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好的文言文

好的文言文

發布時間: 2020-11-19 12:48:37

文言文中,表示「不錯,」「很好的,」有哪

文言文意思:

hǎo
①容貌美《陌桑》:秦氏自名羅敷
②;善、佳與壞、惡相《春夜喜雨》:雨知節《江南逢李龜》:江南風景
【】友;睦《廉頗藺相列傳》:秦王使使者告趙王欲與王於西河外澠池《隆》:於與亮情密
③>完畢;完韓偓《題》:妝嘆歡余卻淺顰
④合適;合宜《聞官軍收復河南河北》:青春作伴家
⑤《智取辰綱》:客官曉事
⑥病痊癒《林黛玉進賈府》:怕病能

hào
①>喜歡;喜《涉江》:余幼奇服兮既衰
②玉器或錢幣間孔《周禮·考工記·玉》:璧羨度尺三寸度

② 好的文言文句子

1.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

2. 前車之覆,後車之鑒。(漢書)

3.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戰國策》)

4.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勸學)

5.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荀子)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

6.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李白)

7.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易經)

8.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

9.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10. 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

11. 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周易》)

12.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發憤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13. 莫等閉,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14. 山不厭高,水不厭深。(曹操)

15.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

1. 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宋"羅大京)

2. 聖人千慮,必有一失;愚人千慮。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3.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管子"權修》)

4.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

5.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紅樓夢》)

6.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游)

7.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林逋)

8.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盂郊)

9.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禮記》)

10.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小雅》)

11.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水滸傳》)

12.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記)

13.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14.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彭端叔)

15.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

③ 文言文要如何做好

一般來說,作者通過短小的文言語段,記敘一件事,表達一個中心或一種哲理。所以我們了解了全文的內容後,還要進一步思考作者蘊藏在文章里的寫作意圖。有時作者將主旨蘊藏在敘事的整個過程中,我們就要思考事件的含意;有時作者在文章的結尾時發表議論,直抒胸臆,以此來揭示文章的中心,我們也要倍加註意。如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作者將自己的寫作意圖蘊藏在敘事和寫景中,直到文尾,才卒章顯旨,贊頌了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曠達胸襟,勉勵自己和朋友以天下為己任,抒發了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

④ 好在古文中的說法

居然 就是古文里的說法。
表示安然。如: 唐 陳子昂 《夏日暉上人別李參軍序》:「 江漢浩浩而長流,天地居然而不動。」
表示顯然。如:《三國志·魏志·何夔傳》:「顯忠直之賞,明公實之報,則賢不肖之分,居然別矣。」
表示儼然。如:明 劉若愚 《酌中志·各家經管紀略》:「本政一斷葷酒,皈依釋氏,居然一頭陀也。」
表示竟然。如: 唐 裴度 《雪中訝諸公不相訪》詩:「滿空亂雪花相似,何事居然無賞心?」
表示傲慢。如:‍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摩揭陀國上》:「而婆羅門居然簡傲,垂帷以對,終不面談。」

⑤ 「那真是太好了」用文言文怎麼表達

善哉

⑥ 做好自己就夠了嗎用文言文怎麼說

用文言文表達為: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出處:

1、宋·陳元靚《事林廣記·警世格言》:「自家掃取門前雪,莫管他人屋上霜。」

釋義:不要多管閑事,做好自己的分內之事足矣。

2、明·張鳳翼《灌園記·後識法章》:「進去罷,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

釋義:趕快關門進去吧,管好自己的事,休要多管閑事。

造句:然而也有經過許多人經驗之後,倒給了後人壞影響的,如俗語說「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便是其一。

(6)好的文言文擴展閱讀:

魯迅曾對「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格言作過這樣精闢剖析:這乃是「教人要奉公,納稅,輸捐,安分,不可怠慢,不可不平,尤其是不要管閑事」。

而對於壓迫者來說,這句格言另有一番含義:「所以被壓制時,信奉著『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的格言的人物,一旦得勢,足以凌人的時候,他的行為就截然不同,變為『各人不掃門前雪,卻管他家瓦上霜』了」。

