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色美術
㈠ 美術色彩畫法
樓主好,我也喜歡美術,以後也要學一學,畫一畫,豐富下生活哦!
下面是我搜到的美術色彩畫法:
干畫法-厚畫法
/濕畫法-薄畫法,並不好完全把他們劃等號,不過兩者很相近。干畫法即是加水少的畫法,水少了也容易畫厚。濕畫法也是一個道理,加水多的濕畫法畫出的色層一般都比較薄。
其中的不同只是干畫法不一定要畫的很厚,濕畫法也是,其實是一個加水多少的程度問題。。。
水粉顏料的性質介於水彩和油畫之間,有一定的覆蓋力,干畫厚畫的效果接近油畫,濕畫薄畫的效果接近水彩,但是水粉顏料中白的成分比較多,所以色彩效果會比較亮,飽和度會低一些,也就是通常說的有點發「粉」。
水粉顏料在乾燥前後有明顯的變化,濕的時候會比較飽和而乾燥後會變的比原來灰白一些,加水越多這種變化就越明顯。所以濕畫法的顏色變化是比較大的,濕畫的時候盡量畫的稍純一點,這樣乾燥後會比較接近想要的效果,另外盡量少加白,乾燥後明度差別會比較大,很難控制。
而干畫厚畫法一般調色時加的水很少,這樣相對的顏色變化會很小,並且色彩相對更加飽和實在。
在一幅畫中可以把干濕畫法同時運用,比如用濕畫法畫暗部,用干畫法畫畫亮部。
其實水粉畫技法的關鍵在於控制水和控制白顏色的使用。具體的還得自己多練習去摸索。
至於點彩畫法,其實只能稱其為點畫法,真正意義上的點彩其實是在後印象派,他們分析光線下顏色的成分然後多用純色點完成一幅畫面,這些色點不在畫布上混合,而是通過人的視覺來混合構成色塊從而獲得十分明亮的效果。。。
而現在能見到的點畫法則是調好了顏色然後一筆一筆點在畫面上,其實和大筆鋪色比起來只是用筆方式的不同,可能有人會說我每一筆的顏色都是不一樣的,但是整體上還是通過點形成的色塊在起作用。用密集的點來形成色塊,這需畫的時候先明確整體的色彩關系,否則會使畫面花亂。點畫法完成的一般畫面會更明亮一些,因為點於點之間有空隙透出紙的顏色,並且因為是點組成的所以看起來也會更豐富一些。不過個人認為不太適合初學者用,容易沉溺與畫法本身,而忽略的大的色彩關系。
補充:
1、干畫法和濕畫法
干畫法是一種多層畫法。用層塗的方法在乾的底色上著色,不求滲化效果,可以比較從容地一遍遍著色,較易掌握,適於初學者進行練習。表現肯定、明晣的形體結構和豐富的色彩層次,是干畫法的特長。
干畫法可分層塗、罩色、接色、枯筆等具體方法。
層塗:
即乾的重疊,在著色干後再塗色,一層層重疊顏色表現對象。在畫面中塗色層數不一,有的地方一遍即可,有的地方需兩遍三遍或更多一點,但不宜遍數過多,以免色彩灰臟失去透明感。層塗象有色下班重疊,事先預計透出底色的混合效果,這一點是不能忽略的。
罩色:
實際上也是一種乾的重疊方法,罩色面積大一些,譬如畫面中幾塊顏色不夠統一,得用罩色的方法,蒙罩上一遍顏色使之統一。某一塊色過暖,罩一層冷色改變其冷暖性質。所罩之色應以較鮮明色薄塗,一遍鋪過,一般不要回筆,否則帶起底色會把色彩搞臟。在著色的過程中和最後調整畫面時,經常採用此法。
接色:
乾的接色是在鄰接的顏色干後從其旁塗色,色塊之間不滲化,每塊顏色本身也可以濕畫,增加變化。這種方法的特點是表現的物體輪廓清晰、色彩明快。
枯筆:
筆頭水少色多,運筆容易出現飛白;用水比較飽滿在粗紋紙上快畫,也會產生飛白。表現閃光或柔中見剛等效果常常採用枯筆的方法。
干畫法不能只在「干」字方面作文章,畫面仍須讓人感到水分飽滿、水漬濕痕,避免干澀枯燥的毛病。
濕畫法可分濕的重疊和濕的接色兩種。
濕的重疊:
將畫紙浸濕或部分刷濕,末干時著色和著色末干時重疊顏色。水分,時間掌握得當,效果自然而圓潤。表現雨霧氣氛、濕潤水汪的情趣是其特長,為某些畫種所不及。
濕的接色:
鄰近末干時接色,水色流滲,交界模糊,表現過渡柔和色彩的漸變多用此法。接色時水分便函用要均勻,否則,水多向少處沖流,易產生不必要的水漬。
畫水彩大都有干畫、濕畫結合進行,濕畫為主的畫面局部採用干畫,干畫為主的畫面也有濕畫的部分,干濕結合,表現充分,濃淡枯潤,妙趣橫生。
2、水分的掌握
水分的運用和掌握是水彩技法的要點之一。水分在畫面上有滲化、流動、蒸發的特性,畫水彩要熟悉「水性」。充分發揮水的作用,是畫好水彩畫的重要因素。
掌握水分應注意時間、空氣的干濕度和畫紙的吸水程度。
時間問題:
進行濕畫時間要掌握得恰如其分,疊色太早太濕易失去應有的形體,太晚底色將干,水色不易滲化,銜接生硬。一般在重疊顏色時,筆頭含水宜少,含色要多,便於把握形體,以可使之滲化。如果重疊之色較淡時,要等底色稍干再畫。
空氣的干濕度:
畫幾張水彩就能體會到,在室內水分幹得較慢,在室外潮濕的雨霧天氣作畫,水分蒸發更慢。在這種情況下,作畫用水宜少;在乾燥的氣候情況下水分蒸發快,必須多用水,同時加快調色的作畫的速度。
畫紙的吸水程度:
要根據紙的吸水快慢相應掌握用水的多少,吸水慢時用水可少,紙質松軟吸水較快,用水需增加。另外,大面積渲染暈色用水宜多,如色塊較大的天空、地面和靜物、人物的背景,用水飽滿為宜;描寫局部和細節用水適當減少。
3、「留空」的方法
與油畫、水粉畫的技法相比,水彩技法最突出的特點就是「留空」的方法。一些淺亮色、白色部分,需在畫深一些的色彩時「留空」出來。水彩顏料的透明特性決定了這一作畫技法,淺色不能覆蓋深色,不象水粉和油畫那樣可以覆蓋,依靠淡色和白粉提亮。在欣賞水彩作品時留意一下,會發現幾乎每一幅都運用了「留空」的技法。
恰當而准確地空白或宛淺亮色,會加強畫面的生動性與表現力;相反,不適當地亂留空,易造成畫面瑣碎花亂現象。著色之前把要留空之處用鉛筆輕輕標出,關鍵的細節,即或是很小的點和面,都要在塗色時巧妙留出。另外,凡對比色鄰接,要空出對方,分別著色,以保持各自的鮮明度。有的初學者把不必要的空的形狀空了出來,然後順沿輪廓塗描顏色,還有的把該空的地方順沿輪廓空得很死、太刻板,失去生動感。空的既准確又生動,是技巧熟練的體現。在實踐中反復練習,就會熟能生巧。
以上資料轉自soso問問哦!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