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省事
A. 文言文翻译 1,而当事者不省,不二十年,二属遂相继不保 。2,其所志学,蟠天际地,曾不得以百一
但是主管事情的人没有醒悟,不到二十年,两个属下便相继不保。
他所记载和学习的,极天际地,当时都不能找到百分之一。
可不可以把语境给出来,“二属”和“志学”都是因为没有语境这样猜着翻译的。
B. 文言文翻译:周行郡国,省察治政,黜陟能否,断理冤狱,以六条问事
周行郡国,省来察治源政,黜陟能否,断理冤狱,以六条问事。
翻译:
(刺史的职责是)巡视各级地方政府【郡国:郡和诸侯王的封地,泛称地方行政区域】,考察(地方官员的)治政状况,根据其实际能力政绩决定提拔或降免【黜陟:罢免提拔】【能否:有无能力】,重新审理判定冤假错案,在“六项规定”范围内检查官员的纪律作风。
“六条”内容附后,不做翻译: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淩弱,以众暴寡。二条,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三条,二千石不恤疑狱,风厉杀人,怒则任刑,喜则淫赏,烦扰刻暴,剥截黎元,为百姓所疾,山崩石裂,祅祥讹言。四条,二千石选署不平,苟阿所爱,蔽贤宠顽。五条,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托所监。六条,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正令也。
C. 古文翻译:“诸称律令式,不便于事者,皆须申尚书省议定奏闻;若不申议,辄奏该行者,徒二年。”
这是复《唐律疏议·职制律》关制于修改法律的程序规定。
“诸称律、令、式,不便于事者,皆须申尚书省议定奏闻;若不申议,辄奏该行者,徒二年。”
律、令、格、式等,是唐朝法律的基本形式。律是关于定罪量刑的基本法典;令是国家政权组织制度与行政管理活动的法规,其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格是用以“禁违止邪”的“永为法则”,即皇帝针对“百官有司之所常行之事”,临时颁发的各种敕令,经过汇编编录之后上升为法律,称为“永格”;式是国家机关的公文程式和活动细则,具有行政法规性质。
诸称律、令、式:所有的法律法典;
不便于事者,皆须申尚书省议定奏闻:(内容有)不适合执行的地方,都必须申报尚书省议定;
若不申议,辄奏该行者,徒二年:若不申议,将上奏该擅自行事者,徒刑二年。
D. 求文言文翻译:窦从直至,省所陈贺……奏权减俸及修造陂堰并劝课种莳粟麦等事宜,……皆合其宜,并依所奏
当地的县衙派人表示祝贺 上表请求缩减俸禄以及修建堰塘并鼓励人们种植粮食等事, 都是利民之事。根据他的建议进行处理、
E. 古文翻译。遇事迎刃而解,诸吏惟日不足,绘未午率沛然。2,官阁,台省之士,朝廷所素养者不之遣,顾独遣...
1、遇事迎刃而解,诸吏惟日不足,绘未午率沛然。
遇事迎刃而解:处理事情(就象用刀劈竹子一样,竹子碰到刀刃就开)很顺利。
诸吏:同僚或者下属。
惟:只;
足:够;
绘:杨绘(1032~1116年),字元素,绵竹人。
未:没有;
午:古同“忤”、“迕”,逆,背;
率:爽直坦白
沛然:令人感动的样子。
本句意思:(杨绘每次)处理事情都非常顺利,这让同僚(或下属感到)时间总是不够用【和杨绘比】,杨绘却没有违背率真的性格,这很让人感动。
2、官阁,台省之士,朝廷所素养者不之遣,顾独遣
馆阁:北宋以后掌管图书、编修国史之官署;
台省:指政府的中央机构;
所……之遣:“所……遣之”的倒装,之,素养者;
顾:文言连词,反而、却;
独:单单,只;
中人:普通官员,中等官职的人。
译文:官阁,台省里的要员,都是朝廷日常供养的人,(皇帝)没有派遣他们,为什么反而派遣中等官职的人呢?
(杨绘劝宋神宗的话,他反对“向传范安抚京东西路,绘请易之,以杜外戚干进之渐。”)
