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美術樹葉貼畫教案

美術樹葉貼畫教案

發布時間: 2020-12-01 13:49:06

❶ 實施學前兒童繪畫活動有哪些方法

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的方法,是指在美術教育活動中,為了達到活動目標,教師所採用的指導方式和幼兒在教師指導下的活動方式。教育方法的採用,應考慮幼兒的年齡特徵、實際水平和美術學科本身的特點等。幼兒美術教育的方法多種多樣,大致有以下幾種。
(一)觀察分析法
觀察分析法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幼兒通過多種感官感知事物的造型、結構、色彩、運動模式等審美特徵,用腦思考,進行比較的一種方法。其目的在於幫助幼兒積累內在圖式,深化表象,使幼兒獲得鮮明、深刻、完整的視覺形象,激起表現的願望。
觀察時,可以運用各種感官感知,包括用眼看、用手摸、用鼻子聞及用動作模仿等。如繪畫「調皮的小猴」,教師不僅可以組織幼兒去動物園參觀,還可以在參觀後引導幼兒用動作模仿猴子調皮的各種表情、姿態等,這樣更能激起幼兒創作的慾望。又如泥工活動「刺蝟」,教師除了引導幼兒觀察事物的外形特徵,還可請幼兒輕輕觸摸刺蝟的刺,加深感受,獲得更深刻的印象。
觀察被看作是美術活動的基礎,沒有觀察就談不上分析。分析是指人的思維過程,是把頭腦中的事物或現象分為各個屬性、部分、方面,找到事物或現象的本質。如「節日的街道」欣賞活動,幼兒通過視聽器官一下子就能感受到節日的熱鬧與喜慶。但這種氣氛是從何而來的呢?必須引導幼兒在觀察的基礎上進行分析,如遠處的天空飄著彩色汽球,周圍的樹枝上掛滿了燈籠,廣場中間擺放著鮮花,四周插著彩旗等等,從而更深刻地感受理解熱鬧與喜慶,產生審美的愉悅體驗。
示範與範例法
示範指教師把美術活動過程中的難點、重點直接操作給幼兒看,利於幼兒在直接摹仿的條件下,學習一些參加美術活動必需的關鍵的技術性的措施。
示範包括整體示範和部分示範。整體示範指教師把表現物體形象的過程連續地完整地操作給幼兒看,一般在幼兒學習新的技能時用。如幼兒剛剛進人中班時,紙工活動《牽牛花》,需老師從頭至尾將折疊的過程操作給幼兒看。部分示範指教師把美術活動中的某一部分操作給幼兒看。如大班繪畫「美麗的公園」,在活動中,教師只示範樹與樹的遮擋重疊的畫法(當然該班幼兒美術基礎較好)。美術活動中工具材料的使用方法示範也屬於部分示範。
教師在示範時,應做到動作熟練、准確,讓每一位幼兒都能看清楚。有時可視具體活動內容採取蹲下或走到幼兒的面前示範等方式。
範例是指教師提供給幼兒觀察欣賞的直觀教具,它可以是教師的范畫,也可以是實物、圖片、圖書等。好的範例可以幫助幼兒了解、感受事物的審美屬性,充實其視覺形象,豐富幼兒的創作內容;還可以擴大幼兒的視野,幫助幼兒體驗多種藝術手法,提高其審美能力。 範例的選擇必須符合以下標准:
(1)形象准確,線條清晰,色彩鮮明,大小適當,能反映事物的基本特徵。 (2)具有二定的藝術水平,富有美感,能喚起幼兒的情感和興趣。 (3)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容易為幼兒所理解和接受。 示範與範例的運用都對幼兒的創造性有一定的影響,因此在美術教育活動中教師應慎重思考,用得恰到好處。
(三)游戲練習法
游戲練習法是指通過游戲的形式,引導幼兒在愉快、積極的狀態下學習美術技能,把視覺形象改變為視覺——運動形象,提高手眼協調能力,培養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游戲練習法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它的使用是靈活多樣的,游戲性的命題、游戲化的練習方式、對美術成果的游戲性處理以及美術活動中游戲性材料的使用等,都可以把美術和游戲結合起來。如「吹泡泡」、「煮元宵」等游戲化的命題,能提高幼兒繪畫的興趣;如「裝飾背心」,每不幼兒穿上紙做的背心,用水粉顏料在其他小朋友背上畫。這種繪畫方式的變化,使得幼兒學習的興致很高。有時教師可以在美術活動中運用謎語的趣味性,增加游戲的成分,鞏固繪畫的技能。如教師出一些簡單的謎語,讓幼兒把謎面簡單迅速地畫下來。如「星星點點朵兒小,黃色小花綴細條,不要嫌它不火紅,春天一來它報到。」(迎春花)。另外,噴灑畫、泡泡畫、滾畫、印章畫中牙刷、吸管、玻璃球、各種水果做成的印章,這些材料本身就給了幼兒極大的興趣,激勵了他們參加美術活動的熱情。
(四)情感熏陶法
情感熏陶法指教師為幼兒創設寬松愉快的心理環境和充滿感情色彩的情境,讓幼兒在身心最佳狀態下,產生追求美、表現美的慾望和熱情,積極主動地去觀察,去想像,去創造。
幼兒的美術活動是在其美術動機的推動下產生和發展的。這種內在的美術動機,有賴於教師對幼兒情感因素的調動。首先,在美術活動中,教師要為幼兒創設一個寬松愉快的心理環境。教師自身應對美術活動充滿興趣,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去,以生動的富有感染性的語言調動起幼兒對生活經驗的回顧、體驗。教師還應充分尊重幼兒的情感,信任幼兒的創作,不包辦代替、指手劃腳,建立起師生間真正的平等關系。這樣,幼兒就會對美術活動感到親切、有趣,能興致勃勃地參加。
為了更好地調動幼兒主動投入到美術活動中的積極情感,教師可充分利用自然美好的環境進行引導,給予其美的陶冶。同時,創設充滿情感色彩的審美環境,激發幼兒的興趣,使之產生參加美術活動的內在願望。教師可充分利用自然美好的環境進行引導,對室內外的環境布置、各活動區(角)的創設,應盡量做到和諧優美,造型生動,色彩鮮明,符合幼兒的審美情趣。如春天到了,教師可適時地帶領幼兒春遊,感受濃濃的春意和大自然的美景,激發幼兒創造的熱情。在秋遊活動時,教師可有意識地組織幼兒撿拾飄落的形狀、色彩各異的樹葉,引導幼兒製作樹葉貼畫、樹葉噴刷畫或葉脈書簽等,供幼兒欣賞。在美術活動中,教師還可通過播放一些輕松、舒緩、抒
情的樂曲,造成一種美的氛圍,來配合幼兒的活動,激發幼兒的想像和創作的慾望。

