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宜历史
『壹』 江西分宜的来由有多久
分宜古为吴、楚之地。后属袁州府宜春县,县志载有“分得宜春地”,故称“分宜”。
宋雍熙元年(984年8月),析宜春之神龙、招贤、丰乐、化全、儒林、彰善、挺秀、文标、旌儒、清教10乡,立分宜县,仍属袁州。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全县计16798户,28492人。
元初,袁州隶属湖南行省,至元十九年(1282年),袁州府升为袁州路,隶江西行省,分宜属袁州路。
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路为府。明、清两朝,分宜属袁州府。
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废府留县,分宜直隶江西省。民国3年,全省分四道(豫章、赣南、浔阳、庐陵),分宜属庐陵道。民国15年,废道尹制,分宜直隶江西省。民国21年,江西省分为13个行政区,分宜属第8行政区。民国24年,江西省调整为8个行政区,分宜改属第2行政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江西初设9个专区,分宜属袁州专区。1952年,调整为6个专区,袁州专区与南昌专区合并,分宜属南昌专区。1958年,南昌专署迁宜春,改名为宜春专区(后称宜春地区),分宜属之。1983年7月,恢复新余市,分宜属新余市管辖。历史名人陈重 分宜洞村人,东汉时名士。
卢肇(818.2~882.8) 字子发。分宜杨桥观光村人(当时叫文标乡)。唐会昌三年(843)殿试中进士第一名,为江西省第一个状元。
卢绛字晋卿,南唐宜春县文标乡人(今属分宜),卢肇之后。
邓璠(822~893) 原籍筠州(高安),字韫玉,唐懿宗咸通六年(865)科举进士,以才能和道德并优,选任官至尚书。
孙亿松山午元人,宋朝咸淳十年(1274)进士,任吉州永新县令,有政绩,升吉州知府。
欧阳玄(1273~1358)字原功,号圭斋。祖籍分宜防里,后迁湖南浏阳。元朝文学家、史学家。
刘仲质分宜西矶岗人。明初,为宜春训导,被推荐入京任翰林,著有《校正春秋本末》。
黄子澄(1359~1402)又名黄湜,分宜大岗山澧源村人。明初官员,向明惠帝(建文帝)建议削藩的主要人物之一。削藩引发燕王朱棣在1399年发动靖难之变,朱棣在1402年夺得帝位后,逮捕了黄子澄并处死他。
严孟衡(1385~1446)分宜介桥人。明永乐十三年(1415)中进士,严孟衡做官30年,很少积蓄,每餐以青菜佐餐,人称“严青菜”。为纪念这位清官,有人在石上刻字题诗,称赏他“扁舟羽驶,是作满赢,沛淮仗信,庸蜀著清”。
李香(1494.4~1561.9) 分宜凤阳乡人,明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在工部任主事。后派去徐州,正值荒年,李香“捐俸赈穷”,救了许多老百姓。后转刑部任郎中,不久升任广东兵备道,有功,受到朝廷褒奖。补任山西,又取得较好政绩。升任四川巡抚都御史(从二品官),署大理寺正卿,威镇西南,赐匾曰:“霜威节钺”,史称李都堂。后因病“致仕”回乡,又“敦尚孝友,修缮学宫”。死后,葬凤阳沔村琴山下。
严嵩(1480~1567) 字惟中,号介溪,分宜介桥村人。26岁廷试二甲二名,赐进士出身。正德二年(1507)授翰林院编修。嘉靖二十一年(1542),世宗建坛设醮,严嵩入阁,已经63岁。前后居次辅6年,任首辅15年。任职时间之长,为明代所不多见。 嘉靖四十一年(1562),诏令严嵩致仕,子世藩下狱。嘉靖四十四年,严嵩被贬官籍,儿子世藩处斩,家产亦被抄没。嘉靖四十六年(1567)病死,终年87岁。
张承诏(1572.4~1641.8) 字献可、号笃棐,分宜钤阳镇泗水张家人。万历丁酉年(1598)中举,已未年(1620)年中进士,初授苏州府推官,为官廉正无私,办事雷厉风行。戊寅(1638)年署刑部尚书,后辞职返乡,崇祯十四年辛已(1641)终。
