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上海历史地图集

上海历史地图集

发布时间: 2021-08-14 13:39:27

Ⅰ 秦始皇 地图

中国,世界,战争历史地图集(1200p)

《世界历史地图》(22p)民国时期的
http://photo.163.com/photos/he3hai/23420878/#p37

《中国历史地图集》谭其骧 (304p)
中国历史地图史上的空前巨著。全图集八册,二十个图组,共有图304幅(不另占篇幅的插图不计在内),549页;每一幅图上所画出的城邑山川,或数百,或上千,全图集所收地名约计七万左右。历时将近三十年之久,人员逾百。
http://photo.163.com/photos/he3hai/23420878/#p6

《中国历史地图》(24p)建国初期 顾颉刚 编 谭其骧 校对的
http://photo.163.com/photos/he3hai/23420878/#p25

《俄文版中国历史地图》(历代)
http://photo.163.com/photos/he3hai/9821942/#p13

《中国历史地图》(民国版)(历代)
http://photo.163.com/photos/he3hai/9821942/#p15

《中国历史地图》(教育出版社)(历代)
http://photo.163.com/photos/he3hai/9821942/#p16

《中共战争史地图》1927-49(22p)
http://photo.163.com/photos/he3hai/23420878/#p30

《朝鲜战争地图》(62p)
http://photo.163.com/photos/he3hai/23420878/#p33

《欧洲中世纪地图》(13)
http://photo.163.com/photos/he3hai/23420878/#p39

《欧洲历史地图》(历代)(10图)
公元元年,300年,500年,800年 ,1000年 ,1200年 ,1400年 ,1600年 ,1800年 ,2000年
http://photo.163.com/photos/he3hai/9821942/#p11

《世界历史地图》(74)
http://photo.163.com/photos/he3hai/23420878/#p45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变迁》(22)
http://photo.163.com/photos/he3hai/23420878/#p40

