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下垂怎么办
A. 如何治疗胃下垂
胃下垂多见于形体较瘦的人,如果他们的食管松弛无力,小网膜及韧带渐趋萎缩或松弛,膈肌力弱,腹内压下降,腹肌无力,脂肪过多或过少,都可使胃缺乏应有的支撑坠入盆腔而发生胃下垂。
患有胃下垂的病人,自感中下腹胀痛不适,尤其是在饱餐后更不明显。对于胃下垂病人的康复,主要以体育锻炼为主,并以锻炼腹肌为主。可以进行全身锻炼腹肌锻炼,腹式呼吸,即横膈呼吸。吸气时腹部隆呼气时腹部下陷,反复进行多次。
姿势治疗,饭后卧床20-30分钟,取头部放低骨盆垫高的姿势,使胃向上移。按摩腹部,一般在体育锻炼之后进行,时间10分钟左右。病人可屈膝仰卧,然后以右手按揉腹部,再根据胃下垂的不同程度,自下而上托之。最后以逆时针方向在腹部做环形按摩。
患有胃下垂的老人要避免剧烈活动,尤其是跳跃活动,不要长时间站立,还要经常观察自己体型的变化。
B. 胃下垂如何治疗
病因症状 胃下垂是胃体下降至生理最低线以下的位置。多因长期饮食失节,或劳倦过度,致中气下降,升降失常所致。病者感到腹胀(食后加重,平卧减轻)、恶心、嗳气、 胃痛(无周期性及节律性及节律性,疼痛性质与程度变化很大),偶有便秘、腹泻,或交替性腹泻及便秘。患此病者,多为瘦长体型,可伴有眩晕、乏力、直立性低血压、昏厥、体乏无力、食后胀满、推腹有震水声、食欲差、嗳气、恶心、头晕、心悸等症状。中医认为胃下垂是脾胃气虚、中气下陷、升举无力造成的。常采用健脾、益气、升提等方法治疗。 自疗注意事项 (1)患者多数体质虚弱,故自疗要“治本”,从改善整体素质着手。例如,平时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运动量可由小到大。气功锻炼对本病也有较好效果。 (2)避免暴饮暴食。选用的食品应富有营养,容易消化,但体积要小。高能量、高蛋白、高脂肪食品适当多于蔬菜水果,以求增加腹部脂肪积累而托胃体。减少食 量,但要增加餐次,以减轻胃的负提。 (3)不宜久站和剧烈跳动。饭后宜半平卧半小时。 (4)卧床宜头低脚高,可以在床脚下垫高两块砖头。 (5)性生活对体质衰弱者是较大负担,应尽量减少房事次数。 自治疗法 1.成药自疗法 (1)补中益气丸,每次9克,每日3次。 (2)十全大补膏,每次1汤匙,每日3次,开水冲服。 2.验方自疗法 (1)蜜根30克、生姜3片、红糖适量,每日1帖,分2次煎服。 (2)炒黄芪30克、枳壳15克、甘草10克,每日1帖,分2次煎服。 (3)肉桂10克、五倍子20克、炒何首乌30克,一起研粉,每次6克,每日1-2次,温水吞服。 (4)枳壳15克,煎汤服,每日2次。 3.饮食自疗法 (1)猪肚1只、黄芪30克、龙眼肉30克,砂仁5克,加调料煮熟后分次食用。 (2)鲫鱼500克、黄芪50克、枳壳30克,加调料烹制食用。 (3)榛子60克、淮山60克、党参30克、砂仁15克、陈皮15克,研成粉拌入白糖,每次取适量用开水冲服,每日3次。 4.外治自疗法 (1)取百会、足三里二穴。用指端及指甲按掐二次,各3-5分钟,每日多次。 百会穴:两耳尖连线头顶上的中点处。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四横指宽、胫骨外侧一横指处。 (2)代灸膏贴百会、足三里、中脘三穴。隔天调换。 中脘穴:在剑突与脐连线的中点处。 5.其他自疗法 每天进行仰卧起坐锻炼2-3次,每次10分钟。 避免误诊 许多女性爱美节食,体弱消瘦,腹腰部脂肪极少,腹壁单薄,容易导致胃、肾等脏器下垂。 由于胃体下垂,出口抬高,胃内食物排空延迟,故患者时有饱胀不消化感、嗳气恶心等症状,倘误作胃病进行治疗,会延误病情。