钟炌(1583~1650) 号昭明,字淑贤,分宜山泗村人。天启年间进士。为官耿直,办事公道。任中书舍人时,主试湖广,一时称得人;任大理寺卿时,夙亱匪懈,竭尽厥职;任顺天府尹、京兆尹时,以严驭吏,以宽洽民;任吏部左侍郎时,谨慎从事,夙弊一清。崇祯皇帝在敕命中称他是“洁己奉公之选”,并褒扬他“使吏部有清贞独立之名”。
黄金贵(1587.9~1646.8) 字双南,后奉旨更名黄希宪,堕江不死号又生。明万历王子科(1612)中举人,明天启五年(1625)中进士。授广东广州府顺德县知县,应天巡抚、河道总督、河南总督、兵工二部左右侍郎。清兵攻下南京后,黄金贵护送潞王至杭州,忠君不二。清顺治乙酉年(1646)8月21日,殁于浙江绍兴府章家,终年59岁。清谥忠烈公。
欧阳瑾(1706~1780) 号予石,分宜松山防里人。清雍正十年(1732)乡试第二,次年中进士,任兵部主事,历任兵、刑、工、吏各部主事、郎中,太仆事、大理寺少卿,奉天府尹,顺天府尹,户部侍郎(正二品),仓场总督等职。办事周密,政绩卓著,著名史学家章学诚曾为之立传,称“中朝人士,莫不仰其清风”。
林有席(1713~1804) 字儒珍,号平园,分宜双林白水村人。乾隆十七年(1753)中进士,曾与宜春袁杏芳合选《袁阳文征》二集、《考墨卷》一集。评选四书文120卷,著《四书文》上下2编及《高林诗抄》并刊行于世。著《古文雅正续选》及《清古文雅正》各十六卷。还有《离骚经参解》2卷,《古今体诗》12卷及《题明诗综合二百首》。其综合著述,名曰:《平园杂著》,共16卷。其诗则被后人入选,称《钤阳六子诗》。校定冯洁的《宋史》,节略增删《瀛州志》,受聘修《吉郡志》、《赣郡志》及《分宜县志》。实地考察江西山川河流之势,著有《江西诸水源流考》。
欧阳敬(1764.1~1806.2) 松山防里人,清嘉庆十年(1805)进士。授广东连山县令,不久即逝于任上。对数学尤有研究,为清代嘉庆年间数学家。
万上遴(1739~1813) 字殿卿,号辋冈,分宜城郊辋冈人。清朝画家,曾任清宫画院待诏,专事书画。
林大宏字副声,号实堂,双林白水村人。乾隆乙未(1775年)进士。历任广西雅容、平南、贵县、怀远县令。
『贰』 分宜县的历史沿革
分宜古为吴、楚之地。后属袁州府宜春县。
宋雍熙元年(984年8月),析宜春之神龙、招贤、丰乐、化全、儒林、彰善、挺秀、文标、旌儒、清教10乡,立分宜县,仍属袁州。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分宜县计16798户,28492人。
元初,袁州隶属湖南行省,至元十九年(1282年),袁州府升为袁州路,隶江西行省,分宜属袁州路。
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路为府。明、清两朝,分宜属袁州府。
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废府留县,分宜直隶江西省。民国3年,全省分四道(豫章、赣南、浔阳、庐陵),分宜属庐陵道。民国15年,废道尹制,分宜直隶江西省。民国21年,江西省分为13个行政区,分宜属第8行政区。民国24年,江西省调整为8个行政区,分宜改属第2行政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江西初设9个专区,分宜属袁州专区。1952年,调整为6个专区,袁州专区与南昌专区合并,分宜属南昌专区。1958年,南昌专署迁宜春,改名为宜春专区(后称宜春地区),分宜属之。1983年7月,恢复新余市,分宜属新余市管辖。
『叁』 分宜县的历史名人
分宜于宋雍熙元年(公元984年)自宜春分出建县。分宜名人辈出,江西历史上第一个状元卢肇、明太常侍卿黄子澄和摄政21年的内阁大学士严嵩等均出自分宜;宋应星任分宜教谕时写下了科学巨著《天工开物》。分宜属革命老区,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王震、黄公略、王首道、肖克等均在分宜进行过革命活动。
