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科普文
1. 科普文学类的书有哪些
如果是概括性的话可以看一下张德明老师的《世界文学史》,如果是真的想有所专研读的话属推荐看一看汉语言文学专业书籍《现代文学史》上下,《古代文学史》上下和《外国文学史》。
《年味儿,以科学的名义》、《酒瓶子里做道场》、《有种快乐的代价叫拖延》、《我愿垃圾变成糖》、《分娩镇痛——医学技术带来的人文关怀》、《山楂果之痛》、《维生素D:身世浮沉的阳光小药丸》等。
2. 科普名著有哪些
高士其的《细菌世界历险记》,李四光的《穿过地平线》,贾兰坡《爷爷的爷爷从哪里来》,法布尔的《昆虫记》等,具体给你介绍《穿越地平线》。
3. 科普说明文是文学作品吗
可以肯定科普说明文是文学作品。
何谓科学小品(涵盖科普说明文),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语文课本中的科学小品,很多只能说是一种科普说明文,是广义上的科学小品。有人说:“科学小品是一种以科学技术知识为题材,用文艺性笔调写成的说明文。”其实,科学小品还有更深刻的内涵。程民认为:“科学小品作为科普说明文与散文小品的后代,从内容、形式、语言直至作品的思想蕴意、审美情趣等,都有着自己的独特追求。”
科学小品文的独特追求是什么?中国科学小品的始作俑者之一柳湜先生在《论科学小品》一文指出:“小品文如果与科学结婚,不仅小品吸取了有生命的内容,同时科学也取得了艺术的表达手段,艺术的大众科学作品于是才能诞生。”这就是说,科学小品是科学与小品文联姻的产物。
著名的老一辈科普作家则各有各的说法。科普作家周作人说:“所谓科学小品该是内容说科学而有文章之美者,若本是写文章而用了自然史的题材或以科学的人生观写文章,那似乎还只是文章罢了。”我国著名科学小品作家高士其则说:“科学小品,是科学文学的一个品种,是科学普及作品中的轻骑兵,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体裁(《点燃理想和希望之灯》)。”
从老一辈科普作家的追求,再通过70年的的实践、发展,我国独有的科学小品文已形成了自己的模式。这种模式,在崇尚科学的今天,还在不断发展,不断创新。
首先,科学小品是科普作品中的一个重要的门类,科学性是科学小品文的基石。所谓科学性,不仅是指科学小品中要传播科学知识,还要“宏扬科学精神、科学思想,提倡科学方法。”
其次,科学小品要有文学性,要有品味,要有滋有味,供人品赏。为此,科学小品要充分利用各种文学手段,使科学变成一种“易为公众接受”的兴味盈然的东西。科学小品应充分继承发扬散文、小品文形式多样灵活的特长,用故事形式、对话形式、闲适淡雅类散文小品的形式来谈科学,将科学内容、对象人格化、故事化,通过各种拟人化手段赋予无生命意义的物或无人性价值的动物、植物以人性、人情,从而将原本刻板、深奥的科学原理用故事形式生动地表现出来。和现代所有叙事文体一样,科学小品也不能对所有题材设计所谓的“人物”或寻找到可扮演的“角色”。面对无故事性、情节性,可挖掘其具有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内涵的素材,揭示对象前因后果、交待其内在的联系。这也是科学小品表达形式的常态。科学小品可以有散文式的生动描写、记言,也可以有说明文的各类说明、诠释,但较多的还是叙述。行文时恰到好处的幽默材料的插入,文中各种富有文学意味的诗文的引用,趣味盎然的开头,含意隽永的结尾等等无不依托叙述来实现。
文学性是科学小品的灵魂。一位科普作家说过,世界上没有枯燥的科学,只有枯燥的叙述。很多科普作家善于运用民谚、俗语或历史典故,旁征博引,借题感兴,烘托情趣,比附象形,渲染文采。他们的科学小品往往从一个具体的可感的质点出发,给人以动态的概念,而这种生动灵巧的机智源于科学论证的雄辩性、逻辑力量的延伸性以及知识的准确性、引用文字的规范性。自然、社会和人的和谐是人类的理想之巅,使科学知识亲切可触,并能体味到智慧和愉悦,那就是深厚的意蕴。
