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教育 » 陶行知教育名篇

陶行知教育名篇

发布时间: 2020-11-19 02:11:46

『壹』 温美琴: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

[温美琴: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
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

枫亭中心小学
温美琴

这段时间在读陶行知名篇,我把这本书时时放在桌面,放在床头,放在随手可即的地方,温美琴: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我不是一定要去读,只是随时,随手翻翻看看。这些名篇就像一杯名茶,你要一小口,一小口慢慢咀嚼,需要你细细品尝,方可领悟其中的芳香。吸取其精华。

陶行知名篇是教育理论的精髓,每篇篇幅短小精悍,阐述着教育的真理,真不愧是浓缩的精华。他讲的“生活即教育”,令我观为叹止。是生活就是教育;是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是坏的生活就是坏的教育;是认真的生活,就是认真的教育,是马虎的生活,就是马虎的教育;是合理的生活,就是合理的教育,是不合理的生活,就是不合理的教育。阐述了是生活决定了教育,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育又改造生活。

陶先生倡导“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读后感《温美琴: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大自然里,使它们任意飞翔。把学校的一切伸到大自然里,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陶先生主张远离生活的教育不是真教育,好教育,脱离实践的知识是虚的,不实用的。今天我们的教学提倡数学生活化、人文化也正是陶老先生的理念,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就在生活之中,学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已成为我们每一个教师所努力做到的。

〔温美琴: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贰』 《陶行知教育名篇》的作者是谁

方明,1970年1月生,1992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系城市规划专业,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城镇规划院院长、总规划师,小城镇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叁』 林旗英:《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

[林旗英:《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

枫亭中心小学
林旗英

陶行知先生是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教育的改革家,林旗英:《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其博大精深的教育理论和丰富的办学实践,为中国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最近我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认识到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爱心是教育最基本的前提条件。教育是植根于爱,教师有了爱,才会积极地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才会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才会追求卓越和创新的精神,才会用智慧和心血去培育好学生。

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他说:“在我的教育里,小孩和青年是最大,比什么伟人还大,读后感《林旗英:《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陶行知先生是这样尊重学生。陶行知先生对学生的爱还表现在对学生学习、思想、生活上全面关心爱护。即父母想到的,教师想到了,父母未想到了,教师也想到了。由此我想我们现代教师做学生“亲人、朋友和导师”三个角色。

教学十几年,我认识到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我们的学生最关心的是教师对他的看法如何,最大的愿望是受到老师的关心和喜爱。当我们面对学生时,尤其是那些似乎充满缺点的学生时,更要用亲切的语言、温柔的目光与他们交流,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让学生亲近你。如果能细心地发现他们的优点,然后真诚而慷慨地去赞赏他们,一定能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希望和信心,学生也会自然地显示出友好合作的态度,激发学习热情。只有我们充分相信学生去爱他们时,学生才会相信自己,勇敢前进。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我们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这是我们教育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

〔林旗英:《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肆』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

[薛素苹:《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

枫亭中心小学 薛素苹

读罢《陶行知教育名篇》,掩卷深思,顿觉获益匪浅,薛素苹:《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边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当通过一段段短小却精辟的文字去了解陶老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这些他所创立的教育理论时,不禁深深地佩服这位教育大家的远见与深刻。因为他在八十多年前提出并研究的问题,正是今天我们所倡导的最新的理念。看看我们的语文新课标:“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得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细细研读,这些语文课程的新要求不正是对陶行知教育理论更具体化和更富有时代性的表述吗?

陶行知先生对教师职业的认识也是非常深刻的,他认为,教师应“发前人所示发,明今人所未明”,提倡教师做一个发明家,不做一个教书匠。陶行知先生提出的这种教师观正是我们当代教师所应追求的。虽然他研究的是当时的教育问题,但对我们今天——二十一世纪的教育,仍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斯人已逝,当再次捧读这位大教育家的教育名篇,仿佛看到这位朴实的老人,在为中国的普及教育奔走呼号,仿佛听到他一句句无华的语重心长的话语。而且在阅读完《陶行知教育名篇》之后,我们差不多都会赞成此作者更指出:“一个没有读过陶行知的人,怎么可以在中国做教师呢?”

