应当从宇宙形成之初、通过所谓的“大爆炸”产生了碳、氢、氧、氮、磷、硫等构成生命的主要元素谈起。大约在66亿年前,银河系内发生过一次大爆炸,其碎片和散漫物质经过长时间的凝集,大约在46亿年前形成了太阳系。作为太阳系一员的地球也在46亿年前形成了。接着,冰冷的星云物质释放出大量的引力势能,再转化为动能、热能,致使温度升高,加上地球内部元素的放射性热能也发生增温作用,故初期的地球呈熔融状态。高温的地球在旋转过程中其中的物质发生分异,重的元素下沉到中心凝聚为地核,较轻的物质构成地幔和地壳,逐渐出现了圈层结构。这个过程经过了漫长的时间,大约在38亿年前出现原始地壳,这个时间与多数月球表面的岩石年龄一致。生命的起源与演化是和宇宙的起源与演化密切相关的。生命的构成元素如碳、氢、氧、氮、磷、硫等是来自“大爆炸”后元素的演化。资料表明前生物阶段的化学演化并不局限于地球,在宇宙空间中广泛地存在着化学演化的产物。在星际演化中,某些生物单分子,如氨基酸、嘌呤、嘧啶等可能形成于星际尘埃或凝聚的星云中,接着在行星表面的一定条件下产生了象多肽、多聚核苷酸等生物高分子。通过若干前生物演化的过渡形式最终在地球上形成了最原始的生物系统,即具有原始细胞结构的生命。至此,生物学的演化开始,直到今天地球上产生了无数复杂的生命形式。38亿年前,地球上形成了稳定的陆块,各种证据表明液态的水圈是热的,甚至是沸腾的。现生的一些极端嗜热的古细菌和甲烷菌可能最接近于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形式,其代谢方式可能是化学无机自养。澳大利亚西部瓦拉伍那群中35亿年前的微生物可能是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证据。原始地壳的出现,标志着地球由天文行星时代进入地质发展时代,具有原始细胞结构的生命也开始逐渐形成。但是在很长的时间内尚无较多的生物出现,一直到距今5.4亿年前的寒武纪,带壳的后生动物才大量出现,故把寒武纪以后的地质时代称为显生宙

D. 地球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科学家们认为,若任凭地球自由自在地运转,恐怕它会永远存在下去,但要是有别的外来因素干扰它,地球就可能有寿终正寝之时。
外来因素首先是太阳,因为它是离地球最近的、能够在右地球命运的星球.也就是说,地球上一切能源、动力都来自太阳,太阳一旦有三长两短,势必殃及地球。本世纪30年代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太阳总有一天会燃尽炼绝,由白转橙再变红,最后变成一颗万籁俱寂的黑暗星体,了却其灿烂辉煌的一生。到了本世纪30年代,当物理学家了解到了太阳发光发热的奥秘后,情形就大不相同了。原来,太阳的能量来自于它的热核反应,太阳的一生将度过引力收缩阶段、主序星阶段、红巨星阶段以及致密星阶段。其中主序星阶段是太阳的稳定时期。这一阶段将持续100亿年。目前太阳只度过一半时间,正处于中年时期。一旦太阳到了红巨星阶段,那么地球的末日也就来临了。当然,这是几十亿年以后的事。
除了太阳对地球的干扰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因素呢?有的科学家认为,太阳可能有一个兄弟-一太阳的伴星,这颗伴星日夜不停地绕日运行,每隔2600万年,就会转到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来"兴风作浪",它的强大引力将引起众多慧星的大扰动,有10亿颗慧星将在太阳系内因横冲直撞,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将成为这些慧星的"靶子"。如果与地球相撞的慧星的质量足够大,那后果就不堪设想:轻者生物灭绝,生态剧变;重者山崩地裂,地球"粉身碎骨"。然而,这颗可能会给地球带来不测的太阳伴星并没有被人们发现,不过许多科学家是相信它的存在的。