《俄罗斯历史地图 1100年疆界的变化》(35)
http://photo.163.com/photos/he3hai/23420878/#p43

《二战苏德战争地图》(131)
http://photo.163.com/photos/he3hai/23420878/#p50

《美国的扩张》(30)
http://photo.163.com/photos/he3hai/23420878/#p41

《亚洲历史地图》(教育出版社)(历代)
http://photo.163.com/photos/he3hai/9821942/#p14

《亚洲历史地图》(西洋版)(历代)
http://photo.163.com/photos/he3hai/9821942/#p23

《佛教的传播》
http://photo.163.com/photos/he3hai/9821942/#p6

History and Commercial Atlas of China
《中国历史地图册》
http://photo.163.com/photos/he3hai/9821942/#p54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35
by Albert Herrmann, Ph.D.
Physical Geography with the Boundaries of Ancient China 古代中国地理与边界
Prehistoric Sites in China 中国的史前文明
The Beginnings of Ancient China, 1900-1300 B.C. 古代中国的开始,公元前1900-1300
China at the End of the Shang or Yin Dynasty. ca.1110 B.C. (Inset-The Geography of the Yu-kung according to the Confucian Tradition) 殷商末年的中国,约公元前1110
Original Centre of Ancient China 古代中国发详地区
The Chou Dynasty, 11th-9th Centuries B.C. 周朝,公元前11-19世纪
Chun-ch'iu Period, 722-482 B.C. (Insets-The Nine Provinces-The Home of Confucius) 春秋时期,公元前722-482(放大图-九州-儒家文化的发源)
The Contending States-Boundaries of 350 B.C. 战国时代-公元前350年的边界
The Hsiung-nu or Huns in Central Asia, 176 and 128-36 B.C. 中亚的匈奴及匈人,公元前176年和公元前128-36
The Ts'in Dynasty, 255-206 B.C. 秦朝,公元前255-206
Economic Development under the Earlier Han Dynasty, ca. 100 B.C. 汉朝早期的经济发展,约公元前100年
Lo-yang and Ch'ang-an, Ancient and Modern 洛阳、长安的古代与现代
China under the Earlier and Later Han Dynasties, 206 B.C.-220 A.D. 汉朝早期及晚期的中国 公元前206-公元220
China in Central Asia, 114 B.C.-127 A.D. (Inset-Ancient Frontier Line near Tun-huang) 中亚地区的中国,公元前114-公元127(放大图-靠近敦煌的古代前线)
The Three Kingdoms, 220-265/280 A.D. 三国,公元220-265/280
Asia, ca. 610 A.D. 亚洲,约公元610年
The Western Tsin Dynasty, 265-316 A.D. (Insets-The Western Region-The Ruins of Lou-lan) 东晋,公元265-316(放大图-西域-楼兰遗址)
The Sixteen States and the Empire of ther Eastern Tsin Dynasty, 317-420 A.D. 十六国和东晋帝国,公元317-420
Eastern, Central and Southern Asia, ca. 440 A.D. 东中南亚,约公元440年
The Southern Ch'i and the Northern Wei Dynasties-Boundaries of 500 A.D. 南齐和北魏-公元500年的边界
The Divisions of China, 535-560 A.D. 中国的分裂,公元535-560
Asia, ca. 610 A.D. 亚洲,约公元610年
The Sui Dynasty, 581-618 A.D. 隋朝,公元581-618
China in Central Asia, 660 A.D. (Inset-The Ruins of Kucha) 中亚的中国,公元660(放大图-高昌遗址)
Asia, ca. 750 A.D. 亚洲,约公元750年
The T'ang Dynasty, 618-906 A.D.-Boundaries of 700 A.D. 唐朝,公元618-906-公元700年的边界
The Five Dynasties, 907-960 A.D. 五代,公元907-960
The Sung, Liao and Chin Dynasties, 960-1280 A.D. (Inset-The Delta of the Yangtse) 宋、辽、金,公元960-1280(插入图-长江三角洲)
Manchuria and Mongolia under the Liao (Kitan) Dynasty, 937-1125 A.D. 辽(契丹)统治下的满洲和蒙古,公元937-1125
Foreign Religions in Central Asia and China up to the 14th Century A.D. 十四世纪以前中国和中亚的外来宗教
Eastern, Central and Southern Asia, 1141 A.D. (Inset-The Ruins near Turfan-The Ruins of Hui-ning) 东中南亚,公元1141年(放大图-吐鲁番附近的遗址-金国首都上京会宁府遗址,位于黑龙江阿城附近)
K'ai-feng and Hang-chou, Ancient and Modern 古代和现代的开封、杭州
Beginnings of the Mongol Empire-Boundaries of 1234 A.D. 蒙古帝国的开始,公元1234年的边界
Asia under the Mongols, 1290 A.D. (Inset-The Ruins of Karakorum-The Ruins of Shang-tu) 蒙古统治下的中国,公元1290年(放大图-首都喀拉和林遗址-上都遗址)
The Yuan (Mongol) Dynasty, 1280-1368 A.D. 元(蒙古)朝,公元1280-1368
Europe in search of new Routes to India and China, 1486-1616 A.D. (Inset-Toscanelli's Map, 1474 A.D.) 欧洲对于通往印度及中国新路线的搜索,公元1486-1616(放大图,Toscanelli的地图,公元1474年)
Asia ring the Ming Dynasty-Boundaries of 1415 A.D. (Inset-The Northwestern Frontier of China) 明朝的亚洲-公元1415年的边界(放大图-中国东北前线)
The Ming Dynasty, 1368-1644 A.D.-Boundaries of 1580 A.D. 明朝,公元1368-1644年-公元1580年的边界
Peking and Nanking, Ancient and Modern 古代及现代的北京、南京
Eastern, Central and Southern Asia, 1760 A.D. (Inset-The Summer Residence of Jehol) 东中南亚,公元1760年(放大图-热河避暑山庄)
Chinese Turkistan, 1820 A.D. 中国吐厥斯坦,公元1820年
The Manchu Empire and the European Powers, 1644-1912 A.D. 满洲帝国及欧洲列强,公元1644-1912
The Ch'ing (Manchu) Dynasty-Boundaries of 1900 A.D. 清(满洲)朝-公元1900年的边界
Peiping-Tientsin, Kuan-tung, Wei-hai-wei, Kiaochou, Shanghai, Kuang-Chou-wang, Canton-Macao-Hongkong 北京-天津,关东,威海卫,胶洲,上海,广州湾,广东-澳门-香港
Wu-han, Tientsin, Nanking-Shanghai, the Plain of Ch'eng-tu, Canton or Fan-yu 武汉,天津,南京-上海,成都平原,广东或番禹
The Chinese Republic with Tibet and Mongolia-Political, Racial, and Linguistic (Inset-The Modern Subdivisions of the Mongol Republic) 包括吐蕃和蒙古的中国民国政治,种族及语言(放大图-现代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分裂)
Modern Northwest China-Political 现代中国东北政治
Modern Chinese Turkistan (Hsin-chiang)-Political and Economic 现代中国吐厥斯坦(新疆)-政治和经济
Modern Northeastern China-Political 现代中国东北政治
Modern Manchuria-Political (Inset-Mukden) 现代满洲-政治(放大图-沈阳)
Modern Manchuria and Mongolia-Economic (Inset-Foreign Trade of Manchuria for 1930) 现代满洲和蒙古经济(放大图-1930年对外贸易)
Modern Southeastern China-Political (Inset-Hai-nan) 现代东南亚政治(放大图-海南)
Modern Tibet (Hsi-K'ang and Hsi-tsang)-Political and Economic (Inset-Lhasa) 现代吐蕃(西康和西藏)-政治和经济(放大图-拉萨)
Modern Southwestern China-Political 现代中国西南政治
Modern China-Agriculture and Live Stock 现代中国农业和畜牧业
Modern China-Minerals and Mining 现代中国矿业和采矿
Modern China-Instries 现代中国工业
Modern China-Traffic and Communications (Inset-Foreign Trade of China proper) 现代中国-交通和通讯(放大图-中国本土的对外贸易)
Chinese abroad, ca. 1930 A.D. 海外中国人,约公元1930年

Ⅱ 有朋友知道这些李氏朝鲜地图出自哪本地图集吗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对外侵略的道路,与之一水相隔的朝鲜首被其难。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后中朝宗藩关系结束,日本毫无忌惮地入侵朝鲜。1904年日俄战争后日本将朝鲜降为其保护国,1910年则进而吞并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败亡,朝鲜亡国36年。

