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什么是乙肝病毒携带者

什么是乙肝病毒携带者

发布时间: 2021-08-03 12:32:31

什么是乙肝病毒隐性携带者

你听我说吧,什么事都没有。关键是1、3项是否阳性,核心抗体是阳性没问题的。放心吧。不要随便听说。

❷ 乙肝病毒携带者是什么意思

肝炎病毒携带者,指的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它指的是肝功能正常、乙肝DNA是阳性,这样的患者不需要特殊的治疗,需要定期复查就可以,每3-6个月复查一次。如果有家族性肝硬化或肝癌家族史,并且年龄大于30岁以上,对于这样的携带者,建议做肝穿刺活检检查。如果肝脏病理,提示炎症或纤维化程度大于二级以上,这样的患者也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对于乙肝来说,抗病毒治疗的周期比较长,至少四年以上,如果是肝硬化,就需要终身服药。

❸ 什么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如何治疗

1.概述乙肝病毒携带者(HBsAg携带者),是指HBsAg阳性,但无肝炎症状和体征,各项肝功能检查正常,经半年观察无变化者。乙肝病毒携带者不等于乙肝病人。对这类携带者不应按现症肝炎病人处理,除不能献血及从事直接接触入口食品和保育工作外,可照常工作和学习,但要加强随访;HBsAg携带者要注意个人卫生、经期卫生及行业卫生,牙刷、剃须刀及盥洗用具等应与健康人分开。
据统计,我国约十分之一人可能携带乙肝病毒。其形成原因主要是母婴传播及免疫功能较弱的青少年、成人接触乙肝病毒。
无症状HBsAg携带者分为3类:①患过肝炎而本人全然不知。因其临床症状和肝脏损害轻微且很快痊愈,仅表现为病后的HBsAg携带状态。②健康携带者,经多次反复化验,肝功能均属正常,无任何症状、体征,甚至做肝活检时亦未见病理损害,肝组织结构完整。③经肝活检病理诊断为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
第一类无症状HBsAg携带者应进行医学跟踪,每3个月复查一次肝功能,以便及时了解有无肝损害,若有肝损害则应及时治疗。第二类无症状HBsAg携带者可以照常工作、学习和劳动,大部分人预后良好。经过一段时间后,随着机体自身免疫状态的改善,可以自然转阴。第三类无症状HBsAg携带者经证实肝脏有病理损害后,应按现症病人对待,及时进行治疗。
乙肝病毒携带者不等于乙肝病人。但是,无症状HBsAg携带者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这些人体内有病毒存在,而且有进行复制或传染他人的可能性,故不应从事饮食服务行业及保育工作。HBsAg携带者要注意个人卫生及公共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实行分餐制;不与他人混用洗漱用品。女性还要注意经期卫生,防止经血污染日常生活用品。
目前对无症状HBsAg携带者的医学处理原则主要有三条。①保护肝脏:绝对戒酒,避免过劳,保持心情舒畅,合理营养,定期复查乙肝病毒标志物及肝功能,必要时可服用维生素C、保甘维荞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和加强肝脏营养,忌盲目用药。⑦抗乙肝病毒治疗:在专科医生指导下用药,如选用干扰素、拉米夫定、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以及中成药等。③家庭个人卫生处理:家庭其他成员可注射乙肝疫苗预防感染。无症状HBsAg携带者的生活用具、衣物等可用02%的84消毒液浸洗(20分钟),餐具亦可采用蒸煮30分钟的办法消毒或分开使用。
总之,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般转归良好,不仅有一小部分可自然转阴,而且大部分为持续稳定的终身乙肝病毒携带状态(其中约有半数出现肝脏轻微的病理变化,这种变化是相对稳定的一种乙肝病毒持续感染的低反应状态,需要治疗);但是大约3%可发生肝炎,且发生肝癌的可能性也较非携带者大得多。作为乙肝病毒携带者仍然应该加强免疫调整和肝脏营养。请参考肝脏针对性高营养新方法。
2.乙肝病毒携带者四个正确对待(1)不要自悲自责:乙肝不可怕,可怕的是跟正常人一样的乙肝病毒无症状携带者在就业、转干、升学……中所遭受的歧视和不公。