最后,科学小品要“小”。诚如柳湜所言:“科学小品在题材方面,那是最自由不过的,只要与大众生活密切的关联,无论就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中,拣取一小片来描写都可以。真是‘从苍蝇之微到宇宙之大’。但它的任务是纠正常识的错误,严正的科学的解说不能歪曲,不应隐蔽。同时,他要放弃科学家的语言,极力采用大众常用的语汇。不要过于严森庄重,要平凡得使大众不觉得,这是什么了不得的大道理,而是说自己生活周围所熟习的闲话。还应加上一点幽默,尽量采取各式各样的形式。”
也就是说,在内容上,科学小品虽也须以科学现象为基本对象,但它不能像科普说明文、科学著作、教科书等那般遵循理论的系统性,知识的全面性。它要求所传播的科学知识相对单一,通俗易懂,富含审美价值,可使科学小品在传播科学知识的同时能获得散文小品的精美立意。
科学小品运用形象思维方式生动、形象地阐述科学道理。在词汇用语方面科学小品努力用形象的、动态的感受性强的词语来取代抽象的词汇。它也像文学体裁一样无拘束地使用叹词、语气词等虚词和迭音词、象声词、儿化词等,以获取摹拟神态、加重语气、强化感情的语言效果。它也利用词语转义和连用同义词等使表达更加活泼、变动而富有感情色彩。在句式选用方面,科学小品更继承了散文潇洒自如、灵活多变的特点,偶句、奇句、长句、短句、复句、单句等变幻多姿、自然天成,大大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此外在修辞手段方面科学小品几乎能运用文学体裁中能见的所有的方式,这无疑会给语体带来许多生动和优美。
科学小品以精致的文章立意张扬科学精神讴歌人间至美至情。科学小品的多重价值取向虽苛求着取材但也给语体送来清新和亮色。由于选材的故事化、情节化、人格化要求和运思对联想、想象、幻想的依赖,科学小品的语言在准确表达科学内容的前提下有着十分广阔的自由空间。于是开掘所表述对象内层和深层的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编织富有人情味、寓有哲理思想的精美故事成为科学小品的立意之本。
科学小品追求科学性、思想性和文学性的完美统一。科普作家们常以人们身边的事物为描写对象,将丰富翔实的科学知识、历史知识和文化知识融为一体,显示出较高的科学性、思想性和文学性,同时表达出浓郁的科学情趣和深奥的哲理,使认知价值与欣赏价值达到完美统一。
说明文定义
说明文是一种常见的文体,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就有不少,如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鲸》和《新型玻璃》就是说明文。那么,什么是说明文呢?简单地说,就是说明事物的文章。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章体裁,它通过客观地解说事物的形貌、构造、性质、特征、范围、类别、来源、成因、关系、功用等,来阐明事物的内容和形式、本质和规律,使人获得有关知识。
4. 科普文是什么文学体裁
我们不太确定是什么文学题材,我觉得类似于一些论文之类的吧,反正我是理解的就是这样。
5. 科普文学作品
推荐楼主可以看看《梦的解析》、《变形记》、《少女杜拉的故事》(这是弗内洛伊德对16岁少女杜拉的治疗的容详细记录,可作为对前一本书的辅助教材)。或者订阅一份科普文学报纸,这样也会很有益。
【这是最权威的网站】
中国科普网:http://www.cpus.gov.cn/
6. 故事类,文学类,科普类,作文类四类图书共360本。对这些图书怎样分类编码,请帮忙设计。
I文学
I1世界文学
I2中国文学
I3/7各国文学
N自然科学总论
N4自然科学教育与普及 G4教育
7. 文学、历史、科普、社会作文
社会作文;
他们
在城市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市,闪亮的霓虹;在城市的尽头,只有破旧的棚户区,有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在城市的尽头,有他们这样一群人。
