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美術教學資源

美術教學資源

發布時間: 2020-12-02 18:52:22

㈠ 小學美術課程資源包括哪些

太多了,自己看吧呵呵,
1.滿足學生學習美術的基本條件。有關部門應為每一位學生配齊必備的美術學習工具和材料,包括繪畫工具、材料和泥工工具、材料。1至9年級學生必備畫筆、顏料和美術專用紙張。
2. 完善美術教學的基本材料和設置。各校應配齊必備的美術教學設備與器材(至少應配齊水彩畫、水粉畫、中國畫、版畫等繪畫工具、材料;泥工工具、材料等),配置美術專用教室,並提供儲藏教具、工具、材料的場所以及展示學生美術作品的場所。有多媒體教學設備的學校應配備可供美術課使用的計算機軟體。
3.豐富美術教學的圖書和影像資源。學校的圖書館應配備美術書籍和其他美術資源,包括教師參考書、學生參考書、美術書籍和雜志、美術教育書籍和雜志、幻燈片和光碟等,供教師備課和上課、學生收集、查閱資料以及自學或合作學習時使用。
4.拓展校外美術教學的資源。應廣泛利用美術館、圖書館、博物館、藝術家工作室、藝術作坊和社區等校外的課程資源,開展多種形式的美術教育活動。民族、民間美術以及人類文化的遺物、遺跡也是重要的校外課程資源,應充分利用當地的民族、民間美術資源以及文物資源,開展各種形式的美術教育活動。
5.鼓勵開發和利用網路美術教學資源。有條件的學校應積極開發信息化課程資源,充分利用網路,獲得最新的美術教育資源,開發新的教學內容,探索新的教學方法,並開展學生之間、學校之間、省市之間和國際的學生美術作品、教師美術教學成果等方面的交流。農村、邊遠地區及少數民族地區,應充分利用遠程教育網路,引進優質美術教學的資源,提高美術教學的效益。
6.充分利用自然和社會美術教學資源。盡可能運用自然環境資源(包括自然景觀、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園和社會生活中的資源(如文體活動、節慶、紀念日、建設成就、重大歷史事件以及城市和農村的環境等)進行美術教學。農村、邊遠地區及少數民族地區的學校尤其應該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當地的各種資源,開展有特色的美術教學。
7. 積極開發地方美術課程資源。地方美術課程資源的開發有利於實現美術教育的公平,豐富美術教學的內容,提高美術教學的效益,突出地方美術教育的特色,因此應予以高度重視。地方美術課程資源非常豐富,各地美術教研機構、研究人員和教師應努力做好課程資源開發工作,有組織地在當地進行調查、了解,分類整理,充分加以利用。

㈡ 美術課堂中都有哪些可開發利用的教學資源

我國目前課程改革和發展方向是積極建設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三位一體的課程體系,強調發展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是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美術教學的重要途徑。強調教師對教學內容的選擇和開發並形成自己特色的教學風格。李建平在《課程改革教師要直面「蛻變」》一文中強調:教師要學會開發利用課程資源,教師不僅要會「教書」,還要會「編書」。作為美術教師,在我的日常教學中,如何進行美術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呢?