C. 我的胃下垂了,该怎么办
胃下垂说到底就是胃附近的悬吊、支撑结构无力;或者腹内压力不足,导致胃下移。所以针对这个你需要在饮食方面做一些调整。
首先少食多餐,不要让胃里面有太多食物,避免胃的向下拉力过大;同理注意尽量吃一些比较好消化的东西。
其次针对悬吊支撑结构的无力,中医上叫中气下陷,多吃一些中医所谓补气的食物会有帮助。
最后就是加强锻炼了,以锻炼服部为基准,不过要注意和饮食消化错开,以免消化不良。
D. 胃下垂怎么办 老年人胃下垂怎么办
胃下垂的发病常常是因为膈肌悬吊力不足,肝胃、膈胃韧带功能减退而松弛,腹内压下降及腹肌松弛等因素造成的。
胃下垂主要感觉食欲不振,食量减少,腹部胀满,嗳气,小腹坠胀,心窝部沉重不适及大便秘结等症,也有便稀或便次多者。同时伴有精神不振,倦怠无力,头昏失眠等症状。
1用【升麻提胃
方、】积极调理,2要从改善身体素质着手。平时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运动量由小到大。太极拳锻炼对本病也好。3饭后不宜久站和剧烈跳动,胃下垂较重者可半平卧半小时。4避免暴饮暴食,选用食品应富营养、易消化,高能量、高蛋白、高脂肪食品适当多于蔬菜水果,以增加腹部脂肪积累。
E. 胃下垂怎么办求解答
胃下垂的原因1.许多胃下垂患者,先天性的体质较差,膈肌力量以及腹腔收缩力较弱,这样很容易导致胃膈韧带松弛,导致胃下垂。2.现在许多女性都热衷于节食减肥,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长期的进食量少以及营养吸收不足,往往会导致患者胃张力降低,很容易引发胃下垂。3.许多人喜欢暴饮暴食,而且缺乏锻炼,这样很容易导致胃部受到严重的压力,引起下垂。4.经过多次生产的产妇也容易患上胃下垂,由于产后腹压突然下降,往往为引起的胃肌力量不足,胃的位置降低。5.其他原因还有腹部经过多次手术以及长期卧床等,都很容易引起胃下垂。6.胃下垂的发生与身体素质有关,如病后和产后体弱,元气亏损,或脾胃虚弱,中气下陷,不能使胃固托于正常的位置上。自我养护患者主要感觉食欲不振,食量减少,腹部胀满,嗳气,小腹坠胀,心窝部沉重不适及大便秘结等症,也有便稀或便次多者。同时伴有精神不振,倦怠无力,头昏失眠等症状。如作 X线钡餐透视可见胃小弯弧线的最低点在骼嵴连线以下,胃的形态呈无力型。治疗胃下垂,重要的是自我保养。加强锻炼,增强体质。这是根治本病关键。适当参加体育活动,既可锻炼腹肌,增强体质,又能使胃肠道分泌和蠕动增强,促进食欲,改善消化及吸收过程。运动项目及锻炼次数和时间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量力而行,饭前散步,或早晨跑步,练单杠,仰卧起坐等,以不感到紧张和过分疲劳为宜。每次锻炼后感到精神振奋,食欲增加,睡眠香甜,说明运动量是适当的,否则,说明运动量过大,必须及时调整。胃下垂患者饮食调养方面要定时定量,少食多餐。每天 3- 4餐,每次吃七八成饱,要细嚼慢咽。要节制生冷食物,特别是冷水、凉菜、生菜、生食等。在炒菜做汤时,要加些葱、姜、肉桂、小茴香、胡椒粉等调料。胃下垂患者因受摄入量和食物种类的限制,容易缺乏营养。所以膳食要富于蛋白质且容易消化。忌食不易消化的食物,如油炸、油煎的肉类,以及腊肉、鱼干、粘糕、韭菜等。胃下垂患者可做以下胃下垂治疗操。第 1节 :枕上枕头,两腿弯曲,足跟尽量靠近臀部,腹部尽量挺起呈半桥形,维持一定的时间,然后还原。做 3- 5分钟。第 2节 :两腿并拢,直腿举起,在离床 20— 30厘米处停止不动 10秒钟,然后还原。再做第 2次。第 3节 :两腿并拢,直腿举起,在离床 20- 30厘米处停住,再慢慢向两侧来回摆动。第 4节 :俯卧,体后屈。第 5节 :仰卧,两臂前举到腹,坐起,下体成坐位后还原成仰卧。此疗法需从小运动量做起,最好安排在晚饭后的 1- 2小时内进行,每次锻炼 20- 30分钟。动作节奏以中速或慢速为宜,呼吸要均匀、协调。预防保健少食多餐