其实,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大部分属于病毒复制不活跃的,传染性比较弱。只有少部分病毒复制活跃,具有传染性。乙肝病毒感染可以有效预防。日本从1980年开始实行乙肝疫苗接种之后,乙肝病毒携带者由过去的10%~13%下降为08%~13%。我国从1992年实行乙肝疫苗接种后,特别是为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乙肝病毒携带率已开始呈逐渐下降趋势。据推算,通过两三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国乙肝病毒携带率可从目前的10%下降到1%以下,达到或低于日本和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
乙肝病毒无症状携带者,大部分只是体内残留病毒,而且复制不活跃,经临床做肝穿证实,对肝脏损害较少。乙肝病毒携带者绝大部分没有症状,只有少数人会有疲乏的感觉,经过休息之后即可消失。60%~70%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是通过各种查体发现的。在体检时,一旦查出携带乙肝病毒,应该到正规的传染病医院、肝病医院进行详细检查。
检查时,医生首先是问,然后是查。问的内容包括:是否有经常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厌油、尿黄、面色暗等症状;是否有家庭聚集现象;是否有与乙肝病人直接或间接接触史;是否服用过一些对肝脏有害的药物,可能还要询问有无饮酒史。查的内容包括:①体征。是否有面色晦暗、肝掌、蜘蛛痣、颜面毛细血管扩张,皮肤及巩膜黄染,肝脏、脾脏肿大情况、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水肿等表现。②血清学的检查。肝功、乙肝病毒标志物,看病毒活跃的程度如何。③影像学(B超、CT)的检查。通过“问”和“查”后,再进行综合判断。难以判断的,必要时还要做肝穿病理检查。携带乙肝病毒是不是肝炎,通过肝穿就可以确定,这通常被作为“金标准”。对没有任何症状的乙肝病毒携带者,第一,要进行动态观察。每隔3~6个月到医院做检查。第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肝脏有害的习惯要改变,比如饮酒、吸烟等。第三,自己心理上不要有压力,应该和正常人一样生活。第四,患其他疾病就诊时,要向医生通报自己的情况,告诉医生自己是乙肝病毒携带者。这样,医生在用药时会考虑药物是否对肝脏有损害。
(2)不要把“转阴”作为终生目标:在不少患者的心目中,治疗的根本目的就是让病毒指标转阴,即所谓的“大三阳”、“小三阳”全部转阴,误认为只要病毒指标转阴了,肝炎才算是治好了。这一误解带来了许多问题:患者四处寻找转阴良方,但用药后往往令人失望,或是偶有一二项指标转阴,但好景不长,出现反复。有的患者经过治疗,“大三阳”确实转为了“小三阳”,照理来说,病情应该好转,但是,事实却相反,病情进一步恶化。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说明上述病毒转阴带来了不良的后果,这些阴转大多是病毒变异造成的,病毒变异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变异的后果也是相当复杂的。
据统计,一般乙肝病毒标志物(俗称两对半)是“大三阳”者,经肝穿证实有30%~50%是肝炎患者,而且男性多于女性。乙肝的病情演变规律是,经过30~40年时间,没有其他夹杂因素的话,发展为肝硬化。
乙肝病毒复制活跃的,对他人传染性强,自己患乙肝的可能性也大。复制弱的或不复制的,传染可能性小,患肝炎机会少。“大三阳”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小三阳”病毒复制弱,病毒基本上复制不活跃,所以人们普遍认为“大三阳”病情重,“小三阳”病情轻。其实真正决定患者病情轻重的大致有以下3种情况:①有一小部分“小三阳”患者,其乙肝病毒DNA仍然阳性,提示病毒复制仍然活跃,且有可能是乙肝病毒发生变异的结果,患者的病情可能较重和发展更快,应加以注意。②无论患者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如果肝功能正常,又没有明显的症状,都称为乙肝病毒携带者,而不能诊断为乙肝患者。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大多数人是在婴幼儿时期感染乙肝病毒,由于当时机体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无力清除病毒,乙肝病毒容易与其长期共处,而成为慢性携带者的。③无论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如果肝功能出现异常,或有临床症状、体征的,如肝脾大等,则应该判定为乙肝患者,需要积极治疗。
