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廷美術
拜占廷美術以東羅馬帝國的首都拜占廷為中心,流行於小亞細亞、希臘、南內斯拉夫、巴爾干半容島、俄羅斯及義大利的部分地區。它開始於4世紀康士坦丁大帝將拜占廷更名為君士坦丁堡時,到提奧多尼烏斯二世(公元401—450年)時代開始繁榮,查士丁尼大帝(公元483—565年)時達到高潮。經歷了偶像破壞運動(公元726—843年)時期的停頓,在巴塞爾一世開始的馬其頓王朝(公元867—1056年)至科穆寧王朝(公元1081—1185年)又得到復興。
B. 拜占廷繪畫有哪些表現形式
拜占廷繪畫主要以壁畫和插圖來表現,這種藝術形式雖然不像鑲嵌畫那樣富於拜占廷特色,但是,由於繪畫使用的材料比鑲嵌畫價廉,繪畫技術的要求相對簡單,因此,使用也更加廣泛。拜占廷藝術品中保留最多的是聖像畫,在世界其他地區的基督教教堂中可以發現拜占廷各個時代的壁畫,大到數十平方米,小到幾平方厘米不等。除了裝飾教堂牆壁的壁畫外,還有大量畫在畫板上的各類版畫和書中的插圖。繪畫的主題和素材大多涉及宗教故事,「聖像」是拜占廷繪畫的重要形式,聖像畫的內容主要描繪聖母和聖子的神聖,反映聖經故事和聖徒事跡。繪畫的方法比較簡單,通過線條和色彩表現主題,強調傳神而不重視象形,注重寓意而不要求真實。拜占廷繪畫對義大利藝術影響很深,特別對早期文藝復興時代的藝術具有直接的影響,在世界美術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文獻插圖作為拜占廷繪畫藝術的另一個組成部分,以涉及內容廣泛、直現生活的歷史畫面等因素而始終以穩定的速度發展。插圖繪畫的內容和形式與文字內容相一致,而創作的目的也只是對文字形式形象補充說明。這門藝術對用具和材料的要求不高,筆、刀、尺、顏料等,就可以滿足創作的需要,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地方進行創作。同壁畫一樣,拜占廷的插畫也主要以宗教為題材,直到現在我們還可以看到大量描述基督教聖經故事和聖徒事跡有關的插畫,當然也不乏反映拜占廷人生活場景的作品。
C. 拜占廷美術發展是怎樣的
當西羅馬帝國被日耳曼諸部落瓜分之際,以拜占廷為首的東羅馬帝國仍然統治著東歐、西亞和北非一帶廣大的疆域。這時奴隸制度在西歐消亡,東羅馬帝國由於採取了隸農制而得以保持其經濟的穩定,並且在這一地區的政治發展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它左右逢源,將歐、亞、非三大文明熔於一爐,創造了獨特風格的文化,對東歐、俄羅斯、希臘諸國,有深遠的影響。
基督教在拜占廷帝國並未超過世俗政權,教會對文化的控制遠遠不及皇帝的權威,皇帝身兼宗教領袖,政教一體。為區別於羅馬天主教而把拜占廷帝國境內的基督教稱為「東正教」。公元787年至813年,受伊斯蘭教的影響,拜占廷的帝王們掀起了「偶像破壞運動」,用樹木禽鳥圖案和沒有裝飾的十字架代替聖像。
拜占廷美術以東羅馬帝國的首都拜占廷為中心,流行於小亞細亞、希臘、南斯拉夫、巴爾干半島、俄羅斯及義大利的部分地區。它開始於4世紀康士坦丁大帝將拜占廷更名為君士坦丁堡時,到提奧多尼烏斯二世(公元401年-450年)時代開始繁榮,查士丁尼大帝(公元483年-565年)時達到高潮。經歷了偶像破壞運動(公元726年-843年)時期的停頓,在巴塞爾一世開始的馬其頓王朝(公元867年-1056年)至科穆寧王朝(公元1081年-1185年)又得到復興。
拜占廷美術的基本特徵是輝煌、抽象、光與色的充分使用、兩度空間的平面造型手法、人物與背景間的韻律感等等。它表現在建築、鑲嵌壁畫和聖像畫藝術等方面。
D. 拜占庭美術的簡介
