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周瑜和诸葛亮
在历史上周瑜和诸葛亮之间的接触并不多,合作更是少之又少,而且历史上的周瑜并不是一个小气量的人,所以二人的关系应该是相互尊重的。而既生瑜何生亮,更是无从说起了。
如果他真的和诸葛亮相交,最多周瑜只会表现出对诸葛亮的敬佩,而不是嫉妒。但是两人的身份不同,所代表的利益也不同,所以在历史上,关于两人的交情描写的很少,立场不同,不相为谋,由此可见,两个人的关系应该是点头之交,在战事上多有冲突,也只是各位其主而已。
㈡ 历史上诸葛亮有没有见过周瑜
我为了寻找赤壁之战经过的细节 专门找过周瑜见过诸葛亮的证据 但是从三国志里找不到 其他史书我也在读 还没发现
先是周榆为都督讨江夏 此时曹操要来到赤壁 诸葛亮去柴桑说服孙权 然后孙权招诸将商议 此时周榆可能才招回来 诸葛亮可能也走了 然后孙权派周榆 程普 黄盖等迎战曹操与赤壁
我认为如果诸葛亮和周于见面的话 必定会有一些重要的话说 这样历史肯定会记载下来的 但是史书什么都没有说 所以我认为他们俩没见面 之后周于攻打曹仁 受伤 然后要去夺刘璋的西蜀 半道就死了 也没说和诸葛亮见过面
㈢ 真实历史中周瑜和诸葛亮哪个更全才
诸葛亮原是军师,专司出谋划策!
而周瑜乃儒将,后提升为大都督!
所谓全才不单单是体会在打仗和出谋,还要能管理一个国家,君不见整个蜀国的兴起都是诸葛亮一人主导的么!打仗不一定要亲自出马,要知人善任才是真正的帅才!所以诸葛亮能被认为智慧的象征也是出自于这些 !
话说很多故事都是编造的!比如什么草船借箭,这些历史上都是没有的,但赤壁鏖战却真的是出自于周瑜之手,这事也和诸葛亮没有太大的关系,所有周瑜的将才还是很牛的!
㈣ 历史上诸葛亮和周瑜谁更厉害呢
周瑜的军事生涯极其辉煌,十六七岁便带部追随孙策转斗江东,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二十四岁时便成为东吴军中第一的人物,压了程普、黄盖等一干老将一筹。三十三岁时面对来势汹汹的曹操大军周瑜更是率领三万精兵火烧赤壁,亲手砸碎了曹丞相一统天下的美梦。之后更是为了东吴亲临战阵,不幸被流矢射中。而受伤后的周瑜没有选择静养,而是想抓住东吴难得的战略发展期进行拓张,忧心国事而忘身,最后病逝于军中,时年三十六岁。
还有一点诸葛亮比不上周瑜。那就是诸葛亮识人不明。而且极度专权。喜欢大权在握的感觉。诸葛亮的死也可以说是活生生累死的。诸葛亮与司马懿对阵的时候司马懿曾接见过蜀汉使者。司马懿向使者打探诸葛亮身体情况以及休息饮食情况。使者对司马懿说:“诸葛公早起晚睡,凡是二十杖以 上的责罚,都亲自披阅;所吃的饭食不到几升。
㈤ 历史上的诸葛亮和周瑜谁年龄大
周瑜。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父母早死,为避战乱,随叔父到荆州,后在南阳隆中(今湖北襄樊西)隐居十年,观察天下形势。后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辅助。他向刘备提出联吴抗曹、据有荆益、三分天下的大计,史称隆中对策。赤壁之战前夕,他亲往江东联络孙吴,结成联盟,一战打败曹操。他又帮助建立蜀汉政权。刘备征吴失败后,於临死前在白帝城将自己的孩子及复兴汉室的大业托付给他。从此,诸葛亮负起管治蜀汉及兴复汉室的重担。他重新与孙吴修好,又平定南方的叛乱,并屡次北伐曹魏,以致积劳成疾,在公元234年病逝於五丈原。他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周瑜(175-210),字公瑾,东吴四英将第一位,庐江舒城人。幼年与孙策相识,结为生死之交。后孙策脱离袁术自立后,周瑜主动投奔孙策。在孙策平定江东的战争中起到了谋士和武将的双重作用,用计谋收服了太史慈。孙策平定江东后,周瑜任水军都督。200年,孙策早逝,临死前对孙权说“外事不决问周瑜”。孙权继位后,也十分信任周瑜。208年,孙权西征黄祖,周瑜立下了大功。208年,曹操南下,目标直指江东,孙权战和未定。