在这段血雨腥风的日子里,一般朝鲜民众所遭受的苦难自不堪言,即使是朝鲜李氏王室,其遭遇之悲惨,也令人不忍卒读而掩卷。如今,这个古老的家族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如果我们花些时间拂去历史尘埃,追寻一下这个家族的成员们亡国前后的人生经历,也许会感悟到比怀古者几声唏嘘更多的东西。

高宗李熙:战栗中度日的国王

朝鲜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朝鲜朝(因王族姓李,故俗称李朝)于1392年建立,到1910年被日本吞并时止,传王27代,有国519年。也许是“汉阳地脉”已尽,李朝晚期同我国清末爱新觉罗氏一样,王室虚弱到连儿子也生不出的地步。

1863年32岁的哲宗突然死去,仍无后,正当金氏戚族集团为接班人问题动脑筋时,一直与之处于争权状态的丰壤赵氏戚族势力抢先把传国玉玺抢到手,同王族旁支兴宣君李昰应合谋,把兴宣君的次子12岁的李熙扶上王位,这便是李朝第26代王高宗。

为了确保权位,防止戚族再次弄权,在高宗15岁时,大院君有意为他选了一位出身于败落家庭、家族人丁稀疏的闵氏女为妃。不意这位闵妃却非同小可,其城府与心计一点也不亚于大院君。她很快便组织一支政治力量同乃翁展开角逐,大院君的十年政权最后竟被这位23岁的小女子闵妃颠覆了。

就在朝鲜王室内翁媳之间展开恶斗的时候,外部的世界正经历着一场历史性大变局。在这个背景下,朝鲜开始从“隐遁亡国”变为大国势力的接合部和撞击点。1868年日本实现明治维新。1875年日本势力登陆朝鲜,中国作为宗主国在朝鲜同日本进行了20年的激烈对抗,最终败北。从此,朝鲜兵连祸接、国无宁日,朝鲜王室也如同风前残烛,开始了胆战心惊的岁月。

1882年7月,朝鲜发生军士哗变,乱军进攻王宫,数大臣被杀,掌握国家实权的闵妃化装逃往京外。动乱中高宗国王惊慌失措,后来还是闵妃依制呼请宗主国出兵靖难,清政府派吴长庆带兵入朝,这才平息了兵乱。但日本以动乱中有日本人被杀为由亦派军队入朝。从此朝鲜的一切动乱和流血事件中,日本人便成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1883年法国用武力把中国的另一藩属越南变为其“保护国”,中国不得不用兵南方。日本趁机在朝鲜策划“开化党”发动政变。1884年12月4日夜,政变发难,日本驻朝公使率日军包围朝鲜王宫,政变分子进入王宫挟持高宗国王。闻变赶来晋见国王或被政变分子矫命召来的六重臣被惨杀于王宫,高宗被这一空前变局吓得连话都说不出。政变分子随即宣布成立新政府。大臣沈相熏、金允植等设法同高宗和闵妃取得联系后向驻朝清军哭诉事件经过,恳请救援。袁世凯率清军同包围王宫的日军展开激战。政变势力溃逃时欲劫高宗国王去仁川,高宗决不出京,后赴袁世凯兵营避难。日本公使及其随从伙同政变分子后经仁川逃往日本。

1894年2月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6月清政府再次应朝吁请遣军助剿,不久起义军与官方达成协议和平解决。但日本却不请自来强行派兵进入汉城,并自行拟定“改革方案”令朝鲜政府执行,同时要朝鲜“逐华兵,废华约”,被拒后日本人决定采取“断然处置”。7月23日拂晓,千余名日军突然包围景福宫,翻越宫墙,一路斩杀,直扑高宗国王居住的缉敬堂。高宗面对持刀日人战栗不止。这时日本公使大鸟挥舞着日本刀厉声叫道:“非国太公无从主今日事。”他说的“国太公”就是的指大院君。因为另一队日本兵此时已把大院君从其云岘宫居所的床上拖了来,日本人想把他推向前台组织亲日政府,取代闵妃集团。高宗国王刀架在脖子上,不得不听从日本人的安排。就这样,闵妃势力被排除殆尽,日本人控制的朝鲜新政府成立,高宗被强迫下“罪己诏”承认“失政”。日本公使大鸟担当起权力比高宗国王和朝鲜政府还大的“顾问”。在这一变乱过程中,日本兵除去开枪开炮杀人以外,还大肆掠夺王宫。

如果说王宫五百年来积聚的珍宝被抢掠一空使高宗国王惊恐和痛心的话, 一年以后闵妃被惨杀事件,则使他魂飞魄散。

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并战胜中国后,迫使中国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结束中朝宗藩关系,承认朝鲜“独立”。此时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败北的俄国开始向东扩张,进入朝鲜,于是日俄之间在朝鲜展开角逐,日本扶植的朝鲜亲日政府垮台。闵妃集团看到俄国能联合德、法逼迫日本把辽东半岛归还中国,便欲结交俄国以抗拒日本,于是日本便对闵妃动了杀机。

1895年1月,日本任命纠纠武夫三浦梧楼为驻朝公使。他到任后立即着手策划杀人计划。这年10月8日拂晓3时,百余名日本浪人、军人突然对朝鲜王宫卫队发动袭击,冲进王宫,逢人便砍。闵妃即在暴乱中被杀。此事史称“乙未事变”。目睹王妃大臣被惨杀、王宫被抢劫,高宗只有惊恐战栗,别无他法。

