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外国评价中国历史

外国评价中国历史

发布时间: 2021-08-01 23:44:25

A. 现代外国人(欧美国家)对古代中国的看法

外国人看中国历史和中国人研究自己的历史确实有很大不同。美国耶鲁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芮乐伟·韩森在《开放的帝国》中就向我们展示了学者眼里中国古代社会的面貌。

韩森精通中国古代历史,在她上高中的时候就接触到了中国历史。她当时为了记住太平天国洪秀全名字的拼音,曾揣着一张纸片不时地拿出来看。在韩森的书中,我们可以发现,传统的中国并非如我们以前所认为的是孤立、僵化的,而是开放和生机勃勃的。

书中一个很有意思的叙述,与宋同时存在的金虽然国祚短暂,但他们在中国历史上所取得的成就却具有关键意义。金世宗虽然禁汉姓汉服,采用多种措施维持女真文化,但后来女真人军队中汉人士兵数量甚至多过女真人。而南宋将领在公元1206年寄希望于中原汉人起兵抗金之时,汉族士大夫们却去教导女真人如何以汉法实行统治。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在哪里?韩森发现,中国人随船携带有6.3米长的航海图,图中绘有非洲和印度,并以罗盘指针度数标明两个目的地之间的航行方向。那些图中所标明的有些地名如“麻林地”即现在的肯尼亚的马林迪。因此韩森女士认为显然郑和船队是沿着更早的中国探险者所开辟的航线航行的。

芮乐伟·韩森告诉世界公元1600年以后,中国经济比欧洲更为发达。只是从公元1600年开始,中国的发展开始减退,中国的国力开始衰弱。《开放的帝国》一书到此戛然结束。也许对于西方人来说,中国的黄金时代也在那刻结束了。

B.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历史是什么样的

1、外国人的普遍观点:
(1)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历史,最让其羡慕的是中国历史延绵五千历史,没有中断过;
(2)中国历史,特别是古代史辉煌灿烂。如汉唐的丝绸之路、明朝郑和下西洋、四大发明、中国的瓷器、丝绸在外国人眼中都是值得羡慕的财产;
(3)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也是礼仪之邦。特别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文化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提出三纲五常。因此中华文化礼义廉耻盛行。特别是宋朝程朱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后礼仪思想进一步升华;
(4)羡慕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如:儒家思想,世界各地都有孔子学院,唐诗、宋词、元曲备受外国青睐,京剧、戏曲也受到外国人民欢迎。
2、批评反对新中国政策的国家:
(1)近代美国扶植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新中国的成立虽然标志着美国“扶蒋反共”政策的彻底失败,但是继续在政治上敌视、外交上孤立、经济上封锁新中国的政策。直到20世纪七十年代中美关系才开始出现一定转机。但是中美政见分歧仍然很大,特别是在对台湾问题上;
(2)部分国家与中国在南海问题上存在争议,这也就导致这些国家的人民对新中国不满态度的产生;
(3)日本,特别是日本右翼势力否认侵华历史,导致部分日本人民对中国采取不满态度。
3、赞扬新中国的国家及外国人民:
(1)得到中国的国际主义、人道主义的援助,如:非洲的许多国家及人民都与中国结下了深厚友谊。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时毛主席就兴奋的说“我们是被非洲兄弟国家抬入联合国的”。
(2)共同抗击殖民主义的侵略,结下的深厚友谊,如:朝鲜,由于共同抗击美国侵略,因此中国人民和朝鲜人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3)由于是社会主义国家,因此政见较为相似,友谊较为牢固。如:胡志明统治时期的越南、朝鲜等。