E. 地球发展史

依照人类历史划分朝代的办法,地球自形成以来也可以划分为5个"代",从古到今是: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有些代还进一步划分为若干"纪",如古生代从远到近划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中生代划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新生代划分为第三纪和第四纪。这就是地球历史时期的最粗略的划分,我们称之为"地质年代",不同的地质年代人有不同的特征。
距今24亿年以前的太古代,地球表面已经形成了原始的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但那时地壳很不稳定,火山活动频繁,岩浆四处横溢,海洋面积广大,陆地上尽是些秃山。这时是铁矿形成的重要时代,最低等的原始生命开始产生。
距今24亿年-6亿年的元古代。这时地球上大部分仍然被海洋掩盖着。到了晚期,地球上出现了大片陆地。"元古代"的意思,就是原始生物的时代,这时出现了海生藻类和海洋无脊椎动物。
距今6亿年-2.5亿年是古生代。"古生代"是意思是古老生命的时代。这时,海洋中出现了几千种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以后出现了鱼形动物,鱼类大批繁殖起来。一种用鳍爬行的鱼出现了,并登上陆地,成为陆上脊椎动物的祖先。两栖类也出现了。北半球陆地上出现了蕨类植物,有的高达30多米。这些高大茂密的森林,后来变成大片的煤田。
距今2.5亿年-0.7亿年的中生代,历时约1.8亿年。这是爬行动物的时代,恐龙曾经称霸一时,这时也出现了原始的哺乳动物和鸟类。蕨类植物日趋衰落,而被裸子植物所取代。中生代繁茂的植物和巨大的动物,后来就变成了许多巨大的煤田和油田。中生代还形成了许多金属矿藏。
新生代是地球历史上最新的一个阶段,时间最短,距今只有7000万年左右。这时,地球的面貌已同今天的状况基本相似了。新生代被子植物大发展,各种食草、食肉的哺乳动物空前繁盛。自然界生物的大发展,最终导致人类的出现,古猿逐渐演化成现代人,一般认为,人类是第四纪出现的,距今约有240万年的历史。
人类居住的地球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一直演化到现在,逐渐形成了今天的面貌。

F. 地球有哪些历史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地球上,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一个在不停转动的椭圆形行星,它提供给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水、空气、森林等和一切生活息息相关的的资源。真正热爱和关心它的人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一直生活着的地球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那么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地球神秘的面纱吧!

懂得科学知识的人,不会满足类似于中国神话中的“神”,或者西方世界的“上帝”创造了地球这样的说法。即便是科技已经十分超前的今天,仍然很难解释的清楚地球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因为关于地球的形成,流传着各种各样的版本。

早在1749年,法国的生物学家布封就曾经提出过彗星碰撞说,认为地球是一颗彗星进入太阳内,在太阳上面打下了包含地球在内的几颗行星。从此关于地球的神学论被彻底打破;1755年,康德也在《宇宙发展史概论》中提出的了陨星说。他认为陨星积聚才形成了太阳和其他行星;而1796年的时候,法国的拉普拉斯又在《宇宙体系论》中提出宇宙星云说,则是认为由于星云的尘埃积聚,从而产生了太阳,再经由太阳排出气体物质,进一步形成行星。还有后来的双星说、行星平面说、卫星说等等,总而言之是众说纷纭。

随着科技的发展,目前最科学的说法是这样的。说太阳系在最初形成的时候,有99%以上的物质不断聚合形成了太阳,而其他小部分被分散在的四周的物质碎片以太阳为中心不断旋转,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由于碰撞和引力作用的原因,其他分散着的碎片才不断的慢慢结合,最终形成了其他的九大行星。

当时地球只是一团近似混沌的物质,宇宙中还有其他许多的小行星在不断围绕著太阳转动。这些行星不断互相撞击,又经过很多年以后,才形成了原始的地球。最初的地球象一颗灸热的大火球,随着碰撞的不断减少,也伴着物质的逐渐冷却和凝固,形成了最初地壳,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地表。但由于地球内部有大量的岩浆,而且不断的向外喷涌,也形成了大量可怕的火山。而残留在火山灰中的水蒸气经则过冷却以后凝结为水,便成为今天我们看到的海洋。经过无数奇妙的变化后,最终形成了地球最早的形态。

时光迁移,由于地球自身存在引力,而且在地球的内部不断的发生着化学反应,其所产生的气体不断的被喷出,附着在地球周围,就成为现在我们所说的大气层。而氢气和氧气结合后形成了水。经过太阳的能量辐射,才使地球本身产生了重要的磁场作用。历经了一系列奇妙无穷的变化,才演化成为现在这个适合人类的生存和居住的地球。

G. 地球历史

地球的年龄是宇宙的三分之一,并且无可否认的,她本身就是美的存在。地球拥有一个稍稍被压扁的均匀重金属的核心,以及一个比较轻的地壳,覆盖有一层薄薄的可呼吸的清新空气以及广阔的海洋、肥沃的平原、壮丽高山、清澈的淡水河流、小溪、湖泊和地下水,绕行着一颗给我们温暖并提供能量的恒星。