(

)
分層指導法

分層指導法是指教師依據幼兒的不同水平,對幼兒進行分層次的指導。其目的是促進每個幼
兒的發展。

分層指導法可以從目標分層、材料投放分層、指導分層、評價分層等幾個方面去實施。

1
.目標分層

教師在每一個活動之前,應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了解每位兒。在制定美術活動的目標時,
考慮到對不同類型、不同水平的幼兒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對手眼能力協調好的幼兒,應要求他們
能表現細節;而對小肌肉發展不完善的幼兒,只要求表現物體的基本結構特徵。教師應注重幼兒
自身的發展變化,挖掘每位幼兒發展的潛能,不斷調整幼兒發展的目標。

2
.材料分層

有了目標分層,教師在為幼兒提供材料時,應考慮到依據幼兒不同能力水平提供材料。如折

「大公雞」
活動中,對動手操作能力好的幼兒,
可有意識地提供一張以上的紙以及彩色水筆等,
讓他們多折幾個,並可添畫塗色。

3
.指導分層

在幼兒美術活動中,幼兒描繪製作是一個重要的過程,教師需要巡迴指導。在巡迴指導時,
教師可針對幼兒不同的作業情況,採用分層指導的方法。這種分層巡迴指導的方法受分層目標的
直接影響,仍然強調教師對每一位幼兒的了解。如大班繪畫「美麗的公園」活動中,巡迴指導時,
教師對能力強的幼兒重點引導其通過多種形象來表現公園的熱鬧和美麗,並根據畫面需要,恰當
運用各種顏色表達其情感色彩;對能力中等的幼兒,則鼓勵他們大膽構思,認真描繪;對能力較
弱的幼兒,
則首先要與他們一起談論畫什麼
幫助其確定主題和主要形象,
較為合理地安排畫面。