這種指其含義不足,反其意而用之,把典故用活的藝術,是很值得借鑒的。

⑦ 形容「一個人文採好」的文言文有哪些

  1. 進士及第、博學、制策連登三科 唐 白居易——《寄獻北都留守裴令公》

    譯文:考上進士,博學多才,制定策略連續升三級。

  2. 博學沖素 金 蔡松年——《水龍吟 余始年二十餘,歲在丁未,與故人東》

    譯文:博學多才又沖淡純朴。

  3. 博學能文 元 仆散汝弼 ——《風流子 金石萃編卷一百五十八載溫泉風流子》

    譯文:博學多才擅長文科。

  4. 多聞博學 元 李道純 ——《沁園春·身處玄門》

    譯文:博學多才有見聞。

  5. 博學似劉子政 宋 黃庭堅——《和東坡送仲天貺王元直六言韻五首》

    譯文:像劉子政一樣博學多才。

  6. 先進博學 漢 蔡邕——《答對元式詩》

    譯文:博學開明。

  7. 博學果何謂 宋 方回——《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為韻賦十詩送趙然然》

    譯文:果然是博學多才。

  8. 胡母博學誇宏橅 宋 歐陽光祖 ——《贈篆書吳全仲古風》

    譯文:胡母誇宏橅非常博學多才。

  9. 博學精微先賢播 宋 宋太宗——《緣識》

    譯文:博學多才精巧的與先賢相遇。

  10. 大哉博學稱夫子 宋 張九成 ——《論語絕句一百首》

    譯文:非常博學多才稱之為夫子。

⑧ 「身體健康比什麼都好」用文言文怎麼表達

身體康健便來再好不源過。

1.「身體」用文言文說就是「身體」。

2.「健康」用文言文翻譯就是「康健」。

3.「比什麼都好」用文言文翻譯就是「便再好不過」。

⑨ 怎樣用文言文贊美一個人學習好急急急急

1、春秋孟子《孟子·公孫丑上》:出於其類,拔乎其萃,自生民以來,未有盛於孔子也。

譯文:產生在這個人群中,但又遠遠超出了那一類人。自有人類以來,沒有比孔子更偉大的人了。

2、春秋莊子《莊子·天下》:惠施多方,其書五車。

譯文:惠施的方術很多,本事很大,惠施讀的書要五輛車了。(即成語學富五車。)

3、春秋孔子弟子《孔子家語·觀周》:吾聞老聃博古知今。

譯文:聽說老子博古通今。


(9)好的文言文擴展閱讀:

《莊子·天下》「惠施多方,其書五車。」的成語典故:

惠施的學問廣博,文章夠五輛馬車之多,道術雜亂無章,言辭多有不當。分析了其中一件事,說:「大到極點而沒有邊際的,稱為『大一』;小到極點而沒有內核的,稱為『小一』。沒有厚度,不可累積,但能擴大到千里。天和地一樣低,山和澤一樣平。

太陽剛剛正中的時候就偏斜,萬物剛剛生出就向死亡轉化。大同和小同相差異,這叫『小同異』;萬物完全相同也完全相異,這叫『大同異』。南方既沒有窮盡也有窮盡,今天到越國去而昨天已來到。連環可以解開。我所知的天下的中央,在燕國之北越國之南。泛愛萬物,天地合為一體。」

⑩ 表示同意 好的 這類意思的用古文怎麼說

古文表示「好的,同意」的詞如下:

1、准

釋義:允許;批准。唐、 宋以來公文上許可的批語,俗作「准」。

引證:唐·令孤德棻《周書·文帝紀下》:乃於戰所,准當時兵士,人種樹一株,以旌武功。

譯文:於是在戰所,允許當時的士兵,沒人種一棵樹,以此來表彰他們的功勞。

2、允

釋義:答應,許可。

引證:清· 張廷玉《明史》:慰留不允。

譯文:(海瑞也多次上書請求退休,皇帝下詔)慰勉挽留,不同意(他退休)。

3、然

釋義:以為…對;同意

引證:西漢·司馬遷《史記·陳涉世家》:廣以為然。

譯文:秦王覺得他說得對。

4、許

釋義:應允,認可

引證:戰國·孟子、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孟子》:則王許之乎。

譯文:大王您認可嗎?

5、可

釋義:許可;同意;准許。

引證:北宋·陳彭年、丘雍《廣韻》可,許可也。

譯文:可的意思就是許可。

6、善哉

釋義:古人經常在他人說了某句有道理的句子時說,來表示他的贊同。

引證:春秋·左丘明《左傳·昭公十六年》:宣子曰:「善哉,子之言是。」

譯文:宣子回答:「贊成,你說的對。」

(10)好的文言文擴展閱讀:

「善哉」佛學知識

在佛經翻譯中借用「善哉」,僧人用作表示驚嘆的口頭語,既可以表示贊許,又可以表示不滿,甚至用作當做「罪過」後的贖罪。

《大智度論》卷五十三︰「須菩提所說分別六波羅蜜,世間出世間及菩提道,大利益眾生,故歡喜贊言︰善哉善哉。再言之者,善之至也。」

《無量壽經》卷上︰「佛言︰善哉阿難,所問甚快。」

《有部百一羯磨》卷八︰「娑度,譯為善成,謂於其事善而能成,舊雲善哉。」

《南海寄歸內法傳》卷一︰「辭別之時,口雲娑度,兼唱阿奴謨拖。娑度即事目善哉,阿奴謨拖譯為隨喜。凡見施他或見施己,咸同此說。意者前人既呈,隨後慶贊,俱招福利矣。此是南海十洲一途受供法式。」

熱點內容
愛因斯坦教育 發布:2025-09-11 15:40:39 瀏覽:582
李建老師 發布:2025-09-11 14:09:05 瀏覽:237
學生和老師的關系 發布:2025-09-11 09:35:01 瀏覽:124
師德師風政治學習心得 發布:2025-09-11 09:06:43 瀏覽:485
階梯數學4 發布:2025-09-11 07:08:42 瀏覽:884
氧分子的化學符號 發布:2025-09-11 07:06:35 瀏覽:28
化學課程論 發布:2025-09-11 04:13:35 瀏覽:883
新疆特崗化學 發布:2025-09-11 04:05:34 瀏覽:421
高一數學測試題 發布:2025-09-11 01:15:41 瀏覽:828
師生失身情 發布:2025-09-10 23:13:58 瀏覽:215