一、“爱满天下”——映照着陶行知人格魅力的光辉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热爱每一个学生”这是陶行知的人生言;“为了孩子,甘为骆驼。干人有益,牛马也做”。在“爱满天下”光辉思想的映照下,我们看到了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风和亮节。

爱的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读后感《薛素苹:《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教师对学生爱是高尚职业道德的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慈详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已越来越贴近。没有对学生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只爱一部分学生,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那是偏爱,偏爱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陶行知特别反对“纯以面貌美丑为取舍”的选拔法,他做到了如谚语所说的那样:“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只有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由此我想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稳定的师爱,它是高尚情感和科学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产物。

爱的教育确是一门深而活的学问,爱的教育将是一本大书,让我们每一个人学习陶行知,用爱的实践写下自已珍贵的而值得回味的一页吧。

二、“教人求真”——折射着陶行知的人才观念的真谛

陶行知说:“千教成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直是教育工作者、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我们今天强调师德育德教育,它的根本目的仍然是为了对学生产生影响,是为了让我们的教育培养出“真人”。

陶行知围绕做人之“真”,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观点,从总的方面来说,就是:“求真知说真话,追求真理做真人”,而具体地说,“真”又体现在——做有人格的人:做有人格的人就是要求真知,不求假知;要说真话,不说假话;要做真君子,不做假君子,如要做一个整个的人;做人中人;做创造的人.

大而言之,陶行知教育学生言行的标准,应该是我们当今整个社会的共同追求。如今在我们的社会上,为了自已能得到眼前的利益,有多少人昧着良心说假话,做亏心事,欺上瞒下,我想,我们每一个人若都能做到陶老先生的这两点,那我们的社会一定是一个和谐、进步的社会。

三、“生活即教育”——体现着陶行知教育魅力的艺术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于工作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

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是我前所未闻的,更给了我一丝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时也有所不理解。按照他的思想,“生活即教育”不就是说“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次,“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进行。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但这就是整个教育的全部吗?

〔薛素苹:《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伍』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因此,在教学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教学中最大的乐趣。

通过阅读《陶行知教育名篇》,让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是那么的贫泛,感受到自己需要不断的学习和积累。下面我对读书的几点体会如下:

一、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让我感受到了在教育教学中让学生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在传统的教育中我们让学生读死书,让他们以考试分数为目的,以分数来分学生的好坏。陶爷爷形象的把传统教育比喻为吃人的教育。例如有一则漫画这么形容的。一幅图:学校开学了,学生带着长方形,正方形,六边形等等各种形状的脑袋进入学校。另一幅图:他们毕业后,一个个带着圆形的脑袋从学校走出来。这个漫画形象的表现了传统教育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以传受知识为已任,学生以接受知识,应付考试为追求的目标。生活教育他则教人做人,他要教人生活。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他第一就注重健康,他反对杀人的各种考试。这是我们现在所追求的教育,新课标中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活起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自主。他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现代学习方式,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多么的重要。现代的教育必须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上取得和蔼发展。

二、所谓“教学”即教生学;所谓“学生”意要于学会生存,读后感《《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因此,归根结底教育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教会学生学会如何生存”。至于如何教才是最有成效的捷径,这就涉及到方法论的问题了。

教学并非简单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教养学生的能力。如果说教学内容已体现了这一方面的要求,而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的话,就无所谓能力的培养了。因此我们主张要由“喂养”式转为“觅食”式的教学。陶行知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不在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先生如果只“教”或只“教学”,就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学的积极性,更不能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素质教育主张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所以教师的社会职能就是体现出“导”这个特点来。陶行知认为,教师不应把现成的解决等问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根本不用思考,而应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告诉学生,使学生自己动脑,经过不断反复推敲以求得最佳结果。与此同时,陶行知又指出不能让学生像“无头的苍蝇”似的盲目乱撞,教师应精心设计好一系列程序,指导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来解决问题。对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身而言,能推而广之,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言也能够发出去,以期达到解决别类的问题。由此我们不难体会到陶行知的苦心,他想通过这一方法的寻求来最终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力有了,学生就不仅能使自己获得丰富的知识,而且还可以探索解决新的问题。

“教得法子必须根据学得法子”,学生怎样学就怎样教。这里所指的实际出发,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学生的知识程度和接受水平;二是指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由于学生各人的文化水平、道德修养、天赋才能和各年龄段的心理水平各不相同,教师必须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补偏救弊。长善救失,这是素质教育的的根本要求。陶行知指出:“怎样学就怎样教,学得多也就教得快。学得少就教得少,学得快就教得快,学得慢就教得慢。”由此得知,陶行知把教和学的关系翻过来,不是传统的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而是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教学内容的选择安排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来确定;教学过程不取决于教师的主观意图和外界加的压力,而应该取决于学生的快慢程度。同时,他还特别重视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为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当今教学理论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根据学生得可接受水平和最近发展区来促进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发展,不可操之过急,拔苗助长。同时,现代教育理论还注重非智力因素如性格、意志、