4
.評價分層

這種評價,要求教師根據不同層次的目標、不同層次材料的使用,尤其是幼兒本身水平的不
同層次來進行評價,注重幼兒個體自身的縱向發展。

以上幾種方法,在整個美術教育過程中,應根據活動的需要靈活選擇,綜合運用,並在教育
活動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創造出新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我們說,教要有法,教無定法,
貴在得法。



案例背景:大班年級組開展了《小小中國娃》的主題活動,其中就有涉及到我國的國粹——
京劇,由於大班幼兒的感知力、認知力較強,模仿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對新鮮事物很感興趣,而
京劇與臉譜對於他們來說是一種新的,不十分了解的知識,幼兒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表現
慾望。在活動中,幼兒接觸了京劇,並學習了由京胡伴奏,根據故事創編的京劇《龜兔賽跑》
,對
京劇唱腔的特點有一定的了解。本課選用了幼兒較為熟悉的人物形象與京劇片斷使幼兒能夠在了
解了京劇的角色、服裝、音樂、臉譜等特點之後,利用各種材料創造性地製作京劇臉譜,旨在讓
幼兒在製作過程中,進一步鞏固對京劇臉譜特徵的認識,同時也促使幼兒動手能力、審美能力的
提高,並在自己親自動手後體驗京劇表演的快樂、享受製作京劇臉譜的成功帶來的喜悅,增進幼
兒對京劇的認識,培養幼兒喜愛京劇及中國傳統文化的情感。

(案例觀察及分析)

1
、以京劇導入活動,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我放了段
《西遊記》
的京劇片斷,
然後拿出孫悟空的臉譜用京調對孩子們說:
「奉觀音菩薩之
命,
俺要保護我師傅唐僧去西天取經,
等我取經回來了,
再到幼兒園來做客。

這番帶京劇唱腔的
話立即引起了孩子的共鳴。突然有個聲音用京劇的唱腔回答:
「好的,祝你早日取經回來。
」我尋
聲望去,原來是塗榮峰。這個孩子平常上課回答問題都妞妞捏捏不肯,今天怎麼„„。塗榮峰的
唱聲引來了孩子們一陣笑聲,我馬上走到他身邊,用「孫悟空」臉譜摸摸他的頭,表揚道:
「塗榮
峰真能幹,會和孫悟空對話了,你們會嗎?」只聽又有幾個孩子在下面小聲地用京劇唱腔唱著,
於是我馬上鼓勵道:
「呀,我們班的小朋友真棒,這么多人都會唱,可是孫悟空聽不到,我們大家
都來唱,
孫悟空就會聽到了。

孩子們在我的鼓勵下,
都大聲地很有表情地用京劇唱腔復習了京腔
的《龜兔賽跑》
。唱聲剛落,孩子們都開心的笑起來了„„我用「孫悟空」依次摸摸孩子們的頭,
給他們以鼓勵。忽然有個孩子說:
「老師,你這個孫悟空真好玩,能不能讓我玩一下?」這是塗榮
峰的請求,
還沒等我回答,
孩子們生怕我給他玩而輪不到他們了,
就搶著說:
「也讓我也玩玩吧?」
於是我說:
「那就不如這樣吧,我們每人自己做一個不是大家都可以玩了。


(分析:從孩子們的表現可以看出,由京劇直接導入活動的效果不錯。教師讓幼兒觀看《西
游記》片斷引出「孫悟空」的京劇臉譜,並以京劇唱腔引題,馬上勾起孩子們對京劇唱腔的回憶,
情不自禁地以京劇唱腔回應,產生共鳴。塗榮峰這孩子雖然平時很活潑,模仿力很強,但在前幾
次的欣賞京劇活動中,叫他上來唱幾句,他都不肯。幾乎大部分的孩子都會唱但都不肯在集體面
前表現。當塗榮峰的唱聲結束,孩子們笑了,但這不是嘲笑,而是羨慕的笑,孩子們不敢唱而他
那樣敢於表現自己,可見他是真情的流露。基於孩子們情感發展的需要,我馬上鼓勵全班的孩子
和塗榮峰一樣,結果孩子們都不怕難為情,高聲的唱了出來。這要是在平常,就算我說破嗓子也
沒人敢唱。所以說直接有效的導入,引出活動,及時關注幼兒的興趣點和情感發展的需要,適當
地抓住良好的教育時機,可以為幼兒提供展示表現的平台。不要刻意地追求與教案一模一樣,在
課堂中應靈活掌握突發事件的應變對策,說不定也有意外的收獲,而且能保持幼兒的興趣,順利
地自然地讓孩子對京劇臉譜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調動孩子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2、幼兒自主探索,製作京劇臉譜。