由于胃下垂患者消化功能减弱,过多的食物入胃,必然会滞留于胃面引起消化不良。所以,饮食调理的第一要求便是每次用餐量宜少,但次数可以增加,每日4—6餐为合适。进餐的类别中主餐宜少,蔬菜宜多,经济条件较好者可每日喝一杯牛奶,蒸一碗蛋花,吃几块饼干作为正餐的补充。
细嚼慢咽
胃下垂患者的胃壁张力减低,蠕动缓慢,如果狼吞虎咽那吃下去的食物就会填在胃中。另外,口腔对食物的咀嚼过程还会反射性刺激胃的蠕动,增强胃壁张力。所以,用餐速度要相对缓慢些,细嚼慢咽以利于消化吸收及增强胃蠕动和促进排空速度,缓解腹胀不适。
食物细软
若食物干硬或质地偏硬,如牛排、炸丸子、花生、蚕豆等,进入胃内不易消化,还可能损伤胃粘膜而促进胃炎发生率增高。因此,平时所吃的食物应细软、清淡、易消化。主食应以软饭为佳,如面条要煮透煮软,少吃又厚又硬的夹生面条;副食要剁碎炒熟,少吃生冷蔬菜。但应注意的是,鱼肉不可过熟,因为鱼肉在半生不熟时最嫩和易消化,对胃的负担最小。
营养均衡
胃下垂患者大多体力和肌力都很弱,加之消化吸收不好,容易产生机体营养失衡,故较正常人更感到疲劳和精神不振。因此,患者要注意在少量多餐的基础上力求使膳食营养均衡,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比例适宜。其中脂肪比例偏低些。因为脂肪特别是动物脂肪在胃内排空最慢,若食脂过多,就会使得本已排空不畅的胃承受压力增加,加重食物潴留,故而要适当限制。而蛋白质食物应略有增加,如鸡肉、鱼肉、瘦猪肉、半熟鸡蛋、牛奶、豆腐、豆奶等,将其做得细软些并不会影响消化吸收。通过增加蛋白质摄入,可增加体力和肌力,缓解易疲劳等症状,也可改善胃壁平滑肌的力量,促进胃壁张力提高,蠕动增强。
减少刺激
刺激性强的食物如辣椒、姜、过量酒精、咖啡、可乐及浓茶等,可使胃下垂患者的反酸、烧心症状加重,影响病情改善,故而这些食物应尽量少吃少喝,有所限制。侗少量饮些果酒和淡茶是有益的,有利于减缓胃下垂的发生与发展。
防止便秘
胃下垂患者的胃肠蠕功往往都比较缓慢,若饮食不当或饮水不足则容易发生便秘,而便秘又会加重胃下垂程度,所以,患者应特别注意防止便秘。日常饮食中多调配些水果蔬菜,因为水果蔬菜中含有较多维生素和纤维素,尤其是后者可促进胃肠蠕动,使粪便变得松软润滑,防止便秘发生。如清晨喝杯淡盐水或睡前喝杯蜂蜜麻油水,以缓解和消除便秘。
动静相宜
胃下垂患者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防止胃下垂继续发展,还可因体力和肌力增强而增强胃张力,胃蠕动,改善症状。但要注意的是餐后不宜立即运动,应保证餐后有30~60分钟的休息,因为餐后即运动会因食物的重力关系而使胃下垂程度加重。餐前散步餐后卧是治疗胃下垂最好的方式。
注意饮食
戒烟酒,禁肥甘、辛辣刺激之品,宜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品。不要参加重体力劳动和剧烈活动,特别是进食后。饭后不宜散步。保持乐观情绪,勿暴怒,勿郁闷。要耐心坚持治疗、食物调理和康复锻炼,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
