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日在文言文里

日在文言文里

发布时间: 2020-11-23 06:52:16

❶ 日在文言文中都有哪些意思,出自哪篇文言文

①<名>太阳.《夸父逐日》:“夸父与~逐走.”
②<名>白昼;白天.《荆轲刺秦王》:“此臣~夜专切齿拊心也.”属
③<名>一昼夜;一天.《垓下之战》:“尝一~千里,不忍杀之.”【又】每天;天天.《劝学》:“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已.”【又】一天天地.《涉江》:“鸾鸟凤皇,~以远兮.”
④<名>日子;时间.《过故人庄》:“待到重阳~,还来就菊花.”
⑤<名>往日;从前.《左传?襄公三年》:“~君乏使,使臣斯司马.”
⑥<名>他日;以后的某一天.《列子?汤问》:“~以偕来,吾与若俱观之.”

❷ “日”在古文中的意思

1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2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3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4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

❸ 文言文中曰的一个意思是说还有什么的意思是什么

  • 说:子~诗云。

  • 为(wéi ),是:一~水,二~火,三~木,四~金,五~土。

  • 叫做:凡乐辞~诗,诗声~歌。

  • 语助词,无实义:昊天~明。

  • 英汉互译

  • call, name, say

  • 各地方言集汇

  • 粤语:joek6jyut6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yad6[宝安腔]jet8[梅县腔]jat7[台湾四县腔]jet7[东莞腔]jet8[陆丰腔]jat7[客英字典]jet7[海陆丰腔]ret7

  • 详细解释

  • 曰yuē

  • 〈动〉

  •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象口形,加上的短横表示声气。本义:说,说道)

  • 同本义[say]

  • 曰,言也。——《广雅》

  • 子曰何其。——《诗·魏风·园有桃》

  • 女曰鸡鸣。——《诗·郑风·女曰鸡鸣》

  • 子曰。——《论语·学而》。皇疏:“发语之端也。”

  • 曰有大艰于西土。——《书·大诰》

  • 曰师曰弟子云者。——唐· 韩愈《师说》

  • 若业为吾所有…曰姑俟异日观。——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 又如:子曰;国人皆曰可杀

  • 叫做 [call]

  •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书·洪范》

  •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明· 魏学洢《核舟记》

  • 文曰天启。

  • 文曰初平山人。

  • 有村曰谢庄。——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 树帜曰谢庄团练冯。

  • 汉字词性变化

  • 曰yuē

  • 〈助〉句首、句中助词,无实义

  •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诗·小雅·采薇》

  • 《康熙字典》

  • 《辰集上》《曰字部》·曰·康熙笔画:4·部外笔画:0

  • 《唐韵》《集韵》《韵会》����王伐切,音越。《说文》词也。从口乙声。亦象口气出也。《注》徐锴曰:今试言曰,则口开而气出也。《玉篇》语端也。《广韵》於也,之也。《增韵》谓也,称也。《书·尧典》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按《古文尙书》曰若作粤若,曰放勋作曰,盖训为语端者与粤通,训为词者则如字耳。

  • 说文解字

  • 《卷五》《曰部》·曰

  • 词也。从口乙声。亦象口气出也。凡曰之属皆从曰。王代切

❹ 日在古文中的意思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日:太阳。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日:阳光。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日:天。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日:时候。
希望采纳!!!!

❺ 在文言文里曰的一个意思是说还有没有这种词语

曰的近义词:
云 白 道 答

曰,指事。甲骨文字形,下象口形,加上的短横表示声气。本义:说,说道。
基本字义
1. 说:子~诗云。
2. 为(wéi ),是:一~水,二~火,三~木,四~金,五~土。
3. 叫做:凡乐辞~诗,诗声~歌。
4. 语助词,无实义:昊天~明。
5.姓。见曰姓。
同本义
曰,言也。——《广雅》
子曰何其。——《诗·魏风·园有桃》
女曰鸡鸣。——《诗·郑风·女曰鸡鸣》
子曰。——《论语·学而》。皇疏:“发语之端也。”
曰有大艰于西土。——《书·大诰》
曰师曰弟子云者。——唐·韩愈《师说》
若业为吾所有…曰姑俟异日观。——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又如:子曰;国人皆曰可杀
叫做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书·洪范》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明·魏学洢《核舟记》
文曰天启。
文曰初平山人。
有村曰谢庄。——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树帜曰谢庄团练冯。