『肆』 江西分宜出过哪些名人
1.习凿齿,湖北襄阳人,殁葬于分宜县洞村乡枣木山(可以不算)
2.一代权臣,严嵩<<钤山公园>>好像是唯一的一位。
3.江西第一状元:卢肇,宜春人。
4.北宋江南第一相:王钦若,新余东门王家人。
5.国画大师:傅抱石,新余人。
其实新余名人还是挺多的,我也不一一写出来了,分宜的只有一位就是严嵩。
『伍』 分宜的历史
分宜于宋雍熙元年(公元984年)自宜春分出建县。分宜名人辈出,江西历史上第一个状元卢肇、明太常侍卿黄子澄和摄政21年的内阁大学士严嵩等均出自分宜;宋应星任分宜教谕时写下了科学巨著《天工开物》。分宜属革命老区,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王震、黄公略、王首道、肖克等均在分宜进行过革命活动。
『陆』 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出过哪些有名的人士
分宜县名人可多了 下面的都是:
陈重 分宜洞村人,东汉时名士。
卢肇(818.2~882.8) 字子发。分宜杨桥观光村人(当时叫文标乡)。唐会昌三年(843)殿试中进士第一名,为江西省第一个状元。
卢绛字晋卿,南唐宜春县文标乡人(今属分宜),卢肇之后。
邓璠(822~893) 原籍筠州(高安),字韫玉,唐懿宗咸通六年(865)科举进士,以才能和道德并优,选任官至尚书。
孙亿松山午元人,宋朝咸淳十年(1274)进士,任吉州永新县令,有政绩,升吉州知府。
欧阳玄(1273~1358)字原功,号圭斋。祖籍分宜防里,后迁湖南浏阳。元朝文学家、史学家。
刘仲质分宜西矶岗人。明初,为宜春训导,被推荐入京任翰林,著有《校正春秋本末》。
黄子澄(1359~1402)又名黄湜,分宜大岗山澧源村人。明初官员,向明惠帝(建文帝)建议削藩的主要人物之一。削藩引发燕王朱棣在1399年发动靖难之变,朱棣在1402年夺得帝位后,逮捕了黄子澄并处死他。
严孟衡(1385~1446)分宜介桥人。明永乐十三年(1415)中进士,严孟衡做官30年,很少积蓄,每餐以青菜佐餐,人称“严青菜”。为纪念这位清官,有人在石上刻字题诗,称赏他“扁舟羽驶,是作满赢,沛淮仗信,庸蜀著清”。
李香(1494.4~1561.9) 分宜凤阳乡人,明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在工部任主事。后派去徐州,正值荒年,李香“捐俸赈穷”,救了许多老百姓。后转刑部任郎中,不久升任广东兵备道,有功,受到朝廷褒奖。补任山西,又取得较好政绩。升任四川巡抚都御史(从二品官),署大理寺正卿,威镇西南,赐匾曰:“霜威节钺”,史称李都堂。后因病“致仕”回乡,又“敦尚孝友,修缮学宫”。死后,葬凤阳沔村琴山下。
严嵩(1480~1567) 字惟中,号介溪,分宜介桥村人。26岁廷试二甲二名,赐进士出身。正德二年(1507)授翰林院编修。嘉靖二十一年(1542),世宗建坛设醮,严嵩入阁,已经63岁。前后居次辅6年,任首辅15年。任职时间之长,为明代所不多见。 嘉靖四十一年(1562),诏令严嵩致仕,子世藩下狱。嘉靖四十四年,严嵩被贬官籍,儿子世藩处斩,家产亦被抄没。嘉靖四十六年(1567)病死,终年87岁。
张承诏(1572.4~1641.8) 字献可、号笃棐,分宜钤阳镇泗水张家人。万历丁酉年(1598)中举,已未年(1620)年中进士,初授苏州府推官,为官廉正无私,办事雷厉风行。戊寅(1638)年署刑部尚书,后辞职返乡,崇祯十四年辛已(1641)终。
钟炌(1583~1650) 号昭明,字淑贤,分宜山泗村人。天启年间进士。为官耿直,办事公道。任中书舍人时,主试湖广,一时称得人;任大理寺卿时,夙亱匪懈,竭尽厥职;任顺天府尹、京兆尹时,以严驭吏,以宽洽民;任吏部左侍郎时,谨慎从事,夙弊一清。崇祯皇帝在敕命中称他是“洁己奉公之选”,并褒扬他“使吏部有清贞独立之名”。