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对体瘦者,应增加营养。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如散步、练气功、打太极拳等。预防该病,还必须保持乐观情绪。也可采用简便易学的健身法,若已患慢性消化性疾病,应积极彻底治疗,以减少该病的发生。
胃下垂的日常调理
1.少量多餐:由于胃下垂患者消化功能较弱,且进食就会感到不适,因此,患者可采用少量多餐的方式,每日宜4-6餐。
2.食物的选择:胃下垂患者不能什么都吃,宜选择软烂易消化的食物,如软米饭、细面条、鱼肉等,而像花生、蚕豆、牛排等干硬的食物,不易消化,患者应避免食用。
3.细嚼慢咽:胃下垂患者应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让食物充分的和唾液混合。这样不但有利于消化,而且可以减小胃壁张力,降低胃的负担。
4.营养均衡:大多数胃下垂患者由于长时间的食欲不振,进食量少,导致身体瘦弱,营养失衡。患者应多进食一些含糖分、蛋白质、脂肪多的食物,其中脂肪比例宜偏低,这类食物有鸡肉、鱼肉、牛奶、豆腐等。蛋白质的摄入可以增强体力和肌力,缓解易疲劳等症状,也可改善胃壁平滑肌的力量,促进胃壁张力提高,蠕动增强。
5.适当的运动: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增强体质,提高人体的胃肠功能,使胃肠蠕动增强,消化液分泌增多,促进食物的消化和营养成分的吸收,并能改善胃肠自身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推迟消化道的衰退,更有助于胃的恢复。
F. 胃下垂怎么办
1.由于胃下垂患者的消化功能会明显的减弱了,因此如果是过多的食物进入胃部的话,那这样的后果必然会让食物滞留于胃部引起消化不良的现象。因此为了不加重胃下垂,饮食调理的第一部就是吃饭的量就明显的减少才行。但是如果饿的话可以在次数上增加几次。可以在三餐之间再加两小餐,但是也不能吃太多。吃的食物的主食要少一些,可以多吃蔬菜,平时最好每天喝一杯牛奶,或者蒸一碗鸡蛋花,也可以吃几块饼干来加餐。
2.胃下垂患者的胃部蠕动缓慢,如果是吃东西太快的话,那大量的食物积在胃部不但会消化不良,还会让胃部因负担太重而蠕动更慢。因此吃饭的时候要速度相对慢一些,还要细嚼慢咽,也可以减轻胃的负担还利于消化吸收。这样也能缓解腹胀不适。
3.一些刺激性强的食物如辣椒、姜、白酒、咖啡、浓茶等都不要吃太多,这样可使胃下垂患者的反酸、烧心症状加重明显的,还影响病情改善,虽然不能喝浓茶,不过在饭后喝点淡茶还是很好的。还有利于减缓胃下垂的发生与发展。
4.虽然胃下垂患者在饭后不能剧烈的活动,但是平时还是可以运动的,胃下垂患者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防止胃下垂继续发展,还有利于胃肠的蠕动速度,改善消化不良的情况呢。但要注意的是饭后不宜立即运动,大概一个小时后再活动就行了。
G. 胃下垂该怎么办
胃下垂患者的饮食调理
胃下垂病因症状
胃下垂是胃体下降至生理最低线以下的位置。多因长期饮食失节,或劳倦过度,致中气下降,升降失常所致。病者感到腹胀(食后加重,平卧减轻)、恶心、嗳气、胃痛(无周期性及节律性,疼痛性质与程度变化很大),偶有便秘、腹泻,或交替性腹泻及便秘。患此病者,多为瘦长体型,可伴有眩晕、乏力、直立性低血压、昏厥、体乏无力、食后胀满、推腹有震水声、食欲差、嗳气、恶心、头晕、心悸等症状。中医认为胃下垂是脾胃气虚、中气下陷、升举无力造成的。常采用健脾、益气、升提等方法治疗。