❻ 竟日在古文中怎么翻译

整天、终日。
竟1. 终了,完毕:继承先烈未~的事业。
2. 到底,终于:毕~。有志者事~成。
3. 整,从头到尾:~日。~夜。
4.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然。~至(竟然至于)。~自(竟然)。

❼ 日在文言文中都有哪些意思,出自哪篇文言文

①<名>太阳。《夸父逐日》:“夸父与~逐走。”
②<名>白昼;白天。《荆轲刺秦王》:“此臣~夜切齿拊心也。”
③<名>一昼夜;一天。《垓下之战》:“尝一~千里,不忍杀之。”【又】每天;天天。《劝学》:“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已。”【又】一天天地。《涉江》:“鸾鸟凤皇,~以远兮。”
④<名>日子;时间。《过故人庄》:“待到重阳~,还来就菊花。”
⑤<名>往日;从前。《左传?襄公三年》:“~君乏使,使臣斯司马。”
⑥<名>他日;以后的某一天。《列子?汤问》:“~以偕来,吾与若俱观之。”

❽ 日在文言文中有什么意思

你说的是不是这一首古文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为日也。日之与钟、龠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龠,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何谓致?孙武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也以经术取士,士知求道而不务学。渤海吴君彦律,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

赏析
赏析
据傅藻《东坡纪年录》,此文作于元丰元年(1078),时苏轼任徐州知州。文章旨在说明求知不可像眇者猜日,脱离实际,自以为是。而应像南方弄潮儿日与水居那样,从学习和实践中求得真知。文章譬喻生动,说理深入浅出。

这篇文章所阐述的道理,是有苏轼亲身体验在内的。对于探求真理和钻研学问的艰苦历程,苏轼自己是过来人,所以谈起来格外亲切有味。我们通过这篇文章,可以更好地理解三方面的道理。首先,做学问如果不通过自己刻苦钻研,亲身实践,只是靠打听别人,随便相信别人,就一定不会深入,不仅失于片面,而且还容易犯错误。如果只凭主观瞎猜,危害性就更大。其次,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专靠外力是无济于事的。探求真理,钻研学问的内因,就是靠自己学习,不能只捡别人的现成果实。还有第三点,所谓学习,不能只空谈理论,而是得自己下真功夫,下苦功夫,要有真才实学,要受过实际锻炼。尽管苏轼说,有一天"道"会不用你去求而主动地来找你,实际上他却正是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你要不下苦功夫,”道”是不会来找你的。这些道理,在今天看来,还是正确的,对我们是有用的,值得借鉴的。

❾ 日在言文言中怎么读

日,当然读ri四声。意思主要是太阳,比如“锄禾日当午”“两小儿辩日”,再就是日期,一天为一日的意思,“日行千里”“节日”“佳日”“吉日”
不要跟“曰”混了,这个是yue一声。这个自主要是说的意思。比如《论语》种常见到“子曰”

❿ 曰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曰:叫,叫作。
杨朱的弟弟叫杨布。

热点内容
教师招聘考试答题技巧 发布:2025-07-09 11:50:06 浏览:586
高中数学教学案例范文 发布:2025-07-09 11:21:11 浏览:269
汪丽老师 发布:2025-07-09 11:20:21 浏览:982
贵阳哪个 发布:2025-07-09 10:48:16 浏览:993
高中历史框架 发布:2025-07-09 10:15:25 浏览:76
安全座椅哪个好 发布:2025-07-09 10:10:30 浏览:335
幻想老师漫画 发布:2025-07-09 07:13:31 浏览:900
六年级语文补充答案 发布:2025-07-09 06:19:21 浏览:21
保证书写给班主任100字 发布:2025-07-09 06:00:31 浏览:240
南科生物 发布:2025-07-09 04:15:57 浏览: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