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教育 »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发布时间: 2020-11-19 02:14:39

Ⅰ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某某中心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市场经济大潮中社会环境的影响,人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今学生成长的需要,是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指导和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结合本区域中小学学校教育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三个面向”方针坚持育人为本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基本原则
1.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2.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3.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个别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4.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 培养目标
1.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空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2.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对于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四、主要内容
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其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
1.小学低年级:
(1)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生活与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
(2)乐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2.小学中高年级
(1)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
(2)培养集体意识,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学生交往,建立开朗、合群、乐学、自主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
五、具体实施的方法和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工作取向是:工作目标上的发展性辅导为主,治疗性为辅;方式以团体辅导为主,个别辅导为辅,心理结构上知行结合,行动为主。
第一、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这是为开展心理辅导而专门设计的一种活动课程,要列入教学计划中,其特点在于:形式上的学生活动为主,内容上选取充分适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活动组织上以教学班为单位,活动课的目的、内容、方法、程序均是有计划、有系统地安排设计的。通过这一途径开展心理辅导的好处是:在专门组织的活动中,可以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行为各方面有目的的施加积极的影响,学生活动,有利于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以教学班为活动单位,便于组织管理,且能使班级全体学生在辅导活动中受益,将心理辅导列入课程,也使这项工作的开展,在人员、时间上有了保证,因此比较正规。学生接受辅导的面广,有利于整体提高。
第二、个别辅导
个别辅导是辅导教师通过与学生一对一的沟通互动来实现的专业助人的活动,比较常用的方式有心理咨询、知心老师信箱、家访班主任电话、个案研究等。个案研究是针对个别学生(通常是一些特殊学生包括资质优异学生、情绪困扰学生,行为偏差学生,家庭处境不利的学生等)实施的一种比较深入的、持续时间较长的个别辅导。它要求广泛地收集资料,客观的分析成因与问题的性质,依据诊断结果,拟定辅导方案,以协助学生解决问题。由于心理辅导的精髓在于个别对待,因此可以说个别辅导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辅导方式。学校在开展心理辅导时无论以什么途径为主,如果不以个别辅导相结合,则其辅导工作都是不完整的。
第三、团体辅导
小组辅导也称团体咨询(心理兴趣活动小组),是一组学生在辅导老师指导下讨论训练并有效地处理他们面临的共同问题。小组人数少则四五人,多则十一二人。其成员多为同年级的、同年龄学生,且有类似的待解决的心理困扰。小组辅导适用条件是:学生的心理问题与人际交往有关,且小组成员愿意在团体中探讨他们的问题。一个小组通常要活动十多次,每次时间为一课时,小组辅导兼有班级辅导与个别辅导的优点,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心理辅导方式。小组由学生自愿结合形成,推举热心于活动、态度热情、工作负责的同学当组长,每学期活动七、八次,有较好效果。应该强调指出的是,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心理辅导的一条重要途径。
第四、结合班级,团体活动开展心理辅导。
在班主任、心理辅导教师和各科教师的协同努力中,通过班级活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使团体成长为学习型组织,使团体的每个人在团体中成长的过程中成长。结合班会活动、课外活动、团体活动来进行,是这一途径的特色。新生入学时的“始业辅导”,毕业时的应试心理、志愿选择辅导也属于这一类。能把心理辅导与班级、团队活动,以及学校的其它例行活动结合在一起,便于发挥这几项工作在统一育人活动中的整体功能。
第五、举办有关的知识讲座
通过有关的知识讲座,结合校本课、校刊,向学生传授、普及心理辅导有关知识,对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有效地调控自己心理和行为无疑是有必要的。
第六、在各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各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履行好班级团体领导者的角色,通过新型师生关系的确立和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式学习,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因素,促进学生成长。
第七、利用社会、家长、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利用网络、社会主要事件,任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家长学校、家访、家长会对家长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疏导,帮助其重视子女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通过进步生爱心捐助,一对一结对子,感恩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一、学生心理障碍情况分析
现代科学认为,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可当前有部分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厌学情绪渐长
近几年,我们注重了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但有的学校仍以学生统考成绩衡量教学质量,使学生的个性创造力受到压抑,缺乏自觉学习的激情,家庭条件越来越好,厌学情绪却日趋严重。
2. 惰性心理滋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办事效率越来越高。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许多家长总让自己的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使他们惰性心理滋长。难怪教师无奈地说:“现在的学生怎么这么懒,真难教。”
3. 逆反心理生发
在课程紧张,家长与教师期望值过高,同学之间互相竞争的情况下,由于学生的努力得不到及时的体现与肯定,一些学生由此产生自暴自弃的逆反心理: 一方面对家长与教师的正面教导持“对着干”的态度,以“反其道而行之”为快; 另一方面故意压抑自己,做出与自己主观意识相违背的行为。
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尝试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消除心理压力,激发斗志和增进心理耐力和承受力。
1. 教师要更新观念,维护学生心理健康
由于受传统观念及分数衡量质量的观念的影响,教师仍存在着只注重学生在校安全,忙于抓班级常规,或偏重于对学生灌输知识、技能,喜欢听话的学生,习惯于对学生发号施令等。这样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作为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有传授知识的本领,还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卫生、心理咨询、心理诊断、心理治疗等知识,从而使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更好地落实。
2. 教师要热爱、尊重和了解学生,消除学生心理压力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育界中最宝贵的营养。只有沐浴在爱的甘露下的学生才会有安全感,才能适应学校环境,学会与同学、老师交往,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而尊重学生是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前提,是学生人格和谐发展的保证。教师还要了解每个学生,设身处地地体验学生的所作所为,耐心细致地观察、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以真诚关怀的态度去对待他们,使学生的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都得到充分满足。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
3.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认知水平
学校可通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举办各种心理健康知识专刊;开设心理健康咨询活动,结合早会课、班队课、思想品德课教学,给学生介绍一些有关心理学及心理健康知识,加强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培养,提高学生心理抵抗能力和承受能力,以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4. 创设良好环境,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
首先,教师要加强自我心理卫生保健,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以健康的人格影响学生。其次,可用开晚会、联欢会及各种比赛和各项评优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斗志,培养集体荣誉感。第三,开展美术、作文、象棋、篮球赛等活动,以满足学生的要求,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健康心理品质。
5. 家校结合,对学生实施行为指导
近年来,学生产生情绪和心理问题的人数比例在上升,这与家庭也有密切关系。为此,教师和家长在思想上和行为上必须保持一致。教师要主动与家长联系, 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共同采取行动,消除学生心理障碍,保持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
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是整个社会的职责。它体现了社会与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的需要。心理学家、教育家认为,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能够适应学校正规的课程安排,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尊敬教师、团结同学,以当小学生为自豪;有较强烈的求和欲,勤奋好学,能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有集体荣誉感,乐于参加集体活动。我认为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要注意以下几点:
1.“培养”强于“防治”
人的心理素质是可以培养锻炼的。通过培养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锻炼与提高,减少心理问题产生。就正如加强体育运动,把身体锻炼得棒棒的,不致于生病一样,何必等学生有了心理问题之后才去防治呢?前者是主动的,后者是被动的。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我们应当力争主动,减少被动,这对于提高整个心理健康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2. 非智力因素重于智力因素
人的心理是由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大部分组成的。因此,心理健康素质的培养也包括这两个方面。事实表明,非智力因素重于智力因素。从心理健康的标准来看,人的心理问题主要是非智力因素的问题。从心理活动的积极性来看, 只有非智力因素参加到智力活动之中后,智力活动才会有积极性。从心理活动的稳定性来看,智力因素是比较稳定的,而非智力因素则不然。为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我们必须把重点放在非智力因素健康上,并以它为中介来促进智力因素健康。
3.“激励” 优于 “说服”
我班有个学习成绩不稳定但爱画画的学生。上课时,他经常在抽屉里画画。课后,我找他谈话,说服效果不佳。后来我组织了一次画画比赛,才知他的棋艺果然不错。于是我就借此机会表扬他,然后晓之以礼。结果,这位学生变化很大, 后来成了个能合理安排时间、品学兼优的学生。实践证明,教师了解、关心学生, 减少学生心理压力与心理疲劳,抓住机会表扬他们点滴进步或闪光点,让他们有机会咀嚼成功的喜悦,这比“纯说服”教育效果要好得多。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为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提高,人格的全面、 和谐、 健康发展提供帮助,为其他学科的正常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Ⅲ 如何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今天,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正在引起人们的重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能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我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中,初步取得了一些成绩。