周瑜及时从鄱阳湖赶回,正确分析了曹操远来的种种弊端,使孙权决定与曹操一战。周瑜身为水军大都督,用火攻之计大破曹操,这就是有名的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后,周瑜攻打南郡时中毒箭,但还是拼死取下了南郡。随后周瑜割长江南岸给刘备,但刘备至京口见孙权,要求得到整个荆州,孙权同意,因此周瑜只得退往柴桑郡养伤,在生病期间周瑜提醒孙权要提防刘备。210年,周瑜领兵攻打西川,行至巴丘城时箭伤发作,英年早逝,年仅36岁。孙权闻讯后,立即素服迎接周瑜灵柩回柴桑。
㈥ 历史资料上面三国中周瑜和诸葛亮是不是同一时期的人物
是的。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东汉末年名将,安徽庐江舒县人 。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
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孙权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隐居湖北襄阳,,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文学家。
诸葛亮幼年丧父,同叔父到南阳躬耕,后追随刘备,为了刘备奠定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基础。蜀汉开国后,被封为武乡侯,对内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对外联吴抗魏,为实现光复大汉的政治理想,数次北伐,但因缺乏良将而失败,最后病逝于五丈原。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㈦ 正史上周瑜和诸葛亮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估计不熟。
周瑜既然在前线练兵备战,刘备集团跑去和东吴一起协作对战的多半是刘备个头头或者他手下一批带兵的将领,诸葛亮那时候搞外交,估计主要是跑孙权那边和孙权还有鲁肃他们沟通,不太会跑周瑜那谋划打仗,诸葛亮好像自入川和以后的一段时间对打仗涉及比较多。
赤壁的时候,和周瑜交接比较多的应该是刘备。
刘备倒是应该和周瑜挺熟的,跑一起商量怎么打曹操,互相承认对方的才能互相算计对方。一个说这人资质不得了,要想办法消磨意志关起来,一个跑人孙权那说周瑜这人厉害啊,恐怕不是当臣子的料。当然孙权是没听周瑜的话,听了也未必就能真消磨了刘备,他倒是很可能把刘备的话听进去了,刘备个老狐狸,这话说的到孙权的心坎了。
周瑜也和庞统挺熟的。庞统以前应该算是周瑜的幕僚或者秘书吧,周瑜入蜀路上"莫名其妙"病亡后是人庞统跟着周瑜的遗体回去的,回去后就跑刘备那去了,刘备还问过周瑜他们是不是想扣了他的事情,庞统还真知道就回答了,庞统多半有一起参与周瑜他们谋划过入蜀的计划,可惜庞统没跟着周瑜入蜀,跟着刘备入蜀了。
诸葛亮在周瑜闪闪发光的时候还没太发挥他的才能,等他入蜀、平南蛮、北伐的时候周瑜也已经没了,其实挺可惜的。
㈧ “既生瑜何生亮”,历史上周瑜和诸葛亮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样
在小说里诸葛亮以曹操要踏平江东的本意是收纳大小乔(大乔孙策之妻,小乔周瑜之妻)为夫人来激怒周瑜,以此来坚定周瑜抗曹的决心。这个我们说既没有必要也显得太小儿科。当时东吴掌权人是孙权,诸葛亮作为刘备的使者只需说服孙权即可。至于周瑜是什么看法那这个是他们东吴内部的事情了,诸葛亮一个外人怎么能干涉孙权的家事?而且诸葛亮如果和周瑜活动密切这个必然会引起孙权的不满。周瑜是孙权的大将,诸葛亮是刘备的说客,两人深入接触这个就不免让孙权会想你刘备是不是要策反我的人来搞我?
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