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教小學生美術
王芳(鄭州市中牟縣韓寺鎮瓦灰郭學校 河南 鄭州 451466)
中圖分類號:G623.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992(2011)04-0000-01
摘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對美術產生並保持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以更充沛的精力、更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去。
關鍵詞:提高;小學生;學習;美術;興趣
一、挖掘教學資源,實施課堂教學
美術教材中有不少內容很難適應農村小學教學的實際,一來教材中要求必備的教學設備學校難以找到,要求學生必備的學習工具也很難准備齊全;二來不少教材內容對於在農村土生土長並從未出外見識的學生來說缺乏必要的認識與了解。針對這些現象,有的美術老師只好在美術課上讓學生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復畫相同的「人像」,有的老師乾脆讓學生在美術課上想畫什麼就畫什麼,還有的老師在黑板上畫上或張貼一張圖畫,整節課讓學生「照葫蘆畫瓢」……這樣枯燥乏味的美術課有哪個學生樂意上呢?於是他們隨便畫上一幅畫,便匆匆上交了事。其實,教師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農村特有的教育資源,靈活多樣地實施課堂教學,還學生一個精彩的課堂。例如:
(一)課前要求學生准備一些鵝卵石,把鵝卵石帶到課堂上,教學生進行「藝術加工」。
(二)帶領學生走向田間,教學生和泥,進行泥塑小動物。
這些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極大地促進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給枯燥乏味的課堂帶來了勃勃生機,同時也大大激發了學生創作的靈感。
在平時的教學中,老師們潛意識里認為學生還小,懂得的還極為有限,於是「一廂情願」地將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學生,扼殺了學生的自主性和創新意識,也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採用鼓勵教學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用欣賞的眼光去審視學生的每一幅作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參與意識。
(一)鼓勵自我體驗
在美術製作課里,教師無需對用什麼形式,有哪些步驟作統一規定,而是讓學生自己對材料進行反復觸摸和琢磨,要求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創作,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和理解:原來,工具材料有這樣的性能特性;步驟不但可以是這樣的,還可以是那樣的;不但可以採用這種方法,還可以採用那種方法。另外,繪畫多幅作品或單幅作品時,教師也無需告訴學生先畫哪裡?後畫哪裡?或先畫哪個部分,後畫哪個部分。不妨可以讓學生自己去分析思考,再動手繪畫……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探索慾望,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
(二)鼓勵審美個性
教學中,教師不能事先就給某一審美材料規定一個統一的評價標准,而是充分地發揮學生的審美感受,鼓勵學生用自己獨特的方法去感受藝術作品的美,使學生的情感與對象產生共鳴,審美的想像力自然會得到自由的發展。如:在欣賞徐悲鴻的《群馬》時,教師讓學生看畫,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氣氛,並要求學生看畫的同時思考下面的問題:畫的是什麼?怎麼畫?用筆有什麼特色?哪個地方給你感觸最深?然後,鼓勵每個學生都說出自己的看法,作答時大家基本能各抒己見的說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在課堂教學中,採用鼓勵的教學方法,課堂氣氛活潑;學生平等,使師生相處融洽;學生能在活躍的氛圍中輕松的接受知識,大膽的發揮自己的想像,快速的創作出優秀的作品。
三、給學生一個實踐的空間
