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科技網
A. 全國級中小學科技方面類的比賽(比如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智能機器人大賽),只要科技相關就行!多謝
我剛參加過的比賽。
給你網頁鏈接。
http://robot.xiaoxiaotong.org/這個是每年7月底或者8月初的機器人比賽,主辦方是中專國科協。屬
必須經過省賽選拔,難度很大。今年在鄭州比。
http://www.grandar.com/newscenter/notes/2010/0707/233.html這個是機器人智能協會主辦的比賽,屬於民間組織,但和國際賽接軌,比賽不用選拔,可以直接報名參加。時間是每年的11月份。
兩個比賽我校都拿過金獎哦。
B. 中小學科技創新比賽的意義和目的是什麼
大家都知道,當今時代各個國家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結底就是科技創新實力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因此我國一直採取科教興國的發展戰略。過去,我國由於科學技術落後,在國際社會上沒有發言權,但是現在,我國的科技得到了巨大的發展和創新,在國際舞台上享有著很大的話語權,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覺得之舉辦中小學科技創新比賽意義是非常重大的。
最後,我覺得舉辦中小學科技創新比賽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鼓勵青少年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青少年的科技素質,鼓勵優秀人才的涌現,為國家的發展培養一批批後備人才。
C. 現在的中小學的教室里都有那些高科技性的教具
我的學校每個班都有一台電腦<能上網>一個全套多媒體
專門的多媒體教室和實驗班<以前有實驗班,現在撤了>還有電視
中小學生只有在參與科技實踐活動中,才能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提出假設、驗證假設,最終解決問題。為了提高對青少年科技後備人才創新能力培養的效率,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培養青少年科技創新能力,我採取了如下一些具體措施:一、成立領導機構,制定獎勵機制學校要真正落實科技教育,需要成立專門的領導機構,配備專門的科技輔導員教師。只有這樣工作才會有人管,才會有人去落實。常言道,「重獎之下必有勇夫」,對那些在科技教育工作取得突出貢獻的老師,學校要捨得獎勵,這樣會激發老師的熱情,學校的科技教育工作也會因此上一個新的台階。二、全員動員,大家動手為了培養創造能力,打破創造的神秘感,首先必須創設情境,培養創造意識。例如,我校利用學校的現代技術教育設備,每學期組織對除高三以外的學生,進行30多次專題通知,要求每個學生畫一幅科幻畫,寫一篇科技論文,做一件科技小製作作品,以班為單位,初評後上交......(本文共計1頁) 如何獲取本文>>
E. 《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科技教育工作的通知》什麼時候頒布的
一、充分認識加強中小學科技教育的重要意義
為了全面推動我國公民科學素質建設,2006年國務院頒布了《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要求通過科學技術教育、傳播和普及,盡快使全民科學素質在整體上有大幅度的提高。在提高全民族科學素質行動中,青少年學生是重點人群。青少年時期養成「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習慣,對於人的一生發展將具有重要影響。提高青少年科學素質行動是保障「科教興國」戰略順利實施的基礎性工程,對增強國家創新能力和競爭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小學科技教育以開設科學教育課程,開展課外科普活動為主要載體。通過向中小學生傳授科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中小學生崇尚科學的精神,形成科學的思想方法,提高中小學生的科學素質,從而促進全民科學素質的提高。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充分認識到科技教育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積極開展科技教育,向學生傳播科學思想,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對於促進中小學生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必須將此項工作擺到重要位置,切實抓出成效。
二、明確中小學科技教育的指導思想和目標
1. 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提高中小學生的科學素質為根本宗旨,因地制宜,分類指導,講求實效,堅持普及與提高相結合、課內和課外相結合、學習與實踐相結合。堅持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通過科技教育,使學生掌握必要的科技知識,激發學生對科學技術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引導學生樹立科學思想、科學態度,逐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了解國內外科學技術發展的狀況,為今後創造性地參與科技活動和社會實踐打下基礎。
2. 主要目標。以推動學校科技教育的發展,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普教育活動,提高中小學生科學素質為主要目標。具體目標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能力水平來確定。小學階段重點是使學生對科學探究感興趣,初步形成科技意識,初步養成勇於探索、追求新知、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動手動腦能力。初中階段重點是使學生形成科技實踐中的合作精神和創新精神,能主動獲取與生活和周圍環境有關的現代科技基礎知識,並對一些科學現象進行描述,培養學生的參與能力、動手能力和解決社會實際問題的能力,學會一定的科技技能。高中階段重點是使學生形成較高的科學理想,培養實事求是和辯證唯物主義的態度,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技素養,發展學生的特長,促進學生個性自主和諧的發展和身心素質的全面提高。
