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凯里市历史

凯里市历史

发布时间: 2021-08-01 22:48:24

『壹』 现在凯里在古代发生了什么

这得翻翻历史

『贰』 凯里有什么历史名人

孙应鳌明代著名思想家(1527-1586) 生平简介 孙应鳌字山甫,号淮海,溢文恭,明朝贵州清平卫(今凯里)人。著名朝廷大臣、学者、诗人、教育家和贵州教育的先驱。自幼聪颖,好学上进,喜读诗文,善作文章。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公元1546年)举人,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进士,选庶吉士,改户科给事中,出为江西按察司佥事,迁陕西提学副使,晋四川右参政,擢佥都御史,抚治郧阳,后为朝廷大理卿,户部右侍郎,又改礼部,充经筵讲官,掌国子监祭酒事(即全国最高教育行政长官兼全国最高学府校长),后任刑部右侍郎,南京工部尚书等。他当官勤于体察民情,善于调查研究,知识渊博,曾提出"勤学、励政、亲贤、远奸"等事,受到皇帝的重视和采纳。 他是明朝的名臣大儒,是在王阳明学说思想影响下成长起来的理学家,为明代四大理学家之一。孙氏学说的中心思想是"求仁",他进出"无欲"、"无欲就是天理",以"无欲"达到"求仁"的目的,继承了王阳明学说思想,是贵州省古代第一位哲学家。 他是著名的诗人。《黔诗纪略》收其诗有457首,编为四卷。时逢奸臣严嵩当权,对他横加迫害。他的诗对官场的勾心斗角和仕途的艰险有所讽喻,部分诗揭露了政治黑暗,反映了民间的疾苦。诗风平易自然,有些作品有民歌风味。他的《学孔精舍诗钞》是流传至今贵州最早的一部诗集。《黔诗纪略》称誉他是"贵州开省以来人物冠"。 他是著名的教育家,一生重视教育,曾几度从事教育工作,任陕西提学副使时,作《谕陕西官师诸生檄文》16条,详细阐明了他的教育主经和为学之道。任国子监祭酒兼经筵讲官时,锐意改革,为国家培养了有真才实学的人才。50岁辞职回家后。在家乡清平建学孔子院,向家乡青年讲学,为发展贵州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 他还是书法家,大小兼能,特擅楷、行。其书法以欧阳询为基础。参柳公权笔意,端庄严劲,亦如其人。楷书《谕陕西官师诸生檄》,现在西安碑林。福泉有《分守新镇道题名碑记》。
任必达
字裴然,清朝贵州清平县(今凯里)人。生活于清嘉庆、道光年间(公元1796-1850年)。初参幕务,后杜门不出,居家著述。著有《清平县志稿》四卷。又工诗文,书法亦重

『叁』 贵州省,凯里市建州至今有多少

凯里历史悠久,春秋时期属牂牁(牂柯),战国、秦、汉、两晋、南北朝属且兰,隋、唐属宾化县,宋属合江州。明、清时期置清平堡、司、卫、县或凯里司、卫、县。民国三年改称炉山县,1958年复称凯里县,1983年设立凯里市。