兴趣等对学习的影响。综上所述,因材施教是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深入研究陶行知的这一思想,有利于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的个性。

三、教学内容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教育的产物:“人”是否真的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应试教育表现出一大“弊端”,即教育的片面性。片面性是指应试教育偏重于“生学准备”的教育,“考什么,教什么”。陶行知提出了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在他的生活教育理论中体现出一个核心观点:“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始终把社会看成一个整体,把生活看成一个整体,把人看成一个整体。把人的一生看成一个整体,也把教育与生活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对待。他指出“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因此由于生活的内容是全方面的,故而教育也应体现出全面性。

总之,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是丰富多彩的,同时我们教师所学习所要作的也是丰富多彩的。我作为一个教师,更要向陶行知学习,向前辈们学习,多积累知识,多和孩子们相处,和他们做好朋友,而不再只是他们的老师。我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祖国的明天会更美好!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陆』 陶行知教育名篇的内容总涵

《陶行知教育名篇》内容提要 序一:陶行知是“五四”前后中国教育改造的旗手,他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办中国人民所需要的教育,创立了“生活教育”学说。目前“生活教育”学说在全国各地有了新的发展。过去,陶行知在改造乡村教育是强调“教育与农业携手”,现在,全国是“科教兴国”。过去,陶行知曾批判“应试教育”和“杀人的会考”,现在,“把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序二:陶公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他极力反对“杀人的会考”,主张远离生活的教育是伪教育。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现在听来,恍若隔世。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读陶行知,不去积极实践陶行知,那几乎还没有触及到中国教育的实质,如盲人摸象,又如沙地建楼,岂不误人误国?教学合一(P1):一、教师的责任在于教学生学会学习,二、教法服务于学法,三、先生须边教边学。第一流的教育家(P4):两个要素:一、敢探新理,不乞灵古人,也不仿效外国,有创造精神。二、敢入边疆,有开辟精神。新教育(P6):新教育的意思是“自新”、“常新”、“全新”。新教育的目的是“自主”、“自立”、“自动”。新的教育方法。新学校,学校是小的社会,社会是大的学校。新学生,“学”的意义是要自己去学,不是坐而受教;“生”的意义是生活或生存。新教员,要有信仰心,要有责任心,要有共和精神,要有开辟精神,要有试验精神。新教育的考试,要按照目的去考,方才不会枉费了精神和财力。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P16):一、智育注重自学,二、体育注重自强,三、德育注重自治。学生自治有四种好处。学生自治办得不妥当就要发生几种弊端。教育与科学方法(P32):每人都存用科学方法去办教育的决心,每人都去研究或解决一个小的问题,我敢说,不出三十年中国教育准有好的成效。学问之要素(P37):体健是人生的一个最要目的,教育万能之说是教育界自欺欺人的话。社会改造之出发点(P38):从事社会改造的人,要远处着眼,近处着手。半周岁的燕子矶国民学校(P43):穷校办学的典范。师生共同生活(P48):用什么来同化新生?必定是有风格的校风。平民教育概论(P50):我们的希望是:处处读书,人人明理。学生的精神(P62):倘若自己不加以研究,只照着别人编写的书本,自己抄的老笔记,依样画葫芦的教去,当学生的固然不能受多大的益,当教师的也觉得不胜其烦,没有多大的趣味。学生的精神大约分为三点:科学的精神,委婉的精神,百折不回的精神。学做一个人(P67):做一个整个的人,有三种要素:要有健康的身体,要有独立的思想,要有独立的职业。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先,都不算好汉。我之学校观(P70):以生活为中心的是活学校,以书本为中心的是死学校。无锡小学之新生命(P75):一个学生作主的经典学校。他们用洋铁管就着屋檐水做成喷水泉。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答客问(P88):好的乡村教师,第一有农夫的身手,第二有科学的头脑,第三有改造社会的精神。师范教育之彻底改革(P101):一、愿师范学校从今以后再不制造书呆子;二、愿师范生从今以后再不受书呆子的训练;三、愿社会从今以后再不把活泼的儿女受书呆子的同化;四、愿凡是已经成了书呆子的,从今以后要把自己放在生活的炉里重新锻炼出一个新生命来。如何引导学生努力求学(P103):大凡生而好学为上,熏染而学次之,督而学又次之,最下者虽督促不学。熏染和督促两种力量比较起来,尤以熏染为更重要。知是行之始(P109):“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知识有三种:亲知、闻知、说知。说知是推想出来的知识。生活工具主义之教育(P114):须承认文字书本只是人生工具的一种,此外还有许多工具要运用来透达人生之欲望;须承认我们从前运用文字、书本的方法是错的,以后要把他们用的更加得当些。 “伪知识”阶级(P120):只有从经验里发生出来的文字才是真的文字知识。书只是一种工具,和锯子、锄头是一样的性质,都是给人用的。我们与其说“读书”不如说“用书”。教学做合一(P132):在教学做合一的学校的辞典里并没有“课外作业”。在劳力上劳心(P135):只有手到心到才是真正的做。以教人者教己(P138):“为教而学”必须设身处地,努力使人明白;既要努力使人明白,自己便自然而然的格外明白了。答朱端琰之问(P140):普遍的误解是以为:用嘴讲便是教,用耳听便是学,用手干便是做;一提到教育就联想到笔杆和书本。我主张对事说是做,对自己之进步说是学,对别人的影响说是教。