❷ 樹葉的照片 怎樣寫一篇美術手工製作的教案

一、教案背景

(一)面向學生:四年級

(二)學生課前准備:

1、了解什麼是粘貼畫及製作粘貼畫的工具和材料。

2、准備好製作粘貼畫的工具和材料。

二、教學課題:

充分利用農村的豐富樹葉資源,向學生講解什麼是粘貼畫,了解粘貼畫有哪幾種,使學生掌握粘貼的製作方法,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創新意識和動手製作能力,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及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情懷,提高變廢為寶,保護環境意識。

三、學情分析:

我校四年級學生,他們好動、好奇,對手工有濃厚的興趣。本課的設計利於他們思維能力的發展。

四、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樹葉貼畫的方法。能選擇不同形狀和顏色的樹葉,貼出自己喜愛的動物。

(2)能力目標:通過引導學生用樹葉拼貼動物畫,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高雅的審美情趣,學會創作生活、美化生活。

五、教學重點:

學習粘貼畫的方法與步驟,學會利用農村常見的現有材料,進行想像與創作。

六、教學難點:

在樹葉貼畫製作中,培養學生畫面的設計及創新能力。

七、教學准備:

1.同桌討論製作「葉畫」的設想,並准備材料工具(秋葉、雙面膠、水彩筆等)。學具:

(1)搜集並壓平大小不同,形態各異的樹葉數十張。

(2)16開色卡紙作底板、剪刀、膠水(雙面膠)。

八、教學過程:

1、談話引題:孩子們你們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嗎?(秋天)秋天到了,天氣漸漸變涼了,大樹媽媽抖抖身子,樹葉寶寶紛紛落下來,有的像蝴蝶,有的像蜻蜓,還有的像可愛的小精靈,他們非常漂亮,現在同學們學做樹葉寶寶,一起來跳個舞蹈《會跳舞的葉子》。

2、認識各種樹葉:

老師說:我的樹葉寶寶都到哪裡去了呢?我來找一找,(老師掀開已經准備好的樹葉)驚奇得說:「哇,這里還藏著好多樹葉呢!讓我們來看一看都是什麼樹葉。」老師一一出示幾種樹葉,讓同學們說出它的名字,並說出它像什麼?

3、出示範畫:老師帶來了好多樹葉粘貼畫,同學們看一下,他們像什麼:小貓釣魚、小帆船,狐狸偷雞,金魚戲水,農家小院。

4、怎麼粘貼畫呢?同學們說,老師來粘貼。

5、示範講解:教師拿出范圖------《兩條魚》,並提問:我們這里有小動物,同學們看是什麼呢?學生說,兩條金魚。然後,教師將一條金魚拆成幾片樹葉,引導學生發現金魚是由不同樹葉拼成的,從而導入新課,到了秋天,我們經常可以隨地撿到樹上落下的樹葉,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樹葉粘貼畫。

板書課題:樹葉粘貼畫-------《精彩的「樹葉」世界》,這樣導入,給學生一種自然、貼切的感覺。

6、講授新課:揭示講解樹葉粘貼畫的方法:

a、看------樹葉

教師出示各種形狀的樹葉,要求學生「看樹葉聯想動物」想想動物的哪些部位,如:熊貓的頭、公雞的尾巴孔雀的羽毛、老鼠的頭、長頸鹿的脖子等,這時教師引入第二步;

b、想------動物

教師拿出一組樹葉,要求學生看看、想想能擺出什麼動物,學生可能會回答,可以拼一隻孔雀,教師引導:剛才的樹葉可以拼做羽毛,尖葉子可做身子,在剪一片細長的葉子做脖子。

教師提示,當我們決定拼孔雀後,還想一想,拼一隻怎樣的姿態,在干什麼呢?導入下一步:

c、擺------姿態

根據尾巴的樣子可以想像出,這是一隻正在開屏的孔雀,這時,教師要求學生自己拼一幅孔雀圖。

接著,教師引導學生,樹葉不僅可以拼孔雀、金魚,還可以拼其它小動物。

教師出示多媒體課件,播放各種形態的動物,(樹葉粘貼畫),使學生拼、看、想,三者結合,培養學生的想像力。

d、貼------平整

指導學生貼畫,這是粘貼畫的最後一步。

學生開始貼畫,教師巡迴輔導。

7、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將各種樹葉分組發給學生,學生進行操作活動。教師巡迴指導:

(1)指導學生的粘貼方法,保持畫面整潔干凈。

(2)提醒學生團結協作,不要爭搶樹葉。

(3)幫助能力差的學生確定主題,完成任務。

(4)啟發能力強的學生補充內容,使畫面更加精彩。

8、展示作品:

(1)學生完成作品,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展示,個別學生對作品講解,說說作品的內容,其他學生指出它的優點與不足。

(2)教師啟發學生給以分類點評,對有創新的作品進行鼓勵。

(3)對有進步的學生進行鼓勵。

(4)對畫面整潔的學生進行鼓勵。

(5)學生在評價作品的過程中,增長知識,提高審美能力。

9、活動評價:

(1)教師對學生的合作情況進行評價,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2)教師對回答問題積極的學生進行鼓勵表揚。

10、板書設計

如何培養孩子的繪畫興趣

一般來來說,幼兒對畫畫都自有興趣,但不會持久,因此在教學活動中要通過各種方式不斷地激發、培養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首先,教師要用生動的語言激發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生動的語言巧妙的運用在美術教學中可以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富有童趣的語言,易於讓幼兒產生輕松、愉快的游戲心理,使他們樂於參與,更能使之成為發展幼兒思維的有效手段。如帶幼兒到戶外活動時,引導幼兒和大樹、小花講話「大樹,大樹,你真高,我給你畫張畫像吧!」這些充滿情趣的語言,在無形之中就會使幼兒產生作畫的興趣,才能使美術活動變得輕松愉快,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❹ 學前兒童美術教育方法

1
注重兒童感受,尊重幼兒年齡特徵

在我們的課堂上,不論學生年齡大小,教師都很注重自身地位,強調教師與學生的身份關系。我稱此類教師為「控制型教師」,他們不論是在講授課程還是隨堂個別輔導時,都在把控學生,比如常出現這類語匯:「你能這么(畫)」、「不能讓(顏色塗太滿)」等等控制性較強的指導詞彙。

還有一類教師,我將他們稱為「朋友型教師」,教學以朋友形式與孩子交流、互動。學前兒童處在一個對事物充滿好奇心的階段,對待繪畫本就是熱情滿滿,所以此時,如果教師尊重其年齡特徵,注重幼兒的感受,蹲下來與其對話,以朋友形式進行交流,恐怕幼兒對美術課堂的體驗會更加不一樣。

在上課時,教師都會用教鞭來指畫,或是敲打教鞭提醒學生注意看黑板,但美國幼兒園用的卻是一片顏色鮮艷,質地輕柔的羽毛。想像教師在引導孩子們看畫時,舉著的是一片彩色的羽毛,讓孩子們體會到的是柔和與美感,而不是木棍的冰冷僵硬。從這些細節也可以體會到教師是以「朋友」的角色在引導兒童,而不是以「控制」的形式去教授。

▲ 《在美國幼兒園上美術課》書影

2
注重家教合作的落實,讓家長當學生

我們經常說到家教合作,但美國課堂的家教合作也使我眼前一亮。入學前,家長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選擇擔任哪門課程的助教,之後每學期會安排一次為其兩周的培訓,共十天。時間安排在晚上六點半至九點。你的小孩在哪個年級,你就參加這個年級的培訓。培訓的內容就是本學期要給孩子們上課的內容,家長們先提前上一遍,同時也包括一些上課時的小技巧,比如名畫欣賞時怎麼掛畫、用羽毛指點作品、調色如何師范、多與兒童交流、提問後讓孩子們多發表意見等等,最後一次培訓課,會讓家長們練習畫一幅素描,說是練習素描基本功。

但我覺得這個環節的培訓,如果家長不經常聯系,單靠一次課程可能也解決不了基本功的問題,所以猜想此環節的安排可能是校方想掌握家長中專業美術能力如何。

這種家教合作的形式給了我很大的啟示,我們經常說家教合作,但合作的最普遍形式是兒童在家時家長教育,在學校時交由老師教育,這種家長先進入學校培訓,再與兒童一起參與教學的形式鮮少。