為了強化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想方設法,多多為學生提供一些「用武」之地:每月讓學生輪流為班上出黑板報,繪制刊頭、設計圖案,學生忙得不亦樂乎;每期組織學生布置「美術一角」,裝扮教室;每期進行一次繪畫比賽,評出優勝作品,並張貼供學生欣賞……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既提高了學生的美術技能,又鞏固了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對美術產生並保持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以更充沛的精力、更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去。這樣以來,就不難實現《標准》賦予的教學目標
2. 談談新教師怎樣上好小學美術課
1 激發學生對美術產生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快樂、輕松的課堂,能使學生處於最佳的學習狀態,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吸引學生的目光,讓學生肯安靜下來聽你講課,這些都是至關重要的。我覺得有以下這幾點值得效仿:首先是美術這門學科相對其他學科它還有一個優勢,就是它是集娛樂與知識技能為一體的,因此,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而不影響教學的情況下,不煩在上課之前活躍一下課堂氣氛,教師在上課前講點小故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或根據課本內容利用多媒體穿插一些音樂或影片的片段,游戲等等,使學生一開始就對這門課產生了學習的興趣,將聽課視為一種「樂趣」,讓學生有個懸念,老師待會可能會給我們再來一段什麼游戲,這樣學生就會主動去學習這門課。,安靜下來等待老師給他帶來新的奇跡。
2、控制好上課的紀律和評價學生的作品。在美術課上給學生談紀律,這是美術新教師最頭疼的問題,一堂課至少要花掉三分之一的時間對學生說「安靜」,一堂課下來身心俱疲,與其這樣不如換個角度,在小學美術課堂,你可千萬不要吝惜你的贊美,因為你的贊美,你的一句話,都有可能去塑造一個天才,一個畫家。贊美的時候我們可以用語言,也可以用一個小小的肢體動作,一個眼神來表示,給學生鼓勵,這不僅是對學生物質上的獎賞,更是在精神上對學生的肯定,作用效果非常之大。
3、抓好每個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輔導,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想像力。想要上好一堂課首先是要了解你面對所要教育的對象,他們的心理、生理、年齡階段和認識的知識面各有什麼特點,了解了他們,做到備課備學生,這節課才能上得更好。
3. 如何上好小學生美術課
一、尋找創作的源泉 在教學中,我們往往被純技能、技巧的追求的所壟斷,並將此放在教學目標之首位,用它作為衡量美術學科成與否的標尺,在這樣一種教學動機的指導下,學生就會跟在教師後面去模仿,他們觀察到什麼?感受到什麼?一切很難找到答案。我認為在美術教學中,首先應考慮的是孩子對生活經驗的積累。沒有對生活的密切接觸、認識、體驗,就如同盲人摸象,根本不能理解事物的構造、形象,又何談有新的創造呢?我在教學「交通工具」一課時,發現有很多學生的作業上出現了多次抹擦的痕跡,還有學生在下面小聲地自言自語:「 我不畫了,我不會畫!」我感到很奇怪,開始他們一個個興趣盎然,舉著手,爭先恐後地告訴我自己知道的交通工具。於是,我把一個原先要畫摩托的小男孩找來,問他為什麼不想畫了,他指著自己只畫了幾筆的摩托告訴我,不知道那裡該怎樣畫。這時,我才突然領悟:創作源於生活!沒有生活中的接觸與觀察,學生怎麼畫得出原本的摩托的部件、構造都不明確,難道我還能要求學生憑空來設計、想像嗎?那不是閉門造車嗎?生活處處有美,藝術就善於從生活中捕捉。而孩子們還不是藝術家,就像一頭剛剛學習捕食的小獅子,還必須在母獅的循循善誘下學習捕獲,掌握時機。學生的各方面能力正處於發展階段,潛在的能力需要教師的引導、開發學生對美的感受能力、欣賞能力和評價能力,從而使學生能夠感受到生活的美,並從中捕捉到美,產生對美的表現慾望,以達到創造美的目標。二、激起創作的興趣美術這門學科,從總體上看是大多數學生喜歡的科目。但具體到每一個學生對這節課有沒有興趣、感情有多深、持久性有多長,就要看老師如何調動他們的積極因素激起學生創作的興趣。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跨度相對大些。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一般跨越兩個階段。低年級與中高年級的學生除了對色彩的敏感具有共同性,低年級的學生注重於外觀形象,高年級則偏重於設計和製作。