最使高宗感受侮辱的是发布“断发令”一事。日本出于吞并朝鲜的长远计划,在杀掉闵妃之后,便强迫朝鲜人民改变习俗,易服断发。原来,以儒学为国教的朝鲜习俗,强调“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对蓄发一事极为重视,所谓“养发存髻”乃民族的传统。特别是在日本势力侵入朝鲜以后,“断发”和洋服便成了投靠日本的一种标记,朝鲜人对之十分反感。但是,为了促进朝鲜“日本化”,1895年12月30日,日本驻朝公使公然令日本兵包围王宫,架好大炮,然后武力逼迫高宗下达“断发令”,并要求国王“率先断发”。高宗愤恨不已,但又不敢反抗,便以闵妃葬仪在即为由请求延缓几天,日本公使不允。包围王宫的日本军队高声叫喊“留发不留头”,高宗无奈,只好向站在一边的亲日大臣郑秉夏低下了头,郑便乘势揪起高宗的头发一刀剪下。同日,世子也被剪了发。

备受惊吓和侮辱的高宗感到王宫实在呆不下去了。这时,俄国人便乘机活动,诱使国王于1896年2月21日潜逃出宫,到了俄国驻朝公使馆,从而成了俄国手中的一张牌。此即所谓高宗“俄馆播迁”。俄国人禁止朝鲜大臣接近国王,一切事情均由来自海参崴的俄语译员金鸿睦和亲俄派首领李范晋办理。新组成的朝鲜政府当然是清一色的亲俄派。俄国人挟持国王,引起朝鲜人民的愤怒,朝鲜人士呼请国王摆脱俄人掌握,甚至出现武力劫持国王的动向。这样,高宗才于翌年2月20日返回王宫。但此后又发生“茶毒事件”。1898年9月12日高宗诞辰这天,他同太子一起在宫中接见大臣。这时,宫人奉上咖啡茶,高宗感到茶味怪异未喝,太子接过杯子略饮少许,便突然昏厥在地。高宗大惊,急命侍医抢救。最后判明,茶中已被放置毒品。高宗惊怒不已,便把膳房厨师金钟浩和大膳头孔洪植下狱待审,谁知当天晚上这两个家伙便被杀人灭口。事后查明,所有这一切都是俄语译员金鸿睦策划的,背后有俄国公使馆操纵。因证据确凿,金鸿睦终于被砍头。

高宗此人虽然懦弱,但仍不失为一个爱国的朝鲜人。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日本击败俄国,将之赶出朝鲜,朝鲜遂为日本独占。1905年11月,日本强迫朝鲜政府签订《乙巳保护条约》,将朝鲜降为日本“保护国”,日本在朝鲜设立“统监府”。高宗为自己的国家命运痛心疾首。1907年6月,高宗趁第二次“万国和平会议”在荷兰海牙举行之机,派李相卨、李隽、李玮钟三人为密使前往海牙,向西方陈述朝鲜悲惨处境、呼请西方列强干预。三密使到达海牙后立即向大会出示高宗国王委任状,要求以朝鲜全权代表名义与会。他们声明,《乙巳保护条约》是在日本武力逼迫下签订的,并未得到国王批准,此约理当无效,要求大会将此列为议题。

但朝鲜的呼请并未得到列强理睬,他们按照日本与会代表的要求拒绝密使与会。为此三密使悲愤至极,李隽暴逝于海牙,长眠异邦。

高宗此举使日本统监伊藤博文暴跳不止,他决心赶高宗下台。在日本人和亲日分子李完用交相逼迫下,高宗无奈地于1907年7月18日宣布让位于太子。7月22日,在日本军队机枪大炮包围下,高宗在庆云宫(即今德寿宫)举行让位仪式。此后,高宗隐居德寿宫,称号被改为“李太王”。

后来其子李垠被日本作为人质带往东京,第一次回国时曾去拜见父王。高宗默然地给他写了一个“忍”字,意强盗夺国,无力反抗,只能咬碎牙齿咽下肚去,以待时机。高宗的确默忍了十多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战胜国在巴黎举行和会。他认为时机难得,决定再次派密使前往。但此时高宗处境已非昔比,日本人严格控制他的费用开支,并在其身边广布密探监视其动静。高宗无奈,便指示其最信任的侍从金磺镇去想办法。不意日本人已嗅到异味,便把金磺镇抓起来严刑拷问。金虽然誓死严守机密,但他还是被日本逐出德寿宫,高宗第二次密使计划夭折。

日本人决定除去高宗。他们利诱和挟迫兼施,令一位安姓宫廷医生寻机投毒。1919年1月20日夜,高宗在吃过一种甜点后突然腹疼难忍,不久后便不治身亡。入殓时人们见到他全身异常,全然中毒景象。

日本人的暴行激起朝鲜民众极大愤怒,人们纷纷走上街头举行反日示威。3月1日高宗葬礼这天,愤怒的洪流终于演变成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日斗争大起义,成为朝鲜近代史上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