C. 外国名人评价中国的名言

马云名言:我们是教人钓鱼,而不是给人鱼。
比尔·盖茨名言:生活是不公平的,你要去适应它。
牛根生名言:有自信不一定会赢,但是,没有自信一定会输。既然相信自己,就要全力以赴。
政治人物名言:
周恩来名言: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遮掩错误就是躲避真理。
普京名言:人首先应当遵从的,不是别人的意见,而是自己的良心。
刘少奇名言:立大志,攀高峰。
科学家名言:
牛顿名言:如果说我所看的比笛卡尔更远一点,那是因为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
爱因斯坦名言:凡在小事上对真理持轻率态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可信任的。
艺术家名言:
贝多芬名言:成名的艺术家反为盛名所拘束,所以他们最早的作品往往是最好的。
尼采的名言:由感觉产生一切信任,一切坦然的心境,一切真理的证据。
作家名言:
鲁迅名言: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浪费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莎士比亚名言:人的一生是短的,但如果卑劣地过这短的一生,就太长了。
演艺名人名言:
王宝强名言:我管不住别人的嘴,我只管做好我自己。
王宝强名言:梦想之所以被称为梦想,就是在于它是要不断追逐的。
范伟的经典名言:摇一年拐一年,缘分啊!吃一堑长一智,谢谢啊!横批是:自学成才
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佚名
业精于勤,荒于戏。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佚名
不奋苦而求速效,只落得少日浮夸,老来窘隘而已。—郑板桥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缀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陶渊明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应该记住我们的事业,需要的是手而不是嘴。—童第周
埋头苦干是第一,发白才知智叟。呆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华罗庚
如果你颇有天赋,勤勉会使其更加完美;如果你能力平平,勤勉会补之不足。—雷诺兹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爱迪生
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它使你以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气;但实际上它所给你的是无聊,是倦怠,是消沉;它剥夺你对前途的希望,割断你和别人之间的友情,使你心胸日渐狭窄,对人生也越来越怀疑。—罗兰
情愿让日子过得忙迫,也不要让日子过得无聊。—罗兰
在日常生活中靠天才能做到的事情,靠勤奋同样能做到;靠天才不能做到的事情,靠勤奋也能做到。 —亨沃比彻
要摘取果子的人必须爬上树。—富勒
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卡莱尔
世间没有一种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可以不经过艰苦辛勤劳动而能够得到的。—爱迪生
富人如果把金钱放在你手中,你不要对这点恩惠太看重;因为圣人曾经这样教诲:勤劳远比黄金可贵。—萨迪
要工作,要勤劳,劳作是最可靠的财富。—拉封丹
在所有的过错中,我们最易于原谅的就是懒散。—拉罗什富科
勤劳的人会有各种幸运,懒惰的人则只有一种不幸。—芬兰谚
勤奋是一条神奇的线,用它可以串起无数知识的珍珠。—佚名
莫要由于侥幸取得一次收获,便否认踏实苦干是成就的基础。—佚名
拼搏的汗水放射着事业的光芒,奋斗的年华里洋溢着人生的欢乐。—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 萧楚女
人生的价值,即以其人对于当代所做的工作为尺度。 —— 徐玮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
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 列夫·托尔斯泰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 列夫·托尔斯泰
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 —— 车尔尼雪夫斯基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 爱因斯坦
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 爱因斯坦
芸芸众生,孰不爱生?爱生之极,进而爱群。 —— 秋瑾
在所有的批评家中,最伟大的、最正确的、最天才的是时间。——别林斯基

D. 国外教科书对中国历史的评价如何

美国历史教科书还关注中国文学的发展脉络。它称公元前500年左右编辑成册的《诗经》是当时最伟大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书上翻译了《诗经》的第100首(丈夫外出打仗)、122首、124首和127首(士兵思乡)。对于中国古典文学的鼎盛时代,书中翻译了唐朝诗人李白的诗歌《静夜思》和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醉花阴》中的一段。课本还十分注重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评论历史事件的同时也会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来分析历史人物在历史潮流中的作用,以唐明皇的“开元盛世”为参照,让学生思考究竟是“英雄造时世”,还是“时世造英雄”的辩证问题。再比如说,书中讲孔子认为教育应该教人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同时又向学生提问 “你认为今天的老师应不应该教这些,为什么?”一位在美国高中读书的中国留学生说:在美国上历史课和中国不同的是,老师会把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讲给学生听,然后鼓励同学们讨论,通常不会主观对此事件定性。即使对于二战这样的重要历史事件,也由学生自己来评价历史责任。

E. 在哪能看到,外国人对中国历史的看法

十六十七世纪的时候,有一位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回国以后,他把中国的历史带回了西方,西方人感叹,在中国已经创造辉煌文明的时候,我们的祖先还在树上摘果子吃呢。。。这是我在一部纪录片上看到的一段外国人对中国历史的看法。我还有个美国朋友,长期在中国大学里面做志愿者,教授哲学,有一次吃饭他跟我说,他不明白为什么现在的中国年轻人不去研究孔孟庄,这些都是世界文明的精华! 另外,世界各国都有很多历史学家对中国各个朝代进行研究,至于他们的看法,你可以网上搜搜看。
希望以上对你有帮助!我的观点是,外国人如何评价中国历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自己不能忘记我们的辉煌历史。中国汉唐时期,分别把匈奴和突厥打到了西方,改变了整个欧洲的历史,这些东西老外学者都很清楚的,因此,我们理应对自己的历史自信!