哲学起于怀疑,宗教起于信仰。生活教育就是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P152):学校即社会,就好像把一只活泼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里一样。它要以一个小的学校去把社会上所有的一切东西都吸收进来,所以容易弄假。社会即学校则不然,它是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使他能任意翱翔,是要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去。要先能做到“社会即学校”,然后才能讲“学校即社会”;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然后才能讲到“教育即生活”。要这样的学校才是学校,这样的教育才是教育。儿童用书选择标准(P161):书有两种:一种是吃的书;一种是用的书。吃的书当中,有的好比是白米饭,有的好比是点心,有的好比是零食,有的好比是药,有的好比是鸦片。儿童是创造产业的人;不是是继承遗产的人。一本儿童用书的好坏拿三个标准判断它:一要看有没有引导人动作的力量,二要看有没有引导人思想的力量,三要看有没有引导人产生新价值的力量。师范生的第一变——变个孙悟空(P165):第一他有目的、有远虑、有理想。第二他抱着目的去访师。第三他抱着目的求学。师范生的第二变——变个小孩子(P170):您不可轻视小孩子的情感!他给您一块糖吃,是有汽车大王捐助一万万元的慷慨。他做了一个纸鸢飞不上去,是有齐柏林飞船造不成功一样的踌躇。他失手打破了一个泥娃娃,是有一个寡妇死了独生子那么悲哀。他没有打着他所讨厌的人,便好像是罗斯福讨不着机会带兵打德国一般的怄气。他受了你盛怒下的鞭挞,连在梦里也觉得有法国革命模样的恐怖。他写字想得双圈没有得着,仿佛是候选总统落了选一样的失意。他想您抱他一会儿而您偏去抱了别的孩子,好比是一个爱人被人夺了去一般的伤心。你这糊涂的先生!你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P175):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之方法之理论。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三十年前中国的教科书是以文字做中心,到现在,中国的教科书还是以文字做中心。他们不教小朋友在家里、校里、村里、市里去干一点小建设、小生产以立建国之基础,却教小孩子去治国平天下,这不是像从前蒙童馆里的冬烘先生拿《大学》、《中庸》把小朋友当小鸭子填吗?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宁做鲁滨孙,单刀辟荒岛。儿童科学教育(P192):不能说玩把戏的孩子是坏蛋。我们须知科学是一种工具,犹如一柄锋利的刀,刀可杀人,也可切菜;我们不能因为刀可杀人废弃不用,也不能专用刀去杀人,须用刀来作切菜之用,做其有益人类的工作。科学要谋大众幸福,解除大众苦痛。我们教小孩子科学,不要叫小孩子做少数富人的奴隶,要做大众的天使。不是徒供少数人的利用和享受,当使社会普遍的民众多受其实惠,应当用科学养生,不当用科学来杀生。这是提倡科学教育最紧要的一点。从教育上谋国难的出路(P203):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创造的教育(P207):所以我说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创造是孙子。有行动才能得到知识,有知识才能创造,有创造才有热烈的兴趣。杀人的会考与创造的考成(P219):自从会考的号令下了之后,中国传统教育界是展开了许多幕的滑稽的悲剧。学生是学会考,教员是教人会考,学校是变成了会考筹备处。会考所要的必须教,会考所不要的就不必教,甚至于必不教。于是唱歌不教了,图画不教了,体操不教了,家事不教了,农艺不教了,工艺不教了,科学的实验不做了,所谓课内课外的活动都不教了。所教的只是书,只是考的书,只是《会考指南》!教育等于读书;读书等于赶考。好玩吧,中国之传统教育!这样大规模地消灭民族生存力的教育行政,不是出于信仰而是出于敷衍,不是出于理性而是出于武断。教育的新生(P222):实行“即知即传人”是粉碎了知识私有,以树起“天下为公”万古不拔的基础。生活教育之特质(P238):一、生活的,二、行动的,三、大众的,四、世界的,五、有历史联系的。每天四问(P283):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创造宣言(P305):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汗干了,血干了,热情干了,僵了,死了,死人才无意于创造。民主的儿童节(P310):民主没有深奥的意思,通俗点说:就是“大家有份”。我们对于儿童幸福要做到全体儿童人人有份,才算是民主的儿童节。创造的儿童教育(P321):一、把我们摆在儿童队伍里,成为孩子当中的一员,二、认识小孩有力量,三、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四、培养创造力。敲碎儿童的地狱,创造儿童的乐园(P328):两种心理有害儿童:一是忽视;二是期望太切。忽视则任其像茅草样自生自灭,期望太切不免揠苗助长,反而促其夭折。民主教育之普及(P337):1939年发生在来凤驿的教育故事。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P340):中国现在,自主席以至于校长教师,有意无意的,难免是一个独裁,因为大家都是在专制的气氛中长大,为独裁作风所熏陶,没有学习过民主作风。第一流的教授具备两种要素:一、有真知灼见;二、肯说真话,敢驳假话,不说谎话。如不争取民主,使真正的民主政治,民主经济,民主文化全盘兑现,我们必定是一辈子陷在“吃不饱来饿不死”的地狱里。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P354):职教必读。评陈著之《家庭教育》(P366):家教必读。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P370):幼教必读。南京安徽公学办学旨趣(P362):一校之中,人与人的隔阂完全打通,才算是真正的精神交通,才算是真正的人格教育。最后我们要谈谈我们心中所共悬而藉以引导我们进行的目标。一、做学问最忌的是玄想,武断,尽信书,以差不多自足,以一家言自封。我们要极力的锻炼学生,使他们得到观察,知疑,假设,试验,实证,推想,会通,分析,正确种种能力和态度,去探求真理的泉源。二、我们对于四周的环境,最忌苟安,同流合污,听天由命,不了了之。有进取性的人,对于环境总想加以改造。三、做人中人的道理很多,最要紧的是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