『肆』 凯里的文化

酸、甜、苦、辣,酸当家。黔东南是“吃酸”的故乡。日常生活的家宴、宴会、红、白喜事中,酸食无处不有。男女老少,都有“嗜酸”的爱好。难怪当地乡谚说“三天不吃酸,走路打捞车”(指走路打趔趄的意思),道出了黔东南的酸食文化的特色功效和风格。
在世界“吃在中国”。在中国素有北咸,东南甜,西辣的说法。气候干燥食为盐、气候湿热食为甜、气候潮湿食为辣。同为吃辣,湘、贵、川又各有妙趣,有所谓的“不怕辣”、“怕不辣”,“辣不怕”的戏说。具体而言,贵州是酸辣,四川是麻辣,湖南是炸辣。黔东南又与贵州其他地区不一样,强调和突出的是第一个字“酸”,而其他地区则强调和突出第二个字“辣”。
常言说“除油盐无贵味”,历史上,黔东南地区严重缺盐,只得用酸与辣来调味,可见酸食习俗,实非偶然,它是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物产资料及人的生理需要等多种因素综合的产物。黔东中地区气候潮湿,多烟瘴,流行腹泻、痢疾等疾病,嗜酸不但可以提高食欲,还可以帮助消化和止泻。因此,每家每户都少不了几个酸坛子:酸水坛、醋水坛、奄莱坛、腌鱼坛、腌肉坛,还流传着三月腌菜,八月腌鱼、正月腌肉”和“坛不下,莱不烂”等关于酸食的腌制季节和保存方法的俗语。由于历史和地理环境的原因,黔东南苗、侗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创造了自己不同于其他地区、其他民族吃酸的独有风格和制作工艺,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的“酸食文化”,仅酸的制作就有近10种工艺。 人类长寿,确有几份酸的功劳。:酸食有防病健胃之药用,酸食有除惑提神之功效,酸食有防腐保鲜之功能。
黔东南的风味食品还有侗乡腌鱼、镇远道菜、下司狗肉、下司酸汤鱼、香茅草烧鱼、重安江酸汤鱼、侗家油茶、社饭、从江香猪、三穗麻鸭、榕江香羊、侗果、侗家胯肉、侗家羊瘪、牛瘪、侗家老鼠肉。 名特产品凯里市地方名特产品可分为农产品和工业产品两类,农业名特产品主要有:香炉山雾茶、平良香米、凯里柿花、万潮蓝靛、龙场蚕茧、凯里酸汤鱼、凯里鲤鱼(田养)、龙场西瓜、旁海生姜、炉山葡萄等以及凯里市供销社三辣合作社生产的“三辣”系列产品。工业名特产品主要有:舟溪芦笙、凯里香醋、凯棠银饰、湾水镰刀、米薅马尾斗笠、旁海擂钵、挂丁刺绣围腰、龙场革家腊染、挂丁织锦背带、舟溪刺秀荷包等。经济收入相当可观,可供广大旅游者前来观看购买及投资商前来参加生产投资,促进了凯里市的经济的发展。
酸汤鱼——用淘米水在坛子里发酵后,用火煮开,加少量辣、姜、盐、西红柿等,将活鱼取出苦胆后放进火锅煮熟,味道鲜美、可口、健胃,是当今南方北方人都赞赏的苗族名菜之一,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凯里红酸汤”正式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9年在评选全国特色火锅底料时,凯里红酸汤被中国食品协会认定为贵州特色,与内蒙古的涮羊肉火锅底料和重庆火锅底料被列为全国三大特色火锅底料。
鸡稀饭——将鸡打整干净后,用清水煮半熟时,放半斤或一斤米与鸡同炖,熟后取鸡切成块粘辣吃特别香。鸡稀饭特别可口,是苗族名菜之一。
腌菜——腌菜制作,将青菜洗净晒干,切细,用糯米饭和少量盐拌匀,放于坛子内加盖,数月开盖味鲜可口,将腌菜与螺、鱼肉等同煮,味道更鲜。
狗肉汤锅——将狗杀死后,用稻草包裹着狗烧掉毛,剖开狗腹取出、肠杂清洗干净,与狗肉一起放铁锅里煮熟,放佐料。狗肉味鲜皮脆,汤特别香,是接待宾朋的名菜之一。
螺丝鱼——将田螺与鲤鱼一起煮,按照酸汤做法一样烹调,也是苗族的一道名菜。
郭氏牛肉干——历史悠久,主要以鲜黄牛肉配以米酒、蜜糖和20多种品味不同中药精制而成,具有甜、咸、麻、辣等品味,纯香开胃健胃。旧州郭氏牛肉干曾定为航空食品,远销省内外。
黄平豆腐干——历史悠久,清朝时就很有名气。用本地黄豆为原料制成豆腐,然后再经过浸泡、烘烤而成。曾有“蟹黄脂白软嫩香,酒市呼朋细品尝”的诗句赞美。
米酒——用大米或稻谷酿制,酒精度一般只有20度左右,平时自家酿成后装入坛内,节日宾客来至,用于接待佳宾贵客,客醉主人欢。
茶叶----黄平产茶历史悠久。明清两代,浪洞云雾茶、旧州回龙寺茶、马场茶叶,曾作为贡品。现东坡的飞云茶也名扬省内外。