F. 外国人怎么评价中国这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呢

早期非常优秀,非常有侵略性,唐朝是高峰,安史之乱是转折点。之后走下坡版路。到了蒙古统治权中国,中国第一次亡国。明朝是一次复兴,满清是第二此亡国。在满清统治中国时期,基本摧毁了中华文明,把中国人改造为标准奴才。中华民国是一次没有成功的复兴。

G. 外国人眼中的古代中国怎么样

英国大使马戛尔尼回程路上写的「纪事」中写到:明末的反清并不是民族斗争,不是什麽捍卫明朝一姓私利的斗争,而是文明与野蛮的斗争,进步与落后,是关系到中国后来几百年命运的一场斗争。在这场斗争中那些坚定反抗满清侵略,为此流尽最后一滴鲜血的英雄,他们的每个人的名字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在心,他们不仅是中国的英雄,同样也是世界的英雄,他们捍卫的不仅是中国的利益,同样也是整个世界文明进步的利益,他们虽然最后失败了,但是如果因此相信满清的谎言来污蔑他们,那只能说是丧尽天良的行为......中国自满洲鞑靼占领以来,至少在过去一百五十年里没有进步,或者更确切的说反而倒退了......过去的一个半世纪也没有把乾隆变成一个中国人.......我不可能不注意到:只要有人拿汉人说笑话,那些年轻的鞑靼王子就会兴高采烈。在取笑女人裹脚时,他们拍手叫好;但听到把鞑靼妇女的木底鞋比作汉人的帆船时,他们就恼火......地位最低的鞑靼人,在服从汉族官员时也会表现得十分勉强......圆明园内年轻的王子们谈到汉人时总报以一种极大的蔑视。一位王子见我想学汉文,就竭力使我相信鞑靼语比这要高尚得多......我们的许多书里都把汉族和鞑靼族混淆了......自从满洲鞑靼征服以来,至少在过去150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在最为卑鄙的暴政之下,生活在恐惧之中......
-------------------------------------------------停滞的帝国

1.“我也毫不怀疑,这就是被称为丝绸之国的国度,因为在远东除了中国外没有任何地方那么富产丝绸,以至不仅那个国度的居民无论贫富都穿丝着绸。而且还大量出口到世界最遥远的地方。葡萄牙人最乐于装船的大宗商品莫过于中国丝绸了,……住在菲律宾的西班牙人也把中国丝绸装上他们的商船,出口到新西班牙和世界的其他地方。”

2.“我自己亲眼看到即使皇上也不敢更改这次公开调查的审查官们所做的决定……(这)是因为所涉及的被判决的人得名单刊为单行本发行全国。”

3.“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从前面所述应该已经很明显,而且下面还要说的更清楚,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

4.“他们(引者注:指明代都察院所属的十三道监察御史)在某些方面相当于我们要称之为公众良心的保卫者的人,……即使是最高的官员,即使涉及皇上本人或皇族,他们也直言无忌,……他们如此恪尽职守,真使外国人惊奇,并且使模仿的好榜样。无论皇上还是大臣都逃不过他们的勇敢和直率,甚至有时他们触怒了皇上到了皇上对他们震怒的地步,他们也不停止进谏和批评,直到对他们猛烈加以抨击的恶行采取某种补救的措施为止。”

5.“事实上,当冤情特别严重的时候,他们控诉的就一定很尖锐刺骨,即使设涉及皇上和朝廷也刚直不阿。……所有这些呈送给皇上的书面文件和对他们的答复,都要复制很多份,这样在朝廷发生的事情就迅速传递到全国每个角落。这种文件编辑成书,如果内容被认为值得留给后代,就载入本朝的编年史。

几年前,当今皇上想册立他的次子而不是长子为储君,因为这个幼子受到他和皇后的宠爱,这一更易违反了国法,皇上收到了大量指责他的陈情书,……最后皇上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在大臣们以集体辞职为威胁的条件下,不得不表示在立储这件事情上改变了主意。”

6.“我相信这个民族是太爱好戏曲表演了。…这个国家有极大数目的年轻人从事这种活动。…毫无疑问这是这个帝国的一大祸害,为患之烈甚至难于找到任何另一种活动比它更加是罪恶的渊薮了。”

7.“毫无疑问,(中国人)在涉及上座的荣誉以及应遵守什么确切的规则等礼节方面,他们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8.“整个国家最普遍的一种迷信莫过于认定某几天和某几个钟头是好或坏,是好运气或坏运气,哪些时日要做或不做某些事。…这种骗局在他们中间弄得像煞有介事,因而皇家的占星术家每年要编撰两本黄历,由官方公开发行。”

