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与历史
有非常大的关系,地理位置几乎决定了这个min族的成败,性格。习惯以及文明的走向以及他们的发展趋势。
举个例子。
以平原为中心的国家,zhong国,俄罗斯,都走向了土地面积大,并且中央ji权高度集中的方向。伊拉克也是类似的样子。
以高原为中心的国家,西班牙,印度。都走向了强地方弱中央的状态。
从经济实力和农业来看,平原为中心同纬度地区国家耕地为长方形重犁多牛翻种,而山地国家多为方田,梯田用人推百步犁更重。前者在工业革命后就形成机械化大规模生产了,后者还是需要精耕细作。高原地区则无法大规模更重而为畜牧业发展。
从粮食产量上平原国家农产量在气候环境相同的情况下自古就比山地和高原国家产量大。在工业化以后这个比例会更明显。粮食产量多少决定了当地人口的多少和有多少士兵能去打仗。这也决定了国土面积大小。同时人口粮食也决定了税赋,钱粮,国家政策,其他文明的冲击以及抗力自然灾害的能力。
所以地理和历史是想通的
B. 地理和历史
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自古以来都用来形容一个人知识的渊博,但因为地理学科不是中考科目,地理学科被搞得最没有文化味。不管是学校,还是师生都认为地理学好学差无所谓,与其学地理,不如把精力放在中考科目上,正因为这种偏见,部分地理教师带着学校不重视,学生没兴起,敷衍塞责,上完了事的态度。地理学科也不安排正规考试,任课教师随意为之。地理教育在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中无形之中被淡化和漠视。
地理是讲述人类的生产生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地理这一学科,在其发展过程中,既派生出许多新学科,又综合了其他许多学科的内容,使其成为兼容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的综合性学科。这个特点就决定了它和文、理两类的各个学科存在着密切关系。弄清楚它们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同学们端正各学科的学习态度,,既促进地理学科的学习,也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
1、地理与语文。自然界千姿百态的地理事物或现象为语文学科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既有源于地理方面的成语,如“泾渭分明”,又有描绘地理景观的诗词,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等。可见地理知识解诗意。反之,语文水平的提高,会使同学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地理事物或现象。
2、地理与政治。地理课所揭示的内容,有相当一部分也是政治学科用以论证的素材。仅以地球本身的位置而言,它只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行星,并不是宇宙的中心,这就从根本上纠正了种种唯心主义的认识,反过来,政治课的理论不仅指导人们认识和理解地理事物或现象,而且政治课的内容也大量出现在地理课中,既有显露的成分,也有潜在的内容。如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有社会生产方式,试想,我们若不了解什么是社会生产方式,又怎么能认识它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呢?
3、地理与历史。在地理课中有大量的地名知识和分布知识。这些知识对学习历史有很大帮助,如历史事件的产生和发展,都具有一定的空间性,需与历史地图相配合。反之,掌握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学习地理也有积极的作用。如掌握我国一些省区的简称,可追溯到我国古代的国名或地名;认识一些发展中国家单一产品经济及我国天津、青岛、上海棉纺工业的分布,都要考虑历史发展这一极为重要的因素。
4、地理与数学、物理。地理学科涉及天体系统、地球运动、大气运动等知识,这些知识既是地理知识,又有物理知识,也有数学知识,对启发我们学习物理、数学有积极的作用。反之,掌握了万有引力、曲线运动等知识,对学习地理也是一个有利条件。
5、地理与化学。化学知识在地理学科中亦较为常见,如岩石的风化、石灰岩地形的形成、土壤的酸碱性以及各种有用矿物等。因此,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对学习地理大有好处。反之,掌握这些地理知识,对学习化学也是一个有利因素。
6、地理与生物。地理课要经常学到某一地区的地理环境,这种环境知识,对于学习生物甚为重要。反之,掌握了各种植物和作物的生长条件后,对学习地理也是一个有利条件。如了解了植物的生理机制,就会更深刻地认识营造防护林对地理环境的作用。
由此可见,地理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联系、互相促进的整体。
C. 怎样学好地理和历史
我的地理和历史都很棒,不过那是在高中和初中的时候。不过应该有点用来回回答lz的问题。
1、你答背得好,考不好——说明一个很明显的问题:你对考试方式和命题角度理解不够,多做点题,看看都怎么去解决问题,然后仿照例题去解决问题。
2、多读点有关书籍,我个人的了解就很多,尤其历史书籍。那样会提升你对历史的看法,能让你站在一个比较一个高的角度去解决问题。
3、找老师谈谈,看你的问题出在哪儿?最好拿着试卷找老师,让他告诉你怎么解决问题。
希望有点帮助!