高宗被毒杀这年67岁。他被葬于京畿道杨州郡金谷里洪陵。

纯宗李坧:“无辜”的亡国之君

1907年海牙密使事件后高宗被迫退位,其子李坧被扶上王位,是为纯宗。他是李氏王朝第27代王,也是朝鲜历史上最后一位国王。

李坧, 1874年2月8日生,其母闵妃。他一降生便被卷入血腥政治漩涡中,这似乎预示着他的一生。其父高宗15岁时大婚,王妃即长其一岁的闵妃。但高宗对闵妃敬而远之,而迷恋另一女人李尚宫,使李尚宫于1868年4月首先生子。王宫中素有母以子贵的传统,闵妃深感不安。1871年闵妃得一子,但在服用大院君送来的山参后即告夭折,从此闵妃与大院君结怨,并展开激烈的争权倾轧,最后大院君被以高宗亲政为名赶下台,闵妃掌握实权。这是1873年的事,闵妃时年23岁。翌年,闵妃又得一子,即李坧。

闵妃为了使李坧被册封为储君,排除长其6岁的李尚宫之子完和君被册封的可能,费尽了心机。按当时定制,朝鲜册封世子必须得宗主国中国皇帝恩旨,于是闵妃派重臣赴北京运动李鸿章等清廷重臣,用时一年多,糜费百万金,终于达到目的。这是1875年的事,李坧2岁。就在这年发生了日本军舰“云扬号”入侵朝鲜事件,朝鲜国门被轰开,这似乎又是一种凶谶。

李坧21岁时,生母闵妃被日本暴徒残杀。一连数月他都难以从这一惨变中清醒过来,他的眼前总是重复那一血腥画面,以至于经常毫无缘由地像孩子一样大哭起来,并不停地呼喊着妈妈。每逢此时,身边的宫女侍从无不泪流满面。从此他性情大变。

1896年2月,饱受日本欺侮的高宗躲入俄国驻朝公使馆,22岁的李坧作为世子随行。在俄馆一年的时间里,他目睹了朝鲜亲日派、亲俄派两股势力和你死我活的角斗,各派大臣像走马灯似地“你方唱罢我登场”。此时的李坧虽然寡言少语,对政务鲜有介入,但他的地位和身份决定了他极难摆脱政治阴谋和伤害。就在高宗还宫后不久发生“茶毒事件”,李坧被亲俄分子金鸿睦毒杀倒地。虽经大力抢救活了过来,但在中毒倒地时摔断了两颗门牙,并且毒药永久地损害了他的脑神经和身体,以至于他一生身体虚弱,而且不能生育。因此,在他即位后只好把弟弟英亲王李垠立为王世子。

1897年10月,高宗宣布改国号为“大韩帝国”并即皇帝位,李坧也从王世子升格为皇太子。1905年11月,日本强迫朝鲜签订“乙巳保护条约”。国家的沦落,对李坧来说又是一个极大的刺激。

1907年6月海牙密使事件后,日本统监伊藤博文与韩奸李完用等压高宗国王退位,高宗无奈于7月18日颁布诏书,宣布令“皇太子”李坧摄政。但是,日本统监府执意篡改诏书,将“摄政”说成是让位,结果李坧稀里糊涂,连自己也搞不清自己到底是摄政还是皇帝。不过以后在这个天大的差异面前李坧并没有遇到难题,反正日本人只是把他当成傀儡,任何具有实质性的事都不会让他去做,他只是深居王宫空有其名而已。

李坧即位后第六天,即1907年7月24日,日本将《日韩协约》强加于朝鲜,协约规定日本统监在朝鲜握有至上权力,在他指导下对朝鲜官制进行改革,规定每位朝鲜官员身边必须安插一位日本人次官,实行“次官政治”。这样,一年多以后,到1909年1月,在朝鲜各级政府重要职位的日本人就达2480人。这时,被驾空的便不仅仅是昌德宫的李坧,还有各级朝鲜官员。

朝鲜王国军队一直是日本的心病。伊藤博文决心彻底解决之。1907年8月,他以“军制刷新”为名,正式宣布解散朝鲜军队(其实,在日本种种借口裁撤下,此时朝鲜军队仅有9000人)。这样朝鲜便成为一个没有军队的国家。对此,李坧毫无办法。

1910年5月,日本任命其陆军大臣寺内正毅为新任日本统监。他办的第一件事是调两个师日本兵驻扎朝鲜,并成立由22000名日本人组成的宪兵队,把朝鲜置于严密的军警控制之下。寺内正毅此举是执行日本政府早在1909年7月就已正式决定的一项大计划,即在“适宜时机”正式吞并朝鲜。

1910年8月,日本认为时机“适宜”了。16日,寺内正毅召亲日分子李完用、赵重应到其办公室,讨论“日韩合并”具体方案。其实用不着讨论,李完用从寺内手里接过这个方案即可。两天后,李完用作为朝鲜总理大臣向自己的政府提交了这份结束政府生命的方案。为了使事情看上去更具合法性,22日举行了有纯宗李坧参加的“御前会议”。当然,这种会议也是有会无议,日本人定下的条文是不能修改的。因此,一份名叫“韩日合并条约”的亡国文件“顺利通过”。

李完用签署这个亡国条约后于23日通知有关外国,但由于害怕激起民变,一周以后即8月29日才正式公布,即时生效。

这样,由李成桂建立的朝鲜王朝,在有国519年,传王27代以后宣告终结,王朝与国家同时灭亡。纯宗李坧,这个懦弱而多灾多难的国王,多少有点无辜地被永远地钉在了亡国之君的牌位上。