F. 文言文翻译:诸职事官,年七十以上,听致仕,五品以上上表,六品以下申省奏闻
各位有职务在身的官员,年纪在七十岁以上的,退休与否听凭自愿,五品以上的需要上奏表给皇上,而六品以下由官员所在的管辖部门接受申请,事后奏明皇上即可
G. 翻译文言文: 世宗朝,迁南府宰相,建政事省,设张理具,称尽力吏。天禄五年六月,河东使请行册礼,帝诏
世宗朝,迁南府宰相,建政事省,设张理具,称尽力吏。天禄五年六月,河东版使请行册礼,帝诏
世宗入权朝,升任南府宰相,建立行政省,设置管理工具,为尽力的官吏。天赐五年六月,河东使者请求举行册封礼,皇帝下诏
《网络文言文翻译》
H. 急!一个文言文翻译!光以为群臣奉事东宫,太后省政,宜知经术,白令胜用《尚书》授太后。
臣霍光认为:诸位大臣向东宫(殿下)奏请国家大事时,太后(您)主导政务,最好要了解学习一些经典和权谋,于是下令让夏侯胜将《尚书》(这部经典)传授给太后您
I. 急求翻译古文!
【原文】
集贤大学士王彦博(约)为副枢日,有兄弟争袭万户者,弟有父命,兄不肯让,二十余年而不能决。公曰:“父命行之一家,君命施之天下。”遂令其兄袭之。又英庙为东宫,礼上枢密使,例须新制铺陈,事毕,工部复欲取发还官。回文皆不为准,公为副枢首,回此文曰:“照得上项铺陈,难同其余官物。本院除己尊严安置外,行下都事厅回呈。”遂绝其事。又湖广省咨:“蛮洞相杀,合调军马征之。”公回咨云:“蛮夷相仇(雠),中国之幸。行下合属,固守边防,毋得妄动军马。”公之所行,大概如此,姑识其一二云。公泰定、天历间,为三老商议中书省事。(据维基文库《山居新话/卷三》
【译文】
集贤大学士王彦博(王约,字彦博,元朝人)为副枢密使的时候,发生兄弟两人争着要继承(世袭的)万户官职之事。弟弟有父亲(让他继承官职)的遗命,但是哥哥不肯相让,争持二十多年而(官府)不能决断。王彦博说:“父亲的命令只能在一家之中实行,皇帝的命令施行于天下。”于是让那人的哥哥继承了官职。(因为按国法,应由长子继承。)
又有一事,英宗皇帝(元英宗,名硕德八剌,死后庙号为英宗,故称英庙)当初为东宫太子时,对枢密使施加礼遇(即按礼仪去见枢密使),(枢密院)照例必须新制作一套陈设用品。完事之后,工部又要取回所用物品归还官署,枢密院回文都不被允准。王彦博任副枢密使之首,回复此文说:“经查察而知,上述各项陈设物品,难以同其他官家之物相提并论。本院除以尊崇之心郑重地予以安置外,行文下达都事厅回复你部呈文。”终于了结此事。
还有一事,湖广省发来公文称:“南蛮互相残杀,应调兵马征讨他们。”王彦博回文说:“蛮人互相仇杀,是中原的幸事,行文下达全体部属,固守边防,不得胡乱调动兵马。”
王彦博所行之事大致都像这样,姑且记载其中的一两件。王彦博于泰定、天历年间以三老的身分参与商议中书省事。
【补充注释】
万户:官名。金初设置,为世袭军职。元代相沿。
礼上:意思应即是礼加,以礼加予,加之以礼。
铺陈:摆设,布置。此指陈设之物品,名词。
照得:查察而得。旧时下行公文和布告中常用。
行下:行文下达。
都事厅:元代的都事厅所司何职,各书(包括《元史》和《中国历史大辞典》、《中国古代职官辞典》等)都查不到。从本文内容看,可能与处理太子事务有关,所以把工部吓住了。
咨:旧时公文的一种,多用于同级官署或同级官阶之间(元代的湖广省和枢密院都相当于“省部级”)。“湖广省咨”的“咨”,指发咨文,名词用作动词。
蛮洞:应同《汉语大词典》(纸本)中的“蛮峒”,指南方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亦指这一地区的人。“汉典网”也可查到“蛮峒”,释义同上。
合调:应该调动,应该调集。合:应该。
蛮夷:亦作蛮彝,这里专指南方少数民族。
合属:全体部属。合,全。
三老:指上寿、中寿、下寿,分别以120岁、100岁、80岁为界,都是80岁以上,这里指有声望的老人。王彦博1322年,以年七十致仕。1323年,复拜集贤大学士,商议中书省事,以其禄居家,每日一至中书省议事。(见“王约_网络”)
识:记。此处音(第四声),意思同当记讲的“志”,不读认识的识。
(另,元代枢密院主要掌军事机密、边防及宫廷禁卫等事务。)
[这是第四次修订,大概不致于有出入。如果满意,将分改回为100就很不少了。]
J. 自己太省事啦用文言文翻译
现代文与文言文对译:自己”用文言词语可以是“己”。“太”用文言词语可以是“尤”。“省事”用文言词语可以是“便”。“啦”用文言词语可以是“也”。
“自己太省事啦”翻译成文言文可以这样说:己尤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