Ⅳ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有哪些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分析: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研究的必要性。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的心理健康教育,它立足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多种多样,这不是说在小学重新开设一门新课程,而是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优化整个教育过程。
行为主义观的心理学家斯金纳(B.F.Skinner)、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班杜拉(A.Banra)等认为,心理发展是量的不断增加过程,是由环境和教育塑造起来的。由此可见,要使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顺利展开,研究环境的创设与教育方式的突破是必需重视的途径:
(一)外在环境的创设:
人与环境密不可分,马克思曾经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时,环境也创造人。”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力之大。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获取知识的场所,其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效果,物质环境的高雅有助于学生保持健康的心态、培养良好的品格。
1、 校园环境建设
(1) 校园主环境建设
(2) 校园、班级文化建设
2、校方积极沟通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
心理学专家指出:家庭是在儿童出生后首先接触到的环境,是对儿童影响最早、影响时间最长的环境。因此,家庭环境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班主任对于特殊家庭的家长和孩子更需多关心,让家长们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离不开和睦、文明、明朗、愉快的家庭环境。学生从小生活在温暖、愉快的家庭中,得到父母、长辈的正确的爱,必然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安全、愉快,充满欢乐和信心,良好的情绪从小就占据心理状态的主要地位,从而保证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二)精神环境的创设:
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教师是精神环境的核心因素,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良好的精神环境则依赖于教师完美的形象、高尚的品德和对教育事业执着的追求。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所涵盖的远远不只是一两位心理健康辅导教师的努力可以达成的,它还需要全体教师的重视和参与。需要体现的是一个学校的文化,体现的是一个学校的凝聚力,体现的是人文关怀和对儿童文化的尊重。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较大影响。我认为,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应该不断努力,
(三)矫正时注意方法做好保密工作:
要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更有实效性,让学生毫无顾虑地说出自己的心声,找出问题所在是很关键的。而要让学生敢于说出心声,及时做好保密工作是很重要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加强这方面的保密工作,尽可能保护学生个人隐私。这时,创设使学生感到安全的心理测试、治疗的环境和氛围,运用合理而巧妙的“保密方法”,会对测试的真实、可信提供保障。
四、总结: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新的时代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正确认识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当今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以后,我们应努力对教育的途径与方法进行研究:创设更好的校园、班级、家庭等外在环境,合理运用教材内容、和谐师生关系,重视发觉精神环境的建设。
现代化的教育时代中,我们更不容忽视学校、社会、家庭的联系,形成三者结合的教育网络,建立心理健康的“维护-预防-治疗”等体系。在实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时,应该尽量做到家校结合,巧妙地用科学的方法对不同个性特征的学生进行不同层面、不同方法的心理健康干预,旨在寻求更适合学生个体的教育方法与手段,尽可能减少学生内心的矛盾性,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逐步达到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目的。
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而细致的工作,今后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也许会采用多种途径和多样化的方法,这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各科教师需要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意的识,作为教师的我们在不断研究的过程中必须付出细心和耐心,同时更应该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心理保健,提高心理素质,以自己的言行、健康的人格给小学生以积极的感染。