三、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科學教育課程的教學和管理
課堂教學是中小學科技教育的主渠道。通過課堂教學,向中小學生宣傳科學思想、科學精神,傳授科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中小學生的科學素質。
1. 中小學校要嚴格按照課程計劃的要求,開齊開足小學的科學課,初中的物理、化學、生物課程,高中的物理、化學、生物和技術課程。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要安排科技教育專題,組織學生參與科技實踐活動。要加強所有科學課程的實驗教學,按國家科學課程標準的要求開足開全所有科學實驗課。在搞好科學教育課程教學的同時,要充分發掘其它學科知識體系中的科技教育因素,自然滲透科學思想、科技知識,培養學生對科學技術的興趣。要建立學生社會實踐制度,在課余時間和寒暑假期間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查,參加生產實踐和社會服務活動,利用社會科普教育資源開展科技教育。
2. 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對中小學科學課程教學情況的檢查和指導,隨時掌握學校科學教育的教學情況,對學校科學課教學質量進行定期的監測。中小學教研部門要加強科學教育的教學研究,經常到學校檢查、指導科學教育教學工作,加強對地方課程與學校課程的科技類選修課學習情況的考查,確保中小學科學教育教學工作落到實處、收到實效。
四、推動中小學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科普活動
課外科普活動是中小學科技教育的重要載體 。中小學要結合新課程的實施,因地制宜地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科普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動手能力。
l. 加強學校科普教育陣地和設施建設。學校要設置科普宣傳櫥窗、科技活動室等,有條件的學校可設科技成果展示室,為學生提供開展科技活動的場所,並購置必要的科技製作器材和設備。學校的圖書館、實驗室、科技活動室、微機室等場所在課余時間要對參加科技活動的學生開放。學校的廣播站、網站要定期開設科普節目,宣傳科普知識,積極營造濃厚的科技教育氛圍。
2. 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普教育活動。學校要在學年初制定當年的科普活動計劃,組織學生參加各種適合其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的科普活動。每年要圍繞全國、全省重大科普活動主題(科技周、科普日等),至少組織一次以上的全校性科普活動。平時利用班級、團隊活動,在學生中廣泛開展保護生態環境、節約資源能源、心理健康、安全避險等科普活動。要積極組織學生參加青少年科學調查體驗活動、科技傳播活動、小小科普志願者社區行動等普及性科技活動。
3. 積極開展「小製作、小發明、小論文」活動。各中小學要成立科技興趣小組,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活動條件,指導學生開展車模、航模等科技小製作和科技小發明活動,撰寫科技小論文,激發學生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支持鼓勵學生申報發明專利,要把學生參加科技活動的表現作為全面評價學生綜合素質的一項重要內容。
4. 組織開展青少年科技競賽活動。積極組織中小學生參加全國、全省的「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青少年機器人競賽」、「中小學生電腦製作競賽」等活動,培養中小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鼓勵有興趣、學有餘力的高中學生參加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學五個學科奧林匹克競賽,發現和培養一批學有專長的優秀學生。進一步加強對科技競賽活動的管理,確保競賽活動的公平、公正。
5. 重視做好農村中小學科技教育工作。各設區市、縣(區)教育局要加大科技教育資金投入,加強農村中小學的實驗室、圖書館、電腦室等科技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確保學校開齊開足科學課程(含高中技術課程)。要建立和完善城鄉教師的幫扶、交流制度,開展城鄉學校科技教育「結對子」活動,推動農村中小學科技教育的發展。各地要充分利用「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福建省青少年科技活動中心網」和福建教育電視台的「科普欄目」對中小學生實施科技教育。各級科協每年要組織「流動科技館」進農村學校活動,努力滿足農村中小學生的科學知識需求,提高他們的科學素質。各地要根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結合本地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積極開展「科教興農」、「送科技下鄉」活動,普遍開展初高中畢業生實用技術培訓,使每一個走向社會的中學畢業生都能掌握一門實用技術。
F. 國家層面在大力抓科技創新,而地方中小學技術教育形同虛設,為什麼
中小學的教育目標本來就不是技術,科技創新是大學和企業層面的
G. 中小學信息科技課程的理念包括哪幾部分
一、立足學生信息素養的養成,著眼學生的終身發展
信息素養是當今社會每個公民必備的基本素養。義務教育階段的信息技術課程為每一個學生獲得接受信息技術教育的權利提供機會和條件,對公民信息素養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信息技術課程要以信息素養的培養為核心,面向全體學生,從基礎教育的特點出發,為學生適應信息化生活、走向學習化和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二、注重學生信息知識與能力的主動建構,強化學生信息態度與信息文化的有效內化