一、巧用「拿來主義」:
過去人們往往把教材奉為教育的「聖經」,認為教師的教學必須絕對遵循教材要求,不得越雷池一步,教師的作用就是照本宣科,這種教材觀念在今天這樣的信息社會已經是不可能的,一套相對靜止的教材永遠無法承載一個不斷變化的世界。現在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初審通過的教材就有十幾套,如人美版、人教版、蘇教版、湖美版的等等,除了國家的,還有地方的教材,如遼海版的教材……我們如果能夠巧用「拿來主義」,也會創造出許多優秀的美術課程資源。
如:在《中國美術教育》2002年第六期上刊登的江蘇版新美術教材《鞋》單元教學設計,即《漂亮的鞋》、《鞋的聯想》、《心靈手巧——我設計的鞋》,我就充分地利用了這一課程資源。附我的課後感想:
《鞋》一課對我的啟示
當我看到江蘇版美術教材《鞋》的單元教學設計,即《漂亮的鞋》、《鞋的聯想》、《心靈手巧——我設計的鞋》內容後,感覺這一單元的教學內容那麼的吸引人。在上這一課的時候,就迫不及待的將此單元的課例用在了美術課堂上,上完第一課時後,更是讓我激動不已。
課堂上,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將收集到的各種各樣的鞋進行了展示,並通過課前查閱的資料以及登陸了鞋的相關的網站,學生的表現讓我大吃一驚,更讓我受益匪淺。
通過對鞋的研究,使學生了解了鞋上的歷史文化、民族特色、穿鞋人的身份地位,以及鞋與生活的關系……上一學期,我曾讓他們畫過鞋,目的就是讓學生觀察寫生鞋,說白了,就是看看誰畫得最像,結果那終究是少數學生的成功。而今天再讓學生上這一課的內容,它的意義是建立在一種鞋的文化上面,通過一雙小小的鞋,讓我和我的學生了解到了那麼多的相關的歷史與文化:如學生談到了古代閨中婦女穿的綉花鞋;皇宮中妃子宮女穿的鞋;京劇中小丑的鞋;卓別林的大鞋;童話故事中灰姑娘的水晶鞋;小腳老太太的小尖尖鞋;以及現代人穿的富有個性的高跟鞋、休閑鞋、尖頭鞋、厚底鞋等等。學生們甚至想到了日本的木屐和宮廷中的鞋的比較,還有中國古代朝中官員穿的靴子的不同圖案代表不同的官職……他們在畫鞋設計鞋的時候,想出了鞋的很多的功能,如能散發香味,引來蝴蝶的「百花開鞋」;保護人身安全的「防閃電鞋」;黑暗中能發光的「夜光鞋」;白天收光,晚上放光的「早收晚放鞋」;走路時能聽收音機的「廣播鞋」;甚至是童話故事中的那種「一步登天鞋」……簡直是五花八門,每一個學生都在積極的投入到自己的設想中來,每一個學生這節課的收獲都很大。
今天美術課堂上我的感受是:我與學生之間是交融互動的過程,是一個師生共同收獲的過程,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迸發出靈感的過程……
我感覺作為一名美術教師,手中一定要擁有幾套不同種類的美術教育雜志以及不同版本的美術教材。比如《中國美術教育》、《中小學美術教育》、《少兒美術》、《小畫家》等,裡面總是登載著一些最新最前衛的東西,一些非常具有實用性的東西。如《「蝦」是什麼樣子?》、《三角形和方形的組合設計》、《舊報紙新玩法》等等,這些都是我們美術教育教學隨手可取的資源。

二、開發自身的興趣:
因為有了統一的國家課程標准與通用的美術教材,所以確保了教學的基本要求。但教材並不是惟一的課程資源;教師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教師不僅決定課程資源的鑒別、開發、積累和利用,是素材性課程資源的重要載體,而且教師自身就是課程實施的首要的基本條件資源。教師的素質狀況決定了課程資源的識別范圍、開發與利用的程度以及發揮效益的水平。因此在美術課程資源的開發方面,可以更大膽、更開放、給教師更多的創造空間,發揮教師自身的特長,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可以說,開發利用教師自身的資源,是美術課程資源開發中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那些我們以前很少關注、或從不關注的教師個人的興趣、愛好、特長一旦被充分挖掘,並使之賦予教學意義而得到展現的同時,便成為可以利用的豐富的課程資源。
在工作中飽含激情的狀態固然重要,但我覺得工作之外幹些什麼更重要,要學會忙裡偷閑,這樣會成為快樂生活的滋補品。休息時,我會創作一些作品放在辦公室裡面或是家裡顯擺,親戚朋友來了之後,總會欣賞並會贊揚一翻。辦公室裡面擺放著芭比娃娃、CD架、花籃等等;家裡擺放自己製作的裝飾畫、首飾盒、影集、相框……如今,在手工教學方面,我已經開發了很多的課程資源比如:花卉系列了、人物系列了、動物系列了、花瓶系列、文具系列、布貼畫系列、服裝系列等等。擁有了這些教學資源,讓我上起課來有一種信手拈來的感覺。這種創作也喚起了我對生活的熱愛,回到家裡,就拿枯燥的做飯來說吧,也變得蠻有樂趣的。在炒勺翻飛的時候,我就會不由的想:要是能把炒勺用紙製作出來,掛在牆上該多好看呢!第二天早上起來,它們就真的掛在了牆上——昨天晚上我又忙到了12點。我感到在自身興趣這種資源的挖掘、利用、充實的過程過程中,也就是教師課程開發能力的提高、個性美麗凸顯的過程。

