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課程的特點有什麼
㈠ 關於學科課程的特點,說法不正確的是( )
D
學科課程的特點在於:它是依據知識的門類分科設置的;它是將人類活動經驗加以抽象、概括、分類整理的結果;它往往是相對獨立的、自成體系的;它通常按特定知識領域內在的邏輯體系來加以組織。邏輯性、系統性和簡約性是學科課程最大的特點。
㈡ 學科課程的優點和缺點是什麼
學科課程的優點
1.以濃縮的形式集納人類在各個基本學科領域探索的成果,間接經驗
的容量較大,有利於系統傳承人類文化遺產
2.便於按知識邏輯順序組織教材,使知識系統化,有利於向學生傳授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
3.有助於組織教學與評價,便於提高教學效率
學科課程的缺點
1.現代學校的不少學科中的不少知識與日常生活和學生的經驗,需求缺乏聯系,容易導致死記硬背
2.強調每一門學科課程的相對獨立和穩定的邏輯系統,容易導致忽略當代社會生活的需要
3.學科課程容易導致單調的教學組織和劃一的講解式教學方法
(希望能幫到您,也希望您能好評一下,謝謝)
㈢ 簡述學科課程和活動課程的優缺點。
學科課程是一種古老的和基本的課程形式,具有結構性、系統性、簡約型等特點。它的優點在於強調每一門學科的邏輯組織,缺點是較少的考慮學科間的相互聯系。
㈣ 學科課程是什麼
學科課程(subject curriculum)
亦稱「分科課程」。以文化遺產為基礎組織起來的傳統的課程形態的總稱。由一定數量的不同學科組成。各門學科各具固有的邏輯和系統。這種課程有悠久的歷史,中國古代的六藝,古希臘的七藝,是最早的學科課程。近代學校的學科課程是文藝復興後逐步形成的網路全書式的課程。學科課程至今仍為各國學校廣泛採用。正如赫爾巴特指出的,這種課程是「從易到難」地排列教材的。它符合兒童的發展階段的特徵,而且注重科學的體系。其特點是:(1)可以系統地授受文化遺產;(2)可以最大限度地發展智力;(3)兼顧科學的系統、學習心理的規律和學習者的水平;(4)易於修訂,學習成績易於考查。對其批評集中在:(1)所提供的教材注重邏輯系統,重記憶而輕理解;(2)學科編制方法和教學方法不能將學生經驗視為起點,也不太重視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3)學科課程形式注重強調學習的細節,甚少注意主動的思索過程的發展;不能有效地注意知識的遷移和不同領域之中概念與事實間的關系;(4)學科編制限制了知識的范圍。不具備包容性的特質,因而妨礙多重目標的追求。在其漫長的演變過程中主要經歷了以下幾種類型:(1)科目本位課程;(2)學術性學科課程;(3)綜合性學科課程。20世紀80年代以來,各國的課程改革注重改進學科課程的設計。第一,保持學科課程的特點,但在內容選擇上增加社會生產、生活需要的學科知識。內容的展開適合學生身心發展的水平。第二,在以科學文化知識為主體的同時,也重視吸取促進人的能力發展的材料。第三,加強各學科教學內容之間的聯系。
㈤ 語文學科的特點是什麼
一、相關性
談到語文學科的性質,真可謂眾說紛紓。有人曾統計,僅1980年-1989年間公開出版的《中小學語文教學法》專著中,對語文學科性質的表述竟有十二種之多。有人進一步從本質屬性和一般屬性上加以區分和概括。到底哪種表達比較正確呢?
