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是谁
❶ 两位老师分别是谁
对于学生而言,老师在引导我们走好人生之路上扮演着重要角色。遇到一位宽厚善良、和蔼可亲、知识渊博、循循善诱的好老师,这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很多后来的成功人士,追根溯源,都与老师正确的教育引导是分不开的。
但是,我们不能按自己的标准来要求每一位老师,老师的学识人品也不可能是一样的,他们有各自的特色,有各自的想法。所谓最好的老师,是那些能够适应不同的学生、因人施教的老师,像以前的老祖宗孔子那样,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各种各样的人他都能正确地加以教育引导。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最好的学生呢?我想,应该是能够适应不同老师的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我们要遇到各种各样不同的老师,怎么去适应,这就是我们当学生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想起中学时代的两位老师。
一位姓陈,长得很秀气的女老师。她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到我们这所乡村中学来教初一英语。应该说这是一位责任心很强的老师,开始时我们都很喜欢她,我的英语成绩也不错,每次考试都有95分以上。但一天早读,她来辅导英语,我正看小说《西游记》。当她走到身边时,我还沉浸在小说精彩的故事情节中,没有发现她的到来。她气红了脸,伸出手,恶狠狠地说:“拿来。”我不给,于是她破口大骂。我稚气的心受到了严重的伤害,狠狠地瞪着她。她愣了一会儿说:“不要脸!有本事你就不要来上我的课。”我抓起书包就冲出了教室。此后一年多的时间,一上英语我就逃课,英语成绩也急转直下。直到初三,换了一位英语老师,我才开始从初一的英语学起。后来到高中、到大学,英语成绩也一直不理想。
还有一位是高中时的班主任,教物理的龚老师。一上高中,我狂热地喜欢下象棋。一天早自习,我和同桌下起了象棋。由于太投入,没有发现龚老师已经走到了我们身后。她看了一会儿我们下棋,然后柔声说:“收起来吧,这是自习时间,不要耽误了学习。”我们红着脸把棋收起来。几天之后的一个早自习,轻狂年少缺乏自控力,我和同桌又在下象棋,又被她抓个正着。她把我们的象棋收缴了,不过她的神态并不是那种怒不可遏的样子,她站在讲台上,把象棋举起来,微笑着说:“既然大家这么爱下象棋,那我们过几天举行一次象棋比赛,谁得了冠军,就把这副象棋奖励给谁。”后来,我得了班上的象棋冠军,当了物理科代表,成绩也由班上的中等水平一跃成为全年级的前几名。当我以全年级理科第二名的高考成绩被军校提前录取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龚老师慈爱的微笑,心中充满了感激。
其实,这里面涉及两个问题。一方面,是老师应该怎样对待学生的问题。我们学生都还年轻,会经常犯点小错误,也常常令人很生气。但是,请老师相信,我们并不是想要对着干,大多数的时候,都是因为不懂事,都是无心之错。这种时候,需要的是一颗宽容的爱心,你的笑对我们很重要。毕竟,年轻的心渴望关怀与关注、理解与尊重。否则,在逆反心理的作用下,小问题也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多一点尊重,多一点宽容,多一点笑容。也许,在无意之中,你已经改变了一些人的一生。
另一方面,是学生应该怎样对待老师,特别是怎样对待老师过于严厉的批评,甚至是惩戒、惩罚的问题。我们年轻的心很敏感,容易觉得受了委屈,受了伤害,受不了了就可能冲动、冲撞,引发更大的矛盾。我们应该坚持的一个原则是:尊重和理解老师,不顶撞、不冲撞。因为我们要相信一个基本的事实:从老师的出发点来说,肯定不是害我们,而是关心,是爱护,只是有时候“恨铁不成钢”而已。被老师批评,肯定是有原因的。一种情况是,确实是我们的错,那犯了错就得认,就该接受;一种情况是,老师误解了我们,错怪了我们,我们也没有必要立即解释甚至当面顶撞,等以后有机会再慢慢解释清楚。当然,老师如果使用了“打骂体罚”的手段,那他肯定是不对的,制度规定也是不允许的,这种时候,我们也要通过适当的途径,比如,通过家长来与老师、学校沟通,寻求解决之道。
❷ 老师是谁
有两种解释
1.世界上最烦,最凶,最无聊,最爱布置作业的人
2世界上最好,最“可爱”,最讨人喜爱的人
❸ 老师是谁啊
陈果啊,复旦大学的,拿粉笔就像夹根烟
❹ 老师是谁
父母朋友都可以是自己的老师
❺ 老师是谁啊
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❻ 请问:谁是老师
谁都可能是老师。不论做什么事情都有做的好坏之分,做的好的就是我们的老师。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个行业优秀的人才,就是每个行业的标杆,就是人们尊称的老师。
❼ 老师是谁
“
❽ 教师是谁教师是干什么的