如五年級的《畫臉譜》,假設簡單地讓高年級的學生仿造塗鴉,必定會興趣大減。老師將課題稍稍一改,變成讓學生來當京劇演員大師,頓時,場面馬上變得熱情高漲起來。臉譜上塗滿了五顏六色的濃厚色彩,以前學生們只是在電視上觀賞過,現在要他們自己動手,來給這些「演員」塗脂抹粉,立刻表現出極大的興趣。教師再因時制宜地組織學生先觀賞京劇錄像片段,再借機把一些民族傳統藝術的有關知識,諸如臉譜色彩的含義、臉譜的勾勒等知識介紹給學生。等到他們親自動手時,一個個揮筆抹彩,似乎人人都像個化妝師。不過最後的作品如何,是否夠標准,這都不是最重要的。至少在這堂課上學生的參與率達到100%,學生的興趣激增,情趣高漲,並在此基礎上認識並了解了一些簡單知識,提高了自己的知識面,並從中感受到藝術創作的愉悅。其次,電教媒體作為信息的載體,在教育目標與教育內容實踐的操作中搭上橋梁。它聲形並茂,色彩艷麗,生動直觀,吸引學生的視覺、聽覺,讓學生留戀、嚮往。再次,我們的教材中,有不少課題需要學生走出教室,實地寫生,如四年級的《用色彩畫風景》等,如果教師只在教室中講,該畫哪些部分是畫面需要的、哪些不需要等等,這樣的閉門造車,不如讓學生去實地走走看看,感受一下小巷兩邊的商店、理發店、小飯店、行人及往日熟悉的地方,然而,現在要學生用畫家的眼光去感受它,感覺生活一下子是一幅完整的畫。學生在走進環境感受生活的過程中,感悟能力增強了,繪畫能力提高了。三、用信心架起成功創作的橋梁愛因斯坦說過,想像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全部知識進化的源泉。一幅小小的作品,就是一個小小世界的探索。其想像之奇特,構思之大膽,手法之自由,盡情宣洩之色彩不受約束,這正是兒童作品最動人、最精彩的價值。美術課上,我經常發現,學生的創作各有其獨具魅力的地方,盡管有些創作上比較欠缺,但是,當你換一種角度去欣賞的時候,會發現,它也是很完美的。我看到這樣一個學生,他的寫生作品總是和實物相差甚遠,有時還遭到同學的嘲笑。他害怕上美術課,害怕自己的畫被人看見。其實,哪個孩子不想表現自己、展示自己,享受成功,這是孩子的天性。於是,我給他看了一張「梵谷的自畫像」。於是,那個孩子自信的舉起了自己的「印象派」,這至少是個好的開端。我們在指導兒童創作的過程中,盡量讓兒童作為畫畫的主體,讓他們去發現其中的樂趣,畫他們最想畫的事物,老師只是事先做一些啟發式的引導,讓兒童自己想像,然後老師再作一些修正式的補充,這樣能讓他有一種成就感,樹立自己的信心,孩子就不再畏難;有了自信,孩子就敢畫了,有了自信,孩子就可以描繪自己的生活;有了自信,想像的翅膀就可以自由飛翔,創作出精彩的一幕。 作為學生走上美術創作之路的啟蒙者,需要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用真誠去點亮孩子心靈的蒼穹,燃起藝術的火花,使他們在人生的這段行程中,充分地發展自己的個性,激發興趣,展現自己的能力,展示自己的藝術才華。
4. 小學生繪畫入門怎麼教
入門——培養想像力:先從單線描的簡筆畫開始。畫畫花草,人物,回房子,山水的答簡筆畫,然後給它們填上豐富多變的色彩。
有一定色彩和畫線造型的基礎後——開始正式學習素描明暗關系,畫各種石膏;
有一定素描明暗關系的基礎後開始畫有明暗關系的色彩畫,一般畫各種靜物。
小學生到畢業時基本就畫到這些了,有天賦的能畫畫色彩(水粉或丙烯)人物和山水畫,動物、花鳥一般國畫類畫得比較多。
5. 小學美術應該怎麼教
記得讀學前班那會,叫我們美術的老師瘦瘦高高的,他上課前總愛先講個笑話,先把大家逗笑,再開始講課。有一次,他叫我們畫一個迷路的男孩,他先畫了一個小男孩圓圓的頭,邊畫還邊說:「這是一個圓圓的西瓜~」結果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
也因為這個老師,他讓我愛上了美術。雖然沒去外面參加興趣班,但我畫畫照樣好,素描,速寫啥的自學就能會。
記住,想讓他們肯學美術,就必須讓他們愛上美術。
PS:如果你是女生的話,不妨先和班裡調皮又人緣好的學生打好關系(最好是男生)。記得初中那會兒的一個歷史與社會老師,脾氣很好,她就和班裡最調皮但人緣好的男生打好關系,結果老師上課時,那個最難搞定的男生上課很認真,偶爾還會幫你調節一下上課氣氛,何不一舉兩得呢?
6. 怎樣教好小學美術課
不要把他們當做小孩子看 教好美術的前提是要學生先喜歡你 喜歡上你的課 當他們有興趣咯 你還怕課叫不好嗎?呵呵上課的時候不要死照著書本教學 其實學生很喜歡畫畫的 相對覺得文字枯燥 這是我作為學生的感觸在課上 尤其像美術課 拓展和延伸性都很強 所以比較好發揮 你可以採取獎勵教學 比如對好的同學作為表揚及鼓勵 對於不喜歡上美術課的學生進行說出他們在美術上的進步,雖然不好 但是有進步是最重要的 我非常喜歡美術 從小學開始的 對於美術 我就是感覺是我心靈是的一種抒發情感的方式其實絕大數小學生都喜歡美術課和體育課的!因為只要他們有興趣 ,相信你可以教的好的!(個人見解 謝謝 希望對你有幫助) 加油!