(3)乙肝病毒携带者暂时不予特殊治疗为好:乙肝病毒携带者占我国总人口数的8%~10%(约一亿四千万人),许多乙肝病毒携带者是偶然查体时被发现的,自身并没有明显不适。这些人群该不该治疗呢?简要分析、讨论如下。
从理论角度上讲,乙肝病毒携带者是应该及时防范和治疗的高危人群。乙肝病毒携带状态往往是乙肝发病的“潜伏状态”,此潜伏期可长可短,长者可达数十年。潜伏期的长短取决于患者的遗传、种族、年龄及感染方式等方面的因素,众多的迁延性和活动牲肝炎甚至肝硬化患者常常由乙肝病毒携带者发展而来。一般认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15%~20%可能向显性肝炎方向演变。因此,病毒携带状态更像是潜伏在人体中的一枚“不定时炸弹”,可能在一些外因(诸如重度疲劳、酗酒、悲伤等因素)和内因(重叠感染其他病毒、病毒基因变异等因素)作用的条件下,突然发病。因此,把乙肝病毒携带者视为不稳定的高危人群是恰当的,及时的防范和治疗非常重要。
从实际情况上看,乙肝病毒携带者又是最难以防范和不该治疗的特殊人群。乙肝病毒携带者混杂在正常人群中,不可能天天对他们进行随访和隔离。他们何时有可能传染给别人、何时有可能发病都是未知数。还有一些乙肝病毒携带者不仅定期随访,而且按时用药,有用干扰素的,有用胸腺素的,有用聚肌胞的,有用中药的,几乎都没有明显效果,“大三阳”还是“大三阳”,“小三阳”还是“小三阳”;有的还越治越坏,引起显性肝炎发生。由于携带者本身所处的免疫耐受状态、病毒与肝细胞整和等原因,决定了目前尚处在“无可奈何”的境地。另外,根据国情特点,也难以做到防范和治疗。如果想要搞清我国究竟有多少乙肝病毒携带者,首先要在全国范围内搞一次全面检查,不要说组织工作艰难巨大,花销也非常庞大,一个人要做一次肝功能和“两对半”检查,需费甩为50~80元,全国则需近百亿元;查出来的人如果还要治疗,以人均1000元算,全国将需一千多亿元。而且这些花费常常是“无功而返”,既损国家,也损个人。从这个角度看,乙肝病毒携带者暂时不予特殊治疗为好。
从全面角度分析,乙肝病毒携带者应是以防为主、以治为辅,“自治”为主、“外援”为辅相结合的原则予以处置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不予特殊治疗,并不等于放任自流,任其发展。
(4)一定要做好乙肝病毒携带者预防及随访工作:一定要做好乙肝病毒携带者预防及随访工作,预防其他传染病的感染,注射甲肝疫苗和其他传染病疫苗;禁酒;适度参加体育与休闲锻炼,避免过度疲劳,起居有常;调心态,乐观向上,豁达处世;定期复查肝功系列及B超,了解病变与否。
3.乙肝病毒携带者验方乙肝汤【功用】扶正祛邪、益气解毒。
【主治】乙型肝炎携带者。
【组成】黄芪50克,绞股蓝50克,茯苓15克,赤芍15克,丹参15克,紫草根15克,半枝莲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柴胡9克,法半夏9克,黄芩12克,甘草6克。
【加减用药】湿重于热者,加藿香、苍术、泽泻、茵陈、猪苓;热重于湿者,加茵陈、大黄、栀子、连翘;气郁型,选用柴胡、枳壳、党参、白术、山药;阴虚型,选用黄精、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何首乌;隐匿型,加桑寄生、五味子、灵芝等。
【用法】每天1剂,水煎服。2个月为1个疗程。总疗程为2~4个月。儿童剂量酌减。
【出处】吴克山.乙肝汤治疗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携带者100例.福建中医药,1992,23(2):37乙肝丸【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化痰散结,通络柔肝。
【主治】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携带者。
【组成】瓜蒌200克,虎杖500克,酒炒丹参100克,炮穿山甲100克,槟榔100克,蜂房100克,明矾25克,浙贝母70克。
【加减用药】黄疸指数偏高者,加茵陈100克;转氨酶稍高者,加五味子或覆盆子100克。
【用法】上药共研极细粉,炼蜜为丸,每丸9克,每次服1丸,每天3次,温开水送服。上药为1个疗程量,1个疗程45天。每个疗程后复查肝功能、两对半1次。停药1周,再进行下1个疗程。