三、發現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美術課程資源的開發中,能使學生的愛好、興趣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如何盡最大限量地滿足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達到張揚個性的目的,是我們開發美術課程資源的又一途徑。學生是課程資源開發的主體和學習主人。教學實踐中有大量的、豐富的課程資源需要教師和學生來共同開發。這種課程資源具體形象、生動活潑的特點,能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活動,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身臨其境,並在愉悅的情境中增長知識,培養能力,陶冶情操。下面就是我在開發校本課程中的一個小案例:
校本課程的開發——折紙
開學初,校領導召開了一個全體教師關於開發校本課程的會議。我所教的對象是一年級學生,針對一年級的學生特點,設想折紙這個教學的內容。當孩子們一聽折紙這個內容,一下子就報了上了三十多個人,於是折紙班就順利地組建成了。但我只會折有限的幾樣東西,況且這幾樣東西幾乎是家喻戶曉的,怎麼辦呢?下班後到書店裡去「充電」吧!來到書店,急急忙忙沖到花花綠綠折紙櫃台前,挑了又挑,最後選了幾本帶回家,飯也沒功夫做了,邊喝著牛奶啃著麵包,邊看著書中的示範,邊折著……折著折著,還真折出興趣來了。有時書中的圖示,我還真的好好琢磨琢磨,還好,一番研究我居然學會折好幾種了,今天晚上的收獲還真不小呢!
經過幾天精心練習和准備,我充滿了信心開始了折紙這門校本課程的實踐了!第一次給他們上課時,我教他們折小房子,學生們當時一聽是特別的高興。當我和學生一起折一遍後,發現只有三分之一的學生學會了,此時別說我是怎樣的著急,而那不會折的學生更是急壞了,手裡拿著或是折了一半、或是折了幾下的半成品直喊:「老師!老師!這塊兒怎麼折呀?」我剛想告訴他,又有好多的學生在喊「老師」……教室里頓時亂成了一團,甚至有的學生都跑到了講台前,此時的我真恨不得能生出個「三頭六臂」來!「老師!我會折!我告訴他吧!」一個女孩手裡擎著折好的小房子,得意地喊著,她的這一喊還真啟發了我。我馬上說到:「太好了,會折的小朋友,你們去教一教不會的小朋友吧!」「來,我教你!」「來,我教你!」會折的孩子還真是得意這個「美差」,你教兩個,他教兩個……真是人多力量大,一會功夫,全班小朋友都會折小房子了,於是他們又興奮的折了第二個、第三個……最後,又將折好的小房子貼到了黑板上,又用彩紙做了花草樹木在房子的周圍布置一番,一幅美麗的「村莊」圖便展現在我們面前了……
後來我們的折紙班裡,好多的學生從家裡拿來了折紙的書給我看,並要求我今天教他們折這個,明天教他們折那個。我呢,也盡量滿足他們的要求。還有的時候,我也被他們難住了,有的學生還自告奮勇的來教我呢!再後來,一到折紙班的活動時,好多的學生從家裡拿來了折好的東西,「老師,這是媽媽教我的,這是爸爸教我的!……」興奮的樣子真是溢於言表。
折紙班成立一年來,我的感受是:在校本課程中,師生各自發揮了自己的主動性,學生與老師一起設計自己的學習過程,形成了互相尊重、互相促進、平等的師生關系,我和我的學生是在折紙的過程中共同的成長與進步著!

其實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利用,還有很多的途徑,比如圖書館資料庫、公共文化設施、當地的文物資源以及周邊環境等。正如生活就像百寶庫,學生就像百寶袋,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心裡有教育,眼裡有資源,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為了趕上時代的腳步,教師要與時俱進,不斷地學習,重塑自己。在課程資源方面,用資源豐富教師的內涵,用資源啟發教師的思考;用資源促動教師的實踐,用資源鼓勵教師的再創造;最終實現:用資源促教師,用教師創資源,這樣一個資源生成與轉化之路;在美術教學資源的開發、積累、轉換、生成過程中,促動美術教學改革的發展。

㈢ 如何將校園文化與美術教學資源更好的整合

一個好的校園環境可有效地促進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一個積極和諧的校園環境,不僅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還可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有效提高學生的智力發展,從而使學習效率得到有效提升。而美術教學有利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美,提高學生創造美和感受美的能力。在校園環境中,處處都蘊藏著豐富的審美內涵,都對高中生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校園文化建設是美化學校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有效地教育和引導學生,不斷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培養學生的人生價值觀做出相應的貢獻。