目前,对胃下垂患者的治疗尚无特异方法。西医除对症处理和必要时用手术治疗外,并无针对胃下垂治疗的特效药,中医以补中理气药物为主,配合辨证加减用药,虽有一定疗效但不十分可靠。但无论西医还是中医。真正看重的却都是饮食上的调理。强调饮食调理效果看起来不像药物、手术那样直接,但却对改善或消除症状,预防并发症是十分有益的,经济、实惠,且疗效可靠、安全,故绝对不能轻视。
下面介绍几个方面的饮食调理方法,这些对胃下垂患者来说,应当必须遵循且长期坚持才能有效。
1. 少食多餐
由于胃下垂患者消化功能减弱,过多的食物入胃,必然会滞留于胃面引起消化不良。所以,饮食调理的第一要求便是每次用餐量宜少,但次数可以增加,每日4—6餐为合适。进餐的类别中主餐宜少,蔬菜宜多,经济条件较好者可每日喝一杯牛奶,蒸一碗蛋花,吃几块饼干作为正餐的补充。
2. 细嚼慢咽
胃下垂患者的胃壁张力减低,蠕动缓慢,如果狼吞虎咽那吃下去的食物就会填在胃中。另外,口腔对食物的咀嚼过程还会反射性刺激胃的蠕动,增强胃壁张力。所以,用餐速度要相对缓慢些,细嚼慢咽以利于消化吸收及增强胃蠕动和促进排空速度,缓解腹胀不适。
3. 食物细软
若食物干硬或质地偏硬,如牛排、炸丸子、花生、蚕豆等,进入胃内不易消化,还可能损伤胃粘膜而促进胃炎发生率增高。因此,平时所吃的食物应细软、清淡、易消化。主食应以软饭为佳,如面条要煮透煮软,少吃又厚又硬的夹生面条;副食要剁碎炒熟,少吃生冷蔬菜。但应注意的是,鱼肉不可过熟,因为鱼肉在半生不熟时最嫩和易消化,对胃的负担最小。
4. 营养均衡
胃下垂患者大多体力和肌力都很弱,加之消化吸收不好,容易产生机体营养失衡,故较正常人更感到疲劳和精神不振。因此,患者要注意在少量多餐的基础上力求使膳食营养均衡,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比例适宜。其中脂肪比例偏低些。因为脂肪特别是动物脂肪在胃内排空最慢,若食脂过多,就会使得本已排空不畅的胃承受压力增加,加重食物潴留,故而要适当限制。而蛋白质食物应略有增加,如鸡肉、鱼肉、瘦猪肉、半熟鸡蛋、牛奶、豆腐、豆奶等,将其做得细软些并不会影响消化吸收。通过增加蛋白质摄入,可增加体力和肌力,缓解易疲劳等症状,也可改善胃壁平滑肌的力量,促进胃壁张力提高,蠕动增强。
5. 减少刺激
刺激性强的食物如辣椒、姜、过量酒精、咖啡、可乐及浓茶等,可使胃下垂患者的反酸、烧心症状加重,影响病情改善,故而这些食物应尽量少吃少喝,有所限制。少量饮些果酒和淡茶是有益的,有利于减缓胃下垂的发生与发展。
6. 防止便秘
胃下垂患者的胃肠蠕功往往都比较缓慢,若饮食不当或饮水不足则容易发生便秘,而便秘又会加重胃下垂程度,所以,患者应特别注意防止便秘。日常饮食中多调配些水果蔬菜,因为水果蔬菜中含有较多维生素和纤维素,尤其是后者可促进胃肠蠕动,使粪便变得松软润滑,防止便秘发生。如清晨喝杯淡盐水或睡前喝杯蜂蜜麻油水,以缓解和消除便秘。
7. 动静相宜
胃下垂患者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防止胃下垂继续发展,还可因体力和肌力增强而增强胃张力,胃蠕动,改善症状。但要注意的是餐后不宜立即运动,应保证餐后有30—60分钟的休息,因为餐后即运动会因食物的重力关系而使胃下垂程度加重。
H. 胃下垂了怎么办
本病系胃的位置小降,胃下界最低点在髂嵴连线以下。常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及全身其他病状,并有腹肌松弛,体重减轻等体证。
(病因病理)现代医学认为,胃下垂是一种功能性疾病,乃由于胃平滑肌或韧带松弛所致。患者因长期劳累,大脑过渡疲劳,强烈的神经刺激和情绪波动不断作用于大脑皮层,使皮层和皮层下中枢功能失调,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逆使胃紧张力减弱,蠕动缓慢,机能减退。但少数患者,因胃肠蠕动亢进,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较短,营养物质不易被吸收,消化功能低下,故日渐消瘦,也可导致胃下垂和其他内脏下垂。