【出处】李合国,张锋.乙肝丸治疗HBsAg阳性携带者58例.四川中医,1992,10(12):30清热解毒汤【功用】清热解毒,护肝利胆。
【主治】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携带者。
【组成】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虎杖,蒲公英,茵陈,柴胡,丹参,赤芍,当归,大黄(原方无量)。
【用法】每天1剂,水煎2次,分早晚服,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出处】章建.清热解毒在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携带者中的应用.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5,7(4):26柴胡乙肝汤【功用】疏肝、补气、健肾、解毒。
【主治】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携带者。
【组成】柴胡10克,肉苁蓉10克,淫羊藿10克,巴戟天10克,白芍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
【加减用药】正常型(舌脉、精神、饮食量与饮食嗜好、情志等均无异常)加蚤休、半枝莲;脾虚型(体形偏胖,面色淡,舌质偏淡、舌面有少量薄白苔,饮食量减少,精神不振等)加白术、茯苓、白扁豆、山药;肝郁型(兼阴虚,体形偏瘦,性格内向,舌质偏红且不润,颜色偏红,脉细数)加香附、郁金、香橼。
【用法】每天1剂,水煎2次,分早、晚服。2个月为1个疗程。
【出处】陈睦涛.中药治疗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120例.湖北中医杂志,1993,15(1):29十全英蛇汤【功用】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主治】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携带者。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黄芪、肉桂、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原方无药量)
【加减用药】阴虚者,重白芍,减肉桂,熟地黄改为生地黄;阳虚者,重用肉桂;气虚者,重用人参、黄芪;血虚者,重用当归、川芎、熟地黄;血淤者,白芍改为赤芍;脾虚者,重用四君子汤;邪实者(舌质红、苔厚),重用蒲公英、白花蛇舌草。
【用法】每天或隔天1剂,水煎2次,分早、晚服。服药100剂为1个疗程。
【出处】王清印,周若惠.十全英蛇汤治疗HBsAg携带者94例.河北中医,1995,17(2):39温肾健脾解毒活血方【功用】温补脾肾,祛湿解毒,理气活血。
【主治】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携带者。
【组成】菟丝子15~30克,淫羊藿15~30克,桑寄生15~30克,黄芪15~30克,白花蛇舌草15~30克,虎杖15~30克,败酱草15~30克,薏苡仁15~30克,黄芩15~30克,贯众10克,丹参30克,郁金15克,巴戟天15克。
【用法】每天1剂,水煎2次,分早、晚服。连服1个月为1个疗程。
【出处】胡朝阳,张晓妍.温肾健脾解毒活血治疗无症状HBsAg阳牲50例小结.河北中医,1994,16(4):1解阳汤【功用】益气温阳、清热解毒、健脾渗湿、养血柔肝。
【主治】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携带者。
【组成】黄芪20克,草河车20克,土茯苓20克,半枝莲20克,丹参20克,郁金20克,山药20克,薏苡仁20克,芡实20克,仙茅15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附子5克,茵陈30克,山豆根10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
【用法】每天1剂,水煎2次,早晚各服150~200毫升,2个月为1个疗程。
【出处】张庆玲.解阳汤治疗无症状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携带者215例.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0,19(5):2