㈣ 誰知道如何利用當地教學資源開發美術校本課程

校本課程亦稱「學校本位課程」或「學校自編課程」。具體地說,校本課程就是某一類學校或某一級學校的個別教師、部分教師或全體教師,根據國家制定的教育目標,在分析本校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的基礎上,針對本校、本年級或本班級特定的學生群體,編制實施和評價的一種課程。
實踐證明,國家課程往往無法達到預期的理想效果。我國人口眾多,幅員遼闊,經濟發展不平衡,因此在推廣國家課程的過程中,國家課程普遍暴露出諸多脫節現象。第一,國家課程與地方教育需求之間的脫節。國家課程是面向全國各個地區的,但是,各個地區的社會、經濟、科技、文化的發展水平和發展趨勢不同,教育需求各異,國家課程很難全面顧及每一個不同地區的教育需求。第二,國家課程與辦學條件之間的脫節。國家課程是面向所有基層學校的,由於全國各地基層學校的辦學條件差別很大,有些學校難以全面達到國家課程的既定要求。第三,國家課程與學校教師之間的脫節。國家課程是面向全體學校教師的,而地區之間、學校之間和學科之間的師資質量參差不齊。第四,國家課程與學科發展之間的脫節。由於國家課程的編制周期和修訂周期間隔較長,教材老化和知識陳舊成了某些學科的通病。
相對國家課程來說,校本課程更具地方特色,更加符合獨特的地方環境和教育需求,更能體現學校的辦學特色。因為老師最了解學生需求、能力、興趣和特點,所以他們能夠開發出學生滿意的校本課程,並且能夠根據情況的變化,經常修改校本課程。校本課程能提高教師對課程的興趣和滿意程度。校本課程的開發減少了外界對課程的控制,擴大了教師的自主權,調動了教師的積極性。校本課程鼓勵和吸收教師、學生、家長和社會人士參與,在提高課程質量的同時,也有利於不斷提高教師、學生、家長和社會的滿意度。
雖然國家課程與校本課程是兩種不同的課程形式,但是他們之間呈相輔相成、互為補充的關系。在推行國家課程的同時,應該允許開發一定比例的校本課程。而推行校本課程的學校,也不應該貶低或排斥國家課程。校本課程是針對本校、本年級或本班級特定的學生群體的。學校是一個復雜的組織,學校和學校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每所學校所處的環境是不同的,因此,在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開發者必須進行學校外部環境分析和學校內部環境分析。只有了解了本校的環境,才能開發適合本校環境的課程。而學校環境分析要素就包括了當地的教學資源。
美術課程的資源開發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學校內的美術教學資源:圖書館資料資源、展示美術作品的場所、美術教學設施與設備等。校外美術教學資源:公共文化設施、當地文物資源以及自然環境資源、藝術家工作室和藝術作坊等。信息化資源:信息獲取、信息交流等。由於我國地域遼闊,各地經濟、教育發展的水平不一致,使各地的美術課程資源也不相同,每一地區、每所學校、每一位美術教師的情況都是不同的,所以校本課程的開發要符合當地的教學資源以及各個學校的實際情況。我們還要為校本課程的開發留有空間,美術教師可充分利用和開發當地課程,設計融和各學科領域為一體的美術教學活動,以提高教學效率為目的,充分發揮校本課程的作用。例如:我校處於風景甲天下的桂林城區,在風景優美的木龍湖畔。看著美麗的木龍湖,有誰會相信,以前的木龍湖只是一個叫鐵佛塘的臭水塘,現在的木龍湖是近兩年經舊城改造工程修建而成的兩江四湖工程的一部分。在我校讀書的小孩,年齡大一點的也許親眼目睹了木龍湖煥然一新的過程,年齡小的孩子,根本就不知道還有一個叫鐵佛塘的池塘。針對我校的人文地理環境,我校開展了校本課程的研究,在課題的實施過程中,老師先開展了問卷調查,問卷調查的形式可以用書寫、也可以用口頭回答等形式。內容就是有關木龍湖的過去與現在。經過老師、學生共同收集整理,我們得到了許多圖片和文字資料。而我作為一個美術老師,也適當地組織開展了一個「新舊木龍湖」的全校性繪畫活動。又如:廣西出版的美術課本中有一課內容《家鄉風光》,為了突出該教材的民族特色,面向全廣西的學生,課本內容選了幾幅反映少數民族地區的風光圖片,以龍勝梯田為主。我在課程的實施過程中,了解到我們這些生活在城市的孩子,對於龍勝梯田只有一個模糊的概念。只有一小部分同學,跟家長去過那裡旅遊。你叫他們做作業,他們怎麼可能會提起興趣,有感情地畫和去創作呢?而我們學校的周圍全是美麗的風光,一出校門,桂林的山山水水盡在眼前,留著這么好的教學資源不利用,真是可惜。作為美術老師,於是我直接把學生帶出校外,讓他們坐在美麗的木龍湖畔寫生、創作,結果教學效果比呆在教室對著書本臨摹好多了。
從目前我國中小學的一般情況來看,經濟發達的東南部地區課程資源的狀況比西部地區優越,城市比農村有優勢。廣大貧困地區和基礎薄弱的學校,經濟條件相對落後,在需要較大經濟投入的課程資源方面顯然沒有優勢,但從作為課程要素來源的課程資源方面看,其課程資源也是豐富多彩的,我們應該從實際出發,挖掘自身潛力,努力開發校本課程。