『柒』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3)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3)]"教学合一"是陶行知的教学思想,也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方法论和教学论,《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3)。陶行知的教学思想,开始在《教学合一》一文中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他说:"一、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三、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主张教学合一,反对教学分离。教与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是教学论的起点。离开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就谈不上有教学,这是教学理论的基本问题,读后感《《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3)》。陶行知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也不在于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教师如果只"教"或只"教学",这是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学的积极性,也不能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教师只有"教学生学",交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和钥匙,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才能"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主观地"拿学生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而应该主动地去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因为学生的禀赋不同,接受能力各异,教学方法也不能强求一律,"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同时教师要"一面教,一面学",不断提高自己;只有自己水平提高了,才能教好学生。这是他主张"教学合一"的理由。〔《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3)〕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热点内容
光良演的电影主角叫祖壮 发布:2024-05-03 03:06:55 浏览:728
李采潭演跳舞老师的电影大全 发布:2024-05-03 03:05:28 浏览:502
韩国电影和尚和女的在船上的事电影名字 发布:2024-05-03 03:04:53 浏览:417
3d片源下载 发布:2024-05-03 03:04:41 浏览:555
香港电影18禁 发布:2024-05-03 02:57:08 浏览:37
四级电影法国 发布:2024-05-03 02:53:27 浏览:108
看了一场电影的英文怎么写 发布:2024-05-03 02:37:19 浏览:146
你们去哪里看日本电影资源 发布:2024-05-03 02:31:56 浏览:67
满清十大醅刑电影讲 发布:2024-05-03 02:31:55 浏览:33
手机在线免费观看视频网站 发布:2024-05-03 02:10:26 浏览: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