❹ 什么是乙肝病毒携带者

你好,引用通化206肝病医院的文章希望能帮助你。乙肝病毒携带者(AsC)是指HBsAg阳性持续6个月以上,很少有肝病相关症状与体征,肝功能基本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

被乙肝病毒感染后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还是乙型肝炎患者,主要取决于人体对乙肝病毒的免疫(抵抗)反应。

免疫反应正常的人,能够消灭乙肝病毒而极少损害肝细胞,多表现为急性乙型肝炎,有的只表现为一过性的类似感冒的症状就痊愈了;免疫反应过强(亢进)的人,虽然能消灭乙肝病毒但对肝细胞破坏较大,可导致较重的肝炎,如重型肝炎等等;免疫反应差的人,消灭不了乙肝病毒,对肝细胞损害亦较轻,可发展为慢性肝炎;免疫反应更差(免疫耐受)的人,免疫系统不会对乙肝病毒产生攻击,肝内可没有病变,但乙肝病毒长期存在于体内,成为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

❺ 什么情况才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啊

正常,没有乙肝。第2项乙肝表面抗体阳说明你有抗体,不用打疫苗。第5项乙肝核心抗体是阳只提示曾被乙肝病毒感染过(如小时候患过急性黄疸等) 已恢复,一般不用理它。
病毒携带者是指第一项乙肝表面抗原是阳,体内有乙肝病毒了,但肝功能检查是正常,肝脏没有损坏的人。

❻ 什么人被称为乙肝病毒携带者

乙肝病毒携带者(AsC)是指HBsAg阳性持续6个月以上,很少有肝病相关症状与体征,肝功能基本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

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将乙肝病毒携带者分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和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指血清HBsAg阳性,1年连续随访3次以上,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均在正常范围,e抗原HBeAg阳性或阴性,HBV
DNA阳性。一部分人病情并不稳定,甚至发展为肝硬化。因此,对于这部分乙肝病毒携带者,应积极动员其做肝组织学检查。如肝组织学检查显示,Knodell肝炎活动指数≥4,就需要进行抗乙肝病毒治疗。
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是指血清HBsAg阳性,HBeAg阴性,e抗体阳性,HBV
DNA阴性或低于检测低限,一年连续随访3次以上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均在正常范围。肝组织学检查显示,Knodell肝炎活动指数<4,这部分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般不需要进行特别治疗。