㈤ 如何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學校資源以及網上資源上好美術課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得知,美術新課程的實施是時代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必然要求,新課程的設置也是符合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的,它遵循教育教學的規律和學生個性發展需要,根據不同學習領域、科目、模塊的特點,合理設置選修課程,努力構建重基礎、多樣化的選修課程體系,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機會和更寬廣的自主學習空間。
高中美術新課程設置了5個內容系列和美術鑒賞、繪畫、雕塑、設計、工藝、書法、篆刻、攝影/攝像、電腦繪畫/電腦設計等9個模塊,體現了課程的靈活性、開放性和個性化特點。
這種人性化的課程設置雖然滿足了廣大同學的發展需要,但同時也產生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教學資源的不足。所以,如何開發利用教學資源對於高中美術新課程的順利實施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什麼是美術教學資源
我們知道美術課是一門技術課,是一門實踐課,更是一門文化課。因此美術教學環境資源是一個由多種要素構成的系統,它是宏觀的,也是微觀的。既有「人」的資源,也有「物」的資源,它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認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和審美觀等有著隱性和顯性的作用。所以它的資源應是極其廣泛的,我們認為它不僅指的是教材,還應包括學校、社會等一切可供審美的環境,就是一切有助於美術教學實施的客觀存在的事或物,包括有形的、無形的、自然的、社會的、精神的。以學校教育教學為中心,從課堂到校內外,社區的、地域的、民族的、古今中外種種事或物,經過合適的選擇與處理,就可以構成美術教育教學的元素。
三、美術教學資源開發利用的途徑和方法
(一)師資的開發和利用
在教學改革過程中,教師要用自己對課程與教學的專業理解,創造性地組織教學。再好的教學改革理論,離開教師的參與,就只能束之高閣,新課程改革也只能是浮於表層而無法深入。所以說教師在教學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解決師資不足也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具體途徑大致有以下幾點:
1、發揮原有師資的優勢,加強學習和培訓,增強基本素質和基本技能。在新課程實施之前,大部分學校已經有自己的專業教師,但由於所學的專業不同,不可能勝任所有的模塊,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加強對原有美術教師的學習和培訓,對於順利開展新課程有著很好的作用。
2、培養本校非美術專業但有專長的老師,增強師資力量。比如,有的老師在書法、篆刻、攝影或者電腦繪畫方面有專長,學校可以組織培訓學習,增強師資。
3、加強和兄弟院校的溝通,互通有無,借調師資。在本地區內,有很多學校都有自己的專業老師,各個學校可以根據自己學校的不同情況,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模式,進行交換、借調等來解決師資不足的問題。
4、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從社會上聘請師資。社會資源是一個大資源,學校可以根據需要從社會上聘請老師。比如「雕塑」「篆刻」「攝影、攝像」等專業就可以從社會上聘請。
5、發揮個人優勢,請美術老師自己的同學、朋友代課,加強師資。
(二)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有效運用多媒體網路開發社會資源。我們的時代是開放的,現代化的,因此我們的資源也應該是社會化的,社會資源為我們的美術教學提供了更豐富的資源。而資源的獲得應該是現代化的,因此我們完全有必要引進並發揮網路的作用,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提高教育質量,並對網上資源進行開發、利用,重視網路對教學的影響等。比如,在講解世界美術的時候,就可以通過網路的力量,搜索到需要的素材,來豐富、強化教學資源。所以,網路是實施新課程必不可少的輔助手段和有效資源。