黄金贵(1587.9~1646.8) 字双南,后奉旨更名黄希宪,堕江不死号又生。明万历王子科(1612)中举人,明天启五年(1625)中进士。授广东广州府顺德县知县,应天巡抚、河道总督、河南总督、兵工二部左右侍郎。清兵攻下南京后,黄金贵护送潞王至杭州,忠君不二。清顺治乙酉年(1646)8月21日,殁于浙江绍兴府章家,终年59岁。清谥忠烈公。
欧阳瑾(1706~1780) 号予石,分宜松山防里人。清雍正十年(1732)乡试第二,次年中进士,任兵部主事,历任兵、刑、工、吏各部主事、郎中,太仆事、大理寺少卿,奉天府尹,顺天府尹,户部侍郎(正二品),仓场总督等职。办事周密,政绩卓著,著名史学家章学诚曾为之立传,称“中朝人士,莫不仰其清风”。
林有席(1713~1804) 字儒珍,号平园,分宜双林白水村人。乾隆十七年(1753)中进士,曾与宜春袁杏芳合选《袁阳文征》二集、《考墨卷》一集。评选四书文120卷,著《四书文》上下2编及《高林诗抄》并刊行于世。著《古文雅正续选》及《清古文雅正》各十六卷。还有《离骚经参解》2卷,《古今体诗》12卷及《题明诗综合二百首》。其综合著述,名曰:《平园杂著》,共16卷。其诗则被后人入选,称《钤阳六子诗》。校定冯洁的《宋史》,节略增删《瀛州志》,受聘修《吉郡志》、《赣郡志》及《分宜县志》。实地考察江西山川河流之势,著有《江西诸水源流考》。
欧阳敬(1764.1~1806.2) 松山防里人,清嘉庆十年(1805)进士。授广东连山县令,不久即逝于任上。对数学尤有研究,为清代嘉庆年间数学家。
万上遴(1739~1813) 字殿卿,号辋冈,分宜城郊辋冈人。清朝画家,曾任清宫画院待诏,专事书画。
林大宏字副声,号实堂,双林白水村人。乾隆乙未(1775年)进士。历任广西雅容、平南、贵县、怀远县令。
『柒』 新余历史有多久
新余市历史悠久。在市区东北部拾年山原始社会遗址出土的大量石器、陶器表明,远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自三国吴宝鼎二年(267)置新渝县(分宜春置新渝,因境内有渝水,故名)以来,其行政建制几经变更。隋朝开皇九年(589)撤县,并入吴平县。开皇十八年(598)由宜春划出复置新渝县。唐朝武德五年(622)撤县,分新渝东北部置始平县,县西南地域为西吴州。武德七年始平、西吴州俱废,复置新渝县。唐朝天宝元年(742)县名因传写之误将渝改为喻,以后相承作喻。元朝元贞元年(1295)因有人口5万余户,升为州。明朝洪武二年(1369)改州复县,隶属临江府。清沿明制。中华民国时期亦为县建制。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30~1934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后建立大片革命根据地。1930年5月在良山镇的上木元村成立新喻县苏维埃政府,下辖东区、西区、南区。1932年3月,新喻、峡江两县苏维埃政区合并,成立新峡县。新喻设水口、丰城、东路、姚泗等4个区。1934年10月,红军长征,苏区全部丧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仍为县建制。1949年7月14日,新喻解放,属袁州专区(专员公署驻宜春)。1953年,新喻县属南昌专区(袁州、南昌两专区合并,称南昌专区,专员公署驻南昌)。1957年5月,国务院公布,将新喻改名新余,沿用至今。1958年,新余县属宜春专区(专署驻地由南昌迁宜春,改名宜春专区)。1960年9月,为适应钢铁工业发展,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新余县设立新余市,由省直辖。1963年,由于新余钢铁工业建设规模压缩,撤销新余市,恢复新余县,仍属宜春专区(后改称宜春地区)。以后,新余地区工业建设得以复苏并迅速发展,以钢铁工业为主体的多门类工业形成体系,1983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恢复新余市,并将宜春地区的分宜县划归新余市管辖。1983年10月,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原新余县管辖的范围内设置渝水区至今。
