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學科過時了嗎
❶ 人文學科真的已經被邊緣化了嗎
應該看到,最近幾十年,中國的人文學科不但在發展勢頭上難以和理工類學科相抗衡,而且頹勢已現。每到高考志願填報之時,在人文社科領域,除了熱度不退的經濟、管理類專業之外,傳統的人文學科如文學、歷史、哲學等往往無人問津,處境尷尬,不少最終進入此類專業的學生都是接受調劑之後的無奈選擇。與此同時,在就業市場,文科專業的學生往往備受冷落,難以和理工科學生競爭。來自家庭和社會的多方面因素擠壓著高校人文學科的發展和生存空間。被邊緣化的焦慮情緒始終彌漫在當前人文學科教育工作者和學生之間。
除了外部功利性因素之外,人文學科在現階段的逐漸衰落與其自身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誠如葛兆光、汪暉等學者所言,面對數次科技革命以來人類社會的巨大轉變,人文學科沒能密切把握時代的脈搏,緊密跟蹤社會變遷,因而難逃被邊緣化的命運。雖然人文學科的研究主要面向歷史,但人文學者的現實關懷和批判精神的缺失,卻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重視和反思。
歸根到底,人文學科研究的是關於人的知識。當自然科學與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足以影響人的存在價值、人的自我認同、人和社會的關系時,會產生一系列社會倫理問題。這些問題的最終解決,還要依靠人文學者的努力。因此,認為人文學科已經走到盡頭甚至已經沒有太多存在價值,恐怕還為時尚早。
對今天的中國而言,人文學科更肩負著重要的使命。在中西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的當下,隨著中國國力的逐步增強,如何提升中國在國際社會的話語權,如何擴大中國文化的影響力,是此後很長一段時間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離開了人文學科,這些問題都將無法解決。
回顧歷史,鴉片戰爭以來中國的長期落後,給中國社會(尤其是知識分子群體)造成了一種文化上的自卑心理,認為落後的根本原因在於中國文化,是中國文化阻礙了中國的發展。對此,已經有學者指出,這種判斷實際上是一種誤解。近代中國的衰落在於沒有完成工業化、現代化,這實際上是一種知識、技術的缺失,而不是文化的落後。著名歷史文化學者胡秋原先生也指出,以儒家為核心的中國文化並不構成工業化、現代化的阻礙,恰恰相反,儒家人文精神可以救治現代性危機,彌補宗教、科技的弊端,與自然和諧,從而實現人文與宗教、科技、自然的協調健康發展。在當前的語境之下,重建中國社會的文化自信,更是提升中國文化國際影響力的題中應有之義。
在新的歷史和現實面前,人文學者如果依舊固步自封,不能積極介入社會生活,深入大眾領域,重拾批判精神,承擔歷史責任,才會真正將人文學科帶入困境。
❷ 以人文科學是否過時為題的英語作文
維塞蒂爾告誡畢業生:「不要相信人文學科已經過時了。如果普魯斯特是一個神經專科學家,那麼屬你並不急需了解神經科學,因為你有普魯斯特。如果簡·奧斯汀是一位博弈論專家,那麼你沒有理由叛逃至博弈論,因為你有奧斯汀。只要我們還是會思考、能感受的動物,在愛、在想像、在受難、會死去,人文學科就是不可或缺的。」
❸ 新視野大學英語人文學科 過時了嗎
appreciation. It is the same 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