▲ 家長與孩子共同進行藝術創作

陳鶴琴先生說過:「幼稚教育是一種很復雜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也不是幼稚園一方面能單獨勝任的,必定要兩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同時顧菁女士也提到,通過她本人的觀察,越是熱心參與學校活動的家長,孩子各方面的表現就比其他孩子優秀許多。確實,家長參與到學校活動中來,不僅可以有更多的機會了解孩子的成長,同時也更新了自己的教育觀念,這樣在家庭教育中才能更好地與孩子交流溝通,幫助其健康成長。

3
在綜合課程中,體現美術的獨特性

我國藝術課程標准中提出了藝術教育綜合化的問題,強調既要保持藝術各學科的特點,又要防止生硬、盲目地結合。確實,藝術綜合有利於促進學生整體藝術審美修養的提升和多種能力的發展。

本書中也給我們舉出了實例——繪畫與音樂的綜合,稱為「音樂畫」。我們所常見的音樂繪畫綜合課程基本形式一般是聽音樂並用抽象形式畫出感受。另一種是在小朋友畫畫或做手工時,老師播放背景音樂來襯托氛圍。讓孩子們在愉悅的環境下,體驗繪畫的樂趣,讓課堂輕松而充滿活力,也打破了課堂的單一沉悶。

最值得一提的是,美式課堂特別注重美術專業詞彙的使用,突出美術的特有性。我注意到在他們的課堂中,從四歲左右開始,教師會告訴孩子們一些專業的繪畫詞彙,如空間(近景、中景、背景、重疊、透視)、節奏(線條、色彩、質地、重復)等等。但教授這些詞彙時教師會注重年齡變化來強化詞彙和元素的了解,從無意識到潛意識再到有意識地教授。

▲ 《在美國幼兒園上美術課》書摘

4
審美培養從欣賞開始

美式課堂由於時間較為充沛,每次課為兩小時,前半部分多數是用來欣賞名家名畫。據本人統計,二十節課中有十三節課有名畫欣賞環節。而且在欣賞時老師撇開深奧難懂的哲學思想,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巧妙地帶領孩子了解美術作品的題材、主題、形式、風格與流派,知道一些重要的美術家和作品,同時也讓其了解美術與生活、歷史、文化的關系。

一開始我充滿疑惑,認為幼兒年齡較小,要了解這么多知識性內容恐怕有難度,但通過之後越來越多的課例發現美式課堂對於欣賞名畫作品有幾個特點:

1
對於畫作的選擇會根據年齡的不同加深欣賞范圍。3歲至5歲左右,選擇的名畫一般都是主題突出,造型簡潔、幾何形的點線面符號,這樣便於引起幼兒的聯想。6歲到7歲左右兒童的欣賞范圍會逐步擴大,增加不同類型的欣賞內容。

2
對於作品的選擇,只會選擇有代表性的、經典的、已經得到美術史認可的。對於當代藝術作品教師一般不會選擇,認為只有經過歷史沉澱後的作品才值得學習和鑒賞。

3
教師一般會選擇四至五幅名畫,所選畫作都會超越孩子的理解水平,且都是會與本節美術課主題相適應的世界名畫。教師引導時以提問為主,以此來激發兒童的興趣,教師的每一句話、每個動作都有教育意圖在其中。

孩子的創造力是從模仿開始的,孩子的模仿能力越強,將來創造性的潛力就越大。欣賞不同主題,不同表現形式的名畫作品,讓兒童從小接觸經典,培養審美水平,我想這應該是審美能力的第一步。

5
注重兒童體驗的過程,享受兒童分享的樂趣

由於本人在校外美術機構教學,不論是培訓機構還是家長,對孩子的美術課最看重的是其最後的作品效果,因為家長沒有辦法從其他途徑去了解課堂,了解孩子,就算隨堂陪學,恐怕也體會不了兒童內心的感受與收獲。那教師在課堂注重兒童體驗的快感與收獲時,如何讓家長也滿意,並能了解課程內容呢?