❼ 乙肝患者与乙肝病毒携带者有什么区别

这些答疑基本可以覆盖你的问题了。
“大三阳”、“小三阳”是什么,至今有多多人不很清楚。而一份《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出台,不免让许多人暗自紧张——如果有“大小三阳”成了自己的同事,自己会不会在不知不觉中染上乙肝。为澄清大家对“大小三阳”的疑惑,记者采访了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副主任李太生博士。
疑惑之一:什么是“大三阳”、“小三阳”?
专家释疑:“大三阳”和“小三阳”是指在进行“乙肝肝炎抗原二对半”体检时的二种不同结果。所谓“乙型肝炎抗原两对半”,是给5项检测指标排了队,它们依次是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原、乙肝e抗体、乙肝核心抗体。通常又把1、3、5项呈阳性(或+)称为大三阳,1、4、5项呈阳性(或+)称为小三阳。
大小三阳都是反映体内乙肝病毒数量和活跃程度的一个数据,只是反映人体内携带病毒的状况,都不能反映肝脏功能的正常与否,因而不能用来判断病情的轻重。
疑惑之二:目前我国大约多少人有“大三阳”、“小三阳”?
答:据统计,目前我国包括“大三阳”、“小三阳”的乙肝病毒感染者达到总人口的10%,其中男性感染者略多。城市人口感染者更多,约占城市总人口的15%。
另外应注意是,年龄越大,越容易感染乙肝病毒。
疑惑之三:“大三阳”、“小三阳”与乙肝有何区别,是不是病,具有传染性吗?
专家释疑:人们常说的某人“大三阳”、“小三阳”,是处于乙肝病毒携带状态,只是说他感染了乙肝病毒或是携带乙肝病毒,并不能说明这人就得了乙型肝炎,是乙肝病毒携带者而非患病者。
“大三阳”、“小三阳”伴有转氨酶异常才诊断为乙肝。
一般认为,“大三阳”表示病毒复制活跃,常同时伴有乙肝病毒DNA(脱氧核糖核酸)阳性,说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同时演变成慢性乙型肝炎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小三阳表示病毒已基本停止复制,传染性比“大三阳”小,若乙肝病毒DNA阴性,则基本不再具有传染性。
有部分人的“大三阳”经过数年后,可自然转为“小三阳”。
疑惑之四:“大三阳”、“小三阳”的传染途径是什么?
专家释疑:乙肝病毒是通过体液进行传染的。李主任强调,乙肝病毒只有进入血液了,才会传染。
如输入了含有乙肝病毒的血液、使用了不洁净的注射器、拔牙所用的器具上有乙肝病毒,带有乙肝病毒的唾液如果附着在正常人身体上有破损的地方,而且进入了血液,正常人才有可能会被传染上乙肝。
家庭成员间最易互相传染。
母亲传给婴儿,是乙肝传染的一个重要途径。很多女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可能一生都不会发病,但会传染给所生的孩子。另外,孩子在幼年时期很容易被携带乙肝病毒的父母传染。
接吻、性生活等,都可能传染乙肝病毒。
疑惑之五:如果我身边有人是“大三阳”、“小三阳”,我日常应该注意什么?如果我身上有某处伤口,是不是感染乙肝病毒的危险性更高?
专家释疑:即使身边有人是“大三阳”、“小三阳”,也不必惊慌。一般的接触,如握握手、同桌吃饭、面对面谈话等,都不会传染乙肝病毒。
如果你有伤口,比如身上某处地方破皮出血、口腔溃疡、牙龈出血、大便隐血等,只要“大三阳”、“小三阳”者没有伤口,另外你自己注意别让伤口粘上“大三阳”、“小三阳”者的唾液,就不会被传染。
此时,你应注意不与“大小三阳”者共用餐具,养成分餐制的习惯,不与“大小三阳”者紧密接触。
养成保持卫生、勤洗手的习惯。平时,尽量不要用手指揉眼睛、抠鼻子、挤痘痘、挠痒痒等。如果实在要做这些事儿,先把手洗干净,并用消毒液消毒。要注意办公场所卫生,自己的办公桌椅、办公用具和公用物品要保持卫生、勤消毒。
当然,无论身边是否有乙肝病毒携带者,你都应该注意输液、注射、拔牙、洗牙所用的器具等的卫生安全。
此外,在生活上,注意锻炼身体、营养均衡、劳逸结合,增强体质,可提高自己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病毒的几率。
疑惑之六:打乙肝疫苗有多大的用处?
专家释疑:注射疫苗是有效易行的预防措施。目前乙肝疫苗已列入国家计划免疫的一部分。
对于健康的成年人来说,注射乙肝疫苗是没有坏处的。特别是医护人员、记者、银行职员等与外界接触比较多的高危人群,最好能在身体没有抗体时注射乙肝疫苗。
一般说来,新生儿打过三针乙肝疫苗,半年后可产生抗体,直到上初中前都不用再打疫苗了。成年人打过三针疫苗后,也是半年后产生抗体。
但注射疫苗后要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看是否真的产生了抗体,如果没有,还要适当加量。即使产生了抗体,也要在5至7年后再进行一次检查,看抗体是否还存在。
曾经感染过乙肝,痊愈后自己产生抗体的人,就不必再注射疫苗了。而且,自己产生抗体的有效期要比注射疫苗的有效期长,理论上是终生有效。
疑惑之七:知道自己是“大三阳”、“小三阳”,日常应该注意什么?
专家释疑:如果知道自己携带乙肝病毒,要在生活中多加注意,使用专用的牙具、剃须用品等,而且最好单独摆放;注意卫生,不要随地吐痰。如果自己身上有伤口、破溃之处,更应该避免伤口分泌物沾染在公共物品上。
如果是在结婚之前发现一方携带乙肝病毒,另外一方最好尽快注射疫苗,直到产生抗体后再结婚。
夫妻间一方携带乙肝病毒,应该尽快治疗;另外一方最好尽快注射疫苗,直到产生抗体后再过性生活。
如果是想做母亲前发现自己携带乙肝病毒,一定要先治好后再考虑要孩子,以免传染给下一代。
无论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如果肝功能反复出现异常,或伴有临床症状,或有肝脾肿大等,则应该判定为乙肝患者,需要积极治疗,以尽快控制活动性肝病。
成年以后感染乙肝病毒的人,绝大部分可通过药物治疗以及靠自身抵抗力痊愈,不会继续发展。
但是,有极少数人,机体免疫力较低,感染乙肝病毒后,会成爆发性肝炎。这种肝炎来势凶猛、肝脏衰竭速度很快。
目前,医学专家已经找到了控制、治疗乙肝的方法,乙肝患者应及早诊治。
无论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加强锻炼、合理营养、注意休息,提高自身免疫力,都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病情没有什么明显发展,建议不要随便用药,因为乙肝的治疗目前为止可以说没有特效药,有很多药副作用太大,甚至对肝脏的损害大于其治疗的效果。你应该首选采用食补的方法,增强抵抗力和自身的免疫能力,才能够从根本上根治乙肝。当然,加强锻炼,戒除抽烟喝喝酒的习惯,少吃辛辣和刺激性食物都是有帮助的。我身边就有不少朋友通过食疗的方式把大小三阳转阴的。