D. 地理和历史哪一个好学
历史呢,主要是背,有的时候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意义都要背的滚瓜烂熟,内好多都容易混容淆,有的时候会比较烦,但是考试大部分考的虽然是要背但不是死记硬背,还是要理解,所以如果对历史有兴趣的话还是会觉得很有意思而且也不难。
我个人以为政治应该是最好学的,主要就是问答题,其实如果平时练习题做的多,总结一下这些题的答案,你就会发现其实翻来过去答案的要点也就是那么几条,只要把这些掌握住,考好是不成问题的。
地理是最简单的也是最难的,这三门里面我最喜欢的是地理,如果真的喜欢的话,就会把学地理当作一种乐趣,会觉得很简单,但是学地理要脑筋转的快转的开而且还要多做题再加认真听讲,学好是不成问题的。
希望你不论选哪一门都会学的好!
E. 广东地理和历史
广东省历史人物
F. 历史和地理哪个重要
两者无法比较的 历史是一个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一个学科 求古至今 可以以史为鉴 懂得历史发展的来龙去脉 也可以知道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地理可以让你了解常见的地理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更容易解释 是关于地球与及其特征、居民和现象的学问。它是研究地球表层各圈层相互作用关系,及其空间差异与变化过程的学科体系 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部分 总的来说 他俩相互区别但又相互联系 有了历史做佐证 地理研究和学习更加方便 有了地理作为参考 就更容易理解历史的发展 这两个学科都是人类发展的重要途径 缺一不可也无法分出孰重孰轻 非要分出来的话 还是要看你自己的兴趣了
G. 历史和地理难吗
地理很有意思的!不用死记硬背,(实例:我高三一轮复习才学地理,以前地理一窍不通,一轮复习从头开始学的,高考真题什么的题每次下来的成绩都不错的)
首先得有兴趣,学起来就和玩似的。
其次就是多看地图册,一个地区的气候地形工农业要结合看,多看几遍就记住了,超简单的。
最后就是结合自己的口才了,写大题就是编,多用地理术语,分点答题,有高分的哦~
历史嘛,说实话我学的真不怎么样- -
我建议你看看《明朝那些事》,这本书用最通俗的讲法不仅讲了明朝怎么这么样,还教给了学历史的方法,很不错!
我认识一个年级里历史单科排年级前10的,他从来不背书的,就是看书,一遍一遍,不厌其烦,我们的高中课本他看了10+遍,人家那历史,真是可怕了!你可以借鉴这种学习方式,其实也是乐在其中的,一遍和一遍的效果是不一样的,结合自己的思考和提问。
H. 地理和历史有什么不同
地理主要介绍地理环境和地质特征
历史主要介绍历史事件和这些事件对世界的影响
I. 长江的地理和历史知识
长江(the Changjiang River)(changjiang)中国第一长河,全长6,300公里(3915英里);它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是世界第三长河,仅次于尼罗河与亚马逊河。水量也是世界第三。2001年,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在专家刘少创主持下,利用卫星遥感影像测量计算,测量结果精确到了小数点后。测出长江长度6211.31公里。其课题小组利用近40幅覆盖长江干流的卫星影像,卫星影像是由美国地球资源卫星拍摄,分辨率达到30米。计算方式以沿河道的中心线,对长江正向量测了三遍,又反向量测了三遍,经计算机多次运算和几何纠正后得出结果。这次研究,以当曲作为长江源头测算的,具体为当曲源头位置东经94度35分54秒,北纬32度43分54秒,海拔5042米算起。当曲 (由源头至囊极巴陇)360.8公里、沱沱河357.6公里、通天河787.7公里、金沙江2322.2公里、宜宾以下2740.6公里,我们一般称 6300公里或6370千米。流域总面积180余万平方公里,年平均入海水量约9600余亿立方米。流域介于北纬24°30′~35°45′,东经90°33′~112°25′,面积180余万平方公里(不包括淮河流域),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5。它源远流长,与黄河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孕育了华夏文明,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被誉为“母亲河”。