退回到46亿年前,原始地球从已死亡恒星遗留下的星云中形成,聚集成一块巨大的、脏兮兮的气体云。气体云在其中心变得密集,并形成一个吸积盘。小颗粒开始撞击在一起,并且越来越大,直到它们形成今日我们所说的“行星”。这个过程花了1000至2000万年,不过我们仍然没有完整地了解这个过程。

差不多这个时候,太阳系还年轻且混乱,一个名为忒伊亚(Theia)的天体,大约与火星一样大,和我们的家园相撞。这个撞击非常的剧烈,并且,如果当初的撞击物更巨大,它可能会摧毁地球。地球的物质被撞入轨道中,并聚集形成了月球,它是太阳系中相对于其行星的最大的卫星。这时,地球仍是一片炽热地狱,不断被小行星撞击,有着熔岩海洋,以及有毒的大气。

忒伊亚与原始地球的大碰撞形成了今天的地球和月球

不过,某些事情开始急剧变化,地球冷却下来了。地球内部的水分窜出地表并雨点般落下,然后再次蒸发,成为浮云。数以百万计撞击而来的小行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水到我们的星球。地球上所有的水的体积相对于地球大约像下图这样:

地球的水量与地球大小的比较

如今,地球表面的水占了71%,陆地占了29%。97.5%是咸水,而只有2.5%是淡水。而淡水的69%是冰和雪,30%是地下水,只有约剩下的1%是地表的水。但即使是这一小部分的地表水其中的大多都是被冷冻的,我们的水只有一小部分是湖泊和河流,而那仅仅的一小部分和广大生命息息相关。

那么,随着慢慢地地球冷却下来,表面形成薄薄的地壳。但地球内部,炙热的岩石持续对流,自地壳下面流动并将其分裂成块。这个过程被称为“板块运动(PlateTectonics)”,至今仍在持续进行中。目前,我们只能说,地球的地壳是由四处移动的巨大板块所组成。当它们相撞时,它们会挤压并形成崇山峻岭,亦或者猛烈挤入到地球内部,形成深邃的海沟。这种过程形成了地球上最高的地方:珠穆朗玛峰;以及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

地壳结构

从我们的角度来看,地球上的山脉和海沟的确很壮观,但是当你看到地球的横截面,你可以看到他们实际上多么渺小的。我们所站的部分是地壳,它大约50公里厚,尽管它可以在8-70公里间变动。顺便说一下,人类有史以来钻出最深的洞,是12.262公里深。

地壳之下就是地幔,这是一个硅酸盐岩石壳,大约2900公里厚。地幔可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还包括不同区域,它的上部,具有高粘性并带动地壳,被称为“岩石圈”。在这之后是“软流圈”,它主要由流动性差的固体材料构成。下地幔内延伸到地球的外核。地球外核是铁和镍的液体层,厚约2266公里,温度从4000摄氏度到5700摄氏度之间变动。而在最中心是“内核”,主要是固体,由铁镍合金组成的球体,半径约1200公里,有着月亮的大小的70%,和接近太阳的表面的温度。它会慢慢成长,估计速度大约为1毫米/年。而这个小小一层地幔熔融结晶的产物,就是我们居住的地方。

地球磁场让我们免遭致命的宇宙辐射

然后我们来看地球磁场。这是一种看不见的现象,能够阻挡来自太阳与其他地方的高能粒子,使稳定的地球环境得以存在,相对减少对地球的辐射影响。但为什么地球有着磁场呢?其实,关于这一点我们真的没有知道很多。我们知道,它与地球的核心有关。在这个金属球中,通过外核的电子随地球自转的电流效应(近似于电生磁)产生磁场的。

继续往上说,包围着我们的气体又是什么构成的呢?

大气层结构

依照体积来看,干燥的空气大多为氮气、氧气、氩气、二氧化碳,以及含量不稳定的水蒸气,和少量的其它气体。与人类息息相关的是大气层最底层:对流层,这是天气现象会发生地地方,它平均为12个公里厚。在其上面是平流层,也就是会阻挡太阳射线中最危险的紫外线,臭氧层的所在位置。再往上的是中间层,这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方,温度大约平均只有-85摄氏度。在大约80公里后开始是增温层。这些分界现实中都是连续的,是人类去划分不同的大气带。

在100公里左右,离开地球而开始进入太空,虽然大气层还延伸到更远一些。在这个区域,我们发现了电离层、北极光和国际太空站(ISS)。最外围称作外大气层,向上延伸可达10000千米。它与外太空渐渐交接,那里根本没有大气。在这个区域中的原子和分子是如此遥远,它们可运动数百公里而不会相互碰撞。

