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手美術
A. 求美術欣賞課和美術技法課(動手繪畫)之間的區別
美術欣賞課,就是說在課堂上看些優秀的美術作品,並對作品進行賞析 ,以一內種觀賞及評容論的角度去欣賞美術作品,說出你對它的理解,這種課可以幫助提高你的審美能力和眼光,以及擴展你的視野。。。
美術技法課(動手繪畫),你也說了是動手繪畫,也就是說在這個課堂上,是需要你們自己動手去畫,讓你們在繪畫方面得到練習,通過欣賞課上欣賞作品的能力,同時對自己真實繪畫的作品進行賞析,幫助提高你的手繪能力。 兩種課的結合 ,一個提高眼力,一個增強手繪動筆能力,會對你的繪畫作品提高的很快,眼光高了,自己的作品也會隨著更有進步的。
B. 如何在美術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一、設計合理的「導入」,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推動 幼兒學習的一種內部驅動力。營造一個趣味盎然的課堂學習環境,可以吸引幼兒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積極進行美術活動的學習。美術活動符合幼兒的思維特徵,將顏色和形狀合為一體,深受幼兒的喜愛。但是,在美術活動教學活動中,如果平淡無奇地「導入」,幼兒就不會感...興趣,以至於幼兒在整個美術教學活動中都處於被動地位,而不是主動地去學習。因此,在教學活動中一定要設計好其「導入」部分,從而有效的調動幼兒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如:在進行「雨傘」的主題活動中,要教幼兒設計漂亮的雨傘,我以故事的形式導入:小猴過生日請朋友們去玩,可下了好大的雨,小動物們都打著漂亮的雨傘去小猴家。。。。。。然後將小動物們打去的雨傘(事先准備的雨傘)給小朋友們看,引導幼兒欣賞,觀察雨傘的顏色、形狀,然後說我們幼兒園也要搞個雨傘的設計比賽,看誰設計得最漂亮就給他發小紅花,這樣就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他們每個人都設計出漂亮的雨傘,看到自己的作品陳列出來,他們個個高興的不得了。 二、根據不同幼兒的不同發展水平,投放不同的操作材料供幼兒選擇,促進每個幼兒在原有基礎上的提高。 幼兒是喜歡擺弄的,動手操作是幼兒學習、發展的重要途徑。在實踐中,我為幼兒創設可操作性強的環境的同時,根據 幼兒發展水平的不同,投放了不同水平的可操作材料,培養幼兒的動手協調能力。在這樣的環境中,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水平與愛好用自己的方式來進行美術操作活動,教師再引導幼兒在自身的原有水平上進行大膽的操作和嘗試。例如:在美工活動中,能力較強的孩子就可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較為復雜的材料;而對能力較弱的孩子教師要引導幼兒選擇適合自己的較為簡單的材料創作。在進行美術活動《新年賀卡》時,我給幼兒提供了彩色的小紙片、漂亮的圖案、剪刀、糨糊、水彩筆和白卡片。讓幼兒在聽了老師的要求後,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進行操作,組合粘貼或畫出漂亮的圖畫做一張新年賀卡送給自己喜歡的人。幼兒根據意願開始選擇喜歡的材料製作卡片,他們一邊做一邊還興奮地說著什麼,有的粘貼的魚,有的粘貼的花,有的是房子和娃娃,有的畫的熊貓,有的……。當孩子們拿著自己做的卡片互相欣賞時,洋溢著的是成功的喜悅。 三、善用鼓勵性、啟發性的語言增強幼兒的自信心,為幼兒發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促使其不拘一格,大膽嘗試。 自信心是孩子成長的催化劑,自信心對一個人的各方面發展都起著基礎性的支持作用。