亡国之后,李坧和他的家族,以及在这次空前的卖国行为中出过力的勋贵重臣,总数达76名,都得到了日本的奖赏,获得了爵位、奖金和岁费,成为新贵族。李坧的称号从“皇帝陛下”降为“李王”,每年从日本人那里支取一笔尚算可观的生活费用,在表面上继续维持着其帝王生活。但是,他已没有任何权力,甚至于连他的寝宫家具布置他说了也不算数。按照日本人的规定,那是新设的朝鲜王室事务管理机构“李王职”的权力,而“李王职”的负责人是日本人任命的。

这时的纯宗虽然仍居住在昌德宫,但他像笼中鸟一样被严格限制了活动范围。除去他的寝宫大造殿以外,别处都是禁区。日本禁止他和他旧臣们到过去上朝议事的外殿去,因为此时“议”有关朝鲜的事时根本无须他们参加了。

李坧可以彻底休息了。他无国可治、无政可理, 躲在深宫秘苑里默默背诵着“小楼昨夜又东风”。1917年昌德宫一场大火,把他的“小楼”大部分烧毁,而别有用心的日本人则借修复昌德宫需要木料为由大肆拆毁景福宫,先后拆毁多达4000余间。原来,日本人听信了某些风水先生的主意,有意毁弃朝鲜王宫,断其“龙脉”,破其“王气”,以期永久统治朝鲜。对此,李坧明知日本的险恶用心,但他无力保护祖上留下的宫殿,惟有叹息而已。

1919年高宗去逝后,李坧想起母亲被日本人凶杀、父亲又被日本人毒死,他与日本人有着算不清的血海深仇。但他无力也无法去报仇雪恨,只把它作为永久的痛苦压在心底。这时,他变得异常迷信。他开始深信人死后是有魂灵的,人们是可以向死去的亲人倾诉心声的。他经常到高宗生前的寝宫和高宗死后归葬的陵地,面对空明长诵不已。后来王宫里有了电话,他便命人架设了通往高宗昔日居所和陵区的专线电话,每逢他因身体不适不能前往时,他便令侍从接通电话,令对方接听者把话筒对着被认为是高宗魂灵寄居之所,然后着素衣,正襟危坐对着话筒轻声诉说起来。凡看到这种场景的侍者无不动容。他这一习惯坚持数年,直到他病重不起。

李坧本性是个善良而懦弱的人。他的身心皆受到难以治愈的创伤。1926年3月,李坧病重。当时已被王室立为储君的其弟李垠闻讯从日本东京赶回汉城。见李坧病到如此程度,仍是医疗不周,李垠曾指令有关部门调配专职护士照料,广请良医,而且要中西医兼用。但李垠走后一条也未能落实。

1926年4月25日拂晓,李坧逝世于昌德宫大造殿,得年52岁,“御国”19年。

6月10日这天为纯宗李坧举行葬礼。陵墓被选定在其父王高宗的金谷里洪陵旁,命名为裕陵。早上8时大舆驶出敦化门,由宗室、贵族臣下和各界民众组成的送葬队伍长达20余里。亡国后的李王此时成了国家独立的象征,市民百姓用对已故国王的悼念来表达亡国的悲痛。激动的人流渐渐失控。这时,一位名叫宋学先的青年见一日本人乘着汽车从昌德宫驶出,他认定此人必是日本总督斋藤,便冲上去把短刀刺进了他的胸膛。可惜的是,死者不是日本总督,而只是一个日本商会的头目。后来宋学先被捕遭严刑拷打,终于被杀害。但他的壮举激励了全国青年人,他们展开罢课反日斗争。日本军警到处抓人,进一步激起民众反抗,终于演变成全国性的“六一零”反日运动。

在高宗长大成人的三个儿子李坧、李堈、李垠中,排行次位的李堈天资最高,但也最无所事事,以致于人们在记述他的一生时,竟找不到多少值得一写的故事。

李堈生于1877年,母亲为张姓宫女。据说,张氏同当时王宫里所有其他女性一样对闵妃十分畏惧,在她怀孕以后为躲避闵妃暗算曾出宫住进其叔父家,李堈即出生在那里。后来闵妃还是知道了,令人把张氏叫来痛痛快快地斥责一番,正式赶出宫去。不久后,张氏悄然别世。

从小失去母亲的李堈被托付给乳母照看喂养,从此王宫里再无人关心他,似乎忘记了有这样一个小王子的存在。与其他王子相比境遇的差异以及宫中冷漠的人际关系对他幼小心灵是一个刺激,对他的性格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1891年他14岁时被授封号“义和君”。两年后,在王室安排下他同一名叫金淑的姑娘结婚。金小姐出身于官宦名门,但不幸的是不能生育。在王室来说,女人不生孩子是天大的事。于是,从小就有些放荡不羁的义和君李堈似乎就有了寻花问柳的正当理由,他从此一放难收,一生周旋在朝鲜和日本贱业女人之间,一鼓作气地制造出30多个子女,这对子息不蕃的李氏王族来说是一个奇迹,也是一个贡献。

1894年在他17岁时获得了一次难得的介入王室事务的机会。这年9月,正在甲午战争中清军海上陆上皆有败绩的时候,他在日本的压迫下被任命为特命大使去日本走了一趟,算是对日本不久前派使节来访的回访。翌年高宗曾打算派他以特使名义去欧洲各国访问,但在日本与其他国家反对下未能成行,从此他便极少涉足国家政务了。