□张克中 想想还是在教师节过后写这篇文章,不然太应景了。 近来业界提倡教师应过专业的生活,有些教师嗤之以鼻:现在怪我们没专业,我们没有专业,责任在谁?这种反感不是没有道理,如果列举教师没有专业意识、能力和专业品格的罪魁,抱怨者可排出一长串名单。但我估计,这些反感者不会把自己列在其中。问题就在这里,拒绝责任承担同时指斥他者犯错的习惯思维,让我们成了今天的样子。也正是从这个视角,我觉得再谈教师的身份意义很有必要。 关于教师,业者都知道韩愈说过的一句话: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在这句话中,韩愈说了教师的两个责任和一个功能,两个责任是教师要教给学生知识、告诉学生做人的道理,一个功能是教师要解决学生在求学与为人方面的困惑与不解。我们古人不大追问教育的哲学命题,西人在这方面比我们做得好。他们追问了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什么?结论是:教育即人。关于人的思考,又费了他们许多周折,这里不说。表面上看,西人教育即人的结论与我们的“传道受业解惑”似乎没有大的差别,我们道传了业授了惑解了,人不就成为人了吗?其实不是,西方教育命题下的人是独立的人,是自由的个体,我们教育命题下的人是从属的人,是依附的个体。这种差别是本质上的鸿沟。近代以来,我们已经用了很长的时间很多的精力去弥补,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一直到今天,我们的教师都没有真正把教育行为落实到个体自由的场域内,尽管我们的教育理念表面上已经很现代了。这就是传统的力量。也正因此,教师身份在今天的意义特别重要,我们要清楚教师是谁,是干什么的。 还是从“传道受业解惑”说起。在这句师者名言的背后,我们能看到一个端坐的教化者形象,他正襟危坐,不苟言笑,令人敬畏。这么说可能有人会反对,因为韩愈在《师说》中还同时说了人人可以为师以及师与弟子关系的相对性。韩愈是说了,但韩愈的解放性后人没有吸取,他对师者的完整阐释与后世既成的教育传统关系真不大。我尤其在意的是,学生在韩愈的师者那里是“接受”者而非自由的个体,学生要成的“人”是规范好的“人”而非独立的人!今天,社会虽然在理论上拒绝了教育奴化人群的立场,但现实中意志各异的功利群体仍然逼迫教育发生了异化,教师的身份意义仍是传统的而非现代教育的专业定义。我们一直没有专业意识,没有真正的现代教师身份意识。这就会产生一个非常让人难过的社会现象,一方面社会逼迫教师要合乎自己的功利性追逐要求,而另一方面社会又对按自己的欲望制造的教育现状满腹抱怨。教师群体亦多有不满与牢骚,但在我看来,教师受指责是应该的,因为你群体性没有了专业的立场,没有真正的专业坚守又想获得社会功利的承认,这本身就是个悖论。 所以,我不想说教师在教育困境下的委屈,我只想谈作为教师应有的身份概念。不论社会如何不懂教育,为师者自己必须清楚,什么样的行为是专业的行为,什么样的教育行为是教师必须拒绝的。很可惜,我们目前还做不到专业的行为判断,更做不到清醒地专业地实施自己的教育行动。我们以最不利于学生心智成长的方式作职业的努力,让社会的功利性需求绑架教育,丢失自己的专业品格,这是应该受到专业内部的否定和批评的。 教师常常抱怨教师这个职业不受重视,我很纳闷,我们用那点专业知识,炒了一辈子冷饭,反反复复地对一茬又一茬的学生宣讲一生,没有创造,没有帮助学生真正成长,凭什么让这个社会尊重你?我们没有自己的专业价值判断和专业生活坚守,屈从于社会的功利需求,世俗的社会又怎么可能尊重你?我们凭知识教育让学生进入重点中学,把学生送进大学,让学生从大学毕业,但要知道最重要的“人”在我们的专业领域仅仅得到口头和口号的重视。我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贡献,这才是致命的地方。 一个人走过青少年时期,我们的任务首先是帮助他成为活泼泼的生命,让他有担当地成为社会公民,对这个社会抱有创造的热情与能力,这才是教师的意义。其间,所有的外界干扰都不是我们的教师意志应该屈从的,这才是教师的身份价值。我们改变不了自身之外的许多东西,但我们必须面对自己。教师要过专业的生活,首先要有教师身份意义的自觉才行。 因此,教师是谁,教师是干什么的,追问这个似乎老掉牙的问题十分必要。
❾ 老师是谁
因为
12.4*13=161.2 12.43<12.45
说明13个自然数的和为162
所以平均每个数为:162/13=12.4615....
保留两位小数得:12.46
所以正确的答案为:12.46
❿ 老师是谁提出的
老师”最初指年复老资深的学者,
如《史记·孟子荀卿制列传》:“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后来把教学生的人也称为“老师”,如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一诗:“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儿,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我国有悠久的尊师重道的传统,古代就有“人有三尊,君、父、师”的说法。《吕氏春秋·尊师》云:“生则谨养,死则敬祭,此尊师之道也。”
古人席地而坐,以西边为尊,故尊称家庭教师为“西席”和“西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