引起胃下垂的原因有先天和后天两种。
1.先天性 多见于无力型体形者。身体素若,胸廓狭小,皮肤苍白,皮下脂肪菲薄或肌肉营养不良,第十肋游离等。先天性胃下垂患者,常可并发其他内脏(如肾、肝、脾、横结肠、子宫等内脏下垂),所以又叫全内脏下垂。
2.后天性 多与慢性消耗病合并存在或在大病初愈之后;为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的并发症。如慢性胃炎、猩性溃疡等;腹肌松弛或腹内压降低,如妇女多次生育,腹部肿瘤切除术,体重突然减轻,或胸腔内压增加,如长期咳嗽、闷气、心界下移等,均可引起胃下垂。
祖国医学虽无“胃下垂”病名的记载,但认为此症乃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所致。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胃主受纳,以降为顺;脾主运化,以升为和。两者一纳一运,一升一降,互相配合,在心肺的作用下,将水谷精微输布于全身,以维持机体的正常功能活动。
由于禀赋不足,机体素弱,七情内伤,饮食劳倦等,均可导致脾胃运化失常,升降失调,脾气不升,反而下陷,则可导致胃下垂和其他脏器下垂。
(临床表现)
1.消化系统症状 患者食欲减退顽固性腹胀,以食后症状尤为突出,经常嗳气不止,左腹有下坠感和压迫感,且于食后或行走时加重,平卧时减轻。有时便秘,有时腹泻,或有腹泻便秘交替出现。胃部多有闷痛、隐痛,剧烈疼痛比较少见,患者食欲明显降低,并有畏食、厌食的表现。
2.全身症状 多表现为逐渐消瘦,可伴有眩晕、乏力、心悸、失眠、多梦等症状。
3.体征 患者身体瘦长,皮下脂肪缺乏,肌张力低下,直立时上腹凹陷,下腹膨隆,有明显振水音,腹肌松弛,左下腹触压明显疼痛。少数患者可见肢体多关节松弛。
4.X线检查 X线观察一般可见胃的位置下降、紧张力低下蠕动波稀疏,滞留物较多,胃由膨大型变为袋形或其他胃形。
胃下垂的诊断标准,一般以胃距髂嵴连线4厘米视为正常。按下垂的程度,又可分为轻、中、重三度,5到8厘米为轻度下垂;9到十二厘米为中度下垂,十三厘米以上为重度下垂。
根据病史,消化系统典型症状及全身情况,结合体征预X线检查,对其诊断并不难。根据X线钡餐透视与摄片,还可与吸收不良综合征、恶病质、胃肠神经官能症、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相鉴别。
(辩证论治) 胃下垂乃脾胃失和,中其不足,气虚下陷所致。治疗当以温中健脾,益气升举为原则。
(基本手法)
1.推揉背俞健脾法 单掌或掌根交替推颤,双拇指重叠顶推,叠掌上行拢揉,双掌快速交替推搓背部膀胱经内侧线大肠俞至膈俞一段,在主要穴位上,顶推时应重点刺激,以上手法自下而上,以左侧为主,反复操作约十分钟。
2.压推三穴提胃法 单肘按压三焦俞,在保持压力的前提下,缓慢上推至脾俞,热后轻轻抬起,再重复以上动作。
3.揉压肾俞固本法 双掌根同揉,对挤、按压双侧肾俞。亦可左右拨动。
4.推颤腹部益气法 两手掌自右下腹交替推、颤至左上腹,两手多指揉拨肾区后,捧拢腹肌向上推颤;单手多指左右轻拨腹直肌,自下而上;叠掌上行揉左侧腹部胃经路线,掌根揉关元,拇指揉脘,单指压颤膻中穴等;以上手法应反复操作约8分钟。
5.牵拉肢体升举法 双拇指分拿患者双合谷或双行间,令患者肢体屈曲,待肢体伸展时加外力牵拉抖动,患者应配合深呼吸,反复十次;平复后揉孔最、足三里,按压公孙。