❽ 乙肝病毒携带者

乙肝病毒复制阳性,具有传染性,同时乙肝病毒对肝细胞已经造成了比较严重的损伤,进入了肝炎期。必须要抓紧时间治疗。
可以参考乙肝公益网中医三阳分治疗法。

❾ 什么叫乙肝病毒携带者吗

乙肝病毒携带者(AsC)是指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持续6个月以上,很少有肝病相关症状与体征,肝功能基本正常的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者。
病因

主要来源有母婴传播、婴儿期感染、抵抗力较弱的被感染者、慢性乙肝转化而成。

1.母婴传播

母亲对子女的垂直传播是出生后携带者最主要的感染来源。在没有预防措施的
情况下,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双阳性的母亲,引起母婴乙肝病毒传播率几乎是100%。婴儿对大量入侵的乙肝病毒感染缺乏免疫清除能力,呈现“免疫耐受
状态”。入侵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可与婴儿肝细胞的染色体基因组合,利用婴儿肝细胞复制繁殖,并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从而表现为长期乙肝病毒携带状
态而并不出现症状。

2.婴儿期感染

幼婴如长期与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阳性母亲、保姆、亲属密切生活接触,如哺乳、喂食、亲吻等可导致感染;也可通过预防接种和注射途径感染。婴幼儿期在易感的环境中比成人的感染并携带的几率约高8倍。

3.抵抗力较弱的被感染者

免疫功能低下或不全的青少年、成人接触乙型肝炎病毒后,可表现为不发病,但又不能清除病毒,使病毒与机体处于共存状态,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

5.慢性乙肝转化而成

慢性乙肝经过治疗转归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

临床表现

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就是指没有肝炎的症状和体征,HBsAg阳性持续半
年以上,肝功能指标正常的乙肝病毒感染者。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检查肝功能正常,但是患者的肝组织会有不同程度的病变,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也会成为有症
状的患者,因此乙肝病毒携带者应定期复查。据统计,中国约十分之一人可能携带乙肝病毒。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并不代表着就是绝对的安全,这类人群体内依然
存在一定量的乙肝病毒,而且如果乙肝携带者体内乙肝病毒处于不断复制阶段,会导致患者肝脏组织逐渐受损,进而病情有可能发展成为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

检查

乙肝病毒携带者定期检查项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乙肝两对半;②肝功能;③HBV-DNA、肝胆脾彩超;④乙肝病毒变异检测;⑤乙肝病毒分型检测;⑥乙肝病毒生物芯片检测。

乙肝检查正常数据

检测项目
正常状态

检查意义

乙肝表面抗原(HbsAg)

阴性

体内是否存在乙肝病毒

乙肝表面抗体(HbsAb)

阴性/阳性

无保护性/有保护性

乙肝e抗原(HbeAg)

阴性

病毒是否复制及具有传染性

乙肝e抗体(HbeAb)

阴性

病毒复制是否受到抑制

乙肝核心抗体(HbcAb)

阴性

是否感染过乙肝病毒

HBV-DNA检验,密切注视肝功变化和乙肝病毒在体内是否处于复制中,发现肝功异常,病毒复制,给予对症治疗,不要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

并发症

乙肝病毒携带者来说,需要积极的进行治疗,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会导致肝硬化甚至是肝癌。

治疗

对于肝功能正常、病毒DNA阴性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来说,可以不用治疗,只要平常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定期到医院做检查就行,而对于肝功能异常和/或病毒DNA阳性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来说,需要积极的进行治疗,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肝硬化甚至是肝癌。

目前中国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治疗,主要采用抗病毒、调节免疫功能、抗肝纤维化治疗的方法,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关键是抗病毒和抗纤维化治疗。