㈥ 如何開展美術課堂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1. 首先保證充足的課時

  2. 保證學生有足夠的積極性

  3. 充分利用課本上的內容並結合實際情況自行開展一些美術活動,比如出去寫生

  4. 可以通過網路搜索相關素材和PPT加以使用並予以修改

㈦ 怎樣理解美術教育資源,分為幾類

大概是這樣,第一類,社會資源。包括美術館,以及藝術團體機構,藝術家,民間藝術等。第二類,藝術經典歷史資源,包括藝術作品,藝術論著等。
第三類,美術教育工作者,美術教師以及教育研究工作人員。

㈧ 如何開發和利用美術課程資源

一、校內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1.師生共同用好圖書室資料資源。教師要上好一堂高質量的美術課,課前要做大量的准備工作,而這些需要豐富美術教育資源。比如教中國畫,我向圖書室找到這方面的書籍,還有一些VCD片可以進行備課和上課。這兩年,我校為了創省實驗小學,一些硬體設施基本配全。這大大地方便了我的美術教學工作。學校圖書室的書多了,學生的借書系統也正常運轉了。當下一節美術課需要學生了解哪些知識時,我就提前指導他們去圖書室借有關方面的書。比如欣賞課,我讓學生自己去找相關的資料,那樣課上踴躍發言的同學就變得更多了,這樣大大地提高了課堂效率。
2.學校櫥窗、走廊的合理利用。美術作品可以美化校園環境,營造良好的藝術氛圍。我們學校有櫥窗,有美術室。櫥窗每期都會更新,並且開設兒童美術優秀作品展覽這一欄目,有中國畫、手工製作、繪圖。學生下課都會看到,這樣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興趣。我們學校的走廊里還貼有由廣告公司掃描好的學生優秀作業,這樣學生上下樓梯都能看得見。其次,每個教室前布置一塊畫框,裡面貼有孩子們的優秀美術作品,這樣學校的美術學習氛圍就提高了。
我們的美術室美術方面的內容布置得更是豐富了,有剪紙、泥塑、名人名畫……學生在這樣的美術教室里畫畫,提高就更快了。學校不僅布置了學生的美術優秀作品,還布置了美術教師的作品,有油畫、國畫等。在我們的舞蹈房裡,有教師寫的書法作品,學生每進到舞蹈房,就會受到藝術的熏陶。
3.美術專用教室的配備。學校要有專門的美術教室,有條件的學校可以有多個專用教室,每當上到紙版畫、中國畫、手工製作課,我一般就會帶學生們去美術教室上,因為美術教室水電齊全,桌子大,適合學生大幅畫面的繪制,像學國畫類,學生們用水很方便,這極大地方便了學生的美術課學習。
美術室同時也可以作為美術興趣小組的場所,我們美術室有石膏幾何體、石膏像、畫架等,這對提高我校整體學生的美術水平提供了很好的條件。
4.利用各個學科的教育資源。比如把美術和其他學科聯系起來,特別是姊妹藝術,如文學、音樂、書法等。藝術是相通的,這就是我們不能把美術課上成單純的課,如我在低年級教《點、線、面》這課時,在講完線條的特徵時,我彈了一些旋律歌曲,讓學生感受音樂所表現的也是線條,只是形式不同而已。當學生從小就明白,各學科之間存在著相互的聯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思考問題時,我們要有機聯系地去理解它。