6.对症处理手法 若患者伴左下腹坠疼,可按压大肠俞、中脘、重压粱丘;腹泻者可采用掌搓八缪;便秘严重可侧指敲击结肠部位;腹胀严重者可握拿背肌;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者加捏脊法;失眠者,可同时按压双神门,交替压两侧枕骨下缘;合并肾下垂者,可采用上摩百会,中按揉关元、擦搓、揉涌泉穴。
胃下垂医疗体操
1.腹式呼吸举腿法
(1)两腿交替抬举法配合腹式呼吸,两腿交替伸直,抬举90度停片刻放下,反复数次。
(2)两腿一齐抬举法配合腹式呼吸,双腿伸直,一齐抬举至最大限度,稍停片刻放下,反复数次。
2.双足空中蹬车法屈膝曲髋在空中作蹬自行车动作1~2分钟。
3.双手抱膝屈腰法双腿举至90度屈膝,然后两手抱膝,屈髓抬髋使腰部屈曲,复原休息片刻,反复数次。
4.仰卧起坐收腹法双下肢伸直靠紧,两手十指在枕部交叉,腹直肌用力收缩,同时上身抬起坐立,再慢慢躺下还原,休息片刻并逐渐增加其次数。
5.收腹抬臀缩肛法屈膝抬臀,足蹬床面,然后收腹抬臀,肛门紧缩停半分钟后,臀部着床,腹肌放松,休息片刻,复作数次。
6.静卧双掌摩腹法双掌紧贴下腹部,循顺时针方向掌揉全腹部(自下腹起经右下腹向上,横过上腹,转向左侧,向下至左下部,循环全腹部),连续摩揉10至20遍。
注意:此医疗体操,有利于巩固疗效,但在进食前后一小时内慎用。
肾下垂医疗体操
第一节腹式呼吸
口呼鼻吸,呼时收腹,吸时鼓腹。
第二节仰卧半坐
拾起上身至半卧位,两臂前平举,呼气,躺下,吸气。
第三节单抬腿
两腿伸直,轮流抬高和放下。
第四节挺胸
头和两肘支床面,抬起胸肩部,臀部不动。
第五节转体
仰卧,两臂侧平举,轮流向一侧转体,同时一臂经体前摆,至对侧击掌。
第六节双抬腿
两腿并拢伸直上举到垂直位,呼气;放下,吸气。
第七节“半桥”
两腿屈曲,足踩床面,抬起臀腰,同时收紧肛门,吸气,放下,呼气。
第八节仰卧起坐
两臂举向头侧,掌心向上,起坐,尽量以手抵足。
第九节举腿侧倒
1.两腿伸直上举至和地面垂直;
2.两腿并拢向左侧倒下;
3.还原到1:
4.两腿并拢向右侧倒下。
第十节抬腿剪交
1.两腿伸直拾起约30度,然后左右分开;
2.两腿伸直交叉,右腿在上;
3.两腿伸直分开同1;
4.两腿伸直交叉,左腿在上。
第十一节“全桥”
头、两臂、两足撑地,抬起臀、胸及肩,吸气,放下,呼气。
第十二节蹬“自行车”
两腿抬起,交替屈伸,模仿踏自行车动作。
说明:
1.体力较差时先练1至5节,1至2周后加6至8节,以后酌情增加11、12节,最后加9、10节。
2.每节重复1至2个八拍,逐步增加至3至4个八拍。
(附3)胃下垂的叩压诊检查法
仰卧位患者饭后屈膝仰卧,医者立于其侧,沿左锁骨中线自上而下叩诊。正常人胃部呈浊音,肠曲呈鼓音。如胃内气体充盈,胃部可出现鼓音,肠曲鼓音相对减弱,两种不同叩诊音的分界线,即为胃下界。沿叩诊线稍用力触压,可触及到一半圆形囊体,用手拨动明显上移,此囊体的最低点即胃下界。以上叩压诊所得胃下界距髂嵴连线的厘米数(横指),即胃下垂的实际度数。
站立位患者头、臀、足根紧贴墙壁,(方法同上)。所得结果比仰卧位检查的胃下约低2至3厘米,这与站立时胃自然下垂或腹肌松弛有明显关系。
以上检查方法对于腹壁菲薄者准确率较高。
胃小弯角切迹低于髂嵴连线以下,十二指肠球部向左偏移时,称为胃下垂。胃下垂的程度不一,且常伴有其他内脏下垂,多见于瘦长体型者。
(1)临床表现 胃下垂的主要表现有:消瘦、乏力、胃部胀闷不舒,食手更甚,腹部似有物下坠,平卧时减轻,腹痛无周期性及节律性,常有呕吐、嗳气,饱餐后脐下部可见隆起,而在上腹部反而凹陷。上腹部可扪及强烈的主动脉搏动。X线胃肠钡餐检查可帮助确诊。