『捌』 谁知道分宜是在什么地方
地理
分宜位于赣中偏西,袁河中游,北纬27°33’~28°08’,东经114°29’~114°51’之间,县境南北长65公里,东西宽36公里。东邻新余市渝水区,南连吉安市安福县,西接宜春市袁州区,北毗宜春市上高县。县治分宜镇,距省会南昌178公里,距市治所在地新余26公里。
分宜属亚热带湿润性气候,雨量充沛,阳光充足,气候温和,无霜期长,土层肥厚,适宜于农作物生长。县境南为低山区,北部丘陵,袁河横贯中部,间以平原岗地。地势南部略高,中部较低平。最高峰为大岗山,该山界接分宜、安福、袁州三县(区),主峰海拔1091.8米,为县南屏障;东部分宜镇罗家山北面小溪边最低,海拔60米。最大河袁河,年平均流量82.1立方米/秒。2005年,年平均气温18.0度,全年降水量1434.7毫米,全年无霜期274天。
历史沿革
分宜古为吴、楚之地。后属袁州府宜春县。
宋雍熙元年(984年8月),析宜春之神龙、招贤、丰乐、化全、儒林、彰善、挺秀、文标、旌儒、清教10乡,立分宜县,仍属袁州。大中祥符元年(1008)全县计16798户,28492人。
元初,袁州隶属湖南行省,至元十九年(1282),袁州府升为袁州路,隶江西行省,分宜属袁州路。
明洪武二年(1369),改路为府。明、清两朝,分宜属袁州府。
中华民国成立(1912),废府留县,分宜直隶江西省。民国3年,全省分四道(豫章、赣南、浔阳、庐陵),分宜属庐陵道。民国15年,废道尹制,分宜直隶江西省。民国21年,江西省分为13个行政区,分宜属第8行政区。民国24年,江西省调整为8个行政区,分宜改属第2行政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江西初设9个专区,分宜属袁州专区。1952年,调整为6个专区,袁州专区与南昌专区合并,分宜属南昌专区。1958年,南昌专署迁宜春,改名为宜春专区(后称宜春地区),分宜属之。1983年7月,恢复新余市,分宜属新余市管辖。
经济
中国林科院亚热带研究中心就坐落在分宜县城。农业特色鲜明,是“中国夏布之乡”、全省第一个科技兴农示范县和优质稻发展重点县。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达20余种,其中煤炭1.1亿吨、钨13万吨、铁储量9084万吨。工业基础扎实,是全省30个重点工业调度县之一,占地2.66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规划科学、发展迅速,已成为各地客商投资的热土。全县现有规模以上企业78个,分宜发电厂拥有我国两个首台全部自主知识产权410T/H和200MW循环流化床发电机组,年发电量达15亿度,30万千瓦机组即将上马;分宜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新型旋窑水泥生产线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年产水泥165万吨,现正筹备新上一条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届时将年产熟料300万吨、水泥220万吨,成为我省最大的水泥(熟料)生产基地;分宜驱动桥有限公司为全国工程机械驱动桥三大生产基地之一;分宜煤矿电机厂为全国三大防爆电机生产厂家之一。2006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33亿元,财政总收入4.69亿元,连续两年被授予“全省综合经济发展先进县”。
人口
总人口30.98万。
全县共16个民族,其中汉族占99.9%;辖5乡5镇1场,127个村民委员会,1319个村民小组,8个城镇居民委员会(均不含钤阳管理处和东坑林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