二、校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1.生活設施、環境和社會實踐活動資源。美術教師應該充分利用當地的文化建築、民宅作為教學資源。同時將環境藝術、公共設施作為美術教學的內容。比如上設計課,讓學生在回家的路途中去留心一下店面的廣告牌。這樣讓學生在學好美術基礎知識的同時,又讓他們明白美術最終要服務於生活,變成實用的美術。又如在教高年級《風景如畫》這課時,可帶學生走出教室去感受一塊塊草地,一片片樹林,一道道河灣,一排排屋頂……這樣由課內到課外,那更是生動的美術課。在環境設計教學方面,因為我們余東鎮正好建了一休閑漁都,我帶著學生去那參觀,那裡有小河、亭子、彎彎曲曲的長廊,風景很不錯。這樣讓學生在感受美景的同時,又能學習環境設計知識,可謂是一舉兩得。
我們鎮有一個東岳廟,因為離我們不遠,所以學校經常組織學生去參觀。我結合語文老師讓學生寫游記的同時,也布置了美術作業,讓學生們用圖畫的形式記錄他們的參觀過程。
每年學校會組織部分學生去我們當地的中小學教育基地,還有到快活林山莊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一有這方面的活動,我就會在活動之前布置畫畫作業。平時孩子們總是說,不知畫什麼,這樣的實踐活動就可以讓他們有題材畫了。就像畫家—樣要創作有—定思想的畫,就要多去生活中采風。小孩子的兒童畫也是如此,雖然兒童畫是以想像為主,但僅憑空想像而畫出的面那是蒼白無力的。
2.文物資源和自然環境資源。我們鎮是個千年古鎮,有著悠久的歷史,又稱鳳城。現在人們稱之為蘇北的「周庄」。今年我鎮被評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在美術教學中,我常以此內容,進行學生的寫生課。比如在教三年級的《老房子》這課,我帶全班同學去逛老街,在了解我們鎮的歷史故事的同時,讓他們進行寫生。學生們的作業完成得很好,並且我還組織學生在校舉辦了以「家鄉美」為主題的畫展。
當然,自然環境也是很好的資源。在教一年級《走進大自然》這課時,我帶著同學們走出教室,在我邊講解的同時邊去感受大自然的美。藍藍的天,白白的雲,清清的河水……然後再回到課內,這樣學生帶著自己的感受通過畫筆表現於紙面,很有質最地完成了學習任務。
同樣在教中高年級中國畫畫樹的內容時,也是讓學生先去看看生活中的樹是怎樣的。比如,用自己的手去觸摸一下樹,去感受下樹的肌理,還有不同的樹葉,不同的外形……然後結合課內所講的一些用筆方法,這樣,學生的感受就更加的真實和深刻。
3.藝術場所資源。我所在的鎮,出了許多的藝術人才。學校不遠處住著一位老教師,他是省書協會員。他自己開了個書法工作室,當我上到有關中國畫和書法的內容時,便帶學生去參觀他的工作室。讓學生了解書畫同源這一道理,還有筆、墨、紙、硯等作畫材料的有關知識,同時讓他們去感受藝術家執著於藝術的精神。

三、信息化資源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美術教學應該根據學校的有利條件進行信息化美術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運用電腦、投影儀等設施,這樣信息化資源就更加方便利用和開發了。
美術教師應利用網路,不斷獲取美術教育的信息,了解新的美術教育思想,從中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利用網路,把學生的作品做成網頁,通過互聯網,讓專家來進行評價。同時,可以開展學生間、學校間的藝術交流。教師還可以通過網路,建立一個「虛擬畫室」讓學生在這畫室里學到更多的美術知識。總之,信息化資源的利用和開發可以讓美術教學變得更加的活潑、生動。

㈨ 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積累教學資源

多利用生活中的物品,比如舊毛線剪成段,可以做剪貼畫,用樹葉專占顏料做拓畫,雞蛋殼弄碎屬做貼畫,紋理會很好看。
還有就是利用不同繪畫工具,水溶彩棒畫的效果粗狂,彩鉛可以更細膩,油畫棒效果絢麗。
而且每一次課要挑選精彩的學生作品進行拍照保存。

熱點內容
我對班主任的印象 發布:2025-05-10 10:17:45 瀏覽:769
2015安徽高考語文試卷 發布:2025-05-10 09:22:58 瀏覽:447
那五常歷史 發布:2025-05-10 08:46:52 瀏覽:121
散打歷史 發布:2025-05-10 08:37:17 瀏覽:3
煙台教師招考 發布:2025-05-10 08:34:58 瀏覽:280
寧波生物招聘 發布:2025-05-10 07:19:15 瀏覽:483
市師德先進事跡 發布:2025-05-10 06:55:21 瀏覽:103
巧學高中化學 發布:2025-05-10 06:34:49 瀏覽:351
香港以前的歷史 發布:2025-05-10 05:47:11 瀏覽:406
眼瞼贅生物 發布:2025-05-10 05:37:33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