首先要看它是否符合語文學科的質的規定性,其中「螺旋性」、「直線性」、「統一性」、「綜合性」、「知識性」、「科學性」等,顯然可以用以表述許多學科的特性,沒有將語文學科在「質」上與其它學科區分開來;其次從邏輯角度看,有人將「基礎性」和「工具性」、「綜合性」和「統一性」、「知識性」和「科學性」等並列用於一種表述中,而這些概念本身界限模糊,有的甚至是交叉和包含關系的概念,這里一並使用,在邏輯上是欠斟酌的。
另外,「實踐性」、「技能性」都應歸之於語文教學操作原則與方法范疇,不是對語文學科的內質的界說。盡管如此,這些見解還是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語文學科從內到外的縱橫關系,包括語文內部的內容與形式的關系、內容編排的前後關系,以及語文學科與其它學科、與學習主體的關系等。各種關系無疑都是我們進一步探究語文學科性質所必須觸及的立體界面。
《語文新課程標准》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徵。」語文課程改革的探索與實踐中,語文老師都在尋求一種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希望能夠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與「高耗低效」說再見。
語文課堂教學價值的價值體教學中,既要將語文知識與能力這一顯性目標內化為學生自身的需求,又要能將過程、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隱性目標滲透在提高學習效率的實踐活動中,成為學生自身的感悟,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融合於語文一體。這樣的語文課堂教學才具有真正意義上的價值。
二、工具性
「工具性」著眼於語文課程培養學生語文運用能力的實用功能和課程的實踐性特點。工具性作為語文的基本性質:首先,語文是思維的工具。葉聖陶先生認為:「語就是口頭語言,文就是書面語言。把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連在一起說,就叫語文。
語文課實際上就是通過言語來學習語言,也就是通過課文,一些具有漢語典範性的文作品來學習語言的,而不是孤立地去學字、詞、句、章、等知識的。語文老師指導學生進行聽說讀寫訓練,就是指導學生把朦朧的思想變為清澈的思想,把不清不楚的語言變為有條有理的語言。
其次,語文是交際的工具。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生活在社會上的每一個人都不可能獨立存在。語文是人與人交流和交際的必不可缺的工具。現代信息技術的傳播速度的提高和廣度的擴大,是人們的交流更加方便和快捷,使語文的交際功能達到了新的高度。語文學習的過程是人獲得語言,規范語言的過程。
對於其他學科來說,語文具有基礎性及工具性。在所有的學科中,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一個人只有具備了一定的語文知識,有了一定的語言積累,掌握了必備的語法知識,才能有條件去學習其他學科。
因為所有學科的教材都離不開語言文字,要靠語言文字來傳達和表達信息,建立和學生的聯系,學生也只有在通過語文知識理解了教材內容後,才有可能將信息進行內化,藉助語言在大腦中形成相關的知識體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語文既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更是學習其他學科必備的工具。
三、人文性
「人文性」著眼於語文課程對於學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課程所具有的人文學科的特點。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強調語文學習的過程,既要學生實現自我成長,也是激發學生創造力和生命力。於漪老師認為:人文精神的內涵應該包括知、情、意等方面,主要指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心裡品質等。具體到語文課程方面,人文性就意味著:
1、應該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作為課程目標的價值取向,並以此來制定語文課程目標和選擇整合和利用語文課程資源。
2、語文課程應凸顯教師的人文關懷,使學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自身的獨特體驗受到保護和尊重。
3、教師將在關注學生語文知識、能力發展的同時更加關心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注重人文關懷和語文教育的感染熏陶作用,實現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
四、統一性
語文課程的「人文性」主要體對學生的人格、個性、精神世界的關懷,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以及高尚的審美意識。語文的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礎,是人文性的載體;而人文性則是對工具性的升華,它使語文的工具性充滿了活力和靈性。
工具性與人文性是相互聯系、有機統一在一起的。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既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豐富學生的基礎知識,還要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理解教材所包含的思想、情感等人文性的內涵。
(5)學科課程的特點有什麼擴展閱讀:
語言文字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信息載體,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言文字的運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學習中的聽說讀寫活動以及文學活動,存在於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日漸增強,現代科學和信息技術迅猛發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斷出現。
給社會語言生活帶來巨大變化,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對語言文字運用的規范帶來新的挑戰。時代的進步要求人們具有開闊的視野、開放的心態、創新的思維,對人們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和文化選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給語文教育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課題。
語文課程致力於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為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礎;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打下基礎。
語文課程對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和革命傳統,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㈥ 學科課程的優點是它的()特點有利於教師
學科課程的優點是它的( )特點有利於教師傳授知識和學生學習、鞏固知識
A.綜合性 B.系統性 C.實踐性 D.邏輯性 E.簡約性
答案:BDE
㈦ 學科課程與綜合課程的特點是什麼如何在教育中正確看待和實施這兩種
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課程,是注重全體學生全面發展與個性差異相統一的課程。這就要求把課程改革建立在腦科學研究、心理學研究和教育學研究的基礎之上,把學生的發展作為課程開發的著眼點和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