7. 如何教小學生美術
一、充分地學習,掌握與教材相關的知識
教師在備課前要先通讀全課,初步了解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我們常說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可在信息高速發展的今天,教師如果只有一桶水已經遠遠不夠了。學生見多識廣,小腦袋中裝滿了各種各樣的知識,所以教師不能只有一桶水而是要有一口井,以備學生所需。因此,教師一定要多學習,多充實自己,盡可能多地掌握一些與本課有關聯的內容。
二、備好教材,備好學生
教師在備課時,要對教學內容優化,即對教材的優化。在這節美術課上要教學生什麼,要達到什麼樣的目的,教者心中要有底,要培養學生什麼方面的技能,這就要備好課教師要靈活地運用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對教材中一些不適合本地學生或深淺不太合適學生學習的內容進行刪減,這就要備好課。教師在上課前一定要准備好范畫,調動起學生的創作靈感,為下面的課堂教學做好鋪墊。在課堂教學過程的設計上,一定要注意從學生的思維和年齡等特點出發,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多講、多說、多談感受,並作適當的引導與補充。教師教得多了,學生極易成為教學內容與教師偏好下的奴隸,難以掙脫,即使有幸掙脫,亦已身受傷害。教師教得少了,期待自然開花的結果,卻常見學生為技藝不足而被挫折所苦,學習的過程空有刺激而沒有收獲。
三、激發興趣,注重課堂教學的師生互動
在培養興趣的同時,可給學生一個當小老師表現自我的機會,此時,教師的作用就是給予肯定和補充不足,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產生發揮與表達的願望,趁熱打鐵讓學生作畫,把自己最想表達的東西畫出來。教師要注意巡視指導,特別關注基本技能較弱的學生,可以動手給他改一改,並告訴他為什麼要這樣改,久而久之就能提高他們的繪畫水平,使全體學生一起進步。教師必須堅信每個學生都具有學習美術的能力,相信他們都能在各自的潛質上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和提高。
四、培養創造力和想像力
學生在繪畫創作時,開始不知該畫什麼,好似斗大的饅頭無從下口,這時你千萬不要告訴學生什麼東西怎麼畫,而是告訴他們所有的東西都是美的,讓他們盡情的畫,小學階段不需要畫出多好的素描、速寫,而是培養好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8. 如何教小學生欣賞美術
《美術課程標准》指出,欣賞是美術教學的一個重要學習領域,是提高學生美術素養的重要途徑。它是指學生對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等視覺世界進行欣賞和評述,逐步形成審美趣味和提高美術欣賞能力的學習領域,欣賞使學生在形象、感受、理解之間來回碰撞,從中升華出各種能力,同時也使學生懂得了很多道理,培養和發展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與想像能力。雕塑大師羅丹曾說過:「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在美術教學中,教師的任務就是讓學生用慧眼去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這一點在美術欣賞課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我們教師要不斷地豐富教學內容,更新教學手段,採取多種形式搞好美術欣賞教學。
一、充分運用多媒體創造別樣的美術欣賞意境
欣賞本身需要以強烈而直接的視覺感受為基礎,而多媒體具有強大的圖形功能、豐富的色彩和逼真的音響效果,能以多種方式傳播信息,並能提供友好便利的交往方式。通過視覺、聽覺、乃至觸覺等多種方式,多媒體可以將多種感官活動融為一體,可以更好地讓學生感受到美的氛圍,更易讓學生進入創造的情境中去。
如在上二年級《雄偉的塔》這一課時,課前幾分鍾伴隨著優美的音樂,多媒體大屏幕循環滾動播放各種塔的圖片,我和學生一起美美地欣賞圖片,並提出問題。然後,在美妙的音樂聲中,學生帶著問題去欣賞,從而為他們營造了一個快樂、輕松的學習空間,也為下面的新課講解做了鋪墊。在上《會變的線條》這一課時,我用一段線條魔術動畫來導入,深深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魔術動畫更為直接形象,聲形並茂,為下面更好地豐富學生的想像力和激發他們的創造能力做了鋪墊。隨著輕松的音樂,小小線條在屏幕上奇妙地變化著,學生時時發出贊嘆聲,這一段線條魔術動畫用多變的線條來展示教學內容,從而激發了學生對生活的熱愛之情,點燃了學生「創新的火花」。
二、引導學生從畫面和情感兩個方面去欣賞和分析美術作品
在欣賞美術作品尤其是名家名畫時,教師應從畫面和情感兩個方面去引導學生欣賞和分析美術作品。教師可採用討論法、發現法、探究法、講授法等方法來進行教學,並提出問題,學生小組合作探究,針對教師設置的問題進行賞析和交流探討,從而解決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形成民主、輕松、舒暢的學習氣氛,讓學生體會到課堂是自己活動的天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