[长江流域图(带政区)]
长江流域图(带政区)
长江流域从西到东约3,219公里(2,000英里),由北至南966公里(600英里)余。发源于中国西部,完全或部分流经包括西藏自治区在内的13省区。长江流域人口分布不均衡;人口最密集之地在华中和华东毗连长江两岸及其支流的平原,流域西部高原地区人口最为稀少。3/4以上的流程穿越山区。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沱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青弋江、黄浦江等重要支流。其中汉江最长,干流以北的是雅砻江、岷江、嘉陵江和汉江。干流以南的是乌江、湘江、沅江赣江和黄浦江。
该流域是中国巨大的粮仓,产粮几乎占全国的一半,其中水稻达总量的70%。此外,还种植其它许多作物,有棉花、小麦、大麦、玉蜀黍、豆等等。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和成都等人口百万以上的大城市都在长江流域。
长江干流所经省级行政区总共有11个,从西至东依次为青海省、四川省、西藏自治区、云南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和上海市。其支流流域还包括甘肃、贵州、陕西、广西、河南、浙江等省的部分地区。
长江的正源沱沱河出自青海省西南边境唐古拉山脉的格拉丹东雪山,与长江南源当曲会合后称通天河;通天河与长江北源楚玛尔河汇流后,向东南流到玉树县巴塘河口。从此以下至四川省宜宾市间的长江干流称金沙江;宜宾以下始称长江,扬州以下旧称扬子江。在上海市注入东海。有雅砻江、岷江、沱江、赤水河、嘉陵江、乌江、湘江、沅江、汉江、赣江、青弋江、黄浦江等支流以及滇池、草海、洪湖、洞庭湖、鄱阳湖、巢湖、太湖等重要湖泊。在江苏省镇江市同京杭大运河相交。
长江在四川省宜宾市和湖北省宜昌市之间为上游,水急滩多;宜昌至江西省湖口间为中游,曲流发达,多湖泊(鄱阳湖最大,洞庭湖次之);湖口以下为下游,江宽,江口有水流堆积而成的崇明岛。长江水量和水利资源丰富,盛水期,万吨轮可通武汉,小轮可上溯宜宾。长江流域是中国人口密集,经济最繁荣的地区,沿江重要城市有重庆、武汉、南京和上海。
长江可供开发的水能总量达2亿千瓦,是中国水能最富有的河流。主要水能资源集中在我国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交界处,因为此处地势陡然下降,起伏较大,导致此处水流湍急。长江干流通航里程达2800多公里,素有
[三峡大坝]
三峡大坝
“黄金水道”之称。
长江在重庆奉节以下至湖北宜昌为雄伟险峻的三峡江段(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就位于西陵峡中段的三斗坪。除此之外,葛州坝水电站等一系列水利工程。
J. 晋北地理与历史的关系
晋北属于温带、半干旱的大陆性季风气候。而地理、气候和历史又有着一定的联系。太冷的地方不能养成强有力的民族和文化,太热的地方也同样没有希望。而同在温带的居民,地处寒温带的平均能力(特别是体力)又高于温带的居民。历史上北方少数民族经常南下,是因为较冷地方的人民在坚韧耐劳和沉毅果断方面都胜于南人。
汉代虽然有匈奴的侵扰,但仅限于边境;到了晋代,开始不断受到胡人的侵略;六朝时代,中国的一大半都被胡人占领;唐朝是强大的帝国,可是唐人抵挡回纥的力量远不如汉击匈奴的本领;宋朝在辽金的强大面前,不得不南渡偏安;而到了元代,整个中国都被北方民族征服了。明代代表着汉族的复兴,但是过了二百多年又被满族灭掉了。到了清末尤其是中华民国的时候,俄国人从蒙古和新疆来,日本人从东三省来,中国不仅失掉了大片领土,而且还付出了血流成河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