信息技術課程既堅持學生對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建構,也強調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信息意識、感悟信息文化、內化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一方面應注重學生對信息及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主動建構,注重與信息素養相關的認知能力、判斷能力、想像能力、批判能力、創造能力以及應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有效培養;另一方面,也應注重學生對信息道德、信息倫理、信息文化的感悟與內化,引導他們形成積極的有關信息時代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強他們的網路道德觀念和責任心,養成利用計算機和網路開展學習的良好行為習慣。
三、堅持把信息技術既作為學習內容,又作為學習工具
信息技術既是學生學習的內容,又是學生學習的工具。作為學生學習的內容,信息技術課程要向學生傳授必要的信息技術概念、原理、方法、技能,促進學生在信息技術領域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課程目標的實現,形成與信息素養內在要求相一致的知識與能力結構;作為學生學習的工具,信息技術又是改善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效率,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良好工具。因此,信息技術課程要在重視運用信息技術工具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的具體問題的同時,注重將信息技術充分運用到各門學科的學習活動中去,使信息技術課程不僅成為課程結構體系中的一部分,而且成為學生改進學習方式的信息化學習平台。
四、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努力體現信息技術的時代特徵
信息技術課程應當貼近學生的生活,應當充分利用學生生活中的資源、題材和範例組織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活動,培養學生運用信息技術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意識與能力。與此同時,還應充分發揮信息技術本身的優勢,拓展學生的視野和活動范圍,促進他們參與信息化社會活動,了解和體驗現代信息技術發展的最新成果,使學生初步形成投身於信息化建設和創新活動的願望。
五、豐富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過程,倡導學習方式多樣化
信息技術的學習可以採取項目引導、任務驅動、主題活動等形式,選取體驗學習、模仿學習、游戲學習、探究學習、實驗學習、設計學習、問題解決學習等方式進行個人的、小組的、集體的以及多種形式相互融合的學習活動。學習過程應該成為學生充滿快樂體驗、充滿探究挑戰的人生經歷。
H. 中國十大教育機構有哪些
很多學生選擇放假上輔導班,中國哪些教育機構更好呢?
很多學生選擇放假上輔導班,中國哪些教育機構更好呢,一般來說,現在有很多比較好的教育機構,輕輕教育就感覺還不錯了,盡管市面上有眾多小升初補習班,但是,如何根據孩子的特點選擇補習班又成為擺在家長面前的難題?按照教育人才培養的規律來說,因材施教是最好的補習方式。寒假時間短,且跨著春節,多數的課外補習機構只有兩周春節前補習班,少數機構春節後會有一周左右補習班。因此,家長應根據學生成績以及小升初升學意願進行有針對性的寒假補習了。
平時一定要記住,找一個有經驗的老師,會省很多勁,擇校不如擇師,找到一個有熱愛教育事業、有愛心、有能力、有責任心的老師,是家長和學生的福氣了。
I. 科技體育運動在中小學開展有哪些意義
長期以來,學校體育運動會,作為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不僅在學校的體育工作,就是在學校的德育工作中也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一個相當規模的學校,一學期或一學年開展一次體育運動會,不僅鍛煉了學生身心,活躍了校園氣氛,而且增強了學生的集體觀念,培養了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促進了學生終身體育觀的形成。
一、讓學生成為運動會的主人。
二、讓運動會成為大家的運動會。
三、淡化金牌意識,多方面進行評價。
學校運動會不僅僅是一次體育運動會,更應該讓它成為學校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體育與健康課程以促進學生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整體健康水平的提高為目標,作為體育與健康課程中的一項重要活動——學生體育運動會,也應該使學生在和諧、平等、友愛的運動環境中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和情感的愉悅;在經歷挫折和克服困難的過程中,提高搞挫折能力和情緒調節能力,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在不斷體驗進步或成功的過程中,增強自尊心和自信心,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形成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形成現代社會所必需的合作與競爭意識,學會尊重他人和關心他人,培養良好的體育道德和集體主義精神。如何通過學生體育運動會的開展,滿足學生真正的需要,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從中受益,以促進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新人的成長,還有許許多多的課題值得大家探討。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學校體育運動會將越來越顯示其價值,發揮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