预后

1.定期检查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指血清HBsAg阳性,1年连续随访3次以上,血清
谷丙转氨酶(ALT)均在正常范围,e抗原HBeAg阳性或阴性,HBV-DNA阳性。一部分人病情并不稳定,甚至发展为肝硬化。因此,对于这部分乙肝病
毒携带者,应积极动员其做肝组织学检查。如肝组织学检查显示,Knodell肝炎活动指数≥4,就需要进行抗乙肝病毒治疗。

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是指血清HBsAg阳性,HBeAg阴性,e抗
体阳性,HBVDNA阴性或低于检测低限,一年连续随访3次以上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均在正常范围。肝组织学检查显示,Knodell肝炎活动指
数<4,这部分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般不需要进行特别治疗。

ALT正常的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肝硬化年发生率约为0.5%。HBsAg和
HBeAg双阳性以及单纯HBsAg阳性者的肝癌发生率,每年每十万人中分别为1169人和324人,而HBsAg和HBeAg均阴性者的肝癌发生率每年
每十万人中仅为39人。可见,“携带者”发生肝硬化和肝癌的危险性略高于非携带者。

了解了“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状态和未来的转归,我们可以这么说:乙肝病毒感染后很难彻底清除,需要长期进行动态观察,需要长期抑制病毒的复制。

2.乙肝病毒携带者与乙肝患者应区别对待

乙肝在中国相当普遍,全国约有10%人口被乙肝病毒侵扰。在这庞大的人群
中,有绝大多数的人应该不能看作是乙肝病人,严格来说他们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只是机体存在乙肝病毒,但肝功能检查正常,可以正常工作和学
习,对生活也没有任何的影响。所以说,乙肝病毒携带者与乙肝患者应该区别对待。现在中国有关部门已经出示一系列的保护乙肝携带者的政策,维护乙肝病毒携带
者的权利。另外还明确指出乙肝携带者不是乙肝病人。中国将要取消入学及就业对乙肝携带者的限制。对这一问题,各界正在研究讨论,希望能够达成共识,更好地
维护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各项权益。

预防

乙肝病毒携带者护肝注意以下五大要点:

1.注意饮食平衡

乙肝病毒携带者不要暴饮暴食或常饥饿,这种饥、饱不匀的饮食习惯,会引起消化液分泌异常,导致肝脏功能的失调。所以,乙肝病毒携带者饮食要保持均衡,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要保持相应的比例;尽量少吃辛辣食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

2.养肝护肝需多饮水

多喝水可补充体液,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多喝水还可以促进腺体,尤其是消化腺和胰液、胆汁的分泌,以利消化、吸收和废物的排除,减少代谢产物和毒素对肝脏的损害。

3.养肝护肝少饮酒

肝脏代谢酒精的能量是有限的,多饮酒会伤肝。据医学研究表明,体重60千克的健康人,每天只能代谢60克酒精,若超过限量,就会影响肝脏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4.保持心情舒畅

乐观使人健康。由于肝喜舒恶郁,故生气发怒易导致肝脏气血淤滞不畅而成疾。要想肝脏强健,首先学会制怒,即使生气也不要超过3分钟,要尽力做到心平气和、乐观开朗、无忧无虑,从而使肝火熄灭,肝气正常生发,顺调。

5.适量运动

乙肝病毒携带者要多做户外活动,如散步、踏青、打球、打太极拳等,既能使人气血通畅,促进吐故纳新,强健身体,又可以怡情养肝,达到护肝保健之目的。

冬天,乙肝患者在运动中应以自觉全身暖和为度,夏天应以微微出汗,而不觉心跳加快为度。

热点内容
氧化铝化学 发布:2025-05-14 13:03:56 浏览:339
绿色化学与环境保护论文 发布:2025-05-14 12:54:28 浏览:435
牛津高二英语 发布:2025-05-14 12:18:39 浏览:888
2014温州师德培训心得 发布:2025-05-14 11:26:56 浏览:663
彩虹6号多少钱 发布:2025-05-14 10:03:47 浏览:316
欧文投篮教学 发布:2025-05-14 06:35:52 浏览:580
对配班老师的评价 发布:2025-05-14 06:34:41 浏览:344
师德的人物 发布:2025-05-14 06:33:09 浏览:175
教师师德个人总结 发布:2025-05-14 05:39:36 浏览:667
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题 发布:2025-05-14 05:15:15 浏览: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