Ⅳ 心理健康教育意义是什么

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① 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成长。

中学生正处在心理机能迅速发育成熟的时期,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就是及时地针对性地施以教育,对症下药。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健康和不健康的心理学保持心理健康就能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成长。

② 有利于学习、工作效率的提高。

健康的心理对于学习、工作的效率起重要的作用,对竞赛技能的发挥更为重要。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是朝气蓬勃,开朗乐观,学习和工作就有劲,效率就高。而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常常心神不定,思虑过多,不能集中精力于学习和工作上,既影响生活效率,也大大妨碍创造才能的发挥。

③ 有利于智力与个性的和谐发展。

心理健康对于促进人的智力与个性和谐发展,发挥人类最大的聪明才智,对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处在智力发展成熟和个性形成时期的中学生尤为重要。一个人重视心理健康,可使大脑处于最佳状态,更好地发挥大脑功能,有利于开发智力,充分发挥各种能力,有利于个性的和谐发展。

④ 有利于心理疾病的防治。

心理疾病的发生,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们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就会注意防止和消除产生心理疾病的各种因素,以防止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人的心理疾病,大多数是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而积累逐渐形成的。

如果发现学生有了心理病变的苗头,就及时采取适当措施,使它在量变过程中得到以终止和消失;如果确实患了心理疾病,应及早给予积极的治疗,使之尽快恢复健康。

拓展资料:

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同时,切实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和广大学校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共同的紧迫任务。