(2)治疗 包括
1) 饮食 少吃多餐,食后平卧,保证每天摄入足够的热量。
2) 胃托 安置胃托。
3) 锻炼 加强腹部肌肉的锻炼,每天坚持做仰卧起坐,以增强腹肌张力。
4) 对症治疗 ①每餐前皮下注射正规胰岛素4-8单位;或用甲苯磺丁脲0.5克,每天3次,饮前半小明服用,以促时食欲。②苯丙酸诺龙25毫克肌内注射,每周2次。
5) 中药 补中益气丸或补中益气汤。
6) 外敷法 五倍子10克,蓖麻子仁克,捣烂后以纱布包裹,敷贴脐区
I. 胃下垂咋办
1.少食多餐由于胃下垂患者消化功能减弱,过多的食物入胃,必然会滞留于胃内引起消化不良。所以,饮食调理的第一要求便是每次用餐量宜少,但次数可以增加,每日4—6餐为合适。2.细嚼慢咽胃下垂患者的胃壁张力减低,细嚼慢咽以利于消化吸收及增强胃蠕动和促进排空速度,缓解腹胀不适。3.食物细软平时所吃的食物应细软、清淡、易消化。主食应以软饭为佳,如面条要煮透煮软;副食要剁碎炒熟,少吃生冷蔬菜。但应注意的是,鱼肉不可过熟,因为鱼肉在半生不熟时最嫩和易消化,对胃的负担最小。4.营养均衡胃下垂患者大多体力和肌力都很弱,加之消化吸收不好,容易产生机体营养失衡,故较正常人更感到疲劳和精神不振。因此,患者要注意在少量多餐的基础上力求使膳食营养均衡,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比例适宜。其中脂肪比例偏低些。5.减少刺激刺激性强的食物如辣椒、姜、过量酒精、咖啡、可乐及浓茶等,可使胃下垂患者的反酸、烧心症状加重,影响病情改善,故而这些食物应尽量少吃少喝,有所限制。少量饮些果酒和淡茶有利于减缓胃下垂的发生与发展。6.防止便秘日常饮食中多调配些水果蔬菜,因为水果蔬菜中含有较多维生素和纤维素,尤其是后者可促进胃肠蠕动,使粪便变得松软润滑,防止便秘发生。如清晨喝杯淡盐水或睡前喝杯蜂蜜麻油水,以缓解和消除便秘。7.动静相宜胃下垂患者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防止胃下垂继续发展,还可因体力和肌力增强而增强胃张力,胃蠕动,改善症状。总之,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对体瘦者,应增加营养。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如散步、练气功、打太极拳等。预防该病,还必须保持乐观情绪。也可采用简便易学的健身法,若已患慢性消化性疾病,应积极彻底治疗,以减少该病的发生。
J. 胃胀,胃下垂怎么办
胃胀腹胀属于胃肠功能紊乱现象,是比较常见的消化系统反应。大多是由于胃肠蠕动较慢,菌群失调,消化不良,脾胃虚寒或者某些胃肠道疾病,如急性胃肠炎,胃溃疡,胃痉挛等造成的,可能是饮食不当,体内吸入过多冷气,摄入过多产气食物,腹部着凉引起的。建议服用吗丁啉或者健胃消食片缓解症状,如果伴有疼痛或者症状持续时间太长,立即去医院进行胃镜检查或者腹部彩超检查。
胃下垂是慢性疾病,一般胃下垂的患者生活质量很差,精神压力比较大,进食之后长期的腹胀,严重的会恶心、呕吐,进食量明显减少。治疗上最重要的治疗就是一般治疗,胃下垂的患者一定要少量多餐,餐后卧床休息,可以顺时针按摩腹部,要加强营养,每天保证1-2个鸡蛋。牛奶是不建议喝的,因为在胃内存的时间比较长,影响胃的排空,加重腹胀的症状。要减轻思想压力,放松心情。药物治疗方面主要使用促进胃肠蠕动的药物,吗丁啉、莫沙必利都可以应用。对于肝肾功能正常的人来说,也可以服用一些健脾的中药,比如人参归脾丸或者摩罗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