“人民当中普遍都有一种手写的户籍册,里边包括按街、按户记载城中每一家的情况,算命的把户籍册抄写下来或者廉价买来,然后像外乡人一样进城,把人们的家中情况一一讲出来。他们先讲以前发生的事,然后就预卜将来会发生什么事,说完之后扬长而去…”

9. “(在中国)根据这一教派(佛教)的学说,肉类以及任何活物都不准吃,但是很少有信徒遵守这条戒律。违反教规以及其他错误,可以很容易用施舍来弥补,而且更有甚者,只要祷告就可以拯救任何灵魂免于永世沉沦。”


10.“(朝廷的)大臣们作威作福到了这种程度,以致简直没有一个人可以说自己的财产是安全的,人人都整天提心吊胆,唯恐受到诬告而被剥夺他所拥有的一切。正如这里的人们十分迷信,所以他们也不大关心什么真理,行事总是十分谨慎,难得信任任何人。”

11.“号称皇家血统的人都由公费供养。目前据估计这类人约在六万以上,而且由于他们在不断增长,所以不难想象他们构成多么大的公众负担。由于他们不担任一切公职和行政,他们变成了一个无所事事的阶级,耽于逸乐的生活而且蛮横。”
---------------------------
《利玛窦中国札记》,注意利玛窦的身份是基督徒。

H. 外国名人对中国的评价

中国是一个多病的、沉睡的巨人,但是当他醒来时,全世界都会震动。
——【法国】拿破仑

中国人都是发明家,他们比法国人还要文明、开化很多:中国人发明火药的时候,法国还在用棍棒厮杀;中国人发明印刷术的时候,法国人却还不识字。
——【法国】巴尔扎克

中国的历史告诉我们,世界该是多么辽阔而变化无穷,无论是我们的前人,还是我们自己,都没有彻底了解它。
——【法国】米凯莱·戴·蒙泰涅

中国这个巨人。早晚会重新站起来屹立于世界。
——【法国】罗曼·罗兰

中国的历史是独特的,其它国家来而复去,其它帝国由兴而亡,但是中国能够长期持续下去,中国是永世长存的。
——【美国】尼克松

I. 外国人怎样看待古代中国

遥远、神秘、古老、东方,这几个词至今仍是绝大多数没有来过中国的老外对中国的印象,朦朦胧胧、模模糊糊。这就难怪,许多老外一到中国就如坠云雾,分不清东南西北了。

搞不懂中国人说的话

众所周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两套话语系统:一套是用于公众场合的,一套是私下说话时使用的。不管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百姓,一在公开场合说话,就会比较多地加入一些套话、空话,甚至大话、假话。这四种话,我们自己很受用,可是外国人一听就犯迷糊。
外国人只注意到北京上海的发达和繁荣,却不知道中西部农村的贫穷和落后。

外国人只注意到中国宾馆大堂的气派,却不知道许多小学生连课桌都没有。

外国人只注意到中国游客超强的购买力,却不知道中国游客由于出国机会很少,四姑六姨都托买东西,花掉的不仅仅是自己多年的积蓄,而且还有其他人的多年积蓄。

外国人只注意到中美之间的贸易顺差,却不知道我们的一飞机服装换不回一架飞机。

外国人只注意到到处是中国制造,却不知道很少有中国创造。

外国人只注意到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却不知道我们的首都都已经被重度污染了。

外国人只注意到各地政府大楼、广场的气派,却不知道后面的民房快要倒塌。

外国人只注意到我们请他客时餐桌上的菜总是多得吃不掉,却不知道那是公款吃喝。

热点内容
漫画题师德 发布:2025-07-09 23:54:29 浏览:211
使某人做某事的英语 发布:2025-07-09 23:36:43 浏览:82
视频直播哪个好 发布:2025-07-09 22:55:16 浏览:851
生物科幻 发布:2025-07-09 22:20:43 浏览:133
英语在线翻译中文 发布:2025-07-09 20:39:43 浏览:738
历史课前演讲 发布:2025-07-09 20:27:46 浏览:635
三年级数学同步 发布:2025-07-09 20:04:31 浏览:338
高考全国卷化学 发布:2025-07-09 19:48:29 浏览:845
如何查看聊天记录 发布:2025-07-09 19:15:55 浏览:807
化学元素族 发布:2025-07-09 17:19:25 浏览: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