1900年他被晋封为义亲王。

1907年高宗被日本人逼迫退位,其子李坧继位成国王,即纯宗。因纯宗不能生育,按成例位序排在李坧之后的义亲王李堈应被立为储君,但高宗偏爱严尚宫所生的李垠,于是小李堈20岁,年方11岁的异母弟英亲王李垠被立为“皇太子”。这件事对李堈又是一个打击,从此他更加沉缅于犬马声色。对于这件事,成年后的李垠始终对李堈抱有愧疚之心。

在李堈一生中,惟一值得一提的有意义的事是1920年出逃上海未遂事件。

Ⅲ 中国历史地图集的1996年版

定价:¥482.00
作者:谭其骧主编
出 版 社:中国地图出版社
出版时间:1982-10-1
版次:1
页数:共八册
字数:
印刷时间:1996-6-1
开本:`纸张:胶版纸
印次:1
包装:平装 上海市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特等奖(1984年)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1979-1985) 特等奖(1986年)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一等奖(1995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奖 特别奖
《中国历史地图集(1-8)》出版后在国内外均受到关注和好评,其理论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两千多年前就出现了疆域辽阔的统一政权,但由于封建正统观念和大汉族主义的影响,也由于少数民族的历史大多未得到足够的记载和研究,以往的历史地图集只画中原王朝或汉族政权,抹煞了少数民族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图集》以充分反映几十个民族共同缔造伟大祖国的历史事实为目的,确定以19世纪40年代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以前的清朝版图为历史上中国的基本范围,各历史时期所有在此范围中的民族建立的政权,无论是汉族或其他民族,都得到了显示。一些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如突厥、吐蕃等也尽量选用它们的极盛疆域的年代。《图集》既反对只承认汉族政权、中原王朝为主的谬论,也否定了把少数民族政权、边疆地区政权都当作中原王朝附庸的错误观点,有利于正确了解历史,增强爱国主义、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观点。2.以前的历史地图集大多以文献资料为定点上图的依据,而历史记载极为浩繁,编者精力有限,错漏很多。在文献记载本身错误的情况下,地图上的差异更难避免。《图集》尽量吸收了80年代中期以前的考古学、地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用于核实校正文献记载。边区图的编绘还吸收少数民族文献资料,参考国外研究成果,因而内容更加精确完整。对基本靠文献确定的点线,也组织认真研究,尽可能纠正前人的错误。3.中国以往的历史地图,一般都以一个朝代为一幅全图,内容非常简略,地名位置也不准确。杨守敬《历代舆地图》才采用了将全国分解为数十幅图的方法,但因所有图幅采用同一比例尺,而历史时期各地区开发程度和记载的详略极不均衡,因此中原地区往往地名过密,几乎难以辨认,而边疆地区却显得空白过多。同时这种平均分割往往将同一政区分属不同图幅,查阅十分不便。《图集》在总结了杨图经验的基础上,采用以各历史时期大行政区(或监察区、地理区)分幅,按内容密度确定不同比例尺,彻底解决了问题。由于采用高精度地图为底图,古今对照更为精确,科学性强,便于查阅。4.历史上疆域、政区、地名变化很大,大多在同一政权时期内屡有改易,而各正史《地理志》对时间断限一般不够重视,往往混淆一朝不同年代的建置,前后相差数十、百余年。《图集》无论总图或分幅图,都确定标准年代(个别无法确定的,尽量确定一较短的标准时期),各时期尽量显示同一年代的政权疆域和政区建置。对时间较长的朝代,使用多幅总图显示不同年代的形势。5.《图集》编者在河流、湖泊、海岸线等历史上变化较大的自然要素的处理上,进行了一系列专题研究,吸收了最新研究成果,改正了不少传统的错误说法,如云梦泽、洞庭湖、郡阳湖、黄河、长江、海河的变迁过程都在经过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了新结论。这对于正确认识自然环境变化的规律,进行国土整治的长远规划都具有积极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
原始社会时期
原始社会遗址图
原始社会早期遗址图
黄河注域原始社会晚期遗址图
夏时期
夏时期全图
安邑、帝丘附近
商时期
商时期全图
商时期中心区域图
西周时期
西周时期全图
西周时期中心区域图
宗周、成周附近
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全图
晋秦
成周、新田附近
郑宋卫
齐鲁
北燕
楚吴越
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全图
诸候称雄形势图
韩魏
赵中山
齐鲁宋

秦蜀
楚越
索引
秦·西汉·东汉时期
三国·西晋时期
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
宋·辽·金时期
隋·唐五代十国时期
元·明时期
清时期

Ⅳ 1920年代上海市的地图,什么书上可能找到呢。麻烦各位知道的童鞋,拜托了。急用。

Ⅳ 这块被遗忘的中国领土,面积是上海的7倍,现今如何

“中国疆域,不容侵犯,一点都不能少!”

华夏传承数千年,早已形成了固有的文化。这片土地承载了我们太多的情感,当触及这片土地的归属,我们从来都是一个态度—不容侵犯!