在六年級美術欣賞教學中,我讓學生賞析劉文西的國畫作品《黃土情》,結合畫面我用誘導性的語言、啟發式的提問,引導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地去欣賞、去發現、去思考,由淺入深,逐層深入。我先通過出示該幅作品,創造了一定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視覺上對作品有了初步的感受。然後,我提出問題:畫家筆下的安塞腰鼓是怎麼樣的呢?學生根據教師有針對性的設問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賞析和探討。接著,我從這幅畫的構圖、畫中線條的用筆、墨色的變化、線條的粗細等方面去引導學生觀察、思考、討論、交流。教師圍繞畫的一些表現技法、內容、形式等方面來進行問題設置,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可以加強學生對美術專業知識特別是對國畫的理解。在互動式的交流中,教師還應傾聽學生的見解,循循善誘,耐心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討論學習中,提升了自身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的設計讓每個學生都有效地參與到了課堂教學中,體現了生態課堂的教學理念。
任何美術作品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環境中創造出來的,畫家在創作繪畫作品時,定會受到所處環境的影響,所創作的作品也一定蘊涵著當時的歷史文化和時代背景等內涵。在美術欣賞教學時,教師不能單講技法,要把作品放在一定的文化環境中去讓學生體驗感受。因此,賞析環節中的情感分析的設計也是非常必要的。如在教學《我喜歡的鳥》這一課時,我讓學生欣賞了齊白石的國畫《和平鴿》。在情感分析設計中,我提出問題:畫家齊白石筆下的鴿子多麼生動啊,你們知道這幅畫的寓意嗎?他為什麼要畫這幅畫?然後,我讓學生通過對這些問題的分析和探討來理解作品的內涵,了解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同時,我還創造了一些教學情境,如作者生活經歷的介紹,來幫助學生獲得更加豐富的情感體驗,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境,體會畫家傳達給我們的情感,體會齊白石想要表現的思想內涵。這樣的情感分析設計喚起了學生熱愛和平的情感,達到了藝術審美與道德教育的統一,促進了學生人格的發展。最後,我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了總結性的評價,進一步讓學生了解並掌握欣賞繪畫作品是一個怎樣的過程,需要從哪些方面去觀察、思考、討論,從而使學生真正學會了欣賞繪畫作品的方法。
三、欣賞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並給予恰當的評價
欣賞過程要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原則,教師不能一味地注重欣賞的結果,而是要特別關注學生審美欣賞的過程。欣賞並非是單純的觀賞,它同時也是一個尋找、發現、探索和思考的過程。欣賞環節的設計要關注學生主體的審美情趣的培養,關注學生的審美參與、主體體驗和主體評析,從而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掌握了該從哪些方面去欣賞、評價一幅畫的方法,這種由學生自己在相互的交流合作和探討中得出的結論,遠比教師直接告知的更為有效。「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孩子的眼光和角度都是不同的,他們的看法也許是幼稚和片面的,但只要是真切的感受,我們就應該給予尊重和認可。在欣賞過程中,教師要尊重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和人格,以一種平等、博愛、寬容、引導的心態來對待每個學生,使每個學生的身心都能夠得到自由的表現和舒展。教師不能輕易批評學生的審美觀點,只有這樣才能讓每位學生都能輕松地講出自己的感受和觀點,從而激發學生的表達慾望。
總之,美術欣賞教學極為重要。欣賞的過程是一個開放的、互動的、愉悅的過程,在教師的引領下,學生用「智慧」收獲著知識。在今後的美術教學中,我將以先進的教學思想為指導,不斷豐富教學內容,更新教學手段,讓學生在欣賞中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從而真正達到欣賞教學的目的,並使美術欣賞教學成為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陶冶學生的高尚情操、促進學生智力和身心健康發展的有力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