让我怎样称呼他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民子弟?亦或是农民工二代?不,我不想用这些冰冷的名字称呼他们,我多想叫着他们带着泥土气的乳名,拉着他们的小手,走近他们的生活……
他们从小生长在故乡的青山绿水中,纯洁的灵魂在田野里抽穗拔节。在山野的风中,他们奔跑着,憧憬着。风从田野中吹过,吹进了城市,为了生计,为了未来,他们跟从父母来到了城市,在城市的尽头扎下了根。于是习惯了青山绿水的双眸第一次触碰到了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他们不知道怎样穿过六车道的马路,小小的手指怎么也数不清写字楼的层数。繁华的现代文明不曾给他们带来任何快乐,这一次,却在心上烙下了深深的痕迹。
他们背起书包,小心翼翼地融入城市的生活。可是却在“城市人”异样的眼光中,第一次明白了户口与暂住证的区别。他们都是父母心头的宝啊!却过早地承担了不属于这个年龄的负担。
放学回家,他们做好简单的晚饭,父母还在工地或菜场上劳作;午夜醒来,泪眼中城里的星空没有家乡的明亮;悄悄许愿,希望明天他们的打工子弟小学不会因交不出电费而被查封……
然而,在他们日益长高的身体上,我看到了他们的成长。记得一位记者问一个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学成后是否会回到家乡时,小姑娘毫不犹豫地说:当然,一定回去!那一刻,我差点落下泪来,为他们的成长。
记得那年春晚他们稚气的宣言:“我们的学校很小,但我们的成绩不差”“我们不和城里的孩子比爸爸”他们逐渐成熟,告别昨天的羞怯,开始迎接新的一天。
虽然,他们还在为不多的学费而苦恼;虽然,学校还是交不上水电费;虽然,还有好多体制还不够完善……虽然有好多个“虽然”,但是,只有一个“但是”就足够了,已经有好多视线转向他们,他们正在茁壮地成长。
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照亮了城市的尽头,照亮了他们的生活。
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
他们
我不知道,很多人是怎么看待这样一群人,他们佝偻着背,他们拖着破烂不堪的麻皮袋,他们完全可能在一个又一个垃圾箱旁。
是的,无论一个城市多么的发达,总是会存在着这样的一群人,我们称他们为拾荒者。
拾荒者们可能没有豪宅,没有华服,没有灿烂的脸庞,更多的可能是那双粗糙的手,那把长长的黑色镰刀,那袋装满了大大小小的易拉罐的袋子。
很多人可能会很不屑于他们的职业,不屑于他们的卑微。可是,每每看到他们,我总能感到他们身上的人格尊严。
他们不同于乞丐的低声下气,是因为他们靠的是自己的双手,在赚取自己的明天。
很多人会想,每天捡一些瓶瓶罐罐、破铜烂铁,会有什么好的未来?孰不知,正是有了这些拾荒者才让我们很多的资源得以回收,很多的资源不被浪费。
他们不向人乞讨,不需要施舍,他们活得很辛苦,但他们活得有尊严,有骨气,因为他们靠的是自己!
曾经看过无数个靠拾荒来养活子女的母亲的故事,也去过拾荒者的临时住所探访过。
我知道,他们的梦想或许很可笑,他们的愿望或许很微不足道,他们害怕别人对他们鄙视的眼神,他们难过别人对他们不理解的嘲笑。
但他们从来没有放弃,那是不是我们又太偏激了呢?
每一份职业都有他存在的必要性,每一个个体都有他不可复制的独一无二性!那么,为什么大多数的我们不能去包容他们,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呢?
最近,牵动亿万中国人民之心的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也是他们,用自己平时积攒下来的钱,捐赠给了灾区,那些钱可能不是百元大钞,但一分一厘都重如泰山般压在每一个人的心头。
他们,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可能付出了千万份的汗水,我们才瞥见了那一滴的汗珠,但他们用他们的行动告诉世界上的每一个人:他们的职业,他们的身份!
他们不自卑,他们不后退,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撑起自己的一片天!