正文

在克什米尔的东南部,喜马拉雅山脉北部,海拔3000米以上,有一块世外桃源,这就是拉达克。

小结

生活在这片大地上,被孕育、保护着,我们能做的不过就是保证它的完整性。所以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要保持满怀的热情,为祖国的未来奋斗每一天。

Ⅵ 2020年上海中考历史可以带地图册吗

如果是开卷考的就可以带

Ⅶ 中国古代历史地图册现在多少钱一套 不要东拉西扯

你好!
中国古代史地图册
中国地图出版社
上海市美术印刷厂
定价:0.38元
如有疑问,请追问。

Ⅷ 在历史地图册上,唐代的黄河入海口和宋代的黄河入海口有偏差,怎么回事啊

长江的入海口比较稳定,一直在上海附近,只是因为泥沙冲积,向东海外延伸了一些而已。
黄河则不然,在两周时期,河北境内仍然存在大批湖泊,黄河不断改道,有九河之说。此后黄河多次改道,入海口多在山东、河北,但到南宋,黄河大改道,夺淮入海,从此六百六十余年不复入山东、河北。到1855年,才夺大清河道入海,由山东垦利入海(旧本利津县地)。
河口的形成不过一百五十余年,且无航运之利,当然经济就远不及长江口发达了。

Ⅸ 中国古代历史专业地图应该买那个版本的

中国地图出版社版 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
获得奖项:
上海市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特等奖(1984?)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1979-1985) 特等奖(1986年)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一等奖(1995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奖 特别奖

《中国历史地图集》(全八册),出版后在国外均受到关注和好评,其理论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两千多年前就出现了疆域辽阔的统一政权,但由于封建正统 观念和大汉族主义的影响,也由于少数民族的历史大多未得到足够的记载和研究,以往的历史地图集只画中原王朝或汉族政权,抹煞了少数民族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图集》以充分反映几十个民族共同缔造伟大祖国的历史事实为目的,确定以19世纪40年代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以前的清朝版图为历史上中国的基本范围,各历史 时期所有在此范围中的民族建立的政权,无论是汉族或其他民族,都得到了显示。一些?疆少数民族政权如突厥、吐蕃等也尽量选用它们的极盛疆域的年代。《图 集》既反对只承认汉族政权、中原王朝为主的谬论,也否定了把少数民族政权、边疆地区政权都当作中原王朝附庸的错误观点,有利于正确了解历史,增强爱国主 义、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观点。

2.以前的历史地图集大多以文献资料为定点上图的依据,而历史记载极为浩繁,编者精力有限,错漏很多。在文献记载本身 错误的情况下,地图上的差异更难避免。《图集》尽量吸收了80年代中期以前的考古学、地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用于核实校正文献记载。边区图的编绘还 吸收少数民族?献资料,参考国外研究成果,因而内容更加精确完整。对基本靠文献确定的点线,也组织认真研究,尽可能纠正前人的错误。

3.我国以往的历 史地图,一般都以一个朝代为一幅全图,内容非常简略,地名位置也不准确。杨守敬《历代舆地图》才采用了将全国分解为数十幅图的方法,但因所有图幅采用同一 比例尺,而历史时期各地区开发程度和记载的详略极不均衡,因此中原地区往往地名过密,几乎难以辨认,而边疆地区却显得空白过多。同时这种平均分割往往将同 一政区分属不同图幅,查阅十分不便。《图集》在总结了杨图经验的基础上,采用以各历史时期大?政区(或监察区、地理区)分幅,按内容密度确定不同比例尺, 彻底?决了问题。由于采用高精度地图为底图,古今对照更为精确,科学性强,便于查阅。

4.历史上疆域、政区、地名变化很大,大多在同一政权时期内屡有 改易,而各正史《地理志》对时间断限一般不够重视,往往混淆一朝不同年代的建置,前后相差数十、百余年。《图集》无论总图或分幅图,都?定标准年代(个别 无法确定的,尽量确定一较短的标准时期),各时期尽量显示同一年代的政权疆域和政区建置。对时间较长的朝代,使用多幅总图显示不同年代的形势。

5. 《图集》编者在河流、?泊、海岸线等历史上变化较大的自然要素的处理上,进行了一系列专题研究,吸收了最新研究成果,改正了不少传统的错误说法,如云梦 泽、洞庭湖、郡阳湖、黄河、长江、海河的变迁过程都在经过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了新结论。这对于正确认识自然环境变化的规律,进行国土整治的长远规划都 具有积极意义。

Ⅹ 上海历史地图集

对于这类地图资料,还是应该到上海当地的档案馆去查看一下,容易找到相关的资料;当然了,一些历史博物馆里面可能也会有这样的地图资料。

热点内容
1是多少 发布:2025-05-28 02:12:53 浏览:950
教师课堂过渡语 发布:2025-05-28 02:03:24 浏览:40
智囊团是什么意思 发布:2025-05-27 23:37:49 浏览:344
班主任与孩子的沟通 发布:2025-05-27 22:32:18 浏览:576
wps如何做ppt 发布:2025-05-27 22:31:35 浏览:931
数学六年级上 发布:2025-05-27 21:16:05 浏览:727
0551哪里的区号 发布:2025-05-27 20:09:34 浏览:197
班主任坏处 发布:2025-05-27 18:37:28 浏览:318
赠老师诗句 发布:2025-05-27 18:06:04 浏览:131
手淫多久能戒掉 发布:2025-05-27 15:19:57 浏览: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