君士坦丁堡時期(330~395)的羅馬帝國美術和東羅馬帝國(395~1453)美術。拜占庭原為希臘的殖專民城市,330年,羅馬皇帝君屬士坦丁一世遷都於此,改名為君士坦丁堡。拜占庭美術源自羅馬,確立於5~6世紀的君士坦丁堡,繁榮期延續到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人佔領君士坦丁堡。
E. 拜占庭美術的介紹
拜占庭美術首先抄是宗教美術襲。拜占庭建築是基督教教會的建築,繪畫作品多取材於《聖經》,其形式和人物表情處理都須遵循具有神學意義的傳統模式。拜占庭美術也是封建帝國的藝術。它炫耀帝國的強大和帝王的威嚴,把帝王表現為基督在塵世的代理人。拜占庭美術還被看作東西方融合的藝術。它注重色彩的燦爛,裝飾的華麗,強調人物精神的表現。在拜占庭建築中,大理石鑲嵌畫、壁畫和其他藝術品的繽紛色彩互相輝映,造成一派壯麗華貴的景象。
F. 拜占庭美術的特點是什麼
拜占廷美術的基本特徵是輝煌、抽象、光與色的充分使用、兩度空間的平面造型手法、人物與背景間的韻律感等等。它表現在建築、鑲嵌壁畫和聖像畫藝術等方面。
G. 拜占庭美術的工藝
象牙雕刻、寶石鑲嵌、金屬雕刻和織錦等工藝美術在豪華的拜占庭文化版中佔有重要地位。象牙權雕刻,如飾板、執政官摺合板、首飾盒和聖物盒等曾被大量製作。拉韋納的《馬克西米連寶座》是第一盛期的重要飾板雕刻作品,它的正面和側面雕刻分別表現了聖約瑟、聖約翰和福音傳道者的形象。執政官摺合板常被用來歌頌執政官的業績,它的一葉飾板通常雕有執政官的肖像,另一葉雕刻著人物、場景或裝飾母題。第二盛期的牙雕傑作之一是10世紀的飾板雕刻《基督為羅曼努斯四世和皇後加冕》。作品採用對稱構圖,其中兩個人物的姿態幾乎互為鏡中的映像;雕刻人物的珠寶鑲嵌衣飾與當時的鑲嵌畫和插圖畫中的同類題材有著共同的特徵。
琺琅、寶石和貴重金屬雕刻或鑲嵌的工藝品是拜占庭極受歡迎的藝術。這類作品多用於教堂,多具有象徵意義。梵蒂岡的十字架和盧佛爾宮的大酒罐是這類藝術的重要作品。非貴金屬製品也被大量製作,其中應用最廣的有朝聖者裝聖油用的鉛制長頸瓶、銅制小十字架、香爐和燈台等。
H. 拜占庭美術的分期
拜占庭美術在1000多年的發展中經歷了幾次大的風格變化,330年~5世紀為早期,6~8世紀為第一盛期,9~12世紀為第二盛期,13世紀~1453年為第三盛期。 6世紀,拜占庭美術發展進入了第一盛期,它的獨特風格在建築、繪畫和其他造型藝術中建立起來。藝術觀念和形式都發生了變化。藝術家不再考慮人物形象的物質存在及其在空間中的體積和運動處理,而是越來越多地強調表現他的內在精神體驗,並賦予某種超自然的、神秘的象徵意義。
這一時期繪畫中,程式化了的人物形象有著聖者的超然,宮廷的優雅。其衣飾細節處理反映了半東方式的奢華。 第一盛期的建築仍沿用早期基督教時期的巴西利卡設計,這種採用木樑平頂結構的教堂在4~6世紀大量修建。拉韋納聖阿波利納雷教堂(533~549)就是這種類型的建築。從6世紀開始,以磚石拱頂和穹窿為特徵的建築發展起來。拉韋納聖維塔萊教堂(526~547)是典型的建築,它採用八角形集中式設計。在它的內部,彩色大理石、鑲嵌畫、柱頭雕刻等造成特殊的裝飾效果。
6世紀,發展了用穹隅支撐穹窿的圓屋頂巴西利卡式建築,這種類型的建築傑作是君士坦丁堡聖索菲亞大教堂(532~537)。
聖索菲亞教堂長94米,寬72米,主穹窿直徑長31米。主穹窿的南北方向由復雜的拱門、穹隅等結構支撐;東西兩側是兩個與它等直徑的半穹窿,它們相互鄰接,跨越中殿上部。教堂內部有著豐富的色彩裝飾和良好的照明。主柱由紅色斑岩和蛇紋大理石製成,高達柱頭的牆壁覆蓋著多色條紋大理石板,柱頭高度以上的牆壁,拱門和拱頂表面都鋪滿色彩斑斕的鑲嵌畫。當日光透過長廊幕壁上的巨大弦月窗灑進教堂,透過主穹窿底部的窗孔充滿穹窿及其下部空間時,鑲嵌畫熠熠閃爍,而巨大的穹窿則彷彿飄浮或懸掛在空中似的,光線減弱了穹窿和窗間壁的重量感,造成了奇妙的視覺幻象。教堂外部,飛扶壁、拱頂、半穹窿等結構波浪式一層層推向高處,在主穹窿達到高潮。整個建築體系有著宏偉的紀念碑效果。 早期拜占庭雕刻和壁畫在風格上仍是古典的,人物造型有著古典式的自然與優雅。然而,新風格很快就在這種藝術中發展起來,5世紀的一些雕刻在非寫實的構圖與造型及其強調精神性的表現上,已經是拜占庭的了。石棺雕刻是拜占庭雕刻的重要組成部分,許多這類作品保留了下來。在教堂內部裝飾中,雕刻幾乎僅限於柱頭、上楣和石制祭壇屏飾,其形式多為淺浮雕和透雕。鑲嵌畫和壁畫取代雕刻,成為佔主導地位的教堂裝飾藝術。