(1)学生心理健康维护

这是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主,通过常规的教育训练来培养学生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内容。具体而言,包括智能训练,学习心理辅导、情感教育、人际关系指导、健全人格的培养、自我心理修养的指导、性心理育等。

(2)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

这是面向少数具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开展心理咨询,行为矫正训练的教内容,多属矫治范畴。具体而言,包括学习适应问题,如考试焦虑、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学校恐惧症、厌学等问题的咨询和调适。

情绪问题,如抑郁、恐惧、焦虑、紧张、忧虑等情绪的调节与辅导:常见行为问题,如多动、说谎、打架、胆怯等行为的咨询与矫正,身心疾患,如神经衰弱、失眠、神经性强迫症等身心疾患的治疗和矫正。

开放办学,促进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多渠道多形式的开展,使心理健康教育形成特色。

1、利用学校家长委员会的平台,与家长共同探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每年学校最少举办两次家长委员会会议,家长通过心理信箱、家长委员提案等方式参与学校的教育。

2、每年学校还举办校园开放周,邀请家长和社区有关人士参与学校的各方面工作,使学校办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3、借助社会力量,共享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几年来,我们与中华女子学院教师合作为毕业年级开展如何缓解学习压力、高考前心理放松、健康人际交往技巧等方面的专题辅导。与北京市中学生心理问题研究的部门合作,为班主任进行心理个案的分析、诊断与矫治。

Ⅵ 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 定义

心理健康教育定义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心理健康维护,这是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主,通过常规的教育训练来培养学生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内容。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这是面向少数具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开展心理咨询,行为矫正训练的教内容,多属矫治范畴。

心理健康教育有一条不可轻视的原则,即面向全体学生,这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宗旨。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是人的发展需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非是假设学生群体存在大量的心理问题,而是所有学生都有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个别学生确有心理问题,可以通过面向全体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矫正。

从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与主要内容看,心理健康教育标定位在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他们的积极心理品质等方面,涵盖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生活和社会适应等内容,按照各个时期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形成各个阶段的详细的教育内容。


(6)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扩展阅读;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育良好的性格品质、开发智力潜能、增强心理适应能力、激发内在动力、维护心理健康、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即育性、启智、强能、激力、健心、导行的目标。同时注重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品质的培养,是体现以人为本,是对人的可持续发展负责的基本精神。

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是一项利教、促学、益社会的奠基工程,有利于教育教学的科学化、有利于素质教育的落实、有利于教育者自身的优化,有促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促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促于学生主动成长,有益于校园的和谐、有益于社区的安定、有益于社会的文明。

Ⅶ 如何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学校和家庭两方面结合来实现,学校方面应该:强化心理健康硬件设施、增加心理健康课程设置、加大心理健康师资队伍建设、建议政府在社会普及心理咨询机构,等等。而家庭方面,家长应该及时与孩子沟通,对于孩子的学习教育不应太过于苛刻,要知道强逼可能会适得其反。

1、强化心理健康硬件设施。

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用于各中小学建设心理咨询室、活动室,心理咨询信箱、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上,让学生通过咨询、倾吐和宣泄等方式,释放心理压力、解决心理困惑和矛盾。

2、增加心理健康课程设置。

正式将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列入教学课程表,并选择适合的课程设置及教材。每月至少开设一次心理健康课程,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广泛开展以青少年自我意识、情绪与压力管理、人际交往、学习与考试心理、意志品质及青春期性心理健康为主题的心理活动课。心理教师根据不同阶段心理发展特点和面临的特殊问题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案。

3、加大心理健康师资队伍建设。

每年招录相当数量的心理专业教师或与相关机构合作,进行专门负责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教育。经常性对全体教师进行心理健康专题培训,通过定期举行专题培训,聆听心理健康教育观摩课,邀请专家与教师面对面进行心理辅导等方式,指导教师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使文化课老师也能够正确地疏导学生心理困惑及矫正学生不良心态。

4、建议政府在社会普及心理咨询机构。

首先提高成年人的心理学知识,着重引导学生家长掌握心理学相关理论,管好自己的同时管好子女。建议教育部门发挥社会效能,定期安排学校和教师对家长给予适当的指导,可经常组织家长进行较为系统的心理健康知识和家教方法的学习,引导家长改变传统思想观念,重视子女心理问题,多与子女交流,有利于及时发现孩子心理问题。

(7)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扩展阅读: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