我認為兩全其美的方式是課後請家長進入課堂聽孩子分享畫面故事。首先,在兒童年幼時,將自己的畫面故事與他人分享是一個重要過程,同時通過孩子的分享也能讓家長更好的了解課堂內容。當然這個過程也離不開教師與家長的積極溝通,嘗試向家長講解課程理念讓其改變原有錯誤的觀念。在美式課堂中很注重幼兒體驗過程,同時還強調其愉悅性,例如在《小小抽象畫大師》一課中,講解馬蒂斯圖形時,教師給每人發了一個不一樣圖案的白色剪紙,要求小朋友們在畫冊上找出和自己剪紙一樣的圖形。小朋友們找得很認真,用游戲的形式潛移默化地對抽象圖形有了感覺認識和視覺敏感度。

6
注重文化多元與材料、表現技巧的多元

對於課程內容的選擇,美式課堂涉及的面很廣泛,以學習西方經典名畫為主,同時又涉及到了東方的水墨、非洲的粗麻布編織、埃及的小雕塑、印第安的圖騰等等;在藝術形式上抽象、立體、古典等風格都各有接觸;材料的選擇上,除常見的蠟筆、水彩外,泥土、糖紙、玉米衣等各種生活周邊材料都利用到藝術創作中來。對於材料的多樣性學習不僅能使作品更加豐富,同時兒童在觀看和體驗材料中也能提高他們的認知能力。

▲ 《在美國幼兒園上美術課》書摘

王振宇教授在本書《序》部分提到幼兒美術不是一個「該不該教」的問題,而是一個「為什麼教」和「怎麼教」的問題。部分教師認為,學前兒童不必要學習技能技巧。其實,技能技巧就如同「使用說明書」,先了解了使用的方法,才能更好的去創作,對於幼兒也是同理。

艾斯納曾在《兒童的視覺與知覺的發展》一書中提到「藝術表現所需要的技巧並不能因個人年齡的提高而自然獲得,藝術的發展也並非和生理成長的進度成正比。相反,任何人(包括美術教師和藝術家)所有的所謂創作技巧,均是由當時比較有學識、經驗的人所傳授。而且許多創新技巧,更加需要各種系統性的學習過程才能獲得」,「我們沒有理由假設兒童不需要知道任何技巧就可以表達出各種藝術內容」。因此,學前兒童藝術創作過程中的技能技巧學習值得教師教授。

美式課堂注重教學過程,但作品卻有些「差強人意」。雖然說過程的愉悅性能讓兒童有快樂的體驗很重要,但作品效果的不佳,恐怕隨著兒童的審美能力提升,也會對自己的作品產生不自信感。良好的作品成果呈現也會對提升審美能力有所幫助。作品效果好壞,不在於教師動手幫助兒童完成所謂的良好作品,而在於教師課前的准備以及課程的語言引導:

❺ 我想給孩子報個學繪畫的學校,怎麼培養這方面的興趣比較好

我們知道繪畫對於培養小朋友的創造力、想像力、審美力及動手動腦的能力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盡管許多孩子們從小就喜歡畫畫,但還是有一些孩子對繪畫不是很有興趣。那麼,對於喜歡繪畫的小朋友興趣如何保持,而對於不喜歡繪畫的小朋友,我們又怎樣培養他們的繪畫興趣呢?下面我總結了一些方法,感興趣的老師家長朋友可以參考一下。

選擇好的興趣班:現在市面上興趣班魚龍混雜,線上線下數量數不勝數,有一些興趣班的教學質量非常的差,採用的是填鴨式的教育。如果孩子接受這種填鴨式的教育久了,很可能會喪失對美術的興趣,到時候損失就大了。

我在這里也推薦一些比較好的美術興趣班吧,線上的比如說美術寶1對1、小熊美術等等,都是比較有口碑的品牌。線下的話可以看看新東方這種大品牌的興趣班,還有一些其他好的興趣班有人知道也可以告訴我,我會在回答下更新,供家長們參考。

這就是我對培養孩子繪畫的一些想法了,喜歡的家長朋友也可以關注我,給我點個贊同哦。

熱點內容
佔有女老師 發布:2025-05-11 06:11:24 瀏覽:979
小學師德自查材料 發布:2025-05-11 05:04:18 瀏覽:634
教師女僕 發布:2025-05-11 04:24:51 瀏覽:195
教育雲公司 發布:2025-05-11 04:15:38 瀏覽:601
英語基礎1 發布:2025-05-11 01:46:36 瀏覽:45
燕趙教育 發布:2025-05-11 01:34:11 瀏覽:24
圖形與幾何教學設計 發布:2025-05-11 00:17:53 瀏覽:419
上海高中化學知識點 發布:2025-05-10 23:57:31 瀏覽:826
教師的福利待遇 發布:2025-05-10 23:09:53 瀏覽:485
陸房中學 發布:2025-05-10 22:10:05 瀏覽: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