『伍』 贵州凯里下司古镇的历史有多久

好像是有600百年多年历史了,风景不错,建筑很多元,可以见到少数民族特有的苗家吊脚楼,还有汉族的徽派建筑,江南院落甚至西洋建筑,禹王宫就是介绍下司古镇的历史的,里面有免费讲解服务

『陆』 凯里市第一中学的历史沿革

1941年创建学校,1941年初期始建于炉山镇的“炉山国民学校师资培训所”。1950年3月,镇远专署根据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整顿中等学校暂行办法(草案)》训令,将原省立炉山师范、炉山县立初级中学、台江县立初级中学、雷山县立初级中学四校合并,在现凯里老街万寿宫建“贵州省立炉山初级中学”。1951年初在凯里城东马鞍山下另建校舍,11月16日改校名为贵州省炉山民族中学。
1956年9月增设高中部。1957年改称贵州省凯里民族中学。1959年隶属州管,1961年更名为“凯里第一中学”。1963年8月,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9所重点学校之一,面向全州招生。1966—1969年先后改称永红中学,凯里新一中。
1970年复名凯里第一中学。1978年被省人民政府评为教育先进集体并再次明确凯里一中为首批省级重点中学。1984年划归凯里市领导,称“凯里市第一中学”。1981至1984年,每年从麻江、丹寨、雷山、台江、剑河、黎平、从江、榕江等少数民族聚居县招收一个民族高中班。1984年以后,每年仍从市属农村招收民族高中班。1987年停招初中班。1990年9月,初中全部毕业,始为单一的高级中学。
1994年学校办学结构调整,开始招两个初中班和面向全州(天柱、黄平县除外)招收100名高一学生,组建州民族班,取名为黔东南州民族高中,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属凯里市管。2000年停招初中班。2000年开始停止使用黔东南州民族高中名称。2006年—2008年开始招高中宏志班,一共三届,生源主要来自黔东南、黔南、遵义和铜仁地区;2009年起停招宏志班。
2009年凯里市投入近4亿元全面启动了占地320余亩的的凯里一中开怀新校区建设,并于2011年9月投入使用。

『柒』 凯里市的中学历史老师的工资

教师有职称的
职称越高工资越高。普通
教师工资
加福利在3000以上。

『捌』 贵州凯里市有多少个县

凯里市下面没有县,凯里市是一个县级市。

凯里市原为炉山县。炉山县汉为故且兰地,元朝时麻峡(今麻江县)县地。

凯里市,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下辖县级市,简称“凯”,别名苗岭明珠,位于中国贵州东部,是中国贵州省主要中心城市之一。

“凯里”系苗语音译,意为“木佬人的田”,苗语称木佬人为“凯”,田为“里”,“凯里”即“木佬人的田那个地方”。截至2016年底,下辖7街道、11镇。

2018年11月,被科技部确定为首批创新型县(市)。

2018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城市(区)。

(8)凯里市历史扩展阅读:

凯里市的历史沿革:

1951年1月27日,在中央慰问团的关怀下,凯里区苗族自治人民政府成立,为贵州省第一个苗族自治区。

1952年9月,炉山县苗族自治人民政府成立。

1956年7月23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成立,确定凯里为州府所在地。

1959年1月,炉山县、麻江县、雷山县、丹寨县合并为凯里县。

1961年8月4日,县相继分置,炉山县仍为凯里县。

1983年8月1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凯里县,设为凯里市。1984年1月,凯里市成立。

热点内容
漫画题师德 发布:2025-07-09 23:54:29 浏览:211
使某人做某事的英语 发布:2025-07-09 23:36:43 浏览:82
视频直播哪个好 发布:2025-07-09 22:55:16 浏览:851
生物科幻 发布:2025-07-09 22:20:43 浏览:133
英语在线翻译中文 发布:2025-07-09 20:39:43 浏览:738
历史课前演讲 发布:2025-07-09 20:27:46 浏览:635
三年级数学同步 发布:2025-07-09 20:04:31 浏览:338
高考全国卷化学 发布:2025-07-09 19:48:29 浏览:845
如何查看聊天记录 发布:2025-07-09 19:15:55 浏览:807
化学元素族 发布:2025-07-09 17:19:25 浏览: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