1、焦虑、紧张的情绪状态

焦虑状态常表现为持久地出现强烈的担心、烦躁不安的情绪体验,这是一类初中生较常见的情绪问题。这些学生总是诉说内心的烦躁不安,他们经常为小事抱怨父母、抱怨周围环境,总是不高兴、不满意,感到精神紧张和无法放松。无故地担心亲人、担心学业失败、人际关系不良或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等。

2、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是一种复杂的情绪现象,学生在考试期间心理上的紧张、不安、焦虑、恐惧等在情绪上的反应都可称之为考试焦虑。当考试焦虑加剧时,其状态反应也更为强烈,如眼花耳鸣、头痛脑昏、注意力无法集中、思维处于僵滞停顿状态,严重的还可能引发呼吸困难、尿急、尿频、呕吐、腹泻甚至昏厥等症状,“晕场”就是其最为典型的一种表现。

3、人际关系紧张

在人际关系方面,有调查显示,有22.45%的中学生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与同学、老师、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相处不融洽,不善与人交往,与别人合作有困难;其中,有3.8%的中学生人际关系很差,很难与他人融洽、愉快地相处。这些学生给人的感觉缺乏热情、缺乏耐心,有的甚至喜欢强词夺理,不合群、孤僻,或者爱发脾气、骂人等,包括亲子冲突、师生关系紧张等。

Ⅷ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教育性的原则
教育性的原则是指教育者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提出积极中肯的分析,始终注意培养学生的积极进取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全体性原则
全体性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所有学生,全体学生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和参与者,学校的一切教育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设施,计划,组织活动,都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考虑到绝大多数学生的共同需要和普遍存在的问题。
差异性原则
差异性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关注和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所以工作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同时要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实实在在的体现,把教师的科学教育与指导和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参与真正有机结合起来
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指导教育工作,注意学生活动的有机联系和整体性,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作全面考察和系统分析,防止和克服教育工作中的片面性
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必须以发展的观点来对待学生,要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一发展为重点,促进全体学生获得最大程度发展。
活动性原则
活动性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把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重视通过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保密性原则
保密性原则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有责任对学生的个人情况以及谈话内容等予以保密,学生的名誉和隐私权应受到道义上的维护和法律上的保护。

Ⅸ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有哪些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如下: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6、小组心理辅导。

(9)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扩展阅读:

主要内容

1、学生心理健康维护

这是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主,通过常规的教育训练来培养学生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内容。具体而言,包括智能训练,学习心理辅导、情感教育、人际关系指导、健全人格的培养、自我心理修养的指导、性心理教育等。

2、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

这是面向少数具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开展心理咨询,行为矫正训练的教内容,多属矫治范畴。具体而言,包括学习适应问题,如考试焦虑、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学校恐惧症、厌学等问题的咨询和调适;情绪问题,如抑郁、恐惧、焦虑、紧张、忧虑等情绪的调节与辅导:常见行为问题,如多动、说谎、打架、胆怯等行为的咨询与矫正,身心疾患,如神经衰弱、失眠、神经性强迫症等身心疾患的治疗和矫正。

专业相关

专业介绍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是适应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适应各级各类学校和相关行业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需要而设置的,其目的是以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心理健康教育专门人才,为提高个体、群体、组织与整个社会的心理健康水平服务。本专业注重考核考生运用科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目标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要求考生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较系统地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技能,并具有分析解决大、中、小学生与其他个体、群体实际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成为能较好承担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或相关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

心理师,幼教、初等和中等学校心理学教师与研究人员,各级各类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教师,医院、心理咨询等相关行业的心理学专门人才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热点内容
美术蝉课件 发布:2024-05-17 14:31:28 浏览:384
家庭教师集数名称 发布:2024-05-17 14:24:33 浏览:1000
人民的名义师生恋 发布:2024-05-17 14:09:28 浏览:311
独坐敬亭山教学实录 发布:2024-05-17 12:59:10 浏览:193
高考数学双向细目表 发布:2024-05-17 11:33:11 浏览:743
七年级上册语文测试 发布:2024-05-17 11:32:22 浏览:944
青志生物 发布:2024-05-17 08:59:01 浏览:478
2014温州师德培训总结郑 发布:2024-05-17 07:22:52 浏览:777
运营商英语 发布:2024-05-17 06:37:12 浏览:480
中医外科学教学视频 发布:2024-05-17 05:35:15 浏览: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