生命的摇篮

在目前,人类只出现了20万年,而这是地球历史的0.004%。真的是没多久……而我们现在在这里,生活在一个又薄又湿润的一层岩石上,我们称这块岩石为:地球。它是宇宙的终极运作的产物,是创建和毁灭的一个持续不断过程的结果。在所有的宇宙,所有的时间,偶然的帮助下,遵守宇宙和随机事件的定律,能有我们的存在,我们真的真的是很幸运……

H. 地球的起源是什么

地球大约形成于抄45亿多年前,这颗岩石行星最初只是漂浮在太空里的尘埃,这些尘埃源自于巨大古老的恒星在寿命终止时的大爆炸。

地球自形成以来也可以划分为5个"代",从古到今是: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有些代还进一步划分为若干"纪",如古生代从远到近划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

这就是地球历史时期的最粗略的划分,称之为"地质年代",不同的地质年代人有不同的特征。
距今24亿年以前的太古代,地球表面已经形成了原始的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

(8)地球历史扩展阅读:

因为地球气候从亘古到现在都有发生巨大变化并且这种变化将继续演进,很难把地球气候概括。地球上与天气和气候有关的自然灾害包括龙卷风、台风、洪水、干旱等。

两极地气候被两个温度相差并非很大的区域分隔开来:赤道附近宽广的热带气候和稍高纬度上的亚热带气候,降水模式在不同地区也差异巨大,降水量从一年几米到一年少于一毫米的地区都有。

地球总面积约为5.10072亿平方千米,其中约29.2%(1.4894亿平方千米)是陆地,其余70.8%(3.61132亿平方千米)是水。

I. 地球的历史是

地球历史
150亿年前宇宙的诞生奠定了地球产生的物质基础。地球作为一个行星起源于46亿年以前的原始太阳星云。
此后,地球系统由简单到复杂,各个组成部分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地球系统的运动及运动带来的形貌变迁、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共同构成了地球的历史。

太阳系的形成

星云说所解释的太阳系的形成
关于太阳系的形成,一类认为太阳系是一次激烈的偶然突变而产生的,即灾变说观点;另一类则认为太阳系是有条不紊地逐渐演变成的,即演化说观点。 [2]
1755年,德国哲学家康德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原理,提出一个太阳系形成的假说,认为太阳系中的太阳、行星和卫星等是由星云——一种稀薄的云雾状微粒物质逐渐演化形成的。1796年,法国天文学家拉普拉斯也提出了与康德类似的星云说,后人常把两者合起来,统称“康德一拉普拉斯星云说”。这个假说在19世纪的大部分时间内占统治地位。 [2]
星云说认为:恒星的形成是银河弥漫的原始星云的某一个球状碎片,在自身引力的作用下不断收缩,产生旋涡,旋涡使星云碎裂成大量碎片,每个碎片又逐渐转化为恒星。太阳就是其中之一,它也不断收缩、旋转,在长期的运动中形成原始太阳。周围的物体不断聚合、碰撞,越转越大,就形成了今天的八大行星。行星周围的物质,也是这样渐渐形成了卫星。这就是太阳系形成的一个主要假说。 [2]
唯心主义认为,地球和整个宇宙都是依神或上帝的意思创造出来的。18世纪爱尔兰一个大主教公开宣称:“地球是纪元前4004年10月23日一个星期天的上午9时整被上帝创造出来的。”在中国古代,人们认为远古的时候还没有天地,宇宙间只有一团气,在一万八千年前,有位盘古氏开天辟地,才有了日月星辰和大地

热点内容
初中教学进度 发布:2025-05-14 13:33:36 浏览:758
新产业化学发光仪 发布:2025-05-14 13:22:51 浏览:775
带班主任的老师 发布:2025-05-14 13:20:39 浏览:240
氧化铝化学 发布:2025-05-14 13:03:56 浏览:339
绿色化学与环境保护论文 发布:2025-05-14 12:54:28 浏览:435
牛津高二英语 发布:2025-05-14 12:18:39 浏览:888
2014温州师德培训心得 发布:2025-05-14 11:26:56 浏览:663
彩虹6号多少钱 发布:2025-05-14 10:03:47 浏览:316
欧文投篮教学 发布:2025-05-14 06:35:52 浏览:580
对配班老师的评价 发布:2025-05-14 06:34:41 浏览: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