拜占庭鑲嵌畫繼羅馬時代之後又一次獲得繁榮發展,取得了很高的藝術成就。鑲嵌畫由小塊彩色大理石或彩色玻璃拼嵌而成,色彩鮮明璀璨是它的基本特點之一。在拉韋納的一些教堂可看到拜占庭第一個黃金時代的鑲嵌畫。聖阿波利納雷教堂(約504)連拱廊兩側的鑲嵌畫分別描繪了走向基督和走向聖母的男女天使行列。作品的形式處理強調裝飾性,不表現背景,有著幾乎完全相同的姿勢人物造型,很少有三度空間感。聖維塔萊教堂祭壇兩側的鑲嵌畫是拜占庭美術的著名作品。畫中正面站立的人物形象表現了一種美的理想;他們有著纖長的形體,端正的面孔,專注的大眼睛,庄嚴的神態和華麗的衣飾。這些人物被賦予神聖的特質;帶有聖光環的皇帝和皇後被表現為基督和聖母的塵世代理人。畫中人物面部表現出一定的個性特徵和眼神以及體態和神態等肢體呈現,這在拜占庭美術中是罕見的。 後期拜占庭鑲嵌畫和壁畫強調嚴格的秩序,以及畫像幾何關系的完美與和諧。教堂裝飾統一化,作品的主題處理及其在教堂里的布局都須遵循一定的模式。在繪畫形式上,風格化的線條描繪成為造型的主要手段,空間觀念更加抽象,色彩更加單純,人物形象失去了肉體的存在,成為精神的象徵。作於10世紀末的聖索菲亞教堂鑲嵌畫是這種風格的作品。
帕里奧洛加斯時期,鑲嵌畫和壁畫的紀念性減弱,宏大的構圖讓位於纖巧而精微的細節描繪。繪畫題材增多,題材處理更加自由;但是,整個裝飾體系卻失去了原有的統一性和整體感。鑲嵌畫減少,壁畫大量出現。這一時期的重要作品有君士坦丁堡(喬拉教堂)的壁畫和鑲嵌畫,其中的鑲嵌畫《瑪麗亞的生涯》以優雅細膩的色調著稱。晚期壁畫的代表作品還有狄奧凡(希臘人)作於諾夫戈羅德的基督變容教堂的壁畫(1378)。狄奧凡人發展了一種具有鮮明個性特徵的繪畫語言。
I. 拜占廷美術發展的背景是什麼
當西羅馬帝國被日耳曼諸部落瓜分之際,以拜占廷為首的東羅馬帝國仍然統治著東歐、內西亞和北非一帶廣容大的疆域。這時奴隸制度在西歐消亡,東羅馬帝國由於採取了隸農制而得以保持其經濟的穩定,並且在這一地區的政治發展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它左右逢源,將歐、亞、非三大文明熔於一爐,創造了獨特風格的文化,對東歐、俄羅斯、希臘諸國,有深遠的影響。
J. 拜占庭繪畫的特點
特點:
① 基督教美術 和 宮廷藝術相結合,追求威嚴富麗的效果。回
② 拜占庭帝國不但答繼承了古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傳統,同時也受到東方文化的影響。
③ 在鑲嵌畫,壁畫,聖像畫中,美術手法:
1.採用抽象的形式語言,抑制對空間和深度的表現,
2.採用圖案化的對稱構圖,熱衷於運用線條與色彩。
拜占庭美術首先是宗教美術。拜占庭建築是基督教教會的建築,繪畫作品多取材於《聖經》,其形式和人物表情處理都須遵循具有神學意義的傳統模式。拜占庭美術也是封建帝國的藝術。它炫耀帝國的強大和帝王的威嚴,把帝王表現為基督在塵世的代理人。拜占庭美術還被看作東西方融合的藝術。它注重色彩的燦爛,裝飾的華麗,強調人物精神的表現。在拜占庭建築中,大理石鑲嵌畫、壁畫和其他藝術品的繽紛色彩互相輝映,造成一派壯麗華貴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