一個缺乏自信心的人,便缺乏各種能力發展上的主動積極性,很難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成長起來就很慢。因此,美術教育應該將培養幼兒自信作為教育的前提,以培養幼兒的自信心為基礎,從而進一步激發孩子的創作慾望。當孩子遇到困難時,教師要幫助孩子樹立起克服困難的勇氣及自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在這種自信心的推動下,幼兒的潛能會得到充分的發揮與發展,動手操作能力也得到相應的提高。當幼兒在創作完一張作品後,其心中的得意溢於言表,他希望與他人共同分享喜悅,也希望得到老師和同伴的贊許。這時,教師應該用鼓勵語氣和欣賞的眼光來評價孩子的作品,努力找到孩子的優點。如:「你瞧,畫得真好!」、「顏色真漂亮!」、「你很會動腦筋」等等。孩子在這樣的言語中自然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 ,感受到了老師對他的喜愛,漸漸地從不想畫到想畫,從不敢畫到敢畫,從不敢給老師看到高舉自己的作品。 四、抓住幼兒一日活動時間,不斷強化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 幼兒在美術教育中需要使用多種工具和學會一些簡單的技能。在整合活動中,經常會遇到教孩子做手工,書上面有準備好的材料,只要沿著輪廓線撕下就可以做東西。剛開始時,我鼓勵孩子一起來撕,可是有的孩子很急,一下就撕壞了。我們並沒有急於幫助他們,也沒有責怪任何一個孩子,而是很耐心的拿上透明膠或者雙面膠給他們補上,小聲的提醒他:「慢一點。」漸漸地,他們的小手變能幹了,很少再有撕壞紙片的現象了。日常的活動中,我們教給幼兒正確的使用剪刀的辦法,讓幼兒學會使用糨糊、雙面膠等常用的工具,在老師的指導下掌握基本的技能。然而,幼兒一日活動排得滿滿的,如何讓幼兒有更多的時間進行美工操作活動呢?我和本班的老師商量後,利用午睡起床的等待時間和下午游戲時間,給幼兒提供白紙、彩色紙讓幼兒自由畫、折疊、撕貼,讓幼兒自己去擺弄,自己去嘗試,自己去發現,在不自覺中提高了自己的動手操作能力。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知識的記憶是短暫的,方法的掌握是長遠的,知識使學生受益一時,方法將使幼兒受益終生。我想只要堅持這樣做,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不斷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我們的孩子在美術教育中才能有好的發展,在未來的發展中才能中創造出新的事物,新的方法,新的思路,並不斷豐富他們內在的精神世界,創造出新的生命歷程。
C. 如何做美術製作和手工作品
1,先做好准備工作,避免在製作時,缺少工具和材料,影響製作。工具有一張紙、一把剪刀、一個紙杯、六隻彩色鉛筆、一個透明膠、一個雙面膠。
D. 小班幼兒創意美術發展哪些動手能力
小班幼兒其繪畫發展水平正處於「塗鴉期」,由於年齡小,手的動作不夠靈活,加上他們繪畫的目的不太明確,不清楚應該如何畫,怎樣塗色,畫面怎樣變得漂亮,他們只是把繪畫當成一種游戲,隨自己興趣任意塗抹,畫出的物體不太規范(成形)。因此,小班幼兒的美術是教學難度較大的一個年齡階段,作為一名小班的教師來說,幫助幼兒提高繪畫技能,使幼兒學會繪畫的手段,表現他們內心意圖是十分必要的,在小班的繪畫過程中,我們是這樣做的: (一)激發幼兒對繪畫的興趣。 小班幼兒由於年齡小,對繪畫一無所知,他們只會持筆亂塗亂抹,來體現自己心中的喜、怒、哀、樂,伴隨著這種體驗,他們對畫畫逐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此,這時教師千萬不能急於教孩子畫些什麼,也不必強調幼兒畫得像不像,因為這樣易使幼兒失去繪畫的興趣和熱情,而應該去引導、呵護、培養。提高幼兒的這種興趣,如:在美工區,我們為幼兒提供各種繪畫工具、材料,使幼兒在高興時能隨時拿起自己喜歡的材料來自由描繪、表達,教師應時刻鼓勵幼兒「畫自己喜歡的」讓幼兒興致勃勃地自由塗畫,從中感受美術活動的樂趣。 (二)採用多種繪畫形式,激發幼兒興趣。 對於小班幼兒,如採用單一的油畫棒作畫,時間一長,孩子就會失去興趣。為此,教師要採用多種教學形式,如棉簽畫、吹畫、水彩畫等。在一張作業中,也用幾種作畫形式,幼兒不能掌握的,教師幫助完成。如在「河裡的小蝌蚪」的作業中,當幼兒用手指點畫好了一個個可愛的小蝌蚪後,教師可用藍色油畫棒,來幫助其畫上藍色的河水背景,使畫面更完美,幼兒嘗到成功的愉悅。另外,可利用手工與繪畫相結合的形式,激發幼兒興趣,因為手工與繪畫相結合,不像單純繪畫那樣追求作品效果,而注重動手操作的樂趣,為幼兒所喜愛。幼兒在捏泥、折紙、粘貼等活動中所獲得的對物體的感知,有助於他們在繪畫時表現此物體,如:為了讓幼兒感知、了解小雞的基本特徵,讓幼兒觀察小雞後,利用晨間桌面游戲,用橡皮泥把小雞的形狀捏起來,幼兒感知了小雞的形狀,繪畫時,不僅能很好的畫出外形,而且形態各一,充滿童趣。再如,用棉簽畫「柳樹」前,先進行戶外觀察活動。幼兒通過觀察對柳樹有了感知,再進行繪畫也就很容易了。 (三)誘發幼兒畫添筆畫。 添畫,是幼兒開始學畫的好方法。我們每天晨間桌面游戲時,都畫許多圓圈,讓幼兒發揮想像力,或幼兒添畫一條尾巴,耳朵,鬍子,眼睛等,注意添畫的難度要適應,太難會失去信心和興趣。如教師畫一條美麗的魚,可以讓幼兒在魚的周圍畫圓圈表示水泡泡;畫曲線表示水波浪;畫短直線集中在一點上表示水草等。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教幼兒從淺入深,由易到難的一些簡單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如:小點表示花朵、小草、樹干,用橫線表示棍子、繩子、欄桿等。例如:教幼兒畫線先教幼兒畫點、曲線、弧線,最後過渡到直線。在教學活動中,我先讓幼兒練習畫氣球、泡泡、太陽等。再逐步畫欄桿、格子布、房子等,使幼兒逐步掌握一些基本的用筆及對筆的控制力,然後再教幼兒在畫線、弧線、長短直線的基本的線條,並進行組合,最後到幼兒自由表現自己眼中的事物。例如對幼兒進行「線條」的單元練習,學習內容包括橫線、豎線、斜線、波浪線、螺旋線等。我們將繪畫與游戲和故事結合起來,安排了「花傘外的小雨」(添畫長短不同的直線)、「一塊格子布」(練習交叉線)「大河裡的輪船」(添畫波浪線)、「小兔的青草地」(練習鋸齒線)、「小蝸牛的殼」(練習螺旋線)等內容。通過單元練習,幼兒很快熟悉並基本掌握了「線條」這項基本技能, (四)用兒歌、故事內容導入,調動幼兒對繪畫的積極性 利用生動、形象、富於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文學作品兒歌、故事,使教學成為有趣的活動,容易引起幼兒的興趣,集中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便於理解,易於掌握,如:教畫魚時,教師配上兒歌吸引幼兒「魚寶寶,膽子大,天黑下雨都不怕,能唱歌,會游泳,樂得爸媽笑哈哈。」針對幼兒愛聽故事的特點,根據教學需要選擇幼兒容易理解樂於接受的、情節簡單有趣、形象鮮明突出的故事。在教畫兔子時,我給幼兒講小兔的故事:「兔媽媽生了只小兔,大家給小兔起了許多名字,有叫長兒朵,有叫紅眼睛,有叫短尾巴……」兔子的基本特徵通過小兔子的不同名字就概括出來,給幼兒頭腦中留下深刻印象,調動了幼兒作畫的興趣。 (五)展示評價幼兒作品 培養兒童的美術興趣,盡可能正面評價兒童的作品,讓兒童參與評價作品。鼓勵兒童的繪畫興趣。因此,教師應善意地接納一切孩子的畫,盡可能正面評價每一個孩子的作品。在指導上可以用「談談你為什麼這樣畫?」來代替「不應這樣畫」、「應該那樣畫」。每次美術活動結束後,我們總要展示所有孩子的作品,這本身就是對他們創作的一種肯定,且有利於他們相互間的欣賞評價。每次作品展出後,孩子們總愛圍著作業欄自豪地介紹:「這是我的畫。」「老師說我想像很豐富";或是自由地評論:「這幅畫的顏色真漂亮!」「這群小雞好可愛"等等,這樣既增強了兒童的自信心,又使他們對美術活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