你可能说不出他们的名字,记不清他们的长相,但希望我们每一个都能对他们充满爱。
夕阳下他们的身影仿佛镀上了一层金边,袋子里的易拉罐碰撞出好听的旋律。
他们的身影被余辉拉得很长很长,很直很直……
8. 昆虫记为什么既是科普著作又是文学经典
《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世界公认的文学经典,它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回,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在作答者的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的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养婴儿般哭闹”.多么可爱的小生灵.难怪鲁讯将昆虫记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9. 科普书好还是文学书好
各有各的优势,科学普及那就要看科普书,增长生活的认识和对科学实践的能力。文学书主要是陶冶性情,高尚情趣,增加对古典文化知识的修养等
10. 科普文学包含科学作文吗
①确实,科学的普及,不是坐等能等来的,必需要付出汗水与努力,而对于我们这样一群学生,显然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研究科学,去了解科学,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接近科学了解科学呢?我把汗水撒给了《学生探索网络全书》。
“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而探索精神是其中最灿烂的一枝。千百年来,人类用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不断扩展着对神气大自然,对奇妙的科学以及对人类自身的认识。在永不停顿的对未知领域的探究中,人类建构起了多姿多彩的迷人世界。
地外文明真的存在吗?动物为什么要冬眠?哥德巴赫猜想是什么回事?我们能不能跨越时空?这些问题一直伴随着我,为了解开这些我不懂的“迷”我选择了《学生探索网络全书》,我希望它可以给我带来这些我不懂得的问题的答案。
科普读物读后感这本《学生探索网络全书》共分为三章——自然探索、科学探索和历史探索。三章的排版都做的很好,让读者很容易便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三章都按照各自的特点分为若干节,各节在结构设计上均采用场面宏大的主图以及精彩纷呈的配图以增强视觉冲击力,让读者在准确的文字描述、严谨的原理揭示中愉快地踏上新奇的探索之旅,轻松地掌握的网络知识。
读过这本书之后我深深感受到了它对我带来的好处。
首先我在第一章的自然探索中,我了解了来自宇宙深处的信息、漫长的生命之旅在第二章的科学探索中,我了解了无处不在的黄金分割、四色之迷、寻找“幽灵粒子”、我们能不能穿越时空……等等等等,这些知识又是我了解到了科学,学会了科学的方法,科学的理论,科学的发展,科学的分析这些重要的东西,并且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奇闻异事我也可以通过科学说法来解答他,这些知识都丰富了我的生活经验,让我不断的健康成长。
在第三章的历史探索中,我了解到了丝绸之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起源、埃及艳后、金字塔工程……等等等等。历史使人明智,因为了解历史,可以学习前人的正确做法,并且改到自己的错误作风,这样可以使人们在成功的路上少一些坎坷,为自己铸造一条平平的道路
看吧!一本知识读物给我们带来了多么大的益处,在这个讲究科学的时代,如果我们不多学习一些有关科学的知识的话,我们肯定会被这个时代所渐渐的遗忘,我们只会一点一点的落后,选择一本好的科普类读物吧,相信它会给你带来意外的收获!
②儿童读物读后感《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斯威夫特出生于爱尔兰的首都都柏林,父亲是一位定居在爱尔兰的英国人。他是一个遗腹子,由叔父扶养成人。他的代表作《格列佛游记》发表于1726年,被当作是儿童文学作品,实际上却是抨击当时英国社会堕落与腐败的讽刺小说。
在这本书中,写得是主人公,一位外科医生格列佛的冒险故事,其中一些令人心惊肉跳。在小人国里,他成了庞然大物,刀枪不入,一连吞几十头黄牛仍填不饱肚子;在巨人国里,他变成了巨人们的玩偶,被玩弄于手掌间,并与苍蝇和蜂子展开斗争;后来,他来到神秘的飞岛国,这里的人利用鸟的下部的天然磁铁和海底下的磁铁的力量,随心所欲地移动,这同时也是一个可随时传唤鬼魂对话、专门搞些莫名其妙的研究的离奇国家...读着读着,我仿佛随着格列佛一起走进了那个奇幻的世界。那些玩偶般的小人,高大威猛的巨人,长得像鱼的飞岛国居民,以及慧骃和耶胡们,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觉得最特别的要数飞岛国的居民。他们的眼睛都长在一侧,而且是一个爱好乐器的民族,在他们的衣服上也有各自喜欢的乐器。那里的侍从必须要时刻敲打大臣们的脑袋,否则他们总爱异想天开。……读了这本书后,我很佩服格列佛的智慧、勇气和冒险的精神,他是个与众不同的男子汉,他一见到大海就抑制不住内心冒险的冲动。作为一名医生,他专门搭乘去各地旅行的船只,以为船员看病为由,去环游世界,到处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